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 年度模拟演练卷新高考语文一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1(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居
环境建设就是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合理性设计,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
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进行的规划。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
综合应用。其实,二战以后,人居环境建设这样的概念是提出了,但是它远没有到普及或者被人们广泛接
受或者认可的程度。对于人居环境的追求和思考,我国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越发开始对居住环境有所要求,与此同时,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也使得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变得火热。
人居环境包括与居民相关的人文状况和物质建设的所有“软”“硬”环境。人居硬环境即人居物质环
境,主要由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组成。人居软环境是居民在利用和发
挥硬环境系统功能中形成的生活方式、舒适程度、交流沟通、社会秩序。安全和归属感等非物质形态事物
的总和。人居硬环境是软环境的载体,而软环境的可居性是硬环境的价值取向。人居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协
调程度是衡量人居环境优劣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程度的主要标态。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
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物理或者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社会的人,是处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
居住环境是与人类居住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空间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必然
和根本。规划设计是居住区建设的灵魂,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第一步。新时期的居住
区设计应该是一个对人的行为包括生活方式等进行深入理性思考而获得的结果,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合理
的人性的“建筑空间”,并赋予其现代精神、人性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
间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应能与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
的独立性;其整体空间应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创作留出一定空间。现今流
行的自由灵活的布局以及体现现代风格的弧墙曲顶、简约明快的线条色彩都在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体
现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生态、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其城市发展建设各有特色,
人居环境建设在城市中的应用要注意立足于各地区实际,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实事求是地发展地方城市规
划体系,如此才可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摘编自徐宝月《人居环境建设》)
材料二:
当前,关注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潮流,成为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应当体现三个方面:
一、具备优良的生态条件。无论是室内环境还是室外环境(公共环境),都要达到生态结构健全、生态
系统平衡、生态链条完整的要求。就室内环境来说,各项建筑规划设计的规范指标,例如节能、节水,以
及通风、日照、温度、隔音等等的指标,实际都是必须达到的生态指标。就室外环境来说,首先要保证“原
生环境”因素,例如土壤、岩石、水、空气等的清洁无染。原生环境解决好了,“次生环境”因素,例如
植物、动物、微生物就有了生存的依托,就会保持蓬勃的、多样性的发展。
二、贯彻节约型社会的原则。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等等,既是生
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无论零个档次的商品住宅,都要讲究经济性。居住环境的档次拉得太大,反差太
大,会产生许多负面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对建筑设计提出过“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其
排列顺序首先是经济,第二是适用,第三是美观。这个排序不但是过去有指导意义,现在虽然经济发展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按照节约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仍需借鉴。
三、要传承乡土文化。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必然要传承文脉和乡土文化,同时具有高度的环境艺术水平。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环境艺术的物质构成(包括技术、材料等)和精神需求(包括心理、伦
理和审美各个层次的需求)是不同的。就建筑造型而言,巴山蜀水之间的“吊脚楼”民居就与黄土高原地
区的窑洞式住宅和拱券住宅、北京的四合院住宅、江南地区的粉墙黛瓦马头墙住宅以及福建、广东、广西
的客家土楼住宅大相异趣。因此,我们要把各地的建筑文化艺术优秀传统很好地加以继承发扬。目前城市
住宅造型出现了某种千城一面的“趋同”现象,这正是要通过提倡环境艺术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张元端《人居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战以后,虽然有一些人对人居环境有了关注,但是人们对人居环境理念的接受或者认可的程度确实不
高。
B. 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人地之间的尖锐矛盾,而且这两者无论怎样进行调和,都达不到有机的和谐。
C. 人居环境有“软”“硬”环境之分,虽然后者的地位大于前者,但两者不可分割,协调一致方为上策。
D. 人们认为“吊脚楼”民居和北京四合院住宅呈现出各自异趣,这说明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审美情趣相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以前对于人居环境没有过多的思考与认识,主要的原因是出于对当时国际大环境和社会现实情况的
综合考量。
B.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上要以人为本,这是基于“人”不仅是物理或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更是一个社会意义
上的人。
C.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情况差异较大,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那么人居环境建设难以取得比较满意
的结果。
D.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建筑设计提出的“经济、适用、美观”方针对于当下的节约型社会建设仍有现
实意义。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居环境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对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研究
B. 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应用研究
C. 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合理性设计的研究
D. 对居住地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研究
4. 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人居环境建设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上要注意哪些方面?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及其效果。
【答案】1. A 2. A 3. D
4. (1)人地关系方面,要协调好人地矛盾,实现和谐。(2)主要标态方面,关注人居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协
调程度。(3)设计方法要做到科学而合理地规划。(4)要有总体布局,追求自然与城市环境和谐统一,体
现个性和多样性的设计理念和现代风格。(5)实际的应用方面要注意立足于各地区实际,选择合适的切入
点,实事求是。(6)效果方面力求体现以下三点:具备优良的生态条件、贯彻节约型社会的原则、要传承
乡土文化。
5. 材料二先总说,后分说。按照总分的逻辑思路,每段又有平行并列的分论点,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多
角度多侧面论证,论证充分。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而且这两者无论怎样进行调和,都达不到有机的和谐”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一段结尾说“随着经济和
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发开始对居住环境有所要求,与此同时,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也使得对人居环境
的研究变得火热”,可见并没有说“达不到有机的和谐”,根据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看,只要用心研究并
努力实践是可以实现有机和谐的。
C.“虽然后者的地位大于前者”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内容是“人居软环境是居民在利用和发挥硬环境系统
功能中形成的生活方式、舒适程度、交流沟通、社会秩序、安全和归属感等非物质形态事物的总和。人居
硬环境是软环境的载体,而软环境的可居性是硬环境的价值取向。人居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协调程度是衡量
人居环境优劣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程度的主要标态”,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关系,地位不分轻重大小。
D.“人们认为……各自异趣,这说明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审美情趣相同”错误,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说 “因
此,我们要把各地的建筑文化艺术优秀传统很好地加以继承发扬。目前城市住宅造型出现了某种千城一面
的‘趋同”现象,这正是要通过提倡环境艺术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选项逻辑关系错误,“现代人与
古代人的审美情趣相同”结论推断绝对,曲解文意。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
A.“主要的原因是出于对当时国际大环境和社会现实情况的综合考量”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一段说“其实,
二战以后,人居环境建设这样的概念是提出了,但是它远没有到普及或者被人们广泛接受或者认可的程度。
对于人居环境的追求和思考,我国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发开始对居住
环境有所要求,与此同时,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也使得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变得火热”,可见是意识问题、
重视不够,选项原因概括有误,曲解文意。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内涵、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 ABC 均属于人居环境研究范畴。
D.“对居住地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研究”不属于人居环境研究范畴,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人居软环境
与硬环境的协调程度是衡量人居环境优劣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程度的主要标态”可见。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相关信息在材料一中的四段文字内。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二战以后,人居环境建设这样的概念是提出了,但是它远没有到普及或者被人们广泛
接受或者认可的程度。对于人居环境的追求和思考,我国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越发开始对居住环境有所要求,与此同时,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也使得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变得火热”
得出答案(1)。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人居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协调程度是衡量人居环境优劣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统一程度的主要标态。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物理或者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一
个社会的人,是处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得出答案(2)。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居住环境是与人类居住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空间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是居住
环境设计的必然和根本。规划设计是居住区建设的灵魂,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第一步。
新时期的居住区设计应该是一个对人的行为包括生活方式等进行深入理性思考而获得的结果,应该为社会
公众提供合理的人性的‘建筑空间’,并赋予其现代精神、人性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得出答案
(3)。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应能与
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整体空间应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个
性化与多样化的创作留出一定空间。现今流行的自由灵活的布局以及体现现代风格的弧墙曲顶、简约明快
的线条色彩都在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得出答案(4)。
结合材料一第四段“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生态、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其城市发
展建设各有特色,人居环境建设在城市中的应用要注意立足于各地区实际,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实事求是
地发展地方城市规划体系,如此才可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得出答案(5)。
结合材料二中的三段“当前,关注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潮流,成为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
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应当体现三个方面”“一、具备优良的生态条件”“二、贯彻节
约型社会的原则”“三、要传承乡土文化”得出答案(6)。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行文脉络及其效果的能力。
行文脉络为:首先总说“当前,关注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潮流,成为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
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应当体现三个方面”,明确好的人居环境体现三方面的特点。
然后二、三、四三段分别说明三方面的具体内容,呈并列关系。
第二段从优良的生态条件上来说明:“无论是室内环境还是室外环境(公共环境),都要达到生态结构健全、
生态系统平衡、生态链条完整的要求”。
第三段从贯彻节约型社会的原则上来阐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等
等,既是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对建筑设计提出过“经济、适用、美观”
的方针。其排列顺序首先是经济,第二是适用,第三是美观。这个排序不但是过去有指导意义,现在虽然
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按照节约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仍需借鉴”。
第四段从传承乡土文化层面来论证:“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必然要传承文脉和乡土文化,同时具有高度的环
境艺术水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环境艺术的物质构成(包括技术、材料等)和精神需求(包
括心理、伦理和审美各个层次的需求)是不同的”。
效果是:按照总分的逻辑思路,分说部分按照顺序先总结观点,再具体说明,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多角
度多侧面论证,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l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年
朱以撒
①早晨跑步回来,会绕一大圈,穿过一个露天的自由市场。每天清晨三四点钟,运货的车子随人到达,
开始卸货、整理,只一会儿就满目青绿了。在送货上门的今日,有的人已不上商店。离这儿不远也有两个
大超市,好几个便利店,原以为人们都奔那里去,其实不是。还是有很多人乐意到自由市场,尽管下雨了
泥泞得很,水打湿了裤脚,兴致还是很高。
②道途几乎被人流塞满了,使得送货的车小心翼翼地进退。买菜的人四处观望,比较产品的形态和质
量。这些菜都是清晨拔出的,闪动着露珠的光泽和汁水的莹润,萝卜根须上的泥屑,也证明它们离开土地
未久,新鲜得令人称道。香葱那么细小,碧玉簪一般,葱管上还有少许白霜,没有人不带上一把。卖猪肉
的此时正大刀阔斧地肢解,肉块在颤抖,闪动油亮的光泽。在海产品摊上,几十个盆子一字摆开。尤其是
一些贝类,柔韧白晳的软体,此时从壳缝中伸出,似乎要融化于水。在一些人眼里,这样的市场是和土地
连在一起的。人有认为它不如超市灯火通明排列有序,冬日有暖气,夏日有冷气,但它更像是生活中最基
础的那部分,有过寻常日子的气息,在熙熙攘攘中,嘈杂声响中,这里维持着朴素的甚至有一些粗糙的时
光。
③一些人总是会到某一个摊点买某一种产品,所谓老主顾。因为买和卖而相识、信任,买者不讨价,
也不看秤,卖者绝不会诳熟、杀熟,从而维持一种简单持久而相互信任的关系。由于质量、分量的可信,
他们会在每个清晨相逢。摊位是固定的,购买的人是流动的。一个摊位要让买者记住,肯定在上好质量的
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特色。譬如那几家卤味店,品种繁多,凡肉类蛋类豆制品皆可一卤了之,经过卤汁烹饪
的鸭肝、鸡蛋、豆腐,冒着热气摆在盆子里,都呈现着古铜色的沉酣,卤汁把它们浓缩了,渗透到内部,
使之有味且具有弹性。起始,买者不知哪一家风味独到,时日久了,就倾向于某一家,摊位上总是挤满了
人。早市结束前,有的摊位已经卖得将尽,主人正悠闲地坐下来抽烟,而有的还一大半留存——这肯定是
有缘由的,不是人的问题,就是物的问题。
④自由市场的自由,来自各自的营生。不管摊主,还是顾客,都乐在其中。一个人尽可以自夸产品,
却不会妨害他人。和邻居的关系,密切得如同家人,相互照应着。自由也使人爱经营什么就经营什么,选
择自己以为拿手的,而不趋风追求新异。摊位虽然固定,却可以摆出一些新意,使人路过,觉得主人的用
心。
⑤大雨来临,每家一把巨伞撑开,正好遮盖了自己的所有产品。这里永远没有写字楼的办公味道。而
泥土味、蔬笋味却常有,摊位上混浊不清的,如同他们腰间的围裙。一个人觉得这种谋生方式适宜自己,
也就延此路数继续下来,不会想到更换,只是想如何做得更好,从而生活得更好。许多超市的出现,并没
让他们感觉生存受到了挑战,在宇宙飞船的时代,路上还是有马车在行驶的。在一些人被超市吸引时,还
有一些人依然和他们的自由市场同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的情性从一些细小的分歧里就可以看出
如此不同。生活方式是不是要随时代改变,或者随着人群的改变而改变,弃旧而迎新,我觉得还是要看是
否自适。
⑥很明显的是,对于孩童来说,他们乐意前往超市,那里是一个敞亮洁净的乐园。任何物品都井然有
序,就是一把葱、一袋土豆,都已去除根须、泥屑。而那大量的静止之物都已包装,纤尘不染,价格分明。
整个购物过程全然无声也不必出声。这使孩童在超市里能够待比较长的时间,不会像在自由市场那般仓皇,
闻不惯各种混杂的气味,还有泥泞中的烂菜帮子,让人难以抬脚。
⑦乡村离我们越发远了,只能在这样的一些市场里,看到远去乡村的一些影子,那些从土壤里拔出的
青菜还带着土腥味未被清洗,搬运的人们挽着裤脚,手上都是泥泥水水。他们从郊外的田园来到城市,这
些菜也在离开乡村的土地不久,从自由市场上被城里人买走,进入千家的烹调程序。生活每一天都在变,
那是指速度,还有形态,但念头大抵是不变的、固定的。就像这自由市场,当每一天朝阳升起时,它依然
以一种比较老旧的方式,吸引着与之相适应的人们。
(选自 2019 年 1 月 11 日《光明日报》)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将超市与自由市场进行对比,道出了人们乐意去自由市场的原因,哪怕下雨来去不方便,但
仍兴致不减。
B. 第二自然段“这里维持着朴素的甚至有一些粗糙的时光”一句点出了自由市场中人们未经修饰的日常
生活的真面貌。
C. 文章写了自由市场摊主之间有一定的竞争,那些质量、分量可信,菜品风味独到的摊主自然会赢得客人
们的喜爱。
D. 超市……冬日有暖气,夏日有冷气,环境很好,所以孩子们愿意去。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流年”意即“流逝的岁月”,十分简洁,深刻醒目,而且意味深长。令读者自然想起时间流逝对
生活的影响。
B. 第二自然段对自由市场上的菜品进行了详写,而对超市的状况则略写,意在突出自由市场是人们生活的
基础部分。
C. 第五自然段细致描绘了摊主们想改变自我而又坚定原生活的心理状态,得出自适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关键
的结论。
D. 文章将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融于一体,表达很流畅自然,线索清晰;议论很有力度,从而强化了作
者的思考。
8. 人们为什么对自由市场情有独钟?请简要分析。
9. 文章的结尾富有深意,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6. D 7. B
8. (1)自由市场富有自然气息,给人提供最基础的生活需要,朴素真实原生态。(2)买和卖之间可以建立
一种真诚的信任关系,摊位固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质量高、分量足、味道美的东西。(3)自由快乐、睦
邻友好率性而为,自己做主,可保持特色不变,可用心独创。(4)永远没有写字楼的办公味道,随心所欲
来去自由。
9. (1)乡村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这是一种无奈的更无法改变的客观实际;(2)表达了对大自然、原生
态的喜爱、留恋和不舍。(3)乡村服务于城市,为保障城市物资的供应而默默奉献着,城市的美好生活离
不开乡村,我们应该感恩乡土和朴实勤劳的劳动者。(4)现实生活中依然有一部分人喜欢自由市场喜欢乡
村大世界,值得欣慰和赞扬。(5)我们应该留驻怀旧情绪、乡土情结,以便更好地珍惜并延续。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D.“超市敞亮洁净,物品井然有序,价格分明,灯火通明,冬日有暖气,夏日有冷气,环境很好,所以孩
子们愿意去”错误。原文第二段说“人有认为它不如超市灯火通明排列有序,冬日有暖气,夏日有冷气……,
这里维持着朴素的甚至有一些粗糙的时光”,第六段说“他们乐意前往超市,那里是一个敞亮洁净的乐园。
任何物品都井然有序,……纤尘不染,价格分明。……这使孩童在超市里能够待比较长的时间”,可见选
项杂糅了信息,原因提取、概括不准确。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B.“意在突出自由市场是人们生活的基础部分”错误。第②段说“人有认为它不如超市灯火通明排列有序,
冬日有暖气,夏日有冷气,但它更像是生活中最基础的那部分,有过寻常日子的气息,在熙熙攘攘中,嘈
杂声响中,这里维持着朴素的甚至有一些粗糙的时光”,可见自由市场还是超市只是一部分人个体的喜好、
认识,不能一概而论,另外文中说“像是”,推测之意,选项变成肯定的观点,表述绝对。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第②段“在一些人眼里,这样的市场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但它更像是生活中最基础的那部分,
有过寻常日子的气息,在熙熙攘攘中,嘈杂声响中,这里维持着朴素的甚至有一些粗糙的时光”得出答案
(1)自由市场富有自然气息,给人提供最基础的生活需要,朴素真实原生态。
结合第③段“一些人总是会到某一个摊点买某一种产品,所谓老主顾。因为买和卖而相识、信任,买者不
讨价,也不看秤,卖者绝不会诳熟、杀熟,从而维持一种简单持久而相互信任的关系。由于质量、分量的
可信,他们会在每个清晨相逢。摊位是固定的,购买的人是流动的。一个摊位要让买者记住,肯定在上好
质量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特色。……早市结束前,有的摊位已经卖得将尽,主人正悠闲地坐下来抽烟,而
有的还一大半留存——这肯定是有缘由的,不是人的问题,就是物的问题”得出答案(2)买和卖之间可以
建立一种真诚的信任关系,摊位固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质量高、分量足、味道美的东西。
结合第④段“自由市场的自由,来自各自的营生。不管摊主,还是顾客,都乐在其中。一个人尽可以自夸
产品,却不会妨害他人。和邻居的关系,密切得如同家人,相互照应着。自由也使人爱经营什么就经营什
么,选择自己以为拿手的,而不趋风追求新异。摊位虽然固定,却可以摆出一些新意,使人路过,觉得主
人的用心”得出答案(3)自由快乐、睦邻友好率性而为,自己做主,可保持特色不变,可用心独创。
结合第⑤段“大雨来临,每家一把巨伞撑开,正好遮盖了自己的所有产品。这里永远没有写字楼的办公味
道。而泥土味、蔬笋味却常有,摊位上混浊不清的,如同他们腰间的围裙。一个人觉得这种谋生方式适宜
自己,也就延此路数继续下来,不会想到更换,只是想如何做得更好,从而生活得更好”得出答案(4)永
远没有写字楼的办公味道,随心所欲来去自由。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结尾段意蕴的能力。
首先提取结尾段的信息。然后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方面加以分析。赏析意蕴可以不考虑结
构作用。
结合“乡村离我们越发远了,只能在这样的一些市场里,看到远去乡村的一些影子,那些从土壤里拔出的
青菜还带着土腥味未被清洗,搬运的人们挽着裤脚,手上都是泥泥水水。他们从郊外的田园来到城市,这
些菜也在离开乡村的土地不久,从自由市场上被城里人买走,进入千家的烹调程序”,可知作者要表达的
是乡村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表达了对大自然、原生态的喜爱、留恋和不舍;乡村服务于城市,为保障
城市物资的供应而默默奉献着,城市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乡村,我们应该感恩乡土和朴实勤劳的劳动者。
结合“生活每一天都在变,那是指速度,还有形态,但念头大抵是不变的、固定的。就像这自由市场,当
每一天朝阳升起时,它依然以一种比较老旧的方式,吸引着与之相适应的人们”,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依然
有一部分人喜欢自由市场喜欢乡村大世界,值得欣慰和赞扬,我们应该留驻怀旧情绪、乡土情结,以便更
好地珍惜并延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佺期,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后也。自云门户承籍,江表..莫比,有以其门地比王珣者,犹恚恨,
而时人以其晚过江,婚宦失类,每排抑之,恒慷慨切齿,欲因事际以逞其志。
佺期少仕军府。咸康..中,领众屯成固。苻坚将窦冲率众攻平阳太守张元熙于皇天坞,佺期击走之。佺
期自湖城入潼关,累战皆捷,斩获千计,降九百余家,归于洛阳,进号龙骧将军。
初,桓玄未奉诏.,欲自为雍州,乃以佺期为广州。时,郗恢为广州。恢惧玄之来,问于众,咸曰:“佺
期来者,谁不戮力!若桓玄来,恐难与为敌。”既知佺期代己,乃谋于南阳太守..闾丘羡,称兵距守。佺期
虑事不济,乃声言玄来入沔,而佺期为前驱。恢众信之,无复固志。恢军散请降,佺期入府斩闾丘羡,放
恢还都,抚将士,恤百姓,缮修城池,简练甲卒,甚得人情。
佺期、仲堪与桓玄素不穆,佺期屡欲相攻,仲堪每抑止之。玄以是告执政,求广其所统。佺期内怀忿
惧,欲与仲堪袭玄。仲堪虽外结佺期,内疑其心,苦止之;佺期势不独举,乃解兵。
隆安三年,桓玄遂举兵讨佺期,先攻仲堪。初,仲堪得玄书,急召佺期。佺期曰:“江陵无食,当何
以待敌?可来见就,共守襄阳。”仲堪自以保境全军,无缘弃城逆走,忧佺期不赴,乃绐之曰:“比来收
集,已有储矣。”佺期信之,乃率众赴焉。既至,仲堪唯以饭饷其军。佺期大怒曰:“今兹败矣!”乃不
见仲堪。时玄在零口佺期乃率其麾下数十舰径向玄船俄而回击郭铨殆获铨会玄诸军至佺期退走余众尽没单
马奔襄阳。玄追军至,佺期与兄广俱死之。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四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玄在零口/佺期乃率其麾下/数十舰径向玄船/俄而回击郭铨/殆获铨/会玄诸军至/佺期退走/余众尽没
单/马奔襄阳
B. 时玄在零口/佺期乃率其麾下数十舰/径向玄船/俄而回击郭铨/殆获铨/会玄诸军至/佺期退走/余众尽没
/单马奔襄阳
C. 时玄在零口/佺期乃率其麾下/数十舰径向玄船/俄而回击郭铨/殆获铨会玄/诸军至/佺期退走/余众尽没
/单马奔襄阳
D. 时玄在零口/佺期乃率其麾下数十舰/径向玄船/俄而回击郭铨/殆获铨会玄/诸军至/佺期退走/余众尽没
单/马奔襄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表,“江”指长江,“表”即外之意。长江以南地区即长江以外,故称为“江表”。
B. 咸康,是年号纪年法。除此,古代还有天干地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
C. 诏,帝王文书命令。它与“敕”“谕”“表”“疏”等文书性质一致,文体完全相同。
D. 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官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佺期擅长作战,取得巨大战果。咸康年间,他从湖城一路打到了潼关,斩获敌人以千计,捕获俘虏九
百多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B. 杨佺期巧施计谋,破除敌人士。他利用郗恢害怕桓玄的心理,大造舆论,说自己只是桓玄的前驱,令其
士气大跌,实现了自己愿望。
C. 杨佺期善于治政,采取多项措施。他击败郗恢后就抚慰将土,救济百姓,修缮城池,选练士卒,将雍州
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得人心。
D. 杨佺期十分直率,全然不顾掩饰。当得知同一阵线的殷仲堪欺骗他时,他不仅大怒,直接说要大败了,
还不见殷仲堪,毫不掩饰其情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苻坚将窦冲率众攻平阳太守张元熙于皇天坞,佺期击走之。
(2)佺期、仲堪与桓玄素不穆,佺期屡欲相攻,仲堪每抑止之。
14. 在结盟这件事上,杨佺期、殷仲堪各自是怎样做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前秦天王苻坚的大将窦冲率领众士兵在皇天坞攻打平阳太守张元熙,杨佺期将其击退。(2)杨佺
期、殷仲堪与桓玄素来不和睦,杨佺期多次想要对他发起攻击,殷仲堪总是制止他。
14. (1)杨佺期、殷仲堪与桓玄素来不和睦;杨佺期多次要进攻桓玄,殷仲堪总是制止他。(2)杨佺期想
要和殷仲堪袭击桓玄。殷仲堪虽然表面上交结杨佺期,内心却怀疑他的用心,苦苦地阻止。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当时桓玄在零口,杨佺期就率他手下几十条战舰,径直渡江,直奔桓玄的乘船。不久又回兵攻
击郭铨,几乎擒获郭铨,恰好桓玄诸军赶到,杨佺期退逃,手下众军全部覆没,单骑逃奔襄阳。
从句法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麾下”是“手下”之意,在此处是“数十舰”的定语,“数十舰”是“率”
的宾语,故“佺期乃率其麾下数十舰”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依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依据语境,“殆
获铨”的主语承前省略,指“佺期”,谓语是“获”,宾语是前文的“郭铨”,故“殆获铨”是一完整句
意,不应断开;“会”是“恰逢、正赶上”之意,往往放在句首领起一个句子,故“会玄诸军至”是一完
整句意,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它与‘敕’‘谕’‘表’‘疏’等文书性质一致,文体完全相同”表述有误。其中的“表、疏”都是
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和“敕、谕”性质不同,文体也不同。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雍州”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乃以佺期为广州。时,郗恢为广州”,应是“广州”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率”,率领;“攻”,攻打;“苻坚将窦冲率众攻平阳太守张元熙于皇天坞”是以“于”
为标志的介词结构后置;“走”,击退。
(2)得分点:“素”,向来;“穆”,通假字,通“睦”,和睦;“相”,他;“每”,总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在结盟这件事上,杨佺期、殷仲堪各自是怎样做的”,依据文本“佺期、
仲堪与桓玄素不穆,佺期屡欲相攻,仲堪每抑止之”分析可知,二者和桓玄都不和,佺期想攻打桓玄,但
仲堪总是阻止;此外,依据原文“欲与仲堪袭玄。仲堪虽外结佺期,内疑其心,苦止之”分析可知,杨佺
期想和仲堪结盟讨伐桓玄,但仲堪有二心,貌合神离。
【点睛】参考译文:
杨佺期,是弘农华阴人,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自认为继承先人的仕籍,江南没人比得上自己,有
人用他们的门第和王殉(出身名门望族,王导之孙,王洽之子,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族侄,受封东亭侯,累
官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谥献穆。工文章,善行、草书,《宣和书谱》称“草圣”,
足东晋著名书法家)相比,他们还恼恨不满,而当时人因他们过江时间晚,婚姻仕宦错过了时机已于门第
不合,常排斥抑制他们,杨佺期常激愤咬牙切齿,想要凭借时机显示自己的才能志向。
杨佺期年轻时在军府中任职。咸康年间(335 年―342 年),率众屯于成固。前秦天王苻坚部将潘猛拒守
康回垒,杨佺期将其击退,潘猛手下的人全部投降,杨佺期从湖城进入潼关,屡战屡胜,斩获敌人数以千
计,降虏九百多家,归还洛阳,进号为龙骧将军。
当初,桓玄没有奉诏,想自己担任雍州刺史,于是任命佺期担任广州刺史。当时是郗恢担任广州刺史。
郗恢害怕桓玄前来,问手下众人,都说:“如果是杨佺期来,谁不同心合力抵挡他!如果是桓玄来,恐怕难
与他为敌。”后来知道是杨佺期来代替自己,就与南阳太守闾丘羡合谋,举兵拒守。杨佺期担心事情不成,
就放出风声说桓玄入沔,而杨佺期做前驱。郗恢手下人相信了,不再有斗志。郗恢军队涣散请求投降,杨
佺期入府斩了阎丘羡,放逐郗恢回京都,抚慰将士,救济百姓,修缮城池,选练士卒,很得人心。
杨佺期、殷仲堪与桓玄素来不和睦,杨佺期多次要进攻桓玄,殷仲堪总是制止他。桓玄因此报告朝廷,
请求扩大他统辖的地盘。杨佺期心怀忿怒恐惧,陈兵列阵,声言援救洛阳,想要和殷仲堪袭击桓玄。殷仲
堪虽然表面上交结杨佺期,内心却怀疑他的用心,苦苦地阻止(又派堂弟殷遹屯兵北边要塞驻守)。杨佺期
势力不足以单独举事,于是罢兵。
隆安三年(399 年),桓玄举兵征讨杨佺期,先进攻殷仲堪。开始时,殷仲堪收到桓玄的信,急速召杨佺
期。杨佺期说:“江陵没有粮食,将靠什么迎敌呢?可以来依靠我,共守襄阳。”殷仲堪自认为要保全地
盘和军队,没有理由弃城逃跑,担心杨佺期不来,就骗他说: “近来收集了一些粮食,已经有了储备。” 杨
佺期相信了,就率众赴援。到了之后,殷仲堪只供给饭食作军粮。佺期大怒说:“这次要失败了! ” 就不
见殷仲堪。当时桓玄在零口,杨佺期就率他手下几十条战舰,径直渡江,直奔桓玄的乘船。不久又回兵攻
击郭铨,几乎擒获郭铨,恰好桓玄诸军赶到,杨佺期退逃,手下众军全部覆没,单骑逃奔襄阳。桓玄的追
兵到了,杨佺期和兄杨广都被处死。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四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赦
沈佺期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①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
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②。还将合浦叶③,俱向洛城飞。
注:①肆眚:宽赦罪人。②青衣:指报赦的官吏。唐代八、九品官员服青色。白衣:旧指受处分官员的身
份。这里是诗人自指。③合浦叶:古时传说合浦县有种大树叶,人坐其上能随风飞翔。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流放、遇赦的时间、地点,字里行间饱含辛酸和赦免后悲喜交加的情感。
B. 颔联紧承上联直抒胸臆,通过比喻手法,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瞬间的兴奋心理。
C. 颈联的“青衣”对“白衣”,表明了诗人身份境遇,又从色彩上渲染出凄清的韵味。
D. 本诗风格苍凉深沉,情感真挚,抑扬顿挫,一气流转,浑然成章,是记事述怀佳作。
16. 本诗尾联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运用想象:作者要凭藉合浦叶的神奇功力,一夜之间飞回洛阳,尾联回应首联紧扣
“归”字作结,表达了作者归心之切。②炼字精准:句中的“将”字用得颇有考究,若易以“似”“随”
等字,便有点煞风景,显得平庸无奇了。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苍凉深沉”错误,诗歌语言精炼畅达,情感真挚,清新活泼,无苍凉深沉之感。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和炼句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尾联的特色,可以从内容、手法、语言等角度加以分析。
内容上,尾联不直言归家,“俱向洛城飞”回应首联紧扣“归”字作结,“飞”字表明诗人的心境比“归
心似箭”还要急切。
手法上,结合注释③合浦叶的传说可知,“还将合浦叶”表明作者想象着自己凭藉合浦叶神奇很快飞回洛
阳,运用想象的手法突出归心之切。
语言上,如果把“将”字替换为“似”“随”等词语,与后句“俱”字无法照应,“俱”字 说明合浦叶伴
随作者归家,助其一臂之力,更见其归心之急,用语精准新颖。
(三)名篇名句款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古到今,确定婚期有一定讲究,《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与《孔
雀东南飞》中的“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相似。
(2)屈原在《离骚》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己比喻成一个美丽女子被人嫉妒
中伤,表达了自己遭君王弃用的不满。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登顶泰山后远
望夕阳映照下的泰安城和泰山的美丽景色。
【答案】 (1). 尔卜尔筮 (2). 体无咎言 (3).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4). 谣诼谓余以善淫 (5).
汶水、徂徕如画 (6).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筮”“咎”“嫉”“蛾”“诼”“徂”“徕”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不同寻常的色彩。这色彩,来自对美和诗意
的追寻。寻找并分享生活中的美和诗意是人的天性。诗和艺术不是从生活中抽离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奢侈品,
而是流动着的生命长河的一部分。这种美和诗意稍纵即逝,只有通过文字或者其他形式的记录才可以将其
定格,既为自己的记忆留下备份,又可以分享给更多人。过去,人们的诗情多半默默地在放心底;今天,
普通人的诗情可借助智能手机等被生成、被传播、被欣赏。当下,短视频的出现,带来了艺术和美学的范
式变革:传统意义上纯粹学术性与欣赏性的美学,正在转化为普通人的实践美学。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
有趣味,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用户生产内容这种模
式更是不断为——大众创造+大众传播提供新的可能性,让更多人在参与中欣赏、在参与中创造。不过,值
得注意的是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产品存在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问题。未来,我们需
要进步提升内容的品质,塑造人文雅趣,帮助人们成为“生活艺术家”,助力塑造美的心灵。
1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通过文字或者其他形式的记录才可以将其定格,既为自己的记忆留下备份,又可以分享给更多人。
B. 短视频的出现,带来了艺术和美学的范式变革;传统意义上纯粹学术性与欣赏性的美学,正在转化为普
通人的实践美学。
C. 用户生产内容这种模式更是不断为——大众创造+大众传播提供新的可能性,让更多人在参与中欣赏、
在参与中创造。
D. 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内容的品质,塑造人文雅趣,帮助人们成为“生活艺术家”,助力塑造美的心灵。
19. 对比是把具有相反或相对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比进行简要分析。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的短视频内容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
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有个性、有趣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C 19. 用在过去人们的诗情多半默默地在放心底和现在普通人的诗情可借助智能手机等被
生成、被传播、被欣赏,可以使感受更强烈,在对比中既凸显了现代人“借助智能手机等被生成、被传播、
被欣赏”的方式,更揭示了“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过去是“默默地在放心底”的
孤独寂寞,现在是“被生成、被传播、被欣赏”的愉悦和快乐,在对比中鲜明地揭示了寻找并分享生活中
的美和诗意是人的天性。
20. 原句“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以结构整齐的句式出现,句式整齐,层次感明显;原句“易于生
成、便于转发和传播”用两个短句表达了更强烈的感情,有强调作用。更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改句把原来的短句改成长句,语气平实,只是交代一个事实,收不到原句的表达效果。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大众创造+大众传播提供新的可能性”破折号使用错误,句中“为”与下文“大众创造+大众传
播”构成介宾结构,联系紧密,不能用破折号断开,故去掉破折号;句中的“大众创造+大众传播”表示着
重论述的对象,故应加上双引号。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本中表达技巧的作用的能力。
对比的作用,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过去,
人们的诗情多半默默地在放心底;今天,普通人的诗情可借助智能手机等被生成、被传播、被欣赏”中,
在时间上,作者用“过去”和“今天”对比,在方式上,用“默默地在放心底”和“被生成、被传播、被
欣赏”作对比,一方面突出强调短视频的出现,带来了艺术和美学的范式变革;另一方面突出强调寻找并
分享生活中的美和诗意是人的天性之观点。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以结构整齐的句式出现,短小精悍,明快简洁;“易于生成、便于转发
和传播”以两个短句的形式出现,便于强调主体动作行为的对象的同时,还加强说明“让人们在创造和分
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这样就使肯定的语气更加强烈,带有不容质疑的意味;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
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改句把原来的短句改成长句,语气平实,只是交代一个事实,收不到原句
的表达效果。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十五年前初入 FAST 团队时,FAST 对于他的认知还相对模糊。②现在,他成长为 FAST 团队专家。
③这次,为了监测 FAST 整体施工情况,他爬上 200 多米高的大窝凼山包安装摄像头。④结果没过几天,一
个雷打下来,⑤摄像头不仅用不成,工地的笔记本电脑、施工机械等还损坏了不少。⑥大窝凼属于喀斯特
山区,每年有近 4000 多次雷击。⑦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他制定了具体的保护等级。⑧在 FAST 观察站建成
的那一刻,他无法抑制内心,⑨眼里溢出了泪花。
【答案】①“FAST 对于他”改为“他对于 FAST”;⑤把“不仅”放在“摄像头”前面;⑥删去“近”或
“多”;⑧“内心”后加“的激动”。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语序不当,“FAST 对于他”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对于 FAST”。
⑤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不仅”应放在“摄像头”前面。
⑥不合逻辑,“近”和“多”矛盾,应删去其一。
⑧成分残缺,“抑制”后缺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激动”。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9 月 22 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化“护苗 2020”专项行动推进会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总结了今年以来
“护苗”工作的不俗成就,截至目前,共查办刑事案件 7 起、涉少儿非法出版物行政案件 16 起,累计受理
涉青少年专项举报 675 万件;推进会安排了多项“护苗”宣传内容:剖析了涉未成年人违规网络文化产品
典型案例,宣讲“护苗”法律政策,普及青少年网络安全有关知识。会议讨论认为,今后将积极发挥思政
课老师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入“护苗”知识,更好引导中小学生健康安全成长。
【答案】9 月 22 日,“护苗 2020”专项行动推进会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总结“护苗”工作成绩;安排了
多项“护苗”宣传内容;拟定在思政课上融入“护苗”知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材料是新闻,共三句话。每句话一层意思。
第一层为:“9 月 22 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化‘护苗 2020’专项行动推进会活动在北京举行”,这是新闻
的导语部分,是最重要的信息。
可提取关键词时间:“9 月 22 日”。
地点:“北京”。
主体事件:“‘护苗 2020’专项行动推进会活动在北京举行”。
第二层为:“会上总结了今年以来‘护苗’工作的不俗成就……推进会安排了多项‘护苗’宣传内
容……”
句意交代“‘护苗’工作成就以及多项‘护苗’宣传内容”。
第三层为最后一句,主要交代“今后将积极发挥思政课老师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入‘护苗’知
识”。
综合以上分析,答案可概括为:
答案示例一:9 月 22 日,“护苗 2020”专项行动推进会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总结“护苗”工作成绩,安
排了多项“护苗”宣传内容,拟定在思政课上融入“护苗”知识。
答案示例二:9 月 22 日,“护苗 2020”专项行动推进会活动在北京举行。会议集中力量围绕“护苗”行动
各项任务狠抓落实,以期深度清理网上妨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类有害信息。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一百多年前,“五四运动”爆发。广大青年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等人。这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诗。
②2020 年初春,新冠疫情爆发,无数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
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
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
班上准备以“走好自己的青春路”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这个话题,以体现自己的
认识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拼将赤血灌春花,吾辈志栖于苍梧
亲爱的同学们: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青年,是崖底的花开,氤氲的茶息。身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我们更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以己之薄力,
助国之昌盛。
立鸿鹄志,成大事业,是青年人价值取向永恒的银白底色。
古有少年范仲淹,分粥而食,焚膏继晷,终不负初心,成为一代文坛大师;青年陈胜,胸怀大志,无
惧讥讽,终功成名就,推翻严酷大秦帝国。正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成就自身
价值的前提,是先立下鸿鹄之志,任凭他人冷嘲热讽又何妨?吾辈自当坚守理想,埋头赶路,莫问前程。
去路迢迢,终将抵达。
修行正道,志在四方,是青年人奋斗拼搏不变的赤红基调。
且看青年周恩来,刻苦读书,只为中华之崛起;青年鲁迅,弃医从文,以手中之笔,唤醒沉睡着的中
国人。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青年人应当修行正道,心系众生,
以国之前途为己任,在时代的变化中一展抱负。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矢志报国,九死不悔,是青年人实现志向璀璨的亮金标志。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陆放翁,垂垂老矣仍挂牵国家收复失地一事;“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慷慨赴死,为国献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当有
此血性与豪情。正如此次与疫情搏斗中,无数青年人前赴后继,牺牲在最前线。然而回首望见身后安然的
同胞,风中却只传来他们的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亦无悔! ”
青年人当生出无畏的勇气,栉风沐雨,护卫这一方山河无恙。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
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我们青年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应拿出十二分的热忱,不忘初心,
携手共铸一个崭新、明亮的天地。
时光催红了樱桃,带绿了芭蕉,也催促着人生的葳蕤,每个人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我们正处于青春
时期,有着来自生命本性的冲劲,时代在召唤我们飞向远方,飞往未来,同学们,切勿停下前行的脚步,
去听一听来自长辈们的劝告,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当你展翅翱翔宇宙之时,请问问那个在等你回家的
长辈,我走的路对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将国家命运与自身未来
相结合,是我们的重任,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不负青春,强我国家,是我们的职
责。
愿所有青年人都能够追寻本心,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青春之椽笔,
书盛世之华章!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要解读任务指令明确具体写作任务“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
沿的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班上准备以‘走好自己的青春
路’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这个话题,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体裁为应用文
——发言稿,主题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路”,要求结合材料谈启示。所以写作前还要深入解读材料信息,
所给材料包含两段,其一为五四青年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其二为新冠疫情爆发时体现出来的新时代中国
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综合立意为“责任”“勇敢”“牺牲或奉献精神”“爱国”等等,广大青年要
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多则材料作文在
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
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立意】(1)做时代的好儿郎;
(2)为祖国强盛而努力;
(3)圆我心中之梦,为国扬帆起航;
(4)让正确价值观指引我们;
(5)树立远大理想,共绘国家发展蓝图;
(6)以我青年之笔,书中国新篇章;
【素材】(1)当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魏源提出“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呼吁;
当面对国民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鲁迅先生发出“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的呐喊;当细数过往的风流人物,毛主席挥笔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我想,他们的那种
责任与担当值得每个人学习。
(2)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大闹一场”指人在活的时候要活的轰轰烈烈,有所作为。
别等你的大好青春流逝,才去感叹少壮不努力。所以,还是趁着年轻,多折腾,给自己多些选择,等到老
了,回顾一生,也不会后悔。人生短短数十年,不折腾你怎么心甘?“悄然离去”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不抱怨、不后悔,只会感谢自己的曾经努力和付出。可见意在告诉我们时代青年要活得有价值,活得轰轰
烈烈,不辜负自己的青春,要勇于拼搏,勇于创造。
(3)好儿郎,必要有敢于面对、敢作敢当的勇气。用“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的决绝面对苦难。“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的
时候,鲁迅先生深感“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于是,他无畏暴政强权,无畏阴险谩骂,始终立于时代
的前列,针砭时弊,担当责任。当心中的天平敢于承担的一侧压过了逃避责任的惰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
叩问心扉。好儿郎,必要有挺立潮头、舍我其谁的豪情。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度书写华章。
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
才无限崇高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