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2020年郑州市高三二测作文评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2020年郑州市高三二测作文评析及范文

ID:646404

大小:20.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作文复习备考:2020 年郑州市高三二测作文评析及范文 2020 郑州二测作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类历史上,批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正是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判,才揭开了我们所处 星球的真相,正是费尔巴哈对唯心论的批判,才驱散了人们认识上的迷雾。 不仅如此,哥白尼构建了“日心说”,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 道路;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登场扫除了障碍。 而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庄严宣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 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 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一、审题指导 此次作文从命题方式来说属于多则材料审题作文,材料的指向是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批 判意识。符合中学生核心发展素养中的科学精神的指向,即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命题 的亮点在于”批判意识与“建设意识”相联系,且更突出后者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质疑批判的同时 更要学会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这就考查了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使命题显得更为深刻。 具体分析材料时,我们要注意三则材料的层次和关系。第一则材料的关键句很明显,即“批判 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它分别介绍哥白尼、费尔巴哈在天文学与哲学方面对旧说的批判产生了巨大 作用,指出批判的重要性。第二段指出建设的重要性。第二则材料开头有一个很重要的副词”不仅 “,这表明这和上层应该形成了递进关系,这一则介绍哥白尼、费尔巴哈在批判的同时建构新的学 说,推动了科学研究与哲学思想的重大发展,指出建设的意义。第三则,用毛主席的话对前面两层 做了理论总结,指出不但要善于破环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由此看来,第一和第二段 是互补的,”批判“和”建设“缺一不可。综合三则材料的核心语意,立意应该是:既要有批判精 神,又要有(或“更要有”)建设行动。“批判”与“建设”必须兼顾。 二、写作提示 1.注意材料提示语中的“全面理解材料”,如果只从三则材料中的某一则出发,得出的观点很 可能是有偏差的。 2.注意提示语中的“联系社会现实”,在行文中一定要联系现实素材,不能只举古代的一些 人物事例而脱离现实。 3.材料的核心指向是论证“批判”与“建设”的意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故在行文中“批判” 和“建设”均不可偏废,另外,二者不是分裂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行文中要指明二者的联系。 4.抗疫的有关事例要从“批判”和“建设”的角度去考虑、去重组,不可偏离主题。 三、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准,行文只围绕“批判”一个方面来谈,通篇只见“批判”的字眼,而不见“建设”, 这样的考生作文相当多。这反映了不少考生审题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分析材料理清层次,未能全面 地理解材料含义。 2.部分同学对材料中的重要概念认识不清,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将“建设”等同于“创新”, 通篇在谈“批判”与“创新”的关系。 3.有些考生把自己积累的抗疫素材生拉硬扯写进作文,有些素材明明跟主题没有关系而强用。 4.对于方方、李文亮等有争议性的人物素材在运用时话语偏激,缺乏理性,缺乏辩证意识。 5.有些考生虽然审题准确,能指出“破立结合”“批判和建设同行”等,但在举例和论证时是 将二者割裂的,并没有深刻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使议论浮于表面。 6.文章事例匮乏,缺乏切题的比较典型的事例。有不少考生将一些政治、历史事件作为素材用 到作文中,但语言政治意味较浓,缺乏文学色彩。 四、优秀标题: 勇于批判,善于重建 批判是花,重建是果 批判与建设齐飞 在批判和构建中前行 不破不立,奔向远方 批判诚可贵,建设价更高 破立共生,我们再出发 执批判之手,与创造同行 考场习作(一)及名师点评 破立共生,我们再出发 一考生 若无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判和其“日心说”的建立,或许我们今天仍以为宇宙是一个巨大 的鸡蛋;若无费尔巴哈对唯心论的批判和对唯物主义的贡献,或许我们今天仍坚持“相由心生”的 理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旧的东西都值得被质疑和批判,唯有如此,才能迎来新的世界。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发展亦如此,破立共生,我们再出发! (评:开篇简单引述材料,议论点题。开门见山,明确观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少年心事当拏云,大胆批判展鲲鹏。 (评:七字对仗句,典雅高端。用李贺的诗句引出“批判”这个关键词,文采斐然;用《逍遥 游》中的鲲鹏意象,显得意气飞扬。这种拟分论点的方法值得借鉴,论点明确又不失文采。) 人生本无设限,人性永难发掘。在曾经黑暗的世界,是屈原大胆高呼“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 忍为此态也”,这是个人与社会的第一次猛烈撞击,是人性的第一次被发掘。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 不论是鲁迅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抑或是安娜·卡列尼娜的“我是人,我要自由”, 都映射出屈原不屈服于命运的影子。屈原的自杀让我们痛心,可是他对人生价值的批判,对人生意 义的解读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评:用屈原、鲁迅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例子表明个人对社会的批判,事例具有同质性,不够 丰富,议论略显单薄,不够切题和深刻。) 金瓯已缺终须补,破旧迎新新中国。 (评:延续上一个分论点的拟写方法,后半句两个“新”字略显重复。)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庄严宣誓:“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 新世界。”曾经的旧世界阶级对立如一道鸿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世界将公平和正义 拒之千里。经过实践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康 庄大道上,人人平等、自由、乐得其所,每个有梦的孩子都将通过奋斗到达彼岸。正是由于对旧制 度的批判,对新制度的渴盼与重建,我们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 (评:从国家的角度谈批判之后“建设”的必要性。) 破立共生促发展,文明步履永向前。 无垠星空,你将看到许多人造“星星”,那是我们在科学中批判又成长的产物。破立共生,科 学才能不断发展,人类才能不断前行。但我们持有的批判,应是理性的,以事实为基础的批判。故 并非所有的“破”都是好的,如若“破”违背了人类伦理,只会被埋没和淘汰,我们建立的,应是 一个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爱的世界。 (评:将批判与建设结合在一起辩证分析,显示了考生的辩证分析意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勿念过往之旧,勿畏将来之新。破立共生,我们再出 发! (评:结尾用刘禹锡的诗句增强文采,并用简短明确的议论句再次点题,收束全文,简洁有力! (总评:总体来说,这位考生审题准确,突出了“批判”与“建设”的意义,分论点的设置有 巧思,使文章思路清晰又文采斐然。虽然文章在“批判”的部分事例不够典型,议论略显单薄,但 瑕不掩瑜,依然是一篇不错的文章,终评 56 分。) 考场佳作(二)及名师点评 有批判精神更要有建设心态 一考生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对其自身的否定,而批判后的创新精神,并致力于改造世界的实践, 则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此二者,相生相宜,而建设心态在当下尤为重要。 批判意识的人类独有的伟大精神,是实现社会飞速进步的催化剂。 纵观人类历史,有哪次社会变革、生产力进步不是由于敢于挑战、质疑的批判精神促成?哥白 尼批判“日心说”,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费尔巴哈批判唯心论,驱散愚昧认识的迷 雾;孙中山批判腐朽的满清王朝,启发国民之自觉;毛泽东直指蒋介石集团的大官僚本质,让百姓 看清他们的虚伪面目。由此观之,批判精神是天色破晓、黎明到来的征兆。正因为是伟大的批判精 神,人民敢于破旧立新,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和制度进行挑战与否定,才换来了多数人挣脱桎梏, 破除枷锁,奔向解放。 但是,仅有批判精神就万事俱备吗?古圣贤王阳明讲“知行合一,而行高于知”,倘若空有批 判的高谈阔论,便危如累卵俄而自碎。正如哥白尼构建“日心说“,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孙 中山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一代领袖毛主席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这无一例外地证明了,唯有批判后的建设、担当和作为,才是改造世界的真正良方。 揆诸当下,疫情冲击暴露出我们体制中仍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应对公共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 对政府工作执行的监督问题等。“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所谓危中有机,这正是我国改革除弊、 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绝佳机遇。我国领导人雷厉风行,将武汉迅速换将,完善相关治 理与监督体系,其魄力和效率可见一斑。反观不少网络键盘侠,赤口白舌肆意批判,发表不正当抗 疫言论,而不见反思后的责任感和献言献策,缺乏建设心态和建设行为,注定是被时代遗弃的人。 徒有批判便只能停留在认识论层面,建设的方法论和改造旧世界的实际行动才是总重要的。我 辈青年应自勉砥砺,不做旁观者,争做建设者,敢立时代潮头,争做弄潮儿。 (点评:该考生审题准确,紧紧抓住“批判”和“建设”两个关键词来立意行文,对二者的辩 证关系也论述得颇为清晰。语意层层递进,最后能巧妙联系抗疫的现实,从国家管理体系和个人都 谈到了批判和重建的意义,体现了考试的深度思维和担当意识。语言不疾不徐,虽无过多的修辞藻 饰,却深富表现力。终评 57 分。) 《人民日报》相关时评 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 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呼唤进步的闪耀火花,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沉沦;批判精神,是追 求真理的神圣之光,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堕落;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 我们还没有绝望。 诚哉斯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批判是思想进步的活水、社会发展的源泉。没有哥白尼的批 判精神,就没有神学大厦的坍塌,也就没有我们所生活星球的真相;没有费尔巴哈的批判精神,就 没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登场;没有共产党人的批判精神,就不会有社会 主义中国的拨乱反正,也就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正是在批判中,我们突破一个又一个禁区, 从必然王国一步步逼近自由王国。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那么批判则是对这呼声的回应。在认识论层面,批判是认识问题的 逻辑起点;从方法论角度,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 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是否就迎刃而解? 比批判更进一步,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哥白尼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 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毛泽东说得清楚:“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 新世界”。 这样的态度,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态度,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态度。在他们眼中,推动历史 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 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他们懂得,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 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昨天一无所有,今天一无是处,明天一无建树。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13 亿人口的中国,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有问 题,甚至有很多问题,都再正常不过;即便是已经“熊抱”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今 天,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人类可以往返于地球与月球之间,但我们在处理人类事务方面依然捉襟见 肘”。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 决问题? 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俯拾即是。做个“愤青”就 更容易,只需加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微博便会“很有气质”。但是,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 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德尔诺夫舍克说得好,“单靠政 治人物的努力是难以改善世界的”。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能放弃对肌体健康所负有的责任。 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 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 寻。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 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 共同体。 “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我们需要寻找一块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令人欣慰的是, 在我们的时代,有 18 名路人漠然而过的佛山街道,也有大学生司占杰倾注爱心的麻风病村庄;有 彭宇案莫衷一是的质疑,也有硕士生李英强兴办乡村图书馆的志向;有郭美美炫富的空虚手袋,也 有志愿者行动的朴实守望;有校园里“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不休争论,也有新闻界“我是 建设者”倡议的强烈共鸣……站在这块剧烈转型的不完美土地,有人沉溺于愤世嫉俗,有人习惯于 悲观抱怨,但总有一些人以行动肩起责任,用积极主动的点滴努力,积攒起改造社会的正能量。 时代不仅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不要把批判的自由留给自己,却把创造的权利让给别人。历 史的原野如此辽阔,作为时代的一员,你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不 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前进的一大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