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课件—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课件—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ID:646042

大小:5.37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情分析】 词语一直是高职高考的一个传统考点。在近六年的广东高 职高考语文试题中,考查分值(6分)、考查形式稳定,考点略有 变化。2015年至2020年考查形式都是语句的形式,均是以两道 选择题的形式,分别通过两种方式考查:结合语境辨析选择同 义词、近义词;结合语境辨析选择成语、熟语。2015年、2017 年与2018年近义词辨析考查的是三组两字词语;2016年、 2019年和2020年近义词辨析考查的是两组二字词语和两组关 联词语;而2015年~2020年词语应用考查的全是成语,2015年 表述为选出“正确”或“恰当”的一项,2016年~2020年,均表 述为选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选项。就近六年的考查 趋势来看,减少了熟语的考查,增加了成语应用的考查,考生应 加强掌握成语。 第四章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纲解读】 《广东省高职高考科考试大纲》中规定:正确使用词 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每年广东高职高考 的一个必考点。“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范围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正确理解词语;二是正确使用词语。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 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职高考中包括:①辨析同义词。同义词 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②辨析成 语、熟语的使用情况。考查重点是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 语、熟语。正确使用词语须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词义、词性、 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轻重程度等。③辨析虚词的使用。其中近 义词和成语尤其重要。 【知识梳理】 一、词语辨析 正确理解词语必须弄清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了解词语的多重含义。 词语考查的重点主要是辨析、使用近义词。近义词在不 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考生要 培养自己根据语境准确判断词义的能力。 近义词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弄清词义的侧重 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 的语素。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 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如: 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    (A.亲切 B.亲热)而又 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亲切”形容热情而关心,“亲热”的意思是亲密而热 情。不同的语素显示了两个词不同的侧重:“亲切”重在上 对下的关心,感情真挚而恳切;“亲热”重在显示彼此间态度 的热情。应选A。 2.把握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 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 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的程度浅、 性质轻。如: 我是一个愚庸的俗子,虽然有过羡道慕佛的念头,心里却 没有真正    (A.信任 B.信赖)过什么。 “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指信任并依靠。两 个词的词义由轻而重,后一个词的感情色彩较浓。应选B。 3.辨明词义的范围 不同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范围。如: 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A.爆发  B.暴发),造成公 路被毁、交通中断。 “爆发”和“暴发”都有“突然、迅猛地发生”的意 思。“爆发”一词使用范围广,可以用于火势、火山等自 然现象,也可用于战争、战斗、革命、运动等抽象事物, 还可以用于众人的声音(如欢呼声、喊杀声、掌声);“暴 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也指突然发财或得 势。应选B。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把握感情色彩 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 或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感情色彩。具 体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如“果断” “决断”“武断”都有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的意思,但“果 断”是褒义词,“武断”是贬义词,“决断”是中性词。是 褒义的不能贬用,是贬义的不能褒用。如: 这所希望小学在“阳光行动”的帮助下,整个校舍    (A.粉饰 B.修饰 C.修葺 D.修缮)一新。 无论是选“粉饰”还是“修饰”“修葺”“修缮”,都 要区分词的感情色彩。前者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 贬义;后三者可指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不含褒贬色 彩。结合语言环境,该空唯一不应填入“粉饰”一词。 2.区分语体风格 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 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义中的语体色彩。有一些 词语具有语体风格的差异,有的是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 的是政论用语,有的是描写用语。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 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诞辰” 与“生日”,“商榷”与“商量”,前者用于书面语,后者 用于口头语。如: 我是从前   (A.伺候 B.侍候)过老爷的下人,少爷 们可能对我不太熟悉。 “伺候”和“侍候”都有服侍、供人使唤的意思,但 语体色彩不同。“伺候”是口头语,“侍候”是书面语。 该句的口语色彩较浓,应选A。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1.了解谦敬,兼顾词义 有一些词语,使用时要注意它的对象,是用于自己还 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如“抛砖引玉”是谦 辞,只能用于自己;“惠赠”“惠存”是敬辞,只能用于他 人。对于这类词,若不分辨对象,随意使用,就会闹笑话。 如: 这次你有困难,我一定   (A.鼎力 B.大力)相助。 句中“鼎力”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时的用语,当 属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选B。 2.分清对象,辨析词义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物;有 的对具体事物,有的对抽象事物。如: 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 路   (A.曼延 B.蔓延);九转十八弯,山雨雾中行。 曼延: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指山脉、水流、道 路等。蔓延:蔓草一类的植物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比 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四周延伸、扩展。应选A。 3.明确搭配,辨清词性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对象,使用和辨别的时候一 定要根据搭配习惯仔细分析。如: 古诗中有许多惯用的意象,它们表达的   (A.蕴含  B.含义)已经约定俗成,如“杨柳”表惜别怀远,“归雁”表 游子思乡。 蕴含,动词,不宜作“表达”的宾语。应选B。 二、熟语使用 (一)熟语的定义 按照《辞海》的解释,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 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 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现代汉语词典》则说熟语 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 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 无精打采、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由此可见,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 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 材料特殊的语言。 (二)熟语的特点 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不能随易做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 “昨日黄花”;“碰钉子”不能说成是“碰螺丝”;但是 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改动一些字,如:“碰 了一鼻子灰”与“扑了一鼻子灰”,“不管(不问、不分) 青红皂白”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拆开甚至可以改变其 原有的顺序。如“开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 晚,要注意休息”。 2.意义上的整体性 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 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 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 1.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 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 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 不会算计一世穷;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下足;瑞雪兆 丰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 有反抗”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 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 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 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 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 全民性。 2.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而诙谐 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喻, 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 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 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 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 和谐音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 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 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 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 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 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 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 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如 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3.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 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 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 等。 惯用语是熟语中比较特殊的成分,特点鲜明。首先,它在 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 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 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其次,它在形 式上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 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 富;惯用语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抓辫子”——“抓你的 辫子”,成语一般不可以拆开来使用。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 果: 成语: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背黑锅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 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 写作体现出来。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成语运用 要正确使用成语,关键在于了解其误用现象的主要类型。 (一)色彩不明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 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 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 ①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 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他生物缓缓移动。后用于比 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 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②这位久经考验的干部无所不为(贬义,即什么坏事都干)。 (二)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 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 词大用。如: ①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 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左右逢源”主要指人因为造诣深,积累多,取用材料时思 路开阔,取之不尽。或指做事时得心应手,非常顺利。用在孩 子身上,又是谈常识性问题,这就失度了。 ②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同流合污 (语义过重)。 (三)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 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 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如: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 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 受到某种灾难。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而 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与语境相悖。 (四)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 大适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 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指搬运书籍时,(因为书多)把牛累得出汗; 存放书籍时,(因为书多)装满了屋子。这里明显是因为不 知道使用对象,而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 (五)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 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 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六)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 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 挫地背台词。 “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 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七)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 在的语境不协调。如: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 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 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 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 的。 (八)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 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 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 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 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出自《札记·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 大而众多。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 意。 (九)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 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 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负众望”的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 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 混淆了。 (十)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 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 用义入手,以免误用。如: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 得不三不四了。 “不三不四”的本义是不像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 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四、关联词辨析 关联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 句子组合在一起,标明句子之间的关系的词语。作为某类 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它的用法较为固定,所以我们在辨 析时,常常结合语境,依据其前后语句的关系,作出判断和选 择。 复句的七种常见类型及关联词: (一)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 事情,或一种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 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有:既……又……,还,也,同样,不 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 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二)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分句之间 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不但(不仅、不只、不 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 还)……,况且。如: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三)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 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 关联词有: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 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 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 择。 (六)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 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是)……就(那就、便、 又何必)……。如: 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 的门槛。 (七)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 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 见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 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 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典例精析】 【例题1】 (2020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 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笑论》一书中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得 , 生动的举止变得机械。 ②对乱收费的现象,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政府必须采取强 有力的措施 这种现象。 ③某个域外国家的这种做法 无助于解决问题, 会引发 新的国际争端。 A.刻板 禁止 不单/而且 B.刻板 制止 不但/而且 C.呆板 制止 不但/反而 D.呆板 禁止 不单/反而 【答案】 C 【试题分析】 ①句应用“呆板”。“刻板”指比喻处事不 灵活,不能随机应变,一般用于指人;“呆板”指不灵活、不自然、 不知变通,可用于指物。②句应用“制止”。“禁止”是指不许 可、不允许、不准、不可以的意思,是在人们行为未发生之前向 大家提出的警告和提示;“制止”是指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 (行动),是指某些行为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时所采取的行动,本 句针对的是“早已”发生的现象。③句应用“不但/反而”。 “不单”作连词使用时,和“不但”相通,但是不能在“不 但……反而(反倒)……”格式中使用。考生复习时除了要注意 词语本身的词义、词性等区别,还要特别注意在实际语境的应用 习惯等。 【例题2】 (2020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演员们在这台话剧中的表演丝丝入扣,充分展现了角色 丰富的内心世界。 B.评委们经过反复的评头论足,终于选出了“桃李杯校园 歌曲大赛”的十佳歌手。 C.这次选举,他本来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 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这类文章往往要言不烦,疏密有致,能以机智的语言驱 散迷雾,启人深思。 【答案】 B 【试题分析】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今泛指 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因带有贬义,此处不能用。复习 时,记忆成语不能生硬地照字面意思来背,要连带它的运用环境 和习惯一起记忆。 【例题3】 (2019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 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研制团队,将青春激情_____到每 一个部件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中,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奋斗 的答卷。  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_____14年之久,总投资高达1269亿元之 多,承载了中国几代工程师的梦想。  ③生命需要守护,_____在最为脆弱的时刻。这______需要精 湛的医术,更需要一颗仁爱之心。  A.浸润  历经  甚至/不但 B.浸润  历时  尤其/不仅仅 C.浸染  历经  尤其/不但 D.浸染  历时  甚至/不仅仅 【答案】 B 【试题分析】 ①句应用“浸润”:从词意看,“浸润”较 “浸染”更具“渗透”义,即对对象的影响更为深刻入微。②句 应用“历时”:“历时”表示经过一定时间,更强调时间的持续 性;“历经”指多次经历,更常用于强调事件(宾语)的次数。③ 句应用“尤其/不仅仅”。“甚至”是在一般性的陈述完了之后, 补充说明这一陈述之外的特殊点,“尤其”则是在一般性陈述之 后,补充说明陈述之内的特殊点,两者是内外之差;“不仅仅”和 “不但”都可以在后面搭配“更”,但此句中用“不仅仅”更能 把递进的前项(精湛的医术)弱化,从而更突出后项(仁爱之心)的 重要性。 【例题4】 (2019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个别企业因工作性质需要,只招聘男性也无可厚非,但日本东 京医科大学在女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律将其入学考试成绩调低则有违 人权。 B.在帮助孩子提升阅读素养方面,家长大有用武之地,如指导孩 子辨别哪些书值得读,哪些书不值得读;哪些书要精读,哪些书可略读 等。 C.霍金的《时间简史》出版后,相继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成 为炙手可热的世界畅销书,他也由此一举成名。 D.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每个人是否都 应该反躬自问: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我们是付诸行动,还是怨天尤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权贵气焰之 盛。多用于贬义,且不能用来形容受欢迎的事物。复习时,记忆成语不 能生硬地照字面意思来背,要连带它的运用环境和习惯一起记忆。 【例题5】 (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目前网游市场竞争无序,相关部门 严格监管,进一步规范经营者、开 发者和管理者的行为。 ②乘客信息安全是交通运营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应随 便 乘客个人信息。 ③“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显示, 2018年,汶川震区堰塞 湖风险已基本消除。 A.必需 暴露 截止 B.必须 暴露 截止 C.必需 泄露 截至 D.必须 泄露 截至 【答案】 D 【试题分析】 ①句应用“必须”:从词意看,“必需”是“一定得有”, 不可缺少的,一般不用作状语;“必须”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 定得要”,还可用于加强命令语气,常用作状语。②句应用“泄露”:“泄露” 多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宾语一般是机密、秘密、风声、内 幕等;“暴露”指显露、揭露,宾语一般是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 ③句应用“截至”:“截止”作动词用时不能加宾语。考生复习时除了要注 意词语本身的词义、词性等区别,还要特别注意在实际语境的应用习惯等。 【例题6】 (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指南》,科学的健身指导 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健 身效果。 B.长江大保护不可能一挥而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推 进落实,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C.浙江馆里,近3米高的新昌青藤编织工艺品“藤王阁”、 五彩斑斓的仙居无骨花灯、晶莹如玉的龙泉青瓷等,令人 目不暇接。 D.动画电影《妈妈咪鸭》讲述了大雁和鸭子姐弟冒险的故 事,影片卡通形象动作夸张,语言幽默,让观众忍俊不禁。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挥而就”专指写作、绘画等完成速度极快,此处可 以用“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步就可以达到,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某种 成就或完成某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记忆成语不能生 硬地照字面意思来背,要连带它的运用环境和习惯一起记忆。 【例题7】(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师范大学派出的无人机组在南极科学 中大显身手。截至 今年二月它们航拍影像达14000余张。 ②吉林省首家市级联合办税服务大厅——通化市国税局、通化市地税局 联合建设办税服务厅日前正式 。 ③其实孩子对于美、善、温暖等的感知往往是很 的,但是 这些感知常常被父母忽略。 A.考察 启用 敏锐 B.考察 起用 敏捷 C.考查 起用 敏锐 D.考查 启用 敏捷 【答案】A 【试题分析】①句应用考察: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带有 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考察,着重指观察、 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②句 应用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 有关,如新船闸启用。③句应用敏锐:敏捷多形容某人的动作或者思维等, 如动作敏捷,才思敏捷;而敏锐一般形容感官用,比如敏锐的嗅觉、敏锐的 洞察力等。考生复习时要除了注意词义本身的区别,还要特别注意在实际语 境的应用习惯等。 【例题8】(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 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仕途,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 阳奉阴违,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B.这次声势浩大的自行车大游行在古巴是史无前例的,它生动 地展现了古巴人民克服困难和反对霸权的坚强意志。 C.演员黄觉饰演的秦国逃兵衣衫褴褛,灰头土面,与他之前饰 演的范柳原等民国时期的绅士形象泾渭分明。 D.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偏低,职业发展渠道单一,上升空间和成 长模式狭窄,这些因素导致月薪上万的技工岗位无人问津。 【答案】C 【试题分析】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 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此处句意应当是指截然不同,没有 共同之处。记成语不能生硬地照字面意思来背,要连带它的运用环境 和习惯一起记忆。 【对点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 房……可以说设施   。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 A.完善 抚养 盈利 B.完备 赡养 营利 C.完善 赡养 盈利 D.完备 抚养 营利 【答案】B  【试题分析】“完备”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强调东西的齐全。 “完善”指完备且美好,对事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要求。第①句中 强调设施的种类多样,但未提及质量,故选“完备”。“赡养”的对 象是老人,“抚养”的对象是下一辈,因此②句中应填“赡养”。 “盈利”指获得的利润,是名词。“营利”指获得利润,是动词,因 此③句中应填“营利”。 【答案】C  【试题分析】 病症:指人所患的病,症即疾病。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 现出什么病的征象。第一句的语境是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病人 表露出来的病的迹象,然后作出诊断,所以应选“病征”。“干涉”“干预” 都有制止或过问别人的意思。“干涉”着意强调制止或过问别人的行动, 多指不该管的硬要管,使别人照自己的意愿办,语意较重;“干预”指参与 别人的事并加以影响,语意较轻。第二句中父母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不 是不该管的事情,根据语境应选“干预”。“虽然”是连词,用在句中往往 与另一句构成转折关系,“即使”也是连词,用在句中表示假设的让步。第 三句中前后两句句意有转折之意,所以应选“虽然”。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   ,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时加以   。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   他们已经远离 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  干涉  虽然 B.病症  干预  即使 C.病征  干预  虽然 D.病征  干涉  即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老师苦口婆心地跟他谈了半天,他却毫无   。  ②今年的植树节,我校   有500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 动。  ③小张待人是   的,但在执行制度方面却特别严格,不怕 得罪人。  A.反映  估量  忠厚 B.反应  估量  忠厚 C.反应  估计  宽厚 D.反映  估计  宽厚 【答案】C  【试题分析】 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多为主 动);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多为被动)。估量: 书面语,比估计更郑重。句中对植树人数作推断,应用“估计”。忠 厚:忠实厚道,形容性情;宽厚:宽容厚道,特指待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答案】C  【试题分析】“马上”“立刻”都表紧迫性,但“马上”的紧 迫性有时幅度较大;“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重 在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越发”限于同一事物的 进步变化大,两种事物比较不能用“越发”。 ①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 哪。  ②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 了。  ③李伟思想敏捷,李黎的思想    敏捷。  A.马上  未免  更加 B.马上  不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答案】B  【试题分析】 必须:一定要。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题 意强调的不是不可少而是一定要。“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 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力”。“归属”一般不能与 “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 ①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 明,   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 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 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 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必须 效劳 从属 B.必须 效力 从属 C.必需 效劳 归属 D.必需 效力 归属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D  【试题分析】句中两个“可以”为并列关系,所以前两处 关联词选用“既……又……”这一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从 而”表示因果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前面往往有“不但、 不仅”等跟它呼应,第三处为因果关系,用“从而”。)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 高到5000万吨,   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因为  又   而且 B.因为  所以  而且 C.既   所以  从而 D.既   又   从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 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B.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 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C.人才交流市场上,那些口才好、成绩好的大学生在 自我推销时能够侃侃而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D.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 彻底地改头换面不可。 【答案】C  【试题分析】 A“面目全非”是贬义词,形容破坏严重。应改 为“面目一新”;B相敬如宾:特指夫妻关系融洽;C侃侃而谈:形容 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适用于“自我推销”的场合;D“改头 换面”比喻只换形式不变内容。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答案】A  【试题分析】“按图索骥”多比喻遵循陈规,拘泥不变;也比喻 按照线索去寻找,易于获得。A句使用了后一个意义。“莫衷一是” 是指意见有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B句中“普遍认为”与之相 矛盾。“下里巴人”泛指通俗普及的文艺作品,用在C句中属望文生 义。“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在D句中属对象不当。 A.他们根据受害者提供的线索,先找到王某,再按图索骥, 最终找到了制造假酒的黑窝。 B.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出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 衷一是,普遍认为是“明降暗升”。 C.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 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D.眼看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学生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 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答案】B  【试题分析】“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 分,不能用在本句来形容“实现机场净空”的情况。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 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 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 前虽有一些已撤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 一毛。 C.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 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 益彰。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 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答案】C  【试题分析】 甚嚣尘上: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可圈可点:形 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 到,强调的是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应该改为“耳熟能详”。登峰造 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A.日本把中国的和平发展视作“心腹之患”,这也是日本 国内“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原因。 B.“改革”就是改变经济的体制,“开放”就是和世界接 轨。这两个方面,可以说都可圈可点,都取得了令人喝 彩的成果。 C.三个人用美声、民族、原声态三种唱法共同演绎一曲 观众耳濡目染的老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会是什么效果?震撼! D.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不但保证 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演员“一夜出名”的 真实回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