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 3 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
2021 年 3 月济南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公讳.晔,字日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之曾孙,武昌县令讳郴之孙,赠太仆少卿讳偃之第三子,于修为叔父。修不幸
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公咸平三年举进士甲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阆二
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九,终于家。
(公)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
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
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
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虽惮而止,然讥转运使出公,
不使居府中。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
其狱,出囚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其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手,今死者伤于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
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公娶范氏,封福昌县君..。子男四人,长曰宗颜,次曰宗闵,其二早亡。女一人,适.张氏,亦早亡。
铭.曰: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思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
(选自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B.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C.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D.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10.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讳,不言、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用以表达尊重和敬仰。古代人经常“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县君,中国古代给予女性的封号。晋朝时已经使用这种封号,唐朝封五品官的母亲、妻子为县君,宋元沿置。
C 适,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适”与“嫁”有等级区别。
D.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志”用韵文概括全篇,“铭”用散文撰
写。
11.D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欧阳晔出身不凡,仁爱亲人。他祖上是当地大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也历任多种官职,抚养欧阳修长大,叔侄情
深。
B 欧阳晔廉洁自持,重视道义。在他还是平民时,对于不符合道义的馈赠就不会接受;做官之后,更是对贿赂果断拒
绝。
C.欧阳晔为官正直,不畏豪贵。陈尧咨直接让转运使赶走欧阳晔,是因为只有欧阳晔不同意用他铸造的钱币代替官
银。
D.欧阳晔决事智慧,受民爱戴。他颇有政能,长于决断,能据日常习惯找出疑难案件真凶,深受百姓爱戴。
12.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4 分)
(2)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4 分)
13.(1)鄂州的崇阳县,向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判决了一百多宗拖延很久
的案件。(译出大意给 2 分,译对“素”“滞狱”各 1 分。)
(2)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慌张地四下看,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
(译出大意给 2 分,译对“色动”“所以”各 1 分。)
2
14.作为推官,面对寺僧行贿,欧阳晔为何是“笑曰”?请简要分析。(3 分)
14.①拒绝对方的贿赂。 ②安抚对方,缓解紧张气氛。③轻松、从容,对解决此事有周密安排。(每条 1 分,共 3
分,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是检校工部尚书欧阳托的曾孙,是武昌县令欧阳郴的孙子,是太仆少卿欧阳偃的第三个
儿子,是欧阳修的叔叔。我(欧阳修)不幸幼年丧父,依附于叔叔长大。欧阳家族世代居住在长江以南,伪唐李氏时是
庐陵的世家大族。欧阳晔在咸平三年中举,历任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
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七十九岁终老家中。
在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起初他任随州推官,处置好三十六件难以决断的案件。大洪山
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晔前去没收庙里的财物。
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晔,欧阳晔笑着说: "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
们有六七万石粮食,如果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
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非常骄横,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在江陵时,他用私自
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欧阳公呵斥府吏:“官府出售的黄金上面
应当有纹记。”只有他不肯在文书上签名。陈尧咨虽然怕他,没有硬要他签名,但是委婉地说动转运使把欧阳公赶出官府,
不让他再担任随州推官。 鄂州的崇阳县,向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判决了一百多
宗拖延很久的案件。桂阳有争夺船只的百姓,互相殴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无法判决。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
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饭吃,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回牢房,只
留一个人在厅堂里。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慌张地四下看,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
么这样断定。欧阳公就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筷子,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人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
这名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的,我不敢连累别人了。”欧阳公处理事情分辨清楚,好像古代的良吏,他断案的方法大
多是这样的。他在崇阳担任官职期间,人们都爱戴他想念他。
欧阳晔娶了范氏,范氏被封为福昌县君。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叫宗颜,次子叫宗闵,另外两个儿子早夭。生了一个
女儿,嫁到张家,也早早去世了。
铭文:欧阳晔明智足以决断事务,博爱足以施恩于人,仁义足以惠及全族,清正足以廉洁自身。
2021 年 3 月潍坊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注]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颍昌,与承君游相乐也。浩
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又一日,报志完赐对..,承
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客问:“承君近读何书?”
承君曰:“吾观《墨子》,作诗‘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之句。”为邹志完发也。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
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畏,未可绝也。”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
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故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
益也。”承君许之。既而朋党之祸大起,时事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
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颍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志完具言:
“谏废立皇后时,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辞以去,至殿门,望上犹未
兴,凝然若有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
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叹息曰:
“君之赠我厚矣!”乃别去。
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吏民畏爱之。
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病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
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选自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前辈:指田昼的伯父田况,北宋名臣、学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B.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C.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D.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3
10.C(原文标点: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教授,现代一般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文中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B.赐对,赐有赏赐之意,对则指应对。在文中指邹浩因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
C.折简,古人以竹简作书,简就成了书札或信笺的代称;折简在文中指裁纸写信。
D.谢病,字面意思是因病辞谢,古人常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文中是后者之意。
11.B(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常以他为榜
样激励自己。
B.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高权重而有
所讳饰奉承。
C.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深感欣慰并
进一步勉励。
D.田昼崇尚气节,体恤百姓。宰相笼络,他不屈不从;发生瘟疫,他带医为民疗治;白日飞升看似荒诞,却体现了
百姓的感念。
12.C(“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与原文不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5 分)
(2)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3 分)
13.(1)(田昼)急忙去会见邹志完,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什么官职?”(5
分。“趣”“平生”“许”“为”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的,不只是这些。(3 分。每句 1 分)
14.为什么田昼得知邹浩因“谏废立皇后”“得罪”却“喜甚”?(3 分)
14.因为邹浩正直、忠诚,尽到了言官的职责。(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田昼,字承君,阳翟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言谈慷慨激昂,很有其前辈田况的风范。邹浩,字志完,任颍昌官学教
授,和田承君交情甚好。邹浩性格怯懦,因为与田昼相处,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就能以田昼为楷模激发鼓励自己。元符
年间,承君任京城监门之职。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召见邹志完,承君替他感到高兴。又一天,又有人来报,说帝王
召见邹浩对答问题,田昼更加高兴。按照法律规定,监门官不许外出见人,邹浩也不能前来见田昼。很长时间后,邹浩
担任朝中言官,田昼也开始想念邹浩了。邹浩就派人来见田昼,并以此来了解他的心意。来人问田昼:“您近来读什么书?”
田昼回答说:“我在读《墨子》,并且写了‘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他为邹浩有感
而发的。来人回去告诉了邹浩,邹浩立刻写信向田昼道歉,信中言语很是悲苦恳切,于是约定见面。(读信后,)田昼说:
“这个人还是有所敬畏的,不能和他绝交。”急忙去会见邹浩,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是什么?现在您
又担任什么官职?”邹浩惭愧道歉说:“皇上平素对待群臣,从未和颜悦色,惟独对于我却仿佛有些喜悦之色。现在天下
大事多而杂乱,说也说不完。我的想法是想使皇上更加相信我后才进谏,(我认为,)这样做会更有好处。”田昼同意他的
这种做法。不久,朋党之祸突然兴起,当时的事情每天都有所变化,承君托病辞职,回到阳翟家中。一天,有人来报,
说皇上废黜了皇后孟氏,立刘氏当皇后。田昼告诉他的子侄们说:“(对于这件事,)邹浩不向皇上进言,我可以和他绝交
了。”又一天,邹浩写信来约田昼在颍昌中涂相会,说自己犯了罪。田昼十分高兴,赶快前去见面,邹浩详细地说:“皇
上废立皇后时我直言劝谏,言论过于直率鲁莽。皇上起初并不生气,我于是又启奏说:‘我很快就要死了,不能再次见到
皇上容颜了。’走下来后,我叩拜告辞而去,到大殿门口,望见皇上仍未发怒,(只是)脸色凝重,若有所思。我第二天
就因罪而被处罚了。”邹浩、田昼相处三天才分别,分别前,邹浩哭泣,田昼一脸正气,责备他说:“假如你沉默不语,
能在朝廷任职,生伤寒之疾不出汗,五天也就死了,(这样说来,)难道只有岭海之外这样的僻远之地能使人死去吗!希
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的,不只是这些。”邹浩怅然若失,叹息说:“您赠送我的
太丰厚了!”于是就离别而去。
建中靖国初年,田昼入朝担任大宗丞,宰相曾布想把他收归自己门下,田昼没有屈从,授官提举常平,也推辞了,
请求担任淮阳军而离开京城。当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他。这一年遇到大的疫情,田昼每天自己带着医生,挨家挨户去探
望生病的人,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治病。一天他患小病没有出门,正当白天,全军的人们都看见田昼骑着马带着随从腾空
而去,到府上询问,已经去世了。有人说他是淮阳土神。
2021 年 3 月青岛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
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
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
4
风便,可获全胜。”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臣
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贱。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
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旋以百船分列东西,
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
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
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平,自海道报捷。上旌琅
功,曰:“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候封,乞得
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
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
毛为互市..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
寇兵而赍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
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
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
允行。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泉壮。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B.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C.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D.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10.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花翎,清代的一种冠饰,多为皇室贵族和朝廷高级官员所佩戴,是“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
B.互市,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C.旗,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
D.太子少傅,负责教习太子的副职,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为“九卿”之一。
11.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施琅精于谋略,长于用兵。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施琅联络旧部作内应;澎湖之战中,他精心谋划,排兵布
阵,大获全胜。
B.施琅骁勇善战,厥功甚伟。攻台过程中,施琅被流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湾,终于使之回归,稳定了
东南局势。
C.施琅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施琅据理力争,坚持攻台;面对台湾弃留的争论,他
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
D.施琅深明大义,尽忠为国。平定台湾之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他
多次进言,建议设立台湾官署。
12. 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2)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13.(1)请求催促地方筹备粮食军饷,只要遇到便利天气就可进军,并请求调度陆军官兵协助围剿;
(2)我特意提拔重用你,是因为你能不辜负使命,把盘踞台湾六十余年的贼寇,一举消灭。
14.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哪些?(3 分)
14.①战略位置重要 ②防止外来侵略 ③维护国家统一 ④迁民不易
2021 年 3 月烟台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
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
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
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
5
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
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
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
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
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
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 死有余责。”乃上表谏,
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
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
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②尚.上女高阳公主,
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
司/理则宜然
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
司/理则宜然
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
司/理则宜然
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
司/理则宜然
10.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
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
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古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
11.A(“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
引荐提拔后进。
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
事也亲自过问。
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提拔
他为洛州刺史。
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
最后一份才智。
12.C(“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5 分)
(2)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 (3 分)
13.⑴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恩宠优待,但有时因为某件事被责备,就接连数日到朝堂上,跪拜请罪,惊恐害怕好像无
地自容。(注意“蒙”“以”“诣”“稽颡”“无所容”的翻译。)
⑵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注意“自非”“尤”“遐弃”的翻译。)
14.房玄龄劝阻皇帝东征高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 分)
14.①皇帝功名威德已备,无需拓地开疆来扬名立威;(1 分)②战争会伤及无辜,戕害生命,令人痛心;(1 分)
③高丽并无不可饶恕之罪,放弃征伐可得远服近安。(1 分)
2021 年 3 月临沂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
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
6
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
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
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
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普通判并州,所上
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 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
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
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
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
“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
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10.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中书,此处指中书省。宋仍沿用唐三省六部制,但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已有名无职。
11.A(《左氏春秋》是左丘明为《春秋》作的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向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
中的大意。
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
才戴上一枝。
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承担责任,没有得到朝廷
同意。
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明知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帝进谏,后又当面向皇帝
进言。
12.A(“向别人讲《左氏春秋》”错,原文为“闻讲《左氏春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4 分)
(2)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4 分)
13.(1)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提及罢了。
(4 分。“得非……乎”“嗣”“但”“及”各 1 分。)
(2)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召唤时,不等驾好车就该前往,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他应该一定
会入宫。(4 分。“诺”“俟驾”“愿”“宜”各 1 分。)
14.为解决河东之患,司马光提出了哪些建议?他认为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 分)
14.(1)①修筑两个城堡。(1 分)②招募老百姓耕种土地。(1 分)(2)①军事上,抵制夏人;经济上,缓解粮食供
给之困。(1 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长到七岁,气势凛然如同成年人一样,
听讲《左氏春秋》,很喜爱,退下来给家人讲,就能说出其中的大意。从此,他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
进士甲等,年纪刚成年。他性情不喜欢华丽奢侈,闻喜宴上唯独他不戴花,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主赏赐的花不可
违背。”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听从庞籍的征召,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成为河
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视察,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
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用高价购买粮食远道运输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
有点狂妄,率兵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去官。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
但没有得到答复。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奏报称将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一定分度,或京师看不见,
都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
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开始有病,可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
7
下的人都很担心却没有人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建议,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
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当面对皇帝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大力实行。”
皇帝深思了好久,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
这些,自己认为必得死罪,没想到皇上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到诏
令,又上书说∶“我上次进谏的说法,料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沉默没听到什么,这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
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迎立他们所结交深厚的人而已。'定策国老''
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非常感动,说∶“把奏章送到中书省。”不久,下诏让英宗判宗正,英宗推辞,没有
答应,就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太子之位,到了一个月了,他胜过别人很远
了。然而,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召唤不等驾好车就应去,希望以臣子大义责备皇子,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
了征召。
2021 年 3 月德州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
贾谊论
苏 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
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以有所为耶?
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
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
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
不用,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
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
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悲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
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
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
则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乙】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
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
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曰天年乎?
(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0. C(一般谓语部分较长或者要突出主语,主语应与后面谓语部分断开,排除 AD。“而”表转折,与前面的内容断
开,排除 B。“者”表句间停顿,在后面断开。“时君”指当时的君主,是一个词,中间不宜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汉代周勃。
B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
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
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11. B(文中代指苻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语意深
沉。
8
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贾谊行为,得出
结论。
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
抱负。
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
振作。
12. C(“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曲解原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4 分)
(2)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4 分)
13. (1)将到楚国时,先派子夏前往,再派冉有去陈说。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之、申、
勤”一点 1 分,句意 1 分)
(2)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
(“见、安、自残”一点 1 分,句意 1 分)
14.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 分)
14.苏轼:①不能惜君以厚,没能做到不弃其君;②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欧阳修:汉文帝不能用才,疏远贤才。(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甲)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
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
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已造
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
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既然这样,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
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子夏
去接洽,再派冉有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
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
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
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
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
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
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
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
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
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努力超脱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
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
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
足啊!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
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
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
以详尽地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
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
(乙)
并且用贾谊的主张,孝文帝只要稍微运用一下,(达到的效果)还能与周成王、周康王的功德比美。况且坐在朝廷上
使用他的主张的话,就重振大汉的风气,超过三皇的功绩,犹如决堤放水、稗草成熟后的子粒脱落一样容易了。可怎奈(孝
文)却抵制辅佐王道的策略,远远地疏远了他。所以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汨罗江凭吊屈原,而司马迁在屈原之后为其
作传,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抨汉文帝疏远贤才,痛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
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再说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意外早死,怎么能说他寿命短呢?
2021 年 3 月泰安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9
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
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
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
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
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
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复出镇宁夏。
吉囊大入,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制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
总督王琼劾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
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
盗,要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当年役所也。
"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
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
(《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10. 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
B.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 使,掌管民政,明时因需设置经略
之职。
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D.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 《汉书》中
的“赞”。
11. D(“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经略”错,赞,应为“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
事件的评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
指挥使之职。
B.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
督佩大将军印之先。
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
就去世了。
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行台议事时,
仍然不敢正席而坐。
12. C(“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错,原文为“雄及副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
雄等皆败”,因兵败而被总督王琼弹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4 分)
(2)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4 分)
13. (1)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落实“吠盗”“奚”“为”“听”
等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 4 分)
(2)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落实“绾符”
“着”“足尚”等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 4 分)
14.联系全文,概括杭雄成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的原因。(3 分)
14.①杭雄冲锋陷阵,敢于拼杀;(1 分)②皇帝赏识、大臣推荐;(1 分)③为官清廉正直,有“清节”之誉。(1 分)
参考译文:
杭雄,字世威,世代担任绥德卫总旗。杭雄承袭这一职务,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正
德七年,杭雄进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四川围剿贼寇,随即守备西宁。由于尚书杨一清的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
击将军。他跟随都御史彭泽经营治理哈密,偕同副将安国在岢岚大败敌军,于是进升为都督佥事。改任参将,又升为都
督同知,统领边兵在西内操练。武宗巡幸宣府、大同时,杭雄是随从,随即被授为大同总兵官。嘉靖初年,朝廷要淘汰
10
传奉官,杭雄本应降职,因他正在防守边境,便被任命为代理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带领一万余骑兵进入沙河堡,
杭雄击退了他们。不久,大军再次到来,杭雄抵御不住,请求免职而未被允许。他被调往延绥,任后军都督府佥书。三
年秋,土鲁番侵犯甘肃,皇上诏令尚书金献民督师,命杭雄佩带平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
甘肃四镇军务。以往列侯出征,才佩帶大将军印,而没有给都督佩带大将军印的先例,现在却特意让杭雄佩带大将军印。
他们刚刚赶到,敌军已经被击退,而杭雄也因此被授为锦衣千户。班师之后,他又出外镇守宁夏。吉囊大军入侵,总督
王宪命杭雄等出兵打败了他们,杭雄进升为都督同知。敌寇八千骑兵乘着水面结冰进犯宁夏。杭雄及副总兵赵镇率军抵
御,前锋深陷埋伏之中,杭雄等都战败。总督王琼弹劾他,他因而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去世。杭雄敢拼敢战。他曾率数
名骑兵巡边,敌寇成群而至。杭雄于是下马积鞍为垒,跪下射击。敌寇退走,他解开衣服,发现腋下凝血,才知自已被
飞箭射中。武宗在大同时,见杭雄的毡帷十分破旧,说道:“老杭竟贫穷成这样子。”敌寇到来,皇上打算亲自率军攻击。
杭雄拉住马劝谏道:“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皇上大笑止步。杭
雄年少时在延绥巡抚行台供职,他升职之后,每当到行台议事时,都不敢正席而坐,并说:“这是我当年供职的地方。”
正德、嘉靖年间,西北的名将,马永之下便是杭雄了。赞日:时代太平,那么将才的谋略就没有办法体现。有的人掌握兵
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彭清、杭雄清廉的节操,这又是最
优秀的吧。
2021 年 3 月滨州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
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
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
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
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
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
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
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
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
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
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B.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C.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D.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10.D(“剧”与“邑”是定语和中心语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持官府”陈述的对象是“大姓”,故与“怙
势”联系紧密,“持官府”后断开,排除 A。故选 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古代用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如“从弟”“从兄”“从子”“从父”等。
B.劾,古代官员和百姓检举官吏罪状的行为,与《苏武传》“劾大不敬”中“劾”的意思相同。
C.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还可指供奉祭祀名人的处所。随着佛教的传入,后来佛教寺院也俗称庙。
D.闾,《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文中泛指百姓聚居之处。
11.B(“官员和百姓”错,应为“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克戬不畏奸邪,依法施政。在担任吴县知县时,他坚持原则,绝不妥协,依法打击地方豪强,震慑了邪恶势力。
B.张克戬英勇抗敌,善用谋略。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侵犯河东,张克戬在太原全力抵抗,先除敌人内应,后以奇
兵致胜。
C.张克戬誓死报国,忠贞不移。靖康元年,汾州又遭兵燹,孤城无援,已入绝境。金人送来劝降信,他不拆看就直
接烧掉。
D.张克戬忠义干云,令人敬仰。十月初二,汾州城破,张克戬身穿朝服壮烈殉国,连敌人都为之奉尸礼葬,拜祭立
庙。
12.B(“张克戬在太原”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4 分)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 分)
11
13.(1)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的燕人有几十个,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评分标
准:共 4 分,定语后置、“附”、“阴”,各 1 分,句意 1 分)
(2)(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
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评分标准:共 4 分,“度”“草”“妻子”,各 1 分,句意 1 分)
14.“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请简要说明因为哪些“事”朝廷对张克戬进行表彰奖励的。(3 分)
14.①张克戬号令兵民,慷慨陈词;②张克戬烧掉劝降信,痛骂并炮杀敌酋;③手书遗表、遗书,派人送往京城;④
汾州城破,张克戬巷战无果,身着朝服壮烈殉国,他一家死了八口人;⑤张克戬牺牲后,金兵将领为他奉尸礼葬,拜祭
立庙。(本题共 3 分,每条 1 分,答出 3 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担任吴县知县。吴县是浙江政务繁剧之县,民
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甚至能挟持官府。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低头谨慎处事,致力于在任职期
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
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后,跟张氏结怨,
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东,包围了太原。太原
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军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事先
进城隐藏在城下的燕人有几十个,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
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
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
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啊。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
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
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
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
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
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两次派遣使者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
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初一,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
形势更加紧迫。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到城头大声
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
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
杀死都监贾亶,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活捉张克戬。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
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被朝
廷知道后,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延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赐谥号“忠
确”。
2021 年 3 月菏泽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萧昱字子真,景第四弟也。天监初,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洗马、中书舍人、中书侍郎。每求自试,高祖以为
淮南、永嘉、襄阳郡,并不就。志愿边州,高祖以其轻脱无威望,抑而不许。迁给事黄门侍郎。
上表曰∶“夏初陈启,未垂采照,追怀惭惧,实战胸心。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
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能负戈擐甲实衔泪愤懑潜伏东境,备履艰危,首尾三年,亟移数处,虽复饥寒
切身,亦不以冻馁为苦。夫自媒自衒,诚哉可鄙;自誉自伐,实在可羞。然量已揆分,自知者审,陈力就列,宁敢空言? 是
以常愿一试,屡成干请。圣监既谓臣愚短,不可试用,请解今职,乞屏退私门。”高祖手诏答曰∶“昱表如此!古者用人,
必前明试,皆须绩用既立,乃可自退之高。往岁处以淮南郡,既不肯行;续用为招远将军、镇北长史、襄阳太守,又以边
外致辞;改除招远将军、永嘉太守,复云内地非愿;复问晋安、临川,随意所择,亦复不行。解巾..临郡,事不为薄,数有
致辞,意欲何在?既表解职,可听如启.。”坐免官。
普通五年,坐于宅内铸钱,为有司所奏,下廷尉,得免死,徙临海郡。行至上虞,有敕.追还。昱既至,恂恂尽礼,
改意蹈道,高祖甚嘉之,以为晋陵太守。下车..,励名迹,除烦苛,明法宪,严于奸吏,优养百姓,旬日之间,郡中大化。
俄而暴疾卒,百姓行坐号哭,市里为之喧沸,设祭奠于郡庭者四百余人。田舍有女人夏氏,年百余岁,扶曾孙出郡,悲
泣不自胜。其惠化所感如此。百姓相率为立庙建碑,以纪其德。又诣京师求赠谥。诏赠湘州刺史。谥曰恭。
(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八》,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
能负戈擐甲/实衔泪愤懑/
B.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
能负戈擐甲/实衔泪愤懑/
12
C.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
能负戈擐甲/实衔泪愤懑/
D.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
能负戈擐甲/实衔泪愤懑/
10.C(原文: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
阻绝,归赴无由,虽未能负戈擐甲,实衔泪愤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解巾,古代男子解去裹头的头巾,换上儒雅的装饰。
B.启,泛指奏书、公文、书函,文中指萧昱写给皇帝的奏书。
C.敕,指古代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文中指高祖的诏令。
D.下车,指君王初即位或官员初到任,文中指萧昱到任晋陵太守。
11.A(解巾,古代指除去儒装,出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昱经历坎坷,备尝艰辛。他自述在东境的三年之中,被迫多次更换居所,有时受冻挨饿,但都坚持过来,并无
怨言。
B.萧昱勇于改过,终受赏识。他因在家中铸钱被治罪,迁徙临海郡。自临海郡返回后,他痛改前非,最终被任命为
晋陵太守。
C.萧昱励精图治,为政有方。主政晋陵期间,他用名望功业自我勉励,清除苛捐杂税,用法律严格约束奸猾的官吏,
很快就有了成效。
D.萧昱优养百姓,深受拥戴。他对百姓实行优养政策。在他死后,许多百姓号啕痛哭,前往祭奠,并修庙树碑,以
铭记其功德。
12.B(“自临海郡返回后”表述错误。从原文看,他并没有到达临海郡,而是在上虞被赦免后就返回了京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量己揆分,自知者审,陈力就列,宁敢空言?(4 分)
(2)昱既至,恂恂尽礼,改意蹈道,高祖甚嘉之。(4 分)
13.(1)然而衡量自己,了解自己情况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才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力才去就任官职,哪里敢
说空话?
(2)萧昱到了京城以后,恭敬谨慎完全遵守礼法,改变心思,履行正道,高祖非常赞赏他。
(第一句,“量”“审”“陈力就列”“宁”各 1 分,句意不通顺的酌情扣分。第二句,“至”“恂恂”“蹈”“嘉”各 1
分,句意不通顺的酌情扣分)
14.萧昱被免去官职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高祖的手诏分条说明。(3 分)
14.(1)萧昱没有建功立业却自我标榜。(2)对于朝廷授予的官职,萧昱都找出理由推辞。(3)萧昱自己在奏书中
请求免去现任官职。(每点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萧昱字子真,是萧景的第四个弟弟。天监初年,他被授予秘书郎,连续升迁做过太子舍人、洗马、中书舍人、中书
侍郎。他常常请求自试(给予重用),高祖任命他做淮南郡、永嘉郡、襄阳郡长官,他都不赴任。他志愿到地处边境的州
郡去,高祖认为他轻佻不稳重,没有威望,就压制住他,不许他去。(后来)改任给事黄门侍郎。
萧昱上表给皇帝说∶“夏初我递上的陈述,没有获得采纳允准,追怀过去感到羞惭恐惧,实在让我心中战栗。臣听说
署天下大雨,冬天大寒,百姓尚且有怨言;对于政治上的得意还是失意,受宠幸还是受羞辱,谁能够忘怀呢!过去在齐朝
末年,义师初起的时候,我还年幼,刚刚有点懂事,因为东西交通阻隔断绝,没有办法回来投奔义师,虽然没能手持戈
矛,身穿铠甲,其实我也热泪盈眶,满怀愤懑。我潜伏在东境,尝遍了艰辛和危险,前后一共三年,转移了好几处地方,
虽然是饥饿寒冷交迫于身,我也不认为受冻挨饿是苦的。自己给自己作介绍,自己推荐自己,确实是令人鄙视的行为;
自己赞美自己,自己夸奖自己,实在是令人羞耻的行为。然而衡量自己,了解自己情况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才力),
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力才去就任官职,哪里敢说空话?因此常希望能试一试,多次请托于人。圣上既然认为我愚笨有缺陷,
不可以试用,请您解除我现在的职位,我乞求隐退回到自己家中。”高祖亲手写诏书答复说∶“萧昱上表竟然说这样的话!
古时候用人,一定先要当面试用,都必须立有功业,效用很好,才可以显扬自己谦让的高风格。过去几年里,让你到淮
南郡任职,已经不肯去了;接着任用你做招远将军、镇北长史、襄阳郡太守,你又以那是边远地区为借口推辞掉了;后来
改授为招远将军、永嘉郡太守,又说去内地不是你的愿望;再问你晋安、临川这两个地方,随你自己选择,也是又一次不
肯去。除去头巾,出任官职,就没有微小的事情,而你屡次都有说词,你的意愿到底在哪里?既然你上表请求解职,就依
照你请求的办吧。”萧昱因此而被免除官职。
普通五年,萧昱因在自己家里铸造钱币而犯法,被有关官员上奏,下交廷尉,得以免去死罪,迁徙到临海郡。刚走
到上虞这个地方,就有皇帝的命令追来让他回去。萧昱到了京城以后,恭敬谨慎完全遵守礼法,改变心思,履行正道,
高祖非常赞赏他,任命他做晋陵郡太守。萧昱到任后,以名望和功业勉励自己,除去烦多的苛捐杂税,申明法律宪章,
对奸猾的官吏严厉管制,对百姓则实行优劣策,时间不长,晋陵郡境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久,萧显得了暴病去世,
郡内老百姓不论是正在做什么事情,听到消息后,都号啕大哭,街市巷里因此而一片喧哗沸腾,有四百多人在郡府庭院
13
里祭奠,乡间有一个女人夏氏,年纪已有一百多岁了,扶着曾孙来到郡府,悲伤地哭泣,不能自已。萧显惠政的感化力
量像这样巨大。百姓们相继为萧显建庙宇、立碑石,用来纪念他的功德。他们又到京城去为萧昱请求赠谥。皇帝下诏,
追赠萧昱为湘州刺史。谥号恭。
2021 年 3 月聊城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中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
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
鲜于裒不相好,如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
世称其忠平。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待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
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
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
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
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
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
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永平元年明帝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
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联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节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B.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C.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D.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10.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B.“亢龙有悔”出自《周易·乾》,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后悔。
C.羽林,汉代禁卫军,取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西汉武帝始设,称羽林骑。
D.曾、闵即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闵子骞,皆位列“孔门四圣”,有孝行,名列“二十四孝”。
11.D(闵子骞不是“孔门四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阴兴坚守公心,荐才不因己私。阴兴和张宗、鲜于裒关系并不友好,但他了解他们的才能,依然推荐他们任官。
B.阴兴心地谦恭,屡次辞让封赏。他认为作为外戚。受到恩泽已然深厚,不愿再获封候,光武帝对此非常赞赏。
C.阴兴贵为国戚,但是生活低调。他不贪求富贵荣华,安居于陋巷之中住宅破败不堪,勉强遮风挡雨。
D.阴兴德行昭著,死后人深感念。明帝发诏对阴兴进行高度评价,认为阴兴有不凡军功,有谦让之德,具孝行,可惜
英年早逝,让人心痛。
12.C(“住宅破败不堪”不符文意)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4 分)
(2)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4 分)
13.(1)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不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为他们推荐。
(2)第二年夏季,光武帝风眩病加重,后来让阴兴兼任侍中,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临终嘱托(或接受顾命)
14.阴兴举荐人才的做法和春秋时期晋国的祁黄羊有异曲同工之处,试分析。(3 分)
14.春秋时期晋国的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1 分)阴兴虽与张宗等人并不交好,但知道他们的才能,也
举荐他们为官,并不推荐与自已要好却没有真正才华的朋友;病重时向皇帝举荐自己的堂兄阴嵩,阴嵩谨慎勤敏,得到
皇帝的器重。(2 分)
参考译文: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兼任期门仆射,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
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蔽风雨,脚踩泥途,率先期门。凡光武新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
信赖。虽然他乐于施舍和结交朋友,然而门下没有好勇斗狠之人。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
14
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不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为他们
推荐。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他的住宅勉强完备,只能遮蔽风雨。
建武九年,改任侍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
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令天下人为之倾慕向往,实在是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
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不改变他的志向。阴贵人
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已不知进退,嫁女就
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阴贵人对这番话
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并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季,光武风眩病
很重,后就以阴兴为侍中,他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武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光,想让他代替吴汉任
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我不敢爱惜生命,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自肺
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
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他病重了,皇帝亲自
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
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领羽
军十多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
明帝永平元年诏书说:“已故待中、卫尉、关内候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
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
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
2021 年 3 月日照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潘之门,两人皆亟逊濂,
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
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
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
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
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
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
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
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
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
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
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
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10.D [解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
报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11.A [解析]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山著书立说。
B.宋濂为帝讲经,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义》,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
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12.C [解析]原文是“恶可深罪”。
15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4 分)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4 分)
13.(1)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回到正道。
[评分标准]4 分。傅:做老师,1 分;讽以礼法:用礼法劝谏,句式 1 分,“讽”1 分;使(之)归于道:使他回
到正道,1 分。意思对即可。
(2)(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
[评分标准]4 分。悉:全部;诘责:责问,质问;微:如果没有;罪:加罪,治罪。意思对即可。
14.文中宋濂两次被贬,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3 分)
14.①第一次被贬是因为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②第二次被贬是因为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宋濂被牵
连。
[评分标准]3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两点得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跟随闻人梦吉学习,精通《五经》,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柳贯、黄溍门
下游学,他们两人都非常推崇宋濂,自认为不如他。元代至正年间,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
到龙门山著书。十余年后,太祖召见宋濂,聘请他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为太子讲
经,不久改任起居注。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够遵照施行,赏
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乙巳三月,宋濂请求返乡探亲,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谢恩,并致
信太子,用进德修业来勉励他。太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还亲自赐信褒奖宋濂,并令
太子写信答谢。不久宋濂便因父亲去世服丧守制,守丧期满,奉诏返京。四年,升为国子司业,因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
上奏不及时而获罪,被贬为安远知县,旋即被召回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这时,太祖征召四方儒士,选择
其中一些年轻有才的,提升为编修,任命宋濂为老师。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
法来劝谏,使他回到正道。太祖剖符封赏功臣,征召宋濂商议封赏五等爵位,宋濂引鉴汉、唐前例,选择其适用部分奏
报皇上。太祖曾经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哪些书最值得看,宋濂推荐《大学衍义》。太祖挑出《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
老之学中的一段,让宋濂讲析。宋濂讲完,接着说:“国君如果能用仁义来治理民心,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刑罚并
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询问廷臣,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是诽谤、违法。”
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
太素的奏章,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
罪上书言事的人了。”太祖当场称赞他。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太祖要将宋濂处死,皇后和太子
全力相救,才将他贬谪到茂州。宋濂文风淳厚,在朝时,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的典礼,朝会宴享、律历衣冠的制度,
四裔贡赋、赏劳的礼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的文辞,都委托给宋濂。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各地学者都称
宋濂为“太史公”。第二年,宋濂在夔州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正德年间,又追封谥号文宪。
2021 年 3 月淄博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
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泰始..中,武帝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
宜得猛士以济武功。”兖州举隆才堪良将。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
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
“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
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
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帝弗纳。隆立标简试。自旦至申.,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
因请自至武库选杖。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
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
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
欢笑。朝议加隆将士勋赏,赐爵.加秩各有差。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
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虏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若田者。成奚以隆无征讨意,
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
患/隆至/帅军讨之
B.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
患/隆至帅军/讨之
16
C.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
患/隆至/帅军讨之
D.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
患/隆至帅军/讨之
10.A(朝廷认为由于西平荒废毁坏,应该及时修复,任用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带领所率的精锐部队,并另
派给一支防守牙门军营的卫队,驻扎防守西平。当时南部之敌成奚经常成为边境的祸患,马隆到后,帅兵讨伐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客,文中指门客,是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
B.泰始,是晋武帝年号。年号纪年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申,指申时,古代十二个时辰之一,指下午一点至三点。
D.爵,指爵位。古代爵位有很多,如亲王、郡王、公、侯、伯等。
11.C(申时为下午三点到五点。下午一点到三点为未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隆既勇且义,赢得州人称赞。兖州刺史令狐愚犯罪被杀,无人敢替他收尸,马隆不但自己出钱给他举行殡葬仪
式,还服丧三年。
B.马隆勇于担当,能够毛遂自荐。皇帝有西顾之忧,而朝臣们又都无言以对,马隆主动请命,后率勇士三千多人,
与敌厮杀。
C.马隆亲历亲为,带兵自有一套。朝廷和地方兵力众多,可直接调用,马隆却自立标准,亲自选拔,不仅如此,还
亲自采买武器。
D.马隆熟习军阵,并且善于巧制。马隆作战时曾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窄就制造木屋放在车上,边战斗边
前进。
12.C(不是“亲自去采买武器”,是亲自去武库挑选武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4 分)
(2)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4 分)
13.(1)皇帝说:“如果一定能消灭敌人,怎能不任用你?只不过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本题 4 分,每小句 1
分,注意“必”“何为”“顾”“ 方略”的翻译)
(2)朝廷六军人数众多,州郡的兵力也不少,只管调用即可,不应另外设立赏赐招募士兵来扰乱常规。(本题 4 分,
每小句 1 分,注意“但”“宜”“横”“典”的翻译)
14.马隆采取何种措施麻痹成奚,使之懈怠?(3 分)
14.马隆让军士扛着农具假装去耕田,成奚误以为马隆没有征讨他的意思,所以产生了懈怠。(本题 3 分,意思对即
可,用原文回答也可得分)
参考译文: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年轻时就智勇双全,喜欢树立名声节操。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因事犯罪被诛杀,整个兖
州没人敢给他收尸。马隆凭借武官的身份,假称是令狐愚的门客,用个人的钱埋葬了他,并守丧三年,在墓地周围种上
松柏,守丧礼毕才返回,全兖州都把这事作为美谈。泰始年间,晋武帝将要发动攻打吴国的战事,下诏说:“吴会没有平
定,应该选拔勇猛的将士来成就武事。”兖州推举马隆的才能可以做优秀的将领。起初,凉州刺史杨欣与羌戎失和,马隆
说杨欣一定会失败。不久杨欣果然被敌人所杀,黄河以西断绝了与中原的联系,皇帝常常有顾念西部的忧虑,上朝时叹
息道:“谁是能替我征讨敌人打开通往凉州道路的人呢?”朝廷大臣没人回答。马隆上前说:“陛下如果能任用我,我能
平定凉州。”皇帝说:“如果一定能消灭敌人,怎能不任用你?只不过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马隆说:“陛下如果能任
用我,应让臣下自任。”皇帝说:“怎么讲?”马隆说:“请允许我招募勇士三千人,陛下不要问他们从哪里来的,我率领
他们击鼓向西进军,依仗陛下的声威仁德,那些敌人哪堪一击!”皇帝答应了他,就任命他为威武太守。公卿们都说:“朝
廷六军人数众多,州郡的兵力也不少,只管调用即可,不应另外设立赏赐招募士兵来扰乱常规。”皇帝没有采纳。马隆设
立标准,选拔测试(士兵)。从早晨到下午,选出三千五百人,马隆说:“足够了。”马隆于是请求亲自到武库挑选武器。
向西渡过温水。敌人树机能等率领数万士兵,有时凭借险隘在马隆前面阻挡,有时设伏在他后面堵截。马隆根据八阵图
制作偏箱车,道路狭隘就建造木屋加在车上,一边作战一边前进,弓箭射到的地方,敌人随着弦声倒下。出奇的智谋,
不时施用,出敌不意。有时在狭窄的道路两旁堆上磁石,敌人穿着铁铠甲,被吸住不能前行,马隆的兵士都穿犀甲,前
行无碍。转战千里,杀伤的敌人数千人。自从马隆西行后,音讯断绝,朝廷为他担忧,有人说他已战死。后来马隆的使
者夜里回到朝廷,皇帝拍手高兴地笑了。朝廷商议加封马隆将士的勋爵赏赐,赏赐的爵位增加的俸禄各有等级。太康初
年,朝廷认为由于西平荒废毁坏,应该及时修复,任用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带领所率的精锐部队,并另派给一
支防守牙门军营的卫队,驻扎防守西平。当时南部之敌成奚经常成为边境的祸患,马隆到后,帅兵讨伐他。敌军凭据险
要抵抗坚守,马隆下令士兵全都扛着农具,做出要去耕种的样子。成奚以为马隆没有讨伐他们的意思,防卫之意逐渐松
懈。马隆趁着敌军没有戒备,进军攻击并打败了他们。到马隆任职结束时,敌人再不敢入侵。
2021 年 3 月济宁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
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
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莱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
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
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
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毌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王肃曰:“唯不见
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
为台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
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
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
年,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
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衮前后辞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九年
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
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
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
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
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10.C(正确标点是: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
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旌表,指由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或赐匾额,用以表彰德行的一种方式。
B.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泛指学校。
C.祖送,我国古代送行饯别时的一种仪式,一般指临行之前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D.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11.C(“祭祀祖先”错,与《荆轲刺秦王》“既祖,取道”中的“祖”意义相同,指祭祀路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袤德才兼备,仕途平顺。他担任过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侯,高寿而
终,赠谥号为“元”。
B.郑袤施政有方,广受肯定。在黎阳,从官吏到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政绩考核为各县之首;在济阴,他重视教化,
礼贤兴教。
C.郑袤为人贤德,深受器重。宣帝看重他贤士的身份,让他接任广平太守;景帝出征平叛,亲自向他问计,他的建
议受到赞赏。
D.郑袤为人谦让,进退有度。皇帝下诏任命郑袤担任司空一职,他亲自交还印绶,坚决辞让达十多次,但最终还是
接受了皇上的封赏。
12.D(“亲自交还印绶”错,原文“遣息称上送印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
(2)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
13.(1)景帝对王肃说:“只是没见到郑袤感到很遗憾。”王肃把景帝的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上景帝。(4
分。“恨”“以”“自舆”各 1 分,句意 1 分)
(2)等到晋武帝登基,郑袤晋升爵位为侯。虽然他卧病十多年,但当时的贤士都争相推荐他。(4 分。“践祚”“寝疾”
“并相”各 1 分,句意 1 分)
14.后人评价郑袤有“识人之明”,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3 分)
14.①郑袤认为魏讽必败,劝告任览远离魏讽;②郑袤前后多次荐举贤才,他荐举的人后来大多都官至高位,名望很
高。(共 3 分。第一点 1 分,第二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18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郑袤年少丧父,为人清白正直。当时济阴人魏讽做相国掾。魏讽在当时名声显赫,和
郑袤同一郡县的任览与魏讽结交。郑袤认为魏讽为奸诈之辈,终究会带来灾祸,劝说任览远离他。等到魏讽落败,谈论
的人都称赞郑袤。魏武帝当初分封他的儿子们为侯,精心挑选门客,郑袤与徐干都做了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征召他做
自己的属官,郑袤推举高阳的许允、扶风的鲁芝、东莱的王基,王朗都给他们委任了官职。这些人后来都官至高位,名
望很高。郑袤外调做黎阳县令,当地官员和百姓都心悦诚服。太守考核属官,经过甄别,郑袤尤为突出,为各县县令之
首。改任济阴太守,到任即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者,礼待贤能的人,兴建学校,启发引导后辈。正值广平太守空缺,
宣帝对郑袤说:“你叔叔将作大匠(郑浑)在阳平任上留有好名声,百姓得到恩惠教化。况且王子雍、鲁子家接着管理此
郡,使该地世代不乏贤人,所以委屈你再次担任太守之职。”郑袤在广平任职,把道德教化放在第一位,他擅长起草法规
和教令,郡里的百姓都很爱戴他。毌丘俭发动叛乱,景帝亲自征讨他,文武百官到城东饯行送别,郑袤因为生病未能赶
来。景帝对王肃说:“只是没见到郑袤感到很遗憾。”王肃把景帝的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上景帝。景帝笑着
说:“本来就知道你一定会像侯生一样来的啊。”景帝于是与郑袤共坐一车,说:“首先实施什么计策?”郑表说:“过去
我与毌丘俭都做过台郎官,对他有所了解,他这个人喜欢谋事但却不能通达事理,自从过去在幽州建立功勋,他的欲望
便无限膨胀。他属下大将文钦有勇无谋。如果我们的军队出其不意,江淮的兵士有锐气但并不稳固,我军可深挖沟濠、
加高壁垒来挫败敌人的锐气,这就是当年大将周亚夫所擅长的方法。”景帝认为很好。高贵乡公与朝臣商议设立明堂辟雍,
精选博士,郑袤推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这些人后来都做到公卿高位。景元初年,郑袤得病失明,多次请求告老
还乡,没有被许可。后来郑袤被授予光禄大夫。建立五等封爵时,郑袤被封为密陵伯。等到武帝登基,郑袤晋升爵位为
侯。虽然他卧病十多年,但当时的贤士都争相推荐他。泰始年间,皇帝下诏说:“光禄大夫密陵侯郑袤,为人中和纯正,
应当登三公之位,补上公之缺。现在任命郑袤为司空。”武帝走到殿前,派五宫中郎将国坦到郑表府中宣旨。郑袤反复推
让,派儿子郑称把印绶送还,来回达到十多次。过了很久才被许可,到他府中任命他,让他以侯爵的身份接受任命,仪
同三司。泰始九年郑袤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谥号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