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件

ID:646094

大小:8.54 MB

页数:165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7 屈 原(节选) 郭沫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件 导入新课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 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 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 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我们通过端午节、《楚辞》以及一些文学影视 作品等对屈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屈原爱国爱 民、英勇无畏的背后,他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沫若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 屈原内心的!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作家 、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家、古文字 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诗作《女神》,历史剧《屈原》 《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屈原》创作于1942年,全剧分为五幕: “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 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 的高潮 。 文体常识 创作背景 《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 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 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 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借 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的光明与黑暗、正义与 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 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主旨 的理解。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主 题的写法。 3.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 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学习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 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扫清阅读 障碍。 2.找出舞台说明的文字,体会其作用。 3.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并试着划分层次。 咆( )哮( ): 诡谲( ): 瘦削( ): 鞠( )躬( ): 伫( )立: 睥( )睨( ): 污秽( ): xiào jué (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 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páo xuē 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jū gōng 弯身行礼;小心谨慎的样子。 zhù 指长时间站着。 pì nì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huì 不干净的东西。 犀( )利: 稽( )首: 虐( )待: 雷霆( ): 哗( )众取宠: 镗( )镗鞳 ( )鞳: 土偶木梗: qǐ (武器、言辞等)锋利;锐利。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xī nüè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tíng 雷暴;霹雳。也比喻威力或怒气 。 huá 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tāng tà 拟声词,文中形容波涛声。 即土偶木偶。文中指用泥土塑成和用木头雕刻而 成的神像。 文章开头的文字,文中一些人 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一般 用括号括起来)。 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几个方面的思想 内容?试在文中划分其结构层次。 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两 方面的思想内容。 第一层次 (从“风,你咆哮吧”至“把这包含 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 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 的愤激、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至结 尾):借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 者。 精读文本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这些 景象分别象征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4.找出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朗读给 大家听,并说说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例: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 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风是改变黑暗的变 革力量,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对 正义、光明的急切盼望。反复和呼告的运用, 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②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 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 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 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 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 喊,通过呼告、反复、反问等修辞手 法,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 往与追求。 ③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 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 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 和母亲! 通过反问、反复、比喻等手法的 使用,深刻指出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 昏庸无能的统治集团,欺民惑众,压 迫人民。表现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 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与黑暗 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合作探究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 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课文节 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 系? 主要内容是写靳尚 和 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 意, 欲密谋毒死屈原。 他们的阴谋把他们 和 屈原的矛盾推到了顶 点。 写作特色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 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 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 色彩。 4.多用短句,语气急促,情感激烈,体现屈 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 白。屈原召唤风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 他与风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 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 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文章结构 屈 原 雷电颂 靳尚、郑詹尹密谋, 欲毒死屈原 痛斥黑暗 与光明同行, 与黑暗决裂呼唤光明 呼唤风、雷、电 歌颂光明 抨击当权者 痛斥神鬼偶像 拓展延伸 九年级语文•下(R版) 第 五 单 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咆哮(xiào)  靳尚(jìn) 诡谲(jué) 鞠躬(jū) B.脚镣(liào) 徘徊(huí) 睥睨(pì nì) 俄顷(é) C.瘦削(xiāo) 污秽(huì) 犀利(xī) 雷霆(tíng) D.神殿(diàn) 收揽(lǎn) 波澜(lán) 稽首(jǐ) • • • • • • • • • • • • • • • B项中“徊”读huái,C项中“削”读xuē,D项中 “稽”读qǐ。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与人交往时,动作要自然大方,要使用文明用语,不要哗众取 宠。 B.爸爸妈妈总是为了“到底谁年轻”之类的小事而斗嘴,真是小题 大做,他俩谁也没有我年轻啊! C.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D.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在当地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 • • • C • • • • • • • • • • • • 3.下列各项修辞和表达效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 热切地向往和赞美了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 B.“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运用反复、反 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有力地抒发了主人公的愤 恨。) D 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 我要向你稽首。”(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有 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D.“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 能?”(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有力抨击了那 些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反问的运 用,加强了抨击的语气。) 4.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 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 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 了一副对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1)三闾大夫指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副对联的特点。 (3)这种特点对表达内容有何作用?     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 形象,又听到了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屈原 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各个 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5.填空。 《屈原(节选)》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 国爱国诗人____________的故事。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为情节线索,构成了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的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 中塑造了__________这个悲剧典型。 屈原 屈原 秦的外交斗争 楚怀王对 主张爱国的屈原  代表卖国的南后等人 一、浅层阅读 阅读课文“屈原手足已戴刑具……毁灭,毁灭,毁灭呀!” 6.选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场景及人物的动作、 神态等,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7.本文中和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都写了雷电,但两 者的象征意义不同。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心理不同。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雷电 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B.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 特征也不是单一的。作品的题材、主题、作家的写作角 度不同,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 B C.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高尔基歌颂的是海燕,对立 面自然是雷电,郭沫若则是直接歌颂雷电。 D.时代不同。高尔基写《海燕》是在1901年,而郭沫若 写《屈原》则是在1942年。 8.选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以 达到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试举例说明。(说出两种即可) 示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 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 暗。运用拟人兼呼告的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 有力地表达了爱和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朗朗上口,铿锵 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 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9.结合本文的简介进行联想和想象,描写屈原吟咏选文内 容时的环境。 示例:①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②郑詹尹准备 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③东皇太一庙神 像林立,阴森恐怖;④雷电交加,狂风大作;⑤屈原的 肉体和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光明与黑暗在殊死搏斗。 二、深层阅读  屈原(节选) 郑詹尹 (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 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屈原 是的,我也明白。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 醉,马马虎虎的事我做不来。 郑詹尹 真的,这些地方正是好人们吃亏的地方啦。说到你吃 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你不住呢! 屈原 怎么的? 郑詹尹 三闾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 屈原 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郑詹尹 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的 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绝 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 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屈原 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不 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帮助过我。今天 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的 人也使我很不高兴,成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 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这 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我 要那无价值的同情来做什么?……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 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 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10.屈原说:“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 醉。”表现他什么性格? 坚强、不屈服,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11.“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反映 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 人们惧怕权势,随声附和,黑白不分,是非不辨。 12.“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 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这句话表现屈原什么 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13.“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暗示了黑暗之后的新生力最终要到来,腐朽没 落的社会终将灭亡。 14.写出屈原的一句有名的诗句。 示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班级准备编写一期《端午风俗》的黑板报, 特向全班同学征稿。有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四方面的材料: A.“屈原含冤怒投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B.“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古老传说。 C.“幸福小区家庭包粽子大赛”“五月五龙舟竞渡”的新闻报 道图片。 D.唐“九子粽”、宋“蜜饯粽”、元“箬叶粽”、明“芦叶 粽”、清“火腿粽”的介绍。 (1) 如果要在上面四项中删除一项,你会删去哪一项?为 什么? B 因为它和端午节没什么关系。 (2)请分别说明保留另外三项材料的理由。 (3)请你为黑板报写一则“编后语”,要求阐明编写意图。 示例:我国有许多诸如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 我们要关注节日风俗,传承节日文化。愿大家过 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示例:A项,端午节的起源,过节的意义;C项,当代 端午节的节日活动;D项,历代端午节的节日美食。 1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请你在学过 的诗词中找一首运用借古讽今手法的诗词加以赏析, 字数200字左右。 片 段 练 笔 示例: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是诗人 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首句写景,“烟”“水”“月”“沙” 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后两 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讽刺 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何冀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建文明班级,但是, 今天有人乱扔乱倒,明天有人惹是生非,后天又 有人打架闹事,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 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注定这个集体将要失 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 受这个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不能) 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制作 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 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8年,她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 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 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她担任编剧的《投名状》《明月几时 有》入围第27届、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 佳编剧奖。2013年,获得第一届香港六艺 卓越女性奖。 作品简介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至 民国初年,掌柜(老东家)唐德源年事已高,两个儿子又不争 气,饭店经营不善。老掌柜去世前,将买卖交给精明强干的同 乡卢孟实经营。卢孟实重订店规,调整人员,改良菜式,新建 大楼,斡旋于各方势力、各类人物之间,将福聚德的事业推上 顶峰。但在东家、官府等的内外逼压、破坏下,卢孟实最终没 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被逼还乡,福聚德也由盛转衰。课文 是剧本第三幕的节选。 学习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 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自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扫 清阅读障碍。 2.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出主要情节, 并用自己的话进 行概括。 搭济: 侦缉( ): 怯( )懦( ): 忌( )讳( ): 拾掇( ): 凄惨: 捣( )蛋: 雕梁画栋: 咬牙跺脚: 另请高明: 骂骂咧咧: jī 帮人脱离困难。 qiè 侦查缉捕。 nuò jì 胆小怕事。 huì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 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整理。 duo 凄凉悲惨。 dǎo 借端生事, 无理取闹。 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表示着急、生气、悔恨等情绪。 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结合课后习题一,梳理概括主要情节。 1.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2.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 赶出。 3.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 4.罗大头以烤鸭技艺居功自 傲,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5.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 堂头常贵。 精读文本 1.本文的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2.文中的哪句话道出了福聚德由盛转衰 的直接原因? 3.结合故事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 聚德衰落原因的认识。 ①王子西等人对他的评价“咬牙跺脚地干”, 侧面表现出他务实勤劳。 ②不屑与克五这样游手好闲之辈打交道,且 将事情安排得妥帖,说明他精明能干。 ③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办喜事体面点, 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同时也关注伙计的 自尊。 ④对待罗大头的过程中,能见其刚直但又不 固执,对陈腐应改的规矩力图改之。 ⑤对东家二少爷,虽有矛盾, 依 然不得不陪笑应对。 4.挑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其形象。 务实勤劳 精明能干 自尊自强 关心伙计 拒绝陈腐能变通,刚直却又 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 ①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话 中,可见他技艺精湛和恃才自傲,是店里的“顶梁柱” 之一。 ②他说“不到七十不传徒弟”,可见他固执。 ③抓住成顺动他的烤杆不放,可见他心胸狭窄, 容不得人。 ④动辄就要撂挑子走人,可见其脾气火爆。 ⑤从他对克五的态度,可见其看重自身的名誉。 恃才自傲 迂腐固执 心胸狭窄 容不得人 脾气火爆 一身正气 直率,不 与小人为 伍 ①常 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 ②福 顺: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③唐茂盛:势利 合作探究 1.结合课后习题三,同学们探讨如何将人物的语言 读出北京特色和行业特点。 ①如“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 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尽致;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的话 “瞎话!”“下作的东西”,不仅方言味十足,且地道,充满 生活气息。 ②朗读时要抓住人物身份和性格。 2.探讨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 脖子还不行?! ②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 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烟太多怎么可能闻不出来?这是个反讽的句子,讽刺欺软 怕硬的人仗着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百姓,而面对恶势 力,又谄媚陪笑。 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劳 动人民的傲骨。 写作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化突出。 2.人物语言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和鲜明的行 业特点,生动、地道,充满生活气息。 课堂小结 本文以中心人物卢孟实在与少东家、 克五、饭店伙计等人的一系列矛盾中展开 情节,道出了福聚德由盛到衰的直接原因: 一个人干,八个人拆。展现了旧社会平民 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 悲剧。 文章结构 唐茂昌强行要钱, 王子西勉强应对 克五以罗大头藏 烟土为要挟骗吃 喝,遭卢孟实赶 出 卢孟实处罚不成 器的小伙计,厚 赏成顺 罗大头凭技艺恃 才自傲,侮辱卢 孟实并撂挑子离 开 唐茂盛借机要 钱,挖走堂头 常贵 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拓展延伸 九年级语文•下(R版) 第 五 单 元 A项中“幌”读huǎng;B项中“砧”读zhēn,“拨” 读bō;C项中“眩”读xuà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捣蛋 转悠 耷拉 另请高明 B.凄惨 搭济 喧哗 名躁京师 C.冤枉 行头 安顿 咬牙跺脚 D.戏票 地契 窝囊 骂骂咧咧 B 躁—噪。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戏剧人物的评论,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几千字, 令人敬佩。 B.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 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A • • • • • • • • C.人与人的素质就是不—样。在马路上你招呼说:为了 你的安全,请你走人行道。有的说:谢谢!有的无动 于衷,扬长而去。有的人甚至骂骂咧咧。真是无奇不 有。 D.陪你转转可以,但我才疏学浅,恐怕担任不了这么重 要的职务,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 • • • • • •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 坐、躺一躺。 B.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 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 A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 为”。 D.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 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 教育的期待。 “坐一坐”和“躺一躺”两个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 隔开。 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 (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 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 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 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 行。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 “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 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曲是戏曲中影响最大 的剧种,京剧、川剧、越剧、晋剧、湘剧、赣剧、桂剧、闽 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历史悠久;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曲词典雅,行 腔婉转;影响最大。 6.下列对文章主要情节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见招拆招应对自 如。 B.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由要挟骗吃骗喝, 被卢孟实赶出。 C.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 A E D.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精湛,侮辱卢孟实并 撂挑子离开。 E.情节五:唐茂盛借机拿钱买走堂头常贵。 A项应改为“王子西勉强应对”;E项应改为“唐茂 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一、浅层阅读 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卢孟实与唐茂昌、唐茂盛兄弟二人争夺老东家 财权的矛盾冲突。 8.下面的句子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1)小伙计 (慌了神)饶我这回吧,再也不敢了,掌柜的!(向 周围人求情,但没有人敢说话) 卢孟实 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 有这事儿。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 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成顺! 小伙计胆小怯懦;卢孟实为人诚实,赏罚分明,做 事有原则。 (2)常贵 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 一下。 (3)克五 送我只鸭子咱们了事,要不然…… 克五为人好吃懒做,不学无术。 常贵为人善良,想着帮助别人。 9.卢孟实为什么要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而厚赏成顺? 10.“天下第一楼”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为福聚德立下规矩,更为了让小伙计能记住教训。 二、深层阅读 下面是《茶馆》第一幕中几个片断,阅读后答题。 (一) 〔唐铁嘴趿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 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王利发 唐先生,你外边溜溜吧! 唐铁嘴 (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 我就先给你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 接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你贵庚 是…… 利发 (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 那套生意口啦!我告诉你,你要是戒不了大烟,就永远交不 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二)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 地方坐下。〕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 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 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 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三)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的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 我付了!(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 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吗?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四) 〔纤手[注]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找了个座儿。〕 刘麻子 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 夫专伺候你! 康 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 刘麻子 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 六 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 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 六 谁呢? 刘麻子 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的不 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做的! 康 六 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做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呢? [注]纤手:旧时给人介绍买卖的人。 11.请结合上面四个片断分析《茶馆》主要矛盾冲突。 上述片段涉及唐铁嘴与王利发的矛盾,二德子与常四 爷、刘麻子与康六的矛盾,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源是人 民与旧社会的矛盾。人民与旧社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冲突。 12.对片断(二)中三个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不当的是(  ) A.松二爷胆小怕事,说话唠叨。 B.常四爷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有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热 情和反抗意识。 C.二德子强横霸道,恃强凌弱,是封建反动势力的鹰犬和爪 牙。 D.从对话中可知,常四爷和松二爷都是像秋瑾(《药》中夏瑜) 那样的革命者。 D 13.从片断(三)可以看出,马五爷不是一般人物,虽然 只有三句台词,他一句“你威风啊!”就震慑住了 嚣张狂傲的二德子,使之唯唯而退。常四爷说他是 个“怪人”,王利发又说常四爷“得罪了他”。这 是因为(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 A.他是长辈,在地方上德高望重,说话在理,所以 二德子服他。 A B.他是地方一霸,像二德子这样的打手也怕他三分。 C.他有洋人撑腰。他不搭理常四爷,扬长而去,就是 因为常四爷说了洋人的坏话,被他听见,才“得罪 了他。” D.他教训二德子的话是虚伪的,只为在公众场合冠冕 堂皇。实际上他对常四爷这样不满洋人的人怀恨在 心。 14. 综合性学习。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面对西方文化对 传统文化的冲击,我校九年级开展了“捍卫传统文 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调查统计】下面的表格是学生会对九年 级的200名同学做的抽样调查统计,请仔细阅读表 格,写出你从表格中得出的探究结果。   古典音乐 民族音乐 戏曲 流行音乐 学生喜 欢人数 20 34 12 134 占总人 数比例 10% 17% 6% 67% 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调查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远超 过喜欢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戏曲的学生;喜欢 戏曲的学生最少。 (2)【活动二:补写对联】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春节 来临之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补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金猴踏雪辞旧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雄鸡报晓迎新年 (3)【活动三:说说看法】下面是一位同学对传统文化的看 法,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不少于40字) 传统文化老套、无趣,既不新潮又不好玩,纯属老 古董,我不想了解。还是简单好玩、新奇有趣的快餐文 化比较符合我的口味。(快餐文化是只追求速度,不求 内涵的一种文化现象,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 重视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 略。 19 枣儿 孙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 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像一幅画,充满种 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像一首歌,闪烁着串 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 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枣儿》中的小男孩却有 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 鸿的戏剧──《枣儿》。 作者简介 孙鸿,靖江 戏剧小品作家。 《枣儿》发 表于《剧本》 1999年第1期,获 99中国曹禺戏剧 奖——小品小戏 奖一等奖,并囊 括优秀编剧奖、 优秀导演奖、优 秀演员奖。 创作背景 《枣儿》发表于1999年,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日益强 劲的现代化浪潮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 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 《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 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提醒。 学习目标 1.了解话剧小品的基础常识。 2.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 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扫 清阅读障碍。 2.概括剧情, 把握结构。 掸( ) 馋( ) 钢盔( ) 威严: 蓦( )然: 囫( )囵( ): 凝( )视: 踌( )躇( ): 喃( )喃自语: 蹑( )手蹑脚: 无可奈何: lún mò 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chóu 猛然;不经心地。 聚精会神地看。 hú 完整;整个儿的。 níng 犹豫不决。 连续不断地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dǎn chán kuī chú nán niè 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字 词 疏 通 剧 情 梗 概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 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 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 “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 男孩要把“枣儿”留给 父亲 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 的盼 望。他们满怀亲情,呼 唤各 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 到自 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 “枣 儿”。 情 节 结 构 开场 经过 闭幕 精读文本 1.老人向男孩讲了哪几个故事?这几个 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都与枣儿有关 枣树的来历 抗日战争时期,枣儿吓跑了小日本, 救了老人的命 闹灾荒时,枣儿救过老人和儿子的命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 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在 剧中,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 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 连。 “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 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 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2.“枣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全剧中,“枣儿”一是指树上结的枣儿,一是指老 人的儿子枣儿。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 但更主要的是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 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 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 的变化。 3.作者想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人 ①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 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 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②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帮男孩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 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 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 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 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4.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男孩 ①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 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 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扶老人,认 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 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 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他的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他爱吃巧克力并 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则显示了男孩成长环境 的鲜明时代特征。 新生的一代:思念父亲、喜爱老人、好奇懂 事、纯真可爱。 未出场人物 合作探究 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 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 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 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 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 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 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 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 的思想感情 。 开头和结尾的儿歌有什么作用?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围绕着 “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 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 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 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开场 经过 闭幕 文章结构 拓展延伸 九年级语文•下(R版) 第 5 单 元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匾(biǎn)  时辰(chēn)  雕塑(sù) B.咀嚼(jiáo) 掸土(dǎn) 蓦然(mò) C.囫囵(wú) 钢盔(kuī) 踌躇(chú) D.翘首(qiáo) 沮丧(jǔ) 凝视(níng)• • • • • • • • • • • • D A项“辰”应读chen,B项“嚼”应读jué,C项“囫” 应读hú。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让我交出考试卷,我无可奈何地递了过去…… B.好的情绪能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十足;不好的情绪可能使 人萎靡不振,垂头丧气。 C.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政府首当 其冲。 D.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家长喜出望外,看到了他升入重点中 学的希望。 • • • • C • • • • • • • • • • • • 3.对下面两个画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 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 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 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A.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B.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C.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A 4.下列关于《枣儿》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枣儿》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枣儿》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注重亲情 和心灵沟通。 C.《枣儿》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家庭中青壮年离开乡土、 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精神家 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D.《枣儿》中,作者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D 新年礼物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 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 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 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快过年了,城管也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的。卖衣服的、卖年货的都来了。不时炸响的鞭炮,更 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 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 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 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这还是李娟在 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 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 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 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 脸盆,谁用过那种木质的、带按摩的洗脚盆? 第二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 戏,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 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儿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 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 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 农活给累的。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 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 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 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 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 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又说洗 衣机老费电。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 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牙齿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 她打通家里的电话,想问问母亲还缺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 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 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听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候回去。李娟 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 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 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 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 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 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5.小说第①段用大量笔墨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 是什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 展提供背景,引出下文的“礼物”。②烘托人物的情感, 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新年礼物,母亲 自然也盼望女儿回家团聚。 6.小说第⑥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 面来分析。 结构上: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 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从上文李娟想给母亲买新 年礼物,转到母亲给李娟送了新年礼物,从而揭示出文 章的主旨。 7.小说第⑪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 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 ①母亲从来没出过远门,她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 ②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做主给女儿订了回家的火车 票,母亲心里不安;③女儿工作忙,几年都没有回家 过年了,母亲担心这次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 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吃苦耐劳,勤奋能干。她常年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 都不愿意放下工作。②孝敬长辈,疼爱母亲。她总是给母 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能够享福。③心思细腻,耐 心体贴。当她意识到母亲对于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 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来安慰母亲。 9.一边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 了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为什么? 示例一:请雇主原谅,回家陪母亲过年。因为母亲盼望 自己回家已久,要不也不会让弟弟给自己订好回家的火 车票;赚再多的钱,给母亲买再多的礼物,也比不上回 家陪母亲过年。 示例二:耐心说服母亲,留下来陪雇主的母亲过年。因 为事先已经答应了雇主陪他母亲过年,虽然母亲殷殷期 盼,但是做人诚信最重要,等过完年再想办法回家好好 陪母亲。 示例三:想办法协调好时间,尽可能两边兼顾。先请几 天假回去陪陪母亲,满足母亲的愿望,再赶回来陪雇主 的母亲过年,兑现自己的承诺。 综合性学习 排练演出剧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巩固戏剧的基础知识,熟悉剧本 排练演出的相关分工与程序。 2.通过排练演出,进一步挖掘对作 品的理解深度,锻炼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任务一 1.选定剧本,搜集资料。 ①可以选择本单元提供的剧本,也 可另外自选;可以选择整幕、整场的剧 本,也可以选择一个片段。 ②自主搜集赏析、研究剧本的文章、 书籍,专业剧团演出的视频、图像资料, 以备参考。 2.分工准备,认真排练。 剧组成员分别担任导演、演员和剧 务,在排练过程中要各司其职。 ①导演:要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 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并对演出做整体设计。 与演员交流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帮助演员 不断调整、改进在舞台上的表现。可以试写导 演手记,整合自己的思考。 ②演员:要背诵台词,熟悉有关的舞台 说明。通过想象,代入角色,不断深化对自己 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参考专业演员的表演视频, 设想自己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 听取导演和其他演员的合理意见,提高表演水 平。可以用写排练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理解、 塑造人物的过程。 ③剧务:要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 准备演出时的服装、道具、布景、配乐等。有些 剧本没有详细说明布景,剧务可自行设计,并画 出草图。 3.反复合练,准备演出。 在导演的组织和剧务的配合下,演员 反复合练,使表演渐趋熟练、流畅,为正 式演出做好准备。 任务二 1.演出前,要做好准备工作:①制作 节目单;②推举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③ 检查舞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2.演出时,要集中精力,全情投入,注 意互相配合。演出结束,演员应向观众致意。 观众应文明观剧,适时给予鼓励。 3.演出后,组织一次优秀演员评选活 动。每名同学提名不多于3人,写明姓名、角 色和推荐理由。统计得票数,为得票较多者举 办简单的颁奖仪式。 结合整个活动,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 (也可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 对戏剧和戏剧表演的认识。不少于600字。 ①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 ②舞台说明不只是“说明” ③戏剧冲突面面观 ④台词应该怎样说 ⑤肢体语言很重要 ⑥配角也要演到位 ⑦“好戏”是配合出来的 活动拓展 九年级语文•下(R版) 第 5 单 元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 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 的反映。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表演戏剧的关键。对此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写作点拨 1.充分认识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概括地说,有四个主要特征:①尖锐激烈。如《雷 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虽未动刀枪,但 人物之间的交锋却是惊心动魄的,最后矛盾达到一定程 度终于总爆发。②高度集中。戏剧要在既定的时间和空 间里表现社会矛盾,必须巧妙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组织 在一起,使戏剧冲突鲜明突出。③进展 紧张。戏剧冲突必须扣人心弦,波澜起伏,使观众一 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④曲折多变。戏剧冲突往往 是曲折复杂,变化多姿的。 2.抓住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 3.把握戏剧冲突的不同类型。 戏剧冲突的类型主要有:单一型、主次型、多样型。 《雷雨》的戏剧冲突之我见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 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 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雷雨》是一 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 中,有充分的体现。 例文引路 在《雷雨》第二幕中,鲁周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得到集中的反映。 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一上场,侍萍就 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这种一明一暗的关系, 一下子就扣住了读者的心。但周朴园的情感毕竟是虚伪的,当他发现侍 萍还活着,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时,他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 么?”“谁指使你来的?”继而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周朴园虚伪、冷 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侍萍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 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表现出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观的蔑 视。 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 级势力的斗争。后半部分,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 产阶级的矛盾冲突。 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父子 之情,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周朴园训斥鲁大海:“你 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则是满怀 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人!” “你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 昧心财!”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 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 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一幕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 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 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 盾冲突。矛盾环环相应,扣人心弦的同时,却做得那般自然。 《雷雨》这部不朽的现实主义名著,在过去,控诉、揭露出资产 阶级的罪恶本质;现在,仍起着教育我们认识黑暗制度的作用。它那 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正被众多的戏剧创作者所借鉴,所效法。 本文能扣住《雷雨》第二幕谈戏剧冲突;中心论点 明确,能围绕《雷雨》第二幕中的“戏剧冲突”选 材、组材,能独立思考,运用人物语言剖析主要人 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矛盾,叙述平直,论述集中,注 意了过渡和照应,结构也完整。 名师点评: 有些名言常常被人引以为真理,如“不想当将军的士 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吧”“知足常乐”……你是否想过,从其他角度来看待 这些名言是否也是合理的呢?选择其中一则,多向思考, 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 思路点拨:1.审题:本次习作要求对所选名言大胆质疑,换个角度 看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只针对题目中三则名言中的一则,另 选则离题。2.立意:作为议论文,观点要鲜明,不可模棱两可,含 糊其词。针对第一则名言,可提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 兵”等观点;针对第二则名言,也可提出相反观点:人要有自己 的主见,但更多时候要听取别人的劝告;针对第三则名言,可提 出“不知足者常乐”的观点。3.选材:议论文的选材包括道理论据 和事实论据等。讲道理时,可引用名言或运用比喻论证;摆事实 时,事例要概括并做到典型,力求新颖,能为证明论点服务。本 次习作,在讲道理和运用事例时,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做到有个 性、能创新。 例文略。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