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件—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件—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ID:646026

大小:1.9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情分析】 这是古代诗文阅读的必考题,除了2016年,主观题是一 道翻译题,一道问答题,各4分,2014年到2020年均为翻译题, 分值由7分增加到8分。是分值仅次于大小作文的重要题目, 而且近几年题目难度均不小,一般同学都难以做到字字落实。 同学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在《大纲》中“古代诗文阅读”第四小点有明确要 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鉴于考试所选的文言文语段 是“课外”的和“浅易”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纲》 对翻译的要求: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翻 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原文词义、词序,字字 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文言文的题目是对文言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平时 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实词、虚词和句式,并能对文章的大意 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在文句的艰涩处融会贯通,从而跨越 难点,争取更多分数。另外,掌握辨析考点的方法也是非 常重要的,因为翻译评分是有得分点的,下面我们将全面 来学习如何争取得分,避免失误。 【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符合“信、达、雅”的标准。“信” 是指翻译要准确无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 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 顺畅达,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 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 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内容,符合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 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 言文翻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 直译后语句不顺畅,还应该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子 意思尽量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点、职 称、器具等,可以照写不翻译。 例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补 补出省略成分等。 例如: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觉)非前物。(《促织》) 翻译时,必须在“顿”字后补充出“感觉”等意思的动词。 3.删 删去不译的词。 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句首助词,只起到将要发表议论的语法作用,无义。 翻译时必须删去。 4.换 在翻译时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促织》) 翻译时,“而”应该换成“你的”;“翁”应该换成“父 亲”;“汝”应该换成“你”。 5.调 翻译时,应该把一些句子的词序作适当调整。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本句是用“之”字,把定语“利”(“锋利”的意思) 后置,“之”字无义。翻译时,应该把它调整为“蚓无利 之爪牙”(调整后,“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 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是文言文翻译 的难点。 例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顾”是一个多义词,它共有八个义项:①回头看;② 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 是;⑧反面、却。 本句中的“顾”应该选用“但”或“只是”来翻译。 7.译 翻译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例如: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 本句中,“俛”是通假字,通“俯”,“俛首”即“俯首”,翻译时必 须译出。 8.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本句中,“得……乎”是古代汉语的固定格式,现代汉语的固定译 法是“恐怕……吧”或“莫非……吧”。 9.意译 文言文中运用比喻、借代、引用等句子,如果直译后意 义不明确的,应该改为意译。 例如: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本句中,“毫毛不敢有所近”直译的话,翻译为“(连)秋天里鸟兽刚 长出来的细小的绒毛都不敢接近”,这样翻译,就不便于理解了,所以,要 改为意译,翻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财物)都不敢占有”。 四、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 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 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例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 师》)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 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 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 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切不可以今义当 古义。 下面几例翻译都是不妥的。 1.例如: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例如: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例如:(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 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 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 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 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 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 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 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 恶劣。译句中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 “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 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 “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 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 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 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 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 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有的省略成 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整。 例如: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 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面加上“把曹操的书信”, 语意才显得清晰完整。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 内容,才算恰当。 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面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 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书·诸葛 亮传》)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 到他。 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意思才完整。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 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 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在原句中没有这个 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 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 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得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 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面,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 的人,却没有找到。 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 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典例精析】 【例题1】 (2020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 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 【答案】 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 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 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 增加了五倍。 【例题2】 (2019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4分) (2)有壬善笔札,工辞章,欧阳玄序其文。(4分) 【答案】 (1)适逢关中有危急情况,邻近各州听任百姓外 出躲避,道路上到处是被弃的儿童和婴儿。 (2)有壬善于书信,工于辞章,欧阳玄为其文写序。 【例题3】 (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续因口说六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4分) (2)使者大怒,以为门卒通传意气,召将案之。(4分) 【答案】 (1)陆续立即回答说有六百余人,还分别说出他 们的姓名,没有差误。 (2)皇上的使者大怒,认为门卒通传消息,要召他来审问。 【试题分析】 (1)要落实“因、余、皆、分别”等字的 意义,而(2)“以为、案”的落实要注意,尽量直译,字字落实。 【例题4】 (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答案】 (1)这个孩子的才能,是其他学生都比不上的, 他最终一定会有很大的作为。(2)(祖莹)讲完,孝怡觉得这事 太神奇了,就告诉了博士,整个学堂的人都非常惊讶。 【试题分析】 “才器、诸生、及”的理解,“异”是意 动用法、“举”的理解。 【同类比较】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予,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答案】 (他)所制的墨,有预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就 不卖。所以,别人的店铺里人总是满满的,而他的店铺里人却 很稀少。 【试题分析】 “直”通“值”、“辄、他肆、落然”的 理解。 【对点训练】 (一) 【答案】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 别人才。 【试题分析】 “多”字是翻译该句的关键。“多”: 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形容词;在该句中活用为 动词,意为“称赞、赞扬”。 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 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 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 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 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 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答案】 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 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 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试题分析】 犹、效、安……乎是翻译的关键,另 外,“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立功(于)异域”,状语 后置,翻译时要注意。 3.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1)乔阳不闻,(2)邑人愧 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3)欲与父母相允娱耳,(4) 何以愧为!”(5)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答案】 (1)范乔佯装没有听见。 (2)同乡惭愧地将盗砍的树归还给他了。 (3)是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 (4)为什么惭愧呢! (5)他通情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4.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①封人②而乞食。 (2)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3)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 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4)我且贤之用,能 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 下》) 【注】 ①绮乌,地名。②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答案】 (1)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 渴,经过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身边,向他乞讨食物。 (2)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跪着让他吃东西,样子十分恭敬。 (3)守边境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侥幸(幸亏,或 敬词,不译)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 我?” (4)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 来报答你呢?” 5.将下面的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 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 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 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答案】孟子说:“耕种田地,减少税收,就可以使人民富裕 了。按时饮食,按礼节花费,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 就不能生活;黄昏傍晚时去敲别人的门去借水和火,没有不给的。 因为相当的充足。圣人治理天下,就会让豆、米像水与火一样充 足。粮食像水火一样充足,百姓哪会有不仁的呢?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 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母,结友而别。 【答案】 (1)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 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 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2)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 么迟才改变看法呢! 7.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 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 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 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刘向 《说苑》) 【答案】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 助他国家就强盛,非难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 灭亡。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而国家最终不灭亡的,是从来 也没有过的。 8.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 公。献帝西迁,粲徒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 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 (鞋)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 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答案】左中郎将蔡邕见到他,觉得他是一个有奇才的人。 当时,蔡邕才华学识名满天下,在朝廷很是显贵,(居所之处) 经常是车马堵塞了巷道,(家中)宾客满座。(有一次,王粲前 来拜访,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倒穿着鞋子就赶出去迎接。 王粲进屋后,年龄小,个子矮,(蔡邕却如此迎接,)满座之人都 十分惊讶。 9.把下列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则啮其 子。人曰:“(1)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乎?” (2)弗喻。卒病躁而死。 (《郑有躁人》) 【答案】 (1)这不是靶子和棋子的过错啊!你为什么不反过来从 自己身上想一想呢? (2)他不明白这个道理,终于因为急躁而得病死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1)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 柁。 【答案】 (1)楚国有个学划船的人,刚开始,调头、转弯、快划、 慢划,(一切)都听船师的。 (2)就辞去了船师,擂鼓径直往前划行。多次碰上急流 险滩,便慌张四顾失魂落魄,坠落了船浆,丢掉了船舵。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