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常识考点精讲: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知识
文化常识之历法知识
历法知识(一)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
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
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
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
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
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
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
序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
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扬州慢》中的“至日”指冬
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孔雀东南飞并序》:“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
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
《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牛郎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
南飞并序》:“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
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历法知识(二)
(1)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
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
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后序》“德祐二年”、
《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干支纪年法】如《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
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 1911 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辛未”
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
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
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
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
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2)纪月法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后序》:
“德祐二年”,“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传》:“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
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3)纪日法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
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序》:“死事之惨,以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
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初九;《登泰山记》“是
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
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
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
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
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
观亭。”
(4)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
定。
【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
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并序》:“鸡鸣入
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甚……,愬
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
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
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
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文化常识之天文知识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
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
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
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
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的“斗
折”,意思是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
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
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
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一种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
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
《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
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
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
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
为:
①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
②因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弓月”。
③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④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⑤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⑥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
⑦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⑧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用“嫦娥”借指月亮。
⑨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
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
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
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
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
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
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
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
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
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
星’!”
【天罡 gā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
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
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
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