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二、社会科学文阅读
年份 题目及考点 分值 文章类型
2013年 《互联网是块单面镜》3道选择题,理解、
筛选整合、分析 9分 社会科学类
2014年 《鼓楼》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
析 9分 社会科学类
2015年 《胶东半岛上的特色民居——海草房》3
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 9分 社会科学类
从上表可知,2013年到2015年,高职高考中均考查了社会科
学类的阅读文章,分值稳定,题型也基本稳定。
命题趋势:
社会科学类阅读也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主要考查
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从历年的阅读材
料可以看出,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2022年的
高职高考复习中,考生对社会科学类的文章要多加练习。
【考纲解读】
根据2021年《广东省高职高考科考试说明》可知,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其中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八部分: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8)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社会科学类阅读考查的重点与自然科学类阅读一样,都是
“考试说明”中的前四点。
【知识梳理】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
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
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的文章,
考生要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
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一、阅读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价值取向是
非常明显的,赞成与反对或提倡什么,在文章中是毫不含糊的,它
不同于纯自然科学类文章在叙述上的客观与中立,在阅读社会科
学类文章时,要明白文章的价值取向。
2.梳理出文章的内容结构。因为社会科学类文章仍然属于文
章阅读,阅读的思维类型与自然科学类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
在阅读中注意理清文章内容的组成与结构,分清各个内容要素的
主次轻重,以及上下从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
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
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
3.注意整理文章中出现的新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上下左右
的相关概念。社会科学类文章,不同于文化散文,它总是以说理
或介绍最新发现、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文章,这当中自然就有新
的现象、新的概念出现,对这些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和认识,有的
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有的则已经得到确认或公认,在表
述时,需要仔细区分。
4.阅读社科文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在表述中的作用。如:
表示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有
据与凭空的词语等,忽略了这些词语的修饰限定对象,对社科文
的内容就难以准确把握。
二、解题步骤与方法
1.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才不
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理解个别语句和解
题时就不至于犯“一叶障目”式的错误。
2.针对试题和选项,到原文中寻找信息对应点。这是很关键
的一个环节,不可忽视。
3.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逐一进行比较,作出准
确的判断和选择。
【典例精析】
【例题1】 (201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
成9~11题。
全文见书本226页~227页
9.关于胶东半岛居民用海草做屋顶的原因,下列判断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
A.海草来自大海的馈赠,容易获取且用量很少。
B.富含胶质和盐卤的海草防霉防虫,不易燃烧,是优质建
筑材料。
C.用海草苫盖屋顶的房子,冬暖夏凉,还可以防止雨雪侵
蚀。
D.海草房相当结实耐用,苫盖质量好的,可以住几十年不
需要翻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说用量很少显然是错误的,第四自然段已经告诉
读者,建造一幢普通的海草房,至少要准备5吨以上的海草。
10.关于海草房的建造情况,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海草房依地势而建,往往几户几十户人家连成一片。
B.不仅仅是苫盖屋顶的海草,海草房的石料和木料也是因
地取材。
C.海草房采用了石头墙基墙体与木头梁檩相结合的“上栋
下宇”式结构。
D.小四合院兼具居住、粮食加工、储存等功能,是海草房
采用的最主要的建筑格局。
【答案】 D
【试题分析】 文章第九自然段说明“三合院最为普遍”,所以并不
是小四合院是主要的建筑格局。
11.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海草房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民居建筑典范。
B.海草房顶罩上渔网,还缀以小件重物做坠子垂脚,是为
了起装饰作用。
C.根据当地民俗,海草房建成后入住前要举行“压宝”“
温锅”“祭祀”等活动。
D.海草房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明代的屯田军户。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作用是防风;C项是在建造前,而不是入住前;D
项在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找答案,上溯到明代的屯田军户是错误的,只是
保留着那时代的一条街。
【例题2】 (201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完成9~11题。
全文见书本228页~229页
【答案】 C
9.关于鼓楼的功能,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鼓楼在古代是氏族首领商议大事的地方。
B.鼓楼现在还是村民们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C.鼓楼一直是侗族乡民抵抗外敌的军事中心。
D.侗乡的鼓楼曾经发挥着政治与文化中心的作用。
【答案】 C
10.围绕着鼓楼的图腾意义,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鼓楼的密檐式外形与侗族民众的佛教信仰有关。
B.早期人类图腾只以动物或植物的原生形象作为表现
形式。
C.杉木与侗族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成了他们的图
腾形象。
D.为了接近杉木的原生形态,四方形鼓楼都只用一根圆
木作结构上的支撑。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鼓楼多建在村落的中央地带,是村民的活动中心。
B.被称为“遮阴树”的鼓楼,相当于汉族地区的祠堂。
C.鼓楼是侗乡村落的中心建筑,每个村落只有一座。
D.鼓楼代表着侗族人的精神追求和图腾形象,是侗乡的
标志。
【答案】 C
【考查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能力层级:理解、分析综合。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文见书本230页
【答案】A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
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
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B.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
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C.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
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D.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是像西
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权力的秘密”。
【答案】D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
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 )
A.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
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B.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
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
C.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
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D.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
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
【答案】B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
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趣。
B.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
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C.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
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
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
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全文见书本231~232页
【答案】B
4.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
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
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
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
“牢笼”却难办得多。
【答案】B
5.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
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
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
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答案】A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
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
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
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
情愿地陷入其中。
C.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
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
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
代人的生活方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全文见书本233页
【答案】B
7.下面关于汉语“文化圈”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
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
B.文化圈的形成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外交魅
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C.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
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共同体。
D.汉语圈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虽出现解体的趋势,
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答案】D
8.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
A.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之前后,汉语确实一直是“世
界性”的语言。
B.华人已占世界人口的30%,表明汉语完全可以成为一
门世界性语言。
C.语言的“出超”可能与经济发展、文化魅力的吸引、
学习者的自愿等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有关。
D.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的
独特魅力,使“汉语热”成为必然。
【答案】D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中国的经济会得到迅速
发展,国家地位必然会得到提高。
B.汉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
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
C.古代由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能一窥
中华文化之美妙。
D.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得
外国人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全文见书本234页
【答案】A
10.下列关于希腊神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希腊神话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随着人类自我意识
的发展,又出现了英雄神话。
B.希腊神话不是按照神话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
哲学观念来不断发展前进的。
C.希腊神话是自然崇拜,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
够在其中有比较清晰地反映。
D.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希腊哲学,希腊神话最
终成为后来希腊精神的原型。
【答案】B
11.关于中国神话,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不同的部族崇拜的祖先不同,这使中国神话
难以进行系统地整合。
B.中国神话新神、旧神之间界限不清楚,并且始终没有
形成神系以及主神的结构。
C.中国神话中一些神明从属关系不明,可能因为他们原
本就分属于不同的部族。
D.中国上古神话缺少后世反复加工的经历,而且还受到
历史化的改造。
【答案】D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夏、商、周三朝都有国家政权与家族统治相叠合的
特征:家事即国事、治家即治国。
B.中国夏、商、周三个部族及他们建立的王朝在政治、
文化上都处于相互对立排斥的状态。
C.我国神话流传下来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代部族
均排斥和贬抑其他部族的祖先。
D.中国神话神系及主神的不确定,使得中华民族的意识
和精神也难以得到清晰地反映。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全文见书本235~236页
【答案】D
13.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
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
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
与前人的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
的著作《易经》。
C.《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
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
停改变。
D.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
《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
同时期的发展。
【答案】A
14.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
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
都对其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B.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
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
《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C.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
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
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D.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
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
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答案】A
1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
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
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
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
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
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
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
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
静”之议论。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全文见书本237~238页
16.下列对于“中国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的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妇联系统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一直都在4万到5万
件之间,而且一直未有减少的趋势,但很难据此判断中
国的实际家暴数量。
B.虽然无法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但中国法学会反家
暴网络理事会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
的发生率为34.7%。
C.儿童是家庭暴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受害群体,研究员陈明
侠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超过70%的家庭都存在对
儿童施暴的现象。
D.应用法学研究所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阅卷调查发现,
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
婚案件比例的36%到62%。【答案】A
【答案】B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之所以无法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是因为家暴
现象之势愈演愈烈和妇女维权意识的提高,尤其是
后者勇于大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
B.根据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中国不同基层法
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的比例来看,家庭暴力已经成
为目前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C.北京市一起女编辑杀夫案中的妻子正是“以暴力
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力”,这是当前已经不可
掩盖的家暴极端化趋势的表现。
D.由于城市里的邻里交往少,个人隐私意识较强,顾
忌社会地位等,有些女性不愿选择在第一时间公开
遭遇,使得家暴事件更为隐蔽。
【答案】B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家庭暴力法》被纳入法定程序,看似是对李阳家
暴事件的回应,其实不然,针对家暴是否专门立法,早
就是社会各方关注的问题。
B.反对用各种物质化因素去衡量家暴的发生率的观点,
将三高人群排除在家暴行列之外,这与家暴不分人群,
普遍存在的观点相背离。
C.家庭暴力,既发生在农村男人身上,也出现在高收入、
高学历、高地位的三高人群当中,尤其后者采取的方
式常常更为极端恶劣。
D.家庭暴力的发生并非只是与学历、收入、职业有关,
也与婚姻基础薄弱、家庭关系复杂、夫妻沟通不畅
以及男权意识强烈等有关。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全文见书本238页~239页
【答案】D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儒学和科学是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B.儒学和科学的旨趣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对儒学
与科学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二者之间是
善与真的关系。
C.儒家认为,儒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
须道问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
所以,孔子曾明确提出“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等
主张,来强调以德摄知的重要。
D.在儒学看来,正是因为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所
以,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
治之真。
【答案】B
20.下列关于“儒学所求之善对科学之求真的影响”的说
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
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
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
等等。
B.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
面存在局限性,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学可以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
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不作伪。
D.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
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以达到提
高研究效率的目的。
【答案】D
21.依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儒学对现代科学的积极
作用的一项是 ( )
A.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有一定助益。
B.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儒学所求之善
的规范。
C.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
范。
D.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上,可
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的。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全文见240页~241页
【答案】A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界一般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和“仁”的思想,于是着
重进行有关“礼”和“仁”的研究,却忽视了“敬”这
一更具本质性的精神内涵。
B.人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会自然产生出
于内心的崇拜与仰慕的“敬”的心理,而礼活动即内含
着这种“敬”的心情。
C.当“礼”发展成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
作为内质得以留存下来,从而得以成为社会的一切活动
和个人修养的内核。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
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精
神状态。
【答案】D
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同时,也吸纳了“敬”的精神,同时
也发展了“敬”,把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的对象扩展
为普通人。
B.由“敬”而发的礼活动合乎天理,并且具有道德价值,
因为“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发自内心,也
出于天赋。
C.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
但“敬”的精神也应蕴涵其中,没有发自内心的
“敬”,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D.“礼”和“仁”都以“敬”为本,但与“礼”“仁”
相比,“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
社会的本质需要。
【答案】B
2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对“敬”的阐述,也有一定发展,在祭祀活
动中既继承了上古对“天”与“神”的敬仰,也传承
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
B.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把“敬”
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
的基本原则。
C.“仁”是“礼”的内核,但是在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
明以及家庭作用愈加式微的现代社会中,“仁”势必
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D.在“敬”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它不断被赋予新的意
义,它的外延不断扩大,同时其抽象的内涵也一直在
延伸。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
全文见书本242页
【答案】B
25.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
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
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茶盛于宋朝,上至宫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
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答案】D
2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
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
一味。
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
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
午茶。
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
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
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
明史。
【答案】D
2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
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
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
需要与时俱进。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
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
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
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
潮衣装。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0题。
全文见书本243页~244页
【答案】D
2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
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
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
雄叙事传播得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和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
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
行动。
D.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
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
等元素。
【答案】B
2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
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
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
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
略。
C.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
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
特征。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
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
戏化、娱乐化。
【答案】C
3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
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
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
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
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
C.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
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
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D.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
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
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