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诗歌比较鉴赏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诗歌比较鉴赏

ID:646037

大小:457.4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课堂合作探究,总结诗歌意象、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比较鉴赏的解题要领(方法)。 3、灵活运用方法,找准比较点,学会规范答题。 学习 目标 一、探究高考真题 明确考情考向 • 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 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5 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 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教学过程 2、(2014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宿渔家 [宋]郭震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 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 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 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景象,从 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 美。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 “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 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意象、 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 等方面设题 小结: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 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渴望建功立业、 抗金报国壮志未酬 二、课堂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参考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 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 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 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二)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②,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②“宫前水”,即浐水,在大明宫前流过。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 明。(4分)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 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 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小结解题要领: ▲ 1、善于联想类比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2、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 (如:大雁南飞——思乡、盼归 梧桐—— 凄凉悲伤……) 3、仔细捕捉关键词语 (送、望、流尽年光)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表现诗人不同 情感的? 【参考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 含有诗人之恨。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 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小结解题要领: ▲ 1、两首诗手法相同,准确判断其中一首 诗的手法,便知答案,同时其感情往往相对。 2、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并 注意区分,能准确运用。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 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三、牛刀小试,当堂练习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 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 草青青。 注: ①邓剡:南宋词人,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押赴北 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 邀到此。 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 •答案 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 和凄苦哀愁。 •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发了自身凄清孤独之苦 ;而邓剡则表现了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课堂小结: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 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 程度。 ▲前提:读懂诗歌 熟记高考诗歌四大考点各知识点,并 能准确运用,从而准确鉴赏诗歌 注意: 1、审清题干,找出比较点 (意象、语言、感情、思想内 容、表现技巧等方面)。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 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 比较鉴赏。 四 训练反馈 总结提升 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答:(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②动静结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 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 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 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 发的清冷。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 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 环 境的凄冷。 •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译文: •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 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 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 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 愁的酒杯。 12(3)【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 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 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 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 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 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 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 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 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 力量。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