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强化专项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强化专项训练

ID:645603

大小:2.5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1-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单选题 (2020·海南高考真题) 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 A.巫山 B.五指山 C.富士山 D.大分水岭 【答案】 1.B 2.C 【分析】 1. 温带地区的气温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植被的景观随气温而变化明显,因此变化较大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而自然带(森林)由赤道到两极的更替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甲为热带雨林,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丙为针叶林,丁为苔原。故答案选 B。 2. 丁地的植被类型为苔原。五指山地处热带,巫山地处亚热带,海拔均相对较低,难以发育出苔原;大分水 岭总体位于热带与亚热带,海拔也不高,发育不出苔原;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由 3700 多米,能发育出 苔原。故答案选 C。 (2020·江苏高考真题) 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4.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 3.D 4.C 【解析】 3. 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 100°E 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 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 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 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 错误。故选 D。 4. 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 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 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 正确。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 错误。乙 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 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 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 错误。故选 C。 【点睛】 根据“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的规律可以判断山体所处的气候区。 (2020·山东高考真题) 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 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 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6.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 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7.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 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 【答案】 5.B 6.A 7.B 【分析】 5. 读图可知,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在低海拔地区没有分布,因此太行山区针叶林的垂直 分布高差小,AC 错误。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的总分布面积占比较小,B 正确。黔桂喀 斯特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 600-800 米,而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 2200-2400 米,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高,D 错误。故选 B。 6. 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分、热量充足,较低海拔地区本应该为阔叶林,但是由于该山 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导致水土流失快,水、土、热等条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较低海 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A 正确,BD 错误。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C 错误。故选 A。 7. 读图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到达海拔 2800 米左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 较低,只能到达海拔 2000 米左右,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 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依然较为充足,可以进行农田耕作,而太行山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 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较差,不能进行农田耕作,B 正确。光照条件、耕作技术和耕种历史对两山区 农田分布上限差异影响不大,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 读懂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再根据图例,仔细分析各种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浙江高考真题) 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答案】 8.A 9.D 【解析】 8. 读图可知,①②所在的区域为美国东北部,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类型相同,A 正确。 ③区域地处 30°N-40°N 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区域地 处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CD 错误。故选 A。 9. 读图可知,甲农业带为美国西部高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专业化程度高;大牧场放牧业规模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投入劳动力较少,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 美国西部高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均以牧牛为主,南非的大牧场放牧业以 牧羊为主。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020·全国高考真题) 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 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 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 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11.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2.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答案】 10.A 11.A 12.B 【分析】 10. 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 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11. 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 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12. 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口地温较高,导致气温较高,海拔高处热量条件较好,且火山灰为森林的生长提 供了肥沃的土壤,加上全球变暖的叠加影响,因此,林线升高,排除 C、D;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口地 温较高,空气容易膨胀上升,形成丰富的降雪,加上全球变暖引起当地变湿的影响,导致火山锥雪线下降, 排除 A,B 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 影响雪线的因素:气温、降水、坡度、坡向、人类活动等。 (2020·全国高考真题)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 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 测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4.推测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5.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答案】 13.A 14.C 15.D 【分析】 13. 根据材料提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 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 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所以选 A。 14. 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 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 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 C。 15.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 错误;水土流 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 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 因而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 会趋于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所以选 D。 【点睛】 该题难度大,属于新概念试题,需要对岳桦结实线和林线的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问题分析。 (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甲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17.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 ) ①根系浅而发达②生长快速 ③植株密度稀疏④植株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6.D 17.B 【分析】 16.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基带位于东北平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 北坡,海拔在 600 米以上,其上是山地针叶林带,则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带,是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 正确。高山草甸带海拔高度高于山地针叶林带,A 错误。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常 绿阔叶林带位于亚热带,BC 错误。故选 D。 17.长白山高山环境山地土层薄,灌丛根系难以向下深扎根,因此根系浅;山顶风力大,灌丛根系发达可 以固定植株,①正确。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高山灌丛生长慢,植株低矮,②④错误。高山环境气 温低,土壤贫瘠,生长环境差,植株密度稀疏,③正确。B 正确。故选 B。 (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19.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答案】 18.B 19.B 【分析】 18.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 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 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 正确。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不会 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形特征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ACD 错误。故选 B。 19.热带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较低,因此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响陡坡、缓坡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 因素,A 错误。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 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 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 正确。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C 错误。陡 坡矿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 错误。故选 B。 (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一模) 肯尼亚西南部的茂以森林(下图),受东西两侧的马赛马拉草原和 东非大裂谷(东支)的影响,常年湿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茂以森林常年湿润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东南信风受地形阻挡,气流抬升 C.东北信风受地形阻挡,气流抬升 D.受裂谷带热气流和马赛马拉草原冷气流共同影响 21.关于图中马加迪湖的说法,可信的是( ) A.地壳碰撞挤压凹陷积水形成 B.蒸发量较小,湖水盐度较低 C.断裂带温泉补给,水温较高 D.受气候影响,水位变化较小 【答案】 20.D 21.C 【分析】 20. 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很多地方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而茂以森林常年湿润的 主要原因是受裂谷带热气流和马赛马拉草原冷气流共同影响,形成较多的锋面,降水丰富,常年湿润,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21. 关于图中马加迪湖的说法,可信的是附近有东非大裂谷,有断裂带温泉补给,水温较高 ,C 正确。不是位 于板块交界,不是地壳碰撞挤压凹陷积水形成,A 错。蒸发量较大,湖水盐度较高,B 错。受气候影响,水 位变化较大,D 错误,故选 C。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因素和湖泊的成因的有关知识。 (2021·福建厦门市·高三一模)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总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下图示 意某年 12 月我国西北某沙地某次降雪过程前后连续 3 日地表反照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次积雪过程开始于( ) A.26 日 18 时 B.27 日 13 时 C.27 日 16 时 D.28 日 13 时 23.降雪前,影响上午与下午地表反照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地面温度 B.地表水分 C.太阳高度 D.太阳方位 24.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B.陕西毛乌素沙地 C.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D.吉林科尔沁沙地 【答案】 22.C 23.B 24.A 【分析】 22. 结合材料读图分析,12 月 27 日 16 时之后地表反照率明显增大,可知此时地面开始出现积雪,使地表总反 射辐射通量明显增大。故选 C。 23. 读图可知,降雪前上午地表反照率高于下午,主要是由于冬季上午气温较低,空气中水汽易在地表凝结, 增强了地表反照率,下午气温较高,地表没有水汽凝结,反照率下降,B 正确;地面温度不会影响地表反照 率,A 错误;太阳高度和太阳方位上午和下午对称,不会使地表反照率产生差异,CD 错误。故选 B。 24. 地表反照率产生的时间应在日出到日落之间的白天。读图可知,该地日出的北京时间约为 10 时,日落的北 京时间约为 18 时,昼长约为 8 小时,据此可求得该地日出的地方时约为 8 时;再根据该地日出地方时与北 京时间的差值可得出当地的经度约为 90°E,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故选 A。 【点睛】 本题以地表反照率创设情境,考查了影响地表反照率的因素及地方时的计算,准确获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一模) 某校中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野外研学活动。在海拔 2000 米左右 的山谷中(大约 105°56'E,38°46'N)向东望去,发现左侧山坡灌木稀疏,右侧山坡森林茂密。同时观察到平 地上自己的影子朝正北,且影长和身高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右侧山坡的森林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山地针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6.右侧山坡森林生长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日照充足 B.气温较高 C.土壤湿润 D.风力较弱 27.该假期最可能是( ) A.元旦长假 B.清明长假 C.五一长假 D.国庆长假 【答案】 25.B 26.C 27.D 【分析】 25. 该山谷海拔 2000 米左右,右侧山坡的海拔更高,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植被不可 能为常绿阔叶林,也不可能为常绿硬叶林(多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山坡海拔较高,结合其经度信息可知, 山地位置偏内陆(靠近贺兰山一带),植被不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所以右侧山坡的森林最可能是山地针叶林, ACD 错,B 正确,故选 B。 26. 注意材料信息“在山谷中向东望去,发现左侧山坡灌木稀疏,右侧山坡森林茂密”。向东望去,人应该面向东 方,此时左侧山坡灌木稀疏,右侧山坡森林茂密,所以山谷大致东西走向,右侧山坡为山地北坡,属于阴 坡,光照较差,且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位置偏内陆,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山地 阴坡蒸发较小,土壤湿润,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A 错,C 正确;山地阴坡气温相对较低,B 错;与风力 强弱关系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 错。故选 C。 27. 注意材料信息“同时观察到平地上自己的影子朝正北,且影长和身高相当”。平地上自己的影子朝正北表明此 时当地正值正午,影长和身高相当表示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 45°,所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45°,结合 当地纬度信息可知,该日太阳直射 7°S 附近(太阳直射点一个月约移动 8 个纬度),时间大致在 10 月或 2 月,所以该假期最可能是国庆长假,D 正确;元旦长假位于 1 月,太阳直射位置应更靠南,A 错;清明长 假、五一长假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BC 错。故选 D。 【点睛】 注意:在气候偏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水分含量。阳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土壤蒸发 量较大,而阴坡土壤蒸发较小,水分条件更好,更适合植被的生长,如天山北坡存在针叶林。 (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一模) 我国最大的一片泰加林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主要由树冠呈塔状、 秋季落叶的兴安落叶松构成,林内树木分布稀疏且常见成片的天然倒木。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温度和降水 条件下发育的主要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示意泰加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中常见成片的天然倒木,最可能是因为( ) A.生长速度慢,树木低矮 B.根系发育浅,易被大风吹倒 C.冬季虫害多,树干易折 D.林冠积雪多,易被积雪压倒 【答案】 28.C 29.B 【分析】 28. 泰加林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图中横坐标表示热量,纵坐标表示降水量,亚寒带针叶林所处地区应该是热量 相对较少,降水也相对较少的地区,对应的是图中③,①、②平均气温较高,不符合条件,降水最少和热 量最小的④植被是苔原带。故选 C。 29. 树木低矮不一定会倒,倒只要是因为根系不稳,该地区地下冻土发育,根系发育较浅,加上该地区距离亚 洲高压比较近,冬季风力强,容易被大风吹到,冬季害虫少,因为低温,树冠积雪多一般会压倒枝丫,不 会压倒树木,故选 B。 【点睛】 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的不同,分别就有了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 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想对应的具有代表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就形成了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 然带。从世界各地自然带的分布,植被具有如下的规律:1、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这这种地域分异是以 热量为基础的)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这种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当然,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也会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 (2021·福建泉州市·高三三模) 亚马孙河流域的部分雨林,在每年洪水季时会被河水淹没,被称为 洪泛森林。下图分别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系及洪泛森林的分布图和洪泛森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一般年份,以下各时段亚马孙河流域干流的洪泛森林面积最小的是( ) A.1-2 月 B.3-4 月 C.7-8 月 D.11-12 月 31.与陆生雨林生态系统相比, 洪泛森林生态系统( ) A.土壤有机质较少 B.生物多样性较少 C.水土流失较严重 D.物种传播较迅速 【答案】 30.C 31.D 【分析】 30.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亚马孙河南岸支流比北岸数量多,南岸流域面积比北岸广,干流水量变化主要取 决于南岸支流;南岸支流与主干流均位于南半球;7~8 月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岸支流与主干流流域降 水减少,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洪水退去,此时洪泛森林的面积最小。故选 C。 31. 与陆生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洪水带来的沉积物、水下腐烂的植物叶片为洪泛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丰富养料, 土壤有机质较多,生物多样性更丰富,AB 错误;这里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被洪水淹没,以沉积作用为主,水 土流失不明显,C 错误;洪泛森林中的果实借助洪水及鱼类广泛传播,洪水退去后可生根发芽,物种传播较 迅速,D 正确。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南美洲洪泛森林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材料获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 (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一模) 阿尔泰山拥有较丰富的垂直自然景观,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 性的中心区域之一,同时是许多特有、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和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 条件和多种多样的土壤,为各种植物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两河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泰山东南隅, 图一示意该保护区垂直植被带谱,图二示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海拔段的丰富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图中①、②植被类型分别为( ) A.山地草原、山地针阔混交林 B.山地荒漠、山地草原 C.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草原 D.山地草原、山地荒漠 33.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段( ) A.与低海拔地段相比,降水较少,光照充足B.与高海拔地段相比,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大 C.与低海拔地段相比,降水较多,土壤有机质丰富 D.与高海拔地段相比,气温较高,终年无积雪覆盖 【答案】 32.A 33.C 【分析】 32. ①海拔 1000m 左右,其上部为灌丛植被,所以①应为山地草原,而山地荒漠出现的海拔应该更低,山地针 阔混交林出现的海拔应更高,BC 错;②海拔位于 2000m 左右,其下部为灌丛植被,上部为草甸植被,结合 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阿尔泰山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处中纬西风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呈现先 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在②海拔范围水分条件较好,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应为山地针阔混交林,A 正确,D 错。故选 A。 33. 读图可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段海拔大致为 1200m。与低海拔地段相比,该海拔地段适合 灌丛等植被的生长,降水相对较多(低海拔地区存在山地荒漠),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枯枝落叶相对较多, 同时,气温相对于低海拔地段低,有机质分解相对较慢,土壤有机质丰富,A 错,C 正确;与高海拔地段相 比,高海拔地段海拔更高,气温更低,蒸发更弱,B 错;与高海拔地段相比,该海拔地段气温较高,但该区 域冬春季节气温低,冬季依然存在积雪覆盖,D 错。故选 C。 【点睛】 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 1000m,气温 下降约 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②从 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 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③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④山体 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 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 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 (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一模)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 其中 0 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图为 2001-2017 年汉 江上游地区不同季节的 NDVI 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甲、乙、丙、丁对应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B.春季冬季秋季夏季 C.秋季春季夏季冬季 D.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35.推测近年来汉江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 ) A.春季降水显著减少 B.夏季气温显著升高 C.秋季降水显著减少 D.冬季气温显著升高 【答案】 34.A 35.D 【分析】 34. 汉江上游发源于秦岭南麓,读图可知,汉江上游四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季节变化大,说明该地区植被茂盛 程度随季节变化有明显变化,由此推测该区域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汉江上游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森林树叶最茂盛,植被覆盖度最高,乙表示夏季;冬季森林落叶,植被覆盖度最低,丁表示冬季;春季树 叶生长,秋季开始落叶,因此春季的植被覆盖度高于秋季,甲表示春季,丙表示秋季。故选 A。 35. 读图分析,春季汉江上游 NDVI 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说明春季降水有所增多,A 错误;夏季汉江上游 NDVI 指数变化不大,说明夏季水热条件变化不大,B 错误;秋季树木落叶主要受气温下降的影响,NDVI 指数变 化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不能反映出降水的变化,C 错误;冬季 NDVI 指数明显上升,说明冬季汉江上游气 温显著升高,森林落叶减少,D 正确。故选 D。 【点睛】 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与红光波段的反射值之差比上两者之和,被称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指数(NDVI)可以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等。NDVI 能反映出植物冠层的背景影响,如土壤、潮 湿地面、雪、枯叶、粗糙度等,且与植被覆盖有关。 (2021·山东菏泽市·高三一模) 张教授在我国辽东半岛野外考查,下图是其绘制的某地东西剖面上 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6.图中能反映此区域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 B.草甸 C.针叶林 D.灌丛 37.洼地处生长着草甸而不是乔木,主要是因为洼地处( ) A.气温较低 B.土壤较薄 C.土壤水分较多 D.光照较少 【答案】 36.A 37.C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6. 该地位于辽东半岛,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能反映此区域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植被是落叶阔 叶林,A 正确。 37. 洼地易积水,洼地生长草甸而不是乔木的主要原因是洼地处土壤水分较多,C 正确。洼地地势低,气温较高、 土壤较厚,A、B 错。光照对生长草甸或乔木影响较小,D 错。 【点睛】 辽东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一模) 北洛河位于黄土高原中南部,是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 一。研究表明,北洛河流域植被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地貌和气候关系密切。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及各分区 两个时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分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1987-2007 年北洛河流域各分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小的是( ) A.丘陵沟壑区 B.高堀沟壑区 C.土石山林区 D.阶地平原区 39.1987~2007 年北洛河流域( ) A.河流含沙量减少 B.降水量显著增加 C.蒸发蒸腾量减少 D.坡面径流量增加 【答案】 38.C 39.A 【分析】 38. 读图可知,1987-2007 年,北洛河流域各分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小的是土石山林区,各种类型的退化保持稳 定,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小,C 正确。其他区域都明显改善,ABD 错,故选 C。 39. 1987~2007 年北洛河流域总体上植被覆盖度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进度明显,河流含沙量 减少,A 正确。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植被增加,蒸发蒸腾量增加、坡面径流量减少,BCD 错。故选 A。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 (2021·河北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零模) 下图是自赤道到两极、自沿海到内陆植物群落演变模式图, 不同的植物群落演变时都有相应的“过渡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形成 a、b 方向植被景观变化的基础因素分别是( ) A.光照、水分 B.地形、热量 C.热量、水分 D.地形、光照 41.世界上,与草原和苔原均有大面积“过渡区”的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林 C.温带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42.在水平方向上,与我国森林、草原“过渡区”基本吻合的是( ) A.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 D.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答案】 40.C 41.D 42.B 【分析】 40. a 方向植被景观的变化是沿纬度不断增加而改变所以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b 方向植被景观的变化是沿着 经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C。 41. 亚寒带针叶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与草原和苔原之间均有大面积的"过渡区”。所以答案选 D。 42. 在水平方向上,我国该类“过渡区”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草原的过渡,处于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交界线附近,基本与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所以答案为 B。 【点睛】 地带性 分异规律 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主导因素 为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主导因素 为水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 为水热组合。 (2021·重庆高三零模) 下图为我国某公园角落的景观照片,该图片拍摄于 2021 年 1 月 8 日。图中 两棵大树的树干底部已涂白(涂白剂一般是生石灰为主,配少量硫磺粉和食盐加水搅拌均匀),树下根部附 近的青青小草被园林工人铲除,土壤翻松裸露,形成一个直径约 1.5 米的土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该公园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城市中的( ) A.北京 B.西安 C.重庆 D.长春 44.图中树干涂白的主要功能是( ) A.园林美化 B.预防冻害 C.增加太阳辐射吸收 D.杀菌除虫 45.图中树下土环的主要功能是( ) A.美化园林 B.减少虫害 C.增加肥力 D.利于保墒 【答案】 43.C 44.D 45.B 【分析】 43. 该图片拍摄于 2021 年 1 月 8 日,在冬季依然树木葱郁,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所以 C 正确。北京、 西安、长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选 C。 44. 树干涂白可以减少温差防止树皮冻裂、杀虫除菌、美化环境的作用,此处位于南方地区,所以 B 错误。涂 白对光的反射作用强烈,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吸收,所以 C 错误。此处树干涂白主要的主要作用是杀菌除虫 而非美化园林,所以 A 错误,D 正确。故选 D。 45. 树下土环是由于工人将小草铲除形成的,没有增加肥力,所以 C 错误。土壤翻松裸露,土壤水分蒸发量增 大,不利于保墒,所以 D 错误。主要作用是破坏了病菌生存的稳定的环境,进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所 以 B 正确。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不大,所以 A 错误。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植被的分布规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综合题 46.(2020·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某村在 18 世纪 60 年代约有 200 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 1910 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 仅剩 39 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 2001 年,常住居民增长到 420 人,年接待游客达 12 万人次。与 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 量图。 (1)简述旅游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 2070 米。 (2)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 冻土是指温度在 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 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3)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 【答案】(1)留存和保护村落,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对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干扰和破坏, 对水和大气等造成污染。 (2)针叶林;约 4 月至 10 月;月平均气温较高,满足林木的生长条件。 (3)甲地比乙地冻土层薄且持续时间短,甲地积雪较厚,利于土壤保温。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一 方面,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 【详解】 (1)旅游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以及不利影响两方面作答。有利影响方面:通过发展旅游 业,有利于留存和保护村落(注意材料信息“全村仅剩 19 人”),根据材料“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 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可知,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从而使得 当地的常住居民增加。不利影响方面:根据材料“年接待游客打 12 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 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旅游人数规模 增大,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加剧,旅游活动也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干扰和破坏。 (2)根据材料信息“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可知,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 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应属于针叶林;根据材料可知,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 界限,结合该村落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可知,4~10 月平均气温相对较高,满足森林的生长条件,应该是该针 叶林生长的大致月份。 (3)两地冻土层的差异可从时间差异、空间差异(即是冻土层的空间厚度)两个角度说明。读图可知,甲 地冻土层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同时,根据材料可知,冻土是指温度在 0℃以下的土壤,读图可知,相比而 言,甲地的冻土层更薄。原因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所 以原因是甲地地表积雪更厚,地表积雪减少了土壤热量的散失,有利于土壤保温,从而使得甲地的冻土层 较薄。 47.(2020·江苏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 4200km,流域面积 210 万 km2,在塞古- 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 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 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 带。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 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 (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 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 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 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 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 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 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根据表 1 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 平,地形为低平原(地形);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的分布可知,河口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 可知,该区域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气候、植被);该区域河网密布, 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根据奥尼查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水文)。 48.(2020·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 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 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 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 1 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1 所示。 图 2 示意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 1 所示 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 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 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I 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 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 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 450 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 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 万 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 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 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分析】 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 2 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 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 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 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详解】 (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 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 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 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 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 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 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 1995~2013 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 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 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 已增加到近 450 毫米,大于 400 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 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 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 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 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 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 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49.(2021·云南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约 800 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偏西风 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 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出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 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下图),但这种完整的垂直变化仅局限于北坡,东坡海拔较高处的 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 (2)分析长白山东坡火山喷发物覆盖较厚的主要原因。 (3)说明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势总体中间高,四周低;山顶火山口地势较低洼;东坡坡度较缓,北、西、南坡坡度较陡。 (2)火山向偏东方向喷发,大量火山喷发物堆积于东坡;在偏西风的作用下,火山灰大量飘落于东坡;地势 起伏小,利于沉积和堆积;坡度较小,侵蚀作用较弱。 (3)火山喷发对东坡原有环境破坏较严重;火山喷发物厚度大、面积广,不利于植物生长;地处夏季风迎风 坡,降水多,火山灰等松散沉积物易流失,浮石等大量留存:浮石等岩浆岩难以发育成土壤,不利于植被发 育。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点的描述及成因分析。综合性较强。 【详解】 (1)本题考查地形特征的判断,但是图中并没有给出等高线,需要我们借助其他信息来判断,图中给了植 被带的相关信息,图中的最中间的是天池,地势低洼,天池四周为高山冻原,应该是海拔最高,,然后根据 各自然带之间的分界线的疏密可以看出,东侧坡度较缓,北、西、南三面分界线较为密集,说明海拔高差 较大,坡度较陡。(也可以根据火山灰的堆积厚度来反推地势的陡缓,地势起伏大,火山灰堆积厚度小。) (2)受其喷发方向及偏西风影响——偏西风,火山灰往东坡飘落,加上东坡地势较缓,火山喷发容易堆积, 流水侵蚀作用较弱,火山灰容易保存。 (3)自然带演替较慢,说明该地区自然带演替的时间要么很短,要么中途被中断过,要么是生长环境很差, 演替很慢,从这三个角度来考虑的话,该地区火山喷发频繁,自然带演替过程经常被中断,植被破坏严重, 加上火山灰的掩埋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火山喷发除了有火山灰肯定也有岩浆和浮石等,不利于发育土壤。 50.(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丽江三面环山,地理环境独特,植物达 1.3 万余种,享有“天然物种基因库”的美誉。金沙江河谷两岸植 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上称为“干热河谷”。下图为丽江市位置图。 丽江三眼井是一种独特的用水方式,与北方的三眼井有所不同,丽江三眼井是一口泉眼,依地势高差 修建成三级水潭,并对三个水潭的功能与用途进行严格区分。第一潭为泉水源头,水从第一潭溢出后流入 第二潭,从第二潭溢出后流入第三潭,最后水从第三潭排入排水沟中。北方三眼井是三个泉眼形成三个井 口。下图左为丽江三眼井图,右为北方地区的三眼井图。 (1)分析金沙江河谷气候干热的原因。 (2)简述丽江成为“天然物种基因库”的条件。 (3)说明丽江三眼井三个水潭的不同用途,并指出丽江三眼井和北方三眼井的不同优点。 【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谷地地形不易散热);受山地阻挡, 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有焚风效应(气流下沉)气温高;因为降水少,蒸发旺盛,故而干旱。 (2)该地纬度较低,基带呈现热带、亚热带景观(只写纬度低可得分);相对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显著,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只答相对高度大,或只答垂直地域分异显著也可得分);山高谷深,区域空间相对封闭; 受人类活动影响少。 (3)三个水潭从高到低依次用于饮用、洗菜、洗衣服等(只要说明第一个用于饮用食用,其它两个水潭可 以与答案不同合理即可),不同井口的水用于不同的生活用途(答成三个水潭的用途取决于对水质的要求不 同也可);丽江三眼井使用更加卫生(清洁)、科学合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北方三眼井是三个泉眼(三 口井)同时使用,方便多人同时取水(水源充足)。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气候、生物的特征及成因等知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 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一般。 【详解】 (1)有材料可知,金沙江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上称为“干热河谷”。其 主要的成因是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在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形成焚风效应,使河谷地区 气候干热。由图可知,该地区纬度较低,且位于河谷,地势较低,气温高;谷地地形不易散热;气温高使 得蒸发旺盛,故而干旱,最终形成干热的气候特征。 (2)有材料可知,丽江三面环山,地理环境独特,植物达 1.3 万余种,享有“天然物种基因库”的美誉。物 种丰富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该地纬度较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 山体相对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显著,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山高谷深,多局地小气候;三面环山,区域空 间相对封闭,受外界影响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少等。 (3)有材料可知,丽江三眼井是一口泉眼,依地势高差修建成三级水潭,并对三个水潭的功能与用途进行 严格区分。第一潭为泉水源头,水从第一潭溢出后流入第二潭,从第二潭溢出后流入第三潭,最后水从第 三潭排入排水沟中。三个水潭从高到低水质不同,依次用于饮用、洗菜、洗衣服等。丽江三眼井不同井口 的水用于不同的生活用途,因此使用更加卫生、科学合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增加了生活的便利性;北 方三眼井是三个泉眼形成三个井口,同时使用,方便多人同时取水,水源充足,适应了北方较为缺水的地 理环境特征。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