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语文必做 8 篇文言文精练精讲(调色板详细解析)
一、左光斗
(2020 年新高考山东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
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
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
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
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
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
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
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
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
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
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
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
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
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
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
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
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
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
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
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
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
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
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个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12.A)选授御史,
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
因条上三因十四议,(12B)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动词,种植)稻。邹
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
称东宫令旨,索戚畹(戚里,①指外戚、亲戚邻里,②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12C)杨涟
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连词,和,与)其党咸
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xiòng]动词,侦察,刺探)知,先二日假会
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
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
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
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
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
近的地区),倡议醵(jù ⒈凑钱饮酒。⒉聚集,凑钱:~资。~金。)金,诸生争
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缴纳),缓其狱(诉讼,官司),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
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12D)忠贤令
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
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任用)其
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小黑夹页第八页)。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
自《明史左光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
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
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及魏广微”是并列结构,作动词“劾”
的对象,不停顿,故排除 A、C;“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状语,不该断开,故排
除 D。)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
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
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殿下,中国古代对帝后、帝妃及太子、皇子、公主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
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史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
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
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
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家群
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贸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杨涟等人最初都不认罪, 随后/不久担心因为不认罪会被酷刑折磨致死, 他
们希望
能被送到执法机构,(这样)能够稍稍延缓死亡,还可以谋划后面的事情。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 上疏催促此事,因为这件事使各人
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 分)
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左光斗等人被诬陷收受贿赂,他们为了保
全性假意以认罪。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参考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
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
枚,皇帝下诏都允许他们实行。大规模地兴修农田水利, 北方人开始知道种植水稻。
邹元标说: “三十年以前,京城的人民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现在到处都是水稻,
这是兴修农田水利的功劳。 ”宦官刘朝声称有东宫的旨义,索取外戚亲贵的废田,
左光斗不拆封退回了, 说:“国家的每一尺土地是殿下的,今天怎么敢私人接受。 ”
宦官气忿地离开了。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
呈秀贪赃。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
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
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
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
的名字挂上, 派差役前往逮治。 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
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用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诬蔑
他们,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
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左光斗也虚担了收
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
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
和定兴人鹿正一起, 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
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
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 1625〕乐谱七
月二十六日,左光斗共享年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
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
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 上疏催促此事,
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
他的一个儿子。不久,又追赠太子太保。福王时,追认谥号为“忠毅” 。
二.张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
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
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
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
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
臣窃危已。”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
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
之日:“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
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
不朽。”顷之,帝召玺。玺日:“御史在,臣不敢擅离。”乃更召嵩。嵩谓钦曰:“吾
主上家奴也,敢不赴。”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
“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
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
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
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
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
延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
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
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
“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
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线部分的断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闻明主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
欲度居庸/远游边寒
B.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
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寒
C.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
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D.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
/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正德,明武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
B.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常以“万乘”指帝王。C.
六军,历史上的“六军”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本文指天子统领的禁军。D.微服,
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耳目和隐藏身份,改换平民服装出行或私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
后来又担任汉中知府及太仆卿一职。
B.张钦善于机智应变。他藏起关门钥匙,以皇帝出行缺乏应有的威仪为借口阻止其
出关,同时假戏真做,呵斥使者使诈。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力阻皇帝出关,不惜违抗君命。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
史安在”,可见皇帝对他的忌惮和恼怒。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的事迹在京城广泛流传。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
来没有治他的罪,原因之一是他的忠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人,不报。(4 分)
(2)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4 分)
14.张钦为阻止皇帝出关做了哪些事情?请分条概括。(3 分)
(调色板使用说明:正文中带棕黄色底框的如“行人”重点记忆,红色加粗的如“幸”
为应知应会的检测巩固,如不知结合翻译自行掌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11.A)六年进士,由行人(官名,明代专指掌
传旨、册封、抚谕等事。)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
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10.)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
亡之诛以极谏比者(近来)人言纷纷谓车驾(代指帝王)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
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前往征讨/出征。徂,前
往,到),岂宜亲劳万乘(11.B)?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
之险。陛下不虞(猜测,预料)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13.)
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阴历初一),帝微行至昌平,
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
之日:“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
(判罪,判处)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
(因为/因为犯……罪)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顷之,帝召玺。玺日:“御史在,臣
不敢擅离。”乃更召嵩。嵩谓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
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约定)下
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11.C)翼卫,百官扈从(随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
旄之美(定语后置。“喧哗的车马,华丽的仪仗。”羽旄:①乐舞时所执的稚羽和牦
牛尾。②古时常用鸟羽和牦牛尾为旗饰,故亦为旌旗的代称。此处借指仪仗。)。今
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13.)臣请捕其
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
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通“促”,急,
速)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
延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
服(11.D)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 (宾语前置,“御
史在哪里”)(12.C)。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
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
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宾语前置,不怪
罪他)也。(12.C)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闻明主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
欲度居庸/远游边寒
B.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
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寒
(“明主”“烈士”构成对仗,故“烈士”前隔开,排除 A.C。“车驾”代指帝王,
若分给前一句,则后两句没有主语,分给后面的话,“车驾”是“度”“游”的主语。)
C.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
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D.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
/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正德,明武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
B.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常以“万乘”指帝王。C.
六军,历史上的“六军”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本文指天子统领的禁军。D.微服,
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耳目和隐藏身份,改换平民服装出行或私访。(专指帝王不对,
也可以指高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
后来又担任汉中知府及太仆卿一职。
B.张钦善于机智应变。他藏起关门钥匙,以皇帝出行缺乏应有的威仪为借口阻止其
出关,同时假戏真做,呵斥使者使诈。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力阻皇帝出关,不惜违抗君命。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
史安在”,可见皇帝对他的忌惮和恼怒。
(“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可以看出询问“御史安在”是在出关后,同
时,“然亦不之罪也”看出没有怪罪他,那么“恼怒”一说也不成立。)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的事迹在京城广泛流传。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
来没有治他的罪,原因之一是他的忠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人,不报。(4 分)
后来,(张钦)听说朝中大臣的恳切劝谏都未被采纳(语义上的被动)。(张钦)又上
书(疏:名词用作动词,呈上奏章),奏议呈报后,没有回应。(红色标注的为得分点,
一点一分)
(2)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4 分)
我请求(请允许我)抓捕这个人,并依照法律公开处置(明正典刑:“明正以典刑”
的省略。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明正典刑,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
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不这样的话,我就是被处死也不接受皇上的命令。
(红色标注分值依次为 1 分,2 分,1 分)
14.张钦为阻止皇帝出关做了哪些事情?请分条概括。(3 分)
(1)三次上疏,极言出关危害。
(2)关闭关门,藏起钥匙。
(3)亲自执剑把守关门,呵退使者。(每条 1 分)
参考译文:
张钦,字敬之,是顺天府通州人。正德六年中选士,从行人府的官吏升职到御史,
巡察居庸关一带的城关。(正德)十二年七月,明武宗听信江彬的进言,打算出居庸关
去边镇宣府。张钦上书劝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以便接纳忠
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以便极力劝谏。近来,人们议论纷纷,说皇上
想度过居庸关,到远方的边塞游历。我猜测陛下不是随意游玩,大概是想亲自征讨北
方的贼寇。不知道北方贼寇猖獗,只可以派遣将领前往征讨,哪能陛下亲自带军征讨?
况且一般人尚且不会看轻自己,陛下怎能凭借担负宗庙囯家重任的身份奔赴不能预测
风险的地方。皇上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
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后来,(张钦)听说朝中大臣的恳切劝谏都未被采纳。(张
钦)又上书,奏议呈报后,没有回应。八月初一,皇帝私访到昌平,传报出关的命令非
常紧急。张钦命令指挥官孙玺紧闭关门,收取了关门的钥匙藏起来。分守宦官刘嵩想
到昌平去觐见,张钦阻止他说:“皇上将要出关,今天是我和你的生死之时。关门不
开,皇上不能出去,违抗皇上命令,当被处死。如果打开关门,让皇上出关,国家的
事情就不可预料了。万一情势有变化,我和你也会被处死。宁可因不开关获死罪,死
了也会不朽。”不久,皇帝要召见孙玺。孙玺说:“张御史在,我不敢擅自离开岗位。”
于是皇帝又要召见刘嵩。刘嵩对张钦说:“我是皇帝的家奴,不敢不去。”张钦于是
背负着敕符印信,手中持剑坐在城关门下说:“敢说打开关门的人,杀了他。”当夜
拟写奏折说:“我听说天子如有亲自率兵征战的事情,一定会先约定时间下诏书让朝
中大臣们集中商议。皇上出发,有禁军护卫,百官跟从,后面有喧哗的车马和华丽的
仪仗。现在安静得听不见一点声音,而总是说‘皇上的车马当日要过关门’,这肯定
是假借陛下的名义出关跟外敌勾结。我请求抓捕这个人,并依照法律公开处置,不这
样的话,我就是被处死也不接受皇上的命令。”奏章还没送到,使者又来了。张钦拔
剑呵斥他说:“这是使诈。”使者害怕而返回去,对皇帝说“张御史差点杀了我”。
皇帝大怒,回头对朱宁说:“替我快去捕杀张御史。”正好梁储、蒋冕等人追到沙河,
恳请皇帝返回京城。皇帝犹豫未决,张钦的奏章也到了,朝中大臣又纷纷进谏,皇帝
不得已就从昌平回去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又过了二十多天,张钦巡视白羊口。皇
帝改换衣服隐藏身份从德胜门出来,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于是快速奔驰出关门,多
次询问“张御史在哪里”。张钦听说后,追赶他,已经来不及了。想再次上书劝谏,
而皇帝派宦官谷大用把守关门,禁止任何人出关。张钦有所感触而激愤,向西而痛哭。
于是京城广泛传播“张御史闭关三疏”的事。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到了关门,
笑着说:“先前张御史阻止我出关,我现在已经回来了。”但也没有治他的罪。明世
宗继承君位后,张钦离开京城到汉中做知府,积功升至太仆卿。
三、萧㪺
【原题重现】
萧㪺,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秦中,遂为奉元人。㪺性至孝,自为儿时,翘楚
不凡。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制一革衣,由身半以
下,及卧,辄倚其榻,玩诵不少置,于是博极群书,天文、地理、律历、算数,靡不
研究。学者及其门受业者甚众。孛术鲁翀,字子翚,尝从其游,其学益宏以肆。翰林
学士承旨姚燧以书抵㪺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翚比伦者。”于是㪺
以女妻之。㪺尝出,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
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乡人有自城中暮归者,遇寇,欲加害,诡言
“我萧先生也”,寇惊愕释去。
世祖分藩在秦,辟㪺与杨恭懿、韩择侍秦邸,㪺以疾辞,授陕西儒学提举,不赴。
省宪大臣即其家具宴为贺,使一从史先诣㪺舍,㪺方汲水灌园,从史至,不知其为㪺
也,使饮其马,即应之不拒,及冠带迎宾,从史见㪺,有惧色,㪺殊不为意。后累授
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改集贤侍读学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谕德,扶
病至京师,入觐东宫,书《酒诰》为献,以朝廷时尚酒故也。寻以病力请去职。俄除
集贤学士、国子祭酒,依前右谕德,疾作,固辞而归。卒年七十八,赐谥贞敏。
㪺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而指
远,一以洙、泗为本,濂、洛、考亭为据,关辅之士,翕然宗之,称为一代醇儒。所
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及《勤斋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元史·萧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
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B.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钗
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C.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钗
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D.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
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藩,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为王朝的屏藩;后亦称官吏出守地方为分
藩。
B.提举,官职名,宋代设立,主管特种事务,元朝沿用“提举”名称,如儒学提
举。
C.东宫,位于皇宫东部的宫殿,也用以称呼居住于此的人,本文指居住东宫的妃
嫔。
D.小学,在古代指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文中《小学》指朱熹编纂的道德教育教
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㪺专心读书,涉猎广泛。萧㪺常常倚在榻上,玩味吟诵不停,他所读之书内
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律历、算术等诸多方面。
B.萧㪺德行深厚,名声远播。萧㪺德高望重,连强盗也知道他的大名,一个乡亲
遇到强盗,谎称自己是萧先生,得以免遭盗贼的伤害。
C.萧㪺深得赏识,淡泊官场。世祖征召他与杨恭懿、韩择到秦邸任侍从官,他以
生病为由推辞;任命他为太子右谕德,也没有赴任。
D.萧㪺著述宏富,堪称宗师。他所写的文章,语言浅近而旨意深远,他的很多著
作流行于世,关辅一带的士人一致奉他为一代宗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
(2)及冠带迎宾,从史见㪺,有惧色,㪺殊不为意。
14.萧㪺把女儿嫁给孛术鲁翀的原因是什么?
【调色板解析】
萧㪺,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做官)秦中,遂为奉元人。㪺性至孝,自为儿
时,翘楚(优秀杰出)不凡。稍(刚刚)出为(出任)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辞
职),读书南山者三十年。制一革衣(皮衣),由身半以下,及卧,辄(就)倚其榻,
玩诵不少(稍微)置(放弃),于是博极群书,天文、地理、律历、算数,靡(没有)
不研究。学者及其门受业者甚众。孛术鲁翀,字子翚,尝从其游,其学益(更加)宏
(宏博)以肆(奔放)。翰林学士承旨姚燧以书抵㪺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
无足与子翚比伦(匹敌)者。”于是㪺以女妻之(做他的妻子)。㪺尝出,遇一妇人
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
其(那个)妇后得所遗(丢失)钗,愧谢还之。乡人有自城中暮归者,遇寇(强盗),
欲加害,诡(诈,说假话)言“我萧先生也”,寇惊愕释(释放)去。
世祖分藩在秦,辟(征召)㪺与杨恭懿、韩择侍秦邸,㪺以疾辞(推辞),授陕西
儒学提举,不赴。省宪大臣即(在)其家具(准备)宴为贺,使一从史先诣(到)㪺
舍,㪺方(正)汲水(打水)灌园,从史至,不知其为㪺也,使饮其马,即(就)应
之不拒(拒绝),及(等到)冠带(穿戴整齐)迎宾,从史见㪺,有惧色,㪺殊不为
意(不介意)。后累授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协
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改集贤侍读学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谕德,
扶病(抱病)至京师,入觐东宫,书《酒诰》为献,以朝廷时尚酒故也。寻(不久)
以(因为)病力请去职。俄(不久)除(授予官职)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古代主管
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依前右谕德,疾作,固(坚决)辞而归。卒年七十
八,赐谥贞敏。
㪺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语
言浅显)而指远(旨意深远),一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为本,濂(指北宋儒
学文派,周敦颐文派)、洛(程颐、程颢文派)、考亭(朱熹文派)为据,关辅之士,
翕然(一致的样子)宗之(以他为宗师),称为一代醇儒。所著有《三礼说》《小学
标题驳论《九州志》,及《勤斋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元史·萧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
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B.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钗
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C.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钗
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D.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
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答案解析】A(“道旁”是“失金钗”的地点,应该断在前面,排除 BC;“取家
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其妇”是“得所遗钗”的主语,应该断在后面,排除 D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藩,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为王朝的屏藩;后亦称官吏出守地方为分
藩。
B.提举,官职名,宋代设立,主管特种事务,元朝沿用“提举”名称,如儒学提
举。
C.东宫,位于皇宫东部的宫殿,也用以称呼居住于此的人,本文指居住东宫的妃
嫔。
D.小学,在古代指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文中《小学》指朱熹编纂的道德教育教
材。
【答案解析】C(东宫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再结合文本“东宫”与“妃嫔”无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㪺专心读书,涉猎广泛。萧㪺常常倚在榻上,玩味吟诵不停,他所读之书内
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律历、算术等诸多方面。
B.萧㪺德行深厚,名声远播。萧㪺德高望重,连强盗也知道他的大名,一个乡亲
遇到强盗,谎称自己是萧先生,得以免遭盗贼的伤害。
C.萧㪺深得赏识,淡泊官场。世祖征召他与杨恭懿、韩择到秦邸任侍从官,他以
生病为由推辞;任命他为太子右谕德,也没有赴任。
D.萧㪺著述宏富,堪称宗师。他所写的文章,语言浅近而旨意深远,他的很多著
作流行于世,关辅一带的士人一致奉他为一代宗师。
【答案解析】C(“也没有赴任”理解有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
(2)及冠带迎宾,从史见㪺,有惧色,㪺殊不为意。
【答案解析】(1)刚成年出任府史,与上级官员言语不合,他就辞职,在南山读
书达三十年。
(稍;才,刚刚;引退;辞职(于)南山:在南山,介词结构后置。关键词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2)等到他穿戴整齐出去迎接宾客时,从史见到萧㪺后,露出害怕的神情,萧㪺
毫不介意。
(及;等到;冠带;名词作动词,穿戴整齐;不为意:不介意。关键词各 1 分;句
意 1 分。共 4 分)
14.萧㪺把女儿嫁给孛术鲁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孛术鲁翀的学问宏博广大,(2 分)翰林学士承旨姚燧夸赞其学问和
文章无人能比,(1 分)所以萧㪺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四、马自强
【原题呈现】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隆庆中,历洗
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出阁,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及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庶
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
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甫两月,廷推礼部尚书。
帝遣使询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乃用为尚书,罢日讲,充经筵
讲官。
礼官所掌,宗藩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抵牾,黠吏得恣为奸利。自强择其当者俾僚
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每藩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
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自强
寝其奏。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初,俺答通贡市,
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世
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殷士儋多奥援或乘
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住其下乃请增置阁臣帝
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与时行并参机务。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
是多居正。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
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谥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
阶前辈/已还/当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B.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
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C.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
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D.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
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嘉靖,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长仅次于万历,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
号。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始称经筵,明尤重讲
读。
C.阁臣是明代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因其入阁办事而称阁
臣。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如光武、世祖
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自强整治学政,成绩显著。他担任国子祭酒,整顿教育,拒绝私人请托,后
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B.马自强担任讲官,受到信赖。他学识广博,神宗登基,他担任讲官,陈述得明
白、深切,受到皇上器重。
C.马自强掌管礼部,明示行止。礼官管事,多涉及皇族宗藩,他选择恰当的条例
执行,使黠吏无法为奸利。
D.马自强坚持原则,持守公正。张国祥曾请求恢复龙虎山正一真人原来的封号,
马自强扣压了他的奏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2)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14.马自强曾经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与张居正相抵触,张居正奏请增加内阁大
臣时为什么会推荐马自强?请简要说明。(3 分)
【调色板详解】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改任)庶吉士(皇帝近臣,负
责起草诏书),授(授任)检讨(官职名,掌修国史)。隆庆中,历(历任)洗马(官
职名,辅佐太子),直(担任,负责)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
讲席)。迁(晋升)国子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振饬(整
顿)学政(教育工作),请寄(请托)不行(不可以)。迁少詹事(掌管皇后或太子
家事的官职)兼(兼任)侍读学士(为皇帝太子讲读经史的官职),掌(掌管,主管)
翰林院(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
神宗为皇太子出阁(出宫),充(担任)讲官。敷陈(详尽的陈述)明切(明白深
切),遂受眷(器重)。及(等到)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教导)庶吉士,乃
擢(擢升)礼部右侍郎(官职名,正三品),为(任)日讲官(官职名)。寻(不久)
以(凭借……身份)左侍郎掌(掌管)詹事府,直(负责)讲如故(像以前一样)。
丁继母忧(继母去世)归。服阕(服丧期满),诏以故官协理(协助管理)詹事府。
至(到任后)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负责)经筵。甫(才)两月,廷推(推举)礼
部尚书。帝遣使询居正尚书得(能够)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能够)兼。乃
(于是)用(任用)为尚书,罢(免去)日讲,充(担任)经筵讲官。
礼官所掌(负责的事),宗藩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抵牾(自相矛盾),黠(狡黠)
吏得恣(恣意)为(担任)奸利(非法牟利的事)。自强择其当(恰当)者俾(使)
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全,都)屏(摒弃)之。每藩府疏(奏疏)至,应时(随
时)裁决,榜(张榜)之部门(礼部门上),明示(明确指示)行止(可行禁止),
吏无所(无法)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被降为)为提点,夺(剥夺)
印敕。至是(到此时),张国祥求复故号(原来封号)。自强寝(搁置)其奏。国祥
乃(就)重贿(重金贿赂)冯保固(坚持)求复,自强力持(极力主张)不可,卒(主
张)以 (因为)中旨(皇帝的诏谕)许(准许)之。初(起初),俺答(鞑靼首领)
通贡(进贡)市(互市),赏有定额,后边臣(边关大臣)徇(依从)其求,额渐(逐
渐)溢(过分增加)。自强请申(申明)故约(旧约),滥乞(无节制请求)者勿与
(给),岁(每年)省费不赀(计算)。《世宗实录》成,加(加封)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内阁大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嫌隙),
殷士儋多奥援(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内援)或(或许)乘间以出惟(只)徐阶老
易与(结交)拟(打算)荐之自代已(已经)遣使报(报告)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回
朝)当住(位居)其下乃(于是)请增置(增设)阁臣帝即令居正推择(推举),遂
以(按照)人望荐自强及所厚(厚爱)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兼任)文渊阁
大学士,与时行并(一起)参(参与)机务(机要事务)。自强初以(因为)救吴中
行、赵用贤忤(不和睦)居正,自分(料想)不敢望,及(等到)制(帝王命令)下,
人更以是(因此)多(称赞)居正。时(当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身
体衰弱),数(多次)寝疾(卧病)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骑快马)报
居正于(到)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持守公正),亦不能有为(有所作为),
守位(保持职位)而已(罢了)。
已(后来),居正还朝,调阳谢(推辞)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谥文庄,
遣行人护丧(灵柩)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答案解析】
1、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隆庆中,
历洗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
院。
2、神宗为皇太子出阁,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12B)及即位,自强已迁詹
事,教习庶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
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甫两月,廷
推礼部尚书。帝遣使询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乃用为尚书,罢
日讲,充经筵讲官。
3、礼官所掌,宗藩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抵牾,黠吏得恣为奸利。自强择其当者
俾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每藩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
无所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
自强寝其奏。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初,俺答通贡
市,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世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4、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殷士儋多奥援
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住其下乃请增置阁
臣帝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
士,与时行并参机务。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
更以是多居正。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
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5、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谥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C)
A.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
阶前辈/已还/当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B.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
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C.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
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D.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
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解析:“与”意为结交,和“易”联系紧密,共同作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
B 两项;“念”的宾语是“阶前辈”,“已还”的主语应为张居正,“阶前辈”与“已
还”中间应断开,排除 B、D 两项。画波浪线部分加标点以后为“殷士儋多奥援,或乘
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
乃请增置阁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D)
A.嘉靖,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长仅次于万历,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
号。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始称经筵,明尤重讲
读。
C.阁臣是明代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因其入阁办事而称阁
臣。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如光武、世祖
等。
11.D(“世祖”不是谥号,是庙号。)(3 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B)
A.马自强整治学政,成绩显著。他担任国子祭酒,整顿教育,拒绝私人请托,后
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B.马自强担任讲官,受到信赖。他学识广博,神宗登基(第二段),他担任讲官,
陈述得明白、深切,受到皇上器重。
C.马自强掌管礼部,明示行止。礼官管事,多涉及皇族宗藩,他选择恰当的条例
执行,使黠吏无法为奸利。
D.马自强坚持原则,持守公正。张国祥曾请求恢复龙虎山正一真人原来的封号,
马自强扣压了他的奏章。
12.B(错在“神宗登基”,应为“神宗做皇太子时出后宫”。)(3 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1)不久,凭借左侍郎身份掌管詹事府,像以前一样负责讲授。遭逢继母去世而
归乡。服丧期满,诏令他任原职协助管理詹事府。
(一句 1 分,共 5 分。寻,不久。以,凭借……身份。丁继母忧,遭逢继母去世。
服阕,服丧期满。)
(2)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2)马自强奏请申明旧约,无节制请求的数额不给,每年节省的费用不可计算。
(一句 1 分,共 3 分。申,申明,说明。滥,过度,无节制。赀,计算。)(8 分)
14.马自强曾经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与张居正相抵触,张居正奏请增加内阁大
臣时为什么会推荐马自强?请简要说明。(3 分)
14.①马自强有声望、威望;②张居正宽容知人;③马自强对他的地位构不成威胁。
(3 分)
五、燕王喜
【原题呈现】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燕王喜立。
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
“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
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
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
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
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蹴之
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於鄢。
乐乘破卿秦於代。乐间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
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燕围。
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
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
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暖易与耳。”
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
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於秦,亡归燕。二十五年,
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
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
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图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
B. 秦圣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
C.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
D.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王元年”,文中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常见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
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纪年法等。
B. “金”,文中指的是青铜。春秋时期的“金”,多数指青铜,当时黄金不太流
行。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金”通常就是指真正的金子。
C. “四战之国”,文中指的是古代的赵国。后来就用其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
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D. “乘”,文中指的是兵车。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用以计算车、
马等,是四的代称。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王喜趁人之危。本来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结果听了栗腹回国的
报告后,却想攻打赵国。
B. 燕王喜不听劝谏。乐间认为赵国百姓熟悉军事,于是劝诫燕王不要讨伐赵国,
但燕王喜没采纳。
C. 燕王喜无识人之明。他先不听将渠劝谏,攻打赵国;后轻信剧辛的话,轻视赵
国,导致兵败。燕王喜处死了剧辛。
D. 燕王喜软弱胆小。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燕王喜慑于秦王的威势,斩杀
了太子丹,并把太子丹的头献给了秦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
(2)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
14. 燕王喜两次派兵攻打赵国而失败,除了燕王喜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请简要说明。
【调色板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王元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秦围邯郸者解去(解除包围离去)。三年卒,
子燕王喜立。
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人名)约欢(订立友好盟约)赵,以五百
金为赵王酒(祝酒)。还报(报告)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长成),
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
其民习兵(军事),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
群臣皆以为可。卒(最终)}起二军,车二千乘(战车),栗腹将(率领)而攻鄗,卿
秦(人名)攻代。唯独大夫将渠(人名)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互通关卡,订
立盟约),以五百金饮人之王(给被人的王祝酒),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
功。”(13)(14)燕王不听,自将(自己带领)偏军随之。将渠引(拉)燕王绶(腰
间系印的带子)止之曰:“王必(一定)无(通毋,不要)自往,往无成功。”王蹴
(踢)之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了自己),为王也!”燕军至宋子,赵使
廉颇将,击破栗腹於鄢。乐乘破卿秦於代。乐间奔(逃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
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主持议和)。燕相(使……为相)将
渠以处和(主持议和)。赵听将渠,解燕围。
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逃跑),廉
颇奔大梁。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14)拔(攻下)武遂、方城,剧辛(人名)故(以
前、过去)居赵,与庞暖善(交好),已而(不久)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被)秦,
而廉颇去(离开),令庞暖将也,欲因(趁)赵弊(疲惫)攻之。(13)问剧辛,辛
曰:“庞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12C)
杀掉剧辛的人士庞暖,不是燕王)秦拔魏二十城,置(设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
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於秦,亡(逃亡)归燕。二十五年,秦
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见秦且(将要)灭六国,秦兵临(到达)易水,祸且(将要)至燕。太子丹阴(暗
中)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趁机)袭刺秦王。秦王觉(察觉),
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迁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攻下)辽东,虏燕王喜,卒(最终)灭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图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
B. 秦圣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
C.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
D.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
以献秦
【答案】B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王元年”,文中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常见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
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纪年法等。
B. “金”,文中指的是青铜。春秋时期的“金”,多数指青铜,当时黄金不太流
行。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金”通常就是指真正的金子。(自相矛盾,选项对于
金的解释是正确,本文发生在燕国,是战国时期,因此金的意思是真正的金子)
C. “四战之国”,文中指的是古代的赵国。后来就用其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
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D. “乘”,文中指的是兵车。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用以计算车、
马等,是四的代称。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答案】B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王喜趁人之危。本来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结果听了栗腹回国的
报告后,却想攻打赵国。
B. 燕王喜不听劝谏。乐间认为赵国百姓熟悉军事,于是劝诫燕王不要讨伐赵国,
但燕王喜没采纳。
C. 燕王喜无识人之明。他先不听将渠劝谏,攻打赵国;后轻信剧辛的话,轻视赵
国,导致兵败。燕王喜处死了剧辛。(杀死剧辛的是庞暖)
D. 燕王喜软弱胆小。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燕王喜慑于秦王的威势,斩杀
了太子丹,并把太子丹的头献给了秦王。
【答案】C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 ,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
(2)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
【答案】13. (1)和人家互通关卡,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黄金给人家的君王祝
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这不吉祥,作战不会成功。
(2)燕王看到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而且廉颇又离开了赵国,这时正让庞暖领兵
作战,就想要趁赵国疲惫的机会去进攻它。
14. 燕王喜两次派兵攻打赵国而失败,除了燕王喜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请简要说明。
【答案】}(1)燕王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却又攻打赵国,背信弃义,不得民心。
(2)赵国虽然失去了廉颇这样的大将,却还拥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实力雄厚。
【全文翻译】
孝王元年,秦国围邯郸的军队解除包围,离开了赵国。孝王三年去世,他儿子
燕王喜即位。
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送上五
百黄金给赵王置酒祝寿。栗腹回国报告燕王说:“赵王国内年轻力壮的人都战死在长
平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进攻赵国。”燕王叫来昌国君乐间询问这事情。
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个四面受敌、经常抗战的国家,他的百姓熟悉军事,不可以进
攻。”燕王说:“我们是以五个人攻打他们一个人。”乐间仍然回答说:“不可以。”
燕王很生气,这时群臣都认为可以进攻。燕国终于派出两路军队,兵车二千辆,栗腹
率领一路攻打鄗,卿秦率领一路攻打代。只有大夫将渠对燕王说:“和人家互通关卡,
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黄金给人家的君王祝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
这不吉祥,作战不会成功。”燕王听不进去,自己率领侧翼部队随军出发。将渠拉住
燕王腰间系印的带子阻止他说:“大王一定不要亲自前去,去了是不会成功的!”燕
王用脚把他踢开了。将渠哭着说:“我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大王啊!”燕军到达宋
子,赵国派廉颇率兵,在鄢打败了栗腹。乐乘也在代打败了卿秦。乐间逃奔到赵国。
廉颇追赶燕国,追出五百多里,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国人请求议和,赵国人不答应,
一定要让将渠出面主持议和。燕国便任命将渠为国相,前去主持议和。赵国听了将渠
的调和,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
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即位。悼襄王派乐乘接替廉颇统兵,廉颇不听命令,
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也逃奔到魏都大梁。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
取了武遂和方城。剧辛从前住在赵国时,和庞暖很要好,后来逃跑到燕国。燕王看到
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而且廉颇又离开了赵国,这时正让庞暖领兵作战,就想要趁赵
国疲惫的机会去进攻它。燕王这时询问剧辛,剧辛说:“庞暖很容易对付。”燕王就
派剧辛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庞暖迎战,俘获了燕军两万人,杀掉了剧辛。这时秦国
攻取了魏国的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十九年,秦国攻取了赵国的邺等九座城池。
赵悼襄王去世。二十三年,燕太子丹被送到秦国去做人质,这时逃回燕国。二十五年,
秦国俘虏了韩王安,灭掉了韩国,设置了颍川郡。二十七年,秦国俘虏了赵王迁,灭
掉了赵国。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国君臣看到秦国即将灭掉六国,秦军已经到达易水,祸患将要降临燕国了。燕太
子丹暗地里供养着二十名壮士,这时他派荆轲把督亢地图献给秦王,乘机突然向秦王
行刺。秦王发觉了,杀死了荆轲,派将军王翦进攻燕国。二十九年,秦军攻取了燕国
都城蓟,燕王逃走了,后来迁居辽东,杀掉了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了秦国。三十年,
秦国灭掉了魏国。
三十三年,秦军攻取了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终于灭掉了燕国。
六、廖刚
【原题呈现】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4 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
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
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
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
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
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
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
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
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
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白营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大府丞提举江东
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
群臣遥拜渊圣①,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
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
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
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
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框。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過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
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人
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B.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
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C.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人
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人
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钦宗,皇帝的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多用祖、宗称谓。
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规定要离职居家守
丧。
C. 崩,文中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不
禄”。
D. “奉祠”,指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者退休后,只是领取俸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廖刚以孝为重。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
离世,他均守丧期满。
B.廖刚思虑周全。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
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
C.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而实际却又委以任职,廖刚因此
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
D.廖刚善于劝谏。徽宗驾崩,廖刚劝谏圣上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还要行见长之礼和
家人之礼来寄托深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4 分)
(2)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4 分)
14.针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廖刚提出了哪些合理的建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3
分)
【调色板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4 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从)漳州司录除(任命为)国子录,擢
(提升为)监察御史。时(当时)蔡京当国(掌权),刚论奏(官吏上奏,论述自己
意见)无所避(无所顾忌)。以(因为)亲老(父母年迈)求补外(到京城外担任地
方官员),出知兴化军(作兴化军知府)。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父亲去
世),服阕(服丧期满),除(被授予)工部员外郎,以(因为)母疾辞(辞官)。绍
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全,都)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推举廖刚主持大事)刚喻(劝
告)从盗者使反(通“返”,返回)业(从事农业生产)既而(不久)他盗入顺昌部
使者檄(发公文)刚抚定(安抚平定)刚遣长子迟(廖迟)喻(劝告)贼贼知刚父子
有信义亦散去(解散离开)寻(不久)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一定)有
亲兵自将(亲自率领的亲信部队),所以(用来……)备(防备)不虞(意外)而强
(加强)主威(君主权威)。愿(希望)稽(考核)旧制,选(挑选)精锐为(作为)
亲兵,居(平常)则以为(作为)卫(卫防),动(行动)则以为(作为)中军,此强
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到了极点),今方(正)图新(图谋革新),
若(像)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诚(确实)非久驻(停留)之地。请经营(规划
治理)建康,亲拥(率领)六师往为(作为)固守计(计谋),以杜(断绝)金人窥
伺(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时机)之意。”丁母忧(母亲去世),服阕(服丧期满),
复(又)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军队),兵不可一日无食(粮食)。今
诸将之兵备(防守)江、淮,不知几万,初(开始)无储蓄,日(每天)待哺(吃饭)
于东南之转饷(从东南转来的粮饷),浙民已困(贫乏),欲救此患莫若(不如)屯
田。”因(不如)献三说(建议),将校(军官的统称)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
田一顷,与(给)转(量词,相当于“次”,古时军功每加一等,则官爵随升一级)
一资(资格)。百姓愿耕,假(借)以粮种,复还以(用)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安
排)。时朝廷推究(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不)得官
中朝。至是章杰自营道观知婺州(婺州知府),章仅自(从)大府丞提举(提拔负责)
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认为)即(如果)如此,何以(怎么)示惩,乃(于
是)并与祠(设立祠堂)。时徽宗已崩(去世),上遇朔(初一)望(十五)犹率群
臣遥拜渊圣①,刚言:“礼有隆杀(厚薄),兄为君则君(以军礼对待他)之,已为
君则兄(以兄长之礼对待他)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只)岁时(逢年过节)行家
人礼于内庭(介词结构后置,在内廷行家人礼)。”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关系)
而得美官(位高禄厚之官),刚显(公开,揭发)疏(奏章)其恶,桧衔(怀恨在心)
之。金人叛盟,刚乞(请求)起(起用)旧相之有德望者(定语后置句,德高望重的
旧相),处以近藩(把他们安排到临近藩地去防守),桧闻(知道)之曰:“是(这)
欲置我何地(省略句,置我于何地,这样做想把我放到哪里去啊?)耶?”改(改授)
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边境报告)至(到),从官(属官)会(聚
集)都堂,刚谓(对……说)亿年曰:“公以(用)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
尚(还)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离朝)。明年(第二年)致仕(退休)。以(于,
在)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
刚传》,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框。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過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
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人
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B.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
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C.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人
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人
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文老师解析:10 选 D。断句题仍然是排除法解答,找到选项的相同之处。第一处是逃
去后是否断开,只要知道去是离开之意,即可知此处应该断开,故排除 AC 项。贼知刚
父子有信义,是廖刚父子有信义,所以此处不能断开,故排除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钦宗,皇帝的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多用祖、宗称谓。
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规定要离职居家守
丧。
C. 崩,文中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不
禄”。
D. “奉祠”,指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者退休后,只是领取俸禄。
老师解析:11 选 C。大夫死曰“卒”,士之死曰“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廖刚以孝为重。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
离世,他均守丧期满。
B.廖刚思虑周全。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
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
C.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而实际却又委以任职,廖刚因此
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
D.廖刚善于劝谏。徽宗驾崩,廖刚劝谏圣上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还要行见长之礼和
家人之礼来寄托深思。
老师解析:12 选 D。“廖刚劝谏圣上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还要行见长之礼和家人
之礼来寄托深思。”表述错误,由文中“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
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可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4 分)
文老师提醒:
(1)请规划治理建康(南京),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断绝金人有攻
占的想法。 注:“经营”“拥”“杜”各 1 分。
(2)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4 分)
文老师提醒:
(2)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之后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
这件事。
注:“假”“以”“措置”各 1 分。
14.针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廖刚提出了哪些合理的建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3
分)
老师说:此题不只是找到句子,还要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
①劝谏圣上应该自将亲兵,强干弱枝。
②劝谏应该重点建设好建康,防守金兵入侵。
③劝谏屯田积粮,解决兵民之困。
④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的边防去守备。
注:一点 1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
【译文】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县人。宋宣和初年,他从漳州司录升为国子录,后提升
为监察御史。当时(正值)蔡京当权,廖刚奏事议论无所回避。因为父母年迈,他请
求到京城之外去担任地方官员,(于是)任兴化军(今福建莆田市)的知府。宋钦宗
即位后,征召廖刚担任右正言之职。因为父亲去世,(廖刚辞去这一职务),服丧期
满,被授予工部员外郎之职,(后来又)因为母亲生病而辞职。绍兴元年,(廖刚家
乡顺昌)旁边郡县盗贼猖獗,当地官吏们都逃走了,顺昌百姓推崇廖刚来主持大事。
廖刚劝告跟随盗贼的人,让他们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不久,别的盗贼进入顺昌地
界,部使者下文书请廖刚加以安抚平定。廖刚派大儿子廖迟去开导盗贼,盗贼知道廖
刚父子讲信义,纷纷解散离开了。不久,廖刚被征召为吏部员外郎,他说:“古时候,
天子一定亲自带兵,用来防备不测,同时也为了增强国君的威望。希望皇上查考旧的
体制,选拔精锐士兵作为亲兵,平时可以用来守卫,战时则用来打仗,这是加强主干
力量削弱枝节力量的办法。”又说:“国家(现在)艰难到了极点,眼下正要变革图
新,像会稽(绍兴)确实不是久留之地。请重点建设好建康(南京),亲自率领各路
兵马前去把守,以免金人窥伺、觊觎。”因为母亲去世(辞去吏部员外郎之职),服
丧期满,又被任命为给事中。廖刚进言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
没有粮食。 现在各位将领的军队分布在长江、淮河一带,不知道有几万士兵,当
初他们都没有粮食储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
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于是提出三条建议,对将校中既能打仗又能耕种的,应当
给以特别奖赏,每耕种一顷田,可升一级,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种子,再收些
租税。皇上责令都督府负责此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的罪,不仅降低他们
的身份,还下诏不让他们的子孙到朝中为官。而这时章杰由崇道观任婺州知府,章仅
由太府丞提拔负责江东茶盐事。廖刚把诏书封好送回朝廷,认为如果这样,怎么能显
示惩戒,于是都给他们设立祠堂。当时宋徽宗已经驾崩,皇上每逢初一、十五,还带
领群臣遥相祭拜,廖刚进言道:“礼节有隆盛和减少之分,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
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盼望您克制自己的感情,只在逢年
过节时在家里行家人的礼节。”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郑亿年跟秦桧有关系而得到高
官,廖刚上疏陈述郑亿年的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背弃盟约,廖刚请求起用
德高望重的旧相,把他们安排到临近藩地去防守,秦桧听到后说:“这样做想把我放
到哪里去啊?”让廖刚改任工部尚书,而把王次翁任命为中丞。起初,边关报告送来
了,随从官员聚集到大堂议事,廖刚对郑亿年说:“你(当初)用一家人的性命保证
金人(不侵犯我们),现在(金人)背信弃义,你还有什么脸面在朝廷中做官呢?”
郑亿年以奉祠离开。第二年,廖刚告老还乡。在绍兴十三年去世。
七、许孟容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2 分)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调校书郎。辟武宁张建封府。
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
谢,为罢兵。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畤①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
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
参验,乃可。”不听。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
事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
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惑。”会补阙王武陵等亦
执争,于是诏中停。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
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
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
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
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
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
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
其守正,许之。累迁吏部侍郎。盗杀武元衡,并伤议臣裴度。时淮夷逆命,凶威方炽。言
事者继上章,疏请罢兵。是时盗贼窃发,人情甚惑,独孟容诣中书省雪涕而言曰:“昔汉
廷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有人乎?然转祸为福,
此其时也。莫若上闻,起裴中丞为相,大索贼党,穷其奸源。”后数日,裴度果为相,而
下诏行诛。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范。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日宪。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好畸:地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B.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C.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D.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故以“明经”为名。
B.课最,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课”是指根
据一定的标准考核。
C.补阙,匡补君王的缺失,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的官职,与“拾遗"同掌供奉
讽谏,也叫“开缺”。
D.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古代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等,如“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孟容能言善辩,勇敢无畏。李纳造反,三批使者都没有说服他。许孟容给李纳讲
明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
B.许孟容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皇帝越级破格提拔没有功劳的齐总,许孟容极力反对,
并且和王武陵发生争论,于是皇上下诏停办此事。
C.许孟容体恤民意,以民为本。大早之年,皇帝斋居损膳,许孟容还建议圣上应在关防、
徭役、赋税、讼狱等方面反躬自省,顺民奉天。
D.许孟容坚守正义,忤逆圣意。许孟容逮捕借钱不还的李显,宪宗下诏把李显交付给军
队处治,并两次派使者督促,许孟容都没有听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4 分)
(2)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 (4 分)
14.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在裴度为相这件事上是如何体现的? (3 分)
【调色板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2 分)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被选拔为)进士异等(优等),又第(考中)明
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调校书郎。辟(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武宁张建封
府。李纳以(带领)兵拒境,建封遣使谕(劝说)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
纳,敷引逆顺(旁征博引逆顺的福祸主张),纳即悔谢,为罢兵。累迁(多次升迁)给事
中。京兆上言“好畤(shì地名)①风雹害稼”,帝遣宦人(太监)覆视(查核),不实,
夺(削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太监)覆视(查
核),紊(扰乱)纲纪。宜(应该)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才)可。”不听。浙东观察
使裴肃委(委派)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会(恰逢)肃卒(去世),帝擢(提拔)总(齐
总)自大理评事为(任)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环绕)制(规章制度)曰:“方
(正)用兵处,有不待次(次序)而擢(提拔)者。今衢不他虞(忧患),总无功越进超
授(越级破格提拔),群议谓(说)何(怎样)?假(假如)令总有可录,宜(应该)暴(公
开)课最(考核优秀),解中外(朝廷内外)之惑。”会(恰逢)补阙王武陵等亦(也)
执争(据理力争)(12B),于是诏(下诏)中停。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上奏)言:
“陛下斋居(斋戒吃素)损(减少)膳,具(准备)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而
天意未答。窃(私下里)惟(只)天人交感之际,系(关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
度(用度)支(支出)岁计,本备(防备)缓急(偏义复词,偏“急”,紧急),若(如
果)取一百万缗代(替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京城地区)无流亡,赈灾(赈灾造福)
为福。又应(应该)省察流移征防(防护)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拖欠)
馈送当免免之;沉滞(怨气)郁抑当伸伸之,以(表目的,来)顺人(百姓)奉天。”元
和初,再迁尚书右丞。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借)富人钱
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抓捕责问),与之期(约定日期)使偿,曰:“不
如期(按照约定),且(将要)死!”宪宗诏以(把)昱付(交付)军治(处理)之,再遣
使,皆不听(听命)。奏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任职)辇毂(代称天子),
当为陛下抑(抑制)豪强。钱未尽(全)输,昱不可得。”帝嘉(赞许)其守正,许之。
累迁(多次升迁)吏部侍郎。盗杀武元衡,并伤议臣裴度。时淮夷逆命(反叛),凶威方
炽。言事者继上章,疏请罢兵。是(这)时盗贼窃发,人情甚(十分)惑(惶惑),独(只)
孟容诣(到)中书省雪涕而言曰:“昔(以前)汉廷有一汲黯,奸臣寝(止息)谋(谋乱)。
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这样)无状(行为失检,无善状),宁(难道,表反诘)
谓国有人乎?然转祸为福,此其时也。莫若(不如)上闻,起裴中丞为相,大索(搜索)贼
党,穷(断绝)奸源(根源)。”后数日,裴度果为(任)相,而下诏行诛。许孟容议论
(评论)人物,有大臣风范。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日宪。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好畤:地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B.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C.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D.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10.A(译文:我私下想在天人交互感应之际,关系到教令顺应民意与否。现在户部银
两不是根据支出和每年的费用来使用的,本来就是防备紧急情况的,如果支取其中的
一百万缗钱来替代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可以做赈
灾造福的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故以“明经”为名。
B.课最,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课”是指根
据一定的标准考核。
C.补阙,匡补君王的缺失,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的官职,与“拾遗"同掌供奉
讽谏,也叫“开缺”。
D.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古代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等,如“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11.C (不是“开缺”,开缺,指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
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孟容能言善辩,勇敢无畏。李纳造反,三批使者都没有说服他。许孟容给李纳讲
明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
B.许孟容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皇帝越级破格提拔没有功劳的齐总,许孟容极力反对,
并且和王武陵发生争论,于是皇上下诏停办此事。
C.许孟容体恤民意,以民为本。大早之年,皇帝斋居损膳,许孟容还建议圣上应在关防、
徭役、赋税、讼狱等方面反躬自省,顺民奉天。
D.许孟容坚守正义,忤逆圣意。许孟容逮捕借钱不还的李显,宪宗下诏把李显交付给军
队处治,并两次派使者督促,许孟容都没有听命。
12.B(“并且和王武陵发生争论”不对。补阙王武陵等亦(也)执争(据理力争),意
思是补阙王武陵也据理力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4 分)
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扰乱了法治。应该另外选择一名御史去验证,才可以。
(评分参考:覆视,审察、察看;紊,扰乱、使混乱。“覆视”“紊”每处 1 分,语
意通顺 2 分)
(2)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 (4 分)
(2)现在朝廷没有失误,可是狂贼胆敢如此嚣张为非作歹,难道说国家真是没人了吗?
(评分参考:无状,行为失检,无善状;宁……乎?表反诘。“寝”“无状”“宁……
乎?”每处 1 分,语意通顺 2 分)
14.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在裴度为相这件事上是如何体现的? (3 分)
14.①深谙历史,援引古人例证,以“汲黯”为例,增加说服力。
②廓清时局,分析当前大势,正确指出国家所处境地。
③有胆有谋,力荐裴度为相,讨伐叛党,稳定时局。
(评分参考:一点 1 分)
【参考译文】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被选拔为进士优等,又考中了明经科。被武宁张建封
府征召。李纳带领军队在边境上抵抗,建封派使者劝说他停止抵抗,前后三批人前往,
李纳都不听。于是就派孟容去会见李纳,孟容旁征博引向李纳晓以逆顺的祸福关系,
李纳就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累次升迁担任给事中。京兆尹上奏“好畤地区风雹
伤害了庄稼”,帝派太监去审察,不符合实情,削夺了京兆尹以下官员的俸禄。孟容
曰:“府县上奏的事不符合实情,罪应罚。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扰乱了法治。应
该另外选择一名御史去验证,才可以。”皇上不听。浙东观察使裴肃派判官齐总横征
暴敛以向朝廷进献丰厚的礼物,满足天子的欲望,恰逢裴肃去世,皇帝提拔齐总以大理
评事兼监察御史的身份去担任衢州刺史。衢州,是大州。孟容围绕规章制度说:“正
在用兵的时侯,有不待次序就提拔的情况。现在衢州没有其他忧患,齐总没有功劳就
越级破格提拔,大家议论会怎么说?假使齐总值得录用,应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
以解除朝廷内外的疑惑。”恰逢补阙王武陵等也据理力争,于是皇上下诏停下这件事。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孟容呈上奏折说:“陛下斋戒吃素减少膳食,准备祭祀的牲畜
费用,但是天意还不答应。我私下想在天人交互感应之际,关系到教令顺应民意与否。
现在户部银两不是根据支出和每年的费用来使用的,本来就是防备紧急情况的,如果
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替代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
可以做赈灾造福的事。另外应该省察流放、迁徙、征调、防护应当回来还没有回来(的
情况),服徭役、勒令不准做官,应当释放还没有释放(的人);负债、拖欠、赠送,应
当免除的免除;有怨气抑郁难平的,应当替他们伸张,来顺应民意敬奉上天。像这样做
了。”元和初,再次升任为尚书右丞。神策军从兴元后,日益骄横放纵。军吏李昱向
富人借了八百万银两,三年了还不肯归还。孟容派官吏捕来盘问,跟他约定期限让他
归还,说:“不按期归还,将要处死!”全军皆惊,向朝廷申诉。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
给军队处治,宪宗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去(督促),孟容都没有听命。上奏说:“我是在
皇上身边任职的,应当替皇上抑制豪强。钱还没有全部缴纳,李昱不可能得到。”皇
帝赞许他坚守正义,答应了他。元和十年,盗贼杀害了宰相武元衡,并击伤议臣裴度。
当时淮夷叛乱,凶焰正烈。朝官们相继奏请皇上罢兵。这时发生了盗贼叛乱,人心十
分惶惑,惟独许孟容去到中书省边拭泪边说:“从前汉世朝廷有一位诤臣汲黯,奸臣
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失误,可是狂贼胆敢如此嚣张、胡作非为,难道说国家
真是没人了吗?然而转祸为福现在正是时候。不如奏请皇上,起用裴中丞为宰相,大
举搜索贼党,断绝祸根。”数日后,裴度果然做了宰相,立即下诏讨伐叛党。当时许
孟容评议他人,显示出大臣的风采。许孟容去世,年七十六,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宪。
八、沈括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题,20 分)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
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顷。擢进士第,编校昭文
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
吏沿以干利。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
万计,神宗称善。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
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
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加史馆检讨。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
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
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
“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
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
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
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
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
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括博学善文,于天文、
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
谈》,多载朝廷故实、旧出处,传于世。(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沈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
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B.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
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C.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
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D.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
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B.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在唐、宋时期,则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C.加,加官,宋朝常在兼职之外给予额外“加官”,以提升其待遇品级或作为荣
誉象征以示优宠,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
D.天章阁,宋朝阁名,真宗时营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在天章阁接见大臣,向
大臣问御边大略、军政要事,成为对大臣们最高规格的待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沈括精通水利,为民造福。他在担任沭阳主簿期间,不仅疏浚了水流,而且得
到上等田地七千顷。
B.沈括精于改革,成效显著。他改革郊祭之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大力改革天
文历法,一直沿用至今。
C.沈括长于外交,有理有节。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他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边界,
让辽国使者感到理屈。
D.沈括学问广博,富有成就。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他没有
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4 分)
(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4 分)
14.沈括在出使辽国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请简要概括。(3 分)
调色板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题,20 分)
(沈)括字存中,以(因为)父任(父荫)为(担任)沭阳主簿。县依(靠着)沭
水,乃(是)职方氏所书(写)“浸曰沂、沭”者,故迹(以前的河道)漫为污泽,
括新(重新修筑)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得上田(上等田地)七千顷。擢进士第,
编校(编辑校对)昭文书籍,为(担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按照旧例),
三岁(年)郊丘之制,有司(有关部门)按籍(典籍)而行,藏其(典籍)副(副本),
吏沿以(来)干利(谋取私利)。括考(考订)礼沿革,为(写)书曰《南郊式》。
即(就)诏令点检事务,执(按照)新式从事,所省(节省费用)万计,神宗称善(好)。
迁(升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天文历算官员)皆市井庸
贩(庸俗商贩),法象图器(天文现象、天文图像、天文仪器),大抵(大都)漫不
知。括始(开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上献)太史
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采用施行)。加(加官)史馆检讨。辽
萧禧来理(处理)河东黄嵬地,留馆(馆舍)不肯辞,曰:“必(一定)得请而后反
(返回)。”帝遣括往聘(古时国与国遣使访问)。括诣(到)枢密院阅(查阅)故
牍(以前档案),得顷岁(昔年)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边界),今所争盖(表
推测)三十里远,表(上表)论之。帝以(在)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召见答对),喜
曰:“大臣殊不究(探究)本末(原委),几(几乎)误国事。”命以(把)画图(地
图)示(给……看)禧,禧议始(才)屈(感到理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
庭(朝廷),契丹相(宰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预先)使吏士
诵(记熟)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回头)吏举(列举)以答。他日(另一天)复(再)
问,亦如之。益戒无以(无法)应,谩(轻蔑,没有礼貌)曰:“数里之地不忍,而
轻(轻易)绝(断绝)好(友好关系)乎?”括曰:“师(军队)直(正义)为壮(强
大),曲(理屈)为老(衰弱)。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重大信约),以(用)威用
(役使)其民(百姓),非(不是)我朝之不利也。”凡(总共)六会(会谈),契
丹知不可夺(改变),遂舍(放弃)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才)还在道图(画)其
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人心)之向背为(作)《使契丹图抄》上之拜(被授
予)翰林学士权(代理)三司使。括博学(学识广博)善(擅长)文(写文章),于
(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通晓),皆有所论著。
又纪(记录)平日与宾客言者为(写)《笔谈》,多载朝廷故实(典故、事实)、旧
(旧臣)出处(情况),传(流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沈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D
A.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
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B.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
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C.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
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D.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
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正确标点为: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
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C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B.三司,在唐代之前,
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唐、宋时期,则以盐铁、
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C.加,加官,宋朝常在兼职之外给予额外“加官”,以提升其待遇品级或作为荣
誉象征以示优宠,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权”是临时代理的意
思,和“加”意思不同)
D.天章阁,宋朝阁名,真宗时营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在天章阁接见大臣,向
大臣问御边大略、军政要事,成为对大臣们最高规格的待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B
A.沈括精通水利,为民造福。他在担任沭阳主簿期间,不仅疏浚了水流,而且得
到上等田地七千顷。
B.沈括精于改革,成效显著。他改革郊祭之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大力改革天
文历法,一直沿用至今。(“一直沿用至今”不当。原文只是说“后皆施用”,不代
表有沿用至今的意思)
C.沈括长于外交,有理有节。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他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边界,
让辽国使者感到理屈。
D.沈括学问广博,富有成就。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他没有
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4 分)
(1)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
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共 4 分。“以”“召对”“本末”“几”各 1 分)
(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4 分)
(2)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自己的百姓,不是
对我们宋朝不利。(共 4 分。“大信”“威”“用”“非”各 1 分)
14.沈括在出使辽国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请简要概括。(3 分)
14.①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每有问题提出,
沈括就让手下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
②不惧威胁,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
③在沈括一行力争下,辽国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共 3
分,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沈括,字存中,因为父荫得官为沭阳主簿。沭阳县靠着沐水,是职方氏所写
的“浸曰沂、沭”的地方。早先的河道漫衍为停滞不流的沼泽,沈括重新修筑两条堤
防,疏浚水流为一百条水渠九个水坝,得到上等好田地七千顷。考中进士后,沈括被
派去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担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按照旧制,每三年一次
郊丘祭祀天地的制度,有关部门按照典籍记载进行,收藏起典籍的副本,官吏们因袭
来谋取私利。沈括考订南郊大礼的礼制沿革,写成一部书叫《南郊式》。皇帝就下诏
叫他掌管郊祀的事务,按照新的仪式举行祭礼,所节省的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
意。
升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间庸俗
商贩,对于天文现象、天体图象和天文仪器,大多浑然不懂。沈括开始设置浑仪、景
表、五壶浮漏,招来卫朴修造新历法,向全国各地募集上献太史占书,参杂使用士人,
分方技科为五部分,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用施行。加官为史馆检讨。辽国的萧禧来处
理河东黄嵬一带地界划分问题,留在馆舍不肯辞去,说:“一定要请求得到后才回去。
皇帝派沈括前往问候致意。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得到当年商定疆界的文书,
文件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作为边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距三十里远,上表论述了
这事。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
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命令沈括把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
皇帝赏赐给沈括白银一千两,让他出使。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和他商谈,
沈括找到争论地界的各种文书档案几十件,预先叫吏员们记熟,杨益戎有问题提出,
就回头叫吏员列举所得档案回答。另一天再问,也是这样。杨益戒无法对答,傲慢地
说:“几里土地都不忍心,难道忍心轻率地断绝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
以正义为强大,以理屈为衰弱。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
役使人民,不是对我们宋朝不利。”总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
就放弃黄鬼而请求天池。沈括就回朝,在路上画了契丹的山川险要平坦的地形及道路
坦直曲折的状况,记下风俗的纯朴和庞杂的情形,以及各地人心的向背,作《使契丹
图抄》上。被授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沈括学识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
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
书,记载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