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
造
纸
术 火
药
指
南
针
印
刷
术
诺贝尔奖——1900年创立,以瑞典
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
人诺贝尔部分财产作为基金。分设物
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
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在世界范围内,
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
内最重要的奖项 。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两弹一星
n 含义:
n 两弹:核弹(原子弹、氢弹)
n 导弹
n 一星: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
n 代表人物:
邓稼先
(1924-1986)
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
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
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
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
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
步。他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
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24—1986年)
新中国成立时,邓稼先正好在美国以优异
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
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
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
炸成功。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
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
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
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
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
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
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
为世人所知。
感人故事: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
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
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
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
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
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两弹一星
n 代表人物:
钱学森
(1911-2009)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
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他
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
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试
验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工作条件艰
苦
两弹一星
n 成就:
n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n 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
飞行
n 实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
弹。
n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n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
号。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
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
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
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合作探究:读材料分析,小组讨论
材料二: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
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一: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
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
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
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想一想: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
强了我过得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
国主义的和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
具有重要意义。
1966年我国第一
次成功进行了发
射导弹核武器的
试验。我国有了
可用于实战的导
弹。
第
一
枚
国
产
近
程
地
地
导
弹
—
东
风
一
号
潜艇水下发射导
弹
先进的发射方
式:除了可以
固定阵地发射
外,还可以移
动发射。
舰上发射导弹
80年代以来自行研制的东风系列核导弹
东风-11近程导弹,射程:300公里 东风-21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射程:1700公里-3000公里
东风-31远程导弹射程:8000公里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射程:15,000公里
n 意义:
两弹一星
1.我国是什么时候成功发射了属
于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呢?
2.这颗卫星取名为?
3.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
发射卫星的国家?
4.我国在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
发射技术上取得了那些成就?
“神舟一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
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011年11月1日“神舟
八号”飞船由 “长征
二号” 火箭顺利发射
升空。升空后2天,
“神八”与此前发射
的“天宫一号”目标
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
会对接。返回舱于11
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
面。
根据任务计划,
“神舟九号”飞船
将于2012年6月至8
月择机发射,与在
轨运行的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进行载
人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飞船
载人航天——漫步太空
n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n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
之旅。
n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n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
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
载人航天——漫步太空
“萤火一号”火星探测示意图
“嫦娥一号”探月示意图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左图人物是谁?
2、他的主要成就是
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他被誉为
“ 之父”。杂交水稻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湖南安江农校一个乡村教
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
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
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据统计,普通水稻亩产约550千
克,而籼型杂交水稻亩产约为660千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自1976
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
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带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还惠及世界。
解决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
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得者袁隆平(右)
解决世
界行饥
饿问题
组建第二
炮兵部队
1953
一
五
计
划
仿制成功
歼-5型歼
击机
1956
1958
“大跃进”
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
1976-2005,
全国累计种植籼型杂交
水稻面积约3.4亿公顷,
增产稻谷4.5亿多吨。
1966-1976年“文
革”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麦穗,大玉米,拉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关于杂交水稻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
平。
国家政策 科学技术
2004年10月14日,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中
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左)和塞拉利昂水稻专家蒙
蒂·琼斯博士共同获得世界粮食奖。
我们应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习什么?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
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①时间:
20世纪70年代
②发现者:
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
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
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
球数亿人受益。
③ 意义:
屠呦呦科研团队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
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
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
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青蒿素
• 人物:屠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
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
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
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
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
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
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使命是什么?实验什么时候
成功?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
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
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
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 获
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
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
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
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
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
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
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
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
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关于青蒿素
在1949—1950年,也就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
时候,全国病例约有3000万例,死亡率约1%,是
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即使到了1970年,也还有
2000万以上。很多农民们到了收获季节不是到田地
里农忙,而是在家里“打摆子”。
全国从3000万到现在40例病例数,我国经历
了一段长期艰难的过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12月发布的数据:
As a result, an estimated 207 million cases
(uncertainty interval, 135–287 million) and 627 000
malaria deaths (uncertainty interval, 473 000–789
000) are estimated to have occurred in 2012.
2012年约有2.07亿疟疾病例(不确定范围为
1.35亿至2.87亿),有62.7万人死亡(不确定范围为
47.3万至78.9万人)。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
亡率已下降42%,世卫组织非洲区域降幅达49%。
大多数死亡发生在非洲儿童中,那里每分钟便有一名
儿童死于疟疾。
屠呦呦于2015年12月 7日下午在瑞典卡罗琳
医学院演讲时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没有大家无
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
把青蒿素献给世界。”
屠呦呦这段演讲表达的两个主要观点是什么?并谈
谈你的感想。
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
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二: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
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
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
提出在科学文化
工作中实行“百
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
即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
家争鸣”。
①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
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
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
相争鸣,自由讨论。
许多作家、艺术
家,采用多样化
的体裁与表现手
法,生动描绘人
民革命斗争和社
会主义建设时期
的新风貌,文学
戏剧、电影、音
乐等领域都取得
了累累硕果。
②成果:
话剧《茶馆》长篇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文化成就
莫言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
步发展,成果丰富。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
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
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
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
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外
交
事
业
的
发
展
20
世
纪
70
年
代
全方
位外
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中日建交(1972)
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
外交格局
外交就成就
意义
乒乓外交(1971年)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
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
中美建交(1979)
1、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2、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
想的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C
D
3、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
功的是(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4、我国对使用核武器作出的承诺是( )
A.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
B.没有受到明显威胁时,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
武器
C.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
器,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D.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中国受到战争威胁,都会
考虑使用核武器
D
C
5、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
席亲自给袁隆平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奖
励他( )
A.在基础数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B.在航天技术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C.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D.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6、2012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A.莫言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邓稼先
C
A
收集、了解同学们身边的小发明、小制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请大家结合生活,说一说中国文
化的世界影响力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听”)
缝纫机
自行车
手表
收音机
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
彩电
冰箱
洗衣机 空调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手
机
电 脑
住 房
汽 车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课堂小访问衣
1.你有什么颜色的衣服?
2.你有什么款式的衣服?
五颜六色、色彩鲜艳
牛仔装、运动装、西装、衬衫、T恤、裙子
(短裙、连衣裙、旗袍裙、西服裙 )、
背心、背带裤 、马裤、风衣、棉袄 、
羽绒服 、棉袄 、夹克等
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
穿越时空逛商场
改革开放前后服饰变化50
丨
60
年
代
区
70
年
代
区
80
丨
90
年
代
区
21世纪个性区
50—60年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物质生
活极为匮乏)
顺口溜:“日本产尿素,做成飘飘裤,前面
是日本,后面是尿素”
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
装饰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
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
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人民装,
军服是他们的首选。
列宁装是50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
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
口袋
60年代后期:
• 人人爱“武装”,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几乎人
人都有一套红卫兵装。鲜艳夺日与这个时代格
格不入,人人都埋没在黑,深蓝的军装,黄和
白色的服装之中。
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年代
• “十几亿人民十几亿兵”的十年
“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
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
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
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
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
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
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
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一群北京女孩托一位
在广州上大学的同学捎带当时很时髦的健美裤,没想到同
学暑假回北京时带的好几条健美裤大家都不愿意要,原因
是健美裤已经过时了。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日常着装意识
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他们从长期以来注重
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人们
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尤其是中国女性,当她们开始以
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没有件名
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除了对品牌
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内
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当露脐装、
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天
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
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
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
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90
年
代: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
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
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
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
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
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
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
典雅系列
剪裁优雅,充满韵味的洗礼,适合大都会时尚女性,也突显出
东方女性高贵典雅的美态。
印花系列
采用清新脱俗的色调,配以自然界的花卉元素做点缀,以及简
约剪彩的设计,使女性散发出青春明媚的感觉。
时尚系列
以简雅的设计为主,缀以荷叶边及蝴蝶结等细节;可让女性穿
梭于办公室及消闲之地。
晚装系列
缀以闪亮珠片以及亮丽质料的晚装,配合修身的设计来突显东
方女性的高贵气质。
休闲系列
简单轻松的设计,点缀以喱士等细节,诠释东方女性的婉约和
柔美,可自由配搭出个人风格。
运动系列
运动装穿着清爽透气,宽松舒适,没有负担,会让人显得年轻,
阳光,有活力。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
很大。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
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
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
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
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
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反而成为餐桌上的
健康食品。
20世纪50-70年代——“饿”
20世纪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20世纪90年代——饕餮时代
21世纪——吃出健康
“饿”的年代
“低指标,瓜菜代,吃得
饱,饿得快,肿了大腿,肿
脑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
时代,人民的感觉就是一个
字“饿”。那个时候买东西,
光有钱还不行,需要票,什
么布票、粮票、油票、煤球
票……
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
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
房间的家居摆设是相似的;
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他们
的理想很简单:吃得像个人
样!
早餐:玉米面 、红薯面稀饭
午餐:玉米面、红薯面面条汤
晚餐:玉米面 、红薯面稀饭和窝窝头
解决温饱奔小康
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
国人,餐座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
的丰盛。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
老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
的主角。同时,外国的快餐如麦当劳、
肯德基也进入中国市场。人们依稀可以
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饕餮盛宴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
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
元。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
在人们的面前。中国菜已难以满
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国大菜、
意大利披萨,日本料理、韩国烧
烤等纷纷进入中国,中国人不出
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
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
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店都随处
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不
良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
尿病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
的疾病。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
的减肥。
绿色饮食
当今人们开始呼应健康的主
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
新重视。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
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
前的,鱼肉要吃活蹦乱跳的。人
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
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
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保持身上
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
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概念在
二十一世纪初期,清醒而及时的
迈上了一个台阶。
小结
“80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
是品质;今天我们还要喝健康。”这是某一酒水品
牌的广告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需求,当然需
求的变化跟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
现在我们有很多年轻人自称“吃货”,不过当
我们咀嚼美食滋味的同时,也应该摸摸肩膀,想想
自己的责任。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父辈的童年印记
略显老旧的房屋,留下了我们爸爸妈妈太多的童年记忆!
筒子楼的公共区
这里是爷爷奶奶童
年记忆的开始……
改革开放后,人们
对生活质量追求日益提
高,我们拥有更多的只
有、更多的隐私。对住
房功能的要求也变得明
确!
“拆迁”成了热门
词汇,成为老百姓津津
乐道的话题。随着城市
和农村区域规划的部署,
很多家庭借着拆迁的浪
潮,改善了自己的居住
环境。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11-00-0000-0000000…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行
交通工具的变化
• 改革开放前后家庭中交通工具的变化
• 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
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
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
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 20世纪70年代,街上的汽车很少,自行车还是家庭主要交通工具。当
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
车。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自行车
的大量普及,让中国成为了真正的“自行车王国”
•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
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
少羡慕的眼光。从摩托车开始,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被大大改变了。
1980年后,摩托车开始逐步进入家庭,这是私家车走进百姓生活的序
曲。
• 如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
地的变化。老百姓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轿车随处可见,交通
工具变得越来越好了。
道路的前景
道路改革——人人喊好
说到水泥路,或许城里的人家都不以为然。然而,我要告诉大家一
个事情,我们村今年浇水泥路了!!!这对村里的农民们说是一个值得高
兴的事情。
以前,我们村的小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十分的陡峭。由于四周
还有很多的菜园和竹林,那条小路,越发狭窄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观看城山沟啤酒节。回去的路上,
爸爸不禁感叹道:“城山沟倒像在城里,我们这儿倒像是在山沟沟里,如
果有一天,我们村的路能修的和城山沟一样,那该是多么好啊”爸爸的这
个愿望,同样也是我和妈妈的愿望,更是村上所有人的愿望。每逢下雨天,
那就更不用说了,远远地看见有车经过只能慌忙的躲开,不然肯定是一身
泥。就是因为这条路的不方便,很多果农都不愿意在我们这儿开发果园。
就在今年的七月份,我们村正式浇水泥路了。上级拨了款,不用我们拿一
分钱,工程队带来了工人,材料,热火朝天的忙了一个星期,一条洁白的
水泥路一直浇到门口。我们可高兴了!每次周末,我都会骑上自行车在光
滑的水泥路上骑上几圈,可惬意了。现在正是秋收季节,村民们在这光滑
的路上把秋收的粮食拉回家,再也不用颠簸了。村里的果园也都建起来了,
水果成熟的季节,一辆辆汽车直接开到田间,一辆辆丰收的喜悦满载而出!
大家的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爱家乡的水泥路,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是他们让我们农
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一年比一年幸福!
“行”的未来
• 探索太空是中国人长期的梦想 ,有助于
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科学技术的
发展使探索太空成了可能 。探索太空需要
大量的钱 ,中国负担不起 ,中国是一个发
展中国家,应努力解决其他社会问题,但
是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将改革进行到底,
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在“行”这一方面
发挥出惊人的成绩。我相信再多努力努力,
飞向月球,飞向宇宙就不再会是一个梦想,
而是事实!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
之通讯工具的变化
BB机也叫寻呼机,是十
多年前曾在海南盛行的
一种无线通讯设备,它
的体积小巧玲珑携带方
便。有事呼我,这是BB
机流行时代最有身份感
的一句口头语。能够持
有BB机的人几乎是寥若
晨星,要是在公共场合
之下,突然从谁身上响
起“Bi Bi Bi”的呼叫
声,必将会吸引众多羡
慕的眼光。
“大哥大”!砖头似的模拟制式无
线通讯接入机。一部几万元,非一
般人所能拥有,真正的老板才有财
力负担得起,话费每分钟一元以上,
还要交月租费。但走在大街上,回
头率不少噢!
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机
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摩拉托拉实验
室里诞生。这部手机意味着一个新
时代的开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哥大”已不再流行了,黑白屏手机推
出来后,因携带方便、价格实惠,迅速被众多人接受,正式
进入老百姓生活,进入了商人的生意洽谈中。
GSM使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中国第一个
GSM电话的诺
基亚2110
第一款全中文手
机——摩托罗拉
CD928+
第一款进入中国大陆的GSM手
机——爱立信GH337
九十年代末,手机的地位,
更是从身份的象征逐渐成
为一种多媒体通讯工具,
充斥着平民百姓的工作与
生活,几乎是人手一个。
就在手机风暴还没有减弱
之时,网络聊天、视频工
具就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席卷而来,使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更加方便与快捷。
总结:短短三十年,通
讯工具的变化映射出时
代的变迁,更体现出了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生活
的巨大变化和经济的飞
速发展。
一、穿越时空逛商场—“衣”的变化
三、从茅屋到楼房—“住”的变化
四、从步行到私家车—“行”的变化
二、舌尖上的时代变迁—“食”的变化
六、聊一聊怎么花钱—“消费”的变化
五、从BB机到智能机—“用”的变化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
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
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这件衣服在哪买
的?多少钱?我也
要去买一件!
糟糕,怎么和同
事撞衫了?看来今
天还得重买一件!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传统购物
网络购物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奉行节俭
量入而出
信贷消费
超前消费
总结提升
• 社会主义建设探寻出正确道路,是我们
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
• 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光辉旗帜。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1997年)
总结提升
• 改革开放的脚步没有中断,当代中学生
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些什么?
①树立崇高理想,立报效祖国之志;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和本
领;
③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恪守道德,遵纪守法;
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勇于面对挫折、困难和逆境,意志坚强,开拓进取;
⑥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⑦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做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
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快速发展,音乐、舞蹈、
杂技也快速发展,这( )
A.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B.有效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入侵
C.中西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D.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
风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灾慈善的
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响中国社会风尚不断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生活条件的改善 D.卫生知识的普及
D
A
3.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描述不正确
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住房的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
请你来设想:乘坐时光穿梭机来到了2068
年当涂县马桥初中八年级的同学们当中,
他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通讯)与
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把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