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写于
1943
年
文章写的是谁的回忆?
回忆的又是谁?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字
守常
。河北乐亭县人。
1927
年
4
月
6
日,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
60
余人被捕。
28
日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
38
岁。
1927
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
年
4
月
9
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
4
月
28
日被敌人绞死。牺牲时年仅
38
岁。
时代背景: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
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
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
邓小平题写碑文
烈士汉白玉全身雕像
李大钊烈士碑文
僻静
恐怖 肥胖
宪兵 书籍
抽屉
魔鬼 残暴 匪徒 含糊
绞刑
苦刑
尖锐 勉强 严峻
拘留 皮靴 军阀
娱乐场
窝窝头 押下去
舅老爷 瞅了瞅
1
、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
3
、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何处看出。
自读要求
“那年春天”
——
被捕前“
4
月
6
日的早晨”
——
被捕时“十几天过去了”
——
庭审时“
28
日黄昏“
——
被害后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庭审时(法庭上)
被害后
写作顺序:
前 后
照 应
首 尾
呼 应
(按时间顺序回忆 倒序的写法)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庭审时”的顺序,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被捕前: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被捕前: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
具体事例)
从中体会到那时局势紧张,但李大钊坚持革命工作,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语言描写
父亲
坚决
地对母亲说∶
“
不是常对你说吗
?
我是
不能轻易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
哪能离开
呢
?
”
父亲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对革命高度负责
的革命者。
被捕时
父亲
不慌不忙
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动作描写
父亲保持着他那
惯有
的
严峻
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这句话反应了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
神态描写
反应了李大钊的
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由此可见,父亲是一位
临危不惧
的革命者。
法庭上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找出描写父亲外表和神情的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外貌和神态描写
法庭上
父亲仍旧
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可是
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
乱蓬蓬的长头发
下面的
平静而慈祥
的脸
。
找出描写父亲外表和神情的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平静”
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慈祥”
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然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⑴
从
“
安定
”
、
“
沉着
”
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
“
安定
”
、
“
沉着
”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他的心被一种
伟大的力量
占据着
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面对亲人也不忧伤;相反的,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坚定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
的革命者。
父亲是一位
忠于革命事业、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
的革命者 。
通过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庭审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语句,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在我们眼里,李大钊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眼里 ,他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父亲是很
慈祥
的,
从来
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不论
多忙,对我的问题
总是
很感兴趣,总是
耐心
地讲给我听。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
平静
而
慈祥
的脸
。
在女儿眼里,李大钊是一个
对孩子慈爱,
以及
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
的父亲。
父亲是很
慈祥
的,
从来
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不论
多忙,对我的问题
总是
很感兴趣,总是
耐心
地讲给我听。
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开头段)
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
“
妈,昨天是
4
月
28
。
”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后照应
首尾照应
前后照应的好处
:
更加突出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一事记忆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前后照应的好处
:
更加突出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一事记忆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也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
: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你能从文中找出侧面描写的地方吗?
敌人粗暴的吼声
狠毒的语言
令人厌恶的外貌
工友阎振三被残酷折磨
1.
对亲人的充满慈爱。
2.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
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烧文件和书籍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
安定、沉着
被害后:
全家沉痛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
——
1927
年
4
月
28
日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忠 于 革 命 事 业
临危不惧
将生死置之度外
记住
——
4
月
28
日父亲被害
前首 后尾照呼应应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课文的写作方法
一是 这是一篇回忆式文章。
二是 本文运用了首尾呼应。
三是 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四是 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那些教育?
1.
李大钊先生伟大的父爱。
2.
他的那种淡定的精神,永远让我铭记心中。
3.
他的为革命现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壮别天涯未许愁
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
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
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
对 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