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3月刊(适用于高考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3月刊(适用于高考复习)

ID:645958

大小:94.84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4 文言文阅读 一、(2021·江西省宜春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七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4 题。 赵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 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 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 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 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 淔奏今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 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 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 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说之 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需浩繁,子淔运饷不绝, 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子淔幼警 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 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谏,识者鄙之。 (选自《宋史•赵子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 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B.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 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C.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 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D.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 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荫补,在古代,子孙因先世是高官或有功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得以任职。 B.御,对帝王及身边之人所做之事及所用之物的敬称,如御书、御览、御驾亲征等。 C.奉祠,古代官职名称,担任奉祠的官员只领取俸禄而无具体职事,是闲散之职。 D.三京,是古代三个都市的合称,宋时以洛阳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大名为北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子淔能力突出,凭借功劳升迁。治理西内时因才华突出而受到漕使宋昪的器重;担 任江西都转运使时,因运送粮饷有功而被提拔为宝文阁直学士。 B.赵子淔体察民意,进行钱币改革。他认为夹锡钱流通不畅,给百姓带来不便,请求铸 造小铁钱,并献上模型。虽然皇上高兴,但此举得罪了蔡京。 C.赵子淔忠于国家,劝说溃兵救国。他在金人侵犯洛阳时逃至荆南,而时值溃兵攻破了 荆南城,他抓住机会劝说溃兵为国效力,得到了溃兵积极响应。 D.赵子淔为官正直,然而也有不足。宋昪事情办得不妥时,他据理力争,常使宋昪改容 道歉;皇上大兴土木时,他监管工程而不劝谏,为此招致鄙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艰,起复。 (2)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 1.【答案】A 2.【答案】B 【解析】 “及身边之人”错,“御”只用于帝王。 3.【答案】B 【解析】 “他认为夹锡钱流通不畅”错,原文是说“民病壅滞”,意即百姓苦于夹锡钱流通不畅。 4.【答案】 ①译为:适逢夏季干旱,河水干涸,运送粮饷落后于规定的期限,削减俸禄一级。为母居 丧,期满后被起用。(后期,落后于规定的期限;贬秩,削减俸禄;丁内艰,母丧。) ②译为:百姓苦于期限紧迫,到赵子淔这里诉苦的每天有几百人,赵子淔请求放宽期限, 百姓得到了便利(百姓认为很得利)(苦限迫,苦于期限紧迫;诣,到;便,得到了便利) 【译文】 赵子淔,字正之,是燕懿王赵德昭第五代孙。父亲赵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赵子淔凭 借祖先的功勋担任承务郎,多次升迁担任少府监主簿,改任河南少尹。当时治理西内,赵子 淔有才能,漕使宋昪器重他。有时事情办得不妥,赵子淔总是据理力争,宋昪常常变了脸色 道歉。担任蔡河拨发纲运官。适逢夏季干旱,河水干涸,运送粮饷落后于规定的期限,削减 俸禄一级。为母居丧,期满后被起用。多次升官担任龙图阁、秘阁修撰,任陕西转运副使。 当初,蔡京铸造夹锡钱,百姓苦于流通不畅,赵子淔请求铸造小铁钱暂时替代,并趁机进献 模型。宋微宗非常高兴,御书“宣和通宝“四个字作为钱币的文字。小铁钱铸成之后,赵子 淔上奏请求皇上下诏令让百姓把旧铜钱上交官府,换来新铁钱。仅仅十天,就换得百余万缗。 皇帝亲手写诏书把新钱百万缗交给五路,用来征购细麦,命令赵子淔总管这件事。百姓苦于 期限紧迫,到赵子淔这里诉苦的每天有几百人,赵子淔请求放宽期限,百姓得到了便利。适 逢蔡京第二次为相,言官迎合蔡京的心意,认为赵子淔扰乱了钱法,撤销了赵子淔的官职改 任奉祠。靖康初年,赵子淔又担任秘阁修撰。金人侵犯洛阳,赵子淔逃奔到荆南。溃败的士 兵在祝靖、盛德的带领下攻破了荆南城,赵子淔藏匿在百姓家。祝靖等人知道,前来拜谒, 说京城已被攻破。赵子淔哭泣,劝说他们:“你们这些人应该立刻返回京城,保护国家,博 取功名,不要贪财而骚扰州县啊。”祝靖等人都答应说:“好。”赵子淔于是写下文书催促 他们。第二天,祝靖等人就北上救国。绍兴元年,被皇上召见,又担任徽猷阁直学士,后改 任江西都转运使。当时修建督府,军需繁多,赵子淔不断运送粮饷,因为有功劳提拔为宝文 阁直学士。三京刚刚收复,担任京畿都转运使,因为生病辞职。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七。 赵子淔年幼时机敏聪明,苏轼曾到他家做客,把他放在膝盖上,对他的父亲说:“这是你家 的千里马啊。”等到长大,善于言辞,擅长写诗。然而崇宁、大观年间,皇上大兴土木,赵 子淔常常监管这些工程而不规劝,因此有识之士鄙视他。 二、(2021·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 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 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 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 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 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 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 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 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 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 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 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 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 涉旬不得食/ B.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 旬/不得食/ C.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 涉旬不得食/ D.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 旬/不得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飨庙:飨,通“享”,指请人受用;庙,供奉祖先的房屋。飨庙,是指民间祭祖庙。 B.集贤院:官署名,掌刊缉校理经籍。始设于唐开元五年,置集贤学士、修撰官等官。 C.左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始置,属门下省,其职主要为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D.三司: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内容,唐代主要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 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出身不凡,颇有才学。祖父杜审言以文章称显于当世,他祖先传承儒业保持官 职。杜甫七岁作诗,终以诗文被后人称颂。 B.杜甫仕途坎坷,一生穷困。他入仕极为不顺,参加进士考试落榜;长期不能维持生 活,漂泊异乡,衣不蔽体,常常寄食于人。 C.杜甫性格耿直,仗义执言。他与房琯为布衣之交,琯因败兵等故罢相,杜甫上疏为 其求情,惹怒了皇帝,被罢免了左拾遗。 D.杜甫忠于君主,渴望得用。“安史之乱”时,他追随唐玄宗避难于三川;至德二年, 他逃到凤翔,拜见皇帝,被授予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2)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 (1)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共 5 分。“羸服”“行在”、被动句式,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 (2)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即便千言万语气势一点都不衰 减,世人称为“诗史”。(共 5 分。“陈”“律”“少”,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 【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 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 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 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 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 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 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 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操持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 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 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 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 拾遗。 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 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 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 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 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叉 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 拾橡粟为生。 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 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 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 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唐朝兴起以来,诗人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以浮艳绮丽的特色相互夸耀。到了 开元年间,才以典雅方正来衡量诗歌。依仗形式华美的,其内容就会空虚,喜欢秀丽风格的, 就会有违于雄壮。杜甫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 他诗人不足之处,在杜甫这里都补足而有余。即便是他的残脂余香,也泽润了许多的后代诗 人。所以元稹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的 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即便千言万语气势一点都不衰减,世人称为“诗史。”韩愈对于杜甫 的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只是推荐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的确是可以 相信的。 三、(2021·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 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王引兵东定 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关中事计户 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 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 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 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 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 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 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 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曰:“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 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 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 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 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 侯/所食邑多/ B.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 酂侯/所食邑多/ C.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 酂侯/所食邑多/ D.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 侯所食邑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布衣,指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黔首、庶民、黎庶、黎元、氓等也是百姓的称谓。 B.社稷,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同昆仲,指兄和弟。从弟则是堂弟的意思。 D.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 稽首。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 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将领们忙于争 分金帛财物,而萧何却首先收取秦王朝文献档案,将其珍藏,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B.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 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C.萧何是谋士、战略家。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 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都不敢再说什么 。 D.萧何深得刘邦宠信。淮阴侯被杀后,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为 保护萧何安全,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2)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3.【答案】D 【解析】 刘邦是在提防萧何反叛。 4.【答案】 (1)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 丞相。 (2)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 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 【译文】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所以被任命 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 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 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 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 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 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汉王带兵东出,平 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 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 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 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 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汉 王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托给萧何。 前 204 年(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 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 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 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 前 202 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 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 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 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 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 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 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 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 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 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 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前 196 年(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 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 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 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哀吊。召平对相国说:“皇上 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 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皇上对您也起了疑心。设置卫队来保护您, 这不是宠信您的表示。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 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萧何向来与曹参 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 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 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 前 193 年(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侯。 四、(2021·山西省怀仁市下学期一模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 1~ 4 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 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 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 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徒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 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 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拳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 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 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 ‘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 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 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 此官,其毋辞!”寻徒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日:“两台御史、 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 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 称伏 B.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 称伏 C.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 称伏 D.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 近称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而”指担任大臣,因为占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而。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甲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盂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 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 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诤谏。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占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占代 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争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阜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 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2)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1.【答案】C 【解析】 本题中,“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 /远近称伏”一句的意思是: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一职,他蛮横放纵,多次犯 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制裁他,韦凑查问惩办,并杖杀了他,远近的人都佩服韦 凑。其中,“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此处应断开,排除 BD; “豪纵”和“数犯法”是并列成分,中间应断开,排除 A;故选 C。 2.【答案】B 【解析】 B 项,“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错,应为“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臣 子北面而立”。故选 B。 3.【答案】B 【解析】 B 项,“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原文为“凑执争”,意思是“韦 凑坚持诤谏”。故选 B。 4.【答案】 ①吃着丰厚的奉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朝廷因 (此)减省了数以万计的费用。 ②每个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使这一官位变重, 一定不要推辞啊! 【解析】 ①第一句中,“为”后省略“之”字;食:吃;顾:顾惜;况:何况。 ②更:交替;重:使动用法;其:表祈使语气,一定;辞:推辞。 【译文】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调任资州司兵,观 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能,上表把他举荐给朝廷,他升任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被罢免 仁寿令一职,他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制裁他,韦凑查问惩办, 并杖杀了他,远近的人都佩服韦凑。后来他被召入担任相王府属官,当时姚崇兼任相 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见到他太晚。”(韦凑)六次升 官后任司农少卿。(后来因)冒犯宗楚客,他被贬任贝州刺史。睿宗即位,他迁到太 府,兼任通事舍人。景云初年,皇帝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皇帝,(他)认为: “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道观,虽然所需费用由公主出,但是高价雇人,那么被雇佣的 农人就要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舍本逐末,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忍受饥饿。”皇帝 不听从。韦凑坚持诤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 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说:“您为何竟敢这样呢?”韦凑说: “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朝廷因此 减省了数以万计的费用。(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年,皇帝要在靖 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因)谏阻停止(立碑)。 (韦凑)升任将作大匠。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经传说:‘必 须辨正名分。’根据礼:祖有功,宗有德,宗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的,无不是统治 天下,德化恩泽值得尊崇的人,这样的人列于宗庙的昭穆之中,因此说宗庙不毁。孝 敬皇帝不曾即位,况且别立寝庙,没有称宗之义。”于是停止。(韦凑)升任右卫大 将军,玄宗对他说:“依照旧制,每个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期职权较轻,所 以任用你以使这一官位变重,一定不要推辞啊!”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正 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被判处死罪,皇帝下诏说:“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吞 牟利,《春秋》之义重在责罚主帅,应贬韦凑为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 很久以后,(韦凑)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恢复,皇帝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 励他。等到他患病,皇帝派遣御医登门为他治疗。去世时,终年六十五岁。 五、(2021·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年级 3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 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 宫。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 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 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爽 曰:“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 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 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 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 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 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七年三月,周 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 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 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 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 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 注:①箕子,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②匔匔,恭敬的样子。③毕,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 同姓戚者 B.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 同姓戚者 C.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 同姓戚者 D.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 同姓戚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衅社,是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 B.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可指婴幼儿时期。 C.践阼,本义是走上庙寝堂前主阶,后来引申为帝王登基、即位。 D.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见群臣皆面南而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公才华横溢。建典章制度。作《大诰》为兴师东伐作战前动员,恐成王淫佚,作《多 士》《毋逸》以诫成王。 B.周公尊贤重士。在洗头时,多次捉起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急忙起来礼待 贤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周公高瞻远瞩。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厘定了官吏 职责,天下的百姓为此很高兴。 D.周公心怀天下。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担忧周朝天下不稳,代成王执政,待成王 长大后又还政成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2)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5.汉代贾谊评价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请结合文段,概括周公有哪些“大功”。 (3 分) 1.【答案】C 【解析】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 戚者。 2.【答案】A 【解析】 “社”是指土地神。 3.【答案】C 【解析】“他厘定了官吏职责,天下的百姓为此很高兴”错,应该是制定了《立政》,使 百姓便利,所以天下百姓很高兴。 4.【答案】 (1)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 文王交代。(“所以”“摄”“畔”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明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从”“明”“臣” 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5.【答案】 ①辅佐武王灭商; ②平定叛乱; ③还政成王; ④建章立制。(每点 1 分,任意答出 3 点即可。) 六、(2021·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 3 月高考模拟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4 题。 王生,开封人也。少拳勇,善骑射,能用铁杵、铁鞭。年十九,靠亲从官,累迁殿前第 一班押班。康定初,元是寇镇戎军,理将三千骑为策先锋,自瓦亭至师子堡,敌围之敏重, 挂奋击披靡,获首级为多。叩镇戎城,请益兵,不许。城中惟缒快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 兵法以寡击众必在幕我兵少乘其幕击之可得志也复驰入 有晓将持白帜植枪以署曰:“谁敢 与吾敌者!”枪直球胸而伤右臂,球左手以杵碎其脑。继又一将复以枪进,建抉其枪,以鞭 击杀之。一军大惊,遵引去。建亦以马中箭而还,仁宗特遣使抚谕之。然以其下死伤亦多, 止赐名马二匹,黄金三十画,裹创州百匹。复下诏暴其功塞下..,以厉谢将。是岁,改泾原路. 都监。明年,为行管都监,勒金字处置牌赐之,使得专诛杀。寻至黑山,焚敌族帐,获首级、 马驼其众。会敌大入,以兵五千从任袖屯好水川,连战三日,请将皆败,任福陷围中。望见 麾帜犹在,珪欲提出之,军校有顾望不进者,斩以徇。乃东望再拜曰:“非臣负国,臣力不 能也,独有死报尔。”乃复入战,杀数十百人,鞭铁挠曲,手掌尽裂,奋击自若。马中镞。 凡三易,犹驰击杀数十人。失中目,乃还,夜中卒。建少通阴阳..术敏之学,始出战,谓其家 人曰:“我前后大小二十余战,杀敌多矣,今恐不得还。我死,可速去此,无为敌所仇也。” 及做攻瓦亭,购甚急,果如所料。镇成之战,以所得二枪植山上,其后边人即其处为立祠.。 (节选自《宋史·王珪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帅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 击之/可得志也/复驰入 B.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 /击之/可得志也/复他入 C.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 击之/可得志也/复驰入 D.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 轉击之/可得志也/复驰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塞下指北方边境以外的地区,即封建时代长城以北游牧民族统治的区域。 B.路,在宋代常常用来指行政区划名,当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阴阳,传统文化中古人常用来解释自然界两种既对立又互相消长的矛盾。 D.祠是指用来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边人“立祠”是为纪念王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珪武艺高强,率兵抵抗元吴。他少年时擅长骑马射箭,普用铁杵、铁鞭为兵器;康定 初年,面对故军重重包围,他所向披顺,斩杀了众多故人。 B.王珪带伤作战,朝廷加以抚谕。在右臂被刺伤的情况下,他接连击杀了两名散将,吓退 故军,最终因马匹中箭而回,仁宗特意派遗使者安抚晓谕。 C.王珪受赏有限,是岁改任他职。镇戎之战,因部下死伤较多,他只受到为数不多的赏赐: 仁宗下诏以他为例警告其他将领,并改任为泾原路部监。 D.王珪箐死报国,抗击入侵之敌。他心怀必死信念,出征前叮嘱家人要躲避故人报复;好 水川之战,他奋勇杀敌真至眼睛中箭,当天夜里为国捐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年,为行营都监,勒金字处置牌賜之,使得专诛杀。 (2)望见麾帜犹在,珪欲援出之,军校有顾望不进者,斩以徇。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 (1)第二年,王珪担任行营都监,朝廷刻了金字的处置牌赐给他,让他能够专擅诛杀。 (2)看见任福的旗帜还在,王珪想要救出他,有张望不前的军校,就斩杀示众。 七、(2021·四川省顶级名校高三(下)入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汪伟,字叔度,休宁人,寄籍..上元。崇祯元年进士。十一年,由慈溪知县行取。帝以国 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 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十六年,贼陷承天、荆、襄。伟以留都..根本之地,上《江防绸缪疏》, 言:“九江一郡,宜设重臣镇之。自是而上之至于武昌,下之至于太平、采石、浦口,命南 京兵部大臣建牙分阔,以接声援,而金陵之门户固矣。”帝嘉纳之,乃设九江总督..。又言: “兵额既亏,宜以卫所官舍余丁补伍操练,修治兵船,以资防御。额饷不足,暂借盐课..、漕 米给之。”所条奏皆切时务。明年三月,贼兵东犯。伟语阁臣:“事急矣,亟遣大僚守畿郡。 都中城守,文自内阁,武自公侯伯以下,各率子弟画地守。庶民统以绅士,家自为守。而京 军分番巡徽,以待勤王之师。”魏藻德笑曰:“大僚守畿辅,谁肯者?”伟曰:“此何等时, 犹较尊卑、计安危耶?请以一剧郡见委。”藻德哂其早计。未几,真定游击谢加福杀巡抚徐 标迎贼。伟泣曰:“事至此乎!”作书寄友人曰:“贼据真定,奸人满都城,外郡上供丝粟 不至,诸臣无一可支危亡者,如圣主何!平时误国之人,终日言门户而不顾朝廷,今当何处 伸狂喙耶!”贼薄都城,守兵乏饷,不得食,伟市饼饵以馈。已而城陷,伟归寓,语继室耿 善抚幼子。耿泣曰:“我独不能从公死乎!”因以幼子属其弟,衣新衣,上下缝,引刀自刭 不殊,复投缳遂绝,时年二十三。伟欣然曰:“是成吾志。”移其尸于堂,贻子观书,勉以 忠孝,乃自经。赠少詹事,谥文烈。本朝赐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一百五十四》)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 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B. 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 绝者入輸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C. 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 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D. 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 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寄籍,指人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在外地,附于外地的籍贯,如汪伟就将籍贯附于上 元。 B. 留都,古代王朝迁都后, 旧都仍置官留守,称留都,明代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留 都。 C. 盐课,既可指以食盐为对象所征收的赋税,也可以指办理盐课事务,文中指的是前 者。 D. 总督,指朝廷派遣的巡视官员,他们虽不参与地方军政要务的管理但可行使监督之 权。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汪伟颇有远见。当贼人攻陷承天等地后,汪伟意识到留都是朝廷的根本所在,并未 雨绸缪,上疏陈述对防卫的看法。 B. 汪伟积极献言。在皇帝采纳其建议加强九江防御后,汪伟又向皇帝奏献解决军队员 额亏缺与粮饷不足等问题的计策。 C. 汪伟舍生取义。贼人攻破城池后,汪伟将幼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并用忠孝的道理 来勉励儿子,然后上吊自杀身亡。 D.汪伟心忧时局。贼人东侵时,汪伟希望阁臣动员城中力量积极防御;徐标被杀后,汪 伟感叹都城中已无臣可支撑局面。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何等时,犹较尊卑、计安危耶?请以一剧郡见委。 (5 分) (2)贼薄都城,守兵乏饷,不得食,伟市饼饵以馈。(5 分)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 “他们虽不能参与地方军政要务的管理”错。 3.【答案】C 【解析】 将幼子托付给弟弟的应该是耿氏。 4.【答案】 (1)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身份的)尊卑,考虑个人的安危吗?请把一个政务繁重的 州郡交给我。(画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2)贼人逼近都城,防守的士兵缺少粮饷(粮饷短缺),无法获得食物,汪伟买了糕饼送 给(他们)。(画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译文】 汪伟,字叔度,休宁人,寄籍于上元。崇祯元年的进士。崇祯十一年,由慈溪知县调入 京城任职。皇帝因为国家多事,朝廷大臣从翰林起家,宽柔、柔弱不熟悉官吏事务,不能治 理纷繁政事防御变乱,(于是)改革旧例,选择知府推官中政绩卓绝的人进入翰林院。汪伟 提升为检讨。给汪伟假期回家。回到朝廷后,担任太子的讲学官。十六年,贼寇攻陷承 天、荆、襄。汪伟认为留都是关键地区,上《江防绸缪疏》,说:“九江一府,应该派遣职 权高的大臣镇守。从此往上到武昌,往下到太平、采石、浦口,命令南京兵部的大臣建立 军营分设负责军事的官员,用来接应声援,那么金陵的门户就巩固了。”皇帝称赞并采纳了 (这些建议),于是设立九江总督。汪伟又说:“军队的名额既已亏空,应当把卫所衙门剩 余的壮丁补充进队伍操练,修理整治战船,用来增加防御。额定的粮饷不足,暂时借盐 课、漕米发放。”他所分条上奏的都切合时务。次年三月,贼寇的部队向东侵犯。汪伟对内 阁大臣说:“事情很紧急了,赶快派遣大臣守卫京郊的州府。首都的城防,文官自内阁以 下,武将自公侯伯以下,各自率领子弟划分地区防守。百姓们由绅士统领,各家自为防 守。而京军分批轮流巡逻,等到入京护卫朝廷的军队的到来。”魏藻德笑着说:“让大臣守 卫京郊,谁肯呢?”汪伟说:“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身份的)尊卑,考虑个人的安危 吗?请把一个政务繁重的州郡交给我。”魏藻德嘲笑他算计得太早了。不久,真定的游击将 军谢加福杀死巡抚徐标迎接贼寇。汪伟哭着说:“事情到这样了吗!”写信给朋友说:“贼 寇占据真定,奸人布满都城,外边府县供应朝廷的丝粟不到,诸大臣中没有一个可以支撑危 亡局面的人,让圣明的君主怎么办!平时误国的人,终日发表门派言论而不顾及朝廷,如 今又当到什么地方去发表狂妄的议论啊!”贼人逼近都城,防守的士兵缺乏粮饷,无法获得 食物,汪伟买了糕饼送给(他们)。不久城市陷落,汪伟回到寓所,告诉继室耿氏要好好抚 养幼子。耿氏哭泣说:“我难道不能随你去死吗!”于是把幼子托付给她的弟弟,穿上新 衣,上下都缝住,取刀自杀不死,再上吊于是气绝,当时年龄为二十三岁。汪伟高兴地 说:“这是成全我的志向。”把她的尸体移到堂上,留下给儿子汪观的书信,用忠孝来勉励 他,于是上吊自杀。赠官少詹事,谥号为文烈。本朝赐谥号文毅。 八、(2021·济南市高中三十一学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 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 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畸①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 “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 听。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为衢州刺史。衢, 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 谓何?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慈。”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贞 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 教今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缙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 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適馈送当免免之;沉滞郁抑当伸 伸之,以顺人奉天。”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军吏李昱贷富人 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变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宪宗诏以昱 付军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曰:“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显不可得。” 帝嘉其守正,许之。元和十年六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并伤议臣装度。时淮夷逆命,凶威方 炽。言事者继上章,疏请罢兵。是时盗贼窃发,人情甚慈,独孟容诣中书省雪涕而言曰:“昔 汉廷有一汲路,奸臣寝谋。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然转祸为福, 此其时也。莫若上闻,起装中丞为相,大索贼党,穷其奸源。”后敦日,装度果为相,而下 诏行诛。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号为宪。 【注】①好畸:地名。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 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B.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 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C.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 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D.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 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 以“明经”为名。 B.课最,古时朝廷对官史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课”是指根据 一定的标准考核。 C.补阙,匡补君王的缺失,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的官职,与“拾遗”同掌供奉讽 谏,也叫“开缺”。 D.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古代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等,如“牺牲玉 帛,弗敢加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孟容能言善辩,勇敢无畏。李纳造反,三批使者都没有说服他。许孟容给李纳讲明 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 B.许孟容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皇帝越级破格提拔没有功劳的齐总,许孟容极力反对,并 且和王武陵发生争论,于是皇上下诏停办此事。 C.许孟容体恤民意,以民为本。大旱之年,皇帝斋居损膳,许孟容还建议圣上应在关防、 徭役、赋税、讼狱等方面反躬自省,顺民奉天。 D.许孟容坚守正义,忤逆圣意。许孟容逮捕借钱不还的李昱,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 队处治,并两次派使者督促,许孟容都没有听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4 分) (2)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4 分) 5.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在裴度为相这件事上是如何体现的?(3 分) 1.【答案】A 【解析】 译文:我私下想在天人交互感应之际,关系到教令顺应民意与否。现在户部银两不是根据 支出和每年的费用来使用的,本来就是防备紧急情况的,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替 代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可以做赈灾造福的事。 2.【答案】C 【解析】 不是“开缺”,开缺,指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 3.【答案】B 【解析】 “并且和王武陵发生争论”不对。 4.【答案】 (1)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扰乱了法治。应该另外选择一名御史去验证,才可以。 (2)现在朝廷没有失误,可是狂贼胆敢如此嚣张为非作歹,难道说国家真是没人了吗? 【解析】 (1)覆视,审察、察看;紊,扰乱、使混乱。“覆视”“紊”每处 1 分,语意通顺 2 分。 (2)无状,行为失检,无善状;宁……乎?表反诘。 “寝”“无状”“宁……乎?”每 处 1 分,语意通顺 2 分。 5.【答案】 ①深谙历史,援引古人例证,以“汲黯”为例,增加说服力。 ②廓清时局,分析当前大势,正确指出国家所处境地。 ③有胆有谋,力荐裴度为相,讨伐叛党,稳定时局。 (评分参考:一点 1 分) 【译文】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被选拔为进士优等,又考中了明经科。被武宁张建封府 征召。李纳带领军队在边境上抵抗,建封派使者劝说他停止抵抗,前后三批人前往,李纳都 不听。于是就派孟容去会见李纳,孟容旁征博引向李纳晓以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就悔悟谢 罪,为此退兵而去。累次升迁担任给事中。京兆尹上奏“好畤地区风雹伤害了庄稼”,帝派 太监去审察,不符合实情,削夺了京兆尹以下官员的俸禄。孟容曰:“府县上奏的事不符合 实情,罪应罚。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扰乱了法治。应该另外选择一名御史去验证,才可 以。”皇上不听。浙东观察使裴肃派判官齐总横征暴敛以向朝廷进献丰厚的礼物,满足天子 的欲望,恰逢裴肃去世,皇帝提拔齐总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的身份去担任衢州刺史。衢州, 是大州。孟容围绕规章制度说:“正在用兵的时侯,有不待次序就提拔的情况。现在衢州没 有其他忧患,齐总没有功劳就越级破格提拔,大家议论会怎么说?假使齐总值得录用,应该 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以解除朝廷内外的疑惑。”恰逢补阙王武陵等也据理力争,于是皇 上下诏停下这件事。贞元十九年夏,大旱,孟容呈上奏折说:“陛下斋戒吃素减少膳食,准 备祭祀的牲畜费用,但是天意还不答应。我私下想在天人交互感应之际,关系到教令顺应民 意与否。现在户部银两不是根据支出和每年的费用来使用的,本来就是防备紧急情况的,如 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替代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可 以做赈灾造福的事。另外应该省察流放、迁徙、征调、防护应当回来还没有回来(的情况), 服徭役、勒令不准做官,应当释放还没有释放(的人);负债、拖欠、赠送,应当免除的免除; 有怨气抑郁难平的,应当替他们伸张,来顺应民意敬奉上天。像这样做了。”元和初,再次 升任为尚书右丞。神策军从兴元后,日益骄横放纵。军吏李昱向富人借了八百万银两,三年 了还不肯归还。孟容派官吏捕来盘问,跟他约定期限让他归还,说:“不按期归还,将要处 死!”全军皆惊,向朝廷申诉。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队处治,宪宗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去(督 促),孟容都没有听命。上奏说:“我是在皇上身边任职的,应当替皇上抑制豪强。钱还没 有全部缴纳,李昱不可能得到。”皇帝赞许他坚守正义,答应了他。元和十年,盗贼杀害了 宰相武元衡,并击伤议臣裴度。当时淮夷叛乱,凶焰正烈。朝官们相继奏请皇上罢兵。这时 发生了盗贼叛乱,人心十分惶惑,惟独许孟容去到中书省边拭泪边说:“从前汉世朝廷有一 位诤臣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失误,可是狂贼胆敢如此嚣张、胡作非为, 难道说国家真是没人了吗?然而转祸为福现在正是时候。不如奏请皇上,起用裴中丞为宰相, 大举搜索贼党,断绝祸根。”数日后,裴度果然做了宰相,立即下诏讨伐叛党。当时许孟容 评议他人,显示出大臣的风采。许孟容去世,年七十六,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宪。 九、(2021·湖北省襄阳市重点高中高三 2 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 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 千八百余人,多携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 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 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 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 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 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 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 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 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 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 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 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 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 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 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 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 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藩邸,指藩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B.惠帝,指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惠”是其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后、诸侯、大臣 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 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又擒拿了苏门答剌 前伪王子苏干剌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C.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 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 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5. 根据文本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3 分) 1.【答案】A 【解析】 “首达占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次”是按次序的意思,是“遍历”的状语,所以应 在“占城”与“以次”之间断开,排除 CD;“宣天子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应该 断开。如果在“其君长”前面断开,则“因给赐”没有宾语,“赐”后面不应该断开,排 除 B。故选 A。句意: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 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 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慑服。 2.【答案】B 【解析】 “给予褒扬的称号”错误,应是“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答案】C 【解析】 “以伏兵打败其军”错误。结合“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 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分析,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城内空 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 子、儿女、官员。“以伏兵”属无中生有。 4.【答案】 ①交趾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 增多。 ②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 5.【答案】 ①得到西洋诸国进贡的宝物不计其数; ②明朝耗费的财物不可胜计。 【译文】 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 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 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 永乐( 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 物。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 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 用武力慑服。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使者跟随郑和来朝见明成祖。明成祖 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 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宣谕招抚他,陈祖 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 永乐六年九月,郑和再次出使锡兰山(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 到都城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城内空 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 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 月把俘虏献给朝廷。这时,交趾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 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 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截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抓住了 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女,在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地奖赏 了将士们。 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今马六甲)、古里(今印度西南部)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 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 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 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 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守备南京。宣德(明宣宗 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 于是郑和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郑和历事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 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 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自郑和 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 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十、(2021·天津市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7 题。 《范文正公文集》叙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 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 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 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 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 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吠亩中,非仕而后 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 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 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幸其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 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 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链接)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 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 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 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遗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 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B.汉中之言,无一酬.者 酬:报答 C.虽弄翰..戏语 弄翰:执笔写作 D.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事:祭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 故燕王欲结于.君 B.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南取百越之.地 C.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故天下信其.诚 失其.所与,不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B.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C.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4.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范仲淹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③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④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⑤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⑥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小时候从《庆历圣德诗》中知道了范仲淹等十一个人,乡先生评价韩、范、富、 欧阳四公为人杰,苏轼当时虽然未能全部明了,但是已经在心中记住了他们。 B.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像他们一样,早 就有辅佐君主致天下太平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C.范仲淹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范仲淹虽然后来做了官,但依然保持节俭,除非宾客来 访,否则不吃肉。 D.所选两段材料,传文通过叙述介绍范仲淹其人其事,序文通过抒情议论表达苏轼对范 仲淹的仰慕。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4 分)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4 分) 7. 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3 分) 1.【答案】B 【解析】 “酬:报答”错误,“汉中之言,无一酬者”的意思是“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 现的”。所以“酬”的意思是“实现”。 2.【答案】C 【解析】 C.两个“因”,都是介词,依靠。 A.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与,同。 B.第一个“之”,这些人;第二个“之”,助词,的。 D.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指示代词,那,那些。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否则不吃肉”错误,由原文“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可知,因为他 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 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由此可知,是不会有“两个荤菜”,可以有一个“荤菜”,而不 是“不吃肉”,是可以吃肉,就是少。 6.【答案】 (1)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2)等到他去世,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 三日以后才离开。 【答案】 (1)“登第”,考中进士;“始”,才;被动句式“见…于”;“因”,通过。各 1 分, 共 4 分。 (2)“及”,等到;“以”,率领;“哭之如父”,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父哭之”, 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各 1 分,语意 1 分,共 4 分。 7.【答案】 (1)作者自幼敬爱范公,此情由来已久。 (2)结识三杰而独不识范公,引为平生之憾。 (3)为范公文集作叙,可自托弟子身份实现结交范公的夙愿。 (意思相近即可)(各 1 分,共 3 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