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2021下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2020-2021下学期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ID:646179

大小:6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高 一 语 文 2021.03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 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 该读本共 238 页,配有图画 212 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其“卖点”不再是原有 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任何读物,倘使缺少 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这正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进一 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某种转变,已从专注 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直观。 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 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 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图像化将文字 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正像林白所言:“绝 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图,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 林白的解释道出了文与图之间的“互文性”阐发,但这种阐发隐含着某种“危机”。 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 从前一方面来看,图文书把书籍“通俗化”和“大众化”了,因而扩大读者范围;但 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将一些经典 “连环画化”或“漫画化”。本来,这些经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见长,特定的古汉语 不但是其独特的表述手段,同时也是读者进入这些经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条件和路径。 然而,在“读图时代”,此类读物被大量的“通俗化”,改造成“图画本”,独特的 语言表述被转换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图解。比如蔡志忠漫画系列,将诸子 经典中的精深思想,图解为一种漫画形式,虽然这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古代经典, 但同时又存在将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画化和简单化的可能性。假如读者对古 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这些漫画式的理解和解释,留在他们心中的只有这些平面 化的漫画图像,这是否会导致古代经典中的深义的变形以致丧失呢?而唐诗宋词这样 纯粹的语言艺术作品,被转化为漫画时,文字独特的魅力及其所引发的丰富联想已被 刻板地僵固于特定画面,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 “读图”时尚的流行,也许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性,其潜在的后果之一 是重图轻文的阅读指向。我以为,“读图时代”的读图隐忧乃图像对文字的“霸权”, 2 因此造成了对文字的挤压。在“读图时代”,从文化活动的对象上说,文字有可能沦 为图像的配角和辅助说明,图像则取得文化主因的地位;从文化活动的主体上说,公 众更倾向于读图的快感,从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尤其是太多插图进入文 学著作中,搅乱了文字原有的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文章的内在文脉,将读者的注 意力从文字引向图像本身,也暗藏着破坏了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 性。 一言以蔽之,“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图像 凌越文字在当代文化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读图时代”的到来深 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改变了文学原有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 (摘编自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 材料二: 就图像与文字的根本属性来看,图像最显著的优点是视觉的真实感,它可以为人 们带来与叙述对象几乎无差的体验,即具象性;文字则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感悟与互 通,即抽象性。图像是叙述对象的投射与镜像反应,文字是对叙述对象能指和所指的 符号化反应。正是由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这些“天差地别”,许多人将它们之间的关 系看作是“势同水火”,其实这些都仅仅是表象而已,它们之间更多的还是相辅相成 的关系。 文字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形象性,它内隐着建构客观世界精神的“像”。图文之间 一直存在着天然联系,古时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述就很好地印证了它们之 间的紧密联系。在图像化时代,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学语言在叙述上 的形象性正不断地突显出来,图像在无形之中将文学语言中的“像”进行了放大,推 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 尽管文学深层次中的审美意义、情感内涵还无法通过图像进行完美演绎,但是文 学语言图像化作为文学的表现形式,可以促进读者对文学意蕴和情感的体会。图像具 有极强的情感渲染性,它的这一特性能够推动文学审美空间的扩充,在意蕴上给人以 更为直观的感受,既可以实现对文学“有意味的形式”的鉴赏,又可以做到对感悟对 象真实性的把握。过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更多以心灵的体悟为主,人们从感知渠道来 看属于单边的审美感悟。而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它 内在的属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其进行认知和体味。因为语言的图像 化意味着以感官来触摸文学深层次的灵魂,以眼、耳、鼻、口、舌来真切感受其中的 酸甜苦辣,以有形来觉察无形,这势必会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摘编自杜更胜《读图时代文学的蜕变之语言图像化》)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奇、精美、内容丰富的图像会大大增加读物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促使 读者消费和阅读。 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剥夺读者 对诗意语言的体验。 3 C.公众倾向于读图的快感,冷落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会使图像“霸权”加剧,文 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D.在读图时代,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文学作品进行认知和体味,鉴赏活动不 再是单边的审美感悟。 2.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空前发达和市场化的影视业,专为影视而生存的作家和专为影视而创作的文学 作品纷纷涌现。 B.精美的图画的艺术加强了语言艺术的审美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是纯粹的语言艺术 所无法达到的。 C.图像化的写作将作家的“编码”过程与读者的“解码”过程缩短,在文字与图像的 互文性阐发中扬长避短。 D.张爱玲小说《传奇》的封面,以一个现代人立于窗外的影子表达打开洋场社会一扇 窗子的寓意。 3.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 分) 4.在对待图文关系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曹雪芹 贾政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 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 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 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 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 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 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 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 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 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 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 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 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 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 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 4 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 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 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 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 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 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 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 乃念道: ,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 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 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 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 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 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 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 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 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 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 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 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 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 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 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 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 ‘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 罢指犹凉。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 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 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 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 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 题之备。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 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 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 妙极。”贾政听了,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 5 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 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 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 ‘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益发哄声拍手道: “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 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 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 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 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 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 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 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 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 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 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 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 打嘴!”宝玉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5.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3 分)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B.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D.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6. 选文画横线处“好个所在”的地方被元妃赐了什么名?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园 中此处“好”在哪里。(4 分) 7.《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后人有《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 来草莽”;节选部分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 象,并说明作者在刻画宝玉形象时的匠心所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6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 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 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 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 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 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 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 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 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 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 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 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絜。 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 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 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处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 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 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之一,如司马、廷尉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 往,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 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居官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都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 7 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 吏名字,尊重对方。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4 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 分) 12.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3-14 题。 感 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 ① 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第二句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诗人年轻时 儒雅谦恭的人格追求。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 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 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 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4.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概括。(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所说 的“ , ”中可以看出。(2 分)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句子是: “ , ; , 。”(2 分) (3)鲁迅评价《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 8 句子是:“ , 。”(2 分) 三、名著阅读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 16.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答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看罢,因 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 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亦未为不可。” 宝玉为什么会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请根据上下文,结合《红楼梦》 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3 分) 17.《红楼梦》曾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 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6 分) 18.请结合对剧本主题的理解,谈谈作者以“雷雨”为题的用意。(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以羊易.之 易:轻易 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B. 以御.于家邦 御:治理 进.乎技矣 进:前进 C. 舆薪.之不见 薪:柴火 舍瑟而作. 作:创作 D. 犹缘.木而求鱼 缘:攀援 如土委.地 委:散落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因.之以饥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千乘之.国/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风乎.舞雩/技盖至此乎. D.将以.求吾所大欲也/以.吾一日长乎尔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以其无礼于.晋/天下可运于.掌 B.臣之.壮也/是寡人之.过也 C.君亦无所.害/手之所.触 D.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9 2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籍.吏民,封府库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夫子之谓也/臣未之闻也 B.何厌之有/臣之所好者道也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大王来何操 D.树之以桑/舆薪之不见 2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其任务就是保护 主帅,这个人就叫“参乘”。 B.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 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C.西向,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 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 D.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 “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25.下列关于戏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质的,“没有冲 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一定要尖锐、激烈。 B.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两类。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 的话,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C.元杂剧一本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 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D.元杂剧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的每一折 由若干宫调组成。 五、写作(60 分) 请以“谈习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和套作。请注意 厘清概念,有效展开论证层次。 10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21.03 1.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错 误,原文“但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 “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选项错在将或然说成已然。) 2.A(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 争’,图像凌越文字在当代文化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选项 A 中作家和作品依附于 影视业,能够证明图像凌越文字。) 3.①对比论证,比较文字和图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②引用论证,引用林白的话,指 出图文之间的互文性阐发有一种“有趣的吻合”。③举例论证,举蔡志忠漫画例子, 论证经典著作漫画化的利弊。④假设论证,假设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 漫画形式的理解,指出其后果。 4.①材料一认为图像凌越文字,挤压文字;图像会对文字产生曲解和转义②材料二认 为文字和图像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图像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 变。5. C 6.潇湘馆(2 分)翠竹掩映、泉水绕竹,环境清幽雅致;布局讲究,格调精巧不俗。 (2 分)(答不出潇湘馆,此题即为 0 分。) 7.第一问:①知识丰富,才思敏捷:宝玉题额时多处引经据典、应对自如②不落俗套, 见解独到:宝玉对景物的理解无陈词滥调,与众不同③存真去伪,敢于叛逆:宝玉在 评论“杏帘在望”句和发表对“天然”的看法时,勇说真话,与贾政观点相违背,与 世俗论调不合。(3 分) 第二问:《西江月》词字面上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作者采用明贬实褒 的写法,凸显出自己对宝玉的喜爱和赞美。(3 分) 8. A 9. A(A 项,“……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说法错误,洗沐,释义为沐 浴,借指休假。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文中指休假。) 10. C(因果关系不当,郑庄死后家无余财主要由于家道中落。) 11. (1)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 (“薄”:小,低微;大父:祖父;行:辈分;……,天下有名之士也:判断句,是 天下闻名的人。) (2)已经在东面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 损秦国的土地,将要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封:前一个是“使……成为边 境”,后一个是“疆界”;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减;焉:兼词,从哪里。) 12. ①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②郑庄举人不当。 他保举的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 “不虚美, 不隐恶”是赞扬史学家注重史德,对史实总是秉笔直书,不妄加赞美,也不隐其恶行。 11 题目是要求学生指出文章不掩饰传主郑庄缺点过错具体体现有哪些事件中。) 13. A(“儒雅谦恭”是错误的。“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到年轻 时的豪迈洒脱。) 14. 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 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 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15. (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写书名号不得分) 16. 宝玉话中的“见过”与黛玉心中的“眼熟”彼此呼应,这种心有灵犀与《红楼梦》 “木石前盟”的故事背景正相暗合(1 分)。木石前盟说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前世姻 缘,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 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 世的眼泪还他。(2 分) 17. 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 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2 分)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 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2 分)葬花预示 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2 分) 18.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也都集中在雷电 交加的暴风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2 分)作者以雷雨 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 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2 分)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 的冲突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 20 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2 分) 19. D(A 项,易:交换。B 项,进:超过。C 项,作:起身、站起来。) 20. B(A 项,接续/副词,趁机。B 项,结构助词,的。C 项,介词,相当于“于”, 在/语气词,表感叹。D 项,介词,拿、用/连词,因为。) 21. C(A 项,介词,对/介词,在。B 项,助词,主谓间取独/助词,的。C 项,代词,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D 项,代词,自己/语气助词,表祈使。) 22. C(C 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其余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23. A(宾语前置句。B 项,宾语前置句/判断句。C 项,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D 项, 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24. C,项羽东向坐,不符合座次尊卑的安排。 25. D,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组成。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 12 到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 郊置备马匹,慰问各位老友,迎送宾朋,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时常担心不能访遍 好友。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好像惟恐见不到他们一样。他年纪轻, 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逐 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 的议论,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身居高位时,告诫属下官吏说:“客人 到来,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 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置办家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赠 给诸位友人,而他所赠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 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确实饶有 兴味,时常认为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好像生怕 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报告皇上,唯恐延误。因此,殽山以东广大地区的 士人一致称赞他。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 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但是郑庄在朝 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 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 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 此获罪,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暂代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 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居家时品 行也高洁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日趋没落。待到做郡守,死 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的贤能,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相反, 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 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他再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门上写道: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 也有这样的遭遇,可悲啊!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