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ID:646050

大小:2.1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情分析】 2015年考查的是唐代诗人项斯的《山行》。题型为一道选择题是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道选择题是考查文学 常识,简答题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 是到2016年到2018年,古诗鉴赏这块题型有些变化:2016年考查的是 清代诗人钱澄之的《夜归》, 2017年考查的是唐代诗人许浑的《汴 河亭》,2018年,又是两首诗歌的对比阅读,一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一首是清代诗人汪中的《梅花》。命题 方式均是一道选择题,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 道主观题,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心情,这道主观题增加了一分。 诗歌鉴赏总分减了两分,变成8分。2019年,诗歌鉴赏题则直接变为 一道主观题,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值不变,仍然是8 分。2020年,则以两道主观小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 纵观最近几年,除2018年和2020年为两首诗歌对比阅读外, 每年的考查形式均为一首诗歌的赏析,都为唐代、宋代或清代 的诗歌。有两年都是两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考点主要集中 在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文学常识以及分析概括 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2016年到2018年,诗歌鉴赏题型 开始变化,减了一道有关文学常识的选择题,而那道主观题却增 加了1分,总分8分,而2019年又发生变化,直接变为一道主观题, 分值不变,8分。2020年,则变为两道主观小题进行考查,其他不 变。因此,根据这几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 毕业生考试的试题形式变化,可以知道,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难 度有所增加,我们在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时重点应当加强对诗歌 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赏析能 力的训练。当然,还应适当把握古代诗歌的基础文学常识以帮 助理解诗歌内容,加强对诗歌文本的理解、思想感情的揣摩、 诗歌的艺术手法的使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考纲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 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 确分析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 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 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考查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 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 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 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 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的形象、语 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 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 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 下一番苦功不可。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知识梳理】 古诗中的形象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学形象鉴赏,它包括自然 意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 古诗中的自然意象,指浸透诗人情志、情意的具体物象,亦即人物 形象以外的,寄托着诗人情感倾向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与无生 命的物象。意象的剪辑组合即构成深邃的意境,而意境的营造又是 塑造诗歌艺术形象的重要依托。如王维在《山居秋暝》诗中借明 月、清泉、高松、长石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意境, 表达诗人追求清闲生活的意趣。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人在特定诗境中精心塑造出的客体典 型人物,又指隐约可见作者思想影子与志趣抱负的抒情主人公。前 者如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着意刻画的不幸艺人琵琶女形象,后者 如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倾情摹画的任天而动、 泰然自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考试题中要求说出形象特征或概 括人物性格,即是考查对人物形象本质的鉴赏。 ●方法点拨 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要注意答题的固定格式:第一部 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 出来,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部分,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 氛围特点,还要注意把握意境的不同方式,如: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第三部分,根据情境 氛围的特点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事物形象类题目,关键是对典型物象的象征意义 要了然于心,且要找准物的特征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契合点。 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一般要求为:把握形象的特征,分 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答案构 成为: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概括形象的意义。 【典例精析】 【例题1】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试题分析】 诗句通过“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 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蓑笠翁”“钓江雪”勾画人物,突出了 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的品格的人物形象。 【例题2】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嘏(gǔ)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雁有什么样的意蕴? 【试题分析】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 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 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们常常借 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 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 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 接连不断地战争的厌倦。 2.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 明。 【答案】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 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附录】 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 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 远等情思。如:柳永的《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 中不断出现。如:柳永的《雨霖铃》词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 的《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 《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 的《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 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 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特别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 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的《蝶恋花》 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的 《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4.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 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 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 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 凉的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 代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 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 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 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的《浪淘 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虞美 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 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 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 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又 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 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 凉或思归的情思。 6.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 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屈原的《离骚》:“朝饮 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 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 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 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 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 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 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 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 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 《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 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 操。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人刘 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 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 人刘禹锡的《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 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 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 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 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 的最高标识。郑燮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竹 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 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 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 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 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的 亡国之悲。如:姜夔的《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 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草木 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 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 片荒凉了。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 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 或相思。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 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 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的《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 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 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 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典诗歌 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 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 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记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 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 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的《水调歌 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 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 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 《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 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 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 功立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 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 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 “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书》记载: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 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 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的《满江红·遥望中 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的《凉州 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的《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 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 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 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记载:“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 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 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 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 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 杨宜作两家春。” 【知识梳理】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 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 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 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 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 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 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 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 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 可。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 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 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 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 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方法点拨 1.把握所炼之字,体会其中的用意。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 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字,一首诗词往往 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来说,炼字往 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要求 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 的效果。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 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 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 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 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诗歌中的一些形容词,也应特别注意。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 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2.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 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 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 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 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又如宋祁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着一“闹”字而把春意盎然 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鹊跃枝头的 情景。 3.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 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 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 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 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 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 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如:贾岛的《寻 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 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作者 采用答话包含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如电影里的 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 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 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4.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古诗由于字数、声律、修辞等的限制,诗人常在词序安排上 作些变通。崔颢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 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 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 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王昌龄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 “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 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 玉门,其实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李白的《梦游天姥 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 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 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 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 能是“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 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是“桃花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5.分析语言风格。了解诗歌语言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 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需要指出的是,风格指的是艺术创作上 的独到之处,每一个诗人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 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了解诗歌语言的风格,需要明确诗歌 语言风格的专业术语,如: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 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等。同 时,我们还得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边塞诗,悲凉 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婉转等。 【典例精析】 【例题1】 晴 景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被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后大为增色,为什 么? 【试题分析】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 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题2】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首诗都写梦,但写法有何不同? 【试题分析】 两首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白诗用记梦以 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 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 写人之至情。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中的“客”指的是谁?“低”字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客”指诗人自己(如误以为是其他人,就说明未能准 确抓住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诗人作客异地这一背景)。“低”字为动词, 意为“使旷野之中的树显得低矮”。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①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试题解析】 ①“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 “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②写出春雨后 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 春色的欣喜之情。 【附录一】 常见的古诗语言风格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 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 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 “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 白”。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 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 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 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用在 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靓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 饱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给人一种清新美。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 娇·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 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说到绚丽飘逸,最典型的诗人当数李白。李 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 飘逸之美。例如他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 是很典型的一例。 【附录二】 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王勃:劲健婉畅; 韩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适:苍凉悲壮; 白居易:通俗易懂; 岑参:雄奇瑰丽; 元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清朗雄健; 李贺:奇诡璀璨;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牧:俊爽明丽; 王维:恬淡优美; 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甫:沉郁顿挫; 李煜:凄婉柔丽; 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舒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殊:娴雅婉丽; 柳永:伤感缠绵; 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 陆游:雄放流畅;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知识梳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的名词术语有: A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 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 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例题1】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 一是借“柏森森”写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 是用庄严肃穆的环境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 情。 【试题分析】 “柏森森”一词既实写所见景象,又渲染庄重肃穆氛 围,突出崇敬之感。 【例题2】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的颔联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 颔联名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感慨。通过仰视茫无边际、 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 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怀。 【试题分析】 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写 景,也是抒情。“无边落木萧萧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韶华易逝,平 添乡愁。“不尽长江滚滚来”,让人联想到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 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 感慨。 B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渲染、衬托、抑 扬、动静、对比等) 1.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 反衬手法的一种。如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的颈联与尾联都 是写动景,用动景衬托鲁山的幽静。 2.以静衬动。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三句都直接从动态 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惟第二句从 静态的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尤其 是动词“挂”字更为传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 挂起呢?显然,这正是化动为静带来的奇效,远远望去,那倾泻的 瀑布不正像一条巨幅的白练挂在山间吗?真可谓以静衬动,一字 居要,更显瀑布之冲天直下的动感和气势。 3.动静结合。 【例题3】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 分析。 【答案】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手法。以冰雪衬 托梅之坚毅耐寒;用桃李对比梅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 作者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试题分析】 先找出事物特点:以冰雪衬托梅之坚毅耐寒; 用桃李对比梅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再写出达到的表达效果: 表达了作者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借代、拟人、设问、 反问、衬托、夸张等。我们不仅要能准确地识别判断,而 且要能分析其效果。 【例题4】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试题分析】 这首词描写了战争中家园破败的景象,表现作者 对南宋统治者的斥责和对国事的忧虑。全首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第 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第五、六句运用设问和对比,第七、八句运用 借代和拟人。这就要我们准确地识别判断,而且要能分析其效果。 ●方法点拨 赏析诗歌时,点出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等),阐述诗歌内容(结合诗句内容阐述说明诗人运用 这种手法的依据),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题)。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试题解析】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 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 “各不同”让读者去想象。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赠花卿 杜 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试题解析】 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 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