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类作品阅读 社会科学文阅读 课件—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科学类作品阅读 社会科学文阅读 课件—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ID:646031

大小:720.5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情分析】 二、社会科学文阅读 年份 题目及考点 分值 文章类型 2013年 《互联网是块单面镜》3道选择题,理解、 筛选整合、分析 9分 社会科学类 2014年 《鼓楼》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 析 9分 社会科学类 2015年 《胶东半岛上的特色民居——海草房》3 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 9分 社会科学类 从上表可知,2013年到2015年,高职高考中均考查了社会科 学类的阅读文章,分值稳定,题型也基本稳定。 命题趋势: 社会科学类阅读也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主要考查 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从历年的阅读材 料可以看出,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2022年的 高职高考复习中,考生对社会科学类的文章要多加练习。 【考纲解读】 根据2021年《广东省高职高考科考试说明》可知,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其中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八部分: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8)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社会科学类阅读考查的重点与自然科学类阅读一样,都是 “考试说明”中的前四点。 【知识梳理】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 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 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的文章, 考生要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 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一、阅读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价值取向是 非常明显的,赞成与反对或提倡什么,在文章中是毫不含糊的,它 不同于纯自然科学类文章在叙述上的客观与中立,在阅读社会科 学类文章时,要明白文章的价值取向。 2.梳理出文章的内容结构。因为社会科学类文章仍然属于文 章阅读,阅读的思维类型与自然科学类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 在阅读中注意理清文章内容的组成与结构,分清各个内容要素的 主次轻重,以及上下从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 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 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 3.注意整理文章中出现的新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上下左右 的相关概念。社会科学类文章,不同于文化散文,它总是以说理 或介绍最新发现、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文章,这当中自然就有新 的现象、新的概念出现,对这些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和认识,有的 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有的则已经得到确认或公认,在表 述时,需要仔细区分。 4.阅读社科文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在表述中的作用。如: 表示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有 据与凭空的词语等,忽略了这些词语的修饰限定对象,对社科文 的内容就难以准确把握。 二、解题步骤与方法 1.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才不 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理解个别语句和解 题时就不至于犯“一叶障目”式的错误。 2.针对试题和选项,到原文中寻找信息对应点。这是很关键 的一个环节,不可忽视。 3.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逐一进行比较,作出准 确的判断和选择。 【典例精析】 【例题1】 (201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 成9~11题。 全文见书本226页~227页 9.关于胶东半岛居民用海草做屋顶的原因,下列判断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 A.海草来自大海的馈赠,容易获取且用量很少。 B.富含胶质和盐卤的海草防霉防虫,不易燃烧,是优质建 筑材料。 C.用海草苫盖屋顶的房子,冬暖夏凉,还可以防止雨雪侵 蚀。 D.海草房相当结实耐用,苫盖质量好的,可以住几十年不 需要翻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说用量很少显然是错误的,第四自然段已经告诉 读者,建造一幢普通的海草房,至少要准备5吨以上的海草。 10.关于海草房的建造情况,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海草房依地势而建,往往几户几十户人家连成一片。 B.不仅仅是苫盖屋顶的海草,海草房的石料和木料也是因 地取材。 C.海草房采用了石头墙基墙体与木头梁檩相结合的“上栋 下宇”式结构。 D.小四合院兼具居住、粮食加工、储存等功能,是海草房 采用的最主要的建筑格局。 【答案】 D 【试题分析】 文章第九自然段说明“三合院最为普遍”,所以并不 是小四合院是主要的建筑格局。 11.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海草房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民居建筑典范。 B.海草房顶罩上渔网,还缀以小件重物做坠子垂脚,是为 了起装饰作用。 C.根据当地民俗,海草房建成后入住前要举行“压宝”“ 温锅”“祭祀”等活动。 D.海草房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明代的屯田军户。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作用是防风;C项是在建造前,而不是入住前;D 项在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找答案,上溯到明代的屯田军户是错误的,只是 保留着那时代的一条街。 【例题2】 (201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完成9~11题。 全文见书本228页~229页 【答案】 C 9.关于鼓楼的功能,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鼓楼在古代是氏族首领商议大事的地方。 B.鼓楼现在还是村民们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C.鼓楼一直是侗族乡民抵抗外敌的军事中心。 D.侗乡的鼓楼曾经发挥着政治与文化中心的作用。                         【答案】 C 10.围绕着鼓楼的图腾意义,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鼓楼的密檐式外形与侗族民众的佛教信仰有关。 B.早期人类图腾只以动物或植物的原生形象作为表现 形式。 C.杉木与侗族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成了他们的图 腾形象。 D.为了接近杉木的原生形态,四方形鼓楼都只用一根圆 木作结构上的支撑。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鼓楼多建在村落的中央地带,是村民的活动中心。 B.被称为“遮阴树”的鼓楼,相当于汉族地区的祠堂。 C.鼓楼是侗乡村落的中心建筑,每个村落只有一座。 D.鼓楼代表着侗族人的精神追求和图腾形象,是侗乡的 标志。 【答案】 C 【考查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能力层级:理解、分析综合。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文见书本230页 【答案】A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 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 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B.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 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C.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 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D.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是像西 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权力的秘密”。                         【答案】D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 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  ) A.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 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B.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 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 C.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 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D.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 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                         【答案】B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 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趣。 B.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 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C.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 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 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 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全文见书本231~232页 【答案】B 4.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 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 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 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 “牢笼”却难办得多。                         【答案】B 5.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 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 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 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答案】A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 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 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 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 情愿地陷入其中。 C.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 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 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 代人的生活方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全文见书本233页 【答案】B 7.下面关于汉语“文化圈”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 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 B.文化圈的形成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外交魅 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C.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 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共同体。 D.汉语圈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虽出现解体的趋势, 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答案】D 8.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 A.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之前后,汉语确实一直是“世 界性”的语言。 B.华人已占世界人口的30%,表明汉语完全可以成为一 门世界性语言。 C.语言的“出超”可能与经济发展、文化魅力的吸引、 学习者的自愿等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有关。 D.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的 独特魅力,使“汉语热”成为必然。 【答案】D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中国的经济会得到迅速 发展,国家地位必然会得到提高。 B.汉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 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 C.古代由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能一窥 中华文化之美妙。 D.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得 外国人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全文见书本234页 【答案】A 10.下列关于希腊神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希腊神话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随着人类自我意识 的发展,又出现了英雄神话。 B.希腊神话不是按照神话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 哲学观念来不断发展前进的。 C.希腊神话是自然崇拜,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 够在其中有比较清晰地反映。 D.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希腊哲学,希腊神话最 终成为后来希腊精神的原型。                         【答案】B 11.关于中国神话,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不同的部族崇拜的祖先不同,这使中国神话 难以进行系统地整合。 B.中国神话新神、旧神之间界限不清楚,并且始终没有 形成神系以及主神的结构。 C.中国神话中一些神明从属关系不明,可能因为他们原 本就分属于不同的部族。 D.中国上古神话缺少后世反复加工的经历,而且还受到 历史化的改造。 【答案】D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夏、商、周三朝都有国家政权与家族统治相叠合的 特征:家事即国事、治家即治国。 B.中国夏、商、周三个部族及他们建立的王朝在政治、 文化上都处于相互对立排斥的状态。 C.我国神话流传下来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代部族 均排斥和贬抑其他部族的祖先。 D.中国神话神系及主神的不确定,使得中华民族的意识 和精神也难以得到清晰地反映。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全文见书本235~236页 【答案】D 13.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 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 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 与前人的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 的著作《易经》。 C.《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 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 停改变。 D.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 《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 同时期的发展。 【答案】A 14.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 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 都对其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B.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 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 《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C.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 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 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D.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 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 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答案】A 1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 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 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 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 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 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 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 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 静”之议论。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全文见书本237~238页 16.下列对于“中国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的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妇联系统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一直都在4万到5万 件之间,而且一直未有减少的趋势,但很难据此判断中 国的实际家暴数量。 B.虽然无法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但中国法学会反家 暴网络理事会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 的发生率为34.7%。 C.儿童是家庭暴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受害群体,研究员陈明 侠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超过70%的家庭都存在对 儿童施暴的现象。 D.应用法学研究所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阅卷调查发现, 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 婚案件比例的36%到62%。【答案】A                         【答案】B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之所以无法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是因为家暴 现象之势愈演愈烈和妇女维权意识的提高,尤其是 后者勇于大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 B.根据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中国不同基层法 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的比例来看,家庭暴力已经成 为目前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C.北京市一起女编辑杀夫案中的妻子正是“以暴力 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力”,这是当前已经不可 掩盖的家暴极端化趋势的表现。 D.由于城市里的邻里交往少,个人隐私意识较强,顾 忌社会地位等,有些女性不愿选择在第一时间公开 遭遇,使得家暴事件更为隐蔽。                         【答案】B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家庭暴力法》被纳入法定程序,看似是对李阳家 暴事件的回应,其实不然,针对家暴是否专门立法,早 就是社会各方关注的问题。 B.反对用各种物质化因素去衡量家暴的发生率的观点, 将三高人群排除在家暴行列之外,这与家暴不分人群, 普遍存在的观点相背离。 C.家庭暴力,既发生在农村男人身上,也出现在高收入、 高学历、高地位的三高人群当中,尤其后者采取的方 式常常更为极端恶劣。 D.家庭暴力的发生并非只是与学历、收入、职业有关, 也与婚姻基础薄弱、家庭关系复杂、夫妻沟通不畅 以及男权意识强烈等有关。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全文见书本238页~239页 【答案】D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儒学和科学是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B.儒学和科学的旨趣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对儒学 与科学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二者之间是 善与真的关系。 C.儒家认为,儒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 须道问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 所以,孔子曾明确提出“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等 主张,来强调以德摄知的重要。 D.在儒学看来,正是因为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所 以,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 治之真。                         【答案】B 20.下列关于“儒学所求之善对科学之求真的影响”的说 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 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 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 等等。 B.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 面存在局限性,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学可以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 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不作伪。 D.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 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以达到提 高研究效率的目的。 【答案】D 21.依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儒学对现代科学的积极 作用的一项是 (  ) A.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有一定助益。 B.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儒学所求之善 的规范。 C.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 范。 D.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上,可 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的。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全文见240页~241页 【答案】A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界一般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和“仁”的思想,于是着 重进行有关“礼”和“仁”的研究,却忽视了“敬”这 一更具本质性的精神内涵。 B.人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会自然产生出 于内心的崇拜与仰慕的“敬”的心理,而礼活动即内含 着这种“敬”的心情。 C.当“礼”发展成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 作为内质得以留存下来,从而得以成为社会的一切活动 和个人修养的内核。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 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精 神状态。                         【答案】D 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同时,也吸纳了“敬”的精神,同时 也发展了“敬”,把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的对象扩展 为普通人。 B.由“敬”而发的礼活动合乎天理,并且具有道德价值, 因为“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发自内心,也 出于天赋。 C.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 但“敬”的精神也应蕴涵其中,没有发自内心的 “敬”,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D.“礼”和“仁”都以“敬”为本,但与“礼”“仁” 相比,“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 社会的本质需要。 【答案】B 2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对“敬”的阐述,也有一定发展,在祭祀活 动中既继承了上古对“天”与“神”的敬仰,也传承 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 B.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把“敬” 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 的基本原则。 C.“仁”是“礼”的内核,但是在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 明以及家庭作用愈加式微的现代社会中,“仁”势必 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D.在“敬”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它不断被赋予新的意 义,它的外延不断扩大,同时其抽象的内涵也一直在 延伸。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 全文见书本242页 【答案】B 25.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 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 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茶盛于宋朝,上至宫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 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答案】D 2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 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 一味。 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 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 午茶。 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 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 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 明史。 【答案】D 2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 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 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 需要与时俱进。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 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 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 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 潮衣装。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0题。 全文见书本243页~244页 【答案】D 2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 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 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 雄叙事传播得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和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 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 行动。 D.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 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 等元素。 【答案】B 2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 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 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 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 略。 C.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 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 特征。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 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 戏化、娱乐化。                         【答案】C 3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 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 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 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 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 C.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 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 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D.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 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 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