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46390

大小:48.4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度检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021.3.18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 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 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 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 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 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 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 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 “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 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 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 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 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 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 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 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 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 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 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 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 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 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 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 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 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 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 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 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 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 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 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 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 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 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 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C.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家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3 分)( ) A.2021 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 得空前好评。 B.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 外高度认可。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 爱上了中国。 D.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 与荣光。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 分)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 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在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①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 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 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 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 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②鲁迅在北京生活了 10 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 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 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作“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 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 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 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 子。1926 年 3 月 18 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 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 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③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 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 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 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④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 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 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 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 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 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 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 存下来。 ⑤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 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 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的那帧陀思妥耶夫斯 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 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 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 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 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 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 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⑥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 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选自 2014 年第 4 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①段中作者用“拐了几个胡同”“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 ”等凸显了小四合院的偏僻冷清。 B.第④段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突出其“阴冷”“悲悯”的特点,并以此衬托鲁迅先生的孤独、寂寞 的心境。 C.第⑤段引用鲁迅先生的话,用来诠释“我”感悟到的鲁迅先生的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引人思考。 D.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孤僻、阴 冷的性格。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 化传承之意。 B.“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 了社会现实。 C.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 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D.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 振奋等复杂情感。 8.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原文加以概述(4 分)。 9.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理解,作者由“不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 探究这句话的深意。(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郑居中,字达夫。崇宁中,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初,居中自言为贵妃从兄弟,妃从蕃邸..进,家世 微,亦倚居中为重,由是连进擢。明年,迁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同知枢密院。改资政学士。蔡 京以星文变免,赵挺之相,与刘逵谋尽改京所为政。未几,徽宗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知之, 即入见言:“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帝大悟。帝 意乃复向京。京再得政,两人之助为多。居中厚责报,京为言枢密本兵之地,与三省..殊,无嫌于用亲。经 臣方恃权,力抗前说,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后进知院事。四年,京 又罢。居中自许必得相,而帝觉之,不用。政和中,再知枢密院,官累特进。时京总治三省,益变乱法度。 居中每为帝言,帝亦恶京专,寻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纪纲,守格令,抑侥幸,振淹滞, 士论翕然望治。丁母忧,旋诏起复。逾年,加少傅,得请终丧。服除..,以威武军节度使使佑神观。连封崇、 宿、燕三国公。朝廷遣使与金约夹攻契丹,复燕云,蔡京、童贯主之。居中力陈不可,谓京曰:“公为大 臣。国之元老,不能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妙算。”京曰:“上厌岁币五十万,故尔。”居中曰: “公独不思汉世和戎..用兵之费乎?使百万生灵肝脑涂地,公实为之。”由是议稍寝。其后金人数攻,契丹 日蹙,王黼、童贯复议举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不听。燕山平,进位太保, 自陈无功,不拜。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放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B.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C.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D.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11.下列财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藩邸,古代藩王之第宅,也指诸侯的宅邸。如,陈鸿《东城老父传》:“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 鸡戏。” B.和戎,指和亲,是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结来交好的政策。如杜甫《投赠哥舒开府》:“廉颇仍走敌, 魏韩已和戎。” C.服除,守丧期满而脱去丧服。如,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D.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如《新唐书》:“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 共议国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郑居中善于攀援,精于借势。他自称是郑贵妃的堂兄,郑贵妃则因家世低微借重郑居中,在贵妃提携下, 郑居中仕途顺利,职务接连擢升。 B.郑居中反对轻启战端,主张坚守盟约。当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相约夹攻契丹之时,他旗帜鲜明地予以反 对,并严词质问蔡京,但其建议未被采纳。 C.郑居中敬畏规则,遵守纲纪。他执政期间恪守法令,阻抑侥幸小人的进用,援引淹滞不升的官员,朝野 士大夫多认为国家有希望达到大治局面。 D.郑居中洞悉政局,揣摩圣意。他在蔡京被罢相之后,出于维护朝廷利益目的,成功游说皇帝。联合蔡京 清除赵挺之,刘逵谋等人,并再次执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 (2)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 14.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作者对郑居中的评价与态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③。 (注)①《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邀宠,多次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反叛。 而安禄山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地位显赫。②孙吴: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 子兵法》十三篇。吴起,战国时卫人,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亦有兵法行世。③闭门,东汉末年大名士 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开篇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塑造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英姿飒爽的英雄形 象。 B.“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写诗人登上塞垣所见的“萧条”荒凉景象,境界阔 大。 C.“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揭示了“边城何萧条”的原因。边地连年兵戈相交,是因为胡虏向来反复 无常。 D.本诗语言上看似平淡质朴,但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议论抒情,出言精警,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 力。 16.诗歌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 句子是: , ! (2) 《 山 居 秋 暝 》 中 含 蓄 地 表 达 诗 人 远 离 官 场 、 洁 身 自 好 、 归 隐 山 林 的 生 活 志 向 的 诗 句 是: , 。 (3) 温 庭 筠 《 菩 萨 蛮 》 写 女 主 人 公 , 将 眉 喻 为 山 , 再 将 鬓 喻 为 云 , 再 将 腮 喻 为 雪 的 句 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 异,这些传统文化往往被束之高阁,不管是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他们总是向外界展示着略显保守和 僵硬的“面孔”。① ,才能成为鲜活、可亲的大众文化。可以说,② ,而是缺少把 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创意。而今,当综艺“爱上”诗词,当故宫变得“萌萌哒”……中华传统文化,正经 历“蝶变”,正在用老百姓更加享受的方式,悄然勾勒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早在 300 多年前就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先生曾在《公园》一文 中写道:“(海德公园)东南角上一座塔,可不能上;十层,一百五十五尺,造于十八世纪中,那正是中 国文化流行欧洲的时候,也许是中国的影响吧”。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一位尽心尽职的好干部临终前的遗言却是“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完成……党交给 我的任务”。 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C.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D.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19.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海德公园)东南角上一座造于十八世纪中的十层一百五十五尺的塔, 可不能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青少年的发育性近视的原因是眼轴增长造成的。②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③近视度数会随之增长。 ④孩子如果很小就近视,⑤成年后很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⑥而 6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⑦发生视网膜 脱离、青光眼等疾病要比普通人高很多。⑧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倾向,⑨一定要尽早带孩子治疗、 检查,⑩正确佩戴合适的眼镜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11 月 8 日上午,第二届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公益视界 向光 前行”为主题,通过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和支撑活动,致力于以公益广告为载体向社会传播公益的理念,传 递公益的力量,不断提升公益广告品牌价值,使大会成为国际公益广告界高端人才的交流平台、人文成果 的展示平台、国际传播的合作平台。本届大会还设有论坛、公益盛典、创意征集大赛、系列活动等板块, 近 100 余项活动。 四、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 9 月 26 日,傅园慧在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 100 米仰泳预赛中排名第一,但她体能测试不达标, 最终无缘决赛。该消息冲上热搜,“以体测论英雄”陷入巨大争议。面对外界质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 继红力挺体能测试。“中国游泳要想全面冲击更高水平,必须基础和专项双管齐下,因此这次全国比赛中 增加基础体能测试,目的就是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谈及 多位名将因体能排名靠后而无缘决赛的现象,周继红回应称,比赛就要按规则进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部分网友却认为,体能锻炼确实很需要,但这不应成为卡着运动员的决定因素,只能作为参考,取长补短。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度检测 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C(材料一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的关系”,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 机统一) 2.C(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文化主体) 3.D(在原址重建圆明园不是文化自信) 4.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然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②论点与论据高度 统一。所举“夸父追日”等事例、所引孔孟等言论都能恰切论证观点。③用词精炼准确。运用“事实上”“可 以说”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5.①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解读文化载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②准确辨析文化内涵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善 恶美丑。③探究其承载的文化与时代、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联系,更新转化,吸收消化。④提高文化反思与 省察意识,自觉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6.D 项,写故居狭小和简陋,是说小天地里有大胸怀,反衬出鲁迅先生精神的可贵与伟大 7.B 项,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 8.(1)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居住在北京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 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2 分)(2)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精神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 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2 分) 9.①这句话表明了院落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单调、枯燥。②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疲惫感、沉闷压抑和挣扎 无力的绝望感。③作者身处先生故居中,感受先生的生活环境,回忆先生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了先生孤独、 寂寞和无奈的心境,钦佩先生在社会黑暗,革命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却顽强地战斗,绝 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不朽精神。(每点 2 分,意思接近,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B 11.B(“魏韩己和戎”中为“弃战言和”,并非“和亲”) 12.D(D 项,“出于维护朝廷利益目的”错,由原文“徽宗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知之”可知, 其游说皇帝的原因是知晓皇帝内心所想:且“联合蔡京清除赵挺之、刘逵谋等人”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 “京再得政,居中之助为多”) 13.(1) 郑 居 中 怀 疑 蔡 京 不 提 拔 自 己 , 于 是 怨 恨 他 , 就 和 张 康 国 -- 起 诋 毁 蔡 京 。( 落 实 关 键 词 语 “乃”“比”“间”及“不已援”句式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 4 分) (2)燕山被平定后,皇帝要进升他为太保,郑居中向皇帝陈述自己没有功劳,不能接受任命。(落实关键词 语“进”“陈”“拜”及“燕山平”句式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 4 分) 14.①评价客观公允,有褒有贬;②文本中对郑居中与蔡京、郑贵妃的关系评述暗含贬义;③对郑居中的在 宋金之战中的“主和”及其个性操守赞赏不已。(每项 1 分,共 3 分) 15.C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C 项,“边地连年兵戈相交,是因为胡虏向来反复 无常”理解错误。边地连年兵戈相交,主要是因为安禄山逼反;“向来反复无常”理解也有误。故选 C。 16.①对统治者失策的批判:“诸将已承恩”是统治者错用朝中奸臣,而使边境荒凉、边患严重,于是诗人 痛斥统治者所用非人:②对边城守将不力的批判:边城守将以边功邀宠,只顾私利,守边失策、无能;③ 壮志难酬的悲愤:最后两句写诗人虽有安边的策略与自信,渴望成就一番功业,却不被重用,表现出诗人 仕途失意的愤懑:④因志不得伸而归隐的无奈:“独”写出了无用武之地的孤独,“闭门”借陈蹇“闭门 悬车”的典故写出了作者因有感世道黑暗而拒绝入仕的落寞。 17.(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 腮雪。(6 分,一句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C,和原文一样标示列举省略。A 标示说话时断时续,B 标示引文省略,D 标示语意未尽。 19.①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生活(只有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②我们从来不缺少传统(我们不是缺少传 统)[评分每处 2 分]解析:①处根据前文语意,以及后文“才能成为……”可知此处应填入表达传统文化融 入现代生活的意思的句子,并且应该用关联词“只有”第②空,用“不是”“从不”等词语和后文“而是” 搭配,然后从内容上确定不缺少的是“传统”,与后文“缺少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创意”呼应。 20.原句的每个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意在强调塔的层数、高度和建造时 间,而改句内容强调不能上;③原文将塔的建造时间放在最后,与后文内容(正……的时候)紧密衔接。(每 点 2 分,答对 2 处即可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1)①“原因是眼轴增长”或“近视是眼轴增长造成的”(2)④将“如果”调至“孩子”后(3)⑦在“疾 病”后加上“的风险”或“的机率”(4)⑨将“治疗、检查”改为“检查、治疗”(评分细则:准确指出有 错误的一个句子的序号并改正,可得 1 分,共 4 分;只指出序号但不能正确修改的不得分。)[解析]本题考 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原因……造成的”,句式杂糅。④⑤两句的主语都是“孩子”,故关联词 语应在主语的后面,即关联词语“如果”在主语“孩子”的后面。⑦“疾病……高很多”不能搭配,故可 看作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⑨“治疗、检查”不合逻辑,应是先检查再治疗。 22.11 月 8 日上午,第二届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开幕,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打造国际公益广告界交流、展示 和合作的平台。(5 分) 23.作文(略) 参考译文: 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崇宁年间,担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当初,郑居中自称是贵妃的堂兄弟, 贵妃从藩王官邱进入后宫,她家世地位卑微低贱,也依靠郑居中来增加自己的分量,从此郑居中连连被提 拔。第二年,郑居中升任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郑居中任同知枢密院。后改任资政殿学士。蔡京 因为星象有变而被罢相,赵挺之担任宰相,与刘逵谋划全部改变蔡京所制定的政令。不久,宋徽宗非常后 悔更换宰相的做法,在朝臣中没有人明白皇帝的心意。郑居中明白这一点,就入宫求见宋徽宗说:“陛下 兴建学校,大兴礼乐,来藻饰太平;设置居养、安济院,来救济穷困百姓,哪里违逆天意而导致天谴呢?” 宋徽宗彻底醒悟。皇帝心中又偏向蔡京。蔡京再次得以执政,郑居中的帮助很多。郑居中要求得到厚报, 蔡京对他说枢密是执掌兵权的重要机关,与三省机关不同,不妨用人唯亲。经臣正把持朝政,竭力诋毁前 说,蔡京的话没有起作用。郑居中怀疑蔡京不提拔自己,于是怨恨他,就和张康国一起诋毁蔡京。后来又 提升为知枢密院事。四年,蔡京又被罢免。郑居中自认为一定会成为宰相,皇帝觉察出来,没有重用他。 政和年间,郑居中再次担任知枢密院事。当时蔡京总管三省政事,越发乱为改变法令制度。郑居中常常为 此向皇帝进言,皇帝也讨厌蔡京专断,不久授任郑居中为少保、太宰,让他暗中监察蔡京。郑居中执政坚 守纲纪格令,阻止侥幸小人的进用,提拔长期得不到重用的官员,士大夫一致认为大治有望。郑居中母亲 去世守丧(未满三年),不久皇帝下诏起用他并官复原职。一年之后,郑居中加官少傅,请求守满丧期并得 到准许。守丧期满后,郑居中以威武军节度使身份兼任佑神观使。接连被封为崇、宿、燕三国公。朝廷派 遣使者与全国约定夹攻契丹,恢复燕云领土,蔡京、童贯主持这件事。郑居中竭力陈述不可以这样做,对 蔡京说:“您是国家的大臣,是国家的元老,不能够遵守宋全两国的盟约,总是制造事端,实在不是好计 策。”蔡京说:“皇上讨厌每年拿出五十万岁币给金国,所以才这样。”郑居中说“您难道不考虑汉代和 亲政策与出兵打仗的费用相比哪一个更多吗?让百万百姓肝脑涂地,实在是你造成的啊!”因此这个意见渐 渐停下来。那以后金人多次进攻契丹,契丹一天天陷入困境,王黼、童贯又建议发兵,郑居中又说:“不 应该幸灾乐祸而安动干戈,等待契丹自行灭亡就可以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燕山被平定后,皇帝要 进升他为太保,郑居中向皇帝陈述自己没有功劳,不能接受任命。有一天上朝,突然患病就回到住处,几 天后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被追赠太师、华原郡王,谥号为“文正”。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