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群文阅读:千古唐诗:江枫渔火敲打着浅愁的无眠
01. 唐诗里的中国
02. 唐诗写意六章
03.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04.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05.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唐诗里的中国
“中文原创文学大赛 ”非小说类三等奖作品,吴克欣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
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
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
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
--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
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
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
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
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
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
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
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
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
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
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
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
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
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
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
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
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
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
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
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
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
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
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
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
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
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
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
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祖国在心中。
唐诗写意六章
王清铭
李白《望庐山瀑布》
是水声牵引远来的脚步,还是瀑布的步履踩响了天空?
太阳是一只升起的眼瞳,酡红的,山也酩酊了吗?露出满脸的灿烂。
山站立着,只比天矮一点;人站立着,就比山高一个人;银河伫立起来,天地只
剩下震天动地的曝音了。
是一场音乐盛会?天地为琴,山为柱,水为弦,陡峭的岩石是弹拨的大手。
还是一种神圣的祭祀?香炉峰里紫烟袅袅。
这是心灵的祭典,在壮丽的景色面前,你要献出整颗的心。
是瀑布挂在眉睫,还是倾泻心底,此心早随瀑布腾越、激荡。
人生是一种自己举办的盛宴,用激情犒劳自己。
你看,那轰动匡庐的大瀑布,不是李白倾侧的小酒壶?
在唐诗中,我擎心灵之盅饮醉自己!
月亮是一滴泪,挂上游子的脸庞。
—— 读李白《静夜思》
肯定有蟋蟀在故乡掩映的草丛低低吟唱乡音,被千里外的心灵悠悠听见;肯定有
叫不出声的古井,被月光遮掩;肯定有一条坎坷的道路,在风中辗转,象夜里的一段
枯肠。
夜很静,静得只听见月光滴落的声音,听得见思绪在水面破碎的轻响。
乡思是一把温柔的利刃,将睡眠一片一片切碎。
床只是一种形式,如风承载飘零的落叶,流水承运柳絮的轻愁,床承载的重量,
我们称之为——乡愁。
举头。仰首。然后被乡愁压得低头。
月亮升起,只在心的位置盘桓。感觉的霜在唐朝的天空下着,千年后的血液血液
早已结冻。
月亮是一滴泪,从母亲或妻子的心头汪出——
此刻,挂上游子的脸庞。
张继《枫桥夜泊》
月光被不眠的水稀释的,你看那辗转反侧的水,用瘦削的脊背碰撞同样弓起身子
的堤岸,叹息声被渐冷的风听见。
风有一双冰凉的手,有杨柳的飘拂长发,有一张夜色的脸庞。
比夜色更深的乌鸦,这凉风的嘴唇,只一张开,就将月吞咽了。那零落的啼叫,
该是月的呻吟,霜一般地,纷纷飘落。
比乌鸦更深的是思绪,被风风着,被霜霜着,被浪浪着,一叶孤舟载不动,只好
停泊着,如一片风中的黄叶。
停泊是另一种启碇,向自己的心灵。沉默是另一种撕心裂肺的诉说,向苍茫的天
地。躺卧是另一种盘根错节的伫立,向孤独的身影。
今夜,思绪矗立成江树,破碎的心是举在手上的片片枫叶。今夜,流淌的是黑色
的血液,用叶脉的血管。用碎裂的忧伤。
今夜,渔火睁着不眠的眼,看见江畔的层峦叠嶂随月光一点一点地搬进游子的胸
襟;天空支棱起耳朵,听见江水全部倾斜进他心灵的河床。
江中该有渔人吧,捕捞起一江的风霜,那一条叫思绪的鱼,却穿透夜色之罾。
或许,月亮闭上眼瞳时,只有渔火的眼通红地睁着。渔火也饮醉乡愁的烈酒么?
比思绪更深的是寒山的钟声,磕磕碰碰,坎坎坷坷,一路逶迤,一路喊破嗓子。
城外的钟声将夜半最深的黑敲出,急急赶来,它也想乘船漂泊?重重撞击坚硬的
心头,钟声它痛不痛?
这是另一种的伤痕,结痂在千年后的心头。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那场唐朝的雨下了千年,至今还在淅沥,象我的喃喃自语。
那场下在心头的雨,其实现在就悬挂在我的眼帘,一千年,唐朝的雨是我千年的泪滴,
起自我的多风的心头。
翩飞如落叶的雨,倾泻我千年心痛,肯定有雁冒雨前行,如我千年后的诗句。
落叶飘零着我的飘零,雨孤寂着我的孤寂,不禁寒意时,我用唐诗里的名字取暖。
用一条河流喊出如水的柔情,喊出比冰更硬的痛,一叶为舟的秋池,载不动,我千年
的愁。
我千年后的目光涨满整首的诗,假如目光是落叶,我有飘零在哪一段的深秋?
假如大雁是我思绪的足迹,它又在何处黯然折翼?
假如我的胸襟能收藏巴山的层峦叠嶂,那么哪一段奔波的山路是我曲折的枯肠?
假如我的语言是水,谁又是我辗转反侧的河床?
而唐朝的雨还在下,细雨细如愁,细如一声千年后的叹息。
抓一把秋风的长发,编织风回路转的归期,我要穿越千年,回到唐朝那扇从不关闭的
窗。
点燃一朵明亮的凝望,照亮归程。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停泊是另一种的漂泊。烟渚是另一个的起点。
天地茫茫。白云在天空漂泊,风在树梢漂泊。
烟雾有烟雾的迷茫心情,分一点给了迷蒙的眼睛。
日暮,一切都那么迷离。只有青草还往上生长着新的乡愁。
只有原野还是那么的旷远,江水那么清澈,仿佛都要化为脉脉的秋波。
只有心灵还在眺望。乡愁还在漂泊。月光还在随流水远逝。
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漂泊就是归宿。
从流水到流水,从白云到白云,从月光到月光。
从故乡出发,然后寻找故乡。从心灵启碇,然后寻找心灵。
天很高,树就很低;原野很空旷,人就像树一样孤独。
夜色是夜晚的皮肤,江水是流动的血液,有山,就把山当作直立的骨骼吧。
以月为心,我还在那首浩淼的唐诗中漂泊。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需邀请,田园就是老家,鸡鸣狗吠都是久违的乡音。绿树围拥过来,青山摆出
欢迎的姿势,热气腾腾的黄米饭,迎接饥饿的嘴唇。饥饿的心,只需一小片田园风光
填充。
走出城郭是一种选择,打开轩窗是一个角度,从尘嚣转向淡泊、宁静。酒是一条
回家的路。酒酣耳热,血液就奔涌成江河,心灵就找到自己的天空。
将一颗心高悬蓝天。将自己站成一株庄稼,等待阳光的灌浆,流水的滋润。桑和
麻加入谈论的行列,我在谈论它们,它们也在谈论我吗?在一阵清风中听出细语,在
一片流水中看出身影。
我们的语言是风,是流水,是飞鸟,是天空悠游的白云。
不需预约。重阳时节,我人淡如菊,开放在田园的枝头。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胡晓明
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
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我们提起唐诗,就
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
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
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
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
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
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
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
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
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
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
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
起。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
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
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
义了。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
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
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点玄了。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但是我
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
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
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
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
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
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
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
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
之能御。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
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
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
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
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
人性精神。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我先
把结论写在下面,然后再来一个一个证明。
尽气、尽才的精神 尽心、尽情的精神。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
虚此生。以诗仙李白为例,他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
酒徒、诗人于一身,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李白就是尽二十
分、三十分。
《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这表明,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
物。这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发现。《诗经》里有句诗:“夙兴夜寐,毋忝
尔所生”。意思是说早晨起来,晚上睡下,都要想想,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我
想,如果没有古代先民对于人的生命美好的发现,就不会有这样的对于生命美好的爱
惜,像一个爱清洁的人家,每天都窗明几净,开开心心地过生活。
我们简单说,“人为万物之灵”有这样几个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
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三、人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
不舍弃。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
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这是我的一个直觉。我们从简单的常识
讲,以诗仙李白为例子。
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有点像美
国文化里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化里的马赛曲。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
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根据我们的描述,李白一生,集书生、
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
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
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
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
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
的一个典型。李白,几乎成为真正的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
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
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
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
担当,有作为的。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苏东坡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
下之溺,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柳宗元一生最突
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的后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响深远
的政绩。白居易最亮点的是领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让诗歌文学发生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
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博学多识、才华盖世的士人,不仅仅是诗人。正是他们压抑的
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
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
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点事情,都是想要让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现的。
有关唐诗学的一些关键词,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赋取士、诗史精神、歌
诗合为事而作、讽谏诗等,都指向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
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这些关键词,正可以简明有力地代表唐诗的基本精
神。我看唐代人对唐代人的诗歌评论,也是推崇尽气的精神。
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
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
间要好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这
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如果是
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使尽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来
了。到了晚唐,好诗才成为一种可以使人终身赴之、类似于宗教信仰一样的美好追求。
王建说“惟有好诗名字出,倍教少年损心神”;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
好诗”。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
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
这个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会有唐诗的这种表现。所以,我认为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
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
意识。如果有谁敢说自己的生命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用中国文化的说法,我们就
可以说他是得了唐诗的真精神。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我们要
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
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
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
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
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恋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说:“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
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见雾,就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
来!”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他就会有这样的诗:“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人看不惯有些小人得势,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
江河万古流。”这是唐诗中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骂得很有力量,以历史时间作尺度,
眼界十分开阔。
唐诗是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的。读到不少唐诗,真的就是“忽如
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心花怒放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喜欢唐诗的一个原因。
所以,叶嘉莹教授接着马一浮先生的话说,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灵。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
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
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比如“两岸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
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
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
通宇宙生命之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
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
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
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
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
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有些看起来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也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比
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都是宇
宙生生不息的气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青未了”三个字,不正是生
生不息的春色天边无际地流淌么?
有一个诗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着觉了,找不到原因,只觉得身子很暖和,原来
经过了一个冬天,地气开始回暖了,于是他写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
纱”。你们看,诗人的生命节奏,感通着宇宙的生命节奏。
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
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忧心如焚,彻夜不眠,忽然,窗外那
黑黝黝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粼
粼,明亮起来了,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而充满了对天意的默默的感动。
杜甫有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文字,小孩子都
懂得,平凡得不得了,但是读起来舒服极了,通透极了,有一种生命与宇宙透气的感
觉。杜甫还有一首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
在娇莺恰恰啼。”一种生意盎然之美,一种随处生春之美,读久了就觉得生命很亮丽,
很新鲜活泼有力。
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是有些感伤的诗,实际上骨子里生命的力量依然充沛得很。
比如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是不是宇宙就死
掉了呢?没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越是雪大风寒,越是千山万径,越显
得那个钓鱼的渔翁,生命力十分强健。又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听起来诗人好感伤呀,怜香惜玉的一个样子,但你
没有读懂。你想一下诗人半夜里被风雨声惊醒,但清晨又是一个好天气,又是一个春
光明媚,他也又是一个好心情,躺在被窝里,听叽叽喳喳鸟儿窗前啼叫,阳光透过窗
格儿满满地洒进来,好不开心!那些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总会过去,而人类社会,
宇宙自然,正是这样,在风风雨雨中,花开花落中,永恒地往前生长,往前发展,任
何东西也阻挡不了生命的生长。
小小的一首唐诗,一共才不过二十个字,说的竟然是这样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生
命的道理,敞开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无限的世界,你能说唐诗不是一个不死的心灵么?
唐诗难道不正是这样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
午茶。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回味的、沉思的、分析式的,要不停想问题的,而早
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
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
吧!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
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
之鹄的”,这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
升有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代的国
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
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我们今天似乎特别缺少英雄主义了,特别缺少提澌生命的真实力量了。这跟我们
对人性的看法有关。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只不过是 DNA 的合成,
可以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现在甚至还有了譬如百忧解这样的医学成果了。
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性这个东西,要么是零散化,成为没
有理性构架、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格意识的拼贴;要么是空洞化,成为没有真实内容、
真实需求的虚无主义;要么是幽暗化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
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现代性主张人是经济动物,是潜意识盲动与升华,是宇宙中的
过客。这些问题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讨论现代思想的利弊,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的反
思与怀疑,也成为我们读唐诗的一个背景,使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解
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