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最全“传统文化”素材范文 20 篇
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 4 篇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夜低低的呤着:“露从今夜日月是故乡明。”是谁,在沧海横流间
为白话文开路,为新文化呐喊?
一代代仁人志士曾是那么捍卫着我们的文化,可长城寂寞了,琵琶喑哑了,人
们不再愿“浪费时间”在这些传统的慢文化,而是倾心于那快餐文化不愿回头,冷落了传统,
所以我语疾呼:扎根基于传统,强吾身以外城文化!
时代滚滚的前进,愈开放国门,愈是让我们感受到异域文化的不同,求之于诗,
外国直白易懂,我们含蓄冲淡,求之于节日,外国搞的轰轰烈烈,像那万圣节时的化妆
舞会,圣诞节时家家一棵圣诞树,而我国都只有中秋黄月,端午赛龙舟,比之他人,我
国的确失于含蓄内敛,于是在时代的热浪下,越年轻越热衷于热闹喧嚣的外国文化自是
当然。
可对外国文化的热爱并不等于抛弃自我啊!可殊不见拔地而起的建筑哪还有飞檐
雕花,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之景,若说地少、为何西洋别墅遍地开花?殊不见多少大学生早
读四级英语,晚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沉迷于波西米亚的异域风情中?金陵十二钗
谈出了人们的视线,张爱玲的小说因一部电影而再度的据饭后杂谈,同是文化,为何传
统文化如此寂寥?是时代的快节奏抛弃了传统文化,还是我们自己,不够爱它?
答案自然是后者,这个社会依然有人效仿古人流觞曲水论画闲谈,依旧有人在
为论语历史的传播而努力,事实上,传统并未远离,它在我们的心深处时刻等着我们—
—回家。
是的,我们需要外来文化,我们喜欢那种有别于自己的新奇的事物,但没有了
传统,我们只能是逐浪的萍,天所依的落叶飘浮不定,叶落归根,百川到海,只有传统
才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最深的动力。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传统文化就是这月,是我们生命中最初的
美好,也许我们会热衷于过圣诞节,看评电影,但永远都应铭记:历史的大河不能黯淡
于我们手中,我们应做的是为传统批上外城文化的大衣,让它抵御伤害走的更远,但它
永远是不变的自己。
“不是我,而是风”,劳伦斯夫人如是说,迷失了路的我们,随风一般变动的我们,
何时才能为传统找到回家的路?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顾名思
义,就是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们的失人,从他们身上演变而
来的。比如,屈原是清明节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现在,绝对会是一位伟大烈士,供在中
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由于屈老的坚贞不屈,为国为民,不畏强权,誓死不做卖国的,宁可跳入江中牺牲
自己的性命,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国家出卖自己的人格,不会践踏自己的尊严。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虽然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但是现实中还是
需要表示一下的,他们在屈原自杀的江中划着小船,撒着用叶子包着的米团,人们觉得这样
鱼虾就会吃这些米团,而不会吃屈原的躯体了。由此在江中划船变成了赛龙舟,撒米团演变
成了现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们把那一天定位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之士的纪
念日,每年的 4 月 4 日就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们叫它“清明节”。
例如这样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让我
来告诉你为什么。
相传每年有一天,有个叫“年兽”来扰乱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粮食,毁他们的房子,
弄的他们人心惶惶。可是看年兽那么凶恶高大,他们却又不敢与之抗衡,终于有一天他们发
现年兽怕响声,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年兽来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兽听见这些鞭炮响声,吓得
落荒而逃,人们终于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节,就是这么来的,家家户户
都要过年,给红包,这样才吉利,说这一年都会富富贵贵,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午的传统文化节,所以源远流长,就说明我
例举的仅仅是个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
我们才会多姿多彩,这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结晶。就是靠的这些传
统文化,而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它们是我国独一无二的,
是智慧,是结晶,是成果,所以它们会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复制那是远远不可能的。如果是简简单
单的,有何是堪称“传统”这两个字,就算再给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会越来越神
秘,你永远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所以我说中
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
是博大精深,是独一无二的。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
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
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
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
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
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
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
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
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
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
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
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
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
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
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
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
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
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
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
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
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
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
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
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
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
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
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
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
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
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
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
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
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
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
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
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
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
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
巴黎宣布,解决 21 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 2000 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
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
永葆生机与活力!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传,《说文》:“傳:傅,遽也。从人,專聲”。这是说,传,以驿站转递文书。
字形采用“人”作形旁,采用“專(专)”作声旁。
材料二 《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
通过经典传唱人的演绎,以及现场经典鉴赏团的解读,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
化的深层价值。比如在第 1 集,一首沉寂了 300 多年的清代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
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一夜爆红。仅在微信客户端就引发了 3000 万阅读量。
材料三 意大利服装品牌杜嘉班纳(D&G)宣传短片《起筷吃饭》,把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筷子与意大利经典饮食披萨相结合,模特的夸张表情和不恰当的文字表达,被网友质疑存
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嫌疑。其设计师及联合创始人之一又曝出一系列辱华言论,之后迎接
杜嘉班纳的是质疑和抵制,时装秀被正式取消。
微信“文化传承”公众号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参加:综合这几则材料生发立意,表达自己
的思考或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任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 800 字。
解题
本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包含材料和任务指令两大部分。
有两大特点:
一、三则材料整体呈现出一个核心指向,就是“传承文化”,这一点降低了审题难度;
二、三则材料之间构成有机的联系,先讲了“传”的含义,然后讲了“传”的方式及“不传”
的危害,行文写作时,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去分解分论点,降低了考生的思维难度。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引导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思想认
识,加深对“文化传承”这一概念的理解,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解决具体问题
的能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要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2.尊重文化,传承文化。
3.做文化的传承者而不是背叛者。
4.在创造中传承文化。
偏题立意:
1.文明在交流中互鉴,文化在碰撞中发展。(偏题,只考虑到文化的交流借鉴,而没有
参透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2.将中国文化传播域外。(偏题,仅与文化的“传”擦边,毫无“承”之意)
3.没有了文化传承,中国将要亡国灭种。(偏题,观点偏激)
传我文化,铸我国魂
郝新允
《说文》有言:“传”,遽也,从人,专声。取驿站传递文书之意。由此传(zhuàn)便有
了传(chuán)之音,它不仅有向四方传递之意,也有上代交给下代的内涵。我们要从先人手
中接过文化的明珠,让中华文化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其光华铸就国魂。
希特勒曾说:“要灭掉一个民族,先灭掉他的文化。”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给后
人,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它就像一根细线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穿起来,它也
是每一个华人共有的中国心。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一样中断,
是因为中华文化所铸就的中华之气魄,即使在近代丧权辱国的凄风惨雨之下,仍有龚自珍发
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也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的心声;还有谭嗣同“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义;更有秋瑾“拼得十万头
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告白。这是值得传承的中华文化,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精神,
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中华文化,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中华文化,彰显了
中华文化的精华,而我们担当着民族复兴梦的重任,不更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书写
中国之华章吗?
莫言说:“文学是一个人的滋养品,文学是人类发展中留下并不断丰富的重要东西之一。
一个人若没有文学的积累,他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的野蛮人。我们的文学,风骚并举,骈赋
大行,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它们都是我们要传承的文学精髓。”郑渊洁有言:“品
质有标准答案,是民族的幸事。”而我们的民族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也正是我
们要传承的传统美德。
文化丢了,信仰丢了,那么社会的根、民族基本的善恶标准就丢了。因此,“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人文精神。
基于此,我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其精髓,不仅要给予尊重,更要从多个层面去传承。
然传承绝不能像杜嘉班纳的《起筷吃饭》,肆意地侮辱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而是要
吸收、创新、交流、借鉴。一如新兴的国之动漫电影,并非照相式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
到与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们深层次的精神诉求,是我们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
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扛起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大旗,铸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之“魂”。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篇》
②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之傲。
——管仲《管子·乘马》
③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韩愈《五箴》
④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司马光《资治通鉴》
⑤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吕本中《官箴》
⑥险事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周恩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
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解题
本题是“多则名言综合立意”的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在新时代发展中所树立的正确价
值观,精准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任务。命题中的六则名言,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立意空间。立
意时,考生应首先分析六则名言的内涵。这六则名言中包含着青年要能为、有谋划、努力追
求,要知错能改,要尽心尽责,要担当等丰富内容,主要涉及个人层面。考生应联系现实和
自身实际,通过对其中两三句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产生新的立意。如以⑤⑥为基础,可以
探讨应尽心尽责、敢于担当的品质;以①⑥为基础,可以写青年要能为,更要为道义而为。
在写作中,考生还应合理引用自己所选定的两三句材料,但不能为引用而引用,要使之与自
己的作文有机组合、浑然一体。
铁肩担责任,青年有作为
邱欣祥
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
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
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先生不仅写这样的文字,更用自己的文
字去唤醒那时的国人。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人应该有所作为,为责任
而为。
当代青年应有所作为,从小事而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青年因内
心茫然而迷失方向,图一时轻松而放弃努力。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青年人应充分
认识到青春易逝,而让自己有所作为。青年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懂得行胜于言,
要把所有的梦想融入到干事创业的行动中去,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唯有如此,才不
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懊恼。
当代青年应敢于担当,为责任而为。
周恩来说:“险事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青年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应
懂得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农业科学家卢永根就是这样的人物。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
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
国科学院士陈俊武同样如此,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
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做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卢
永根与陈俊武所在领域不同,但他们从青年时期开始就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为青年所
当为,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代青年应尽心尽责,竭尽全力作为。
正是谨记“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的教诲,2016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
文秀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村官。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
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始终把群众的安危
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
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黄文秀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投身基层,
又尽心尽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当代青年的榜样。
当代青年身处这样大有所为的时代,理应传承先辈遗志,学习先进模范,始终紧跟时代
潮流,有所作为。
关于传统文化的写作素材分类
传统文化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
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具、饮食厨艺、传说神话、
中国对联等。
一、优良的民族精神
1.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孟子,“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霍去病,“苟利国家
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都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民族、国家危难
之际勇于担当。
2.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勾践选择卧薪尝胆,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为崇高理想、正义
事业尽心竭力地奋斗,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不负我心的独立精神
我们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之语中感悟了“谪仙人”的凛然决心。他曾
名纵一时,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却终究不愿为权贵所倾,卑躬屈膝,出卖自己心灵,“且放白鹿青
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专心于自己的梦想,依赖于自己的本心。
4.不屈不挠的坚守精神
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
怀;正是他们执着而顽强地坚守传统、历史、文化、人格、良知,中华民族才得以血脉相传、生生不
息。
二、优秀的道德品质
中华经典古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品质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
审丑的过程中,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尾生抱柱、曾子
杀彘,留给我们一个个重诚守诺的典范;廉颇负荆请罪,顾全大局,与蔺相如冰释前嫌,团结一心,
传下知错能改的佳话。
三、深刻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人,崇尚宇宙、敬畏自然、思考人生、关注心灵,因此在他们的文章中显现出深刻
的哲学思辨色彩,引人深思、值得寻味。教材中有不少充满哲思的佳作。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
之后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拘无束、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体现的正是道家哲学的
本质内涵。《秋水》以神奇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描绘了河伯和海若的形象,告诫人们天外有天,人外
有人,要宏观地看待问题不做井底之蛙。《邹忌讽齐王纳谏》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远及近,
由小到大,层层深入,强调了类比联系、迂回推理的重要性。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一次半途而
返的游览生发开去,点明“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
至者,可以无悔矣”,阐述了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苏轼在《赤壁赋》中由水与月的消长盈虚之变生发出人生须臾、宇宙无穷的感慨,更由此阐明世间万
物“变”与“不变”的哲理,传达一种旷达自适的处世哲学。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最具民族性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维品质。
四、凝重的历史反思
中国古代史学著作浩如烟海,体现了凝重的历史反思。这些思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是我们宝贵
的精神财富。如节选自《史记》的《完璧归赵》和《鸿门宴》,让我们了解到在历史事件中人的因素
的重要作用。《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
腐化不体恤民意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警告。苏洵的《六国
论》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借古讽今“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欧阳修借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扼要提出“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苏轼的
《教战守策》认为当今之严重危险,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天下虽平,不敢忘战”,
居安思危,能逸能劳,方可以御不测之患,因而主张平时教民习战讲兵。这些文章无不体现古代历史
学家朴素的历史唯物观,他们借古讽今,警示后代应以史为鉴,君明臣贤教化清明才能受百姓拥戴,
绵延历史。
五、高雅的审美情趣
中华民族对美有独特的感受和追求。文学大师们在一篇篇精美绝伦的文字中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
族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归去来兮辞》表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愉悦、淡泊之美;《赤
壁赋》在清风、明月、饮酒、赋诗的诗情画意中流淌着旷达和超然的情怀之美;《项脊轩志》满载着
归有光“多可喜,亦多可悲”的细腻真挚的亲情之美;《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骨肉分离字字血泪的至爱
亲情之美;《石钟山记》凝聚着清雅、深沉之美;《孔雀东南飞》歌颂了爱情忠贞之美;《陌上桑》
赞颂不为权势所屈敢于斗争的秀外慧中的女性之美……这些空灵而丰富、至真而至纯的审美情趣,无
不体现出深沉的美学积淀。
关于传统文化写作素材指点
主要角度
1、文化传承与传播
2、文化自信与担当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关系
4、乡规民俗、民风、民族特色
【经典名言】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领导人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领导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
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思路领航】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
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
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例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与中国乃至世界现代文
明的关系及其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
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从传统文化的繁荣到传统文化的“流放”,再到当下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考生可拓展思路,
通过深刻、尖锐、凝练的思辨,阐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对一个民族的危害。这样的文章需要考生
拥有强烈的感情和张扬的个性,文章的语言需要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
体的文化形态——诗歌、文物、绘画、书法、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民族匠心(茶艺、京剧、刺绣、
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所给的材
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上。
【经典论据】
1、守住传统民俗:
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 20 个动漫形象中,19 个来自海外,
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 中华民间习俗、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凤翔泥塑、木板
年画、千阳灯盏戏、凤县民歌……这些深深扎根于宝鸡民间的传统文化如今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从
2016 年起,陕西宝鸡市财政每年都将拨专款 40 万元用于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华阴老腔”亮相
春节联欢晚会,“中国苏绣”走上国际时装周,走向世界的“南京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步伐铿锵。
2、各大开幕式上的中国元素:
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充分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焰火,璀
璨英两夜空;缶声,悠扬悦耳……开幕式中的“中国元素”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整台开
幕式,因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奇观感”的恢弘中国气派和东
方神韵。【G20 开幕式上从“茉莉花”到“欢乐颂”、从“春江花月夜”到“天鹅湖”, 古琴、中国鼓与大提
琴共同演奏的《高山流水》,九支曲目,九种形态,绘一幕“光影山水卷”,汇一首“世界交响曲”。国
家一级演员徐宁这样评价这场演出:“以天为幕、以山为景、以湖为台,在表演中,我看到水、光、
乐的三者完美融合”;中国艺术院研究院研究员宋宝珍则评价,《春江花月夜》《梁祝》《天鹅湖》
《欢乐颂》不仅仅是文化内容的经典,而且是艺术形式上的经典。“中外不同的名曲剧目在西湖上共
同演出,寓意深远。
3、电影里的中国元素:
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和美国都取得了很不错的票房,但是,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
中国的,为什么电影是别人制作的……尽管在国内,“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但这一资源的开发利
用却被美国抢了先。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系列动画片,在全世界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
的票房收入。(可联系当下如《欢乐喜剧人》、贾玲等恶搞花木兰事件对比思考:在倡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今天,任何文学艺术都该“谨言慎行”,不随便否认历史,不轻易抹黑正面人物。创作者、
表演者要有分寸,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把关,千万别让粗俗、低俗、恶俗的文艺作品大行其道,毒化社
会。)
4、央视大型纪录片《我们的中国梦——记住乡愁》:
2015 年开播至今已经第四季,抒发中华儿女不忘故土、落叶归根、思念家乡、守护家园的赤子
之情,透视中华儿女继承民族优秀传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基因,表达中华儿女致
力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和必胜信心。领导人指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
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人的乡愁可以寄托在很多东西上,而央
视的纪录片《记住乡愁》选择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记录的内容不同,但镜头下事物承
载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萦绕在亿万中国人心头的乡愁。所以我们期待,《记住乡愁》能够继《舌
尖上的中国》之后,成为中国人释放乡愁的又一个出口。”(《人民日报》)
《记住乡愁》第三集《明月湾村——讲和修睦》向我们讲述了太湖深处西山岛最南端明月湾村的
故事,展示出中国和文化传统的一个当代活标本。而第九集《街村口村——自尊自强》,讲述的是祖
国东北边陲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故事。赫哲族人口极少,他们的乡愁,就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这部
百集大作像是一部长长的气象万千的画卷,可贵的是它引领我们走进普通的院落,走近淳朴的乡民,
从他们讲述的那一段段的天事、地事、人事,感受到这一民族文化的温度和硬度,更像是一座巍巍的
人生精神的坐标。《记住乡愁》力图打捞那些影响人们日常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道德观
念,这些融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伦常,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也绵延着传统文化在
当下的回响。这是一种信仰与坚守,使得文化传承的脉脉细流静静地流淌在每个普通个体的心间,维
系着宗族之根、血亲之根、文化之根。——“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
5、《我在故宫修文物》:
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也可用于工匠精神)
绘有 800 多个人物的《清明上河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
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却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我在故宫修文
物》讲述的,是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这部 3 集纪录片在聚集了大批年轻人的弹幕视频网站,
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跻身热门搜索。而片中的故宫工匠,则成了新生代的“男神”“女神”。
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
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用目光穿透时间,用指尖对话历史,
文物修复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充满了专注与从容。这或许就是“燃”,纯粹地、执着地、充满
敬畏地做一件事。正如一位纪录片导演所说,“好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
而关键之处在于,需要与文物修复一样保持“匠心”,才能制造更多“文化的相遇”。“空口袋立不起
来”,一些热衷大投资、大场面的文化产品,即便全是高清航拍、数字特效,也难掩内里的空虚和苍
白。好的文化产品,总能找到有共鸣的视角、发掘有故事的人物、展现有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让传
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美美与共”,以“工匠精神”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不要低估年轻人的鉴赏力,
如果你认为他们“接收不到”,可能只是因为你不够好。
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各种符号:卷轴、瓷器、昆曲、武术……要知道,
失去了时代的连接、缺少了情感的沟通,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即使挂满了折扇、
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如果历史只剩下戏说,止步于胡编乱造的穿越剧;如
果传统只剩下皮毛,演变成空洞乏味的实景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市场,更是让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
力量。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向他们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与来
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对抗。
精美的大座钟,即便是上百年前制造的,在匠人的精心呵护下,仍然可以运转如常。我们的文化
传统,同样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当此之时,
传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一些人打着“传统”的旗号,或是为了上项目圈钱,或是为了吸眼球博名,造
出一些莫名其妙、徒具形式的文化垃圾,反而让传统“污名化”。“为往圣继绝学”,终究是要落实到实
践之中去。领导人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
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能力。文化的长河里,既
需要大国工匠沉心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需要优秀导演用心建构当今时代的文化方舟,才能让
文明古国的河流绵延不绝、源远流长。当修复无痕的文物被送去展出,网友的弹幕纷纷感叹,“看到
这里居然泪目”“表白修文物的男神女神”“致敬中华文化”。这些情难自禁的年轻人们,或许不会真的投
身文保事业,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肯定会有更多理解和认同。一部纪录片,能达
到这样的效果,可谓殊为不易;而更多的文化产品,如若能有同样的效果,那就善莫大焉。
(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工
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
6、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
千年智慧照耀现代生活,传承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专家认为,这次成
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
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由“二十四
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
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
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
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同时,
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
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
活力。
从“端午节”申遗的成功,到“清明节”“除夕”的公共假期,到“二十四节气”,其实在每个中华传统
节日中,都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都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都携带着传统美德的基因,如果能真
正领略到这种情怀和精神,对于文化传承将会非常有益。
(在之前我国入选“非遗”的还有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中医针灸、端午节、中国剪纸、篆
刻、京剧、皮影戏、珠算等三十多项。2018 年 1 月 26 日,中国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 2019
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说“中华民族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良渚
让我们找到属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根’。” )
7、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经典咏流传:
一场净化国人浮躁的文化盛宴
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清代诗人袁枚的《苔》、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令人耳
目一新。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委员提出的“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提
案,获得 17 位政协委员的联名支持。曾经《中华诗词大会》带热了收视率,冠军武亦姝也上了微博
热搜排行榜,《中国诗词大会》刚刚落幕,董卿酝酿筹备近 1 年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正式开播。
在《朗读者》中,每期根据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
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并引发共鸣,受
到各方关注。事实上,悄悄火爆起来的还有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一封信、一位演员、一张讲
台——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见字如面》被网友们戏称为“素颜”节目,却在豆瓣上拿下高达 9.5 分的
惊人分数。嘉宾们没有撕名牌,没有斗嘴,就是在读信,从古代到现代,从亲情、友情到爱情,齐齐
地通过书信一一还原,把故事还原,把真相还原,把人物还原。
实际上,从 2013 年至今,文化类综艺未曾缺席过,从 2013 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
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再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步
步走来,被观众所熟知,这类节目不乏寓教于乐的娱乐因素,但更多的是温暖和温度。
“高而不冷”是这类节目特色,此前文化类节目不是没有,《百家讲坛》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央视
的《开讲啦》,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都
可以说是文化类节目。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刘炜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坦率地
讲,对于学界人士来说,《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简单了些。但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正是因为
简单,很多诗词他们也很熟悉,能参与其中,这才显示了节目并不是阳春白雪,也有耳熟能详。”
对于《朗读者》的火爆,也许制作人董卿在札记中的知而设问能回答这个问题——“你有多久没
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同样类比到《见字如面》可以说“你有多久没有写信了?”“你有多久没有读纸
质书籍了?”……答案相比都是一样的——“很久了吧。”有学者说,这也是为什么《见字如面》《朗读
者》这类文化类节目让我们如此推崇的原因。人间情感突显文学之美,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在书
信、诗词、文章的背后,那些故事和情感,总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有人也不赞同现在这种以传统文化博眼球的综艺节目。但让观众在电视荧屏上邂逅“诗与远方”,
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文化节目,至少,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有人肯读,有人肯听,有人和我们
一起回忆,那真的是再幸运不过的体验了。
文化节目受到热捧,正是传统文化再一次复兴的大好时机。这些年我们教育者为了推广传统文化
也做了很多工作,提倡国学、重视书法、语文改革……传承传统文化,让经典浸润我心。当我们不断
地亲近经典,真正地进行经典传播时,我们找到了更利于扎根的沃土,这个沃土是我们整个中华文化
的源头。
而更能带来启发意义的是,从几档节目的热播能够看出,其实文化与娱乐并不矛盾。在清晰的赛
制、良性竞争的氛围中,好的内容不仅不会被遮蔽,反而会焕发出更富有朝气的生命力。正如一封封
触动人心的书信、一段段不因岁月流逝而失去光泽的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空间的隔阻,与
今时今地的观众心灵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产品,一定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周国平说过:我们的国民素质,差就差在缺乏人文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当然不能依赖综艺节目,
但真正优质的综艺,就是有这种追求。在今天太多无聊无趣的节目泡沫中,白玉微瑕的《朗读者》、
《见字如面》出现,堪称惊艳。即使这是娱乐泛滥的时代,浮躁不堪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也绝不仅
仅只是质量低劣的麻醉剂。
在物质生活主导文化思想的境况下,人心浮躁而至心灵空虚,信仰缺失,以物质衡量个人能力已
经成为当下共识,国人在并不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以物质而观文化,个人主观崇尚者众,又因无
意从物质世界跳出看精神内涵而至精神匮乏,道德迷失,信仰匮乏。游离在叹息与希冀之间而不觉!
中国千百年来,文化主导思想,精神决定成就,文化繁荣如宋朝,是民族之幸,精神昌盛如汉唐,
是国家之幸,历史是过去,文化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学者感慨中华如此优秀之文化遭遇而今的落
寞,也定当悲痛不已!
文化浮躁的突出表现,就是整个社会都急于求成:普通人期待一夜成名,渴望一夜暴富;地方管
理动辄宏观战略,贪大求洋,不再扎实肯干、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科研人员不肯再刻苦钻研、兢兢
业业;企业经营者不再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甚至于一些社会决策也只顾眼前利益,忽略
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人们耐不住寂寞,守不住自我,静不下心来,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越来越成
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在这种文化浮躁的氛围中,文化生活似乎越来越与真、善、美渐行渐远。
抑制文化浮躁,无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让每个人沉下心来,积
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唯有如此,全社会才会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凝
聚共识,更加从容与自信地走向未来。
文化节目是路标,路还需要自己走。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
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
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明确提出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深入阐发
文化精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多项重要任务。
在笔者看来,文化类节目的热播恰逢其时。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譬如
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已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新选择。传播传统文化的内容创业也开
始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传统文化衍生品也正在获得市场关注……如果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能够促进传
统文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反过来产业发展又可以为节目创作提供新鲜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将成
为文化类节目很有价值的外延意义。
8、《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赢在博物馆》等
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
守护住历史,就是守护住了文脉,守护住了民族的根和魂。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一种基因,是一种
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文化自信在当下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和力量。“五
千年并不遥远,穿过那间宋代酒肆的残垣断壁,从汉代人的墓地经过,我们便可望见五千年前的篝
火……”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真情流露。《国家宝藏》制作人兼总导演于蕾说:“《国家宝
藏》从头到尾没有喊口号,看里面的国宝,听国宝的故事,你会为自己是中国人,为自己的民族走过
这样的历史,创造过这样的文明而骄傲。”
【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给孤独的匠人点赞。】
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
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
藏》,古今交响、凝魂聚气,引发社会关注。
不久前的故宫“特展”,曾经万人争睹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即便是幸运的观众,也
往往需要排队五个小时,才能看上匆匆五分钟。而电视片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一下子让国宝
“活”了起来、“近”了起来。浩荡图卷背后,隐藏着十八岁画家王希孟的拿云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
“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
品低的闪烁眼神……我们不但从山重水复的缝隙张望到先人背影,更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
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还
可见证中央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还有那面勒于战国、乱世流离而治世重光的乍原石鼓,重温司马光父子以生命研求石鼓文字、历
史源流之“真”,还原“五代故宫人”的梁氏家族参与抗战文物南迁、与国宝生死相随,让人深信国之重
器就是先人魂魄所依、煌煌汉字就是国人信仰所系;还有围绕清代“各种釉彩大瓶”,乾隆的海纳百川
心胸与“问不倒”的“海归”故宫志愿者,勾连起几许神奇的默契。随着一件件国宝的故事徐徐展开,观
众纷纷留言:“不住泪目”“向文化传承者致敬”“为自己是中国人自信、骄傲”。
今日之中国,已经鲜有为果腹、为物质欲望而排起长队的场景;人们能以坚忍的毅力守候数小时,
常常只为片刻精神享受。从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观者的热情令人感动。
衣食足而知礼仪,该怎么填平公众文化需求旺盛与精神产品供给相对贫乏形成的鸿沟?文化领域的耕
耘,又该如何对得住绵延五千年的先人遗泽,配得上纵横九万里创造经济奇迹的大国气象?
以现代的视角、用很“燃”的方式,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不少人的努力方向。比如湖
南卫视出品的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邀请李亚鹏、李泉、孙楠等明星探访民间匠人,通
过深度体验,实录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很好地揭示“匠心”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不久前,“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让京沪观众惊艳。而这一策展源头是英国广播公司
的一档节目。现在,中国媒体人也在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
给孤独的匠人点赞。事实上,唯有通过更多这样的努力,才能“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
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国家宝藏》的国之重宝、《百心百匠》的民间遗
珍,“一眼千年”,让人们与文化长谈,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
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
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
9、“乡规民约”:乡规民约:传统的'规矩',现代的价值
乡规民约不单是共同约定的既成规矩,更是基层社会自我教化的文化自觉,让代代中国人在春风
化雨中汲取祖辈的精神财富。
从民族历史中走来的规矩铭刻在心中的文化 DNA
据说,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一直以来,我国许多地方
存在着形式多样的乡规民约,或记于当地史志中,或刻在村头碑石上,或在乡间口口相传。
随着岁月流逝,很多乡规民约非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沉淀为厚重的文化传统,为当地人世代尊
崇。网友“小嚼菜根”介绍道,在他们福建芗城洪坑村,有一块大约 300 年前的示禁牌,镶嵌在一座古
厝的外壁上,碑文短短百余字,至今仍对村民具有约束力:“公立禁约各宜恪遵,如或故违小则会行
罚,大则呈官究治,所有约条开列于后,族人不许犯尊欺弱、窃取物件;前埕不许架棚、作厕、栽植
果木;湖墘不许开井、筑园、起盖小屋……”
在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商相祠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崇俭约”,是康熙年间廪膳生傅檙教
导子孙勤俭持家的家规。后来,这个“崇俭约”成了石洞沟村最古老的村规。
确实,一个好的家规不仅能够影响一代代族人,也能够升华为乡规民约,教化着当地的民风。江
西省吉安县梅塘镇前岸村的村规:“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
为。”这六句话本来是萧氏宗祠的祠规十二条,记载在百年家谱中,后来成为一村之规,世世代代教
化着村民。据说,村里风气特别好,几乎没有什么打架扯皮的事,也没有不赡养老人的事。
乡规民约其实也并不一定要见诸文字规章或者牌匾石刻,也可以体现在村民代代相传的行为习惯
之中,潜移默化、滋润人心。互帮互助、团结和睦、耕读传家、敬老爱幼、崇尚节俭……作为一种厚
重的文化传统,它早已铭刻在乡民心中,成为精神的 DNA 世代传承下去,深刻影响着乡民的思维方
式、行为习惯。基层的自我“善治”
作为一种文明教化,乡规民约长久以来维持着邻里和睦、社会和谐,滋润着当地的社风民俗。同
时,作为中国基层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制订的社会行为规范,乡规民约又在法律法规之外柔性规范着
人们的行为,合理调整着乡土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农田、江河、森林是农民世代赖以生存的根基,对于自然资源的重视体现在很多地方的乡规民约
中。在浙江镇海澥浦镇的十七房村,为了保护河道清洁,在环村的河岸边竖有一块“禁碑”,碑上刻着
禁止在河边放牧、堆杂物、投污物等。如有人违反,就会罚他给每家每户送一个馒头。因为“馒头令”
的存在,在十七房村,条条河流水洁如镜,经久不涸。
除了保护自然资源,乡规民约还用来指导乡村最重要的事——农业生产。在网友“岁月如歌小斌”
的家乡,“霜降之日摘油茶”是几百年来村民共同遵守的农业生产约定,因为霜降之日采摘的油茶出油
率最高。每年霜降前,村民会选派出监督小组守在山的入口,对提前入山或者抄小道进山的个别农户
采取没收油茶籽充公的处罚。
现实生活中,乡规民约还发挥着规范社会事务、经济事务的积极作用,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据网
友“execell”介绍,在关坝田坝村,每年会举行砍火星节,按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族
中大事。
时代在变迁,承载着历史传统与地域特色的乡规民约,也在顺应潮流,拥抱当代文明。
对于乡规民约要批判地继承,精华要吸取,但不合时宜或者违背法治精神的内容就应当修正或者
摒弃。去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顿庄村对原来的村规进行了修订,废除了对妇女不平等的
部分条款,新增了 11 条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性关怀。
一些乡村为了更好维护生产生活秩序,助力乡村气正风清,还制定了具有现代气息的乡规民约。
提倡新的生活习惯,比如实行垃圾上门收集、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规范家禽(畜)养殖;各村设立义
务监督员、农户间相互监督;约定农户每年义务出工整治环境的次数,提倡简办红白及各种喜庆事宜,
不比排场、比阔气和铺张浪费,不相互攀比,不放烟花、不请商业演出……
从这些乡规民约中,我们看到了乡村自觉、理性“善治”的精神和传统,每个人既是规矩的制定者,
也是执行者、监督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都讲德法相依、德治礼序。乡规民约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的 DNA,它根
植于我们的文化,紧贴我们的生活,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规矩”。无论是引导社会风气,还是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传统乡规民约中的现代价值都值得我们好好发掘。
传统文化作文各类出题方向
话题一
共享:传统手艺传承新思路
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遗文化,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急需在时代的版图上,找到
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
非遗传承人公开独家配方
青瓷被誉为“瓷器之祖”,以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著称于
世。宜兴青瓷曾被外交部、文化部定为国礼,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被外国人赞为“东方的蓝宝石,
精美的碧玉器”。遗憾的是,宜兴青瓷近年渐有衰败之势,技艺传承更面临断代危险。
2017 年 10 月 5 日,江苏无锡非遗传承人詹杏娣打破常规、开先河,将宜兴青瓷独家釉料配
方无偿捐出并公之于众,只盼望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继续流芳百年。无偿公开独家配方,意在
以降低门槛来“壮大门户”。这种开放共享的心态,既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大胸襟与大格局,更是促进非
遗项目社会化、市场化的有益尝试。非遗传承人詹杏娣之举,着眼大利、裨益大局,她以实际行动探
索着非遗项目的现代化传承之路。
模 拟 考 场:
独门绝活、私家秘方是传统手艺人的饭碗,从来都是秘而不宣。对于詹杏娣捐出配方的举动,你
有什么看法?
请以“传统手艺遇上传承困境”为话题作文。
示 范 片 段
以开放共享探索非遗传承之道
当非遗保护遭遇小众之惑时,群策群力是必由之路;当非遗传承遭遇现实困境时,革故鼎新是不
二法门。任何技艺失之于应用,那就真的变成了“遗产”,徒供观瞻与喟叹,失去了本来的生命力。对
非遗文化和非遗项目来说,保护不等于抱残守缺,传承不等于僵化保守,恰恰相反,敞开门户、全民
共享,让扎根民间的非遗重新归于火热的现代生活,传统技艺才能真正“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
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众的非遗需要融入大众生活,民族的非遗需要绽放在世界舞台上。
话题二
融合:古诗文传诵新载体
古诗文与音乐作品的融合,既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又有利于古诗文的广泛传诵,同时也增加了我
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怀与热爱。
改编《琵琶行》为流行歌曲
提到古诗文,人们脑海里立马跳出枯燥乏味的字眼,背诵古诗文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折磨。但
如果把枯燥的古诗文变成朗朗上口的歌曲,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2017 年 5 月,一群毕业于国内顶尖艺术高校的 90 后艺术生,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成
了流行歌曲,不仅旋律动听、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还用上了戏曲腔,使得诗句充满韵律感,便于记忆。
这段 5 分半钟的歌曲视频在网络上收获大量点赞,受到中学生的追捧,很多学生称看完视频后找到
了背书的正确方式。这也使创作者备受鼓舞,他们接下来打算尝试改编《出师表》《蜀道难》《逍遥
游》等古诗文,希望大家听完以后,可以把考试中古诗文填空的分全拿到手。
模 拟 考 场:
你有过“学古诗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吐槽吗?如果为古诗文插上音乐的翅膀,你会喜欢上背诵古
诗文吗?请以“换种方式背古诗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示 范 片 段
给古文插上音乐的翅膀
古诗文变身为流行歌曲,不只是简单地加上曲子,更表现了谱曲者对于古诗文的理解。于听者而
言,演唱者的表现加上曲调的搭配,让人对古诗文有了更丰富的体验与理解维度。创造性传承,赋予
了古诗文新的生命力。让人们知晓创作者的原意当然重要,但引导人们挖掘自身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看
法,并借此创造新的继承方式,于文化传承的角度,应该更为重要。因为归根结底,古诗文并不是拿
来背诵的,接续其内嵌的传统文化意蕴才是关键。
话题三
年轻化:传统戏曲革故鼎新
在新与旧之间,不抛弃传统戏曲的正宗艺术与美学风貌,赋予古典遗产以青春的生命,让经典的
故事散发青春的魅力,才能为现代观众提供与传统、古典对话的空间。
给年轻人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四百多年间,物换星移, “百戏之祖”昆曲由盛而衰,《牡丹亭》的演出也随着昆曲的衰落而难
得一见。珍爱昆曲如生命的著名作家白先勇,看到了昆曲目前面临的危机主要是由于观众老化和演员
老化所致,他希望通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造就一代年轻演员,培养昆曲人才,以年轻的演员
面对年轻的观众,让传统的昆曲重新焕发出青春的生命力。
为了打造经典,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创作团队遵循“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守旧,利用而不滥用现
代”的原则,在书法、佛像、水墨画、古琴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根基上谨慎加入现代元素,使其回
归“雅部”,变成一出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精品,使很多观众对古老戏曲的青春魅力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模 拟 考 场
传统戏曲需要接纳年轻观众,自身转变已刻不容缓。请以“传统戏曲的转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示 范 片 段
传统戏曲也要与时俱进专业演员稀缺、经典剧目面临失传、经营不善、受众群体狭窄,这些问题
让传统戏曲岌岌可危。传统戏曲源自民间,其历史上的发扬光大也在民间,让这样的艺术形式重新焕
发生机,同样离不开民间的认同与滋养。
传统戏曲要吸引新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人,有必要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文化始终处于动
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组漫画,都可能成为传统
戏曲发展的契机。
话题四
生活化:当二十四节气遇见美食
在数千年的岁月里,二十四节气总结的一整套农耕时间制度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并由此
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食气时代”:美食版二十四节气
晶莹剔透的面条“漂浮”于鲜美的浓汤上,栩栩如生的中国龙倚靠在瓷碗旁,欢乐的小人偶忙碌着
做面的各道工序……这是 95 后女生罗书环眼中的雨水节气与龙须面。罗书环凭借丰厚的艺术造诣,
通过将二十四节气与美食的完美结合,设计出了《食气时代——二十四节气美食插画设计》。这一作
品获得 2017 年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大奖。
“古时农耕文明,大家都过着朴素却夯实的生活,很多神圣的祭祀时间都在节气时进行。”罗书环
说,她创作的“食气时代”将美食用手绘的形式来突出视觉元素,提升传统美食的艺术性,不仅让人感
觉别有趣味,更能使二十四节气的展现更多元化。她希望通过这种妙趣横生的表达手法,让人们更加
乐于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模 拟 考 场
你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你认为怎样才是对二十四节气真正的保护?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 范 片 段
在生活中“活着”才是真正的保护“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
小大寒。”在古代社会,二十四节气是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它的功能虽日渐减弱,但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认同价值。2016 年,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
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不应是终点,而应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要做的,不是将二十四节气
束之高阁,而是赋予其新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它的内涵,让它在生活中“活着”。
附:”传统文化“主题优秀作文
屈子的悲歌
汨罗江畔的沉重一纵,留下旷世的遗憾,污浊的尘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带一腔情愁,
一缕忠魂独守着寒水三千。
耳边依稀的还萦绕着响彻九天的鼓噪,那热血沸腾的呐喊加足了龙舟的马力,像支支箭,
在江面飞驰。无数的桨影掀翻无际的江水,在无边的岁月里,升起无限的情思。那粒粒饱米
被揉在了一起,夹着几点枣甜与几点苇叶的清香,跟着怀念情结一起沉进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时往昔。
长发飘飘,屈子对月独酌,他举杯,饮尽了风雪。如今的寂寞,向谁倾诉?
又是端午,江水依旧,屈子只身来此,江面的寒风吹皱了青雾,忽左忽右,若隐若现,
似有似无,他无力看清。那艘叫龙的大船不再起锚,岸边也没有了熟悉的呐喊声音,只剩萧
萧的风撕碎几点野鸭的残鸣。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来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许是为了一个民族。
如今的人们渐渐失去了一种最纯朴的民族情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慢慢淡忘殆尽。
屈子侧耳倾听远方的晨钟,而人们似乎不晓得,或者已经忘记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寻
到端午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粽叶踪影,包粽子成了工厂机械化的动作,五花八门的粽子被
精美的包装,商家如此的炒作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了味,人们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
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叹,一些他未听过的“洋节”挤占了我们传统的民族节日,什么“情人节”,什
么“圣诞节”……他不懂这些都是什么意思,而人们为什么如此的热衷?
屈子低首不语,猛地,望着远方的迷离茫雾,他慨当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离骚》的
是今日临江的悲歌,它想用这悲凉的歌声唤住忙碌的人们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了,我们舍弃的
是否太多,不经大脑的拿来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万年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民族迷失了原
来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传统,而太过于热衷外来文化。
曾经六角形的思念被母亲捏在手中,一缕清香,被一个童年将手指含在唇间,那是文化
的经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卷起波澜,消失远方……
点评
本文构思巧妙,行文中能够激发人的想象,给人以思考的深度。屈原可以说是我们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作者通过形象的描叙屈原的悲叹,表达出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迷
失的忧虑。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郁达夫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拥有
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悲哀的。”同样的,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也是不幸的,而一个
拥有了自己传统文化却不知发扬的民族是悲哀的。
酽酽的年味儿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花帽……”一听到这童稚的歌谣,你一定会闻到过年的味
儿了。
在传统的节日里,过年是最像节日的,它没有清明节的凝重,没有端午节的匆忙,也没
有中秋节的内敛,它也不像西方的圣诞节蒙上神秘的宗教色彩。如果把节日比作酒,那么在
我们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过年”无疑是一坛陈年佳酿,其酽酽浓香让人闻着就会醉了。
酽酽的年味儿,弥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进入腊月天,乡下就开始忙
“年”了,腌腊鹅,灌腊肠,晒汤圆粉,家家户户的门前像开博览会似的挂出一串串的腊物,
摆出一蒲团一蒲团的圆子面。镇上、城里的超市渐渐人头攒动了,妇女、孩子一个个手里提
着大袋子,好像要把全市场的年货都搬回家。这是前几年的情景了,如今还有另一道风景线,
那就是外出务工的人们忙着从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赶,乘着飞机,坐着火车,搭着汽车……。
这时候,你在城镇乡村的路道上,每天都会看到穿着时尚的曾经的种田人匆匆返乡,他们的
手里提着大包小包,抬着家用电器,他们的脸上飞扬着自豪与欢喜,不少的人还带着私家车
“衣锦还乡”。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头翘首张望,见到谁家从外面赶回的人都亲热地打招
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赶紧簇拥着回屋去了。见此情景,你一定会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户户围桌
团圆的温馨与和谐。
酽酽的年味儿,氤氲在贴起来的大红春联上,响起来的震耳鞭炮里。除旧迎新,家家都
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对联纸刮干净,然后把崭新的春联贴上去。早些年,乡下
的春联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现场书写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尽可以到集市上挑拣,选出最
合自己意的,有招财进宝啊,有吉祥如意啊。刚过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
这一带头不要紧,紧接着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响,五颜六色的烟花也“嗵、嗵、嗵”地在
空中绽放,整个的一个喧闹的世界。趁着炮声间歇,伸头朝外面一望,嚯,铺天盖地的都是
红,热热闹闹的红!
酽酽的年味儿,还贮藏在金元宝似的饺子里。过年吃饺子是一种传统文化,它象征着团
圆美满,来年交好运。虽然如今城里的超市卖的饺子品种多样,但是许多家庭还是选择自己
动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饺子是家家的“定点节目”。取一张饺皮儿放在手心,用小勺
子舀上馅儿放在饺皮中间,手指头轻轻收拢,一只饺子便做成了。人们还常玩试来年运气的
小游戏,把硬币包进饺子里,看谁在吃的时候盛到。大年初一吃饺子,年年如此。烧开热水,
把饺子放进去,用勺子轻轻翻动,不一会儿一个个饺子像白莲花一样盛开在水面。吃饺子时,
大家都希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币的,但结果不管是谁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贺,满屋子都是
幸福的味儿。
酽酽的年味儿,如一坛老酒似的年味儿,人们喝着它,在喜庆中盘点刚刚过去沉甸甸的
一年,又在无限的希冀中酝酿着新的一年。
传统节日,我为你不平
手微微地颤抖着,恨愤愤地燃烧着,心默默地疼痛着。
拿着报纸,一字又一字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这竟然是真的:我国的传统节日端
午节已被韩国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惊讶,我愤怒,我感到莫大的耻辱。怎么可
能?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两千多年的携手相伴,两千多年的荣辱与共,两千多年的悲喜
交织,难道一瞬间,就这样被强行撕裂、一笔抹杀了吗?难道华夏神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大厦,就这样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吗?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不是,绝对不是……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刻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我们的母语外,恐怕也就只有我
们的传统节日了。在无数稍有良知的中国人心里,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五千年文明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传统节日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承
载着文化的宝藏,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追念与景仰,亦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祝福与期望。透
过它,我们隐约听到了春节时,那辽阔夜空上五千多年来不变的爆竹声响;透过它,我们似
乎看到了中秋佳节时,那小小的庭院中,全家人围坐赏月、把酒欢谈的温馨夜场……
然而,透过它,我们也看到了传统节日所面临的危机。
对于我们中的某些人而言,他们或许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但他们绝对记得圣诞
节是耶稣的诞辰;他们或许不了解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但他们绝对忘不了 2 月 14 日,自
己该买什么花送给什么人;他们又或许不明了中秋节有着怎样悠久而典美的传说,但他们绝
对清楚愚人节源于一个多么“乏味、无聊、意义肤浅”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数亿中国人不敬屈原而敬耶稣呢?为什么我们对外国节日
是如此的推崇,而对我们自己的节日冷眼相待呢?为什么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竟抵不过一个个
毫无内涵、毫无文化底蕴的外国节日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耶稣,害怕当我们死后,它会
阻挡我们通向天堂的道路?是不是因为我们爱慕虚荣,不知情人节会被别人笑话为“老土”?
又或是不是因为我们争强好胜,不过愚人节显现不出我们的聪明程度?
我疑惑,我不解,我苦苦地思索着。
当端午节时,一个小学生竟不知为何要吃粽子的时候,我们忧心了;当重阳节时,一个
中学生竟不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诗人在何时有感而作的时候,我们伤心了;当中秋节时,
一个月饼卖到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的时候,我们痛心了。于是,我恍然大悟:在传统节日日渐
失落的背后,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失落;伴随着商业的浮华与城市的喧嚣,我们的传统文化
正一点一点地被蚕食,被湮没……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无知,是我
们,是我们将它亲手抛弃,又亲手埋葬。
传统节日在哭泣!
传统文化在哭泣!
传统的中国人在哭泣!
哭泣声中,屈子渐渐地沉没了,嫦娥渐渐地憔悴了,织女也渐渐地黯淡了。一切都在哭
泣声中,慢慢地消失、散尽、直至难觅踪迹。
传统节日,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守望·腾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
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
关”的古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
铁骑太硬,晚清末朝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
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塚,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
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
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
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
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
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高中作文
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
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
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
《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
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
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
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
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传统文化不再哭泣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端午节只是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节似乎只是为了吃一块月饼,春
节似乎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了,有谁会去关注曾经屈原留
给我们的感动,有谁会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黄酒;中秋时节有有谁去关注那轮孤独
的圆月,似乎月亮的光辉都被明亮的烟火夺走;春节期间,有能有多少人记得许多美好的习
俗,而现在本是祝福与希望象征的"压岁钱"却被有浓厚金钱味"红包"取代,许许多多人都说:
过年没年味了。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们现在都没人冷落成这个样子,
其他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唉!我听见传统文化在哭泣,这哭泣声中有失望,有无
奈,还有的是对我们的期望。
当听到韩国人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他们的文化遗产时,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震惊了,在
震惊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他邦异
族文化遗产?我们于是开始反思,我们何时认真的对待过传统文化,只有在别人将我们的文
化遗产抢走,我们正在失去的时候,我们还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够呢!
面对这愈来愈多的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我们想到了保护,正如最近才颁发的新的节假
日条例,将清明,端午货物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其中,以后,在这些节日里就会有一天的假
期,我只希望保护能起到效果,而不是传统节日变成了纯粹的假期。
在我看来,保护不是挽救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办法,而更在于发展。在于人们对待传统
文化的态度!只有发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发展了才能长久不衰。但是发展是合理的发展,
如果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着只能加速他的灭亡!传统文化不会因
为个人的保护和发展而繁荣,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众人的保护和发展才
能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么希望传统文化不会再哭泣,而是在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进!
真的希望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能再一次聆听屈原的心声,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美好
古老的又在发展的习俗!真的希望中秋时分,家人团聚,天下共赏一轮圆月,体味浓浓的亲
情!真的希望过年的时候,锣鼓敲起来,人们动起来真正感受除旧迎新的喜悦……我还希望
着。
炊烟是什么?
雷传桃
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有人
说,炊烟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辫子;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朴素的记时方式;有人说炊烟是围
着锅台转的娘对野孩子的柔声呼唤;有人说 。
我说,炊烟是一种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风物,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没有土灶,没有柴草,没有烟囱,哪有炊烟。厨房革命,革掉
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烟的命。人间烟火,不必炊烟。时代的推陈出新,似乎炊烟与繁荣水火
不相容。
乡村是炊烟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的乡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去
年的燕子辗转归来,居然“找不到北”,旧巢旧巢安在否?燕子难觅旧巢,归人难觅炊烟。液
化汽、沼气和电,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炊烟。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找一个晴好的冬日,我出发了。落叶树光秃秃的,视野开阔,无遮无拦。我经过微绿点
点的麦田,目极之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几间老屋子,竖起一根烟囱,像桅杆一样挺拔。
早晨、中午和傍晚,烟囱分时段袅出一笔炊烟,蓝得自在,蓝得纯粹,蓝得无限透明。哇噻
——
可是,这不可能。“实践”等于“落空”,像是一块满怀试探性质的石头抛进了无穷无尽的
深渊。节节拔高(鳞次栉比、日新月异)的乡村里,炊烟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个诗人的浪漫,想象着无家可归的自己,在乡村,择一高地,学习鲁滨逊,以祖
传的勤劳和智慧,盖一间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烟囱通向屋外,捡来柴草,烧锅做饭,炊烟
像快乐的孩子样在屋顶上一蹦三尺高……锅里煮着生活,烟囱袅起炊烟。我一个箭步,跑到
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
已……
老实说,我被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炊烟征服了。
炊烟在我心里袅出一笔葱茏的诗意。
我对炊烟的理解超越了贫穷的局限。我嗅见了万千种气息,温馨而甜畅的家的气息。我
心沉醉呵。
炊烟在我心尖上打上一个硕大的结……
也许,终有一天,我在课堂上讲解炊烟时,费尽口舌,打尽手势,孩子们仍然将头摇成
拨浪鼓,满头雾水的样子让我心焦。我灵机一动,置课堂教学常规于不顾,燃起一枝纸烟,
注目淡蓝的烟雾袅袅升起,声情并茂地说,看,炊烟就是这个样子!
唐诗如酒
有人说,唐诗是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
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约的表达,勾勒着耐人寻味的意境。
但我要说,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精华,
贯天山云海之气势,醮几滴边塞征人的离泪,切几片少妇回首时眼波的忧愁,让贵妃素雅的
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然后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
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时间销蚀着一切繁华,盛唐气象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
华美的诗句闪烁着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诗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兴衰哀乐。在紧
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
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
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驿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杯盏
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
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中漫步,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
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那一时代的强光。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就没有中
华诗词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
钟声将淡泊索然;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痛彻心扉的忧郁,
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伤感;没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今夜
的月光将失去动人的想象;同样,若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和“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
呼取尽余怀”的欣喜,今朝的美酒就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若没有了杜甫颠沛流离中“安得广
厦千万间”的呐喊,草堂就失去了广阔的胸襟和沉郁顿挫的风韵。唐诗是诗化的中国,读唐
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
真谛。
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
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
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时事哀怨,是一
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心灵的伤痛,但今天的人们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
继着关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后庭花在缠绵;走进草堂,就走
进了唐朝最伟大而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颗伟大的胸襟,
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诗是不变的,唐诗的明月光依
然寒彻着中华游子的心灵,让整整一个民族不敢把目光露在夜里太久。
王维的清泉,岑参的早雪,杜甫的伤别,李白的青崖白鹿,王昌龄的秦汉明月……依然
在文化里发酵,在民族的血液里奔流。
唐诗是酒。边塞诗是白酒,田园诗是米酒,爱情诗是香槟,婉约诗是茅台,豪放诗是六
十度的老白干,送别诗是五粮液、写景诗是啤酒、咏史诗是二锅头、咏物诗是鸡尾酒……
饮诗之后,就踏上了与古人沟通的文化高速路,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是重要的
文化驿站,温柔地啜,或是细细地品,或是豪爽地饮……醉了,就让心灵在李白的山水边或
是王维孟浩然的田园中,感受着远古而浪漫的宁静与安祥,自由地呼吸、睡觉、做梦。
“自古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多饮些唐诗,多储蓄些醉人
的意境,在平平仄仄的命运中,会多一些洒脱,多一些情致。
楼间流年
同吹过古铜色的窗棂,潇潇洒洒地落在我的桌上,掀动着日历上那日趋改变的数字,掀
开了人生岁月里,我对楼间流年的思考。
凭窗四顾,偌大的城市中,螺纹、穹顶、哥特、马赛克……映入眼帘皆为欧式风格。放
眼遥望,刚硬的线条是亚里士多德严谨的论述;明亮的大窗荡漾着是中世纪教堂的镇魂曲;
卷曲的垂帘是莎士比亚仲夏之夜的浪漫幻想……我们在这片五千年积层的土地上,以西方的
姿态驻足。而眼前,面对残存的废墟,你忍心看着那段历史的微笑像风中的日历一样,被风
撕扯,被风消逝吗?
我掀动着日历,一页页的字迹承载了中华文化沉深的记忆。
日历停在了这一天。眼前,俨然一座繁华。那座三院九厅的大宅,红漆剥蚀,朱檐挂网,
那一生荣华之心无法挽回这大宅深秀的沧桑。这散星似的楼宇无言,但留下的总是一段段生
离死别的悲哀诗句。但是,楼宇仍在风中挺直腰身,用苍颜去印证流年。那是一座宫殿,鸟
鸣柳翠之间是六代帝王的梦想。颐和园,你这朵奇葩却在日历的翻折中,在中西文化的对抗
与交流中,凋零了……
就是这样一种建筑方式,维系了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怨、恨、悲、愁;但它却像日历一样,
无言地翻动,用生命见证历史,保存昨天藏于心底的故事。
但是,在如今西方思想文化冲去的洪流之下,它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中国的古建筑不
再光彩照人,在人们大呼洋文化时,它却在墙角垂泪!
亭台、楼阁、轩榭、小池塘……这些中国元素告诉我,中华文化魅力常在!作为当代的
青年,我想,我们不能让日历白白翻过,让楼间流年在荒凉与悲哀中前行,让中华文化在消
逝中蹒跚!
哦,让我们翻过那日历的昨天,珍藏属地我们的生命史、文化史;在今日崭新的一页中,
大展鸿图,用自己的视野和思考为源远流长的那段文化绘制蓝图;在明日未知的世界里,仰
望那片蔚蓝的、属于中国的天空,但愿这中华文化能像千年胡杨一般,永垂不朽!
梵志献花问佛,佛曰:“放下!”
让我们放下对西方文化的狂热,放下对自身家园的冷落——行动起来,让楼间流年不再
空白,让日历的翻动不再悲哀,用中国人的心灵让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用人生岁月去谱写壮
丽的乐章!雄壮而又激昂!
传统文化实用素材及范文
传 统 文 化 写 作 素 材 中 有 一 类 素 材 ,是 具 有 文 化 因 子 、富 含 文 化 底 蕴 的 素 材 。
这 一 类 素 材 把 古 典 的 意 境 、 闪 烁 的 古 诗 词 、 熟 悉 的 历 史 名 人 、 精 致 的 文 言 句 式
集 中 在 一 起 , 从 历 史 的 隧 道 、 文 学 的 天 空 、 民 间 的 集 市 、 语 言 的 栈 道 、 诗 词 的
音 律 中 ,直 奔 一 个 主 题 ,那 就 是 让 它 们 的 组 合 形 成 一 种 强 烈 的 氛 围 :文 化 氛 围 ,
让 文 化 的 芳 香 蒸 腾 成 一 种 绚 丽 斑 斓 的 祥 云 , 成 为 与 个 人 思 想 结 合 的 有 机 载 体 ,
成 为 考 生 写 作 作 文 的 一 种 鲜 明 特 色 。 这 样 的 素 材 教 材 中 随 手 即 可 拈 来 , 是 高 考
作 文 制 敌 取 胜 的 又 一 绝 招 。
文化符号:汉字
名作链接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
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
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
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
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也好也好所能满足?翻开
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
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雳,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
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材料讲析
《仓颉造字》《语言的演变》
1.汉字与爱国情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战争
时期,一个被侵略的民族,往往会被剥夺学习和使用本国语言的权利。因此,汉字作为
一个民族沟通交流的工具,更体现了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和对国家的爱。
2.汉字体现民族性格。汉字“横平竖直”,这是每个初学汉字的人都知道的要诀。
中国字讲求四平八稳,这正体现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沉稳和大气。细细解
读汉字,不管是象形字还是形声字,笔画里记录了中国人的生活经历,蕴涵着中国人的
处世哲学。
3.汉字与传统文化。汉字,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从《诗
经》到元曲,从戏曲到流行歌曲,中国人以汉字记录着自己的发展史,也记录着这个发
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每一首唐诗,都是汉字奏响的绝唱,每一句唱词,都是汉字表达
的心声。
4.汉字形体与性格的联系。通过书写汉字,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你信吗?欧
阳询行事端庄谨慎,于是行楷书严谨工整。唐伯虎为人风流倜傥,于是其字丰润优雅……
别怀疑,汉字,就是这么奇妙!
佳作展示
哭泣的仓颉
我一直坚信,语文是天国的水。据说,文字是由黄帝命仓颉造的,那么,说语文乃
至文学是由仓颉造的也不为过。最早的文字是祭祀用的,这就使语文沾染上神圣的气息,
成为天堂的声音。请注意,我所说的语文,是具有净化人心作用的文字精灵,不是束缚
或者说陪伴了我九年的语文教科书上的辞条。
抚着书脊,文字就在身边“麦斯威尔”的雾气氤氲中染上甜香。时间在手指间似水
流过,我乘着文字的翅膀,在空气中捕捉每一丝感动:忽而是屈原的《天问》悲慨的泣
声,忽而是曹操《观沧海》激昂的余韵,忽而又传来曹子建在洛水边赞叹“皎若太阳出
于朝霞,皓如芙蓉出于清波”。突然,又听见杜甫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绘:“来如雷霆
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语文,该是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感叹,是陆放翁的
“身在天山,心老沧州”,是杜工部的“丛菊两开他日泪”!语文,是精灵!是伟大!
是天国之泉……
似水流年,白驹过隙,精灵,变了。
如今的语文,不是悸动,而是方格纸,是主谓语,是依附在皮肤上的咒语,连细胞
的生长都被扭曲。不见了“几处云龙飞舞”,唯有语法束缚;不见了“水草牵风翠带长”,
只剩写崴了的作文样式;不见了《家》《春》《秋》的暖意,只有老师不断唠叨的“中
心意义”……
神的精灵啊!你为何如此沧桑……
如今的语文,没有维纳斯“不完而美”的意境,没有圣马丽亚般的神秘,它被语法、
文体、结构所代替。语文,不仅仅是分析一个句子的主、谓、宾,不仅仅是一个词到底
解释为“回来”还是“回归”,不仅仅是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仅是为一个说明方
法的好处费上半天劲。语文,应该是自由,是每一句都不需抽取时态、语法,是自由地
写出所要说的。语文,是上帝眷顾的。
空气中弥漫着死尸的味道。语文已被击打得千疮百孔。
又有一本叫《版语文》的书被炒得火热。
又出了一本权威教辅名唤《语文语法全览》。
老师又向我们推荐应付中考的书籍。
刹那千年,我仿佛成了造字的仓颉,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悲恸着,一滴泪滑下……点
评】
国学之美源于汉字之美。仓颉是汉语创造者,也是传统语文伟大而神圣的象征。“只
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作者
还引用陆游等人的诗作表明了语文的真谛:“是精灵!是伟大!是天国之泉……”赞美
之情溢于言表。
针对弊端,文中痛下针砭。语文的真谛在于传情,在于言美,但在功利主义的摧残下,
语文日益失去了往日的灵性,“连细胞的生长都被扭曲”,岂不令人痛心!作者将理想
与现实相对比,笔调感伤,对比鲜明,凸显主旨,也发人深思。
给汉字的“情书”
亲爱的汉字:
您好!我是你忠实的粉丝,可以说,我非常非常爱你,每天都在想你,描绘你。从
而,我要写一封情书给我最爱的你――汉字。
从我出生开始,我就爱上了你,可谓是对你一见钟情。与你接触,与你谈笑风生,
与你学习,我非常快乐。在我眼中,你具有无比的魅力,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的美,
在名家的笔下,你的魅力可谓是绽放到了极点,不能不令我销魂。
在书圣王羲之的熏陶下,草书的你浓纤折衷,行书的你遒媚劲健。在颜真卿的渲染下行
草遒劲秀挺,庄重劲美,气势雄厚,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在欧阳询的指导下险劲
而又平稳,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在柳公权的培育下,体势劲媚,爽利挺秀,字字严谨,
一丝不苟。在唐伯虎的描绘下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在豪情的苏东坡笔下,酣畅淋漓,
纵逸豪放。在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笔下,摇曳多姿,诡谲有致。在刘墉的感染下,略
作柔婉,精华蕴蓄……那么多的人因你而出名,那么多的人为你而折服,我一个柔弱的
平凡女子,能不被你的魅力所折服吗?
历经万代的沧桑,你依然极具魅力,古风依存。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到
草书再到楷书最后到行书,你在先人的渲染下历经万般变化。无论是哪个时候的你,我
都爱你,爱你的变化多端和美丽的身躯。
虽然你不是“S”形的标准身材,可是你的身材不仅令中国人销魂,也令外国人折服。
田字格里,方方正正,突显中国人的方正,正气浑然,正义凛然。笔画之间刚劲有力,
露出结实的臂膀,突显中国人的豪放强壮,坚强不屈,非凡的毅力。你脸上那神秘的面
纱被揭开,笔捺之尾显露你秀丽而又妖娆的一面,描绘了中国美丽的山水情调,一丝丝
温柔的抚摸,实是令我销魂啊!
何日无你?何处无你?在学校,在街上,在家里,在公司,在车上,在商场,在书里……
每个角落都有你的身影。脑海中时时浮现你的身影,挥之不去。因为,我把你深深地刻
在了脑海里,刻在了心里。
我每天都在描绘你,想象着你。家里已没有了白纸,只因为,我在纸上画满了你,变化
多姿的你。给我上万张白纸,我也能在全部的纸里画写满你,你令我每一刻都在描绘你。
只要给我一支笔,一张纸,我就能把你画在纸上。画满你的纸,我从不丢弃,只会找一
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好好地一直珍藏着。
寂寞的夜晚,只要想起你,我就不会孤单。我的梦里,每次都有你。我想,只有在梦里,
你才会真正的只属于我一个人,那种幸福的感觉亦是无法言语的。我的书中有你,我的
文章中有你,我的这封情书中更有你,我的生活中总是有你。
没有你,我真的会疯掉,放弃一切去寻找你,去一切可能有你的地方找你,直到找到你
为止。有你相伴的日子我不再孤单,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我不想再用过多的语言来描
绘,写了那么多,就只想告诉你:我真的真的很爱你!
爱你的××
××××年×月×日
【点评】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作者在此选择了“汉字”这一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内蕴的事物
着笔,由点及面,又联系到了书法、文学等由汉字构成的传统文化,视野宽泛,素材运
用灵活自如。更难得的是,作者讲汉字的形象特征与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字
字句句都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面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种在积累大量素材的基
础上,对素材的联想、迁移、组合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化符号:民间传说名作链接
相传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
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天,天上的织女
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
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强行把织女带
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
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
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
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
相会。
――《谈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材料讲析
《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迢迢牵牛星》
1.关于幸福。如何理解幸福?牛郎织女每年只有七夕才能相见,全年里其他的 364
天都要忍受孤独,他们幸福吗?这个故事流传了上千年,至今他们仍然隔着银河相守。
于是,我们明白,“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相爱的人们来说,那种期
盼就是一种幸福。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比如你有一个尚且未能实现的理想,而
你执著于这理想,这执著就是你的幸福。这种期盼与执著中的幸福虽然带着苦味,但那
苦中的一丝甜却更加迷人。
2.关于星空。星空中不仅藏着美好景致、天文知识、个人思绪、好诗好词,也藏着
浪漫的传说。银河是夏日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带,而每看到银河就会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
3.关于愿望。穷困的青年遇到美丽的仙子,并且结为伉俪,这在现实中是可遇不可
求的。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古代,对大多数困顿的青年来说,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文
学故事往往使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得到补偿,可以给我们以安慰,但是要使愿望成真,
却要付出真实的努力。
佳作展示
幽夜
我,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女孩,总会在夜里望着那满天的星星幼稚地笑,傻里傻气
地听着风声……
这样的一个夜晚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一点,两点……就像一个个淘气、幼稚的孩子
的眼睛。银河像一条白绸子横贯天空,小时候听外婆说在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只有在每
年的“七夕”相会。在那一天,地上的喜鹊都被召到天界,为他们搭起一座“鹊桥”。
今天正是他们相会的日子,突然一颗流星在天上划过,似火焰,似闪电,一瞬间便消逝
了。我想这流星就是天上的信使,为星星传递着无数个美丽而神奇的消息。
不知过了多久,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才从云朵的后端探出半个脸,偷偷地瞧着人间,而
先前那些活泼得像孩子一样的星星也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使人只能看到一个飘渺
的影子:有的闪着眼睛,躲在一个角落里偷看着什么,有的像调皮的男孩,扮着鬼脸,
不停地挤弄着小眼睛。而我却没有见到牛郎织女星,他们也许躲到一个地方悄悄地说情
话吧!慢慢地月亮终于从云端露出整张脸来,满盆清辉,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美丽。
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大地成了银白色的世界。一时间星星都害羞似的躲了起来,只有
一两颗大胆的星星仍勇敢地站在天幕上,我想它们也许是与月亮做伴也许是与月亮媲美。
总之这一切似乎在梦幻中,显得那样幽静和神秘。万物似乎睡了一般,听不见一丝风吹
草动。
夜静了,我惊异地发现,那天空中零零星星的闪烁着宝石般的光泽,多迷人!在那深蓝
色的天空中,悬着半明半暗的星星。它们与月亮把光都给黑夜,那幽静的光似乎是黑暗
里唯一的生机。
就这样一个柔柔的夜!美丽!
【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的佳作,作者恰当地引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令幽夜的星空更加
神秘而浪漫。而这种关于外婆讲故事的回忆,也给幽夜增加了一份来自心底的温馨。“今
天正是他们相会的日子”又于不经意间点出了文章写作的时间。一个传说的运用,竟然
一举三得,使这篇写景之作拥有了更多景外之意,令人赞叹。
在记忆深处消逝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看纸鸢飞翔于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
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
心灵上毫无保留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
而如今,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于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
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在某一个角落,被遗忘的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我欣
然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当我猛然想起在那个忧伤的江畔,屈原饮恨投江,今天我们用龙舟去悼念,在
那个繁灯的夜晚,我们吃着粽子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
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离我而去了。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肯德基,
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的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
勃勃地赛龙舟……传统文化的消逝,恐怕感到悲哀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但愿岁月的长河
冲不尽她的繁华,还留给后人一片天空。
我们丢了什么?
又是一年春柳绿!在这个如此现代的时代里,又有多少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或许,更
多的是哼着“我的心太乱”,跳着迪斯科在狂欢吧?
中国文化?已经在慢慢被人淡忘了吧!如今,端午节的龙舟,依旧在划么?清明时节的
行人,依旧断魂么?故乡里的社戏,是否还在演呢?中秋节的亲人,依旧会团聚吗?或
许已经淡忘了吧,那什么渐渐浓了呢?圣诞节的街灯,彻夜明亮;情人节的鲜花卡片,
到处飘香;麦当劳这个异族家伙,也在中国安了家,买了新房……或许异国文化的魅力
的确巨大,但一个中国人不应当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吗?吸取国外文化,却怎能以牺
牲本国文化为代价?我们怎能丢掉自己而去学别人呢?
又是一年春柳绿!但愿此时的人们少扮些牛仔,多穿些唐装;但愿此时的国人少听些流
行,多看些京剧;但愿此时的孩子少听些“亚当夏娃”,多听些“牛郎织女”!
【点评】
作者通过强烈对比,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化做了一次小小的碰撞,在深味中,引出一个沉
重的话题: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文化正在迅速消逝的现实。“牛郎织女”正在
被麦当娜所取代,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勃勃地赛龙
舟……作者列举的事例典型,让人震撼,发人深省。
文化符号:民间工艺
名作链接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
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
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
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
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摘自《俗世奇人〈泥人张〉》
材料讲析
《核舟记》
1.传承文化,美化人类家园。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许多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泥塑艺术,是这些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支。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传承它们,不
仅有助于辉耀人类文明,而且可以装点美化我们的家园。因此,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
类文明,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弘扬传统,古老文化发春华。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古老文化之一。我们的祖
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了民族进步的车轮。这是我们民族为世界留下的
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遗产,还要发掘
它,弘扬它,利用它丰富我们的社会,促进我们进步。
佳作展示
捏彩泥的老爷爷
在语文课本上得知有个叫“泥人张”的老前辈,捏泥人的手艺相当精湛,但一直无
法亲眼瞧见。“十一”期间看了一位老爷爷的彩泥手艺,才深深体会到了我国民间艺术
的魅力。
老爷爷看上去早已过了古稀之年,但身子骨却很硬朗,他坐着个小马扎在路边支起个小
摊,上面插着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彩泥作品,煞是好看,吸引了不少围观的人们。只
听得围观者你一言我一语地赞叹着一件件杰作,好奇地睁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老爷爷可奇怪了,一言不发,价钱只写在一个小木板子上,旁边放个铁罐,这是什么意
思啊?老爷爷娴熟地拿出一块彩泥,不紧不慢地捏了起来。据说这些作品的原料居然是
上了色的糯米制成的,这可真是太神奇了!这时,围观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个个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在手中不停变动的彩泥。那彩泥是从一个小铁盒中拿出的,揪
下一点,放在掌心搓成条,滚成圆,撵成片,在一阵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地操作后,一
件作品又诞生了。这是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妮妮,虽然不过六七厘米,但有板有眼,栩
栩如生,引得旁边人的们一阵阵叫好。
这时,老爷爷开口了:“这些小玩意儿啊,定型后三五年都不会裂开,老祖辈传下的手
艺不能扔了,但咱也得与时俱进啊!这些福娃就是我老头子对奥运会的祝福了!”这一
番话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和喝彩。
接着才知道,原来看好哪个作品,就把钱扔在铁罐子里,带走就行了。老爷爷不是为了
靠这个赚钱,而是真心希望捏彩泥的手艺可以传承下去,不会被人们遗忘。后来,老爷
爷还说如果真能那样,他也死而无憾了。
过了几天,老爷爷就走了。应该是到别处去传扬这种民族精神了。有了新一代中华儿女
的爱国情怀,这种种令人拍案叫绝的手艺绝不会消失,它们将越来越红,越来越火。中
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将会在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
【点评】
这是一篇写人的佳作。作者抓住了捏彩泥的老爷爷“热爱传统手工艺”这个特点,将写
人与写文化融为一体。文章由课本中关于泥塑的内容引起对“十一”期间见闻的叙述。
然后由远及近地重现这个老手艺人在街头捏彩泥的景象。最后又借人物的语言,表达了
泥塑这种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以及对保护这种民间工艺的美好愿望。
这篇文章既可以说是借刻画人物展现了文化,也可以说是将文化元素融入了人物刻画。
这种对于文化素材的活用方法值得参考。
文化符号:风土人情名作链接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
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
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
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
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
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
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
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
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摘自萧乾《吆喝》
材料讲析
《端午的鸭蛋》《端午日》《鼓声》《云南的歌会》《清明》《土地的誓言》
1.文化无处不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吆喝
声中包含着语言的艺术,包含着饮食的文化,包含着交际的技巧……生活中的我们,要
善于观察与思考,会从最普通的吆喝声中品味文化的厚重与多彩。
2.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
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
尤其是随着岁月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
3.创新就是很好的传承。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清纯悠扬的叫卖
声似乎还包含着创作者的个性:有朴素的有华丽的。具有不同的风格:有简的有繁的;
有写实的,有夸张的……而现在广告、肥皂剧、文艺节目中的大呼小叫,又有哪些能让
人印象深刻呢?没有创新,就没有个性。
佳作展示
京味吆喝何处寻
北京话语速快,连音卷舌音多,略显絮叨又不乏亲切,在音色上可以归为“油润”
一类:口儿甜,沙脆。
最近的天坛公园,还能听见“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找到在祈年殿西门下集中
晨练的一大群人,而这里的吆喝已经成为他们的练声曲了……可那份纯正的京味吆喝,
那份人文的、历史的以及人们生活习惯、观念的规矩难道“科学”不起来了?就算是当
今的北京人,也不容易听到原汁原味的北京老话了,更甭提五行八作那些多姿多彩的吆
喝。不过现在,京味儿叫卖“吆喝”已经进入了专家论证阶段,下一步将汇集整理各种
胡同叫卖曲谱、录制现存表演老艺人的吆喝绝段。
萧乾的《吆喝》中写道“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文中说,“一到夏天,西瓜和
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
然而现在的我们也只能神往而已了。萧乾老先生还谈到了卖柿子的简繁两种吆喝:“简
单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而冬天呢,那时的人们也别有一番滋
味――“葫芦儿――刚蘸得”出场,还有那“烤白薯哇真热乎”,诱得萧乾“就非买上一块
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可惜的是,当年的多彩生活,现在已经变得单调许多了。
现在,人称“京城叫卖大王”的老人臧鸿从小听着吆喝声长大,趸过蔬菜,卖过报纸,
行遍天桥、厂甸,由于对生意人的吆喝格外着迷,他特意记下自己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
各种吆喝 100 多种,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后来还拜了天桥的民间艺人为师,此后其吆
喝成为才艺绝活,被老舍先生夫人、徐悲鸿弟子胡?青先生称为“京城叫卖大王”并题
匾相赠。可臧老爷子也直发愁,孙子不爱学吆喝找不到传人,他一直以来在所居住的东
花市社区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借着时不常地去教教孩子来两句纯正北京话的音儿,
而这胡同里出来的吆喝才是北京地道的母语。
臧爷也说:“叫卖声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发音不准确的叫卖声其实是在败老北京吆喝
声,别人轻易不敢叫卖,一是没有生活,二是没有成套的词,三是没有好嗓子。有些自
称的叫卖王都不正宗,都没有真实再现老北京的原汁原味,要想全面推广吆喝声,还是
要有体验。这是生活中来的。保存叫卖声比较困难,现在有很多人打我的主意,我在地
坛庙会、唐装节、大兴西瓜节、媒体上露面,主要是让大家见识真正的老北京吆喝声。
老北京叫卖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再不抢救就永远失
传了。”
然而,臧爷住在首都机场附近的温榆河边,进一趟城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每次表演叫
卖,口干舌燥,累得不轻。可老爷子说了一天,老也停不下来,因为观众围着不散。虽
说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录了音,可像这样的老爷子还能说多久呢?
【点评】
作者写的是对吆喝声中所包含的文化的思考,在当今社会,有那么多的超市,有那么多
替代吆喝的扩音器,吆喝声似乎可有可无了,吆喝声的消失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
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作者,从中看到了某种文化的迷失,并引用萧乾《吆喝》中的句子,
表现四处充满吆喝声的生活的多彩,用“臧爷”的例子表达了为吆喝声即将消失而感到
惆怅的心情。作者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将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文章的语言也颇具“吆喝”的韵味,多处使用独具特色的京味语言,而且贴切自然,毫
不做作。
我看“吆喝”
在电视上见过北京的一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先生,会吆喝 100 多种
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
子。后来读到萧乾的《吆喝》,在沉醉于萧乾比北京的吆喝更具韵味的语言的同时,也
体悟到,这看似简单的吆喝声中竟然包含着这么大的学问。
吆喝也非北京仅有,而是遍及各地都市的街头巷尾。我的爷爷曾说,五十年代他在徐州,
听见过“炕鸡嘞嗨――炕鸡哎!”的吆喝,“刮子篦子――刮子篦子!”的吆喝,还有早市
上“大米小米豇绿豆,白面一勾五碰头的稀饭嘞――糖包豌豆包!”的吆喝声,秋冬夜色
中远处传来的“烤白果嘞――白果!”“里外青的萝卜嘞!”的吆喝声,声声入耳。父亲
的讲述让我好不神往。我想这其中的韵味,怕是不亚于萧乾《吆喝》里的正宗北京吆喝――
“树熟的秋海棠”“喝了蜜的大柿子”“葫芦儿――刚蘸得”“烤白薯哇真热乎”吧?
一次,陪爷爷散步,在一个老巷子里忽地听见一蹬三轮者用电喇叭吆喝“臭豆干!”爷
爷听了摇着头说:“没那味儿了。50 多年前的吆喝像唱曲儿一样。现在要想再听,只
有去听相声了。”
不错,这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抑扬顿挫生动风趣的出自小商小贩之口的吆喝,确实走进
了艺术殿堂,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传统相声《卖估衣》里就有吆喝的活儿。现代京剧《红
灯记》里的磨刀人也吆喝了一句:“磨剪子嘞――戗菜刀!”前文提到的吆喝大王前些年
还为反映老北京的《城南旧事》《四世同堂》等影视剧配过吆喝声,而十多年前有个小
品中的吆喝“卖大米嘞――卖大米!”也着实火了一把。这富有个性的吆喝声里,的确隐
藏着某种比吆喝声悠远得多的东西。
沿街串巷的五行八作的贩夫走卒,将贩卖货物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来,他们不
愧为韵味十足的吆喝艺术家。而时下有些艺术家的“吆喝”却没那味了。不信?你打开
电视瞧瞧,那些歌星笑星影星视星……众多的星星艺术家在荧屏里面对着亿万观众“吆
喝”着“我爱”“用了真的好舒服”“谁穿谁精神”“实惠,看得见――不到一块钱”……
都什么味儿?空有吆喝的架势,完全没有了吆喝的味道,真是可悲!
现在的市场上,四季叫卖的货色仍然是不同的,而吆喝声却相同了,全被简易的、可以
录制声音反复播放的小喇叭替代了,而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点评】
本文由一个电视栏目中的“吆喝大王”入笔,联系生活,阐述对“吆喝”的思考,娓娓
道来,畅达自然,一步步将读者的情感与思考引向深入。文中多处使用对比,如北京的
吆喝与徐州的吆喝的对比,现在的吆喝与曾经的吆喝对比,平凡的小商小贩的吆喝与电
视节目、广告中的“吆喝”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阐发了自己对生活、对文化、对创新
等深刻问题的思考,也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传统文化专题时评素材化专题阅读
①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
春 节 前 夕 , 中 办 、 国 办 印 发 《 关 于 实 施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发 展 工 程 的 意 见 》 ,
力 求 让 传 统 文 化 焕 发 新 的 光 彩 ; 春 节 之 际 , 催 动 无 数 人 返 乡 脚 步 的 , 也 正 是 重 视 家 庭 、
重 视 亲 情 的 “ 文 化 基 因 ” 。 近 年 来 , 从 教 育 部 提 出 “ 书 法 进 课 堂 ” , 到 编 纂 “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百 部 经 典 ” ; 从 语 文 教 材 中 加 大 融 入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比 例 , 到 各 种 以 传 统 文 化 建 设 乡 村 的
实 践 … … 越 来 越 多 人 饮 水 思 源 , 在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深 厚 土 壤 中 , 追 寻 文 化 水 脉 、 瞩 望 文
化 复 兴 。
每 个 国 家 、 每 个 民 族 , “ 想 象 共 同 体 ” 的 地 基 和 屋 顶 , 都 因 文 化 而 来 。 用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美 德 , 滋 养 “ 不 虚 、 不 私 、 不 妄 ” 的 真 情 ; 以 古 代 典 籍 中 的 典 故 、 名 句 , 讲 述 治 国 理 政
的 道 理 ; 要 求 “ 让 收 藏 在 禁 宫 里 的 文 物 、 陈 列 在 广 阔 大 地 上 的 遗 产 、 书 写 在 古 籍 里 的 文
字 都 活 起 来 ” … … 对 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之 所 以 念 兹 在 兹 , 正 是 因 为 其 中 “ 积 淀 着 中 华 民 族
最 深 层 的 精 神 追 求 , 代 表 着 中 华 民 族 独 特 的 精 神 标 识 , 为 中 华 民 族 生 生 不 息 、 发 展 壮 大
提 供 了 丰 厚 滋 养 ” , 因 而 视 之 为 “ 我 们 最 深 厚 的 软 实 力 ” 、 喻 之 为 “ 中 华 民 族 永 远 不 能 离 别
的 精 神 家 园 ” 。
毋 庸 讳 言 , 我 们 有 过 对 于 自 身 文 化 传 统 的 困 惑 与 犹 疑 。 中 国 历 史 上 , 有 “ 三 晚 ” 之 说
— — 晚 周 、 晚 明 、 晚 清 , 都 是 社 会 文 化 断 裂 期 。 1842 年 , 英 军 陈 兵 南 京 城 下 , 中 国 被
抛 入 “ 全 球 时 间 ” 。 在 这 “ 三 千 年 未 有 之 大 变 局 ” 中 , 经 抗 争 、 变 法 , 经 革 命 、 战 争 , 经 建
设 、 改 革 , 不 到 200 年 时 间 里 , 中 国 文 化 经 历 着 剧 烈 的 变 革 。 及 至 今 日 , 面 对 传 统 , 人
们 往 往 有 “ 雾 里 看 花 ” 之 惑 ; 面 对 世 界 , 又 难 免 有 “ 乡 愁 何 寄 ” 之 困 。 在 不 少 人 那 里 , “ 中
国 风 ” 不 过 是 丝 绸 、 水 墨 、 大 屋 檐 的 符 号 堆 砌 , 节 日 的 行 礼 如 仪 敌 不 过 电 商 促 销 的 广 告 ,
人 际 的 传 统 美 德 被 消 费 社 会 的 物 质 战 车 甩 在 身 后 。 在 现 代 化 的 轨 道 上 疾 驰 ,在 全 球 化 的
浪 潮 中 游 弋 , 我 们 急 需 重 新 定 义 自 身 。
传 统 文 化 是 中 国 文 化 的 主 脉 ,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必 然 包 括 文 化 的 复 兴 。 今 天 , 西 方
文 化 借 助 全 球 化 进 程 、 借 助 现 代 技 术 , 以 一 种 强 势 文 化 的 力 量 冲 击 着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 维
护 中 国 的 文 化 主 体 性 , 不 是 抱 残 守 缺 、 闭 关 锁 国 , 把 传 统 等 同 于 “ 复 古 ” “ 守 旧 ” ; 更 不 是
“ 去 中 国 化 ” 、 毁 古 搬 洋 , 把 传 统 一 概 视 之 为 “ 糟 粕 ” “ 落 后 ” , 而 是 要 返 本 开 新 , 看 到 我 们
是 站 在 五 千 年 的 文 化 河 床 之 上 、 是 扎 根 九 百 六 十 多 万 平 方 公 里 的 文 化 土 层 之 中 , 以 此 承
前 启 后 、 继 往 开 来 。 我 们 的 文 化 传 统 , 不 仅 孕 育 了 这 个 从 未 中 断 的 “ 亘 古 亘 今 , 亦 新 亦
旧 ” 之 文 明 , 而 且 创 造 出 人 类 历 史 上 罕 有 的 一 个 民 族 从 衰 落 走 向 复 兴 的 奇 迹 。 这 正 是 中
华 文 化 的 伟 大 之 所 在 , 也 是 我 们 文 化 自 信 的 根 基 之 所 在 , 更 是 我 们 弘 扬 传 统 面 向 未 来 的
底 气 之 所 在 。
向 我 们 的 文 化 传 统 致 敬 , 我 们 以 独 特 的 智 慧 和 价 值 屹 立 东 方 。 从 老 子 的 “ 道 法 自 然 ”
到 孔 子 的 “ 仁 者 爱 人 ” , 从 周 易 的 “ 阴 阳 相 生 ” 到 孟 子 的 “ 民 贵 君 轻 ” , 礼 乐 相 和 的 精 神 、 天
人 合 一 的 哲 学 , 涵 养 了 中 国 人 的 精 神 生 活 , 架 构 起 中 华 民 族 的 心 灵 空 间 。 四 大 发 明 传 入
西 方 , 被 英 国 哲 学 家 培 根 誉 为 “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把 事 物 的 全 部 面 貌 和 情 况 都 改 变 了 ” ; 上 世
纪 30 年 代 , 梅 兰 芳 在 西 方 巡 演 , 京 剧 的 魅 力 震 惊 世 界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随 着 中 餐 、 汉 字 、 孔 子 学 院 越 来 越 多 地 走 出 国 门 , 架 设 起 沟 通 东 西 世 界 的 桥 梁 ; 2017
年 年 初 , 浑 身 布 满 穴 位 的 针 灸 铜 人 , 在 瑞 士 日 内 瓦 绽 放 中 医 影 响 力 … … 中 华 文 化 也 以 不
同 于 西 方 文 明 的 基 因 , 打 开 着 全 人 类 的 文 化 场 域 。
向 我 们 的 文 化 传 统 致 敬 , 我 们 以 包 容 与 创 新 的 气 质 走 向 未 来 。 中 国 的 也 是 世 界 的 ,
过 去 的 也 是 未 来 的 。 以 丝 绸 之 路 为 例 , 它 不 仅 是 一 条 通 商 道 路 , 也 是 一 条 文 化 纽 带 。 唐
代 的 长 安 城 ,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人 口 超 过 百 万 人 的 国 际 性 城 市 ; 明 代 初 期 郑 和 七 下 西
洋 , 船 队 带 回 “ 麒 麟 ” ( 非 洲 长 颈 鹿 ) , 南 京 城 万 人 空 巷 一 睹 真 容 。 今 天 , “ 一 带 一 路 ” 打
开 筑 梦 空 间 , “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 勾 画 宏 大 愿 景 , 同 样 体 现 出 对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深 刻 认 识
与 创 新 发 展 。 有 学 者 把 中 华 文 化 比 作 “ 一 个 有 着 强 大 向 心 力 的 漩 涡 ” , 不 断 与 周 边 各 个 地
方 各 种 文 化 相 融 相 生 , 最 终 形 成 一 个 极 其 丰 富 而 巨 大 的 “ 时 空 存 在 ” , 形 象 地 展 示 了 中 华
文 化 的 整 合 力 、 包 容 力 和 创 造 力 。
风 雨 如 晦 , 鸡 鸣 不 已 。 1988 年 , 75 位 诺 贝 尔 奖 得 主 在 巴 黎 集 会 呼 吁 , “ 人 类 如 果
要 在 21 世 纪 生 存 下 去 , 就 必 须 回 首 2500 年 前 , 去 孔 子 那 里 汲 取 智 慧 ” 。 中 华 文 明 不 仅
在 器 物 上 曾 给 世 界 巨 大 贡 献 , 在 精 神 上 同 样 能 推 动 人 类 文 明 走 向 未 来 。 “ 中 华 民 族 创 造
了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 中 华 民 族 也 一 定 能 够 创 造 出 中 华 文 化 新 的 辉 煌 ” 。
②用历史滋养“新的时间”
新 春 伊 始 , 《 中 国 诗 词 大 会 》 节 目 第 二 季 热 播 , 能 记 诵 2000 多 首 诗 词 的 女 高 中 生
惊 艳 大 众 , 很 多 人 在 微 信 中 玩 起 了 “ 定 制 专 属 诗 ” … … 传 统 诗 词 , 以 这 样 的 形 式 让 人 们 感
受 诗 心 、 让 时 代 浸 润 古 意 。 公 众 对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热 爱 与 渴 慕 , 由 此 可 见 一 斑 。
“ 不 忘 本 来 才 能 开 辟 未 来 , 善 于 继 承 才 能 更 好 创 新 。 ” 传 统 的 箭 , 说 到 底 是 射 向 未 来
的 。 “ 文 变 染 乎 世 情 , 兴 废 系 乎 时 序 ” , 用 历 史 的 、 发 展 的 、 辩 证 的 思 维 和 眼 光 来 传 承 发
展 , 才 能 不 断 赋 予 传 统 文 化 新 的 时 代 内 涵 和 表 现 形 式 , 与 当 代 文 化 相 适 应 、 与 现 代 社 会
相 协 调 。 以 “ 正 考 父 三 命 而 俯 ” 的 故 事 , 告 诫 领 导 干 部 要 严 以 用 权 、 严 以 律 己 ; 以 王 国 维
的 “ 治 学 三 境 界 ” , 勉 励 党 员 干 部 学 习 理 论 也 要 有 这 三 种 境 界 … …
戚 戚 于 “ 故 园 何 处 ” 的 浓 浓 乡 愁 , 痛 心 于 文 物 被 拆 的 历 史 记 忆 , 痴 迷 于 古 典 名 著 的 精
神 追 求 … … 涌 动 在 现 代 中 国 人 心 灵 深 处 的 , 是 文 化 的 “ 还 乡 ” 与 “ 寻 根 ” 。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热
情 “ 井 喷 ” , 需 求 增 加 也 凸 显 “ 供 给 侧 ” 的 不 足 。 当 前 , 对 于 开 掘 传 统 文 化 , 还 存 在 “ 三 化 ”
的 问 题 。 一 是 “ 功 利 化 ” , 忽 视 传 统 文 化 资 源 的 公 益 性 、 教 育 性 , 打 着 弘 扬 传 统 文 化 的 招
牌 赚 钱 牟 利 ; 二 是 “ 庸 俗 化 ” , 恶 搞 戏 说 历 史 事 实 , 大 肆 解 构 历 史 名 人 , 任 意 颠 覆 文 化 常
识 , 扭 曲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神 内 涵 ; 三 是 “ 简 单 化 ” , 不 顾 时 代 特 征 , 不 辨 精 华 糟 粕 , 对 传 统
文 化 盲 目 推 崇 、 照 搬 复 制 。 那 些 既 无 历 史 又 无 文 化 的 新 建 古 城 、 古 镇 , 那 些 唯 利 是 图 、
喊 出 天 价 的 私 塾 、 读 经 班 , 一 拥 而 上 争 抢 名 人 出 生 地 , 荧 屏 充 斥 胡 编 乱 造 历 史 剧 , 都 是
这 “ 三 化 ” 的 现 实 表 现 。 凡 此 种 种 , 非 但 不 能 满 足 公 众 的 需 求 , 反 而 让 文 化 失 色 、 让 传 统
蒙 尘 。
应 该 说 , 传 统 文 化 植 根 于 历 史 语 境 , 原 样 照 搬 到 现 代 社 会 , 很 可 能 水 土 不 服 。 更 何
况 , 传 统 从 来 就 不 是 一 个 僵 死 的 概 念 , 正 如 历 史 学 家 所 说 的 , 我 们 总 是 在 “ 发 明 传 统 ” 。
从 15 世 纪 到 19 世 纪 ,西 方 文 化 的 创 新 ,也 正 是 通 过 古 今 对 话 来 变 革 政 治 理 念 、调 整 经
济 政 策 、重 新 平 衡 政 治 秩 序 ,由 文 化 复 兴 迎 来 全 面 复 兴 。放 眼 中 国 ,学 者 费 正 清 曾 指 出 ,
以 儒 家 为 代 表 的 传 统 思 想 具 有 “ 改 革 的 能 力 ” , 能 “ 通 过 重 新 树 立 其 理 想 ” , 使 这 个 古 老 国
家 生 存 下 来 。 追 寻 传 统 并 非 一 味 复 古 , 而 是 需 要 对 传 统 扬 弃 继 承 、 转 化 创 新 , 把 传 统 文
化 的 枝 丫 嫁 接 到 现 代 中 国 的 植 株 , 让 传 统 文 化 进 入 时 代 血 脉 。
让 传 统 文 化 进 入 时 代 血 脉 , 需 要 激 活 “ 价 值 基 因 ” 。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创 造 了 物 质 财 富 的
奇 迹 , 却 也 伴 随 着 心 理 失 衡 、 价 值 失 序 、 行 为 失 范 等 问 题 , 而 矫 正 价 值 航 向 、 涵 养 价 值
共 识 , 传 统 文 化 提 供 了 丰 富 的 思 想 资 源 。 保 障 舌 尖 上 的 安 全 , 市 场 需 要 注 入 “ 以 义 为 利 ”
的 道 德 血 液 ; 面 对 庸 俗 的 拜 金 主 义 , 社 会 需 要 标 注 “ 宁 静 致 远 ” 的 精 神 境 界 ; 建 设 山 明 水
秀 的 美 丽 中 国 , 政 府 需 要 树 立 “ 天 人 合 一 ” 的 发 展 理 念 … … 面 对 一 些 人 精 神 苦 闷 、 价 值 虚
无 的 “ 现 代 病 ” “ 西 方 病 ” , 当 今 中 国 道 德 的 重 建 、 价 值 的 重 塑 、 心 灵 的 重 整 , 都 离 不 开 中
华 传 统 美 德 、 人 文 精 神 、 思 想 理 念 的 润 泽 与 滋 养 。
让 传 统 文 化 进 入 时 代 血 脉 , 需 要 舒 展 “ 生 活 场 景 ” 。 传 统 文 化 既 不 该 仅 仅 置 于 展 厅 ,
更 不 该 胡 乱 堆 放 库 房 , 前 者 只 适 于 观 赏 赞 叹 , 后 者 更 无 异 于 明 珠 投 暗 , 而 是 应 该 真 正 成
为 融 汇 于 日 用 伦 常 中 的 “ 活 的 文 化 ” 。流 动 时 代 ,亲 亲 为 大 ,“ 常 回 家 看 看 ” 承 欢 父 母 膝 下 ;
陌 生 人 社 会 , 与 人 为 善 , 给 保 洁 大 姐 、 快 递 小 哥 一 个 笑 脸 ; 网 络 世 界 , 慎 独 慎 隐 , 让 虚
拟 空 间 更 清 朗 … … 传 统 文 化 与 现 代 生 活 理 应 如 此 “ 水 乳 交 融 ” 。 我 们 不 可 能 回 到 穿 汉 服 、
着 唐 装 的 时 代 , 摆 几 本 线 装 书 、 放 几 个 假 古 董 只 是 附 庸 风 雅 , 更 遑 论 风 水 堪 舆 、 求 签 问
卦 之 类 。 让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内 涵 更 好 更 多 地 融 入 生 活 场 景 , 转 化 为 不 可 或 缺 的 日 常 组 成 部
分 , 才 是 最 好 的 传 承 与 发 展 。
哲 学 家 认 为 , 内 在 的 文 化 、 意 识 , 将 我 们 与 过 去 相 连 接 , 并 因 而 拥 有 一 种 “ 产 生 新
时 间 ” 的 能 力 。 无 论 是 国 家 、 民 族 还 是 个 人 , 都 需 要 回 溯 所 从 来 处 , 开 掘 精 神 的 河 床 、
寻 找 心 灵 的 原 乡 , 最 终 向 着 更 加 开 阔 的 天 地 奔 涌 而 去 。
③ 文 化 建 设 要 多 些 “ 历 史 耐 心 ”
春 节 期 间 , 全 国 上 千 个 城 市 禁 放 限 放 烟 花 爆 竹 。 “ 前 村 后 村 燎 火 明 , 东 家 西 家 爆 竹
声 ” 的 景 象 或 将 成 为 历 史 , 而 共 坐 守 岁 观 春 晚 、 指 尖 飞 舞 抢 红 包 、 阖 家 驱 车 寻 胜 景 , 已
成 为 新 春 新 风 景 甚 至 新 传 统 。 无 需 拉 开 太 长 的 历 史 视 野 , 我 们 就 能 感 受 到 习 俗 、 传 统 的
悄 然 改 变 。
所 谓 传 统 , 既 有 传 承 , 也 有 创 制 , 恰 如 先 秦 诸 子 、 两 汉 辞 赋 、 唐 诗 宋 词 , 传 统 的 河
流 行 经 不 同 的 时 空 , 往 往 会 形 成 一 脉 相 承 却 又 独 具 特 色 的 经 典 。 “ 中 华 文 化 延 续 着 我 们
国 家 和 民 族 的 精 神 血 脉 , 既 需 要 薪 火 相 传 、 代 代 守 护 , 也 需 要 与 时 俱 进 、 推 陈 出 新 。 ”
千 年 生 生 不 息 , 传 统 文 化 可 谓 “ 别 具 一 格 ” ; 而 面 向 未 来 , 更 需 要 让 传 统 文 化 在 新 的 土 层
中 “ 别 开 生 面 ” 。 为 明 天 沉 淀 下 这 个 时 代 的 文 化 精 华 , 正 是 我 们 这 一 代 人 的 文 化 责 任 。
谈 及 文 艺 工 作 时 曾 指 出 , “ 那 些 叫 得 响 、 传 得 开 、 留 得 住 的 文 艺 精 品 , 都 是 远 离 浮
躁 、 不 求 功 利 得 来 的 , 都 是 呕 心 沥 血 铸 就 的 。 ” 这 也 未 尝 不 是 对 整 个 文 化 发 展 的 期 许 。
时 代 脚 步 匆 匆 , “ 资 源 ” “ 成 本 ” “ 收 益 ” “ 价 位 ” 成 为 砝 码 , 既 带 来 市 场 标 价 的 激 励 , 也 带 来
趋 利 若 鹜 的 忧 思 。 一 个 例 子 是 , 阅 读 量 成 为 不 少 新 媒 体 的 “ 唯 一 标 准 ” , 于 是 内 容 则 胡 编
乱 造 以 夺 眼 球 、标 题 则 “ 触 目 惊 心 ” 以 博 点 击 ,更 有 故 作 惊 人 之 语 而 不 顾 “ 三 观 ” 、不 忌 “ 三
俗 ” 者 。 不 管 是 简 单 的 “ 拿 来 主 义 ” 还 是 粗 暴 的 “ 功 利 主 义 ” , 浮 躁 的 背 后 , 都 是 对 传 统 的
轻 慢 、 对 文 化 的 辜 负 , 这 影 响 到 人 们 的 精 神 底 色 , 也 影 响 到 时 代 的 文 化 样 貌 。
这 两 天 , 《 中 国 诗 词 大 会 》 第 二 季 冠 军 武 亦 姝 惊 艳 大 众 , 不 仅 是 因 为 2000 多 首 诗
词 的 记 忆 量 , 更 是 因 为 她 身 上 那 种 “ 闲 看 花 开 花 落 , 漫 随 云 卷 云 舒 ” 的 从 容 淡 定 , 有 网 友
评 价 , 她 满 足 了 人 们 对 “ 古 典 才 女 ” 的 所 有 想 象 。 公 众 对 这 样 一 种 古 典 气 质 的 激 赏 , 也 正
是 对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中 那 种 沉 静 、 厚 重 的 向 往 。 有 人 认 为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最 重 要 的 两 对
关 系 , 就 是 “ 道 与 器 ” “ 静 与 动 ” 的 关 系 。 “ 形 而 上 者 谓 之 道 , 形 而 下 者 谓 之 器 ” “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 二 者 指 向 的 都 是 撇 掉 浮 面 的 泡 沫 、 守 住 精 神 的 根 基 、 看 到 现 象 的 本 质 。 “ 博
学 之 , 审 问 之 , 慎 思 之 , 明 辨 之 ” , 让 多 少 人 沉 下 来 , 培 厚 了 心 性 修 养 ; “ 大 象 无 形 ” “ 大
音 希 声 ” , 又 让 多 少 人 静 下 来 , 涵 养 了 文 化 品 性 。 这 样 的 “ 文 化 根 性 ” , 正 可 化 解 浮 躁 ,
塑 造 我 们 时 代 的 文 化 气 质 。
今 天 的 文 化 建 设 , 需 要 多 一 些 “ 历 史 耐 心 ” 。 让 今 天 的 文 化 成 为 明 天 的 传 统 , 这 是 必
须 的 胸 襟 和 气 度 。 面 对 市 场 经 济 大 潮 , 面 对 网 络 世 界 的 洪 流 , 要 耐 得 住 寂 寞 、 稳 得 住 心
神 , 不 为 一 时 之 利 而 动 摇 、 不 为 一 时 之 誉 而 急 躁 。 如 果 没 有 “ 板 凳 坐 得 十 年 冷 ” 的 文 化 定
力 , 没 有 “ 语 不 惊 人 死 不 休 ” 的 文 化 追 求 , 怎 么 能 沉 淀 出 新 的 经 典 , 让 后 人 如 我 们 今 天 吟
咏 唐 宋 名 篇 一 样 , 沉 醉 于 我 们 的 创 造 ? 如 果 不 能 向 炫 富 竞 奢 的 浮 夸 说 “ 不 ” 、 向 低 俗 媚 俗
的 炒 作 说 “ 不 ” 、 向 见 利 忘 义 的 陋 行 说 “ 不 ” , 又 如 何 打 开 我 们 的 精 神 世 界 , 涵 养 出 让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民 族 魂 有 定 所 、 行 有 依 归 的 核 心 价 值 ? 丢 掉 了 深 刻 的 思 考 、 放 弃 了 社 会 的 责
任 、 丧 失 了 自 己 的 个 性 , 即 便 收 获 盆 满 钵 满 , 也 终 究 是 一 阵 风 就 能 吹 走 。
变 化 的 是 时 代 , 不 变 的 是 文 化 与 时 代 的 “ 对 位 ” 。 正 在 进 行 的 春 运 , 近 30 亿 人 次 的
世 界 最 大 规 模 短 期 人 口 迁 徙 , 换 个 角 度 看 , 也 是 安 土 重 迁 文 化 传 统 在 新 时 代 的 写 照 。 而
当 中 国 一 半 以 上 的 人 口 都 有 了 “ 网 民 ” 这 个 新 身 份 , 网 络 世 界 、 数 字 时 代 又 会 为 文 化 景 观
和 心 灵 图 景 涂 抹 怎 样 的 色 彩 ? 当 代 中 国 , 历 史 变 化 如 此 深 刻 , 社 会 进 步 如 此 巨 大 , 精 神
世 界 如 此 活 跃 , 正 是 文 化 建 设 无 尽 的 矿 藏 、 不 竭 的 动 力 。 “ 江 山 留 胜 迹 , 我 辈 复 登 临 ” 。
“ 自 我 作 古 ” 的 勇 气 , “ 但 开 风 气 ” 的 眼 界 , 都 是 为 了 在 传 承 不 绝 的 文 化 谱 系 中 , 定 位 这 个
时 代 的 所 在 。
德 国 哲 学 家 雅 斯 贝 尔 斯 曾 提 出 , 公 元 前 800 年 至 公 元 前 200 年 , 是 人 类 文 明 取 得
重 大 突 破 的 “ 轴 心 时 代 ” 。 上 个 世 纪 末 , 美 国 哈 佛 大 学 、 法 国 巴 黎 大 学 都 提 出 “ 新 轴 心 时
代 ” 概 念 , 认 为 在 21 世 纪 , 世 界 文 化 可 能 会 有 一 个 大 的 转 变 。 贞 下 起 元 , 利 有 攸 往 。 今
日 中 国 的 崛 起 , 是 一 个 文 明 体 系 的 崛 起 ; 中 华 民 族 之 复 兴 , 是 一 种 文 化 传 统 的 复 兴 。 而
这 , 正 是 我 们 最 深 厚 的 文 化 自 信 所 在 。
相关素材链接:
1、传统节日
重 阳 , 传 承 尊 老 敬 老 的 中 华 美 德
… …
文 化 如 河 流 , 所 经 之 处 , 温 润 人 心 。 今 天 , 我 们 拥 抱 重 阳 节 , 少 了 些 许 幽 冷 , 多 了
几 分 热 烈 , 也 更 具 有 时 代 意 义 。 无 论 登 高 、 赏 菊 , 吃 重 阳 糕 还 是 插 茱 萸 , 在 这 个 充 满 仪
式 感 的 节 日 里 , 我 们 会 不 由 自 主 地 生 发 出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热 爱 , 恭 敬 之 外 多 了 几 分 自 豪 。
“ 荒 岩 寂 寞 无 俗 情 ,老 菊 独 得 秋 气 清 。登 高 一 笑 作 重 九 ,挹 赤 城 露 餐 落 英 。”数 千 年 来 ,
中 国 人 既 有 即 景 生 情 的 传 统 ,也 有 见 物 赋 意 的 自 觉 ,“ 九 ”与“ 久 ”谐 音 ,“ 糕 ”与“ 高 ”
谐 音 , 而 菊 花 则 被 赋 予 傲 霜 、 高 洁 等 意 … … 故 此 , 在 温 习 重 阳 节 的 习 俗 中 , 我 们 对 传 统
文 化 有 了 更 加 深 刻 的 理 解 。
重 阳 节 的 一 大 主 题 是 “ 尊 老 敬 老 ” , 早 在 1989 年 , 中 国 就 把 重 阳 节 定 为 “ 老 人 节 ” 。
老 人 节 ,顾 名 思 义 ,是 属 于 老 年 人 的 节 日 ,更 是 弘 扬 尊 老 敬 老 这 一 传 统 美 德 的 节 日 。“ 尊
老 敬 老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美 德 , 爱 老 助 老 是 全 社 会 的 共 同 责 任 ” 。
“ 老 吾 老 , 以 及 人 之 老 ” 。 尊 老 敬 老 , 既 是 传 统 , 也 是 社 会 进 步 的 一 个 标 志 。 我 们 需
要 用 心 、 用 力 以 及 更 严 密 的 制 度 , 来 进 一 步 保 障 老 年 人 的 合 法 权 益 , 弘 扬 孝 亲 敬 长 的 传
统 美 德 。 《 老 年 人 权 益 保 障 法 》 的 修 订 实 施 , 意 味 着 重 阳 节 是 不 折 不 扣 的 法 定 老 人 节 ,
为 全 社 会 尊 老 敬 老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法 律 支 撑 。
尊 老 敬 老 , 首 先 要 使 老 有 所 养 , 老 有 所 依 。 随 着 老 龄 化 社 会 的 到 来 , 养 老 已 然 成 为
全 社 会 共 同 关 注 的 问 题 。 推 进 居 家 养 老 和 机 构 养 老 相 结 合 , 使 老 年 生 活 毫 无 后 顾 之 忧 。
尊 老 敬 老 , 其 实 最 为 重 要 的 , 在 于 “ 陪 伴 ” 。 古 人 云 :“ 父 母 在 , 不 远 游 。 ” 现 代 人 虽 已 不 可
能 做 到 这 一 点 , 然 而 抽 空 多 陪 陪 老 人 , 常 回 家 看 看 , 却 是 容 易 做 到 的 。 尊 重 、 孝 敬 、 关
爱 , 都 体 现 在 日 常 生 活 的 点 滴 细 节 之 中 。
90 年 前 , 毛 泽 东 在 《 采 桑 子 · 重 阳 》 一 词 中 写 道 : 人 生 易 老 天 难 老 , 岁 岁 重 阳 。 今
又 重 阳 , 战 地 黄 花 分 外 香 。 一 年 一 度 秋 风 劲 , 不 似 春 光 。 胜 似 春 光 , 寥 廓 江 天 万 里 霜 。
90 年 天 翻 地 覆 , 今 天 的 中 国 是 “ 富 强 中 国 、 安 乐 中 国 ” , 是 “ 青 春 中 国 ” , 也 是 “ 可 爱 的 中
国 ” , 但 我 们 仍 需 奋 勇 向 前 , 仍 需 充 满 斗 志 , 激 发 豪 迈 情 怀 。
为 传 统 节 日 赋 予 当 代 表 达
端 午 节 临 近 ,在 一 些 城 市 的 商 场 等 公 共 场 所 ,龙 舟 、菖 蒲 等 为 节 日 平 添 了 文 化 意 蕴 ,
不 仅 为 公 共 空 间 拓 展 了 文 化 内 涵 ,也 对 端 午 节 背 后 的 传 统 文 化 进 行 了 具 有 当 代 意 识 的 阐
释 , 让 人 们 近 距 离 体 验 了 一 次 有 “ 文 化 味 ” 的 端 午 节 。
古 语 有 云 , “ 慎 终 追 远 , 民 德 归 厚 矣 ” 。 作 为 文 化 的 重 要 载 体 , 传 统 节 日 集 中 体 现 了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信 仰 、 伦 理 道 德 、 价 值 观 念 、 行 为 规 范 等 。 我 们 在 端 午 节 纪 念 2000 多
年 前 的 爱 国 者 屈 原 , 就 是 为 了 忆 念 其 伟 大 , 传 承 其 精 神 。 又 因 为 农 历 五 月 是 仲 夏 , 第 一
个 午 日 正 是 登 高 顺 阳 的 好 日 子 , 故 五 月 初 五 也 被 称 为 “ 端 阳 节 ” 。 这 些 丰 富 的 历 史 意 义 、
文 化 意 涵 , 赋 予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节 日 以 巨 大 魅 力 , 并 以 潜 移 默 化 的 方 式 , 将 中 华 民 族 的 精
神 操 守 、 道 德 力 量 根 植 人 心 。
然 而 , 包 括 端 午 节 在 内 的 许 多 传 统 节 日 的 内 涵 一 度 被 人 们 淡 忘 , 不 少 人 索 性 将 端 午
节 称 为 “ 粽 子 节 ” , 仿 佛 节 日 除 了 吃 粽 子 再 无 别 的 含 义 。 过 年 吃 饺 子 , 端 午 吃 粽 子 , 中 秋
吃 月 饼 … … 这 些 是 通 过 饮 食 的 方 式 对 传 统 节 日 的 纪 念 。 但 也 要 看 到 , 随 着 时 代 的 进 步 ,
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越 来 越 多 元 , 生 活 节 奏 也 发 生 了 很 大 变 化 。 怎 样 才 能 让 传 统 节 日 更 好 地
吸 引 年 轻 人 ,让 人 们 更 好 地 体 验 传 统 节 日 背 后 的 传 统 文 化 ? 如 何 将 传 统 节 日 更 好 地 与 当
代 生 活 相 结 合 ? 这 些 都 构 成 了 新 的 课 题 。
事 实 上 , 随 着 近 年 来 人 们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兴 趣 逐 渐 提 升 , 公 众 对 传 统 节 日 的 关 注 度 越
来 越 高 , 一 些 适 应 当 代 生 活 的 表 现 方 式 、 传 播 方 式 纷 纷 涌 现 。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新 表 达 、 新
诠 释 ,很 好 地 呈 现 了 传 统 节 日 中 蕴 含 的 传 统 文 化 , 推 动 着 传 统 节 日 融 入 当 代 中 国 人 的 生
活 。 这 些 尝 试 表 明 , 今 天 , 传 统 节 日 也 可 以 过 得 很 时 尚 。
传 统 节 日 及 其 承 载 的 传 统 文 化 在 今 天 得 以 更 好 地 涵 养 和 传 承 ,既 要 借 助 一 些 看 得 见 、
摸 得 着 的 象 征 性 场 景 、 仪 式 性 物 品 , 也 需 要 适 应 当 代 生 活 的 表 现 形 式 和 表 达 方 式 , 将 传
统 文 化 通 过 当 代 的 表 达 方 式 和 传 播 渠 道 呈 现 在 人 们 面 前 。 … …
我 国 地 域 辽 阔 ,人 们 庆 祝 节 日 的 方 式 不 尽 相 同 , 但 节 日 中 蕴 含 的 文 化 认 同 感 和 价 值
观 是 相 通 的 。 传 统 节 日 就 像 一 条 纽 带 , 连 结 着 生 活 在 广 袤 中 华 大 地 上 的 人 们 , 传 承 着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的 文 化 基 因 。 期 待 出 现 更 多 适 应 当 代 社 会 的 表 达 方 式 、 传 播 形 式 , 让 传 统 节
日 及 其 承 载 的 传 统 文 化 融 入 中 国 人 的 日 常 生 活 ,让 全 世 界 更 好 领 略 中 华 文 明 的 多 姿 多 彩 。
2、汉服
去 芜 存 菁 汉 服 文 化 便 能 破 蛹 成 蝶
最 近 两 年 ,在 特 定 群 体 中 早 已 流 行 许 久 的“ 汉 服 文 化 ”,似 乎 有 着 一 股 跃 跃 欲 试 的“ 出
圈 ” 势 头 。 对 于 身 处 “ 圈 外 ” 的 普 通 人 而 言 , “ 汉 服 ” 的 存 在 感 也 显 得 越 来 越 强 , 各 种 以 “ 国
风 ” “ 古 风 ” 为 名 的 类 汉 服 设 计 迅 速 走 俏 , 深 刻 影 响 着 社 会 审 美 与 流 行 趋 势 。
熟 悉 中 国 互 联 网 的 老 网 民 一 定 记 得 ,“ 复 兴 汉 服 ” 的 理 念 在 早 年 间 遭 遇 不 少 白 眼 与 挫
折 。那 时 ,许 多 汉 服 爱 好 者 组 织 的 活 动 往 往 应 者 寥 寥 。某 些 打 着 汉 服 旗 号 哗 众 取 宠 的 人 ,
以 及 早 期 汉 服 产 业 相 对 粗 陋 的 设 计 与 工 艺 水 平 ,让 普 通 人 难 以 产 生 好 感 。 在 短 短 数 年 之
内 , 汉 服 文 化 取 得 如 此 大 的 突 破 。 造 就 这 一 结 果 的 , 必 然 是 多 重 利 好 因 素 在 时 势 中 的 交
汇 , 而 不 可 能 是 任 何 单 一 的 原 因 。
使 汉 服“ 出 圈 ”的 第 一 要 素 ,便 是 民 族 情 怀 与 传 统 文 化 热 潮 在 近 几 年 里 的 迅 速 兴 起 。
随 着 中 国 国 际 地 位 的 上 升 , 国 内 民 众 对 本 国 文 化 的 兴 趣 与 认 同 也 随 之 快 速 升 温 。 这 种 对
本 国 文 化 的 自 豪 感 想 要 得 以 维 系 , 就 必 须 得 到 具 体 、 鲜 活 的 传 统 文 化 要 素 的 支 撑 。 早 已
悄 然 发 展 多 年 的 汉 服 文 化 , 正 是 一 个 理 想 的 “ 文 化 富 矿 ” 。 在 这 种 社 会 性 情 绪 的 鼓 动 之
下 , 大 批 新 人 涌 入 , 为 汉 服 爱 好 群 体 注 入 了 大 量 新 鲜 血 液 。 汉 服 仿 佛 成 了 “ 传 统 文 化 复
兴 ” 的 一 面 旗 帜 , 寄 托 了 年 轻 人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热 情 。
3、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保 护 文 化 遗 产 ,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 … 敦 煌 就 是 文 化 间 交 流 最 好 的 象 征 — — 莫 高 窟 既 是 中 国 现 存 规 模 最 大 的 佛 教 石 窟
寺 遗 址 , 也 是 世 界 上 历 史 延 续 最 悠 久 、 保 存 较 完 整 、 内 容 最 丰 富 、 艺 术 最 精 美 的 佛 教 艺
术 遗 存 , 她 象 征 着 古 丝 绸 之 路 多 元 文 化 交 融 和 文 明 互 鉴 的 结 晶 。 敦 煌 文 化 展 示 了 中 华 民
族 的 文 化 自 信 , 只 有 充 满 自 信 的 文 明 才 能 在 保 持 自 己 特 色 的 同 时 包 容 、 借 鉴 、 吸 收 各 种
文 明 的 优 秀 成 果 。
… … 要 在 保 护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中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 历 史 是 最 好 的 教 科 书 , 文 化 遗 产 是 注
释 历 史 的 “ 活 字 典 ” 。 , 一 个 民 族 、 一 个 国 家 , 必 须 知 道 自 己 是 谁 , 是 从 哪 里 来 的 , 要
到 哪 里 去 , 想 明 白 了 、 想 对 了 , 就 要 坚 定 不 移 朝 着 目 标 前 进 。 中 华 文 明 博 大 精 深 、 源 远
流 长 , 那 些 散 布 在 全 国 各 地 、 城 市 乡 村 的 古 代 建 筑 、 历 史 文 物 , 都 是 老 祖 宗 留 给 我 们 的
文 化 遗 产 。 它 们 是 历 史 的 见 证 、 文 明 的 标 志 , 也 是 我 们 民 族 的 根 和 魂 。 保 护 好 我 们 的 文
化 遗 产 , 就 是 守 护 我 们 共 有 的 精 神 家 园 。 千 百 年 来 , 文 化 遗 产 历 经 岁 月 更 迭 , 穿 越 烽 火
硝 烟 并 流 传 至 今 , 本 身 就 是 一 代 又 一 代 人 珍 视 、 守 护 、 传 承 的 结 果 。 今 天 的 我 们 , 更 要
有 义 不 容 辞 的 自 觉 、 责 无 旁 贷 的 担 当 , 要 像 爱 惜 自 己 的 生 命 一 样 , 切 实 保 护 好 这 些 文 化
遗 产 , 进 而 保 持 对 自 身 文 化 理 想 、 文 化 价 值 的 高 度 信 心 , 保 持 对 自 身 文 化 生 命 力 的 高 度
信 心 。
要 在 用 活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的 过 程 中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 让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 活 起 来 ” , 就 要 发
掘 文 化 底 蕴 , 讲 好 文 化 故 事 。 对 于 字 画 铜 瓷 等 可 移 动 的 文 化 遗 产 , 要 建 好 博 物 馆 , 做 好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的 保 藏 、 展 陈 和 宣 传 工 作 ; 对 于 隐 于 闹 市 之 中 的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 要 结 合 城
市 建 设 , 以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为 核 心 内 涵 , 打 造 考 古 遗 址 公 园 、 文 化 创 意 园 地 、 公 共 绿 色 空
间 、 历 史 文 化 街 区 , 让 更 多 的 市 民 触 摸 中 华 文 化 的 韵 味 。 此 外 , 要 以 文 化 资 源 为 依 托 ,
信 息 技 术 为 载 体 , 网 络 平 台 为 载 体 , 开 发 更 多 符 合 当 代 人 口 味 、 更 利 于 网 络 传 播 的 文 化
产 品 ,让 更 多 的 人 特 别 是 更 多 的 年 轻 人 , 在 触 摸 中 国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魅 力 的 过 程 中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
要 在 吸 收 借 鉴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的 精 神 内 涵 中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要 学 习 中 国 历 史 , 了 解 和
懂 得 自 古 以 来 中 国 人 民 创 造 的 灿 烂 历 史 文 化 ,继 承 中 华 民 族 在 漫 长 历 史 发 展 中 形 成 的 优
良 传 统 , 从 中 汲 取 思 想 精 华 , 结 合 新 的 实 践 不 断 发 扬 光 大 。 中 华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积 淀 着
中 华 民 族 最 深 层 的 精 神 追 求 , 折 射 出 中 华 民 族 独 特 的 精 神 标 识 , 比 如 “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 的 无 私 胸 怀 , “ 苟 利 国 家 生 死 以 , 岂 因 祸 福 避 趋 之 ” 的 报 国 情 怀 , “ 富 贵
不 能 淫 , 贫 贱 不 能 移 , 威 武 不 能 屈 ” 的 浩 然 正 气 , “ 鞠 躬 尽 瘁 , 死 而 后 已 ” 的 献 身 精 神 ,
等 等 。 这 些 思 想 精 华 , 是 我 们 最 深 厚 的 文 化 软 实 力 , 无 论 是 领 导 干 部 , 还 是 基 层 党 员 ,
都 要 从 历 史 文 化 的 学 习 中 汲 取 能 量 ,在 积 极 弘 扬 中 华 民 族 优 良 传 统 的 过 程 中 不 断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
文 化 自 信 是 更 基 本 更 深 沉 更 持 久 的 力 量 。充 分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发 展 才 有 厚 重 的 积 淀 、
才 有 不 竭 的 动 力 。 让 我 们 从 中 华 民 族 最 深 沉 精 神 追 求 的 深 度 看 待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从 国 家
战 略 资 源 的 高 度 继 承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从 推 动 中 华 民 族 现 代 化 进 程 的 角 度 创 新 发 展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使 之 成 为 实 现“ 两 个 一 百 年 ”奋 斗 目 标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中 国 梦 的 根 本 性 力 量 。
4、假日消费的文化味
假 日 消 费 , 除 了 吃 吃 喝 喝 , 还 有 诗 和 远 方
中 秋 假 期 甫 过 , 文 化 旅 游 成 绩 亮 眼 。 据 文 化 和 旅 游 部 披 露 , 今 年 中 秋 假 期 全 国 接 待
国 内 旅 游 总 人 数 1.05 亿 人 次 , 同 比 增 长 7.6% , 76.4%的 游 客 参 与 了 当 地 中 秋 节 文 化 主
题 活 动 。与“ 五 一 ”、端 午 假 期 相 比 ,两 代 、三 代 在 中 秋 假 期 同 游 的 人 次 占 比 提 升 了 约 14%。
这 个 中 秋 , 假 期 味 儿 少 了 , 团 圆 味 儿 和 文 化 味 儿 多 了 。
文 化 和 旅 游 消 费 的 火 热 , 是 近 年 来 以 文 促 旅 政 策 落 地 见 效 的 证 明 。 … … 如 今 , 大 受
欢 迎 的 , 正 是 那 些 可 以 帮 助 游 客 沉 浸 于 当 地 历 史 文 化 、 民 俗 乡 情 , 从 体 验 项 目 中 学 习 到
新 知 识 、 丰 富 人 生 感 受 的 旅 游 项 目 。 通 过 深 耕 旅 游 产 品 的 文 化 内 涵 、 丰 富 游 览 过 程 中 的
文 化 体 验 , 旅 游 产 业 的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不 断 推 向 纵 深 。 在 河 南 嵩 山 少 林 寺 景 区 , “ 中
秋 望 月 诗 会 ”已 经 连 办 三 届 ,为 功 夫 少 林 平 添 一 份 风 雅 之 情 ;上 海 松 江 举 办“ 我 们 的 节 日 ·中
秋 ”汉 文 化 展 示 系 列 活 动 ,游 览 醉 白 池 之 余 ,还 能 欣 赏 到 中 国 历 代 服 饰 秀 、民 乐 演 奏 、“ 中
秋 拜 月 ” 祈 福 仪 式 , 颇 为 有 趣 。 … … 传 统 旅 游 , 特 别 是 对 “ 景 点 拍 照 ” 的 狂 热 , 其 实 仍 是 一
种 “ 占 有 商 品 ” 的 方 式 , 是 对 精 神 生 活 匮 乏 的 补 偿 ; 而 文 化 旅 游 的 兴 起 , 则 代 表 着 人 们 向
追 求 “ 享 受 服 务 ” 跨 越 出 的 一 大 步 。 同 样 是 游 览 故 宫 , 在 “ 故 宫 博 物 院 ” 五 个 大 字 下 竖 起 剪
刀 手 拍 照 是 一 种 体 验 , 于 宫 园 小 径 赏 花 探 柳 、 欣 赏 美 景 则 是 另 一 种 体 验 , 从 砖 墙 草 木 中
寻 访 帝 王 故 事 、 触 发 怀 古 幽 思 的 感 受 就 更 加 不 同 了 。 旅 游 者 背 景 有 差 、 兴 趣 各 异 ,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需 求 , 但 旅 游 资 源 的 供 给 者 就 需 要 进 行 全 方 位 自 我 提 升 , 通 过 不 断 创 新 , 将 固
有 文 化 资 源 和 文 化 要 素 盘 活 , 以 多 样 化 的 文 化 和 旅 游 产 品 满 足 多 样 化 的 需 求 。
5、文化的力量
更 基 本 更 深 沉 更 持 久 的 力 量
良 渚 古 城 ” 申 遗 成 功 , 中 国 成 为 世 界 遗 产 第 一 大 国 ; 长 征 路 上 , 年 轻 记 者 追 随 先 辈
足 迹 , 传 承 红 色 基 因 ; 书 店 客 流 量 持 续 增 长 , 打 造 出 城 市 的 “ 精 神 空 间 ” … …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革 命 文 化 和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 积 淀 着 中 华 民 族 最 深 层 的 精 神 追 求 , 代 表 着 中
华 民 族 独 特 的 精 神 标 识 , 构 成 了 中 国 发 展 的 “ 文 化 密 码 ” , 在 新 中 国 70 年 的 历 程 中 释 放
出 强 大 的 能 量 。
70 年 披 荆 斩 棘 , 70 年 风 雨 兼 程 。 新 中 国 成 立 70 年 , 伴 随 960 多 万 平 方 公 里 土 地
上 “ 看 得 见 ” 的 巨 变 , 亿 万 人 民 的 头 脑 中 、 精 神 上 , 也 发 生 着 “ 看 不 见 ” 的 巨 变 。 70
年 来 , 我 们 在 物 质 创 造 中 进 行 文 化 创 造 、 在 历 史 进 步 中 实 现 文 化 进 步 。 城 市 里 , 博 物 馆
人 流 涌 动 ; 乡 村 中 , 农 家 书 屋 含 蕴 书 香 ; 世 界 上 , 孔 子 学 院 沟 通 心 灵 … … 生 机 勃 勃 的 文
化 图 景 , 写 照 我 们 的 文 化 从 普 及 到 提 高 、 从 立 足 中 国 到 走 向 世 界 的 发 展 历 程 。 今 天 , 中
国 正 在 向 文 化 强 国 迈 进 , 中 国 人 的 文 化 自 信 日 益 彰 显 , 中 华 民 族 的 精 神 面 貌 焕 然 一 新 ,
中 华 文 明 散 发 出 夺 目 光 彩 、 永 恒 魅 力 。
文 化 是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民 族 的 灵 魂 。 文 化 兴 国 运 兴 , 文 化 强 民 族 强 。 “ 文 化 自 信 ,
是 更 基 础 、 更 广 泛 、 更 深 厚 的 自 信 , 是 更 基 本 、 更 深 沉 、 更 持 久 的 力 量 。 ” 回 首 70 年 ,
在 风 雨 兼 程 的 征 途 中 , 亿 万 人 民 赓 续 共 同 的 精 神 血 脉 、 传 承 共 同 的 价 值 基 因 、 吮 吸 共 同
的 文 化 滋 养 , 书 写 了 国 家 发 展 的 壮 丽 史 诗 , 让 中 华 民 族 前 所 未 有 地 接 近 复 兴 目 标 。
不 忘 本 来 才 能 开 辟 未 来 , 善 于 继 承 才 能 更 好 创 新 。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 根 ” 和 “ 魂 ” 。 从 老 子 的 “ 道 法 自 然 ” 到 孔 子 的 “ 仁 者 爱 人 ” , 从 周 易 的 “ 阴 阳 相 生 ” 到 孟 子 的
“ 浩 然 之 气 ” , 以 人 为 本 的 情 怀 、 礼 乐 相 和 的 精 神 、 天 人 合 一 的 哲 学 , 涵 养 了 中 国 人 的 精
神 世 界 , 架 构 起 中 华 民 族 的 心 灵 空 间 。 中 国 共 产 党 自 成 立 之 日 起 , 就 既 是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忠 实 传 承 者 和 弘 扬 者 ,又 是 中 国 先 进 文 化 的 积 极 倡 导 者 和 发 展 者 。在 创 造 性 转 化 、
创 新 性 发 展 中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丰 富 哲 学 思 想 、人 文 精 神 、教 化 思 想 、道 德 理 念 等 ,
成 为 了 人 民 共 和 国 70 年 发 展 壮 大 的 丰 厚 滋 养 , 筑 牢 了 我 们 文 化 自 信 的 根 基 和 底 气 。
革 命 文 化 诞 生 于 血 与 火 的 革 命 岁 月 , 是 中 国 人 民 在 党 的 领 导 下 书 写 的 红 色 篇 章 , 是
近 百 年 峥 嵘 岁 月 中 中 华 民 族 不 屈 抗 争 、 不 竭 奋 斗 的 共 同 记 忆 。 党 的 十 八 大 以 来 , 深 入 西
柏 坡 、 井 冈 山 、 沂 蒙 山 、 延 安 、 遵 义 等 革 命 圣 地 , 强 调 要 “ 让 信 仰 之 火 熊 熊 不 息 , 让 红
色 基 因 融 入 血 脉 , 让 红 色 精 神 激 发 力 量 ” 。 红 船 精 神 、 井 冈 山 精 神 、 长 征 精 神 、 延 安 精
神 、 西 柏 坡 精 神 … … 红 色 基 因 , 植 根 于 革 命 先 烈 用 鲜 血 染 红 的 泥 土 中 , 传 承 于 亿 万 人 民
胼 手 胝 足 的 奋 斗 中 。 红 色 火 种 播 进 一 代 代 人 心 中 , 成 为 我 们 精 神 的 原 点 、 初 心 的 支 点 ,
凝 聚 起 众 志 成 城 的 力 量 , 为 国 家 民 族 的 前 行 提 供 了 坚 强 的 精 神 支 撑 。
伟 大 的 时 代 涵 养 伟 大 的 精 神 , 伟 大 的 实 践 孕 育 伟 大 的 文 化 。 在 中 华 民 族 从 站 起 来 、
富 起 来 到 强 起 来 的 历 史 性 飞 跃 中 ,我 们 形 成 并 发 展 了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新 中 国 70 年 ,
也 是 精 神 世 界 与 物 质 世 界 相 互 成 就 、 相 得 益 彰 的 70 年 。 有 两 副 对 联 , 让 人 回 味 无 穷 :
“ 一 日 三 餐 有 味 无 味 无 所 谓 , 爬 冰 卧 雪 冷 乎 冻 乎 不 在 乎 ” , 这 是 塞 罕 坝 建 设 者 的 豪 情 ;
“ 雪 梅 映 红 中 国 梦 , 紫 燕 衔 绿 万 家 春 ” , 这 是 湖 南 偏 僻 乡 村 一 位 农 民 的 梦 想 。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需 要 物 质 文 明 极 大 发 展 ,也 需 要 精 神 文 明 极 大 发 展 。今 天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作 为 一 种 价 值 理 念 , 形 成 了 全 社 会 共 同 的 思 想 道 德 基 础 ; 作 为 一 种 理 想 信 念 , 标 定
了 人 们 为 之 奋 斗 的 前 行 方 向 ; 作 为 一 种 精 神 纽 带 , 联 结 着 亿 万 中 华 儿 女 的 心 灵 世 界 , 凝
聚 起 同 心 筑 梦 的 磅 礴 力 量 。
“ 我 们 从 哪 里 来 ? 我 们 走 向 何 方 ? 中 国 到 了 今 天 , 我 无 时 无 刻 不 提 醒 自 己 , 要 有 这
样 一 种 历 史 感 。 ” 文 化 , 正 是 贯 通 着 历 史 、 现 实 与 未 来 的 底 色 。 历 史 和 现 实 都 表 明 , 大
国 崛 起 不 仅 是 经 济 现 象 , 而 且 是 文 化 现 象 ; 不 仅 是 经 济 增 长 , 而 且 是 文 化 繁 荣 。 面 向 未
来 ,中 国 将 不 仅 创 造 新 的 举 世 瞩 目 的 “ 中 国 故 事 ” , 更 将 创 造 打 动 人 心 的“ 中 国 精 神 ” 。
我 们 对 此 充 满 信 心 !
6、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历 史 是 最 好 的 教 科 书 ,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是 最 深 厚 的 文 化 软 实 力 。 文 脉 延 续 , 国 之
强 大 , 离 不 开 赓 续 历 史 传 统 、 守 护 文 化 瑰 宝 。 支 持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就 是 丰 富 我 们 的 精 神 世
界 , 扶 持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就 是 守 护 共 同 的 精 神 家 园 。
近 年 来 ,包 括 国 粹 艺 术 、非 遗 在 内 的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渐 成 热 潮 。“ 故 宫 跑 ”、京 剧“ 潮 ”、
敦 煌 美 、 诗 词 热 … … 诸 多 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相 关 的 艺 术 形 态 活 跃 在 各 大 平 台 , 不 仅 越 来 越
有 时 代 风 尚 , 而 且 吸 引 了 更 多 人 参 与 其 中 。 伴 随 着 传 播 热 度 的 是 , 人 们 对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高 度 关 注 。 换 言 之 , 文 化 热 , 不 能 热 在 一 时 , 而 要 在 持 续 支 持 与 扶 持 中 焕 发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生 命 力 。
应 该 看 到 ,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热 起 来 ” 的 背 后 , 藏 着 对 其 支 持 与 扶 持 的 紧 迫 性 。 仔 细 观
察 一 些 火 热 的 传 统 文 化 形 态 ,多 数 是 因 为 某 个 “ IP 人 物 ” 的 带 动 而 进 入 人 们 视 野 。这 是 好
现 象 ,却 也 值 得 反 思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保 护 与 发 展 ,如 何 更 有 持 续 性 ? 如 何 能 百 花 齐 放 ?
如 何 能 激 发 内 生 动 力 、 散 发 外 在 魅 力 ? 思 考 并 解 决 好 这 些 问 题 , 对 于 加 强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支 持 和 扶 持 大 有 裨 益 。
这 就 需 要 加 强 对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研 究 , 在 历 史 与 现 实 的 对 话 中 给 予 支 持 和 扶 持 。 弘
扬 传 统 文 化 , 既 是 传 播 的 过 程 , 又 是 研 究 的 过 程 , 归 根 结 底 都 要 立 足 于 对 其 深 入 研 究 之
上 。 这 几 年 , 围 绕 敦 煌 的 文 化 话 题 之 所 以 火 热 , 与 深 入 挖 掘 敦 煌 文 化 和 历 史 遗 存 蕴 含 的
哲 学 思 想 、 人 文 精 神 、 价 值 理 念 、 道 德 规 范 等 不 无 相 关 。 人 们 不 仅 知 道 敦 煌 文 化 , 而 且
了 解 以 “ 敦 煌 的 女 儿 ” 樊 锦 诗 为 代 表 的 研 究 文 化 , 更 是 借 助 诸 如 《 敦 煌 飞 天 》 的 芭 蕾 舞 感
受 到 其 中 的 文 化 魅 力 。 只 有 通 过 深 入 研 究 , 挖 掘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髓 及 现 代 意 义 , 才 能
真 正 既 “ 活 ” 又 “ 火 ” 。
这 就 需 要 具 有 博 大 胸 怀 , 更 加 广 泛 地 开 展 同 各 国 的 文 化 交 流 。 文 明 因 交 流 而 多 彩 ,
文 明 因 互 鉴 而 丰 富 。 文 明 交 流 互 鉴 , 是 推 动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和 世 界 和 平 发 展 的 重 要 动 力 。
以 敦 煌 文 化 为 例 , 其 文 化 风 格 之 丰 富 、 文 化 样 态 之 精 彩 , 很 大 程 度 上 在 于 历 史 上 的 中 西
文 明 交 流 , 这 是 互 相 学 习 借 鉴 的 成 果 。 如 今 , 共 建 “ 一 带 一 路 ” , 再 次 为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研 究 发 展 、 交 流 互 鉴 提 供 了 契 机 , 加 强 同 沿 线 国 家 的 文 化 交 流 , 增 进 民 心 相 通 , 就 能 学
习 借 鉴 到 世 界 一 切 优 秀 文 明 成 果 。 应 该 说 , 中 华 文 化 之 伟 大 在 于 包 容 互 鉴 , 铸 就 中 华 文
化 新 辉 煌 更 需 要 秉 持 包 容 精 神 。
“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 每 一 种 文 明 都 延 续 着 一 个 国 家 和 民 族 的 精 神
血 脉 , 既 需 要 薪 火 相 传 、 代 代 守 护 , 更 需 要 与 时 俱 进 、 勇 于 创 新 。 新 时 代 , 我 们 追 随 时
代 的 新 进 步 , 推 动 中 华 文 明 创 造 性 转 化 和 创 新 性 发 展 , 激 活 其 生 命 力 , 收 藏 在 博 物 馆 里
的 文 物 、 陈 列 在 广 阔 大 地 上 的 遗 产 、 书 写 在 古 籍 里 的 文 字 就 都 能 够 活 起 来 , 中 国 人 民 在
实 现 中 国 梦 的 进 程 中 也 必 定 具 有 更 强 大 的 精 神 动 力 。
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播 出 已 近 一 年 , 大 型 文 博 探 索 节 目 《 国 家 宝 藏 》 的 豆 瓣 评 分 依 旧 保 持 在 9 分 , 近 7
成 评 价 者 打 出 了 五 星 ; 走 进 湘 西 体 验 苗 绣 , 南 下 广 西 了 解 壮 锦 , “ 非 遗 ” 渐 成 中 小 学 生 研
学 旅 行 的 关 键 热 词 ; 汤 显 祖 的 “ 临 川 四 梦 ” 首 次 完 整 搬 上 舞 台 在 全 球 巡 演 。
“ 文 化 综 艺 元 年 ” 概 念 的 提 出 , “ 中 国 风 劲 吹 ” 的 外 媒 评 论 , 文 化 消 费 的 日 常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观 察 , 无 不 彰 显 着 “ 传 统 文 化 热 ” 的 不 断 升 温 和 无 形 文 化 潮 水 的 奔 涌 向 前 。
“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民 族 的 强 盛 , 总 是 以 文 化 兴 盛 为 支 撑 的 ,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需 要
以 中 华 文 化 发 展 繁 荣 为 条 件 。 ”
如 何 重 新 挖 掘 阐 释 宝 贵 的 思 想 道 德 资 源 , 以 滋 养 当 代 社 会 生 活 ? 如 何 与 时 俱 进 , 让
传 统 文 化 成 功 跨 越 时 空 焕 发 华 彩 ? 如 何 在 与 世 界 文 明 的 交 融 汇 通 中 ,实 现 民 族 文 化 的 自
我 超 越 ? 时 间 是 最 忠 实 的 记 录 者 , 每 一 步 探 索 和 每 一 刻 精 彩 都 留 有 印 记 。 … …
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
… … 毋 庸 讳 言 , 传 统 文 化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遇 到 了 不 少 意 想 不 到 的 难 题 。 以 中 华 传 统 武
术 为 例 ,得 益 于 20 世 纪 60 年 代 功 夫 片 的 热 播 ,“ 中 国 功 夫 ” 一 度 成 为 中 国 文 化 的 世 界 符
号 。 然 而 就 在 近 些 年 , “ 太 极 拳 师 ” 在 现 代 搏 击 术 下 仓 促 落 败 , “ 气 功 大 师 ” 隔 空 打 人 演 技
浮 夸 … … 中 华 传 统 武 术 频 频 陷 入 争 议 ,甚 至 让 公 众 产 生 了“ 中 国 功 夫 是 花 拳 绣 腿 ”的 疑 惑 。
相 似 的 困 境 ,在 其 他 不 少 传 统 文 化 样 式 中 也 时 有 出 现 。“ 民 俗 变 少 了 ”“ 年 味 变 淡 了 ”… …
随 着 时 代 文 明 的 更 迭 、生 活 方 式 的 革 新 ,传 统 文 化 受 到 来 自 自 身 与 外 界 双 向 的 生 存 压 力 。
一 直 以 来 被 奉 为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精 粹 的 思 想 观 念 、 人 文 精 神 、 道 德 模 范 , 亟 须 新 的 表 达 方
式 和 发 展 模 式 , 更 近 距 离 地 贴 近 当 今 观 众 , 捕 捉 新 的 目 光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吸 吮 着 五 千 多 年 中 华 民 族 漫 长 奋 斗 积 累 的 文 化 养 分 , 我 们 的 传 统 文
化 其 实 从 不 缺 少 盎 然 生 机 。 比 如 , 中 秋 佳 节 “ 漂 洋 过 海 ” , 外 国 友 人 竞 相 品 尝 “ 让 人 回 味
良 久 的 中 国 点 心 ” ; 脱 胎 于 太 极 文 化 的 新 武 学 “ 功 守 道 ” 将 亮 相 大 银 幕 , 延 续 传 统 武 术 源
远 流 长 的 内 在 哲 学 。
可 见 , 中 华 文 化 的 繁 荣 发 展 重 在 转 化 发 展 。 让 传 统 文 化 涌 起 新 时 代 的 浪 花 , 需 要 我
们 站 在 时 代 高 度 , 结 合 时 代 要 求 继 承 创 新 , 注 重 发 掘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当 代 价 值 , 展
现 出 中 华 文 化 的 永 久 魅 力 和 时 代 风 采 。 这 是 新 时 代 赋 予 我 们 义 不 容 辞 的 责 任 , 也 是 中 华
文 化 繁 荣 发 展 的 必 由 之 路 。
十 九 大 报 告 中 明 确 指 出 , “ 文 化 是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民 族 的 灵 魂 。 文 化 兴 国 运 兴 , 文
化 强 民 族 强 。 ” “ 要 坚 持 为 人 民 服 务 、 为 社 会 主 义 服 务 , 坚 持 百 花 齐 放 、 百 家 争 鸣 , 坚
持 创 造 性 转 化 、 创 新 性 发 展 , 不 断 铸 就 中 华 文 化 新 辉 煌 。 ” 只 有 紧 紧 把 握 住 时 代 发 展 的
脉 搏 , 为 传 统 文 化 寻 找 到 转 化 发 展 的 表 达 方 式 , 才 能 为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 推 动 中 华 文 化 繁
荣 兴 盛 注 入 强 大 力 量 和 不 竭 动 能 。
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培植青少年道德根基
中 办 、 国 办 日 前 下 发 《 关 于 实 施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发 展 工 程 的 意 见 》 ( 以 下 简
称 《 意 见 》 ) , 要 求 全 国 大 中 小 学 校 把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全 方 位 融 入 青 少 年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
文 化 知 识 教 育 、 艺 术 体 育 教 育 、 社 会 实 践 教 育 全 过 程 各 环 节 , 贯 穿 于 启 蒙 教 育 、 基 础 教
育 、 职 业 教 育 、 高 等 教 育 、 继 续 教 育 全 流 程 各 领 域 。
《 意 见 》 提 出 要 创 新 和 完 善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的 新 形 式 新 手 段 , 进 一 步 引 导 青 少 年 树 立
正 确 的 历 史 观 、民 族 观 、国 家 观 和 文 化 观 ,不 断 增 强 他 们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归 属 感 、认 同 感 、
尊 严 感 和 荣 誉 感 , 坚 定 他 们 的 文 化 自 觉 和 文 化 自 信 。 这 项 几 乎 覆 盖 全 国 大 中 小 学 的 社 会
公 益 文 化 工 程 , 通 过 政 府 、 学 校 、 社 会 和 家 庭 的 组 织 和 引 导 , 鼓 励 青 少 年 熟 背 熟 记 古 典
诗 词 文 赋 中 的 经 典 作 品 , 使 青 少 年 以 最 便 捷 的 路 径 获 得 传 统 文 化 的 滋 养 与 熏 陶 , 让 年 青
一 代 站 在 传 统 文 化 基 石 上 纵 观 世 界 、 洞 察 未 来 、 顺 应 大 势 、 明 确 方 位 。 这 是 一 个 值 得 期
许 和 赞 赏 的 宏 大 工 程 。 特 别 是 置 身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 不 断 提 升 文 化 软 实 力 的 时 代 背 景
下 , 对 青 少 年 进 行 以 诗 词 歌 赋 为 重 要 内 容 的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 无 疑 对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中 国 梦 具 有 固 本 强 基 的 功 效 。
从 整 体 来 说 , 一 个 民 族 的 发 展 前 行 , 不 可 能 游 离 自 身 的 文 化 传 统 ; 而 就 个 人 而 言 ,
缺 乏 历 史 纵 深 感 的 生 活 也 必 然 显 得 轻 薄 和 肤 浅 。我 们 的 先 人 创 造 了 雄 视 世 界 的 璀 璨 文 明 ,
汉 赋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等 古 代 文 学 作 为 中 华 璀 璨 文 明 长 廊 里 的 奇 葩 珍 品 ,历 来 为 国 人 所 青 睐 、
钟 情 和 喜 爱 , 那 些 流 传 千 古 的 优 美 诗 篇 , 无 不 融 汇 着 才 学 、 激 情 、 敏 锐 和 巧 思 , 无 不 凝
聚 着 对 律 动 丰 盈 的 广 袤 世 界 和 新 鲜 事 物 的 兴 致 和 慨 叹 ,使 今 人 感 受 到 个 性 的 张 扬 与 自 由
的 舒 展 。 从 传 统 文 化 中 感 受 中 华 民 族 的 卓 异 创 造 力 , 以 激 发 当 代 青 少 年 的 文 化 自 信 , 进
而 以 热 情 姿 态 和 激 情 风 貌 抒 写 崭 新 生 活 , 是 极 具 现 实 意 义 的 。 也 许 有 人 以 为 , 古 典 和 当
代 相 去 太 远 , 几 乎 了 无 相 干 。 但 实 际 上 无 论 社 会 生 活 发 生 怎 样 的 变 化 , 就 关 乎 人 类 生 存
本 质 的 情 感 而 言 , 古 今 却 不 乏 相 通 共 同 之 处 : “ 慈 母 手 中 线 ” 永 远 会 牵 系 起 远 方 游 子 的
桑 梓 情 结 ; “ 明 月 几 时 有 ” 的 天 问 即 使 被 现 代 天 文 学 所 解 答 , 但 “ 把 酒 问 青 天 ” 的 浩 渺
情 思 依 旧 回 荡 在 人 们 心 中 。 文 学 展 示 着 人 类 审 视 、 确 认 、 表 现 自 身 情 感 生 活 的 过 程 , 更
彰 显 着 人 们 摆 脱 平 庸 琐 杂 生 活 而 趋 向 美 与 高 尚 的 精 神 诉 求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深 厚 绵 长 的 文 化 底 蕴 , 既 能 够 唤 起 蕴 藏 在 人 们 生 活 中 的 诗 意 情 怀 , 更 能 够 培 植 当 代
青 少 年 的 道 德 人 格 。
近 年 来 , 诗 意 情 怀 似 乎 被 喧 嚣 躁 动 的 物 质 欲 念 和 浅 近 浮 华 的 世 俗 优 越 感 冲 刷 殆 尽 。
诚 然 , 青 少 年 的 生 活 需 要 物 质 条 件 来 安 顿 , 需 要 金 钱 来 装 点 , 但 绝 不 应 将 物 欲 作 为 人 生
的 最 后 停 驻 , “ 诗 意 栖 息 ” 同 样 值 得 崇 尚 和 拥 有 , 因 为 在 对 “ 诗 意 栖 息 ” 的 追 求 中 , 人 间 才
会 升 腾 出 更 多 的 温 情 与 友 善 , 而 这 又 恰 恰 是 诗 意 生 活 的 根 本 来 源 。 让 青 少 年 站 在 中 华 历
史 文 化 的 巅 峰 , 倾 听 先 哲 圣 贤 们 激 荡 云 天 的 诵 唱 与 歌 吟 , 接 受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的 沐 浴 和 洗
礼 , 这 是 在 为 重 建 斯 文 优 雅 的 文 明 中 国 植 基 培 土 。 毋 庸 置 疑 , 中 国 历 史 在 古 典 时 代 终 结
后 又 向 前 发 展 许 多 。我 们 也 并 非 希 望 通 过 一 次 简 单 的 重 温 传 统 文 化 , 来 一 劳 永 逸 地 解 决
现 实 社 会 中 青 少 年 的 成 长 问 题 , 而 是 要 从 现 代 社 会 的 特 点 出 发 审 视 传 统 文 化 的 优 长 , 发
掘 传 统 文 化 对 当 代 青 少 年 的 引 领 价 值 和 规 范 意 义 。
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爱国初心
文 化 兴 国 运 兴 , 文 化 强 民 族 强 。 没 有 高 度 的 文 化 自 信 , 没 有 文 化 的 繁 荣 兴 盛 , 就 没
有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民 族 的 强 盛 , 总 是 以 文 化 兴 盛 为 支 撑 的 ,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需 要 以 中 华 文 化 发 展 繁 荣 为 条 件 。 近 日 , 中 共 中 央 、 国 务 院 印 发 《 新 时 代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实 施 纲 要 》 ( 以 下 简 称 《 纲 要 》 ) , 提 出 “ 传 承 和 弘 扬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
“ 求 木 之 长 者 , 必 固 其 根 本 ; 欲 流 之 远 者 , 必 浚 其 泉 源 。 ”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精 神 命 脉 ,是 涵 养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 重 要 源 泉 ,也 是 我 们 在 世 界 文 化 激 荡
中 站 稳 脚 跟 的 坚 实 根 基 。 “ 丈 夫 矢 志 , 为 复 国 兴 ” 的 杨 靖 宇 、 “ 忍 辱 淡 生 死 , 负 重 卫 家
邦 ” 的 赵 尚 志 、 “ 我 死 国 生 , 从 容 去 , 国 殇 民 恸 ” 的 张 自 忠 … …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中 蕴
含 的 爱 国 主 义 情 怀 , 激 励 着 众 多 爱 国 志 士 忠 贞 为 国 、 前 赴 后 继 。
增 强 文 化 自 信 ,延 续 文 化 基 因 。文 化 是 一 个 国 家 、一 个 民 族 的 灵 魂 ,文 化 自 信 是“ 更
基 本 、 更 深 沉 、 更 持 久 的 力 量 ” 。 《 纲 要 》 就 明 确 强 调 , “ 要 引 导 人 们 了 解 中 华 民 族 的
悠 久 历 史 和 灿 烂 文 化 , 从 历 史 中 汲 取 营 养 和 智 慧 ” 。 这 就 需 要 认 真 汲 取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思 想 精 华 , 深 入 挖 掘 和 阐 发 其 讲 仁 爱 、 重 民 本 、 守 诚 信 、 崇 正 义 、 尚 和 合 、 求 大 同
的 时 代 价 值 , 使 之 成 为 人 民 群 众 自 觉 的 行 为 准 则 和 精 神 追 求 。
不 忘 历 史 才 能 开 辟 未 来 , 善 于 继 承 才 能 善 于 创 新 。 传 承 和 弘 扬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绝 不 能 抱 残 守 缺 、 复 古 守 旧 , 必 须 坚 持 古 为 今 用 、 推 陈 出 新 。 这 就 需 要 在 扬 弃 中 继 承 、
在 转 化 中 创 新 , 赋 予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新 的 时 代 内 涵 和 现 代 表 达 形 式 。 在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实 践 中 ,要 深 入 实 施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发 展 工 程 , 吸 收 人 类 创 造 的 一 切
优 秀 思 想 文 化 成 果 , 推 动 中 华 文 化 创 造 性 转 化 、 创 新 性 发 展 。
坚 守 正 道 、 弘 扬 大 道 , 增 强 民 族 归 属 感 、 认 同 感 、 尊 严 感 、 荣 誉 感 。 要 引 导 人 们 树
立 正 确 的 历 史 观 。 这 就 需 要 在 夯 实 文 化 自 信 的 基 础 上 讲 好 中 国 故 事 、 办 好 中 国 事 情 , 使
中 国 精 神 、 中 国 价 值 、 中 国 力 量 成 为 一 种 强 大 的 软 实 力 。 必 须 坚 守 正 道 、 弘 扬 大 道 , 引
导 人 们 树 立 和 坚 持 正 确 的 历 史 观 、 民 族 观 、 国 家 观 、 文 化 观 , 不 断 增 强 中 华 民 族 的 归 属
感 、 认 同 感 、 尊 严 感 、 荣 誉 感 。
“ 对 每 一 个 中 国 人 来 说 , 爱 国 是 本 分 , 也 是 职 责 , 是 心 之 所 系 、 情 之 所 归 。 ” 爱 国
主 义 是 千 百 年 形 成 的 对 祖 国 的 最 深 厚 情 感 , 是 中 华 民 族 文 化 的 根 基 所 在 。 奋 进 新 时 代 ,
必 须 加 强 对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挖 掘 和 阐 发 , 把 跨 越 时 空 、 超 越 国 度 、 富 有 永 恒 魅 力 、
具 有 当 代 价 值 的 文 化 精 神 弘 扬 起 来 , 以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滋 养 “ 追 梦 人 ” 的 爱 国 初 心 , 在 创
造 新 时 代 中 华 文 化 新 辉 煌 的 同 时 , 续 写 追 梦 中 国 的 新 篇 章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没 有 中 华 文 化 繁 荣 兴 盛 , 就 没 有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是 中 华 民 族
智 慧 的 结 晶 , 是 中 华 民 族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根 和 魂 , 凝 结 着 民 族 自 信 心 、 民 族 自 豪 感 和 民 族
凝 聚 力 , 积 淀 着 中 华 民 族 最 深 沉 的 精 神 追 求 。 在 给 国 图 8 位 老 专 家 的 回 信 中 , 希 望 国 图
坚 持 正 确 政 治 方 向 , 弘 扬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创 新 服 务 方 式 , 推 动 全 民 阅 读 , 更 好 满 足 人 民
精 神 文 化 需 求 , 为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再 立 新 功 。
“ 求 木 之 长 者 , 必 固 其 根 本 ; 欲 流 之 远 者 , 必 浚 其 泉 源 ” 。 文 化 自 信 , 是 更 基 础 、
更 广 泛 、 更 深 厚 的 自 信 。 中 华 民 族 素 有 文 化 自 信 的 气 度 ,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则 是 涵 养 文
化 自 信 的 源 泉 。 “ 深 入 挖 掘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蕴 含 的 思 想 观 念 、 人 文 精 神 、 道 德 规 范 ,
结 合 时 代 要 求 继 承 创 新 , 让 中 华 文 化 展 现 出 永 久 魅 力 和 时 代 风 采 。 ” 不 仅 仅 是 图 书 馆 ,
必 须 聚 合 全 社 会 之 力 , 让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涌 起 新 时 代 的 浪 花 。
深 入 发 掘 , 以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凝 聚 道 德 认 同 。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 风 雨 同 舟 者 兴 。 中 华 民
族 5000 多 年 文 明 历 史 所 孕 育 的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蕴 含 着 深 邃 的 思 想 观 念 、人 文 精 神 、
道 德 规 范 。 充 分 发 掘 文 化 经 典 、 历 史 遗 存 、 文 物 古 迹 承 载 的 丰 厚 道 德 资 源 , 深 入 阐 发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蕴 含 的 爱 家 国 、 讲 仁 爱 、 重 民 本 、 守 诚 信 、 崇 正 义 、 尚 和 合 、 求 大 同 等
思 想 理 念 , 使 之 成 为 全 体 人 民 道 德 实 践 的 鲜 明 标 识 , 将 聚 合 追 梦 中 国 强 劲 动 力 。
创 新 发 展 , 让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彰 显 时 代 价 值 。 文 化 引 领 时 代 风 气 之 先 , 是 最 需 要 创 新
的 领 域 。 《 中 国 诗 词 大 会 》 就 将 娱 乐 节 目 模 式 和 文 化 传 播 结 合 起 来 , 让 诗 词 文 化 红 遍 了
大 江 南 北 ; 故 宫 近 几 年 推 出 的 “ 萌 ” 系 文 创 产 品 , 也 让 传 统 文 化 越 来 越 走 进 年 轻 人 的 内
心 。 必 须 “ 以 古 人 之 规 矩 , 开 自 己 之 生 面 ” , 把 弘 扬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和 发 展 现 实 文 化 有 机
统 一 起 来 , 注 重 发 掘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当 代 价 值 , 充 分 彰 显 其 时 代 内 涵 和 永 恒 魅 力 。
交 流 互 鉴 , 助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全 球 精 彩 绽 放 。 文 化 因 交 流 而 灿 烂 , 因 互 鉴 而 辉 煌 。 比
如 中 秋 节 就 “ 漂 洋 过 海 ” , 引 得 外 国 友 人 竞 相 品 尝 “ 让 人 回 味 良 久 的 中 国 点 心 ” 。 近 年
来 , 中 国 年 、 中 国 社 火 、 中 国 戏 剧 等 都 不 断 地 走 向 世 界 , 让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 圈 粉 ” 。 特 别 是 在 推 进 “ 一 带 一 路 ” 建 设 和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大 环 境 下 ,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更 加 精 彩 地 绽 放 , 在 增 强 文 化 自 信 同 时 将 推 动 传 统 文 化 继 承 和 发 展 。
文 化 兴 则 国 兴 , 文 化 强 则 国 强 。 一 个 民 族 的 复 兴 不 仅 仅 是 物 质 的 丰 裕 , 更 是 文 明 的
传 承 和 创 新 。 提 高 国 家 文 化 软 实 力 , 也 已 经 关 系 到 我 国 在 世 界 文 化 格 局 中 的 定 位 , 关 系
到 我 国 的 国 际 地 位 和 国 际 影 响 力 。这 就 需 要 坚 持 创 造 性 转 化 和 创 新 性 发 展 ,坚 持 古 为 今
用 、 洋 为 中 用 , 积 极 推 动 中 外 文 明 交 流 借 鉴 , 不 断 地 赋 予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新 的 时 代 内 涵 和
现 代 表 达 ,在 续 写 中 华 民 族 辉 煌 成 就 的 同 时 ,为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提 供 更 好 的“ 中 国 方 案 ”。
警惕通过恶搞来虚无历史
在 现 代 社 会 , 面 对 各 种 压 力 , 人 们 需 要 通 过 娱 乐 来 缓 解 压 力 、 放 松 身 心 , 纾 解 负 面
情 绪 。 但 一 段 时 间 以 来 , “ 恶 搞 ” 成 为 娱 乐 之 一 , 需 要 引 起 我 们 的 警 惕 。 一 些 恶 搞 通 过 对
经 典 作 品 、 英 雄 烈 士 、 重 要 历 史 事 件 等 的 颠 覆 重 构 来 制 造 “ 笑 点 ” “ 笑 料 ” 。 尽 管 恶 搞 者 并
非 都 有 主 观 恶 意 , 但 仔 细 分 析 这 些 恶 搞 的 实 质 可 以 发 现 , 我 们 绝 不 能 对 它 “ 一 笑 而 过 ” 。
一 些 恶 搞 作 品 戏 谑 经 典 、 抹 黑 英 雄 , 制 造 出 强 烈 的 “ 反 讽 ” 效 果 。 恶 搞 看 上 去 “ 无
关 政 治 、纯 属 娱 乐 ”,然 而 ,当 恶 搞 者 毫 无 顾 忌 地 将“ 得 意 之 作 ”放 在 网 络 上 博 取 眼 球 ,
一 切 都 可 以 怀 疑 、 戏 说 、 颠 覆 、 亵 玩 的 社 会 心 态 就 会 不 断 滋 长 。 当 承 载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的
经 典 作 品 、 英 雄 烈 士 等 都 被 恶 搞 , 并 且 在 “ 习 惯 ” 中 变 成 “ 自 然 ” , 恶 搞 的 负 面 政 治 效
应 就 会 慢 慢 显 现 出 来 。
当 恶 搞 的 对 象 是 与 中 国 革 命 、 建 设 、 改 革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重 要 人 物 、 重 大 事 件 和
经 典 作 品 时 , 历 史 虚 无 主 义 思 潮 的 理 论 主 张 就 由 此 转 化 为 “ 生 动 形 象 ” “ 接 地 气 ” 的 话 语 ,
携 带 着 特 定 的 政 治 诉 求 进 入 大 众 的 日 常 生 活 , 在 娱 乐 中 不 断 挑 战 、 解 构 主 流 价 值 观 、 国
家 记 忆 和 社 会 共 同 情 感 。
从 那 些 恶 搞 英 雄 烈 士 和 红 色 经 典 的 所 谓 “ 作 品 ” 来 看 , 历 史 虚 无 主 义 借 着 恶 搞 兴 风
作 浪 : 第 一 , 消 解 忧 患 意 识 。 恶 搞 以 匪 夷 所 思 的 逻 辑 叙 述 历 史 , 不 仅 背 离 历 史 真 相 , 而
且 完 全 消 解 了 人 们 的 忧 患 意 识 。 第 二 , 消 解 主 流 价 值 。 恶 搞 把 英 雄 烈 士 和 红 色 经 典 作 为
一 个 个 空 洞 的 符 号 , 再 塞 进 低 俗 、 庸 俗 的 内 容 , 在 破 坏 历 史 记 忆 的 同 时 也 消 解 了 英 雄 烈
士 、红 色 经 典 的 当 代 价 值 。第 三 ,鼓 励 任 性 评 说 。恶 搞 以 娱 乐 的 方 式 表 现 一 切 历 史 议 题 ,
制 造 出 “ 历 史 可 以 任 性 评 说 ” 的 错 觉 , 起 到 了 暗 示 人 们 质 疑 民 族 历 史 记 忆 、 淡 化 是 非 判
断 的 作 用 。 维 护 意 识 形 态 领 域 安 全 , 不 能 无 视 恶 搞 的 意 识 形 态 功 能 , 坐 视 历 史 虚 无 主 义
思 潮 借 恶 搞 不 断 蔓 延 。 防 止 历 史 虚 无 主 义 借 助 恶 搞 兴 风 作 浪 ,尤 其 需 要 注 意 以 下 两 个 方
面 。
一 是 运 用 好 法 律 武 器 。 我 国 法 律 坚 持 保 护 公 共 利 益 原 则 ,民 法 总 则 对 侵 害 英 雄 烈 士
等 的 姓 名 、肖 像 、名 誉 、荣 誉 的 行 为 ,著 作 权 法 对 歪 曲 表 演 形 象 、篡 改 他 人 作 品 的 行 为 ,
都 有 明 确 的 惩 治 规 定 。而 且 ,保 护 英 雄 烈 士 名 誉 荣 誉 的 专 门 法 律 — — 英 雄 烈 士 保 护 法 也
将 出 台 。 对 于 伤 害 民 族 情 感 和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 危 害 公 序 良 俗 、 侵 犯 他 人 肖 像 权 名
誉 权 著 作 权 等 的 恶 搞 行 为 , 应 该 运 用 法 律 武 器 加 以 惩 治 。
二 是 加 强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对 大 众 文 化 的 引 导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不 仅 要 在 内 容 上 积 极 回 应
大 众 的 现 实 关 切 、 反 映 大 众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往 ,而 且 在 表 现 形 式 上 要 符 合 大 众 的 接 受 习
惯 。 要 通 过 完 善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 健 全 现 代 文 化 产 业 体 系 、 创 新 文 化 产 品 生 产 , 使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融 入 大 众 文 化 、 引 导 大 众 文 化 , 使 大 众 文 化 多 些 品 位 、 格 调 、 情 怀 , 少 些 低
俗 、 庸 俗 、 媚 俗 。 … …
对恶搞经典要旗帜鲜明说不
近 日 , 抗 战 经 典 音 乐 作 品 《 黄 河 大 合 唱 》 在 网 络 上 遭 到 恶 搞 , 激 怒 了 词 曲 作 者 冼 星
海 、 光 未 然 的 后 人 以 及 万 千 网 友 。 … …
恶 搞 是 一 种 勃 兴 于 网 络 空 间 的 亚 文 化 , 指 对 原 资 源 进 行 肢 解 、 挪 移 、 夸 张 、 变 形 ,
以 达 到 娱 人 娱 己 效 果 。 有 些 网 络 恶 搞 作 品 体 现 了 多 元 社 会 的 多 元 表 达 , 有 些 恶 搞 作 品 则
令 人 无 法 接 受 , 为 正 直 社 会 所 不 耻 — — 冒 天 下 之 大 不 韪 , 肆 意 颠 倒 黑 白 、 混 淆 是 非 , 丑
化 英 雄 烈 士 、 嘲 笑 经 典 作 品 、 触 碰 社 会 底 线 。 恶 搞 《 黄 河 大 合 唱 》 即 属 此 列 。
《 黄 河 大 合 唱 》是 怎 么 一 部 作 品 ? 人 民 音 乐 家 冼 星 海 的 女 儿 冼 妮 娜 为 我 们 作 了 背 景
解 读 ,“ 我 父 亲 … … 用 了 六 天 六 夜 时 间 , 不 眠 不 休 , 一 气 呵 成 。 他 在 创 作 时 , 想 到 了 八 路
军 战 士 在 前 方 克 服 万 难 , 在 游 击 健 儿 的 配 合 下 , 形 成 了 铜 墙 铁 壁 , 与 日 本 侵 略 者 进 行 了
不 屈 不 挠 的 斗 争 。 所 以 他 饱 含 对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满 腔 热 情 来 为 这 首 歌 谱 曲 。 ”
激 昂 澎 湃 、 奔 腾 汹 涌 , 诞 生 于 延 安 的 《 黄 河 大 合 唱 》 , 歌 颂 了 中 华 民 族 誓 死 保 卫 国
家 、 不 惜 一 切 与 日 本 侵 略 者 战 斗 到 底 的 伟 大 精 神 , 为 推 动 全 民 族 持 久 抗 战 起 到 巨 大 的 激
励 作 用 。 《 黄 河 大 合 唱 》 发 出 的 不 是 一 条 河 的 声 音 , 而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怒 吼 。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它 是 一 种 精 神 符 号 ,其 价 值 远 超 音 乐 之 上 。了 解 这 段 历 史 ,也 就 了 解 公 众 对 恶 搞 、
玷 污 《 黄 河 大 合 唱 》 之 厌 恶 、 愤 慨 。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 英 雄 烈 士 是 一 股 歪 风 , 此 风 不 可 长 。 除 了 《 黄 河 大 合 唱 》 , 还 有 不
少 红 色 经 典 也 “ 未 能 幸 免 ” , 譬 如 《 十 送 红 军 》 《 长 征 组 歌 》 《 闪 闪 的 红 星 》 《 铁 道 游
击 队 》 等 都 曾 在 网 络 上 被 恶 搞 。 除 了 红 色 经 典 , 一 些 英 雄 人 物 也 遭 到 肆 意 恶 搞 , 如 “ 狼
牙 山 五 壮 士 ” 等 , 以 质 疑 之 名 丑 化 。 红 色 经 典 , 标 记 着 我 们 的 “ 来 时 路 ” , 寄 寓 了 我 们
的 集 体 记 忆 ; 英 雄 烈 士 , 是 一 个 时 代 的 精 神 坐 标 , 是 一 个 国 家 的 神 圣 财 富 , 是 一 个 社 会
的 价 值 底 座 。 “ 受 益 而 不 觉 , 失 之 则 难 存 ” , 后 人 应 该 怀 敬 仰 之 情 、 敬 畏 之 心 。 无 底 线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作 品 , 既 是 对 历 史 的 无 知 , 也 是 对 英 烈 的 不 恭 , 更 是 对 神 圣 的 挑 衅 。 没 有
英 雄 、 缺 乏 英 雄 是 可 悲 的 , 有 了 英 雄 却 不 懂 得 珍 惜 更 加 可 悲 。 历 史 是 一 门 审 慎 的 学 问 ,
历 史 虚 无 主 义 思 想 主 导 下 的 解 构 ,实 质 上 是 一 种 罔 顾 史 实 的 篡 改 , 比 不 了 解 历 史 的 愚 昧
无 知 带 来 的 伤 害 更 大 。 对 这 种 行 为 , 我 们 必 须 旗 帜 鲜 明 地 说 不 。
对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 英 雄 烈 士 行 为 , 止 于 道 义 谴 责 是 不 够 的 。 英 雄 形 象 、 英 雄 精 神 、
英 雄 文 化 不 仅 是 英 雄 个 人 的 事 ,也 是 国 家 和 民 族 的 事 ,应 该 专 门 立 法 ,对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
丑 化 英 雄 烈 士 等 行 为 依 法 进 行 规 范 。 许 多 国 家 都 对 英 雄 保 护 、 爱 国 主 义 方 面 进 行 立 法 ,
如 美 国 就 先 后 颁 布 《 全 国 追 思 时 刻 法 案 》 《 爱 国 者 法 案 》 《 尊 重 美 国 阵 亡 英 雄 法 案 》 等
法 案 。 与 此 同 时 , 必 须 加 大 宣 传 、 教 育 力 度 , 加 强 对 年 轻 人 的 爱 国 主 义 和 历 史 英 雄 主 义
教 育 。 要 创 新 宣 传 、 教 育 形 式 , 让 教 育 更 有 效 , 入 脑 入 心 , 外 化 为 行 , 自 觉 抵 制 恶 搞 歪
风 。
大 而 化 之 , 对 于 日 益 泛 滥 的 网 络 恶 搞 现 象 也 应 该 持 警 惕 态 度 。 比 如 , 对 那 些 侵 犯 个
人 隐 私 、 诽 谤 中 伤 他 人 , 以 及 涉 及 危 害 国 家 形 象 、 人 民 利 益 、 社 会 道 德 的 行 为 , 已 超 出
普 通 恶 搞 的 范 畴 , 应 该 依 照 相 关 法 律 予 以 查 处 和 追 究 。 与 此 同 时 , 有 针 对 性 地 对 网 络 恶
搞 行 为 进 行 规 范 和 引 导 , 降 低 恶 搞 之 害 。
向恶搞红色经典说“不”
近 年 来 , 红 色 经 典 歌 曲 、 宣 传 画 和 英 雄 人 物 被 恶 搞 、 调 侃 和 丑 化 的 现 象 时 有 出 现 。
恶 搞 作 品 以 解 构 神 圣 、 拒 绝 崇 高 为 思 想 特 征 , 以 “ 无 厘 头 ” 的 表 达 方 式 和 哗 众 取 宠 的 传 播
风 格 , 颠 覆 严 肃 的 文 艺 叙 事 和 历 史 主 题 , 彻 底 消 解 原 作 的 积 极 意 义 。 恶 搞 作 品 短 时 间 内
赚 取 了 不 少 点 击 量 , 却 造 成 了 恶 劣 的 社 会 影 响 。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是 对 本 国 历 史 的 漠 视 , 是 民 族 文 化 的 自 我 鄙 弃 。 特 别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
红 色 经 典 与 几 代 人 坚 定 的 革 命 理 想 和 豪 迈 的 战 斗 精 神 紧 紧 联 系 ,是 中 华 民 族 成 长 的 记 录 ,
是 一 段 充 满 伤 痛 与 鲜 血 的 历 史 , 在 其 产 生 的 时 代 鼓 舞 了 人 民 斗 志 、 凝 聚 了 民 族 精 神 , 是
一 笔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其 精 神 内 核 不 因 时 代 的 流 转 而 泯 灭 ,具 有 跨 越 时 空 的 意 义 和 价 值 。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 是 对 那 段 充 满 血 与 火 历 史 的 不 负 责 任 , 是 对 现 代 人 们 记 忆 中 的 民 族 精 神
和 历 史 情 感 的 严 重 伤 害 ,也 是 对 民 族 文 化 的 自 我 糟 蹋 。以 另 类 形 式 表 演 的《 黄 河 大 合 唱 》
蹿 红 网 络 之 后 , 立 即 引 发 众 多 网 友 的 愤 怒 。 可 见 , 公 众 对 这 种 行 为 从 根 本 上 是 否 定 的 、
反 感 的 。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是 对 文 艺 的 破 坏 , 更 是 对 社 会 精 神 的 伤 害 。当 前 尚 有 少 数 受 众 认 为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是 社 会 文 化 多 元 化 的 体 现 , 作 为 舒 缓 压 力 的 工 具 “ 一 笑 而 过 ” , 并 无 不 可 ; 还
有 的 创 作 者 辩 解 说 , 这 是 一 种 文 艺 创 作 , 并 没 有 太 多 恶 意 , 是 符 合 现 代 人 口 味 的 艺 术 再
创 造 — — 社 会 上 弥 漫 的 这 些 错 误 思 潮 ,无 疑 对 这 种 行 为 起 到 了 推 波 助 澜 的 作 用 。甚 至 在
学 术 研 究 领 域 , 也 有 个 别 观 点 称 , 真 正 的 经 典 不 需 要 守 护 , “ 因 为 既 是 经 典 , 必 然 经 受
过 上 百 年 、 几 百 年 时 间 的 检 验 , 它 的 经 典 性 是 撼 不 动 的 。 ” 这 样 的 逻 辑 更 是 荒 谬 至 极 。
经 典 拥 有 其 本 身 的 魅 力 和 价 值 , 是 经 得 起 岁 月 的 淘 洗 和 检 验 的 , 但 这 不 能 成 为 我 们 伤 害
经 典 作 品 的 理 由 。 由 于 部 分 受 众 综 合 文 化 素 质 不 高 , 尤 其 是 青 少 年 的 价 值 观 正 在 形 成 ,
辨 识 力 较 低 , 恶 搞 作 品 误 导 部 分 受 众 的 价 值 判 断 , 也 会 伤 及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传 播 传
承 。青 少 年 耳 濡 目 染 离 经 叛 道 的 低 俗 作 品 ,往 往 会 把 追 逐 无 厘 头 文 化 作 为 时 尚 ,把 叛 逆 、
反 传 统 作 为 价 值 取 向 , 进 而 放 弃 理 想 , 丧 失 进 取 心 , 这 对 一 个 国 家 的 长 远 发 展 来 说 是 非
常 可 怕 的 。 因 此 , 恶 搞 作 品 是 对 文 艺 和 社 会 精 神 生 活 的 严 重 伤 害 。 如 果 听 之 任 之 、 不 加
制 止 , 必 将 危 害 风 清 气 正 的 主 流 文 化 , 引 发 社 会 危 机 、 精 神 危 机 和 其 他 一 系 列 问 题 。
恶 搞 经 典 现 象 的 出 现 , 暴 露 的 是 文 化 领 域 发 展 不 平 衡 不 充 分 的 诸 多 深 层 次 问 题 。 文
化 创 作 要 坚 守 正 确 的 价 值 取 向 , “ 不 让 廉 价 的 笑 声 、 无 底 线 的 娱 乐 、 无 节 操 的 垃 圾 淹 没
我 们 的 生 活 ” ,并 鼓 励 广 大 文 艺 工 作 者 “ 耐 得 住 寂 寞 、稳 得 住 心 神 ,不 为 一 时 之 利 而 动 摇 、
不 为 一 时 之 誉 而 急 躁 , 不 当 市 场 的 奴 隶 , 敢 于 向 炫 富 竞 奢 的 浮 夸 说 ‘ 不 ’ , 向 低 俗 媚 俗 的
炒 作 说 ‘ 不 ’ , 向 见 利 忘 义 的 陋 行 说 ‘ 不 ’ ” 。 对 那 些 依 靠 恶 搞 红 色 经 典 、 丑 化 英 雄 人 物 、 歪
曲 革 命 历 史 来 获 取 名 利 的 人 , 不 能 仅 仅 只 是 道 德 谴 责 了 事 , 而 要 对 其 亮 明 底 线 , 同 时 通
过 行 政 和 法 律 的 手 段 让 其 承 担 相 应 的 责 任 ; 对 少 数 不 明 就 里 、在 恶 搞 作 品 面 前 点 赞 欢 笑
的 人 , 尽 可 能 为 其 供 应 更 多 昂 扬 向 上 、 真 正 具 有 感 发 和 引 领 力 量 的 精 神 食 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