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群文阅读:方与圆:方圆相济,是成功者的必然选择
01. 思想沁芳桥 《方圆》
02. 哲理观景台 《方圆人生》
03. 情理铸剑亭 《一方一圆一世界》
04. 世相大观园 《垒墙》
05. 情思香雪海 《坐看云起时》
第一节 思想沁芳桥
方圆
佚名
中国人喜欢用方圆来概括和表述人生处世的方法和原则。
提到人生方圆,就不能不想到古铜钱。一枚小小的古铜钱,外面圆圆的,中间是棱
角分明的方孔,寓示“外圆内方”做人的道理。方和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
有不同的定义。方,做人正派、处事正直、为人磊落…… 圆,处事灵活、注意方法、
讲究策略。方,有棱有角,敢做敢当,与众不同。圆,随机应变,韬光养晦,与众和
谐。
1939 年,黄炎培的儿子黄大能考中官费留学,准备到英国。临行前,黄炎培把自己的
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重新添加了几句话,手书
送给黄大能,这就是著名的 36 字箴言: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
外圆内方。”
黄大能解释说:“这个座右铭是教育我怎样待人接物,其中‘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就是说如果认为是真理,是绝对正确的事,就应像钱中的方孔那样方正,应该坚持,
如果是对人处事,就应和若春风,也就是要‘圆’。但是这里所谓的‘圆’,却不是
‘圆滑’。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像‘秋霜’一样的严肃,在待人处事上,则应像‘春
风’那样和气。”
这就是黄炎培著名的方圆论,志圆行方,外圆内方,说白了,就是说做人做事要能
屈能伸,善屈善伸,这是做人和处世的一种境界,要做到它,却不是容易的。
另一位就是纪晓岚的方圆论。
纪晓岚身处清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乱的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封建官场中,他随机应
变,方圆相济,上得天道,下媚黎民,生前显赫,死后流芳。他传奇般的成功就在于
他巧妙地将方与圆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天理与人性、品德与才华、生活与事业、
为官与为学等一系列问题看似对立却高度统一。他认为:
就事业与生活而言,事业宜方,生活宜圆。
就思想与行为而言,思想宜方,行为宜圆。
就天理与人性而言,天理宜方,人性宜圆。
就品德与才华而言,品德宜方,才华宜圆。
就为官与为学而言,为学宜方,为官宜圆。
他还认为,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公事宜方,私事宜圆,家庭事更要圆中有圆。作为公事,你应该公事公办,应该讲
原则,讲公德,将公道。私事,就没有必要那么认真。对于家庭的事情,就更没有必
要那么认真了。因为家庭是一个不需讲理的地方,因此就没有必要辨别是非,圆满就
好,和谐就好。媳妇与婆婆,没有道理可讲,只有包容和理解,更没有是非可言。丈
人和女婿,也是这样,和谐就好。硬要把是非观念放在家里,就必然乱套。
就人的一生来说,要先方后圆。如果年龄轻,就圆滑世故,少年老成,会一事无成;
如果年龄大了,还很唐突莽撞,就显得不成熟。因此,前半生,要有个性,要积极乐
观,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后半生,却要老成持重,稳如泰山,肚大能容。
从佛家的角度看,方,是执着;圆,是舍得。
从道家的角度看,方,是有为;圆,是无为。
从儒家的角度看,方,是进取,圆,是保身。
总之,方圆相济,是成功者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哲理观景台
方圆人生
柳洫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中国二圣人孟子的名言。他老人家的意思
是:不用规和矩那种专用工具,就画不出标准的方形与圆形。于是,两千多年来,这
句古语便成了国人的行为指南——寻找人生的最佳“方圆”搭配形式,培育生命之树
的累累硕果。
世界大千,红尘盈天,英雄与凡夫同处,成功和失败并存——总有不如意者
心烦:为何别人顺风顺水,功成名就,自己却处处碰壁,喝口凉水也呛嗓子眼?追根
溯源,顺利与困难的分水岭仅在一点:怎么处理好“方”和“圆”的关系。
此处的“方”、“圆”,引申开来,实际指处理事情的原则及方法,也就是常说的
不变或变通。它们的组合,怎么配置也无非是四种状况:外方内方,外方内圆;外圆
内圆,外圆内方。
说到人,教条、讲话、呆板、机械,这样的典型随处可见,他们就是外方内方的代
表——干什么事都讲“原则”,不会灵活,碰上南墙也不回头,还自以为“宁折不弯”
——你说,在信息时代,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他有成功的可能么?细想想,我们身边
真有这种悲剧性的人物——对世界的认知持有偏见,又往往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其人
生目标只能是南辕北辙了。
外方内圆,这是另一种典型——表面一本正经,内心毫无主见;办事“原则”有余,
思维底气不足。一旦面临人生重大选择,他们能“该出手时就出手”么?此类人的心
灵世界,有时活泛得如池中之水(自然是泥汤而不是碧波)——要想对事物有正确的
判断和决策,也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
外圆内圆,这种人如同俗语所说的,是“油瓶里泡鸡蛋——滑头滑脑”。他们机动
灵活,见缝插针,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变化多端,各路都通,见人人喜,见事事成……
在这些先生和女士的词典里,简直就没有“困难”这个词。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缺乏
诚信,是热情过度,信誉不高——如同专“宰”生人的小本商家,回头客是没有的。
所以,“外圆内圆”者虽然屡有建树,也不过是“黄鼠狼娶媳妇——小打小闹”,成
大事者少之又少,且绝对没有知心朋友……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预制物者,于其细也。”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说出了世事的诀窍。因此,凡做难事、大事之人,必然要探
求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外圆内方——既有灵活的方略,又有坚定的信念;诸事随
局势而变,但绝不更改既定的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途径,恰
恰符合“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的辩证法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试看名垂青
史的先贤大智,我们身边的干才能人,哪个不是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方圆人生,人生方圆——朋友,你将如何选择?
第三节 情理铸剑亭
一方一圆一世界
陈光标
我喜欢高调做慈善,这是性格使然,也是为了带动更多人一起做慈善,但有时候的
确有个方法好与不好的问题。
过去有一句话叫:“天圆地方。”的确,从大的角度说,天地就是由一个个圆、
一个个方组成的。如果进入微观世界,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方方圆圆,无处不在。比
如,装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一般
又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
为什么世界是美丽的,多姿多彩的?因为如果只有方,没有圆,世界就显得刻板、
坚硬,缺少圆润之美。相反,如果只有圆,没有方,世界就显得缺少阳刚之美。
世界如此,一个人更是如此。什么是一个人的方?我理解,就是有原则、有坚守、
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是一个人的圆?就是有变通、有妥协,学会在非原则问题上
妥协和让步,更有利于走向成功。
如何才能成方圆?古人已经交给我们答案: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这规矩是什么?
就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间道德规章等等。有了这些对人类行为的约束,世界就
不会乱了套,社会就不会乱了套,就能够和谐相处。相反,如果大家都我行我素,为
所欲为,必然会受到自然、社会和法律的惩罚。孟子说:“规矩,方圆之至也。”古
人又说:上善若水任方圆。所以,古今中外之成大事者,无一不精通方圆之道。能够
用方圆智慧,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进退自如,无往不胜。
作为一名企业家和慈善家,我的孩子在《写给未来的一封信》中是这么介绍我的:
“这么多年来父亲最主要是做四件事:一是做慈善,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父亲的身
影;二是做企业,父亲说,如果没有财富,就没有做慈善基础了;三是做环保,父亲
到任何地方都倡导环保低碳。他还给我和弟弟改了名,一个叫陈环保,一个叫陈环境;
四是关心家人和邻里乡亲,父亲非常爱妈妈和我们,非常爱爷爷奶奶和老家。我经常
听父亲议论:怎样帮老家村子里多做一些事?”
10 多年来,我累计捐献各种款物过 18 亿元。在我人生走过的 45 年中,我最自豪的
就是,自己一直在为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而努力,为人世间的真善美而奔波。这是我
的坚守,是我的执著,无论别人是否理解我,我都将一往无前,无怨无悔。我理解,
这也许就是做人的原则,就是方。另一方面,我喜欢高调做慈善。这是性格使然,也
是为了带动更多人一起做慈善,但有时候的确有个方法好与不好的问题,有个怎样做
才能更圆满的问题,这就是圆,而圆有时候是可以适当变通和调整的。事实上,今年
以来,我也在对自己做慈善的方式进行适当调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方一圆一世界,一撇一捺一人生。方圆智慧,是世界的真谛,是人生的智慧,需
要我们用一生的努力去读解,而一旦读懂它,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人
生会变得更加精彩。
第四节 世相大观园
垒墙
刘黎莹
宏家铺子是县城的老字号店铺,专门经营各种咸菜,味道独特。
那年夏天,到了雨水季节,护城河里的水已淹没了桥墩。宏家铺子紧挨着护城河,
院墙被河水冲垮了,一缸缸的咸菜顺着河水漂走,没漂走的也被淹在水中。
当修筑院墙的料备齐后,在开工的酒席上,宏老板心口疼的病又犯了。病一犯,宏
老板就要回乡下医治好长时间。宏老板想走,又不放心垒墙的事;交给账房先生,又
觉不妥,他毕竟是外人。以前犯病时都由少爷主持店铺里的事,可现在少爷去外县进
货,一时半会儿又回不来。
这时,少奶奶说垒墙的事交给她好了。宏老板有些不放心,少奶奶是今年春上才嫁
过来的新媳妇儿,对铺子里的事又不太熟悉。一个妇道人家,又这么年轻,能行?少
奶奶给公爹跪下磕过头后,说,放心好了,如若垒墙出了差错,情愿受罚就是了。
少奶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厨师把午饭由原来的白面馒头改成黑窝头,把大锅
菜猪肉炖粉条换成胡萝卜咸菜。中午歇息时,泥瓦匠个个一脸的厚云彩。少奶奶过去
和他们说话,也没人给她好脸儿。账房先生过来劝干活儿的师傅,说,兴许,少奶奶
是想在过晌的饭里多加些酒菜什么的,怕中午喝了酒误事。可等到了过晌开饭时,还
是老一套:咸菜窝头,外加白开水一大碗。这下可惹恼了干活儿的师傅,一个个鼻子
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第二天,仍是咸菜窝头。
第三天,账房先生沉不住气了,对少奶奶说,以前,老爷都是好酒好菜地伺候,你
这样,人家能给咱把墙垒好吗?少奶奶不说话,只是眯眯地笑。
歇息时,干活儿的师傅私下里商议:这个少奶奶也太抠门儿了,她以为这样能省好
些银子哩,咱给她来个磨洋工,出工不出力。垒的时候,多加石灰,多给她费料,反
正是按天数算钱。表面上看她是省了,实际上咱要叫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主意一定,这伙子垒墙的人可就不再好好干活儿了。干不了一个时辰,就要扎堆儿
在树下摆龙门阵,一天干不了几瓦刀的活儿,那墙垒了十多天,也不见往高里长。
账房先生可真急了,对少奶奶说,平时老爷连叫花子都管饭——你也太狠心了。做
人要厚道,你把人都得罪光了,往后铺里的院墙再塌了,看谁还来修?少奶奶还是眯
眯地笑。少奶奶说,我就不信这个邪,干活儿给工钱,一个子儿也不少他们的。他们
是来干活儿的,又不是来坐席的。只要他们搭得起工夫,我奉陪到底就是了。
账房先生说,早几天完工就把工钱省出来了,你这样花销会更大,看着吧。账房先
生还想说点什么,少奶奶仍是脸上挂着笑,问账房先生:这垒墙的事,到底是你来管,
还是我来管?
往年三四天就能把院墙垒好,这次整整垒了一个多月才完工。喝完工酒那天,少奶
奶过来敬酒,满桌子的人没一个搭理她的。少奶奶躬身施礼,说,诸位师傅,等会儿
我敬完酒,就把工钱付给各位。少奶奶又说,这是我给各位的赔罪钱。这笔钱远远大
于你们应得的工钱。
等宏老板病好回来后,问少奶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少奶奶说,咱家的院墙年年修,
并不是因为河水太猛的缘故。宏老板说,那是什么缘故?少奶奶说,以往,你天天好
酒好菜地招待干活儿的师傅,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恨不得一天当五天用,石灰尽量
省着用,结果墙不坚固。我这次就是要让他们垒得越慢越好,晾好了茬儿,多用石灰,
这墙就不怕河水冲了。以后再也不用年年垒墙了。
果真,宏家铺子的院墙再也没被河水冲塌过。(有删改)
第五节 情思香雪海
坐看云起时
王清铭
非常喜欢王维的那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穷处,没有水的地方,也就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绝境。魏晋时的阮籍率意驾
车,至无路处,恸哭而还。大概他想到的是人生的穷途末路吧,王勃对此有自己的看
法:“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还是陆游比较通脱,在山重水复中看到柳暗花明。而王维的眼前没有陡然展现令人
惊奇的景观,但他索性坐了下来,看到云从山头、心头冉冉、袅袅飘起,象一种飘逸
的思绪。仿佛此时的他也变成一丝白云,正乘着风从草尖飘过,浑然物我两忘,心境
澄澈。
不见流水,总会有行云。
绝处不一定都能逢生,就看你采用何种姿势了。王维这一坐,不知不觉就使自己雄
踞人生的制高点。水尽的地方,山不是很高吗?那更好,有了一个俯瞰人生的高度。
水果真消逝吗?该处可能为山涧的发源地,水掩于地表之下,或在岩石罅隙,或在
草根润处。即使水在这里完全干涸,抬头望天,原来水蒸腾为水气上了天了,幻化为
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云是雨的胚胎,有云,就有水的希望。
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汇聚而成的,有云起
来,在空中汹涌,就表示水快来了,即将在山涧中澎湃。
想起人生过程,难免会碰到障碍。有的是身体的障碍,有的是心理的障碍,有的是
环境的障碍。你在爱情、事业、学问等山峰上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脚下是一条
绝路,危岩耸立,荒草萋萋,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但这不是穷途末路。
地上没有路,就抬头望天空,身临绝境,心灵还可以拥有畅游的天空。
官不当,可以做林泉的主宰。松风竹露比玉液琼浆清淡,但味永;我爱的人离开了,
爱我的人可能就出现了。治学至焦头烂额,有时会豁然开朗。王国维不是借用辛弃疾
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比喻做学问的境界吗?
不是要看水吗?等待云在空中聚集,有云总会有下雨的一天:即使没有下雨,还可
以从葱茏的草色感受水的无处不在。你能说,一棵草,不是一片直立起来的水吗?
并不是人人都要悟禅,人生只须有那么一点感悟。
无路可走时,找一块石头坐下来,看云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