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桂林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

ID:645870

大小:17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桂林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全卷满分 12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26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诡谲.(jué) 黄晕.(yùn) 良莠.不齐(xiù) 畏罪潜.逃(qián) B.澎湃.(pài) 累赘.(zhuì) 悲天悯.人(mǐn) 瞠.目结舌(chēng) C 镌.刻(juàn) 幅.度(fú) 不辍.劳作(chuò) 惟妙惟肖.(xiào) D.田垄.(lóng) 驰骋.(chěng) 风雪载.途(zài) 家喻.户晓(yù) 【解析】A.“莠”应读“yǒu”;C.“镌”应读“juān”;D.“垄”应 读“lǒ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歧途 枷锁 轻描淡写 信手拈来 B.褪色 统筹 怒不可遏 如坐针毡 C.渺茫 漂移 据理力争 人情事故 D.真挚 涉猎 震撼天地 气势磅礴 【解析】“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钟南山院士提出的真知灼见....的意见,缓解了新冠肺炎给民众带来 的焦虑和恐慌。 B.报告文学《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体现出了“天眼巨匠”南仁东好. 高骛远...的精神品质。 C.在与疫情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疫战歌。 D.春日的桂林,阳光和煦,桃李吐芳,公园中遍布孜孜不倦....的蜜蜂、 蝴蝶。 【解析】A.“真知灼见”指正确而透彻的见解。和后面的“意见”重 复。B.“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贬义词,用于此 处不恰当。D.“孜孜不倦”指勤奋学习,不知疲倦。句中指的是蜜蜂、 蝴蝶的勤劳,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身边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B.习总书记对广西的考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西开放发展的重 视和关怀。 C.为了防止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 之有效的措施。 D.能否顺利开展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使得”;C.否定不当,去掉 “不”;D.两面对一面,删去“否”。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 ) A.“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妻间也以“卿”为爱称;“孤” 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B.“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独”指老而无子,“男有分, 女有归”中的“归”指女子回娘家。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 编纂的。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三”独具魅力。名著《西游记》中有 “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成语中有“三山五岳”“三顾茅庐” 等。 【解析】“归”指女子出嫁。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 6—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材料一】 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分餐的形式。但其显著的特征是对 层级地位的彰显,是一种礼制。宴席呈现出的是一种气场,更能突显 王侯威仪。《周礼》有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 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这便是针对筵宴的 规格标准 。2003 年“非典”疫情期间,中国饭店协会专门制定《餐 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但随着“非典”疫情的结束,分 餐制也逐渐被抛在脑后。疫情当前,分餐制再度成为热词。 【材料二】 筷子小传 施 芳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 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 河南安阳殷墟 1005 号墓中曾出土 6 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 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 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 “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 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 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 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 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 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 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 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 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 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 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 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 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6.材料一主要介绍 ( C ) A.我国分餐制产生的原因 B.分餐制的礼仪 C.我国分餐制的发展历史 D.我国饮食的发展 【解析】“商周时期”“2003 年‘非典’疫情期间”“疫情当前”说明 了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我国分餐制的历史。 7.结合材料二内容,下面对筷子主要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中国独创,历史悠久,寄托美好愿望。 B.使用有讲究,花样繁多,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 C.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 灵感来源. D.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深受年轻人喜爱。 【解析】此项不是筷子的主要特点。 8.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河南安阳殷墟 1005 号墓中曾出土 6 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列数字) B.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 为‘快儿’。”(引用) C.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 朴素的理解。(打比方) D.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 (分类别) 【解析】此句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9.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B ) A.上述三则材料,都围绕“公筷”展开,所谈内容有所侧重,但都 指出“分餐制”的必要性。 B.材料一指出商周时期的分餐形式具有彰显层级地位的作用。 C.材料二中第⑥段写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⑦段在此基础 上写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灵感来源,两段是并列关系。 D.材料二的标题“筷子小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幽默地指出文 章的说明对象。 【解析】A.“都围绕‘公筷’展开”说法错误。C.两段是递进关系。 D.应是拟人手法。 10.为了积极推行“分餐制”,材料三中哪一海报最适合 ( A )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解析】该海报画着家庭成员分餐进食,用谐音“分餐食尚”,指出 分餐制是一种好趋势和新时尚,“营养健康”点明分餐制的意义。 三、古诗文阅读(15 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11—15 题。(10 分) 【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 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 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 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 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 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 朗然,不异世间。 (节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注释】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B ) 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B.处处志.之(记号) C.尝.采药至衡山(曾经) D.深入忘反.(同“返”,返回) 【解析】志:做记号。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 A.具答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B.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或.王命急宣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不知其.几千里也 D.乃.相谓曰/乃.下令 【解析】A.代词,代指他们/代词,代指这件事。B.有的人/有时。C. 代词,他们的/代词,它。D.于是。 1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C ) A.村中/闻有此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D.有二人/乘舟/取樵 【解析】正确划分节奏应为: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乙文参考译文】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 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 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 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才得以回到家。 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 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但却再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 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 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 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其中一 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洞穴仅能容一人通 过。走了几十步,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4 分)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刘子骥)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 问路,才得以回到家。 15.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 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 分) 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 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6—17 题。(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批注(示例):运用典故。诗人多年遭贬,归来人事全非。以“闻笛 赋”抒发怀念友人之情;以“烂柯人”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 叹。 16.首联中“二十三年弃置身”中的“弃”字意蕴颇丰,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2 分) 通过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描写,表明诗人经受的凄苦太深, 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17.仿照示例,从修辞的角度给颈联做批注。(3 分) 运用比喻手法。“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一反前面 的凄凉情感,诗人用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事变化,并与友人共勉,表 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8.①__自非亭午夜分_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③__念天地之悠悠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自缘身在最高层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__东风不与周郎便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⑦《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勇于承当重任的句子是:__受任 于败军之际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__。 五、名著及课外阅读(10 分) 19.(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5 分) 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 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 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看, 没一个不喝彩。 (节选自《水浒传》第 38 回) 《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上面片段内容,补 全回目:__及时雨__会神行太保,黑旋风__斗浪里白条__。请再写一 个与李逵有关的故事:___沂岭杀四虎/扯诏骂钦差__ 。(不超过 6 个字)(3 分) (2)在小说《__红岩__》中,有一个名叫宋振中(外号“__小萝卜头__”) 的 9 岁小男孩。(2 分) 20.课外阅读。(5 分)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__竹__、__菊__被誉为“花中四君 子”,分别用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 品格。(2 分) (2)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还说过相似的 话:“__见贤思齐焉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 分) (3)“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 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 是:苏轼、__陆游__、__辛弃疾__。(2 分) 六、书写(5 分) 21.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列文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七、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文,完成 22—25 题。(共 12 分) 抬头看见花 张金凤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小巧的花盆里, 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长寿梅,在每个 同事的桌角放一盆。 ②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 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曰:“以前是抬头看 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 当我们俯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筋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 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 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 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 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 解了。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 是希冀,就是希望的春天。 ③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 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 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 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 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 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 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 楼下一个女孩正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 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 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④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 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 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 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 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 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 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 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 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 ⑤让我惊异的是,这个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 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 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 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那穿环卫工作服 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 ⑥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 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再从阳台上眺望, 那一树树花让我心情莞尔、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 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 乏了、倦了,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 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束花开常常被辽阔的苍茫代替,被嘈杂的市 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 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 让石头开花……有些花不是开在枝头,而是开在心灵深处,它们坚强 而鲜艳,它们并非来自季节的恩赐,而是来自强大的内心。 ⑧我们可以一边做幸福的看花人,一边把自己活成一朵花,开成 一种风景,成全“抬头看见花”的景致和人生。 22.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梅、 玉兰花;也指①__人们创造出来的花__,如纸花;还指②__有像花一 样美丽心灵的人们__,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2 分) 2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 “跳跃”一词生动传神地刻画出长寿梅在桌案上为寒冬单调的办公环 境增加生机,增添美感,让人赏心悦目,表达出对长寿梅的喜爱之情。 24.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插叙,补充交代了老人让“我”惊异的原因。老人的身份和老人的生 活使得老人乐观生活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文章内涵 更加丰富,并使文章结构曲折多姿。 25.文章结尾饱含深意,如何理解?(4 分) “做幸福的看花人”是指我们在生活中多抬头看花,愉悦心情,幸福 生活;“把自己活成一朵花,开成一种风景”指的是用自己的双手和 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生活,去照 亮他人的梦。 八、写作(50 分) 26.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 以重新回来。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只要______还在”为题,写一 篇作文。 要求:①补充完善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人名。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