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46387

大小:95.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金山中学 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 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应用(10 分)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甜其所为”强调了 苦难对于磨砺意志的重要性,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则用对比手法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苒苒物华休 (3). 唯有长江水 (4). 忧劳可以兴国 (5). 逸豫可以亡身 2.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荡荡,小人长戚戚。” B. 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 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 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答案】B 3.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适当的一项是:( ) “ 学习悖论 ” 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 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 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 的道理就能做到。 A. “ 谦受益 ” 与 “ 满招损 ” B. “ 知其然 ” 与 “ 知其所以然 ” C. “ 博观而约取 ” 与 “ 厚积而薄发 ” D. “ 学而不思则罔 ” 与 “ 思而不学则殆 ” 【答案】B 二、阅读(7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有关经典的加减法 韩少功 ⑴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 义。 ⑵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物权印痕,切合历史上中(产)等阶级的总体心理需求——因 为只有读书人才可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以及向公众传导文学信号的职能。这样说的意思 是,草民对民间迷信插得上手,对文学却不大够得着。权贵对公文插得上手,对文学也不大够得着。因此, 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迷信与公文不知何处去,很多文学作品却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 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⑶读书人五花八门,并非统一的整体。有的白皮肤,有的黑皮肤;有的信基督,有的归佛门;有的敢 担当,有的颇颓废;有的傍权贵,有的走江湖……于是产生不同的文学标尺,也是常情。但不管他们之间 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既然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会形成大致相近的规则。这样,《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其“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红区的边界;《阿凡提的故事》的“经典性”不一定能在基 督教地区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共有的美人梦、 精英闷骚、愤世纠结,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数。 ⑷这印证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 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⑸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涉性、涉金、涉官、 涉暴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什么“经典化”的好 运气?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话语权一类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笔 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 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什么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 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优势。这就是后现代 主义者不应忘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⑹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 没变,那么某种普遍的人性之道,或说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 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切入宗教、道德、政治的时代焦点),乔伊斯作为一个“艺 术大户”(竟然发现、开发、释放出意识流这等奇物),就这样跨入了门槛。还有一些“资源大户”,比如 《西游记》(佛教文化资源)、《聊斋志异》(道教文化资源)、《三国演义》(帝王文化资源)、《水浒传》(江 湖文化资源)等,也是各得先机,各成气象,成为不易绕过去的大块头——至少在中国是如此。相比之下, 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最可能就被建构者们的目光 跳过去。 ⑺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限界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文化权重 者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 法。 ⑻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 ⑼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在这个意义上,大部分 文学史其实皆可半信半疑,因为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在这种加法与减法的双向对冲之下,进入一种谋 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限漂泊,需等待下一本甚至 N 本文学史的再度检验。 4. 作者第⑴段开篇就提出“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 5. 第⑵段画线词语“物权印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⑶段从_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对文学“经典性”的建构过程进行了阐述。 7. 下列对第⑸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连用 2 个问句突出强调建构是有条件的,并非随心所欲。 B. “挠到”“痒痒肉”生动形象地写出那些文字触及了很多症结。 C. 举法国葡萄酒文化图腾为例,意在承接上文指出另一半真相。 D. 用阴沟水与之作对比,鲜明突出葡萄酒无可替代的价值优势。 8. 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典是指经过文学史验证之后,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B. 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都是依赖读书人的齐心合力,才能保值增值。 C. 经典的作品具有相近的主旨,能引起读者广泛而持久的共鸣。 D. 经典的形成离不开文化权重者对其施加的影响。 9. 概括全文的行文思路。 【答案】4. 引出话题,暗示文学经典有个动态化的建构过程。 5. 知识精英(或文化权重者)对文学作品作出的具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价值判断。 6. (1). 个性(差别)。 (2). 共性 7. D 8. D 9. 文章开头提出了论述对象——文学经典。接着举例说明文学经典多受文化权重者的影响,得出观点经典 是建构之物,这是经典化的加法。其后文章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经典化的条件,即注重思想和艺术,符合价 值公约。基于此的淘汰和遗忘是经典化的减法。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作品的经典化过程,都需要经受加法 和减法的对冲。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回家,回家 高明昌 ①我总是在母亲重复了几次“你回家吧”之后,才走离老家的。此时,天色已经大黑,门口亮如白昼, 黑夜在路灯的照耀下,宅前依旧是黄昏的光景。母亲说,车子慢慢开。我说,一直开得很慢的。母亲笑笑, 顺手递来一只大花袋,里面全是水落小菜,有茄子、黄瓜、豇豆,还有红色的秋葵,以及一小包装在保鲜 袋里晒干的蒲公英草。母亲说,隔开你上次吃已经一个星期了,现在可以吃了。我诺诺——母亲是算计好 日子的。母亲看着我坐上车,看着我开灯,看着我发动车子,看着我倒车,看着我转过车身,向北一路驰 去。 ②我再也没有侧转脸看老家。看什么呢?母亲一个人的身影。下午三点半,在南桥,把“赏心乐事谁 家院”一句唱完,后三字改成“回家转”,再唱一遍,感觉韵脚收得好,气也倒得转,味也真切,想来汤 老先生不计较。嘚嘚笃笃,下楼,像个小年轻。开锁,上车,手握方向盘,心念海边村,12 公里,25 分钟, 途经环南路、环城东路、平庄路、金海路、金海支路、奉柘公路、海边村路,七转八弯,很费周章,但总 是向南、向南,向南总会到老家。老家在奉贤的南方,莫名的骄傲与欢喜。就在老家,母亲从来没有倚门 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 ③母亲永远在田里。 ④为这件事情,母亲与我最小的妹妹争论过。一个不让去田里,一个非要去田里; 一个为身体,一个 也为身体。没有对与错,爱的世界里,争论是无效的,我们让步了。去吧,有个意思就可以了,早去早回 吧。去了能早回? 田地是母亲的世界,去后,一切都由不得你。做儿子的我明白。那日回家,又不见母亲 身影,不知道她在田里忙什么。我不去田里,去了后面的叔叔家、西边的阿娘家、东边的婶母家,说道季 节和农事。回到宅前,井里打水洗车。洗着洗着,母亲回来了。 ⑤后来,母亲每日下午三点过后总在家了,但她依旧没有倚门而待。 ⑥看见菜篮里拣洗过的菜,有鸡毛菜、扁豆,还有褪去皮的土豆。母亲问,烧哪个? 答,全烧,少烧 一点。母亲笑笑,她打理过的菜全部派上用场,这才是本愿。荤菜呢? 是儿子的任务。母亲知道儿媳会买 好,儿子带转家;偶尔没买,儿子看一眼碗橱,便去钱桥镇买。母亲拦不住,便有了谈资——与我的姊妹 们买重复了,母亲会说浪费,但语气已没有了我们年少时的较真。上灶烧饭。母亲问,好烧吗? 我说,好 烧,我烧。母子争执几下,争执里,母亲的脸上充满惬意。白天的日子更长了,打理蔬菜得在向晚。我到 家,母亲要我换鞋(鞋子已经放好),娘俩就一起去看菜园。傍晚的阳光还亮堂着,缓缓地滑过身上,刚落 过的雨水已经钻进了土里,土地上飘着些许白色烟气,水洼里的积水冒着泡泡。母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 跟。母亲说,当心水。又关照,此地好下脚,此地要绕过,把我当不会走路的孩子。也是,不管怎么说我 都是她的孩子,虽然年过六十。母亲走路,像一艘小船平稳地驶在河面上,菜园地上的脚印很浅、很匀, 一如母亲轻盈的身段。母亲悠悠地给我说着蔬菜的事情。 ⑦今年的秋葵是红色的,母亲说,好看是好看,铁锈红,看久了,像是血水,气息沉稳、浓郁,一煮 后泛绿又泛白。这秋葵高挑细长,可产量很低哎。母亲又讲起,你忘记了去年的秋葵,天天吃也吃不完吗? 红秋葵只在干上长,枝上不长,明年不种了。说完,母亲用剪刀剪下一根秋葵,第二根让我来剪。我剪秋 葵,风吹草动,母亲剪秋葵,却像是人的胳臂被蜜蜂蜇了一下,秋葵树一动不动。轻手轻脚,我是在城里 开会的会场学到的,母亲是在田野里学到的。 ⑧我惊奇于眼前的一切,变化只在刹那间。 ⑨那日下午,二妹根据母亲的想法,将种西红柿的土地翻了个个儿,把发酵的鸡鸭狗粪全部深埋了下 去,再晒了几个钟的太阳,而后盖上碎泥,削平。现在的西红柿便一溜溜挂在枝上,风一吹,窸窸窣窣地 晃动着,母亲说,连生吃的味道都不一样,你先吃吃。我没有吃,这待遇应该让给母亲,尽管她可能吃不 掉一个西红柿。蔬菜的丰收、轮作是必须的,但轮作是不够的。母亲经常告诉我,人吃的物事是人做出来 的,不做,坐吃山空。以为这是老套话了,不加评论,母亲则不管我们听不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着她的 想法。 ⑩每天,母旁都去田里手工除草,回到客堂,手里捏的总是一把青草,像是捏着一把人参一样高兴。菜 园里的草,永远喜欢与蔬菜长在一起,蔬菜长高它长大,今天拔掉了明天又长出来,永远拔不完。这也是 对的,蔬菜在,草就在,草在,蔬菜在,母亲就永远有事情做。但有一种草母亲从来不拔,而且还好好地 护着。 ⑪ 菜园里的无花果实已经如麻雀蛋一样大了,又一个夏天如期而至,晚饭已经摆在场地里。刚吃完, 来家里陪母亲说话的人都到了,摇头电扇对准了他们,他们说不热。母亲说,人凉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多 看绿色。大家觉得对,就一起眼望菜园,议论菜园。有人说到一半,就与母亲一起走进菜园,她们站在曾 经出产过不知多少蔬菜的地上,开心地比划着。一阵风刮过,蔬菜地里发出了声响,蔬菜顺风偏了偏身体, 那些大如蒲扇的蒲公英便露出了身影。它们规规矩矩地趴在地上,无声无息。我知道,蒲公英不是母亲种 的,是母亲特意留下的。 ⑫ 蒲公英将自己白色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又牢牢地掌控着地间的缝隙,枝节朝四面八方伸展。它们 不打算离开这里,这里是真的好。这里有丰腴的粮食,这里还有一位善良的母亲。 (《解放日报》2019.7.18) 10. 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1.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12. 第⑤段画线句是否可以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13. 文末写“蒲公英”很有韵味,请分析作者写此的意图。 【答案】10.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五个“看着”,突出了母亲看着我离开时的情态,只是简单的目 光注视。同时与第 2 段“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形成照应,表现了母亲的质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很 具有感染力。 11. 第二段划线句写了我回老家的过程,连用多个短句,省略主语堆叠动词罗列地名,突出了我回老家的动 作的过程性与方向性。语言表达简洁明快,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我”回家过程中欢快、急切的心情。 12. 画线句不能删除。第⑤段画线句子与前文“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相照应,反 复出现,并与下文母亲展现的生活智慧相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质朴。 13. 作者写蒲公英,实则在写母亲,蒲公英是母亲唯一留在田里没拔的草,作者以蒲公英象征母亲,母亲将 这片田牢牢地掌控,在这片田,有母亲的家。有母亲的生活,有母亲的智慧,所以母亲深深的扎根于此,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赞美。 (三)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二首(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本诗归入的一项是( )。 A. 感时怀人 B. 山水田园 C. 怀古讽今 D. 羁旅情怀 15. 下列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温婉自然 B. 清新细腻 C. 沉郁顿挫 D. 豪放悲慨 16. 你认为本诗的哪一联抒发感情最浓?请对其进行赏析。 【答案】14. D 15. B 16. 示例一:诗歌的第四联表达感情最浓。“白发倚庭树”,主人公想象自己年老归家,独自倚靠着庭树, 举目四望,虽然“故园池台”依旧,但却物是“今是非”,已经是物是人非了,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想象 与期盼,同时也写出了一个漂泊者有家难回,而回家更为伤痛的无奈与悲苦之情。 示例二:诗歌的第三联表达感情最浓。月明之夜,正是赶路的大好时机,“不知明月为谁好”,诗人联想 到今晚一定有人月夜归乡,今夜的月光是属于别人的,但他相信无论迟早,他一定能乘一叶“孤帆”回到 可爱的故乡,这触动了诗人的归乡之情,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期盼。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 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 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 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 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 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 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 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 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 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 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 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 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 (2)没.葬而岁祀之( ) 18.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君一言折.之( ) A.使……屈服 B.指责 C.使……折服 D.证明 (2)全.活甚众( ) A.全、都 B.保全 C.成全 D.整个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民殣于.道路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 其.庶几于是者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0. 翻译以下句子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21. 根据以下事例,概括出徐君的性格特点 事例 性格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 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22. 文章最后一段提及“游侠士”的作用是? 【答案】17. (1). 聚集 (2). 通“殁”死亡,去世 18. CB 19. A 20. 明代末年,各种苛捐杂税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 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21. 孝顺恭谨 重义轻财 22. 结尾提及游侠士,由叙到议,表现游侠士之义与徐君之义不同,二者形成对比,游侠士之义是“乱国”, 徐君之义是“庇民”, 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 (五)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 西北二虏 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 则先于彼;不出于 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②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故曰: 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庶人之在官者, 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 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 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 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 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 与夫一旦之危 ? ③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 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 23. 概括第 1 段的主要内容。 24. 下列不是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一项是( )。 A. 天下固有意外之患 B. 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C. 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D. 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25. 在第 3 段中,作者提到“屯聚之兵”,用意是 26. 可填入第 3 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矣 B. 乎 C. 耶 D. 欤 27. 请简要评析 轼在本文中的观点。 【答案】23. 在国家 年都向西夏和契丹奉送财物的形势下,战争是必然的。 24. C 25. 从另一角度论证“平民皆习于兵”的重要性 26. D 27. 可以避免百姓突然面临战争的不安,折损天下囤聚之病的骄横,有理有据,十分中肯。 三、写作(70 分) 28. 按要求作文。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人们常这样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们也常这样来表达对自身的反省。 你怎样理解“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坚定的心,灵空的耳 人生在世,当面临抉择的时候,你会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吗?还是在别人的目光下将 自己的选择扼杀,再倾于别人的认可?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去吧”,人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但是有时候还要学会虚心接受。 汉末,群雄逐鹿,英豪四起。曹操北踞中原,虎视江南,修书一封与孙权曰:“与将军会猎于吴。” 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莫衷一是。吴主孙权主战,然张绍等一干人竭力劝孙权降 曹。到底是何去何从,关键时刻孙仲谋拔下佩剑,砍下案头一角,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 者,如斯!”于是便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于是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败走华容。 为何吴国能在群雄中占得三足鼎立之一席,成就霸业?孙权对自己的信念的坚持自是不言而喻!关键 时刻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我意已决”的回答。 当断即断,相信自己,不盲从,不轻信,这是一种存在于所有伟人身上的品质。就如同一棵青松,风 雨中,它不像矮草那样趋从风向:下雪时,它亦不会轻易地被雪压折了枝头。要想成为自己生命之船上的 舵手,我们必须锻炼出这种品质。 然而,坚持自己,并非意味着否定别人所有的声音。独断专行,那是独裁者的专利;我行我素,那是 自负的人的德行。上帝之所以给人两只耳朵,就是教人去聆听周围的声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常听 取别人的意见,你的思维会变得更开阔。然而有人说:“世界上的话,有一半是真的,另一半是假的。知 道哪一半是真话的人才是聪明人。”随随便便,不假思索地采纳意见就如同吃东西时不先将它洗净一样。 要采纳别人的意见,耳朵就要“灵空”一些。唐太宗采忠言,所以有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纳谄语,酿 成了“安史之乱。”听不同的声音,竟能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真可作为世人的警钟。 倘使我们立志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必先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就像一座熔炉一样,去伪存真,去 粗取精,炼出剔透的金刚。就像空气对阳光有选择一样,我们也要用大智慧的头脑去聆听世界,让诤言、 箴言如夜半清钟一样让我们警醒;让奸言、妄语远离我们,就像杂草用锄头刨去那样。 做一个明智、智慧的人——“我意已决!”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 900 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