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域分异与非地带性-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40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垂直地域分异与非地带性-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40张)

ID:645619

大小:10.44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1-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 备战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精选100例 考情考向 时间 考查方式 2016·全国卷Ⅰ 10.磷高累积区是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2017·全国卷Ⅰ 37.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 2018·天津文综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2019·全国卷III 11.公路北端海拔750米处的自然带 学习目标: 1、明确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原因、规律,影响雪线的因素 2、根据实例推断非地带性分布地区及原因 3、能够准确分析区域图、景观图等图文材料,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等核心素养。 一、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试题引入 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5°N     B.25°N     C.35°N        D.45°N 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水分状况          C.  热量差异          D.  土壤差异 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可知,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5︒N附近应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A错。CD两地均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是温带落叶阔叶,CD错。故选B。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所以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故选C。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 √ 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 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的呈 现出垂直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基础 知识回顾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 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纬度增高 海 拔 增 高 垂直分异与纬度地带分异的关系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回顾 垂直带谱变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相似。 热带雨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山地灌木林带 高山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 针阔混交林带 积雪冰川带 森林上线 雪线 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的一座高山,一般 山地垂直带谱分布规律为: 冰川 草原 荒漠 森林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垂直带 谱变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2019,全国文综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 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 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题。 .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解析:由材料信息分析,该地应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有冰川分布,位于西北地区,平均海拔较高。该公路南 端海拔约1 070米,位于山区洪积平原上,因此公路北端海拔750米处也应位于山前平原上,其自然带应与当地水平 自然带一致,为灌丛荒漠带。故D项正确。 D 山脉东西走向 我国西部 新疆 山麓 温带大陆性气候 阿尔泰山 天 山 昆仑山 真题探究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8·天津文综)结合图Ⅰ和图Ⅱ中的信息,回答4~5题。 4.最有可能观察到图Ⅰ中景观的地点,是图Ⅱ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Ⅱ可知,该地位于新疆天山山脉附近地区,该地区受西风影响, 使 山地北坡相对湿润,存在森林景观, 甲地地形向西开口,有利于水汽上升形成山地降水,A项正确; 乙地虽也位于山地北坡,但受山脉走向的影响,该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较少,B项错误; 丙地和丁地均位于山地南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多为荒漠景观,C、D项错误。 真题探究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5.在图Ⅰ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解析:该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差异影响,四个地带中云杉林带对水分条件要求最高,因而此地 带的年降水量最多。 C 1.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2.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 上为森林,200~400 mm为草原,在200 mm以下为荒漠)。 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 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 甚至山体名称。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回顾 以基带断定温度带、气候类型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 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 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6.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B 解析:图示该山地北坡基带为半荒漠带,降 水量由山麓到针叶林带逐渐增多,则甲地植 被应为介于半荒漠与针叶林之间的草原,故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山地草原带。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形成主因复杂,地区差异极为显著。下图 示意我国某主要山脉的主峰垂直自然带谱。 7. 图示山地位于 (  )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D.西藏 B 解析:该山基带南坡为温带荒漠带、北坡为山地温 带草原带,说明位于干旱区;且北坡山腰处有山地寒温 针叶林带,而南坡没有森林带。结合新疆天山南北坡 气候,可判断图示山地位于新疆。 易错分析:图示高山基带海拔在1 000米左右,则不可 能在青藏高原,可排除C、D两项;甘肃西北部高山的 南坡基本位于青藏高原而海拔高,则可排除甘肃。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影响垂直自然带谱丰富程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 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山体海拔 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 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回顾 喜马拉雅山脉 山脉的南坡植被带更加丰富 1、南坡为阳坡,热量和光照充足 2、南坡为西南风的迎风坡,风从 印度洋上来,降水量多。 3、南坡的相对高度更大。 天山为中国西北部的山脉,位于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 的基带为温带荒漠带。随海拔的上升,热量降低,蒸发减弱,会 出现温带草原带。天山的北坡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 降水量较多,出现云杉林。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度发芽,3-5度生长, 幼苗能够抵御-21度的低温,15-25度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 价值。190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坡度     C. 海拔       D. 风向 9.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 高山冰雪带                    B. 高山草甸带 C. 山地草甸草原带            D. 云杉林带 10.天山雪莲人工已栽培成功,人工创造的生长环境气候 和土壤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 A. 冷湿      B. 冷干      C. 暖湿      D. 暖干 考察自然带分布。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 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在0度以下, 雪莲难以生长,所以是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故B项 正确,ACD错误。 √ √ √ 考察自然带分布。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 壁和冰碛砾石滩中,所以气温低,并且有冰川融水渗入, 土壤较为潮湿,故其生长环境是冷湿,故A项正确,BCD错 误。 考察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图中显示天 山北坡有森林带分布,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说明北坡水分条件 较南坡优越。北坡地处潮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影响 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风向。故D项正确, ABC错误。 判断纬度高低 1.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2.通过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一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区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区分布海拔较低。 纬度由高到低:甲—乙—丙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回顾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不同,与热量有关。 11.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 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6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①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海拔) ②同一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区分布海拔较高 (1)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数目 多); 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 为落叶阔叶林带; 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 图山脉低.乙图山脉所处纬度更低. 设问①比较差异 ②判断纬度 读图 ①基带 ②帯谱数目 调用地理知识判断 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 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 林带; 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 低.乙图山脉所处纬度更低. 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 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 图所示。 “山南水北为阳(北半球) 山北水南为阳(南半球)”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回顾 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1.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雪线 的海拔较低。 2.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自然 带分布海拔较高。如右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11.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 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 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 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 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 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设问①概述差异 ②说明原因 读图 ①南北坡自然带 ②北半球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调用地理知识判断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 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 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下图为某山地(局部)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该山地北坡为(   ) A. 阳坡、夏季风的背风坡 B. 阳坡、夏季风的迎风坡 C. 阴坡、夏季风的背风坡 D. 阴坡、夏季风的迎风坡 13.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为泰山              B. 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 可能有永久冰川     D.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南坡高于北坡 1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自然带呈现的变化最有可能是() A. 垂直带谱更加复杂                  B. 垂直带谱变得简单 C.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升高     D. 雪线分布的海拔降低 √ √ √ 学 以 致 用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 15.该山体可能位于 A.横断山区 B.天山 C.喜马拉雅山 D.南岭√ 看两头, 比中间, 数带数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从图中东、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可判断该山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北坡山麓的海拔比东、 南坡高,只有横断山区内的山脉符合条件,A对; 天山所在地区纬度高,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荒漠,B错; 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与图不符,C错; 南岭纬度低、海拔低,D错。故选A。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雪线 当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冲突时,一般来说降 水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所以降水多的地 方雪线低。 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是阳坡,同时又是迎风坡, 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 此南坡的雪线低 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 图a表示我国沿87°E山地雪线的变化,图b表示我国沿29°N山地雪线的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16.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 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                                    B.冈底斯山和西藏东南部 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17.图b中①地雪线高度特点与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 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低                            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高 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低                             D.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 解析 C  由两幅图可以看出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喜马拉雅山和阿尔泰山。影响雪线的因素是温度和降水,喜马拉雅 山的南坡和阿尔泰山的北坡是迎风坡,所以雪线较低,所以最高值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北坡,最低值是在阿尔泰山的北坡。 解析 D ①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雪线低。 √ √ 11.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 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 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 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4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 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设问①前提:坡度、气温 相似,雪线高度不同 ②说明原因 读图 ①基带 ②南半球 调用地理知识判断 影响雪线的因素:坡度,气温,降水 山脉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 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 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风从印度洋上来,降 水量较多,因此: ①南坡雪线较低 ②南坡山脚下出现了热带雨林带 ③山脉的南坡的植被分布的海拔更高 欧洲:阿 尔卑斯山 该处多受 来自大西 洋的西南 风的影响, 降水量较 多;而山 脉的南坡 为阳坡, 也是背风 坡。 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 候的分界线。 山脉的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脉的北坡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17·成都调研)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 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回答。 18.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解析:据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同一坡向,且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故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丙、丁两地位于同一坡向,且丙地海拔更低,故丙地气温高于丁地。综上所述,四地气温关 系为丙>丁=甲>乙。 丁=甲 甲>乙 丙>丁 丙>丁=甲>乙 D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2017·成都调研)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 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回答。 19.本区域最可能在( )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高纬度 解析:甲地海拔比丁地低,气温却与丁地相同,说明甲、乙两地位于阴坡,丙、丁两地位于阳坡, 即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说明该山位于北半球; 该山峰雪线海拔约4 000m,说明其附近近地面最热月均温约24℃,对应中纬度的温带地区 B 雪线高度约:4000m 最热月约:0℃ 山麓:0m 最热月约:24℃ 丙>甲 南坡为阳坡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2017·成都调研)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 地气温相同。据此,回答。 20.终年积雪区域北部下线与南部下线海拔不同。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北部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北部气温更高 B.北部更低,因为北部降水更丰富 C.南部更低,因为南部降水更丰富 D.南部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南部气温更高 C 解析:据图可知,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B、D错。 结合上题分析,南坡虽是阳坡却雪线低,主要原因是南坡降水量远大于北坡,且为迎风坡。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林线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 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解析: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较高,与青藏高原其 他地区相比,甲地受暖湿的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因此林线 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故选D。 D 2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 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C 解析: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的是 耐寒的树种,故气温低对该地森林影响不大,而河谷和平地冻 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排除A,选C;该地为季风气 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春季有积雪融水,所以降水也不是主要原 因,再加上由图中无法确定河谷和平地是否位于背风坡,故排 除B、D故选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23.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A.a B.b C.c D.d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知,该山地北坡降水多于南坡,北坡水 分条件好,利于森林的发育。 (2017·湖南岳阳模拟)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1~3 题。 24.此处有森林带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蒸发量小,湿度大 B.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 C.降水量多,湿度大 D.海拔高,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 b处森林带发育主要因为该处降水多,水分条件好,湿度大,利于山地针叶林生长。 25.关于图示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B.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 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 √ √ √ 解析 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雪线低于南坡。该 山山麓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荒漠为主。 南坡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带谱少。该山地海拔高, 有终年积雪,山地积雪冰川融水是河流主要补给水 源。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弗雷泽岛(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 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由 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B. 是全球变暖,降水减 少的结果C. 是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D. 是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2.弗雷泽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 因可能有(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 此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③来自海洋 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 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C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试题引入 A项,由材料可知,岛屿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岛上沙漠是最古老的沙漠。芬瑟岛由数百万年前大陆南方的山脉受风雨剥蚀开始形成,风把细岩石屑刮到 海洋中,又被洋流带向北面,慢慢沉积在海底,冰河时期海面下降,沉积的岩屑露出海面,被风吹成大沙丘,后来海面回升,洋流带来更多的沙子,所以 是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作用而形成的,故A项正确。 B项、C项,岛上植被是雨林,且该岛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故B项、C项错误。 D项,岛上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说明雨林没有被破坏,不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影响形成的,故D项错误。 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C项。陷阱是澳大利亚热带沙漠广布,芬瑟岛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而形成大面积沙漠。因 此错选C项。没有认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对题目及芬瑟岛地理环境进行分析,造成错选。 ①,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 植物的种子被洋流和鸟雀带到岛上,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故①正确。 ③、④,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加之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使得种子开 始在湿润的沙丘上生长,故③、④正确。 ②,雨林植物生长环境是水热充足,与根系向深处延伸关系不大,故②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④,正确答案为C。 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选项为D项。陷阱是沙漠土地环境有利于热带雨林的生长。没有依据 材料分析芬瑟岛上热带雨林的成因,而是片面依据芬瑟岛上“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 上的雨林植被”,而错误的认为沙漠土地环境有利于热带雨林的生长,因而造成错选D项。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和判读 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 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 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 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知识回顾 (1)非地带性的判断。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 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 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非地带性现象影响因素及成因 读塔里木盆地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绿洲分布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4.有关该地绿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洲不断向河流下游萎缩 B.导致绿洲废弃的直接原因是过量引水灌溉 C.绿洲水源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D.绿洲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图中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地处干旱地区,属于温带荒漠 带,出现绿洲,说明此处的水源条件较好,应反映了自然带 分布的非地带性规律。 绿洲遭到废弃,说明水源条件发生了变化,图中显示现代绿洲的面积明显扩大,说 明现代绿洲开垦影响了该地水资源的分布,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了原有的河流下游 的绿洲萎缩。 D B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典例分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 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 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图 2)。 据此完成 5~6 题。 图 2 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的分布规律图 5.图中信息反映出 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900 米左右最低 B.在2500-3100 米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 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  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6.海拔3200 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大幅度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读图,横轴为海拔,纵轴时物种丰富度,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300m左右最低,故A项错误。2500-3100m范围内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 富度都高,故B项正确。由图可知,随着海拔高度增大,木本物种丰富度呈减小趋势,故C项错误。随着海拔升高,草本物种丰富度大体趋 势为先降低后升高,但丰富度的具体数值多变、趋势波动较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6.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200米以上增多,说明草本物种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变好。由图看出,该海拔段木本植物丰富度剧减, 说明木本植物生存条件变差,由于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该海拔段木本植物的减少,从而减少了遮挡,使得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的光照, 所以草本物种增多。气温条件、蒸发条件和降水条件不是该段草本植物在木本植物减少的情况下,丰富度增多的原因。综上所述,本题 正确答案为A。 B A 做题巩固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对比分析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纳利群岛为白垩纪(开始于 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分裂后,岩浆 喷发而形成的火山群岛,最高处3718米,东距非洲大陆约130km,面积7273km2,人口约209万。该群岛属于 亚热带荒漠气候,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一个潮湿的云雾层,该云雾层内发育成片照叶林(又称副热带 常绿阔叶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该群岛内有大量的特有生物种类,但大型野生动 物数量极少。 材料二 图1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及范围。 图2示意该群岛的山地垂直带谱。 指出该群岛出现云雾层所属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云雾层内发育 照叶林的原因。 是地形因素造成该云雾层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①云雾层潮湿(或水汽含量高),带来降水(,增加土壤水 分),为照叶林生长提供水分; ②云雾层遮挡阳光,减少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做题巩固 由“该群岛属于亚热带荒漠气候,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一个潮湿的云雾层,该云雾层内发育成片照叶林 (又称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可知,是地形因素造成该云雾层的形成, 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云雾层潮湿(或水汽含量高),带来降水(,增加土壤水分),为照叶林生长提供水分; 云雾层遮挡阳光,减少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 5.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 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 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014·新课标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 置。读图,完成5~6题。 读图可知,科隆群岛四周均为大海,远离大陆,由于地理隔离逐渐产 生了生殖隔离,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物种,与其位置、地形和地质构造 无关 B 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地处热带,适合喜暖的鬣蜥生存;南极企鹅受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影响,迁移至此,因受南部 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科隆群岛适宜企鹅生存。 该地海拔最高为1689m,根据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山麓和山顶温度相差10℃左右,气候垂直差异并不明显。 其适合两种动物在科隆群岛共同生存与气温日较差无关 动物迁徙只与企鹅有关,与鬣蜥关系不显著。 C 包含两类物种的生存环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真题探究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