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
回顾近几年的高职高考题,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尽管从2014年
起,未对此考点单独设题,和词类活用一起命题,但2018年、2019
年和2020年又重新单独出现文言句式考查题,而且文言句式隐含
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进行考查是常见现象,因此,必须重视此
考点的复习。
【考纲解读】
在2021年《广东省高职高考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
文阅读题的第三点要求就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
用法。
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2018年主要考查的是被动句。也就
是说,我们在复习时,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对应起“考试说
明”中“与现代汉语不同”这一点来看,这几年的题目是完全符
合“考试说明”要求的。
【知识梳理】
对于文言句式的把握,一,其依据还是现代汉语,要搞清各种文
言句式的来龙去脉;二,要识记一些典型的句子,以此来举一反三,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文言句式
二、语法公式
三、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余、我、己、自、汝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忌不自信。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词:何、安、谁、胡、孰、焉、曷
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大王来何操?
③沛公安在?
④何以能鼓乐?
3.为了强调宾语,用“之”将宾语提前。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何厌(功、陋)之有?
4.用“唯……是……”的结构将宾语提前。如:
①唯利是图。
②唯命是听(从)。
(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⑤秦之用兵于燕、赵。
形
式
动词(动词短语) + 于(乎) + 名词
形容词 以 代词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词+定语+者。如: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村中有少年好事者。
③雁荡具体而微者。
2.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中心词+之+定语+者。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
②马之千里者。
4.中心词+数量词。如:
我持白璧(一双)。
(四)主谓倒装
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四、被动句
1.“于”表被动。如:
①不拘于时。
②君幸于赵王。
2.“见”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见……于”“受……于”表被动。如: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4.“为”表被动。如:
①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为……所”表被动。如: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为所”表被动。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意念被动。如:
①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②王之蔽甚矣。
③洎牧以谗诛。
五、判断句
1.“者……也”表判断。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如果“者……也”是因果关系,则不是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也”。如:
我,子瑜友也。
3.“……者也”。如:
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者,……”。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5.用副词“乃、即、皆、必、则”等表判断。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环滁皆山也。
6.用动词“为”表判断。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六、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如: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
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
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3.省略宾语。如: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战》
4.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如:
①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5.省略介词“于”。如: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例题1】 (2020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对下列语句中相关文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使人请于王”,是被动句。
B.“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刍豢黍粱”是名词活用作动
词。
C.“子非吾子也”,是判断句。
D.“然后内之”,省略了主语“其母”。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于,在此表示动作的对象,不表被动。
【典例精析】
【例题2】 (2019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卒白于丞相”,是被动句。
B.“民赖以活者甚众”,是省略句。
C.“皇上于皇太后,母子也”,是判断句。
D.“众弗之从”,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句的“于”表示动作的对象,不表示被动。
【例题3】 (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世为族姓。祖父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
美姿貌,喜著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
续幼孤,仕郡户曹史。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粥①。续悉简
阅其民,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
差谬。兴异之。刺史行部,见续,辟为别驾从事。以病去,还为郡门下掾。
是时楚王英谋反,阴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觉,显宗得其录,有尹兴名,乃征兴
诣廷尉狱。续与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掾史五百余人诣洛阳诏狱就考②,诸
史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续母远
至京师,觇候③消息,狱事特急,无缘与续相闻,母但作馈食,付门卒以进之。续虽
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未尝易容,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使者怪而问其故。续
曰: “母来不得相见,故泣耳。”使者大怒,以为门卒通传意气,召将案之。续
曰: “因食饷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非人告也。”使者问:“何以知母
所作乎?”续曰:“母尝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是以知之。”使者问诸
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帝即赦兴等事,还乡里,禁锢终身。
续以老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减)
【注】 ①赋民粥:分发稠粥。②就考:接受拷问。③觇候:打探。
15.下列与“续虽见考苦毒”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病去 B.及楚事觉
C.非人告也 D.是以知之
【答案】 B
【试题分析】 题干是“见+动词”的被动句,选项中只有
B是被动句,但此句没有介词或助动词等标志,需要从句意(楚
王造反的事被发觉)上判断出来。
(2013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祈使句。
B.“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被动句。
C.“又何马之能知也”,疑问句。
D.“一至于此乎”,感叹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陈述句,不要受“使”字干扰。B项是倒装
的判断句。C项是反问句。本题干扰项设置注重考查古代和现代汉
语常用句式的识别。考生做题时必须正确理解原文句意,不能只凭
句中个别用词就作出判断。如C项就特别具有迷惑性,一旦脱离上下
文,就容易误判。
【同类比较】
【对点训练】
(一)
1.下列四个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 )
【答案】B
【试题分析】 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
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A.菊,花之隐逸者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下列四个句子都是判断句,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判断句
是 ( )
【答案】A
【试题分析】 A有“也”无“者”(里面的“者”不是表示判断
句的“者”,而是代词“的人”),“夷门抱关者”是“夷门抱关的
人”;B、C、D都是既有“者”,又有“也”。所以,答案是A。
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C.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列传》)
D.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四个句子都是倒装句,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倒装句
是 ( )
【答案】D
【试题分析】 比较一下几个倒装句,A应该是“不欺余”,B应该是
“有何功”,C应该是“莫许之”,都是动宾倒装。D应该是“一片孤
帆”,是定中倒装句。D与其他三句不同,答案是D。
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B.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C.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4.下列四个句子都是省略句,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 )
【答案】D
【试题分析】 例句的“上使外将兵”是“上使扶苏外将兵”,省
略了兼语;备选项中只有D是省略了兼语的,所以答案是D。A应该是
“为之具言所闻”,省略了宾语;B应该是“成妻纳钱于案上”,省略
了介词;C应该是“与之坐谈”,省略了宾语。A、B、C这三句都跟例
句不一样。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B.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
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B
【试题分析】 ②句中“祭以尉首”应该理解为“以尉首祭”;③句
中“弗之怠”应该理解为“弗怠之”;⑤句中“宋何罪之有?”应该理
解为“宋有何罪?”⑧句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应该理解为“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以山溪之
险固国,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
5.下面八个句子分编为四组,全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①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②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③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④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卖炭翁》)
⑤宋何罪之有?(《公输》)
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⑦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⑧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得道多助》)
A.②③⑤⑦ B.②③⑤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⑥⑦
(二)
判断下列各句是何种文言句式:
1.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
2.古之人不余欺也。 ( )
3.其势弱于秦。 ( )
4.何功之有? ( )
5.马之千里者。 ( )
6.卿欲何言? ( )
7.唯才是举。 ( )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10.弗之怠。 ( )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被动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13.使不辱于诸侯。 ( )
14.洎牧以谗诛 ( )
15.暴见于王。 ( )
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
17.吾属今为之虏矣。 ( )
18.其势弱于秦。 ( )
19.具告以事。 ( )
2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
宾语前置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省略句
判断句
2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
22.君何以知燕王。 ( )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24.籍何以至此? ( )
25.沛公军于霸上。 ( )
2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27.何以能鼓乐? ( )
2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
29.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 )
30.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得)。 ( )
判断句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31.何陋之有? ( )
32.余是以记之。 ( )
33.歌以赠之。 ( )
34.甚矣,王之蔽。 ( )
35.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 ( )
36.大王来何操? ( )
37.沛公安在? ( )
38.唯利是图。 ( )
39.求人可使报秦者。 ( )
40.甚矣,汝之不惠。 ( )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被动句,主谓倒装
被动句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