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ID:646490

大小:158.53 KB

页数:68页

时间:2021-03-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异域风情”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有捷克著名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牧场之国》;还有介绍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建筑的《金字塔》。‎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配合“异域风情”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说“周边环境”和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等内容。‎ ‎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阅读和积累古诗等内容。‎ ‎(2)指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能够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8.威尼斯的小艇 ‎1.了解写作方法,理清层次。‎ ‎2.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3.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2‎ 搜集资料,展示交流 自主阅读,理清层次 交流写法,感受风情 ‎19. 牧场之国 ‎1.感受牧场风光,体会动物、人、环境和谐统一的意境。‎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2‎ 课前阅读,整体感受 自读自悟,体会意境 探究交流,了解写法 ‎3.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20.金字塔 ‎1. 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2.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2‎ 自读自悟,理清脉络 对比阅读,了解写法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 ‎2.训练学生能把要说的内容的大致情况说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4.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1‎ 精巧构思,环环相扣 放手交流,培养信心 双向交流,提高能力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引导学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3.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1‎ 交流资料,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改 语文园地七 ‎1.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感受景物动静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3.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理解并背诵积累古诗。‎ ‎1‎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深入探究 ‎18.威尼斯的小艇 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尼、斯”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 重点 ‎  了解写作方法,理清课文层次;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 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课件 教具 准备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导入 ‎(5)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3】‎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冈多拉。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冈多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以名人笔下的威尼斯导入课文,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受威尼斯的美,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选自朱自清的《威尼斯》,有改动 ‎2.学生自由阅读,说说从这段话了解到什么。‎ ‎3.简介威尼斯【出示课件4】‎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水城,位于亚得里亚海海滨的一个新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长堤与陆上相通。 ‎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城中河道纵横交错,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威尼斯也是一座以船代车的城市。河道中多种多样的船只穿梭于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城特有的风景。 ‎ ‎4.谈话导入:现在让我们去走走看看,领略一下异国风情。(板书课题:威尼斯小艇)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 ‎ 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6.谈话过渡: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的作者,他在游览威尼斯时,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可他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 简介威尼斯及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新课 教学 ‎(33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  ‎ ‎。‎ ‎4.教师总结: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小艇是威尼斯的交通工具,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船夫驾驶小艇的熟练技术。‎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板书: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四、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 ‎【出示课件9】多媒体出示“威尼斯风光图片”,学生认真观察,用感官来威尼斯美妙的水上风光。‎ 欣赏威尼斯的风光图,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光,为全文的学习,主题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分钟 ‎ 五、课堂总结,朗读感受【出示课件10】‎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大作家马克·吐温一道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水上风光,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威尼斯去看一看,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去感受水上乐园的情趣。‎ ‎2.自由朗读全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水上城市”威ní( )sī( ),坐上了船头和船shāo( )微微向上qiào( )起的小tǐnɡ( ),小艇上的坐diàn( )柔软舒服,船夫对小艇操zònɡ( )自如。打开船舱的窗lián( ),看到其他小艇上许多孩子在保mǔ( )陪下,可能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也有老人可能是乘坐小艇去教堂dǎo( )告;远处可能是戏院散场了,人们坐上各自gù( )定的小艇,cù( )拥在一起的小艇在人们的huá( )笑声和告别声中离开了mǎ( )头。我被这威尼斯独特的风景陶醉了。‎ 二、给多音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 ‎1.海水哗( )哗地涌上岸滩,水中海豚精彩的表演引来一片哗( )笑。‎ ‎(①huā ②huá)‎ ‎2.牧童骑着黄牛吹着牧笛在弯曲( )的小路上走着,曲( )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传遍乡村的原野。‎ ‎(①qǔ ②qū)‎ ‎3.一只( )老牛在上坡上只( )管独自吃草,小牛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它也不知道。‎ ‎(①zhī ②zhǐ)‎ ‎4.蒙蒙的细雨夹( )杂零零星星的雪片飘落下来,寒风中的李晓军只穿着一件夹( )衣,冻得瑟瑟发抖。(①jiá ②jiā)‎ 三、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答案】‎ 一、尼 斯 艄 翘 艇 垫 纵 帘 姆 祷 雇 簇 哗 码 二、1.①② 2.②① 3.①② 4.②① 三、C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2.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大作家马克·吐温一道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水上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大作家马克·吐温坐上威尼斯的小艇,去感受水上乐园的情趣。‎ ‎3.大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威尼斯的小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想想威尼斯的风光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5.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了解小艇的重要作用。【出示课件3】‎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1.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此处的“大街”指的是什么?(河道)“汽车”指的是什么?(小艇。)‎ ‎3.说说从这段话你了解到什么?(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板书:大街上的汽车)‎ ‎ ‎ 三、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一)【出示课件4】‎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默读这段话,找出直接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说说从句中体会到什么?‎ ‎(1)小艇的特点: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2)交流体会:样子奇特,行动轻快灵活。‎ ‎2.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呢?(作者观察很仔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很生动很具体)(板书:比喻)‎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第一句写制作比较讲究,长、窄、深,联想到“有点像独木舟”。用“独木舟”比喻小艇,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的特点。)‎ ‎(2)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小艇的形状,“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能使我们想象它静止时的样子。用“新月”比喻小艇,说明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3)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小艇的行动,“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能使我们想象它运动时的样子。用“一条蛇”比喻小艇,说明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3.教师小结: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对小艇由静到动地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地印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到仔细观察,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抓住特点,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4.指导朗读:这样的小艇怎么会不惹人喜爱呢!谁愿意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评议,齐读。(引导学生读出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5.谈话过渡: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二)【出示课件5】‎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次自主学习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理解小艇的特点,真正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他们思维的火花迸射,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1.教师适当放慢速度范读,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读,一边想象自己坐在小艇里的感受。‎ ‎2.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感觉很舒服,很有趣味。)‎ ‎①舒服(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②新鲜(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 ‎③兴奋(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 ‎(2)说话练习:坐在小艇里可以……可以……还可以……有说不完的情趣。‎ ‎(例1:坐在小艇里,可以欣赏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可以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可以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例2:手机可以用来接通电话,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敢看影视节目。有说不完的情趣。)‎ ‎3.指导朗读:是啊,人们坐在既美观独特,又舒服惬意的小艇里游览威尼斯的风光是多么有趣味的一件事呀!让我们一起捧起书再来体会体会。‎ ‎4.谈话过渡: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感觉那样舒适、充满情趣,其实这个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呢?‎ ‎(三)教师小结: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句来写小艇的样子。第一句写制作比较讲究,长、窄、深,联想到“有点像独木舟”;第二句写小艇的形状,“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第三句写小艇的行动,“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轻快灵活。对小艇由静到动地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地印象。第三自然段讲了乘船游览舒适自在、情趣无穷的快乐感受。‎ 四、了解“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出示课件6】‎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 ‎,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板书:先总后分)‎ ‎2.那么,船夫的技术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哪些词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4. 此时此刻,假如你坐在小艇上,你想对船夫说些什么?(你的驾驶技术如此高超,平时一定不断练习吧,你太棒了。)‎ ‎5.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在很挤很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则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当然,船夫对小艇操纵自如,除了和熟练有关,和小艇奇特的样子也是分不开的。‎ ‎6.指导朗读。‎ 五、了解“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 ‎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那么都有哪些人在“大街”上乘坐“汽车”去做什么呢? ‎ ‎2.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段落,在课文中圈画。‎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7】。‎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5.课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出示课件8】‎ 谁 坐 着 小 艇 干什么 说明什么 商人 去做生意 小艇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青年妇女 高声谈笑 孩子由成年人伴着 到郊外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着全家 教堂作祷告 一大群人 看戏回家 ‎6.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闹。晚上的威尼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9】‎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自由阅读,深入感受晚上威尼斯的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课件出示有关图片,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随着小艇的“簇拥”--“散开”--“消失”--“停泊”,人们从“拥”--“哗笑”--“告别”--“沉寂”,城市也由动到静,“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板书:由动到静)‎ ‎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突出了什么?前三个句子描写了什么?后三个句子描写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件10】‎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描写一动一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末段前三个句子是动态描写。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传来哗笑,告别声。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写深夜,小艇停泊,水面沉寂,月影摇晃,万物静寂,古城入睡。环境幽静,景象优美、迷人。‎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件11】‎ 这一段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动态和静态的先后出现,表现了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既繁华又幽静的特色。动静映衬,真实地反映了威尼斯的风貌。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7.课堂练习,拓展交流: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 ‎(1)【出示课件12】照样子说一说。‎ 商人坐着小艇去做生意。‎ 学生坐着小艇去 。‎ ‎ 坐着小艇去 。‎ ‎……‎ 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8.教师引读:下面我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一段内容,大家要及时接读并以手作小艇来表演。 ‎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9.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从白天人们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反映小艇的作用。作者抓住匆忙去做生意的商人,高声谈笑的青年妇女,到郊外去的小孩,上教堂的老人等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显示了小艇同威尼斯人息息相关。第六自然段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散开”--“消失”--“停泊”,人们从“拥”--“哗笑”--“告别”--“沉寂”,城市也由动到静,“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朗读全文,加深印象。‎ 让我们朗读全文,再一次了解威尼斯、欣赏威尼斯,愿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古老的水上城市,及威尼斯的小艇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 教师的范读、引读也为学生的朗读树立了榜样,学生的感情也就自然流露。‎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七、课堂总结,阅读链接【出示课件13】。‎ ‎1. 这篇课文围绕小艇讲了三方面内容,让我们领略了威尼斯奇特的风光,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悟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介绍威尼斯时,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3.作业。(选做)‎ ‎(1)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生活的情境,和同学交流。‎ ‎(2)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物,要写出特点来。‎ ‎(3)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泰国的曼谷被称为“亚洲威尼斯”,斯德哥尔摩被称为“北欧威尼斯”。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再次领略异国风情。‎ 作业的设计是对课内的延伸,使学生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地落到实处,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以训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板书 内容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大街上的汽车 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 比喻 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先总后分 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由动到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字。‎ ‎ (顾 雇)工  (华 哗)笑   船(梢 艄)  ‎ 保(母 姆) (簇 族)拥  (码 马)头 二、填空,组成词语。‎ 七手( )脚 运用自( ) 世界( )名 手忙( )乱 操纵( )如 小巧( )珑 ( )快灵活 左( )右( )‎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不管……总……‎ ‎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 )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 ‎2.(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3.( )河道怎么拥挤,船夫(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 )能平稳地过去,( )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四、阅读理解。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 ) 倒退一( )‎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 ‎(1)手忙脚乱: ‎ ‎(2)操纵自如: ‎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动态 静态)的画面,说明 ‎ ‎【答案】‎ 一、1.因为……所以 2.虽然……但是 3.不管……总 4.不但……而且 二、雇工  哗笑   船艄  保姆 簇拥   码头 三、七手(八)脚 运用自(如) 世界(闻)名 手忙(脚)乱 操纵(自)如 小巧(玲)珑 (轻)快灵活 左(拐)右(拐)‎ 四、1.宽松 前进 ‎2.B ‎ ‎3.(1)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2)操作得得心应手,非常熟练。‎ ‎4.动态 行船速度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课堂上适时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们的赞叹声中可以看出这为学习课文体会威尼斯的美奠定了基础。‎ 通过让学生欣赏威尼斯的风光图片,了解威尼斯的河道多、名胜多、桥梁多、小艇多,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让学生深切感受威尼斯的确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水城。这对学生了解小艇存在的必然性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的理解并水到渠成。‎ 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体验“美”‎ 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比如:教师的范读、领读、自由朗读、默读、等等,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在“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再鼓励学生用读的方式表示出对小艇的喜爱。通过这样反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体会到了 “威尼斯的美”,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尤其是明白了“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 三、朗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在“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环节大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末段前三个句子是动态描写,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传来哗笑,告别声。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写深夜,小艇停泊,水面沉寂,月影摇晃,万物静寂,古城入睡。环境幽静,景象优美、迷人。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威尼斯的小艇》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有三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分别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领略异国风情。这篇课文以小艇为载体,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三个特色:‎ 第一,他在西部幽默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极度夸张的艺术想象。‎ 第二,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这个“我”像中国相声里的主人公一样,扮演各种喜剧性人物。他们大都天真、老实、无知,思想单纯,什么事都一厢情愿,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马克·吐温用天真老实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识的。主人公总是怀着某种理想或某种单纯的想法,但在现实中处处碰壁,说明他这个理想是不现实的,行不通的,而他越不明白这一点,就越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第三,幽默里含有讽刺。他在《自传》里总结他写幽默小说的经验,说“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经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儿和花絮。我老是训诫人家,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坚持三十年”。“三十年”,是指从他开始写作至写自传时为止。他所谓“训诫人家”是说他写小说含有抑恶扬善的严肃的创作目标。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 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是13世纪至17世纪末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艺术重镇。威尼斯别名“亚得里亚海的女王” “水都” “桥之城”及“光之城”,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个岛屿和邻近一个半岛,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这个咸水潟湖分布在波河与皮亚韦河之间的海岸线。‎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温柔。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着“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等美称。‎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东方威尼斯 东方威尼斯指江苏省苏州市。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亚洲威尼斯 ‎“亚洲威尼斯”是泰国的曼谷。曼谷原意“天使之城”,有“佛庙之都”之誉,为黄袍佛国之泰国首都,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曼谷位于湄南河畔,距暹罗湾4公里,离入海口15公里,全市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万。市内河道纵横,货运频繁,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曼谷港,是泰国和世界著名稻米输出港之一。曼谷又是国际活动中心之一,每年有多达二、三百起的各种国际会议在此举行。城内设有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总部、世界银行、世界卫生、国际劳工组织以及20多个国际机构的区域办事处。曼谷还是“世界佛教联谊会”(具32个成员国)总部及国际“亚洲理工学院”所在地。‎ 北欧威尼斯 ‎“北欧威尼斯”是斯德哥尔摩。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有北欧的威尼斯之称,因为城市也是包围在蔚蓝的海洋之中的。北欧的海的颜色与南欧以及亚洲的很多海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非常靠北,所以海的颜色更为深邃,是一种让人心醉的深蓝色。斯德哥尔摩,由70多座桥连接了14个岛屿和1个半岛而形成。它们散落在梅拉伦湖和波罗的海之间。其实这里大大小小的岛屿加起来完全不止这个数,斯德哥尔摩群岛,向东延伸入波罗的海60公里,大大小小的岛屿一共24000个。‎ 马克•吐温的文章 百万英镑(节选)‎ 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我把它穿上。衣服并不合身,而且一点儿也不好看,但它是新的,我很想把它买下来,便没有挑剔,只是颇为胆怯地说道:“请你们通融通融,让我过几天再来付钱吧。我身边没有带着零钱哩。”‎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们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他的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吧。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可是你要开口教训人的话,那我倒要告诉你,像你这样凭空武断,认为我们换不开你身边可能带着的什么大钞票,那未免是瞎操心,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那好极了,我向你道歉。”‎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老板赶紧跑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他兴致勃勃地问道:“喂,怎么回事?出了什么岔子吗?”‎ 我说:“什么岔子也没有。我在等到他找钱。”‎ ‎“好吧,好吧,托德,快把钱找给他,快把钱找给他。”‎ 托德回嘴说:“把钱找给他!说说倒容易,先生,请你自己看看这张钞票吧。”‎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兴奋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把每一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因为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老是没有这个眼光。啊,我要找的那一套在这儿哩。请您把您身上那些东西脱下来吧,先生,把它丢到火里去吧。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衣服;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讲究,又雅致,简直就像公爵穿得那么考究。这是一位外国的亲王定做的——您也许认识他呢,先生,就哈利法克斯公国的亲王殿下,因为他母亲病得快死了,他只好把这套衣服放在我们这儿,另外做了一套丧服去——可是后来他母亲并没有死。不过那都没有问题,我们不能叫一切事情老照我们……我是说,老照他们……哈!裤子没有毛病,非常合您的身,先生,真是妙不可言,再穿上背心,啊哈,又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 我也表示了满意。‎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这可以暂时对付着穿一穿,您等着瞧我们照你自己的的尺寸做出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吧。喂,托德,把本子和笔拿来,快写。腿长三十二……”我还没有来得及插上一句嘴,他已经把我的尺寸量好了,并且吩咐赶制晚礼服、便装、衬衫,以及其他一切。后来我有了插嘴的机会,我就说:‎ ‎“可是,老兄,我可不能定做这些衣服呀,除非你能无限期地等到我付钱,要不然你能换开这张钞票也行。”‎ ‎“无限期!这几个字还不够劲儿,先生,还不够劲。您得说永远永远——那才对哩,先生。托德,快把这批定货赶出来,送到这位先生公馆里去,千万别耽误。让那些小主顾们等一等吧。把这位先生的住址写下来,过天……”‎ ‎“我快搬家了。我随后再来把新住址给你们留下吧。”‎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 汤姆·索亚历险记 ‎               (一)‎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儿,父母去世很早,包莉(lì)姨妈收养了他。他喜欢冒险,总想找机会练练胆量。‎ 一天,汤姆对一个也喜欢冒险的孩子哈克贝利·费恩说:“嘿!今晚你敢不敢和我一起去坟场走走?”‎ ‎“当然!”哈克不假思索地回答。‎ 半夜,在通往坟场的路上,两个“志同道合”的男孩儿并肩走着。路上黑乎乎的,不时传来猫头鹰的叫声,一阵冷风吹来,吓得他俩毛骨悚(sǒnɡ)然。他们刚走到坟场边上,忽然看到几个模模糊糊的身影,提着一盏灯笼,往这边走来。他们吓得赶紧躲到大树后面。‎ ‎“瞧!”汤姆低声说,“那是什么?”‎ ‎“鬼火,是鬼火!真是吓死人了!”‎ 那几个身影慢慢走近了,原来是镇上的罗宾逊(xùn)大[dài]夫、乔(qiáo)和穆(mù)夫·波特。他们是来盗墓(mù)的,三个人正在为钱发生争执(zhí)。乔伸着拳头,骂骂咧(liē)咧地朝大夫比画着,大夫突然出手将他打倒在地。波特放下割绳子的刀子,向医生冲过去,两个人扭打了起来。大夫猛地挣脱了波特,从地上捡起一块木板,一下子把波特打昏在地。乔捡起刀子,出其不意地刺向大夫。大夫摇摇晃晃地倒了下去,压在波特身上。乔把刀子放在波特手上,然后四处张望了一下,离开了。‎ 四周又安静了下来,汤姆和哈克撒开双腿,朝着镇子飞奔了起来。他们不时惊慌地扭头往后看,好像有人在跟着他们似的。终于到了镇上,两人靠在墙上直喘气。‎ ‎“太恐怖(bù)了!”汤姆说,“咱们把它说出来吗?”‎ ‎“不行,咱们一定不能吱(zhī)声。你想,要是咱们说山来,而警察又抓不住那个凶手的话,凶手是不会放过咱俩的。他弄死咱们还不像捻(niǎn)死两只小虫子一样。咱俩发个誓(shì)吧——发誓绝不说山去。”‎ 汤姆想了想,同意了。‎ 第二天,人们发现罗宾逊大夫的尸体和波特的那把刀子,他们逮[dài]捕了波特,准备等几天审判他。‎ 汤姆心里很难受,他想去作证,然而一想起乔凶恶的目光,他就不寒而栗。但不去作证,又觉得良心不安。最后,他打定了主意。‎ 开庭时,波特被带上了法庭。他脸色苍白而憔悴。乔一口咬定是波特杀了大夫。波特那天喝得醉醺(xūn)醺的,又曾经被大夫打昏了,醒来时糊里糊涂的,发现刀子又在自己手上,身上还有好多血,也认为是自己杀了大夫。‎ 接着,又有人证明刀子是在尸体旁发现的,还有人证明那把刀子是波特的。可怜的波特呻(shēn)吟了一声,用手捂住脸,他实在是后悔极了。法庭就要宣判了。这时,波特的辩护律师站了起来,他请求过书记官后,说:“传证人汤姆·索亚!”‎ 汤姆走了进来。法庭中微微骚(sāo)动了一下,人们都惊奇地看着他。‎ ‎“汤姆·索亚,6月17日夜晚你在哪里?”律师问。‎ 汤姆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怕得要命,半天才说:“在墓地。”声音很小,只有前面少数人才能听到。乔的脸上露出轻蔑(miè)的笑容。‎ ‎“在墓地什么地方?”‎ ‎“躲在坟旁的那棵大榆树后面。”‎ 乔的身子几乎难以察觉地哆嗦一下。‎ ‎“有人和你在一起吗?”‎ ‎“有,我当时是和——”汤姆的声音越来越大了。‎ ‎“等等,先不要说出他的名字。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让他出庭。说说你当时看到了什么。孩子,不要害怕,也不要漏掉任何细节。”‎ 汤姆开始讲了起来。开头有点吞吞吐吐,渐渐地,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法庭逐渐安静了下来,大家张着嘴,屏声静气地听他讲着。他们被那毛骨悚然的故事迷住了。尤其是汤姆讲到下面这段话的时候,达到了高潮:‎ ‎“大夫抓过木板狠狠一抡,穆夫·波特随即倒下。这时,乔拿过刀子跳了起来,然后——”‎ 噌(cēnɡ)!乔像闪电一样朝一扇窗户冲过去,翻出窗户,冲过路上所有想拦住他的人,跑了。波特被释放了。汤姆呢,一下子成了焦点人物。‎ ‎             (二)‎ 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蓓(bèi)姬(jī)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让孩子们都参加。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他们想进去探险。汤姆和蓓姬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jīn)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里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大洞,上面有好多蝙蝠,一大团一大团地聚集在一起。受到亮光的惊扰,蝙蝠铺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突然,蓓姬说:“咱们这是到哪里了?”‎ 汤姆一愣,他发现自己也迷路了。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饿,艰难地在洞中摸索前行,希望能找到出口。有时实在困了,就躺下歇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蓓姬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 就在这时,他看见前面二十多米的地方,有一只举着蜡烛的手,汤姆惊喜地大叫了一声。那手后面的身子出现了——天哪,是乔!原来他一直躲在山洞里。汤姆吓坏了,可他看到乔撒腿跑了。山洞里回声太大,可能他没有听清是孩子的声音。‎ 汤姆在山洞里走哇走哇,他也快泄气了。突然,一丝亮光透了过来。他手脚并用地爬过去,从一个小洞里挤出去,一下子看到外面奔流的大河!汤姆兴奋极了,赶紧去叫蓓姬。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蓓姬拉出了山洞。两人望着洞外蔚(wèi)蓝的天空,奔腾的河水,自由飞翔的小鸟,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一艘路过的船发现了他们,把他们送了回去。这时,镇上已经派人在洞里搜寻三天了。‎ 他们在家休养了好多天,才恢复过来。这天,汤姆来到蓓姬家,蓓姬的爸爸撒切尔法官逗他说:“汤姆,你还想不想去山洞?”‎ 汤姆笑着说:“再去一次也无所谓(wèi)呀!”‎ ‎  法官摇摇头,说:“你再也去不成了,我怕还有人像你们一样迷路,已经让人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了。”‎ ‎“啊!”汤姆突然一拍后脑勺,“乔还在山洞里呢!要把他救出来,罪犯应判刑,可不能憋死在山洞里呀!”‎ 没几分钟,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小镇,人们立即返回山洞。洞门被打开了,暗淡的暮色中,呈现出—片凄(qī)惨景象:乔摊开手脚躺在地上,他已经饿死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句意写词语。‎ ‎(1)高声喧哗谈笑。          ( )‎ ‎(2)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 )‎ ‎(3)手忙乱,脚也忙乱。形容做事慌忙。 ( )‎ 二、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填写下列句子。‎ ‎(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2)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桥梁    ( )的妇女 ‎( )的威尼斯   ( )的街道 ‎( )的交通工具  ( )的影子 ‎( )的水上城市  ( )的声音 四、把下列句子补充为比喻句。‎ ‎(1)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夹 jiā( ) jiá ( ) 散 sǎn( )sàn ( ) ‎ 鲜xiān( ) xiǎn ( ) 泊 bó ( ) pō ( )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动词,写在横线上。然后用上这些连续动词,仿写一个明确的场景。 ‎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 ‎ ‎ ‎ (2)仿写: ‎ ‎3.选段中画“ ”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5.根据对选段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完成填空。‎ 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 ”)--(“ ”)--(“ ”),人们从“拥”--(“ ”)--(“ ”)--(“ ”),城市也由( )到( ),“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照样子写一写。‎ 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美丽的景色,请认真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写一写图上的景色,注意对图上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 ‎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1)祷告 (2)哗笑 (3)操纵自如 (4)手忙脚乱 二、(1)因为……所以…… (2)所以 三、(坚固)的桥梁    (年青)的妇女 ‎(古老)的威尼斯   (宽阔)的街道 ‎(主要)的交通工具  (模糊)的影子 ‎(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嘈杂)的声音 四、(1)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天边的新月。‎ ‎(2)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五、1.夹子 发夹 散落 发散 新鲜 朝鲜 停泊 湖泊(答案不唯一)‎ ‎2.(1)夹 走 做 (2)早晨,爸爸一睁眼发现自己睡过了点,他急忙夹着工作服,匆匆地走上汽车,加大油门向工厂开去,他要去做工。‎ ‎3.(1)在小艇里,青年妇女高声谈笑。 ‎ ‎(2)水面上沉寂了,在水中,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 ‎4.拟人 ‎5. “簇拥”--“散开”--“消失”--“停泊” “拥”--“哗笑”--“告别”--“沉寂” 动 静 六、示例: 阵春风拂过,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像云霞一般的樱花花瓣翩翩飘落,好美啊!花蝴蝶们都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追逐着呢!柳树姑娘轻轻地摇着身姿,她那长长的辫子甩进西湖,洗洗干净,多么漂亮!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春风拂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在蒙蒙细雨中,远远望去,西湖好似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白纱,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细雨过后,露珠在新绿上随风滚动,新绿在空中婀娜摇摆。西湖像刚洗过澡一样,更加清晰了:山茶花红艳艳,迎春花黄嫩嫩,玉兰花紫幽幽,梨花雪白白……‎ ‎19.牧场之国 课题 牧场之国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毡、犊、眺”等10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仪、眺”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4.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学 重点 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 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毡、犊、眺”等10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仪、眺”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风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简介荷兰【出示课件2】荷兰简介及风光图 荷兰,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 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奶牛。‎ ‎2.学生阅读,谈话导入:同学们,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跟随卡雷尔·恰佩克去看看真正的荷兰。(板书:牧场之国)‎ 用美丽的充满异国风情的图片带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新课 教学 ‎(32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3】:‎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牧场之国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6】‎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成群的各色牛儿如朵朵大花,镶嵌其中;成群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 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在草原上悠然自得,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声;‎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闪烁的灯塔。‎ 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串全文,突出了牧场的美而每一种不同风姿的美,在作者笔下都显得灵动,富有生趣,似优美的抒情小调。‎ 四、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 ‎【出示课件7】多媒体出示“牧场之国风景图片”,学生用感官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景。‎ 抓住“荷兰为什么被称作牧场之国?”这条阅读主线引领学生朗读品味,尊重学生选择文本的自由,训练学生的感受、联想和言语表达能力。重点突出,思路明确。‎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3 )分钟 ‎ 五、课堂总结,布置搜集资料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卡雷尔•恰佩克一道欣赏了牧场之国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牧场之国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2.课文中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的图文资料,和同学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连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yí biǎo duān zhuāng wú bǐ zūn yán jí mù yuǎn tiào ‎ ‎( ) ( ) ( )‎ jùn mǎ bēn chí liáo kuò wú yín mián mián xì yǔ ‎( ) ( ) ( )‎ zhuō yǐ bǎn dèng jiào hǎn yāo he ling dang ling líng ‎( ) ( ) ( )‎ píng ping guan guàn huī fù ping jìng quán dǎ jiǎo tī ‎( ) ( ) ( )‎ 二、辨字组词。‎ 镶( ) 膘( ) 垠( ) 低( )‎ 壤( ) 漂( ) 根( ) 底( )‎ ‎  ‎ 挡( ) 骏( ) 漆( ) 驰( )‎ 铛( ) 俊( ) 膝( ) 池( )‎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当它们飞驰到远方。( )‎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 )‎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 )‎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 五、阅读课文选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 荷兰,是( )之国,( )之国,也是( )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填空。‎ ‎2.画线的句子是 句,从词语 可以看出来。请你放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 ‎3.牛犊的模样像 ,仪表端庄。老花牛好似 ,无比威严。请你想象,黑白花牛像 ,白头黑牛像 。‎ ‎4.这一段主要写了 ‎ ‎。这是对牧场之国的 描写。‎ ‎【答案】‎ 一、 仪表端庄 无比威严 极目远眺 骏马奔驰 辽阔无垠 绵绵细雨 桌椅板凳 叫喊吆喝 铃铛铃铃 瓶瓶罐罐 恢复平静 拳打脚踢 二、镶(镶嵌 ) 膘(肥膘 ) 垠(一望无垠 ) 低( 低头 )‎ ‎  壤(土壤 ) 漂(漂亮 ) 根( 根本) 底( 湖底 )‎ ‎  挡(抵挡 ) 骏(骏马 ) 漆(漆黑 ) 驰( 驰骋 )‎ 铛(铃铛 ) 俊(俊俏 ) 膝(膝盖 ) 池( 池塘 )‎ 三、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站)‎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 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掩 )‎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 傍 驾 默 挤 )‎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 铺 偶 汽 )‎ 四、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 仪态端庄 )‎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悠然自得 )‎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辽阔无垠 )‎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极目远眺 )‎ 五、1.水 花 牧场 2.拟人 思考 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3.贵妇人 牛群的家长 爱美的少女 威武的少年 4. 在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上,成群的各色牛儿如朵朵大花,镶嵌其中。静态描写。‎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3.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生字词语,初步领略了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卡雷尔•恰佩克走进牧场之国,去感受一下那儿的美丽风景。 ‎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提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认真默读,画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3.小组交流:现在,和组内同学一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重点讨论你们特别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交流喜欢这部分的理由。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A.走进奶牛之国【出示课件3】(荷兰奶牛图及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几幅荷兰奶牛图,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及其感受。‎ ‎(2)‎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静态描写:牛儿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 ‎(3)从“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一句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感受牛的数量之多,是从“极目远眺、全是”等词语感受到的。)‎ ‎(4)这么多的奶牛,让你想到了平时积累的哪个词语?(数以万计、不可计数、成千上万……)‎ 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 ‎ ‎ ‎ ‎ ‎(5)通过这部分课文,你了解了一头或者一群怎样的奶牛?(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抓住了牛儿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描绘出了和谐静美的画面。)‎ ‎(6)指导朗读:指名读、自由读,小组比赛读。‎ ‎(7)教师小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到处充满着宁静的美。(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B.走进骏马之国【出示课件4】(荷兰骏马图及第三自然段)‎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荷兰骏马图,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及其感受。‎ ‎(2)‎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动态描写)‎ ‎(3)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这是一群怎样的骏马?(自由)这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成群”“剽悍强壮”“飞驰”“归它们所有”等。)‎ ‎(4)说说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一句的理解。(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着草场与骏马的和谐。)‎ ‎(5)教师小结:原来荷兰的牧场是这样的,成群的骏马——(飞驰到远方),就是这个自由王国的骏马生活得——(无拘无束),作者又一次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牧场之国奔涌飞腾的粗犷之美。(板书: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C.走进动物之国。【出示课件5】(小动物活动图及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几幅小动物活动图片,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及其感受。‎ ‎(2)‎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动态描写。)‎ ‎(3)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①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完全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态。有一个字来形容羊,板书:羊闲 ‎②猪──“赞许”是什么意思?(赞扬、赞美。)如果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加以赞许呢?(牧场的美丽景色。)如果也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猪的这种神态,你会选择什么呢?(猪乐)‎ ‎③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显得非常安闲。‎ ‎(4)教师小结:原来,荷兰的牧场是这样的,连这些小动物都把自己封为牧场的主人,作者不禁再次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5)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6)谈话过渡:那么,当夜晚来临,牲畜要归圈了,牧场之国又呈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 D.了解夜晚的牧场【出示课件6】(牧场之国夜景及第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牧场之国的夜景图片,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及其感受。‎ ‎(2)‎ 到了傍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 ‎(3)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静)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①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牛静)‎ ‎②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船静。)‎ ‎③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人静。)‎ ‎④‎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车船静。)‎ ‎⑤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 ‎(4)在这一段中除了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5)教师小结: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的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带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和谐之美吧!(学生自由朗读。)(板书: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对话作者,体会写法。‎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7】‎ 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牧场之国”,因为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下面就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2.【出示课件8】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文中却只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四次。)你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吗?(突出了牧场之国自然景色的优美、闲适。)(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课文语言生动感人,你觉得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出示课件9】(①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文章语言生动。②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 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安静祥和的特点,更是对荷兰静态的美景发出的赞叹。牧场更有一种粗犷的动态美:成群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辽阔的草原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4.再次欣赏牧场之国相关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课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心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也走在荷兰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自己也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朗读时注意语调的变化,要有高低缓急,尤其是第五自然段,写夜晚的荷兰,语调应放轻,语速稍慢,读出“安谧静美”之感。‎ 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线索,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之所在。‎ 欣赏荷兰风光,学生从感悟文本到欣赏视频,对荷兰风光一定流连忘返,通过此处的写话来抒发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水到渠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4)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更立体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  充分体现大语文观,实现课内外融合。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运用资料的综合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去阅读更多美文佳作。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着进行阅读,逐步提高阅读水平和鉴赏水平。‎ 板书 内容 ‎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位yí tài( )端庄的夫人,正静静地看着远处bēn chí( )的马群。‎ ‎2.小红坐在dèng zi( )上,摇动着手里的líng dang( )。 ‎ 二、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 ‎(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 ‎(3)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 ‎(4)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 三、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F、夸张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发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 四、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 ‎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 ‎ 五、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悠然( ) 赞许( ) 欣赏( ) ‎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朗读时应用 的语气,应重读的词是 。‎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改写成反问句。(2)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 ‎【答案】‎ 一、1.仪态 奔驰 2.凳子 铃铛 二、(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静态描写)‎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静态描写)‎ ‎(3)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动态描写)‎ ‎(4)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动态描写)‎ 三、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C )‎ ‎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A )‎ ‎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发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B )‎ ‎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D )‎ 四、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  一条条的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五、1.悠闲 赞扬 观赏 ‎2.赞美 真正 ‎ ‎3.难道这不是真正的荷兰吗?突出了牧场之国自然景色的优美、闲适,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的由衷赞美。‎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课堂教学中,我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读出自己对句段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阅读、去感受,学生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被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荷兰的牧场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现荷兰牧场的写作方法。欣赏本课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作者介绍】‎ 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捷克著名作家、剧作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1920年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 相关作品:科学幻想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鲵鱼之乱》;《小狗杰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牧场之国》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 荷兰:‎ ‎ 荷兰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兰”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总面积41‎ ‎ 548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领土只高出北海海面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荷兰地势非常平坦,但在东部和南部由几座山丘。西欧的三大河流莱茵河、马斯河以及斯海尔德河均通过荷兰境内入海。由于荷兰位居欧洲理想位置,素有“欧洲大门”之称。‎ 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丹”是水城的意思,其中最重要的三条运河分别是绅士运河、国王运河、王子运河。‎ 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 荷兰四宝:‎ 风车 荷兰是欧洲西部一个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荷兰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面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实的“尼德兰”。‎ 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荷兰的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风车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十六、七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荷兰向来以风车闻名。而保存风车较多的地方,则是“小孩堤坊”。‎ 如今,在这个地方还保留了19部风车,并且还能见到穿着传统服饰的荷兰妇女。‎ 郁金香 郁金香闻名于世,其中荷兰非常大的因素就是因为荷兰,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 奶酪 荷兰人有各种各样的奶酪。奶酪也像红酒一样分开等级。‎ 木鞋 风车、木鞋、奶酪、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而木鞋又位于四宝之首,其地位可见一斑。木鞋成为荷兰的特产,和光照期短、地势低洼有关。全年晴好天气不足70天,这使荷兰人的爱阳光一如所爱他们的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也使他们不得不穿上敦实的木鞋对付潮湿的地面,下地干活、庭院劳作乃至室内打扫都穿不同样式的白杨木鞋。后来,精明的荷兰人把木鞋制作发展成一门半机械操作的工艺,木鞋也就成为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物。‎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多音字组词。‎ 模:mú(   )   mó(   )‎ 圈:quān(   ) juàn (   )‎ 二、词语解释。‎ 端:①用手平拿着;②规矩;③东西的一头;事情的开头;④方面;项目;⑤原因;起因。‎ ‎1. 这位领导仪态端庄,温文尔雅。( )‎ 悠:①久,远,长;② 在空中摆动;③稳住,控制;④闲适,闲散。‎ ‎2. 他们悠然自得地在公园里散步。( )‎ 三、给下列词语写出合适的近义词。‎ 专注──( )  仪态──( )  端庄──( )  无垠──( )‎ 安闲──( )   欣赏──( )   悠悠自得──( ) ‎ 四、 给下列词语写出合适的反义词。‎ 端庄──( )  微弱──( )  恢复──(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1.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 ‎2.跟我学(照样子,写词语)。 ‎ ‎ (1)一罐一罐: ‎ ‎ (2)默默无言: ‎ ‎3.本段文字是对牧场的 ( )。‎ A.动态描写 ‎ B.静态描写 ‎ ‎4.“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 )。‎ A.挤奶的人十分认真 ‎ B.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 C.夜晚的宁静 ‎5.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 ‎6.这段话主要写了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写出我国城市的别称。如:重庆(山城) 哈尔滨(冰城)‎ 广州——( ) 重庆——( ) 湘潭——( )‎ 重庆——( ) 长沙——( ) 成都——( )‎ 昆明——( ) 苏州——( ) 济南——( )‎ 参考答案:‎ 一、模:mú(模样) mó(模型)  圈:quān(圈套)juàn (羊圈)‎ 二、1.② 2.④‎ 三、专注──专心  仪态──仪表  端庄──庄重  无垠──无边 ‎ 安闲──悠闲  欣赏──观赏  悠悠自得──怡然自然 四、端庄──随便  微弱──强烈  恢复──继续 五、1.严肃沉默 默默无语 ‎2.(1)凉快凉快 热闹热闹 (2)欣欣向荣 落落大方 3.B 4.C ‎5.沉睡的牲畜,无声……微弱的光芒。‎ ‎6.荷兰牧场从傍晚到夜晚的情景 六、广州——花城,羊城 重庆——山城,雾都 湘潭——锰都,莲城 重庆——雾都,山城 长沙——星城,潭城 成都——蓉城,锦城 昆明——春城,花城 苏州——水城 济南——泉城 ‎20.金字塔 课题 金字塔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 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2)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你会想到哪些古建筑?(万里长城、故宫布达拉宫、颐和园、秦始皇陵、赵州桥、黄鹤楼、岳阳楼……)【出示课件2】‎ ‎(3)说到埃及,你又会想到什么?(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出示课件3】‎ ‎(4)展示资料:老师曾经让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古关埃及和金字塔的图文资料,谁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利用投影展示多个同学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3、4】‎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和作者穆青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金字塔)‎ ‎【出示课件5】‎ 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  ‎ 从交流学生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导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接下来关于金字塔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32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初读,解决字词。‎ ‎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课件6】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金字塔夕照》‎ ‎1.(板书:金字塔夕照)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7】‎ ‎  ‎ 让学生在学会字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放手学生小组交流,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探究交流之中。‎ ‎(1)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来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在金色的夕阳下,……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又因循着语言固有的意思和想象的功能,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交融渗透的产物。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板书: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2)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例如:‎ ‎【出示课件8】‎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出示课件9】‎ ‎(3)接着作者又写在金字塔边看到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经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 “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到来的,究竟出于象形,还是会意?无论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①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述自己的感受,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创造。‎ ‎②这些形象的描绘,描绘出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就这样,作者层层展开,带领着读者一起欣赏它的外部形象——多像一个“金”的汉字,感受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板书:比金子还贵重)‎ ‎【出示课件10】‎ ‎(4)最后,作者通过金字塔自身的鲜明对照,抒发了对金字塔夕阳无限好令人陶醉的情怀,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同时又有作者眼见的现实写照,流露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板书:怀古的幽思)‎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4.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板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1)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出示课件11】‎ 塔的重量:约600万吨 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字使人感受到修筑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板书: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2)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板书: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出示课件12】‎ 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筑金字塔的?‎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只怎样运送这些石头的吗?‎ ‎(3)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几千年前的工匠之手,叫人难以置信。金字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得名。‎ ‎【出示课件13】‎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是怎样将这些石头叠加在一起的吗?‎ ‎(4)数据之谜: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板书:数据未解之谜)‎ ‎【出示课件14】‎ 塔高的10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从塔基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地出现:【出示课件15】‎ 几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惑不解。‎ ‎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  ……‎ ‎  谁能相信,这一系列的数据,仅仅是偶然的巧合?‎ ‎  还有,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 ‎  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 ‎ 这些数字的“巧合”说明了什么呢?‎ ‎(5)古埃及一览: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 ‎①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人类的文明大多发育在河流沿岸,在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淹没陆地,滋润土壤,使耕地肥沃,农业发达。埃及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 ‎②几千年前,埃及人已经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③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 ‎④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三)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出示课件16】‎ ‎1.金字塔的建造位置:‎ ‎(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字塔夕照》‎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17】‎ ‎2.周围的环境:‎ ‎(1)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 ‎《金字塔夕照》‎ ‎(2)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18】‎ ‎3.智慧的结晶:‎ ‎(1)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金字塔夕照》‎ ‎(2)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19】‎ ‎4.不解之谜:‎ ‎(1)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觉,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 ‎《金字塔夕照》‎ ‎(2)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塔高的10亿倍。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 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小组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评议。‎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的读、思、想、论、写、说,合作、商量,积极参与,随时询问老师,深刻地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对话,从而获得自我感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3)分钟 ‎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板书: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2.试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联系你的课外知识,加以介绍。‎ 让学生撰写调研报告,既是课内的总结,又是课外的延伸。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查找积累资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课堂,引向更深的层次。‎ 板书 内容 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还贵重 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 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数据未解之谜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 ‎1.古老的万里长城简直像是用纯金铸(zhù zù)成的,它不愧(guǐ kuì)是熠(xí yì)熠发光的珍宝,站在长城上引起人们无边的遐(xiá jiá)想和怀古的幽(yòu yōu)思……‎ ‎2.巴黎埃(āi ài)菲(fēi fēn)尔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二、选词填空。‎ 飘浮  飘扬  漂浮 ‎1.五星红旗迎风(  )。‎ ‎2.落叶在水面(  ),越来越远。‎ ‎3.瓦蓝的天空中(  )着几朵白云。。‎ 精巧  精致  精美 精湛 ‎1.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包装( )。‎ ‎2.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 ‎3.金字塔宏伟而又( )。‎ ‎4. 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 )的造船技术。‎ ‎【答案】‎ 一、1.铸(zhù) 愧(guǐ) 熠(yì) 遐(xiá) 幽(yōu)‎ ‎2.埃(āi) 菲(fēi)‎ 二、1.飘扬 2.漂浮 3.飘浮 1.精美 2.精巧 3.精致 4.精湛 课后反思 ‎《金字塔》着重介绍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激发。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作者介绍】‎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古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金字塔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位于埃及开罗西萨市南郊沙漠中,在金字塔的前方,为著名的景点。‎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人面狮身像”。至今仍然没有人确定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有关文章 埃及的金字塔 ‎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铸( ) 愧( ) 熠( ) 遐( ) 埃( )‎ 寿( ) 魂( ) 皆( ) 假( ) 挨( )‎ 非( ) 逢( ) 监( ) 放( ) 甚( )‎ 菲( ) 缝( ) 滥( ) 淤( ) 湛( )‎ 二、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 金灿灿 ‎ ‎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 );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 )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 )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 ),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描写一下你的文具盒吧。‎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铸造 寿命;愧疚 灵魂;熠熠生辉 皆大欢喜;遐思 假期;埃及 挨着;非常 不菲;相逢 缝隙;监视 泛滥;放学 淤泥;甚至 精湛 二、红彤彤 白茫茫 黑乎乎 黑幽幽 白花花 绿油油 三、1.熠熠发光 2.泛滥 3.令人惊叹 四、1.沙漠中、尼罗河沿岸 广大 2.赞叹 3.色彩 视觉 五、示例:我有一个长方形的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盒面上那精致的图案,特别引人注目:那活泼的小红兔,正对着我“微微笑”。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桔子,它们表情不一: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愁眉苦脸,有趣极了。文具盒不光图案逼真,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使用方便。轻轻打开“文具城堡”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居住”在内的文具还真不少呢。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性格爽直的钢笔和几支普通的铅笔,都被削得尖尖的放在那里,无声无息,仿佛在酣睡。一支黑色三角形的水芯笔也排在哪儿。掀开上层,下层又分成几个格:又细又长的格内,分别“住着”自动铅笔和铅芯;自动铅笔旁又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房主”分别是刨笔刀和橡皮檫。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他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口语交际 我是小小讲解员 ‎                ‎ 课题 我是小小讲解员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 ‎2.学习如何列提纲。‎ ‎3.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习如何列提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习如何列提纲。‎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分钟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复习激趣:‎ 同学们,在第七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这三篇课文的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引领我们领略异国风情。谁来说,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你都了解到什么?‎ ‎2.谈话揭题:作者们是这样介绍他们笔下的三个地方的。学校有客人来,需要你帮忙讲解学校有代表性的地方;亲友到你家做客,需要你介绍一下周边的环境;暑假开始了,博物馆需要志愿讲解员……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做一名小讲解员。(板书: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新课 教学 ‎( 30  )分钟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103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3】交际要求 ‎(1)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恰当地组织在一起。‎ ‎(2)列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解。‎ ‎3.互相交流:要介绍清楚一个地方,要注意哪些方面?(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选择位置:家、博物馆、教室……‎ ‎②确定顺序:观察顺序、从外到内、从下到上……‎ ‎③确定内容:结构、外观、功用……‎ ‎④讲解技巧:抓住特点、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⑤提纲赏析:【出示课件4】‎ 我们的教学楼 a.学校大门北面那栋又高又大的五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学楼。‎ b.请看教学楼前耸立着的一排又高又粗的白杨树。‎ c.我们的教学楼楼梯与众不同。 ‎ d.一二楼之间的楼梯拐角处是小卖部,那是专门为我们提供学习用品开的。‎ e.每楼拐角处张书法作品都是我们学生的杰作。‎ f.教学楼顶那两个小篮球场大小的大阳台,是我们嬉戏的“战场”!‎ g.下课了,教学楼马上要沸腾了! ‎ h.我爱我们的教学楼。‎ 简评:这篇讲解稿选取了校园的教学楼作为讲解的对象。紧紧抓住教学楼的特点来设置内容,把教学楼介绍得很细致。说明小讲解员很善于观察,很善于捕捉校园中美好的事物。‎ ‎(2)亲友到你家做客,需要你介绍一下周边的环境。‎ ‎①确定顺序:观察顺序、方位顺序……‎ ‎②确定内容:交通、环境、周围的公共设施……‎ ‎③讲解技巧: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④提纲赏析:【出示课件5】‎ 这就是我家 a.我家楼对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正中两株高大的梧桐树像哨兵一样站立着。‎ b.树影中,五彩鹅卵石铺成的小道穿过公园,围绕着我家居住的四号楼,小路两旁紫荆花一朵朵随意地挂在树上。‎ c.楼的东西两侧是碧绿的草坪,浅草丛中透出一簇簇五颜六色的小花。‎ d.我家楼房的背面,一排排健身器材有序地摆放着。‎ e.这就是我家,有它的陪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自由地遨游在海洋的小鱼,欢乐无比!‎ 简评: ‎ ‎(3)暑假开始了,博物馆需要志愿讲解员。‎ ‎①确定顺序:观察顺序、参观的顺序……‎ ‎②确定内容:沿途所见的所有展品、沿途所见的重要展品 ‎③讲解技巧: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④提纲赏析:【出示课件6】‎ 军事博物馆 a.参观中国军事博物馆。 ‎ b.一号展区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炮。‎ c.二号展区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导弹。‎ ‎  d.三号展厅很大,我们按照顺时针方向参观。‎ e.四号展区展出的是越野车。‎ f.闭馆的时间马上要到了,请有秩序地离开博物馆。‎ 三、互相交流,汇报交际。‎ ‎(一)准备工作。【出示课件7】(板书:准备工作)‎ ‎1.确定好讲解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整理自己课余时间查阅和搜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板书:确定主题 准备资料)‎ ‎2.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自己试着讲一讲。(板书:整理提纲 自己试讲)‎ ‎3.小组交流: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评议,评选出最佳讲解员。‎ ‎(二)全班交际。【出示课件8】(板书:展示交流)‎ ‎1.对讲解员的要求:‎ ‎(1)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讲解的语气、语速要适当,还可以用手势、动作、表情帮助讲解。(板书:条理清楚 注意语气 语速适当)‎ ‎(2)为了使讲解更吸引人,可以把要讲的内容做成小展板,画出参观路线,附上注解;还可以在讲的时候配上图片、影像或者音乐。(板书:做成展板 画出路线 附上讲解)‎ ‎2.对其他同学的要求。【出示课件9】‎ ‎(1)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2)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展示,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重点从语言表达是否完整和内容是否有条理两方面来指导,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4.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重点是否突出。‎ ‎(2)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 ‎(3)教师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中掌握讲解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6 )分钟 ‎ 四、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通过交际使我们感受到小小讲解员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2.课后作业:‎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善于观察的孩子,为自己的口语交际积累更多的素材。‎ ‎(2)试着把自己的发言整理成解说稿。‎ 板书 内容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准备工作:确定主题 准备资料 整理提纲 自己试讲 ‎2.展示交流:条理清楚 注意语气 语速适当 做成展板 画出路线 附上讲解 ‎ 课后反思 开课伊始由复习相关的课文导入课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 互相交流讲解的经验,培养了学生搜集和积累有关材料的兴趣和能力。紧接着引导学生小组交际评选代表、全班交际互相评价。整节课在自然状态下有序进行。‎ 交际中学生发言积极、劲头十足,有很强的交流欲望, 讲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课堂上笑声不断,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                ‎ 课题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学会搜集资料,并能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3.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1.学会搜集资料,并能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2.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教学 难点 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分钟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提出问题,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深入交流:那么,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2)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类 。‎ ‎(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继续交流:在以前的学习、课外阅读、观看影视作品和与人交流中,你们都了解了我国的哪些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莫高窟、泰山、黄山、峨眉山、新疆天山、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 ‎4.观看图片,引发交流:‎ ‎【出示课件2、3】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多组图片。‎ 互相交流通过图片了解到的和自己的感受。‎ ‎5.谈话导题: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这次习作,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激起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为下面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撰写简介做好铺垫。‎ 新课 教学 ‎( 33  )分钟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查阅资料。‎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搜集相关资料的?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4】‎ ‎(1)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 ‎(2)查阅的时候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整理资料。‎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整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的?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5】‎ 根据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文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查找、补充。(板书:整理资料)‎ ‎3.展示资料。【出示课件6】‎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整理的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同学互相评议,可以把小组内同学搜集的资料合并整理。‎ ‎(2)小组派代表展示资料,并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三、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出示课件7】范文 ‎1.我当小评委: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1)要选择好文化遗产 选择文化遗产是首要任务,在选定好某处之后,还应收集这个景点的资料。以免写时空洞无物,或张冠李戴。所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等可以借题发挥。‎ ‎(2)结构清楚,写有条理。‎ 动笔前可以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已确定描述的内容,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 ‎(3)恰当引用。‎ 适当加入文化遗产名称的由来,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增加习作的神秘感。‎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师生互动,相互交流,资料共享,拓展视野。‎ 范文引路,感悟写法,掌握技巧,提高能力。‎ ‎【出示课件11】‎ ‎(1)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2)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你的简介是否清楚,再进行修改。‎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板书:撰写简介)‎ 五、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2)互相评价。‎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引导学生在分享中学会借鉴和模仿。‎ 引导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3 )分钟 ‎ 七、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写的作文很精彩,老师都被你丰富的知识折服了。课后,以你写的作文为基础,向你的家人、朋友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吧!‎ ‎2.布置作业:阅读有关介绍中国风景名胜的书籍。‎ 板书 内容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查阅资料。‎ ‎(2)整理资料。‎ ‎(3)撰写简介。‎ 课后反思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前指导,收集材料。‎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虽然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能亲自去游览的学 生却并不多,而且以前学生很少接触过简介文化遗产一类的写作,这无疑增加了习作的难度。这次习作,如果课前没有收集资料,学生将无从下笔。因此几天前,我就布置学生确定景点,然后通过书籍、网络等收集材料。为了让学生人人课前对“文化遗产”有所了解,对上网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同学,我让有条件的同学助他一起合作查找资料,力争人人手中都有一点资料,准备习作素材。‎ 二、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如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要老师一步一步指导,才能逐步提高。在课前收集材料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一处世界遇产的资料很多,不可能都摘录下来,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来,待习作课上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导学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删掉,这样步步教给学生处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说”是前提,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只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才有望水到渠成,在动笔前,我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汇报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习作的写作方法;在听、说中,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 四、参与实践,获取新知。‎ 本次习作蕴涵着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前查找资料,给了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乐地学习知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中也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新知。学会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简介,掌握写作技巧。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 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身上,一是课堂调控能力不强,二是本身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知之甚少,三是教师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总之,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 语文园地七 ‎                ‎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练习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语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教学 重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积累古诗。‎ 教学 难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18 )分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方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本单元描写的景物中,有的呈现了自然风光的静态美,有的呈现了自然风光的动态美,有的是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 ‎【出示课件2】‎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游客、商、妇女、老人乘着小艇,穿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出示课件3】‎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中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出示课件4】‎ ‎①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③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些句子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的活动。‎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5】‎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有说不完的情趣。‎ 引导学生借助学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选段中的“我们”乘着小艇,穿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2)【出示课件6】‎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中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3)【出示课件7】‎ 水面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些句子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的活动。‎ ‎3.我拓展,我积累。‎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新课 教学 ‎( 22  )分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涌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 ‎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侧重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前一个句子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是从人们的动作上进行描写;后一个句子写人们的哗笑声,告别声,抓住声音进行描写。‎ ‎  这一段动态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这段动态描写,表现了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的繁华,真实地反映了威尼斯的风貌,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出示课件9】 ‎ 车船过后,--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眸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话采取了由动到静的写作方法,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受到原来静是由动来衬托的,这就好比经历了课间十分钟的喧嚣,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室里的宁静。‎ 在这一段中除了让人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还让人感受到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并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境,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10】‎ 在金色的夕阳下……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在金色的夕阳映照下金字塔及其周围景物的色彩。作者描述了金字塔及其周围景物的静态美,叙述真实,描写逼真。‎ ‎【出示课件11】‎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纯白的搭里是地面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 ‎【出示课件12】‎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梅雨潭的绿。作者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种种绿的景色加以比较,用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米做类比,用四处不同景观来反衬梅雨潭水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以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照样子说句子。 ‎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13】‎ ‎◊面前,是一大片草地。小草已经枯黄,可当中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树,开始落叶了,可那枯黄的叶子像美丽的彩蝶从空中飞落下来,慢慢地慢慢地铺成了一条路,踩上去软绵绵的,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哦,秋天本是黄色的!‎ ‎◊虽然雪下的不大,但是雪后的大地到处都披上了银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那一排排树木上都自豪的绽开了满树银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微紫色的光芒;而树叶落光的小树,垂下了许多玲珑剔透的银条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里的菊花可真多,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盛开,有白的,黄的,红的,绿的…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红的如枫叶,绿的如翠玉……‎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6】‎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2)解题:《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7】‎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 ‎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出示课件18】‎ ‎(1)山野: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 ‎(3)子规:鸟名,杜鹃鸟。 ‎ ‎(4)如:好像。‎ ‎(5)才了:刚刚结束。 ‎ ‎(6)蚕桑:种桑养蚕。 ‎ ‎(7)插田:插秧。‎ ‎5.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总结诗意: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7.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8.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出示课件19】‎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9.教师小结: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0.延伸阅读:‎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入农家生活,以农家生活为话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悯农 ‎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游山西村 ‎ ‎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 ‎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