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河池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语文试题卷(二)
分值:120 分 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28 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奠.基(diàn) 撩.逗(liāo) 迁徙.(xí) 海市蜃.楼(shèn)
B.哺.育(bǔ) 驿.道(yì) 雾霭.(ǎi) 气冲斗.牛(dòu)
C.元勋.(xūn) 嗥.鸣(háo) 凫.水(fú) 毛骨悚.然(sǒng)
D.调羹.(gēng) 咀嚼.(jiáo) 蛮横.(hèng) 诲.人不倦(huì)
【解析】A.“撩”应读“liáo”;“徙”应读“xǐ”;B.“斗”应读“dǒu”;
“嚼”应读“jué”。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
A.踊跃 污篾 销声匿迹 振耳欲聋
B.严峻 帷幕 不修边幅 接踵而至
C.褪色 沟壑 抽丝剥茧 穿流不息
D.追溯 枯躁 自圆其说 如雷贯耳
【解析】A.“污篾”的“篾”应为“蔑”;“振耳欲聋”的“振”应为
“震”;C.“穿流不息”的“穿”应为“川”;D.“枯躁”的“躁”应
为“燥”。
3.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浮躁时,不妨独自听几首舒缓的音乐,这些音乐就像一剂镇定,可让
人谈笑风生....。舒缓的音乐是慢吞吞的,循序渐进....的,像是潺潺的细水
轻轻地律动,像小小的雨丝浅浅地落,像夕阳下的光一点一点地绽放,
来的一点都不放肆。缓慢的音乐就像母亲的谆谆教诲....,不用高声大气,
不必严厉苛刻,轻言细语,循循善诱....。
A.谈笑风生 B.循序渐进 C.谆谆教诲 D.循循善诱
【解析】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
与“独自”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河池市向不文明陋习宣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六不五勤”活动,
旨在改善环境和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B.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我们要继续抓实抓细内防
反弹、外防输入措施,提升救治和防控能力。
C.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捕杀或食用野生动物。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
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解析】B.语序颠倒,应为“防控和救治”;C.否定不当,应删去“必
须禁止”或“不得”;D.句式杂糅,删去“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C )
①从此,风与树相遇相知,美妙的舞就开始上演了。
②打小开始,它就与风顶撞、拉扯、厮打。
③慢慢地,树和风在对抗中学会了协调一致。
④树这一辈子,总是与风周旋。
⑤在树与风的矛盾交汇点,树让了一步,风也让了一步,双方都华丽
转身,在拉扯中关照,在关照中拉扯,成就了一段风和树的心灵游戏。
⑥风行草偃,树不行,它立场坚定。
A.④⑥②③①⑤ B.⑥④②③⑤①
C.④②⑥③⑤① D.⑥②④③①⑤
【解析】通过读这六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树和风的关系”,
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④是首句,紧接着写了小树与风
的对抗②⑥,接着介绍树和风在对抗中学会了协调一致③⑤,最后交
代了树和风相遇相知①。所以顺序为④②⑥③⑤①,据此可知答案为
C。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C )
A.《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名为“大
同”。
B.“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
四季的开始。
C.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桃李”“婵娟”“丝竹”指代家乡、
月亮和音乐。
D.《乡愁》《我的叔叔于勒》《春》《屈原》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
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解析】“桃李”指学生。
二、现代文阅读(一)(每题 2 分,共 10 分)
【甲】说明文阅读
①说到病毒,就必须弄清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关系。细菌和病毒都
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
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
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
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
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
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
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
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
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
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
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
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
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
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
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
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
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 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
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
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
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
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
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
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
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
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
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本文介绍了“病毒”的相关内容,从语言特色看,属于生动说明
文。
B.第②段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病毒体积小、构造
简单的特点。
C.第③段加点词语“大部分”不能删掉,表明不是所有抗生素都对
细菌起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④段首句采用设问形式,引出生存能力弱的病毒猖獗的原因,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从语言特色看,属于平实说明文。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病毒结构简单,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B.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
营养才能生存。
C.病毒自己不能完成生化反应,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D.变异后的病毒对人体都有较大的杀伤力。
【解析】原文为: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
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
【乙】议论文阅读
单纯的境界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
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
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
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
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
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童年时单纯的心灵
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
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
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
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
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
人、哲人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
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单纯
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
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
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
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
灵的结晶体。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
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
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⑤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
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
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
湖一片澄明。
⑥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
一份单纯的心灵。
9.下列对本文的论据和论证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应该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B.第②段紧承第①段,阐述了心灵单纯的分类、儿童原始的单纯特
点及其价值。
C.第③段指出了一些人成熟后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善良,第④段却
指出有些人能获得超越的单纯。
D.贝多芬激情澎湃谱写了令人震撼的《命运交响曲》,这一事例可以
作为论据来丰富第④段。
【解析】文章开头用对“单纯”的理解引出了中心论点“单纯的心灵
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10.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 B )
A.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C.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解析】画线句子先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
人、哲人拥有精美的单纯”,再举例加以论证。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童年给予了我们很多的美好,如幸福、鼓舞、高尚、善良等,在
童年时期,我们可以拥有原始的单纯。
B.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
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
C.第④段中“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是指精美的艺术作品。
D.本文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形象,不乏深入浅出、富有说服力的语
句。
【解析】根据第③段“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
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
某些策略的过程”可知,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
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此项表述太
绝对。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 2 分,共 1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
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官,属吏
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
屈。”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
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
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勿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
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
⑤橐(tuó):口袋的一种。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父命之./倒悬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台谒当以.属礼/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昨闻海令为.母寿/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解析】A.均为“代词,他”。B.代词,这/代词,他。C.用/因为。D.
给/是。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实) B.得志,与民由.之(遵循)
C.御史诣.学官(到) D.属吏咸.伏谒(都)
【解析】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实在、确实。
14.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分为:宗宪子/过/淳安。
B.甲文中孟子讥讽公孙衍和张仪能成为“大丈夫”的原因是“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孟子对“大
丈夫”的理解;乙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详略得当。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语言或
生动传神或精当严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解析】甲文没有运用动作描写,乙文叙事,不能体现“具有极强的
说服力”这一特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2 分)
15.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
16.结合乙文内容,概括海瑞是如何体现“威武不能屈”品质的。(2
分)
他不媚上官,秉公处事。署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到县学视察的御史只
作揖,不下拜;总督胡宗宪儿子路过淳安时违法,海瑞断然给予处置。
【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
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
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
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
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
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
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
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
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
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
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二)诗词赏析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首联“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__淳朴民风__的赞赏;“__
足__”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2 分)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广为传诵,结合写
作背景谈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
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
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四、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9.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2)莫听穿林打叶声,__何妨吟啸且徐行__。(苏轼《定风波》)
(3)浮云游子意,__落日故人情__。(李白《送友人》)
(4)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相连,
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
__身世浮沉雨打萍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
因的语句是:“__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
五、综合性学习(共 14 分)
20.名著阅读。(8 分)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
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
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1)以上文段选自《骆驼祥子》,“傻骆驼”是__祥子__(人名),他的
最大梦想是__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三轮车__,“她”是__虎妞__(人
名)。(3 分)
“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他所做的那些
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
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
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
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
(2)以上文段选自《儒林外史》,该语句是__匡超人__的语言,“他”
是__潘三__(人名),“他”入狱后,匡超人的做法是__不念半点旧日
情分,不去营救__。(3 分)
(3)《__昆虫记__》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部长篇科普文学作品,作
品中“整整四年,它用镐尖挖掘着泥土”的“它”指的是“__蝉__”。
(2 分)
21.“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随着国内疫
情的有效控制,复学后,学校开展“珍爱生命·共抗疫情”实践活动。
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6 分)
【材料一】 4 月 7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62 例,其中 59 例为境外输入
病例,3 例为本土病例(山东 2 例,广东 1 例);新增疑似病例 12 例,
其中 11 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 例为本土病例(广东 1 例)。全球确诊
新冠肺炎超过 150 万人。
【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2020 年 1 月 12 日
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
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可导致肺炎、肾衰竭,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对于此病毒我们可以
通过少聚集、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等方法做好自我防护。
【材料三】 4 月 3 日下午 4 时 50 分,警车开道,市民夹道欢迎,
载着高邮市 39 名援鄂医务人员的车辆缓缓驶入政府行政中心门前广
场。援鄂两个月的“最美逆行者”,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
标,一个不少,平安归来。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 分)
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目前我国病例主要来自境外。
(2)根据材料二,拟写一条防控新冠肺炎的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
修辞手法)(2 分)
示例一:戴口罩,勤洗手,科学防守;少聚集,不传谣,理性防范。
示例二:万众一心防病毒,众志成城除疫情。
(3)学校小记者准备采访部分“最美逆行者”,请根据材料二、三,设
计两个采访问题。(2 分)
问题一:__××,您好!我们可以通过勤洗手、戴口罩等方法做好自
我防护,请问勤洗手、戴口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您能给我们演示一
下吗?__
问题二:__××,您好!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你们如何实现“打胜仗,
零感染”这个目标的?__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 12 分)
懂 你
刘明华
①我和父母是不大容易相见的,故乡也是不大回的,因为父母常
年在长沙帮弟弟带孩子。今年暑假,听说父母要回老家小住,我立即
回到了家乡。
②到家后,我和父母收拾院内的荒草,擦拭所有家具,清洗日常
用品,暴晒床单被褥,经过近一天的收拾整理恢复了家的模样。父母
感念我能回家和他们相聚,还帮忙一起收拾整理家,嘴里也不住念叨:
“家里的活也干不动了,多亏了华在家呀。”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
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
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③我去城里办事,父亲用小电动车载我去坐大巴,我抬着脚提着
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不
禁回想起有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
乡野小土路,那时的她还小,父亲还未老……
④父亲年轻时候高大魁梧,脸型稍方,脸色黑红,属于不怒自威
型,一个略显愠怒的眼神就足以让我们胆战心惊。和父亲相处总是惴
惴地,能躲就躲,沟通并不多。
⑤记得那次,我正在跟伙伴们满村疯跑,麻花辫早已散开。猛然
间,我看见了父亲朝我走来。“小华,你过来”,他用命令式的语气跟
我说。我吓得大气不敢喘一下,乖乖地走到他跟前,他一把把我拉过
去,蹲下身子开始给我扎辫子。父亲粗大的手抓住我散落的头发,分
成三股,一下一下地编起来,每一下都那么用力,我不敢动,头皮被
揪得生疼。父亲扎的辫子虽然歪歪扭扭,但是一连几天不梳头都可以
一丝不乱。
⑥这是父爱吗?只是太粗犷,年小的我体会不到。
⑦春节过后,到处喜气洋洋,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走亲戚
去。我和弟弟一前一后坐在车上,父亲的身板宽大浑厚,前面护着年
小的弟弟,后面为我遮挡冷风。乡野的风清冷凛冽,但我不觉冷,反
而感觉田野的风景新奇可爱。父亲喝了点酒,高兴,而且温和了。回
家路上,他秀起了车技,载着我和弟弟晃晃悠悠骑行在乡间小路上,
忽地车把拧向左边,忽又拧向右边。乡村的土路坑坑洼洼,我和弟弟
左颠右晃吓得尖声呼叫,父亲却越发得意,潇潇洒洒地一直骑到院子
里。我和弟弟下车后争相和母亲告状,父亲笑嘻嘻的,却不恼。
⑧这是父爱吧?我不清楚,但这一天感觉充满快乐和幸福。
⑨偶然有一天,我真实地体会到了父爱。
⑩那是冬天的夜晚,屋内炉火正旺,水壶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热
气,父亲将脸盆架支在火炉旁让我洗头。他帮我添水、倒水、试水温,
直到水足够多,水温刚刚好,他才冷冰冰地甩出一句话——“可以了。”
“洗洗脖子,脖子上有泡沫!”他在旁边监督指导,语气生硬没有温
度,“洗两遍不行,洗干净才行,热水多得是!”我不敢出声,但在心
里已经有一百个不乐意了。可是就在这斥责声里,就在父亲生硬的举
止里,我却一下子明白了:那温热的水,那递过来的干毛巾,那听起
来像斥责的话语不就是关怀,不就是父爱吗?只是父亲不善于表达。
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⑪ 尽管我体察到了包藏严实的父爱,但父亲在家的时间并不多,他
要外出奔劳挣钱养家,所以父亲带给我的距离感一直存在。以致后来
我长大离开家乡,每次打电话都是跟老妈聊天,有时候父亲接起电话,
父女俩竟无话可说。但是,父亲对我们的孩子分外有耐心和爱心。孩
子们总愿意跟着他玩,父亲骑上三轮车,带孩子们去掰玉米、摘花生,
领着孩子们去捉蚂蚱、钓鱼,孩子们一路上叽叽喳喳,无比兴奋。父
亲会给外孙女买回花花绿绿的发卡,耐心地扎个漂亮小辫,还会给孩
子们偷偷地买雪糕吃。
⑫ 有一次,父亲带我女儿从镇上回来,我发现女儿嘴角脏脏的,脸
上带着满足的神秘笑意,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脸认真地告诉我说:“姥
爷没给我买雪糕。”“又给孩子吃雪糕了,是吗?”我装作不高兴的样
子跟父亲说话。父亲当众被揭穿,露出孩子般的坏笑。我俨然是个大
人,而父亲成了孩子!
⑬ 匆匆芳华留不住,毕竟消磨去。离开老家时,父亲送我去车站。
坐上父亲的电动车,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
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我已经不再年轻,父亲也日渐苍老。
(有删改)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
文章讲述了小时候父亲给“我”梳头发,载着“我”和弟弟走亲戚时
秀车技,为“我”洗头以及成年后父亲宠爱我们的孩子几件事,表现
了父爱的包藏严实(深沉)、浓郁,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及对父
亲日渐老去的惋惜。
2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2 分)
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
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父母头发大量地白了写成战争中占据至高领
地,拿下整个地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变老了,表达了“我”对
父母老去的惋惜之情。
24.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2 分)
运用插叙,补充了父亲骑车带“我”的场景,营造了一种温馨氛围,
与下文父亲变老形成对比。
25.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2 分)
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热腾腾”是指热气蒸发,很热的样子。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
因为理解了父亲对“我”的关怀后内心感动的样子,表现了“我”对
包藏严实的父爱的感激之情。
2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我俨然是个大人,而父
亲成了孩子”的理解。(2 分)
父亲偷偷带“我”女儿吃雪糕被揭穿,“我”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跟父
亲说话,父亲露出孩子般的坏笑,这一情景像“我”是大人,父亲是
孩子;父亲日渐苍老,“我”已长大,“我”乐于成为苍老父亲的依靠,
父亲像孩子般依赖“我”;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惜感激之情。点
明中心,深化主题。
27.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一处)(2
分)
示例:将小时候父亲为“我”扎辫子的粗鲁和为外孙女扎辫子时的耐
心作对比,突出强调了父亲已经老了,变得分外有耐心和爱心,表达
了父亲对我们的爱以及“我”对包藏严实的父爱的懂得。
七、写作(50 分)
28.别人躲着的人,我主动接近;别人避开的事,我乐意尝试;别人
反感的话,我欣然听取……别人不理解我,我却对自己说:“我心愿
意。”
请以“我心愿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600 字以上;(2)不得抄袭本
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