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新高考)-2021年高考语文名校模拟题专题汇编(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新高考)-2021年高考语文名校模拟题专题汇编(解析版)

ID:646162

大小:179.88 KB

页数:48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专题 3 论述类文本阅读(新高考) (2021·渝中区·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高速发 展态势。在文化与科技等行业融合趋势凸显、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发生变化 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消费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总 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 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振文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创意创造价值,设计改变生活”逐步 从口号变成现实。从东部发达省份到中、西部发展省份,文化创意作为一种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红红 火火的文博会、创意设计周、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文创产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城市居民对关好生活的需求,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 力地带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我国各行各业与文创设计融合发展的热情持续高涨。现代制造业、消費 品工业、旅游、商贸、会展等产业与文创设计加快融合,创造出一大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 文创产品,更有效地带动了各省市、各地区一批集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娱乐、文化交流 为一体的主题旅游与产业园区项目。 近年来,文博领域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 品纷纷成为爆款。河北博物院开发的“朱雀衔环杯”袖扣、“长信宫灯”系列文具等,将文物元素运用于 时尚生活用品;故宫博物院更是开发出“故宫口红”“故宫面膜”等 1 万余种文创产品,让 600 岁的故宫 “年轻”起来。 对地方文创企业来说,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就是其创新创造的独特优势。在郑州高新区,一大批文创 企业在碰撞融合中迅速崛起,助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如河南文化品牌“豫游纪”开发的日用品、家居饰 品等百余类承载中原文化的产品,成为河南文创圈的标杆。 (节选自盛利《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创意产业发展春风得意》) 材料二: 强调创意和创新,强调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 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与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 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 传统产业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开辟“蓝海战略”,实现差异化竞争,或 塑造有特色的品牌,从而提升竞争力。 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创意,如以色彩调节人们的心情、以结构满足人体的舒适感或操作的方便、以 独特的造型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从而实现了产品的价值创新。 在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产生共鸣,或好奇心,从而有助于拓展市场。不仅 精心策划的广告、会展有助于促销,优秀文艺作品也可能帮助扩大市场,比如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 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 2017 年,北京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 3908.8 亿元,文化企业超过 25.4 万家,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 收入 1.6 万亿元。2018 年 1 至 6 月,文创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达 8493.4 亿元,同比增长 16.6%,文 创产业已成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中有两大主攻方向:“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一者强调科技创新的功能支撑,一者突出文化 内容的价值引领。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基础之上,北京市提出了重点打造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 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和文创智库等九大重点领域及其重点环节。 其实,传统产业都可以利用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模式来改造自身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创新。 如创意旅游、创意农业都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相关的资源,融合文化创意创新相关 产品和服务,锻造产业链和构建起完善的价值实现系统,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创新。 (节选自厉无畏《以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新》) 材料三: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 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 好的文化 IP(知识产权)有几个优势: (1)知名度高(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 (2)有一定受众,甚至有一小撮研究者(这部分人在后期就是产品最先销售人群)。 (3)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有足够的背景故事可挖掘(文化内容+营销传播),可以看出,这种优 势可以在后期接转化成很高的话题势能和消费势能。 好的文创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仅仅做到迎合消费,不算本事,更高明 的是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但有一个误区必须打破,那就是把文创等同于衍生品。目前,许多图书馆的文 创开发都配套大型的展览或活动在做,缺乏独立性。好的文创不应该是新奇点缀,而应该进入生活日常。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 (选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以及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进行多样化变化,就会给文化创 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B.现代制造业、旅游、商贸、会展等与文创设计融合而成的文创产品,既能带动各省市、各地区的文化交 流,也能带火产业园区项目。 C.以色彩调节心情、以造型带给想象、以结构满足舒适感或操作的方便,产品的价值创新在产品设计中融 人文化创意后才有可能实现。 D.真正好的文创产品首先要具备消费势能进入日常生活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否则即使融汇古今、沟通雅 俗也不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创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优势,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是可以创造出文化附加值高、深 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来的。 B.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纷纷成为爆款,原因之一是文博领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挖掘创新并 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中。 C.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消费,这充分说明优秀文艺作 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 D.如果把文创产品简单地理解为文化衍生品,那么文化资源、文化用品将很难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不属于文创产品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古风扇子邮票 B.重庆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展出的“城口老腊肉” C.“红军长征 1934”圆领套头卫衣 D.苏州博物馆推出的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十八大以来文创产业发展春风得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C 2.C 3.B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 4.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使论证条理清晰;②例证法的运用使论证极具说服力。 5.①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有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支撑;②有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升级;③有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特别是有全民消费文化意识的提升;④有各行各业与文创设计融合发展的成 功实践而引发的文创热情;⑤有本土文化对地方文创企业的助推。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就会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错误。由原文“在文化与科技等行业融合趋势凸显、文化产 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可知, 原文表述为“迎来了新的机遇”,而不是“就会带来新的机遇”。 B.“既能带动各省市、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也能带火产业园区项目”错误。由原文“现代制造业、消費品工 业、旅游、商贸、会展等产业与文创设计加快融合,创造出一大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 产品,更有效地带动了各省市、各地区一批集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娱乐、文化交流为一 体的主题旅游与产业园区项目”可知,原文为“带动……为一体的主题旅游”,而不是“文化交流”,另 外,“带火产业园区项目”的说法也于文无据。 D.“真正好的文创产品首先要具备……否则即使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也不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错误。 由原文“好的文化 IP(知识产权)有几个优势:(1)知名度高(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2)有一定受众, 甚至有一小撮研究者(这部分人在后期就是产品最先销售人群)。(3)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有足够的 背景故事可挖掘(文化内容+营销传播),可以看出,这种优势可以在后期接转化成很高的话题势能和消费势 能”可知,混淆了文创产品与文化 IP 两个概念,“具备消费势能进入日常生活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否则 即使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也不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的是“文化 IP”,而不是“文创产品”。 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这充分说明优秀文艺作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错误。电影热播促进了旅游消费不能说明是文 艺作品的优秀而引起的文化认同,而是要说明文艺作品融入了文化创意后有助于拓展消费市场。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5 根据材料三有关文创产品的定义“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 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 的高附加值产品”可知,A、C、D 都符合。而 B 项只是当地土特产,不存在任何带有知识产权的创意。 故选 B。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材料二第 1 自然段先总的概说强调创意和创新,强调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的意 义,然后第 2、3、4、5、6 段分别论述了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总 结传统产业都可以利用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模式来改造自身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创新。材料二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使论证条理清晰。 比如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2017 年,北京市文创产业 实现增加值 3908.8 亿元,文化企业超过 25.4 万家,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 1.6 万亿元。2018 年 1 至 6 月,文创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达 8493.4 亿元,同比增长 16.6%,文创产业已成为首都“高精尖” 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例证法的运用使论证极具说服力。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高 速发展态势”可知,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有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支撑。 由原文“在文化与科技等行业融合趋势凸显、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发生变化 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可知,有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升级。 由原文“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消费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构建新型产 业体系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可知,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特别是有全民 消费文化意识的提升。 由原文“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我国各行各业与文创设计融合发展的热情持续高涨。现代制造业、 消費品工业、旅游、商贸、会展等产业与文创设计加快融合,创造出一大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 爱的文创产品,更有效地带动了各省市、各地区一批集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娱乐、文化 交流为一体的主题旅游与产业园区项目”可知,有各行各业与文创设计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而引发的文创 热情。 由原文“对地方文创企业来说,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就是其创新创造的独特优势。在郑州高新区,一大批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6 文创企业在碰撞融合中迅速崛起,助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如河南文化品牌‘豫游纪’开发的日用品、家 居饰品等百余类承载中原文化的产品,成为河南文创圈的标杆”可知,有本土文化对地方文创企业的助推。 (2021·河南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小说的回目与西方小说标目在文体功能上是相同的(虽然二者有更深刻的不同):回目都是一 个完整的叙述句,概括叙述一段情节;一般而论,回目的设置又均位于每回正文之首,在本回情节尚未展 开的时候,读者已经读到对其概括的回目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这无疑也是“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 件的一切叙述活动”之一,即预叙。 回目都是以一个单句或一联偶句来简要概括本回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翻开嘉靖本《三国志演义》,读 者们会依次看到“祭天地桃园结义”“刘玄德斩寇立功”等回目,在尚未进入小说正文的叙事世界之前, 读者已粗略了解到相应回次的故事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因已有叙事进程提供的悬念,每回回目的预叙功 能就更为突出,如第六则之末董卓欲行废立之事,袁绍反对,二人相峙,就在剑拔弩张的关头,此则结来, 读者们自然急切地想知道结果,袁绍性命如何?董卓究竟能否得逞?翻过一页,不必看正文便已知道,董 卓已经得逞了,因为第七则回目云“废汉君董卓弄权”;然这一则又以曹操出计诛董卓为结束,不知所出 何计,但下则回目“曹孟德谋杀董卓”一出,读者也即明白……如此连环往复,直至全书结来。 重要的是,不仅每回的回目置于本回之首从而对本回故事进行预叙,而且,全书的回目还会集中为目 录置于书前,有的作品除此之外在每卷前还有本卷的目录,打开目录,即可提前知道它的情节发展——应 该说,在这种标目体制中,全书故事被不同层级的回目重复预叙、反复皴染,因而,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几 乎没有秘密可言。 不过,中国古典小说回目体制的预叙功能是一把艺术的双刃剑:一方面它向潜在的读者提供了更多有 关叙事世界的信息,从而使读者的选择可更明确,也使其对此叙事世界的进入更为顺利;另一方面却也养 成了叙事艺术欣赏的保守。 如果把对一部小说的阅读看作一次艺术世界的探险乃至于冒险的话,那么,中国古典小说所培养起来 的读者们也许会缺乏一些勇气与耐心,其成因自极复杂,但是,回目的预叙体制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这种 体制养成了对叙事艺术欣赏的保守:听众或读者需要在一个艺术事实发生之前便得到一定的提示信息,如 果没有,面对无法把握的艺术世界,他们可能会难以接受。 进一步看,还可以发现,此种倾向无论是因读者的口味引导了作者的创作,还是作者的追求培养了相 应的读者,总之,它与其他因素一起形成了中国叙事文学的特点:因循过多,缺少艺术世界中的远征与新 拓。西方大部分小说文本给予读者的仅仅是一个信息量极少的书名,简单的书名后隐藏的东西在阅读之前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7 无法预知,因此,读者的阅读过程便是与这一叙事世界中的人物、情节、沉思猝然相遇的过程,这种对未 知世界的探险式阅读其实关联着相应的创作机制,因此,作者的创作也尽量避免程式成规,从而在艺术表 现上拥有了生机勃勃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的叙事功能》) 材料二: 一般而言,长篇小说的标目应当概括本段落的故事情节,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表面上看似乎也不例外, 但若细究则发现并不尽然,因为,后者标目与情节错位的现象颇为常见,且也被作者们认可。 以《水浒传》为例即可知其普遍存在。第一回下句云“洪太尉误走妖魔”,正文回末恰讲到一道黑气 冲天而去,完整的解释却在下回的开端;第二回下句云“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所谓的“大闹”,主要指 的是史进与少华山一起反抗官军并火烧庄院事,然官军刚刚包围史家时,第二回便结束了,与官军之战却 置于下回;第八回的“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更是如此,此回从头至尾未见鲁智深的名字,事实上后半段情 节只是为“大闹野猪林”作了铺垫,真正的故事却在下一回。 很多研究者已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张天翼所论“品字形”特征即指此。这与章回小说的说书基因有关, 说书艺术必须保证有“扣子”,“品字形”错位也就成为常用的手法。不过,这种早期的技术性考虑在章 回小说的艺术发展中逐漸被小说家们接受并成为一种艺术手法。回目在叙事流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与 节律:古典小说中,节制是一种常态,但叙述流也需要有冲破节制的时候,这种时而处于回目控制之下、 时而又突过限阈的关系其实也给叙事艺术带来了生机,使作者可更自由地运用回目与正文的搭配,造成不 同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在后来的小说家手中,技术性的错位发展成了一种有意味的错位,比如在文人 化的章回作品《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自觉应用。 但由于章回小说的发展逐步脱离了说书母体,很多人对这一手法已不甚了然,他们仅从案头阅读来看, 以为这种错位是作者的疏忽。 摘编自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阅读中国古典小说过程中,因为已有叙事进程提供的悬念读者会急切地想知道结果,每回回目的预叙 功能显得更为突出。 B.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标目体制中,全书故事被不同层级的回目重复预叙、反复皴染,导致中国古典小说叙 事直接,没有秘密。 C.习惯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听众或读者需要对艺术事实具有十足的把握才敢进入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否则会 难以接受。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8 D.中国古典小说标目与情节错位的“品字形”特征颇为常见,但随着章回体小说逐步脱离说书母体,这一 手法也逐渐不被认可。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小说就像探险,中国古典小说所培养起来的读者们缺乏勇气与耐心,是因为预叙体制的存在。 B.西方很多小说仅提供信息量极少的书名,读者无法预知叙事世界,因此对其中的人物情节等常感猝然。 C.由《水浒传》中的例子可知,《水浒传》的回目是由两个句子构成,下句话的情节有时在本回目不会出 现。 D.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有自己的节奏,对这种节奏时而加以节制、时而大胆突破,可以带来生机。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回目与小说内容关系的一项是( ) A.本章回目简要概括本章内容 B.本章回目提示下面几个章回内容 C.本章回目交代上一章回事件结果 D.全书回目预告全书故事内容梗概 9.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回目”下一个简要定义。 10.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 6.A 7.A 8.B 9.回目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以一个单句或一联偶句的形式出现在每回正文之首,用来对本回故事内容进行概 括的,完整的叙述句。 10.①材料第一、二、三段先对回目的内涵、功能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②接着论述了回目预叙功能是 一把双刃剑,重点阐述了回目预叙功能的消极作用。③最后第六段指出其对中国叙事文学的影响。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 B.“导致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直接,没有秘密”错误,与原文“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几乎没有秘密可言”表意不 同。 C.“具有十足的把握”语意过重,原文是“得到一定的提示信息”。 D.“这一手法也逐渐不被认可”错误,从原文看,是“很多人对这一手法已不甚了然”,而非不认可。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9 故选 A。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依据原文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A.“预叙体制”只是原因之一,且原文中有“中国古典小说所培养起来的读者们也许会缺乏一些勇气与耐 心”。 故选 A。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B.“提示下面几个章回内容”错误,从语境中的例子来看,只是对“下一个”章回内容进行提示,而非“下 面几个”。 故选 B。 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给关键词语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从文中筛选与“回目”这一概念有关的信息,主要在材料一的第一和第二段,“中国古典小说的回 目”“回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叙述句”“回目的设置又均位于每回正文之首”“回目都是以一个单句或一联 偶句来简要概括本回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然后确定属概念是“叙述句”,再把关键信息按照下定义的 形式表述为一个单句:回目是……的叙述句。表述时语言注意有一定逻辑性。 1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梳理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六段,前三段为一层,主要围绕“回目”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第一段“中国古典小说的回目与 西方小说标目在文体功能上是相同的(虽然二者有更深刻的不同):回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叙述句,概括叙述 一段情节”第二段“回目都是以一个单句或一联偶句来简要概括本回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主要阐述“回 目”的内涵,第三段“重要的是,不仅每回的回目置于本回之首从而对本回故事进行预叙,而且……”阐 述“回目”的特点和功能。 第四段和第五段为第二层,“不过,中国古典小说回目体制的预叙功能是一把艺术的双刃剑”主要论述了 回目预叙功能的消极作用。 第六段“进一步看,还可以发现,此种倾向无论是因读者的口味引导了作者的创作,还是作者的追求培养 了相应的读者,总之,它与其他因素一起形成了中国叙事文学的特点”指出其对中国叙事文学的影响。 (2021·浙江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0 材料一: “万物可直播,人人齐带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中国独特的消费盛景,也 成为外媒争相关注的热点。 “‘直播带货’在中国有着高达万亿元的市场。”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在中国,作为应对 疫情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人员对直播的使用皆出现了快速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 5.26 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 9160 亿元,约占国内网 络零售规模的 8.7%。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疫情期间,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随着“直播带 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并且加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日本广播协会(NHK)的报道称赞“直播带货是中国人在困境中的创新之举,是他们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美联社报道称,电商直播在中国的流行或许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美国和欧 洲的零售商们可以考虑把电商直播作为新的销售方式。 (摘编自贾平凡《“直播带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29 日) 材料二: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当前,疫情对各消费行业冲击的时间跨度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者生活方式和 消费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正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参与 主体越来越多,供应链也变得日益完善,在专业的组货、仓储管理、配送团队配合下,消费者最快一天就 能收到货。 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疫情之下,直播甚 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众多房企项目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 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此飙升数倍。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 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 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常态化并形成新 趋势。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带货,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行业看到了 新机遇。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 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摘编自樊大彧《让直播带货成为经济转型新突破》,《新华网》2020 年 4 月 26 日) 材料三: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1 从本质上说,“直播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 力,让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而即时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化的消费场景,又给消费者 带来了更便捷、新鲜的购物体验,这样的特性更容易吸引用户,但也更容易藏匿问题。比如,一些主播在 “选品”时,只对产品“好不好卖”进行预判,却对产品质量疏于把关,甚至为博人眼球、提升销量,夸 张表达、使用“极限广告词”等引导消费者冲动消费;一些平台支付和订单跟踪系统不完善,一旦产生消 费纠纷,后期退换货就难以保障;一些商家在售卖伪劣商品后,即采取下架商品、拉黑用户等手段,导致 购买者陷入维权困境……如此种种,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伤害的是直播经济的未来。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 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上严格把关, 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 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 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16 日) 材料四: 毋庸置疑,带货直播是趟“快车”。可“翻车”的次数多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就磨没了,最终难免招 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因此,对这一新兴行业做出规范监管很有必要。今年以来,有关 部门接连出手,发布了《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 稿)》等相关文件,对带货直播中的“翻车”因素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让这趟“快车”不再任性疾驰于 毫无规范的“野路子”上。 规范好直播带货,关键在于规范带货主体——平台和主播。当前,大多数商家只是把直播视为销售手 段,并未真正把直播纳入自己的商业生态。因此,主导直播带货的平台和主播也容易将自己代入销售方的 身份,且享受“一锤子买卖”——只要卖出去便算完成任务,哪管产品质量如何,哪管你退不退货。因此, 很多时候,平台和主播只负责确定产品和直播流程,对产品的质量并未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把关。 带货主播作为广告推介、广告代言人的角色,理应对消费者负责,岂能“只卖货,不管货”?一旦产 品出现问题,消费者除了向商品卖家直接索要说法或赔偿,也可以要求主播担责。同时,平台方也应承担 起相应的监管审查义务。只有让这些“司机”或在“发车”前先感知肩上压力,或于“翻车”后担起责任, 方能令其警醒,谨慎“驾车”,重视对选品的质量把控和相应的售后保障。唯有让带货者有约束、有痛感, 才能让直播带货不脱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发展。 (摘编自许晓芳《直播带货“翻车”,“司机”岂能一走了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2 11.下列对材料中“直播带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推动了中国经济复苏,英国和日本媒体都认为,这一困境中的创新之举展现出了中 国市场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 B.直播带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是因为这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 现了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C.只要主播、商家、平台和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直播带货就能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 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D.直播带货的各方主体都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尤其是平台和主播,只有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 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直播带货快速发展,这既为中国经济复兴提供了重要平台,也顺应了时代发展新 趋势,实现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的转型。 B.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消费者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使得网络平台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 售,参与主体增多,供应链也更加完善。 C.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决定着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的信任度;及时性、互动性等消费场景虽然 容易吸引用户,但也更容易藏匿问题。 D.有关部门对带货直播中的“翻车”因素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因此,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就可 以直接向卖家、平台或主播索要说法或赔偿。 1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直播带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 11.C 12.B 13.①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中国经济的复苏。 ②促进消费,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③规范直播带货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建设。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3 C.“只要……就……”逻辑关系错误。原文“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 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强调的是“只有……才……”,选项中偷换成了“只 要……就……”。 故选 C。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实现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的转型”时态错置,“加快……转型”不等于“实现了转型”,变“未然” 为“已然”。 C.表述绝对,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让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却不能决定信任度。 D.两处错误。一为强加因果,并不是因为有了立法,消费者才可以去维权;二为无中生有,消费者是向卖 家直接索要说法或赔偿,文中并没有说直接向平台和主播索要说法或赔偿。 故选 B。 13.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020 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 5.26 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 9160 亿 元,约占国内网络零售规模的 8.7%”“疫情期间,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随着 ‘直播带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并且加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 型的步伐”可知,直播带货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中国经济的复苏。 结合材料二“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 接对接,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 业提供了新舞台”“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 常态化并形成新趋势”“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可知,直播带货能促进消费,成为经济转 型升级的新突破。 结合材料三“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 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 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 中提升消费体验”可知,规范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建设。 (2021·吕叔湘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4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历来就是国之大事。几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科技的贡献有目 共睹。 科技选种育种对粮食增产作用巨大。比如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选种的方 法。实验证明,玉米的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顶部的籽粒做种增产 35.4%。 高粱果穗上部的籽粒充实饱满,生长力强,在结实丰产方面有较强的遗传性,选用上部籽粒做种比用中部 籽粒做种增产 6.4%~10.8%。任何作物随着本身遗传性状的改良,生产性能会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种植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开始,由高秆品种改为新培育出的矮秆品种,该品种耐肥抗倒,单位面积产量比高秆品 种增加 30%以上。1986 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历经九年艰苦攻关,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水 稻取得成功,又使单产比常规品种增产 15%~20%。专家预测目前正在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将比现有品种在单 产上提高近一倍。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 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 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 200~300℃,从而 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 2~4°,海拔提高 1000~2000m。由于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 产幅度可达 30%~50%。同时,地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 2.77%~4.55%,每亩土壤蒸发量减少 100~150m3。 单位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减少一半,就相当于灌溉面积扩大了一倍。 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21 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极为快速。机械设备如深松机、 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逐渐被推广使用的同时,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如卫星导航技术结合 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农业机械按照预设路线自动精准行驶;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 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借助激光产生的红外辐射对水稻作热处理,既可干 燥新收割的潮湿的水稻,又能有效消灭水稻表层害虫。 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粮食高产,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实力。 (取材于王征兵、林维清、薛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虽已解决 14 亿人的吃饭问题,但粮食安全仍面临一些挑战, 需要高度重视。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这使我国粮食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经济发展中耕地面 积数量缩减与耕地质量下降并存。粮食近期供需虽大体平衡,但并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可以充足供应。因 此,从政策层面强化管理,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国家在 2019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就再次强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5 调,要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并全面落实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此外,为了增 产而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虽短期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也致使果蔬个头与所含营养素不成正比,有 时甚至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重“量”更要重“质”,积极推进利 用现代技术生产绿色肥料。 2009 年以来,我国实行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建设,确立了河南、黑龙江、吉林为三大粮食生产核心区。 粮食生产集中将不可避免地使这些区域粮食储备成本提升,粮食跨区城流通量增加,建设现代粮食仓储物 流体系刻不容缓。为保证粮食质量安全,除了完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还鼓励应用环流熏蒸、 氮气储粮等绿色技术来保障储粮品质;为保证粮食流通合理顺利,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 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新时期我国一直积极推进建立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扩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尤其是我 国紧缺品种的进口。而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使国际粮食的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增加了保障国内粮 食安全的外部不确定性。我国针对不同国家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粮食 进口渠道,以稳定粮食供给、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南美国家的全方位合作;通 过深化“一带一路”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国际粮食合作新平台。 粮食安全是世界性重大课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手中有粮”,则“心中不慌”,应对各 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取材于田惠敏、张欣桐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从最近的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来看,粮食价格仍然面临着动荡不安! 首先是美国供需报告的公布,再次点燃新一波粮价上涨,这背后的原因即是饲料供应的紧俏。美国农 业部下调全球大豆和玉米期末库存,其中,全球大豆期末库存数据下调 130 万吨,至 8430 万吨,另外美豆 和美玉米单产下调也超出市场预期。美国农业部新一年里的首份重磅报告预示着 2021 年农产品市场将是动 荡剧烈的。 与此同时,全球大豆市场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俄罗斯宣布将在 2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对欧亚经济联盟以 外国家加收 30%的出口关税;由于天气持续干燥加剧减产担忧,南美大豆产量前景不明,供应预期下滑,巴 西大豆作物种植推迟 3~4 周以上,全球大豆供应偏紧,预计国际大豆价格高位震荡。 (取材于《彼岸观察》2021 年 1 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6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物不同,适宜做种子的籽粒所处部位也不尽相同。作物生产性能会随遗传性状的改良不断提高。 B.实施地膜覆盖,一般可以使土地增温 2~5℃,并减少单位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增加灌溉面积。 C.借助激光产生的红外辐射,既可干燥潮湿的水稻,又能有效消灭水稻表层害虫,监测农业灾。 D.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短期内会增加农物产量,也会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危害消费者健康。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目前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这与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耕地面积数量缩减与耕 地质量下降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B.现阶段,利用多边贸易体制,深化“一带一路”粮食经贸合作关系,都有助于我国应对粮食能源化、金 融化趋势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 C.通过材料三发现,我国主粮(大米、小麦)基本实现自给,大豆严重不足,这说明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 较高,国际大豆价格将高位震荡。 D.材料三图表显示,2020 年 1-2 月我国粮食进口量为 1727 万吨,同比增长 7.4%,预计同年进口总量将创 新高,使粮食市场动荡不安。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科技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贡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团队致力于耐盐碱水稻育种及改良的研究,2020 年 10 月,“超优千号”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 纪录。 B.2021 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 1 亿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1500 万亩,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 提升粮食产能。 C.“大豆振兴计划”,强调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通过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提升良种繁育能力, 释放增产潜能。 D.利用遥感监测,以中低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测出近来沙漠蝗虫的“飞行路径”,以防虫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7 害人侵。 17.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8.世界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最新定义为:“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手段和经济手 段获得充足、安全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偏好。”按照该定义,保 证粮食安全需满足诸多方面的条件,请概括其中的三个方面,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要说明我 国在这三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14.A 15.B 16.B 17.①开门见山提观点。开篇便提出了科技对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贡献,开宗明义,吸引读者注意力。 ②论证结构严密。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结构严密。③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列举实施塑 料薄膜覆盖的事例,论证科学技术在耕地过程的重要作用。④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如大量列举数字,使论 述语言严密;大量使用专业术语,使语言科学严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8.①粮食供应的对象是所有的人。我国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确保任何地 方的人都能获得粮食。②粮食供应的时间没有限制。我国重视粮食仓储工作,在非收获季节一样可以保证 粮食供应。③粮食数量充足。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确保耕地面积,重视进口粮食,确保粮食充足。④ 粮食质量有保证。我国重视完善仓储基础设施,使用绿色储粮技术和绿色肥料,保障粮食品质。⑤粮食种 类能满足人们的偏好。我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口紧缺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增加灌溉面积”错误。原文是“相当于灌溉面积扩大了一倍”。 C.“借助激光产生的红外辐射,……监测农业灾”错误。“监测农业灾害”的是遥感技术。 D.“危害消费者健康”不对,原文是“有时甚至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故选 A。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8 A.“我国目前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耕地面积数量缩减与耕地质量下降的现状是分不开的”错误。 “我国目前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与“耕地面积数量缩减与耕地质量下降并存的现状”无关。 C.“大豆严重不足”与“大豆价格高位震荡”强加因果。由原文“再次点燃新一波粮价上涨,这背后的原因 即是饲料供应的紧俏”“全球大豆供应偏紧,预计国际大豆价格高位震荡”可知,我国大豆的严重不足, 不能说明国际大豆价格将高位震荡。 D.“预计同年进口总量将创新高,使粮食市场动荡不安”强加因果,此外,“粮食价格动荡不安”,而不是 “粮食市场”。偷换概念。 故选 B。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推断能力。 B.“2021 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 1 亿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1500 万亩,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 提升粮食产能”错误。该选项强调的是政策支持,不属于科技范畴。 故选 B。 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特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的特点。 从论点的提出方式上看,材料一在第一段直接提出“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科技的贡献有目共睹”, 指出科技对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贡献,属于开门见山提观点,吸引读者注意力。 从论证结构上看,第一段提出观点:科技对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贡献;第二、三、四段分别从“科技 选种育种对粮食增产作用巨大”“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 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科技粮食 产量的影响;第五段,总结科技对粮食的作用。总体上来看,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结构严密。 从论证方法上看,材料一主要使用例证法。如在论证科学技术在耕地过程的重要作用时,列举“例如在实 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 2~5℃,覆益期内地表积温增加 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 纬度向北推移 2~4°,海拔提高 1000~2000m”实施塑料薄膜覆盖的事例,有信服力。 从论证的语言上来看,语言科学严谨。如“地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 2.77%~4.55%,每亩土壤蒸发 量减少 100~150m3”“实验证明,玉米的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顶部的 籽粒做种增产 35.4%”,大量引用数据,语言严密;如“如卫星导航技术结合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 可实现农业机械按照预设路线自动精准行驶;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9 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等,使用专业术语,科学严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民以食为天”“为保证粮食质量安全,除了完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还鼓励应用环流熏蒸、 氮气储粮等绿色技术来保障储粮品质;为保证粮食流通合理顺利,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 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分析,可知粮食供应的对象是所有的人。我国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 粮食物流体系,确保任何地方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由“粮食生产集中将不可避免地使这些区域粮食储备成本提升,粮食跨区城流通量增加,建设现代粮食仓 储物流体系刻不容缓”分析,可知粮食供应的时间没有限制。我国重视粮食仓储工作,在非收获季节一样 可以保证粮食供应。 由“当前我国虽已解决 14 亿人的吃饭问题”“国家在 2019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就再次强调,要严守 18 亿亩 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并全面落实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分析,可知粮食数量充足。我国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确保耕地面积,重视进口粮食,确保粮食充足。 由“为保证粮食质量安全,除了完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还鼓励应用环流熏蒸、氮气储粮等绿 色技术来保障储粮品质”分析,可知粮食质量有保证。我国重视完善仓储基础设施,使用绿色储粮技术和 绿色肥料,保障粮食品质。 由“新时期我国一直积极推进建立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扩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尤其是我 国紧缺品种的进口”“我国针对不同国家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粮食进 口渠道,以稳定粮食供给、满足个性化需求”分析,可知粮食种类能满足人们的偏好。我国积极开拓国际 市场,进口紧缺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 (2021·辽宁辽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善待自然、善待生态,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倡导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新时代,生态文学获得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重要性和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生态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点。 这为我们总结生态文学发展规律,探索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提供了条件。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 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一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 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人从属于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生态,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0 文学是人学,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学 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 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从《诗经》《楚辞》 对自然景物特别是植物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到山水田园诗,以及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都可以说是古 代的生态文学。 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中国自古就有天 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 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今天,推动中国生 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 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 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生态 文学作品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耀眼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滥采等现象,反映生态 问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等,都旨在揭示生 态毁坏以及水资源、大气和河流污染的危害。 此外,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动物文学。在动物文 学里,动物小说一枝独秀,从姜戎的《狼图腾》到杨志军的《藏獒》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而在儿童 文学中,沈石溪和黑鹤等人的动物小说,拥有广泛的少儿读者。 为江河湖海洋等“泛生命体”作传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徐刚的《长江传)《地球传》,哲 夫的“江河三部曲”以及王若冰的《渭河传》、郭保林的《大江魂》等。生态文学还包括海洋文学,如邓刚 的小说《迷人的海》。 因此,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 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材料二: 生态文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它是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生态预警 特点,同时,它的生态整体观立场给当下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可能性的出路。 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很明显,尽管它仍然是文学之一种,但是其中渗透了许多生态学的思想。生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1 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卡逊《寂静的春天》一问世,就引发 了强烈的争议。书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的,这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 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卡逊本人甚至因此遭遇了有些人的否定攻击乃 至谩骂。但是,卡逊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和支持。有关这本书的讨论最后演变成了关于生态的大 讨论。回溯 20 世纪的生态思潮史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拉开这场生态思潮的帷幕的,是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的生态预警意义正如阿尔·戈尔为《寂静的春天》所写的前言中评价的:“《寂静的春天》犹如 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进程。”蕾切尔·卡逊的“声 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 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摘编自张晓琴《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渐入人心的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不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学发展提 供了机遇。 B.中国生态文学历史悠久。《诗经 X 楚辞》)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桃花源记》都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 生态文学。 C.《寂静的春天)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受到广大民众的抨击。但它体现了生态文学的生态预 警意义。 D.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具有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它拉开了 20 世纪生态思 潮的帷幕。 2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出现,体现了生态文学反映现实、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B.徐刚的《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和哲夫的“江河三部曲”等,都是生态文学中国表达的表现。 C.继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 D.中国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因而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耀眼表现。 2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 A.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 B.王若冰的《帝国的童年》 C.徐刚的《绿色宣言》 D.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22.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2 【答案】 19.C 20.D 21.B 22.①举例论证。材料二以卡逊《寂静的春天》为例,来论证生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 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这一观点。②引用论证。材料二引用了阿尔·戈尔和蕾切尔·卡逊的言论来论证 观点。 23.①材料首先指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背景,②接着分析了生态文学的内涵、作用等,③再讲述了生态 文学的历史与发展,④然后分析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⑤最后指出了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表现。 【分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受到广大民众的抨击”分析错误。原文是“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广大 民众则是被“强烈地震撼了”。 故选 C。 2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 强加因果。“有耀眼表现”不一定是因为“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原文只是说“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 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 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生态文学作品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 都有耀眼的表现”,看不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故选 D。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 B.王若冰的《帝国的童年》是长篇历史小说,不属于生态文学。 故选 B。 22.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如“生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 预警。卡逊《寂静的春天》一问世,就引发了强烈的争议。书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看来是惊 世骇俗的。这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以卡逊《寂静的春天》为例,来论证生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 这一观点。 还有引证法,“生态文学的生态预警意义正如阿尔·戈尔为《寂静的春天》所写的前言中评价的:‘《寂 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进程。’蕾切 尔·卡逊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 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通过引用阿尔·戈尔和蕾切尔·卡逊的言论肯定了生态文学 的价值。 2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首先指出,在中国,善待自然、善待生态,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在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 点”。这段主要是介绍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背景。 接着指出,“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这 是介绍生态文学的内涵、作用等。 接下来材料谈到了生态文学的历史与发展。“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介绍了《诗经》《楚 辞》、山水田园诗和《桃花源记》,说它们是“是古代的生态文学”,这是生态文学的历史;材料还列举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说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今天,推动 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这是生态文学的发展。 然后介绍了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 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 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动物文学”;“为江河湖海洋等‘泛生命体’作传是生态文学 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介绍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 最后指出了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表现,“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4 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我国学者创建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是在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 础上建设而成。目前,文学伦理学批评逐步走向成熟,在建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取得了进展,并拥 有大量的批评实践成果,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 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创立者,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 究中心主任聂珍钊表示,文学的功能是教诲,文学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伦理教诲,即文学通过一系列道 德事例和榜样达到劝谕、褒奖和惩戒的教诲目的,从而帮助人完成弃恶从善的伦理选择过程。 该领域数位专家学者普遍表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提出是对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危机的 回应。根据国内学者考察,当时的中国文学批评出现了三种令人忧思的倾向:一是文学批评的“失语症”; 二是文学批评远离文学;三是文学批评的道德缺位,即文学批评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感。南开大学外国语学 院教授刘英表示,聂珍钊从 2004 年起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强调文 学的教诲功能以及文学批评的社会责任。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在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下掀起了“理论热”,各种“主义”粉墨 登场,泛文化、泛政治倾向的批评思潮席卷批评界,文学批评理论一度成为不关注文学文本、无视文学伦 理价值的众声喧哗。王松林告诉记者,正是在国外批评理论话语过度膨胀的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开始构建以伦理选择为核心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话语体系,并从“脑文本” 概念出发重构了文学的文本理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朱振武表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提出显示出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 学术自觉和批评自觉,目前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 聂珍钊表示,要真正赢得国际学界的尊重和认可,既要立足于解决中国文学研究中的问题,又要为解 决世界文学研究中的普遍问题提供启示。中国学术界要真正在国际学术共同体中发挥影响和获得自己的地 位,必须不断进行学术理论和话语体系的开拓和创断,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和坚持“中国特色”。当然也不 能缺少世界眼光。 (摘编自李永杰《扩大文学伦理学批评影响力》) 材料二: 近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西方。20 世 纪的西方文论,基本上都是由批评方法而构成的,一种批评理论接着一种批评理论,一种批评方法接着一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5 种批评方法,连续不断地发展,直到今天也还是如此,形成了一个为许多学者所谓的“文论世纪”。自近 代开始的“西学东渐”,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包括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基本都是采用西 方的批评方法。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曹顺庆教授所说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得了‘失 语症’。所谓‘失语症',就是说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和批评者,不会讲自己的话,不会以自己的话语来表达 思想,一讲就是讲西方的,唯西方马首是瞻,一旦离开了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就不会写文章、不会讲话, 甚至是不能从事文学批评和研究了。” 我们之所以要讨论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是因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及颇引人关注的文学地理学 批评方法,都是由中国本土学者自己提出来的,是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种新的文学批评 方法。这两种批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就是针对 20 世纪以来中国文论的“失语症”。虽然中国的学者对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化转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文心雕龙》里面 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比较抽象,不像西方文学理论具有一整套的术语,概念非常清楚,逻辑性很 强,每一个术语和概念都有自己明确的所指,而且能够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当然,《文心雕龙》是一部很 了不起的文论巨著,我们现在的学者,想要写出那么一部理论巨著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部大书有它 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像《文心雕龙》这样的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确是没有实现现代转化,我们 的文学研究者很难运用《文心雕龙》里面的那一套东西,来解释与解决当代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所提出来 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古代文论要运用到当代文学批评中来,一个多世纪以 来是远远没有取得成功的,从根本上来说也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无论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研究古 代文论的学者还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没有能够让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得 到复活,产生一种比较重大的实际效用。 (摘编自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层深结构》) 2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出现“失语症”、远离文学、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感等危机,鉴于此,我国 学者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 B.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其主要的功能是教诲,即通过一系列道德事例和榜样达到 劝谕、褒奖和惩戒的教诲目的。 C.《文心雕龙》是一部很了不起的文论巨著,但里面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比较抽象,也许不可能 成功运用到当代文学批评中来。 D.目前,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文学伦理学批评逐步走向成熟,这与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 学术自觉和批评自觉密不可分。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6 2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国外批评理论话语过度膨胀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和批评者曾唯西方马首是瞻,不会讲自己的 话,不会以自己的话语表达思想。 B.以伦理选择为核心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话语体系,强调文学批评理论要关注文学文本,重视文学伦理价值, 担负起文学批评的社会责任。 C.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要扩大其影响力,就必须完全摒弃西方文学理论,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和坚持 “中国特色”,不断开拓和创新。 D.《文心雕龙》所发表的理论观占与批评方法不像西方文学理论概念清楚,逻辑性强,这是中国古代文学 理论难以得到复活的因素之一。 26.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话语,没有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 语,就几乎没有办法说话,活生生一个学术“哑巴”。 B.我们仍然有文学,有文学理论,有一套文学理论话语规则;但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文学和文 学理论似乎失去了传统和历史,我们成了文化上的断裂人。 C.鲁迅的《呐喊》在现实主义基本精神与手法之外,汲取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方法,奠定了中国 现代小说的基本品格。 D.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文学理论体系中是零碎性的,变成了一些材料和论据,变成了附庸,丧失了完整性。 古代型的文学理论被“零散化”和“知识化”。 27.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28.在对待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24.B 25.C 26.A 27.①引用论证。引用曹顺庆教授的观点指出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得了“失语症”。②举例论证。举 《文心雕龙》的事例,论证中国古代文论很难运用到当代文学批评中来。③对比论证。将《文心雕龙》里 面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与西方文学理论做比较。 28.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我国学者创建的具有一定原创性与自主性的文学批评理论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7 与方法。②都指出文学伦理批评方法是针对 20 世纪以来中国文论的“失语症”、文学理论危机提出的。 【分析】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文学伦理学……主要的功能是教诲,即……目的”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 2 段信息“文学的功能是教 诲,文学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伦理教诲,即文学通过一系列道德事例和榜样达到劝谕、褒奖和惩戒的教 诲目的”来看,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选项中主要功能不属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而是文学的。 故选 B。 25.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C.“就必须完全摒弃西方文学理论”说法绝对,材料中并没有这种意思,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国学术 界要真正在国际学术共同体中发挥影响和获得自己的地位,必须不断进行学术理论和话语体系的开拓和创 断,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和坚持“中国特色”。当然也不能缺少世界眼光”来看,西方文学理论也要借鉴, 但不能全盘西化,中西方应该相辅相成。 故选 C。 2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的能力。 B.强调“但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文学和文学理论似乎失去了传统和历史,我们成了文化上的断 裂人”,与材料一信息无关,材料一主要讲的是文学伦理学的特点成就、问题及解决方法。不能支撑材料 一观点。 C.讲的是鲁迅借鉴了中国古代前辈所创立的方法,成就了自己的风格,而材料一讲的是中国如何借鉴学习 西方,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 D.分析古代型的文学理论被“零散化”和“知识化”与文中所见的问题无关联,所以不能作为材料一观点 的支撑。 只有 A 项突出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问题之一——“失语症”。 故选 A。 27.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题主要是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分析论证方法时要掌握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通常有举例论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8 证法、引用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结合第一段: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曹顺庆教授所说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得了‘失语 症’。”可见使用了引用论证法。指出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得了“失语症”,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 结合第一段:“自近代开始的“西学东渐”,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包括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的学 者,基本都是采用西方的批评方法。”可见使用了例证法,说明中国文学理论存在的问题,西化严重。 结合第二段:“《文心雕龙》里面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比较抽象,不像西方文学理论具有一整套 的术语,概念非常清楚,逻辑性很强,每一个术语和概念都有自己明确的所指,而且能够解决许多重要的 问题。”可见使用了正反对比论证。一正一反突出《文心雕龙》里面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与西方 文学理论做比较存在的问题,过于抽象年不清楚,逻辑性不够,不成体系。 2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理解文章主要观点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两则材料在对待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态度上的相同点,分别概括出两则材料的观点,再找出共 同点即可。 ①材料一第一段说“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我国学者创建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是在西方伦理批评和中 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目前,文学伦理学批评逐步走向成熟,在建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取 得了进展,并拥有大量的批评实践成果,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材料二的第二段说“我们之所以要讨论 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是因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及颇引人关注的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都是由中国 本土学者自己提出来的,是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可见两个材料 的相同点为:都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我国学者创建的具有一定原创性与自主性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 材料一第三段说“该领域数位专家学者普遍表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提出是对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文 学理论危机的回应。根据国内学者考察,当时的中国文学批评出现了三种令人忧思的倾向:一是文学批评 的‘失语症’”,材料二第一段说“所谓‘失语症',就是说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和批评者,不会讲自己的话, 不会以自己的话语来表达思想,一讲就是讲西方的,唯西方马首是瞻,一旦离开了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就 不会写文章、不会讲话,甚至是不能从事文学批评和研究了”,第二段说“虽然中国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 论的现代化转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无论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学 者、研究古代文论的学者还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没有能够让中国古代 文学理论得到复活,产生”,可见两个材料都指出文学伦理批评方法是针对 20 世纪以来中国文论的“失语 症”、文学理论危机提出的。 (2021·福建厦门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9 材料一: 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为源于马尔沙克。他于 1965 年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时揭 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 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等特性,遗憾的是他没有做出深入分析。而后许多经济学者借用人力资本理论 和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把语言引入经济活动中来,探讨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所具有的经济势能。国内的 研究始于 21 世纪,也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研究的理论成果,但是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形成佢完整的体系。 到底什么是语言经济学?它的范式和本体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都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不过,学界 对于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 对于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见诸语言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相对较多,尤以语言学为 主。语言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的内部要素(语音、词汇、语言)进行,特别强调遵循语言 自身规律,把一切不属于它们研究对象的东西排除在外。而语言经济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把语言 作为研究素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语言的形成、发展、传播、更新和消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演 化过程,人们的经济理性选择在此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语言经济学可以 最大限度地使用或借鉴。例如,借助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均衡和最大化思想来探究复杂语言系统的生成演 化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常规性”,并探讨语用行为中言语资源配置的均衡和优化问题。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产生、演变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可以归结为语 言的作用或考者语言的经济势能,这也是语言经济学的时髦话题,目前这一方面的理论相对成熟。比如布 里克利和艾米陈利用儿童移民的数据探讨了语言能力与工资收入分配的关系,格林测算出英语的强势地位 可以帮助英国在欧洲获得较高收益。再比如拉齐尔、切尔以及德·斯旺关于语言趋同理论(语言经济学研 究的一个主题)的研究,是为国家的语言规划提供理论基础的;奇斯维克等提出语言的人力资本性质,是 为一些移民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提供支持的,美国的 GRE、英国的雅思考试等就是受这些理论的影响。围绕着 语言的学习、培训和信息化处理等形成的语言产业,它自身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等 等,都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语言经济学发展至今不过 50 多年,作为一个迅速拓展的研究领地,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现有的研究零散而杂乱。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语言经济势能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 甚至在有些学者看来,前者都不属于真正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可以预见,在以后的研究中,语言学界和经 济学界对于语言经济学的认识分歧还将长期存在,毕竟语言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相差太远。即使在经济 学的框架内研究语言也会因经济理论的不同而产生迥然不同的结论,因为经济学囊括了太多的学派与内容。 不过,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或许将会是语言经济学作为新兴领域最能彰显活力之处。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0 (摘编自黄少安、张卫国、苏剑《语言经济学导论》) 材料二: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它强调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 和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我们研究新词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言语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定式,即 言语的内部始终有一种力量——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 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人们总是在寻求更多、更新、更明确的语言单位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这个 活动中,人要消耗体力、时间、精力,所以人们在不断寻求能够省力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词汇。这就 是法国语言学家马尔丁内提出的“语言经济学原则”。如:“‘拼养’孩子让人欢喜让人忧。”新词语“拼 养”就适应了简洁、省时、省力的经济学原则,时下在年轻的父母中得以迅速流行。再如:“美国选民对 恶炒‘中国话题’不感冒。”这里的时髦词语“中国话题”是指西方国家对崛起的中国是否对世界构成威 胁的议论,其中隐含的是有些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客在大选前利用媒体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而引起的一 系列话题。 新闻新词语在展示我们国家经济腾飞的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现代化的传媒技 术手段如电视新闻、书籍、广播等传播着大量的新词语,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面,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 开拓了人们的思考空间和鉴赏能力,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生活热情。新词语传播的新的价 值观念,使精英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引导人们追踪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改变明天的经 济生活。现如今,大量流行的缩写新词语以其少量的符号表达了尽可能多的信息,适应了讲究速度和效率 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经济原则,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摘编自潘锐《新词语的语言经济学效应》) 2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经济学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国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西方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借鉴, 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B.相比而言,语言经济学对语言经济势能的研究更感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并且形成了相 对成熟的理论。 C.“中国话题”是有些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客利用媒体炒作出来的新词语,并没有体现马尔丁内提出的“语 言经济学原则”。 D.以少量的符号表达了尽可能多信息的缩写新词语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经济原则相一致,都讲究 速度和效率。 3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1 A.马尔沙克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后世学者进一步丰富了相关理论,但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本 体论基础依然没有形成共识。 B.布里克利、格林以及拉齐尔、切尔等人的研究都是围绕语言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展开,可以为国家的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制订提供帮助。 C.言语活动中人精神上的惰性决定了人们总是在寻求既省力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来表现内心的想法, 新词语就顺应了人的这一需求。 D.新词语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还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对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3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言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流行语的语义结构及其生成机制研究 B.“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服务研究 C.商务广告的语体特征及翻译策略研究 D.语言因素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研究 32.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语言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3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 29.C 30.C 31.A 32.语言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本身的产生、演变规 律及其与经济活动关系的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33.①开篇简单梳理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引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②接下来分别阐述语言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即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及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③最后分析语言经济学的 研究现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分析】 2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并没有体现马尔丁内提出的‘语言经济学原则’”错误,也体现“语言经济学原则”。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2 故选 C。 3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言语活动中人精神上的惰性决定了人们总是在寻求既省力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来表现内心的想法” 错误,原文是说“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的 基本冲突”,可知“决定了”不对。 故选 C。 3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流行语的语义结构及其生成机制研究”不属于语言经济学研究范畴。研究“流行语的语义结构及其生 成机制”,既没有体现经济学的视角、方法,也没有体现语言与经济的关系,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 这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故选 A。 3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根据“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先确定主句,“语言经济学是……交叉性的边缘学 科”。再根据“对于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产生、 演变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它强调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我们研究新词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确定定语, 即语言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本身的产生、演变规律 及其与经济活动关系的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33.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 根据第一段“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为源于马尔沙克”“不过,学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问 题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可知开篇简单梳理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引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根据二三段“对于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见诸语言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相对较多,尤以 语言学为主”“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产生、演变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可知接下 来分别阐述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及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根据“语言经济学发展至今不过 50 多年,作为一个迅速拓展的研究领地,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3 架,现有的研究零散而杂乱”,可知最后分析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现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 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 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 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 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 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 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 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 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 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 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 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 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 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 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 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4 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 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 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 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 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让这 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 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 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 5G 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 华为的“700 多位数学家,800 多位物理学家以及 120 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 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 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 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 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强基计划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 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 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 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 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签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 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 90 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 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5 (摘编自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三: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 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 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 2020 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 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 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 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 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 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 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 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 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 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而是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 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 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 (摘编自《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34.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 等相关专业招生。 B.“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首先 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C.“强基计划”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但它限定了基础学科,限定了招生专业,所以招生范围比自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6 主招生狭隘。 D.“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以后会陆续放开,在 全国高校推行。 35.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 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B.“强基计划”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新 高考的改革方向。 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D.“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 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36.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基计划”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华为在关键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大批基础科学领域的 一流人才分不开。 B.材料一主要介绍“强基计划”,从培养对象试点的高校、录取的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 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原来的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 完全不同。 D.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着眼于教育逻辑的自身演进规律,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 的顶层设计。 37.我国的自主招生政策与“强基计划”在培养目标和录取原则上有何区别?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38.“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可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34.B 35.A 36.C 37.①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看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特长,录取学科优秀的学生,录取时有降分照顾, 但在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②“强基计划”的目标主要在于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录取时限定了招生专业,基于高考成绩、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7 38.①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②强基计划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 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③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 键技术。 【分析】 3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错误。由原文“重点在数 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可知,“只限于”曲解文意,原文是“重 点在”。 C.“所以招生范围比自主招生狭隘”表述错误。由材料二内容“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 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 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可知,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 畴。 D.“以后会陆续放开,在全国高校推行”错误。根据材料三内容“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 ‘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可知,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 范围限制在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故选 B。 3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A.“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等信息指出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本质不同,最能支撑文中的 论点。 故选 A。 3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完全不同”表述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在实施的目标、试点的高校、面向的学生方面 存在部分重合。 故选 C。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8 37.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先定位到材料中有关“自主招生政策”与“强基计划”的句子,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关键词“培 养目标”和“录取原则”进行概括分析。 由材料二中“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让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降分照 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可知:自主招生政策 更着眼于招生,看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特长,录取学科优秀的学生,录取时有降分照顾,但在就读专业上并 没有过多限制。 由材料一中“‘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 学生”以及材料二中“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比如金融”可知:强基计划的目标主要 在于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录取时限定了招生专 业,基于高考成绩、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38.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分析“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的积极影响,可从人才选拔、人才培养、国家需要这些方面考虑。 根据材料三“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 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 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可概括出: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 程更加公平。 根据材料二“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 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与华为在 5G 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例子,可概 括出: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 根据材料二“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 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可概括出:强基计划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 利于人才成长。 (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社会人际关系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包括信任危机。构 建诚信守约的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9 当一个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试图进入发达的商业社会时,社会的诚信和契约精神就变成了无形 的门槛。自 1960 年至今,被列入中等收入范围的 101 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 13 个最终进入发达经济体行 列,近 90%的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苦苦挣扎,甚至还有部分国家返贫。虽然各国经济发展成败的原 因有所不同,但其经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借鉴吸取的。过去近百年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发达 经济体行列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反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返贫的国家, 其个人征信体系或者未建立起来,或者因不完善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从经济结构看,在达到中等收入之前的农耕和小商品时代,社会分工不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商业交换 不发达,所需要的征信体系也主要通过本地化的口口相传和口碑来维持运转。工业化经济体中,社会化分 工较发达,交换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关系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的协作中, 金融体系发达程度不高,个人征信体系还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进入高收入发达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发 生变化,第一、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服务业成为发达经济的主体。 分工精细化,交易和交换日益频繁化,多方合作、多人联合日益密切,需要大家都具有契约精神,才能使 各个环节顺畅运行。如果没有一个诚信守约的社会环境,经济的运行成本会逐渐加大,从而使整个经济体 的发展逐渐偏离大众的期望而渐渐失速,进而停滞。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成为一个国家进入发 达国家行列的标志。 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文明社会,共赢成为主题,这使得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随着利他理念的增强而 提高。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能增强人的社会性,提高顾及别人的自觉性,而一个利己主义社会,一个只 注重结果却不考虑过程是否合法合规的功利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将逐渐消失,社会公信力也 将逐渐丧失。没有了互信,人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对社会事件的容忍度也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过 度期望和不切实际的要求。例如,当滴滴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出现伤亡事故时,许多人不去思考避免发生此 类问题的办法,却苛求滴滴平台必须做到零风险。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必须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通过征信体系的失 信惩戒来限制过度的利己主义,通过对守信者的表彰来降低其借贷成本,通过征信记录来规范人们的守信 与合作行为,逐步建立起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如此,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就能促成一个诚信 守约社会环境的形成,从而大幅度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推动整个经济体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王志诚《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建诚信守约社会》) 材料二: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直接作用于各个社会主体的信用行为,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 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按规定对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0 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提升金融、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税务、质检、知识产权等部门的监管和服务 职能,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 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 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 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各级人民政府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 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对失信者进行惩戒。推动形成市场性约 束和惩戒。建立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评价办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市 场交易中受到制约。推动形成行业性约束和惩戒。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违规 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实行惩戒措施。推动形成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对失 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发挥群众评议讨论、批评报道等作用,通过社会的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约 束社会成员的失信行为。 (摘编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 3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商业交换不发达的农耕和小商品时代,还是金融体系发达程度不高的工业时代,诚信都不是经济 运行的必需品。 B.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利他理念就越强,人与人之间合作的程度也就越高,共赢的领域就越 多。 C.监管和服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个人征信平台的信用信息,为守信者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服务,让 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D.诚信社会里,不仅要尊重别人的创造性劳动,更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对失信者应该进行惩戒,却不可曝 光其失信行为。 4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经济体之所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返贫,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缺乏互信,承受风 险能力弱,经济运行成本过高。 B.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能够促进我国诚信守约社会环境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整个经济体进入发达国 家行列。 C.如果不能建立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评价办法,失信惩戒机制就无法在市场交易中真正发挥效 能。 D.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既要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又要推动形成市场性、行业性、社会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1 性的约束和惩戒。 41.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李先生向周先生借款十万元,后因故请求延迟一个月还款,周先生相信李先生,答应了其请求,后李先 生如约还款。 B.目前我国银行向个人提供融资服务的速度慢,坏账率高,原因之一是个人信用信息不全,银行无法快速 准确地做出判断。 C.某健身会所突然关门,已付费的会员蒙受经济损失,法院判决后,法人拒不退费,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被限制高消费。 D.芝麻信用是一套收集各种数据为商户提供服务的信用系统,芝麻信用积分高于 600 且无不良记录者,可 以在某平台免押金租房。 42.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3.以上两则材料都围绕“信用体系”进行阐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39.C 40.A 41.A 42.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结构进行论证,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 43.材料一围绕“个人征信体系”,分别从他国经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两个角度论述“我国为何需建 立完毕的个人征信体系”这一观点;材料二围绕“个人征信体系”,分别从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 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坚守社会信用体系”这一观点。 【解析】 3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诚信都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个人征信体系还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2 B.“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利他理念就越强”逻辑错误,原文“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随着利他理 念的增强而提高”强调利他理念的增强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条件。选项颠倒了。 D.“不可曝光其失信行为”错,由原文“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可知。 故选 C。 4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缺乏互信,承受风险能力弱,经济运行成本过高”以偏概全,由原文“各国经济发 展成败的原因有所不同”可知,“其个人征信体系或者未建立起来,或者因不完善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只是他们的共性特征,但不能作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返贫的唯一原因。 故选 A。 4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建诚信守约社会”。 A.李先生因故请求延迟一个月还款的行为是一种失约,违背了个人征信体系,不符合诚信守约的精神。 故选 A。 4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段,其中第一段“构建诚信守约的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建立完备的个人征 信体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提出观点;第二、三、四段分别从国家发展的需要、经济结构的需要和文 明程度的提高等三个角度分析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建诚信守约社会的必要性。第五段“必须开始建立并 逐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总结全文观点。这是文章结构方面的特点。 从论证方法看,结合“自 1960 年至今,被列入中等收入范围的 101 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 13 个最终进入 发达经济体行列……”“例如,当滴滴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出现伤亡事故时……”可知,这是运用了举例论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3 证的方法; 结合“在达到中等收入之前的农耕和小商品时代……工业化经济体中,社会化分工较发达……进入高收入 发达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这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结合“如果没有一个诚信守约的社会环境……”“没有了互信,人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可知, 这是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结合“过去近百年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完善的个 人征信体系。反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返贫的国家……”可知,这是运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 43.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段,其中第一段“构建诚信守约的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建立完备的个人征 信体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提出论题,强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他国 经验、社会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建诚信守约社会的必要性。第五段作出总结,再次强 调“必须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材料二共有三段,呈总分式结构,其中第一段为总说,强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重要性,第二 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两个角度阐释。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1·湖南长沙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植物考古为何属于考古学?这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界定一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属性首先要考虑其 研究目的,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 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 而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植物考古的最终研究目标,也是现代考古 学的研究目的。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然而到了 20 世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4 纪 60 年代初,兴起了“新考古学”运动。随着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些欧美考古学者开始 不满足局限于如此具体的考古学研究目标,提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例如古人吃什么、 穿什么、住什么,如何生产劳作,如何相互交往,如何适应和认知自然界,等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原 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另外,他们还提出在考古学文化谱系建立之后应该进一步探索这些相互衔接的考古学 文化是如何发生演变的,为何要发生变化,即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新考古学”运动后来也被 称作“过程考古学”。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辩和实践检验,这些新观点逐渐得到了考古学界的普遍认可, 并最终成了现今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既然植物考古也是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过 程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当然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畴。 植物考古和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 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所谓直接相关就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包括食物、燃料、建筑材料、 工具、用具等;所谓间接相关是指那些虽然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却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比如 依附在人工环境的各种杂草。而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这是植物遗存与其他文 化遗物的不同之处,所以不是所有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都能长期保存在文化堆积中,并最终成为植 物遗存被考古学者发现。有幸能够长期埋藏在考古遗址文化堆积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物微小 遗存。植物大遗存分为三个类别:炭化植物遗存、特殊保存条件下的非炭化植物遗存、木材碎块和炭化末 屑。植物微小遗存也分为三个类别,即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概述》) 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考古学界爆发了一场有关考古学理论和学术的大讨论。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浮选法应 运而生。浮选法的诞生,被美国著名考古学家皮特·温斯顿誉为“考古发掘技术中的一场革命”。首次使 用浮选法的是美国考古学者斯特鲁弗。当时虽然设施简单,其主持的“伊利诺斯河下游考古项目”也还是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浮选法突破了传统挖掘技术的瓶颈,在当时如同打开了阿里巴巴宝库,使考古学呈现 出一派前途无量的光景。 (节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植物作为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逐渐腐朽消失。一般而言,除了某些特殊的埋藏环境,如极 干燥地区或长期被水浸泡的地点外,植物遗骸之所以能够在考古遗址中长期保存,主要是因为在埋藏前经 过了火的烤烧而变成了不易腐朽的炭化物质。炭化物质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土壤中的酸、碱、微生物等 因素均不会对其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不论遗址的埋藏环境如何,总会有一部分炭化植物遗存被保存在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5 文化堆积中,换句话说,一般的考古遗址中或多或少都应该埋藏有炭化植物遗骸。但是,与考古遗址出土 的其他遗物相比,植物遗骸的体积一般较小,如大多数植物种籽的尺寸都是以毫米计算,因此埋藏在土壤 中的炭化植物遗骸很难用肉眼发现。另外,炭化植物遗骸的物理性质十分脆弱,尤其是在潮湿的情况下, 轻微的碰撞或挤压就有可能造成炭化植物遗骸的破碎,因此在发掘过程中即便发现了炭化植物遗骸,使用 常规的发掘工具也很难将其从土壤中完整地剔取出来。 浮选法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如何通过考古发掘获取炭化植物遗存这一考古学难题。浮选法的原理实际 很简单,炭化植物遗骸比一般的土壤颗粒轻,比重略小于水,因此将土壤放入水中便可使植物遗存脱离土 壤浮出水面进而提取之,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一定的操作规程。需要指出的是,现在 有些考古工作者所采用的方法是将土样直接放入筛子内,然后再将筛子放入水中把土滤净,从而提取植物 遗存,这种方法不是浮选法,应该被称作水筛法。浮选法的关键在于“浮”,而水筛法的关键是在“筛”, 其原理是基于土壤颗粒与植物遗骸在体积上的区别。使用水筛法有很多不利因素,首先是在选择筛网孔径 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筛网的孔径不能太大,否则细小的植物遗骸也会随水流失,但孔径也不能过小,否则 很难将土漂洗净。再则,为了将土漂洗净,在操作过程中必需要在水中用力摆动筛子或靠强力水压从上而 下冲刷,这样很容易损伤脆弱的炭化植物遗骸。还有,由于水筛法是靠体积的大小分离植物遗骸与土壤颗 粒,那些大于筛网孔径的土壤颗粒必然混杂在提取结果中,给后期实验室的分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所 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采用浮选法来获取植物遗存。 考古遗址中埋藏的植物遗存是认识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资料,而浮选法是发现和获得植物遗存的 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在考古发掘中应该把运用浮选法获取植物遗存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节选自赵志军《浮选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古发现的那些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植物和那些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而只是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 遗存,均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B.部分欧美考古学者提出应该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因此“新考古学”运动 后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 C.上世纪 60 年代考古学界有关考古学和学术的大讨论以及传统考古挖掘技术的局限,决定了“考古技术 中的一场革命”即“浮选法”的诞生。 D.炭化植物遗骸具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其物理性质使“浮选法”成为解决考古学难题“如何通过考古 发掘获取炭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4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6 A.对于植物考古学来说,如果相关的研究者没有弄清楚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就很有可能会在该研究领 域的学科定位上出现错误。 B.作为有机物质的植物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逐渐腐朽消失,因此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只有极少数才 能成为被考古发现的植物遗存。 C.在植物考古学家眼中,传统考古挖掘技术的“瓶颈”就在于使用常规发掘工具难以从土壤中完整剔取体 积较小、十分脆弱的炭化植物遗骸。 D.材料三的内容表明水筛法与浮选法在目前考古发掘中还是各有所适用之处,但对于植物考古研究,作者 认为浮选法更应作为首选。 4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研究成果不属于“植物考古学”的一项是( ) A.《聂尔库组早白垩世植物化石新材料及其地层意义》>(郑少林、张武) B.《黍、粟碳化温度研究及其植物考古学意义》(王灿、吕厚远) C.《城子崖遗址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硅体分析》(葛利花) D.《粟黍的起源与早期南传》(邓振华) 47.结合材料三内容,与水筛法相比较,浮选法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48.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 44.D 45.B 46.A 47.①在原理上不同。浮选法主要是利用炭化植物遗骸的比重比泥土轻,略轻于水,采用“浮”的方式提 取(或:基于炭化物质、土壤颗粒以及水三者之间在比重上的差异)。②在提取结果上有所不同。浮选法所 提取的炭化植物遗骸比较完整、丰富,而且有利于后期的试验工作。③在特定设备与操作规程上有所不同。 采用特定设备可以避免损坏或遗漏植物遗存。 48.①(第一段)首先指出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或:明确植物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阐述植物 考古的跨学科特点。②(第二段)然后主要介绍现代考古学研究目的的演变过程,论述植物考古属于考古 学的原因。③(第三段)最后两段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论述植物考古学与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 别。 【分析】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7 4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材料一第三段中的原文是“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 存”,必须是考古发掘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遗存”才符合植物考古学研究的对象要求,当下存 在的与人类相关的“植物”不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B.原文是“另外,他们还提出在考古学文化谱系建立之后应该进一步探索这些相互衔接的考古学文化是如何 发生演变的,为何要发生变化,即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新考古学’运动后来也被称作‘过程 考古学’,‘新考古学’运动被称作“过程考古学’”,与“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无关。 C.“考古学界的大讨论”是浮选法诞生的背景,而非主要原因;“传统考古挖掘技术的局限”是否决定了 “浮选法’的诞生”,在材料中没有交代,也并不能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 故选 D。 4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材料一第四段中的表述是“不是所有”,无法判断是多还是少,绝对不等于“极少数”,因此“只有极少 数”表述不正确。 故选 B。 4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 A.这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都不属于植物考古学。这篇论文显示的研究对象是植物化石,早白垩世 是人类(新生代)出现之前,因此不符合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 关的植物遗存”。这篇论文显示的研究目的是“地层意义”,“地层意义”是地理学概念,而不是植物考 古学概念。 故选 A。 47.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信息,比较概念异同的能力。根据“浮选法”这一关键词,可以快速将答题区间定 在材料三第二段。 由“浮选法的原理实际很简单,炭化植物遗骸比一般的土壤颗粒轻,比重略小于水,因此将土壤放入水中 便可使植物遗存脱离土壤浮出水面进而提取之”可知,“浮选法”的原理基于炭化物质、土壤颗粒以及水 三者之间在比重上的差异。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8 由“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一定的操作规程”可知,在特定设备与操作规程上有所不同。 由“由于水筛法是靠体积的大小分离植物遗骸与土壤颗粒,那些大于筛网孔径的土壤颗粒必然混杂在提取 结果中,给后期实验室的分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采用浮选法来获 取植物遗存”可知,浮选法所提取的炭化植物遗骸比较完整、丰富,而且有利于后期的试验工作。 48.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思路的能力。 由“植物考古为何属于考古学?这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可知,第一段重点论述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 位。 由“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然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 兴起了‘新考古学’运动”“既然植物考古也是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作为 研究的终极目标,当然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畴”可知,第二段主要论述现代考古学研究目的的演变过程, 植物考古属于考古学的原因。 由“植物考古和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可知,第三段重点论述植物考古学与其他考古分 支的主要区别。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