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群文阅读: 粗与精:技术畸形高度发展是否会使人文素质走向浅薄?
01. 思想沁芳桥 《粗海盐》
02. 哲理观景台 《裸猿《道德篇》(节选)》
03. 情理铸剑亭 《精细时代》
04. 世相大观园 《匠心》
05. 情思香雪海 《人生的三个觉醒》
第一节 思想沁芳桥
粗海盐
林清玄
在朋友家吃炒花生,非常芳香好吃,与平常吃的花生大为不同。
不禁好奇心大起,问起花生的做法。
朋友说:“一点也没有特别的技术,只是用粗海盐来炒罢了。”
朋友说着,从厨房柜里找出她所用的粗海盐,原来是我们小时候在用的那种没有
处理过的盐。粗海盐的结晶很大,像是染了米色的冰糖一样。
朋友说,粗海盐的味道很好,营养丰富,煮菜的时候,只要加一点粗海盐,根本
不需要加味素,就会齿颊留香了。
“像粗海盐这么好的东西被现代人舍弃,却用了味道不好、营养稀少的精盐取代,
实在是很可惜。”朋友感慨的说。
这使我想起,从前许多好东西,因为被看为“粗糙”而舍弃了,不只海盐而已。
曾经有一位朋友带一包“糖蜜”来送我,糖蜜是制造蔗糖第一道手续所熬出来的糖,
黑色、呈蜜状,朋友说:只有这种糖蜜是有益身体的,像“特级砂白”的糖,对身体
只有伤害。
有一些老东西虽粗糙,却有非凡的价值,像我们许多年前穿的粗棉、粗麻布,一
直到现在,还是顶尖时装所追逐的。有一次去看“三宅一生”的最新时装,不仅是最
粗的棉,还弄得绉褶不堪,我心里一叹:我小时候穿的面粉袋不就是这样吗?
特别是食物,愈粗糙愈有益健康,像糙米胜过白米,黑麦面包胜过白面包、天然
食物胜过加工食品,我们不断的把食物做得精致,事实上是在为自己制造祸害。
在“过度加工”与“过度精制”的时代,使我们产生了巨大的盲点,并把这些盲
点传给下一代,误以为加工与精制是好的,那些传统的、天然的事物反而被舍弃了。
我们坐在朋友的三合院里,谈着“粗”与“细”的倒错,朋友突然站起来,走到
厨房,慎重的拿了一包粗海盐出来,她说:“这一包海盐送给你,你拿回去煮,就会
发现食物的味道全不同了。”
她的话里有庄严的气息,使我忍不住双手捧着那包海盐,内心涌着感动。
原来,一包海盐也可以当作最好的礼物送人,这世上的一切都如许珍贵呀!
第二节 哲理观景台
裸猿《道德篇》(节选)
詹克明甲、道篇
乙、科学越发达,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是高度地分化,人的专业知识面也日
趋狭窄。如果你问某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他可能会说:我在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
分部、理论化学研究所、量子化学研究室、从头计算方法研究组、从事多原子分子课
题中的位能面计算工作。你尽可以和他讨论“从头算”方面的问题。但倘若超出这个
范围,可能会使双方都感到尴尬。一问,嘿然;又问,敛容;三问,正色;再问则拂
袖而去。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个曾在宫廷御膳房供职的厨师。他后来受雇于某大家。主
人想以其资历炫耀一番,命他烧制一桌宫廷筵席宴客。答曰不能,因他是专做宫廷点
心的。又令其制做一席宫廷点心待客。又答曰不能,因为他是为做某种点心专职切制
葱末的。也许当今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人中就有不少“专门切葱”的。
人人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然而也许我们就在干着类似的事。如果说,古希腊
的亚里士多德还算是研究过“大象学”的话,近代科学家们早就分别潜心于“象腿学”、
“象耳学”、“象尾学”、“象牙学”等分支了。而现代的博士生导师已带领众多子
弟分兵于“象腿学”中的“象脚学”、“象趾学”、“象腿力学”等次级分支了。
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曾为普里戈金的《从混沌到有序》专著撰
写过前言。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
零,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遗憾的是,
现在大量培养的多为“拆零”专家,而“整合”专家实属凤毛麟角。
乙、德篇
社会高度地分化着,又高度地综合着。在这台日趋复杂、日趋庞大的社会机器上,
每个人都渐渐成为一颗起来越小,越来越标准化的零件,伴随着整台社会机器的频率
运转着,颤动着。
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平面化、浅薄化、粗俗化、懒汉化、傻瓜化、实用化。仪器设
备变得越来越容易操作,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不需要动脑筋,越来越不需要技巧。
照相机越高级,拍照人就可以越“傻瓜”。你不必像使用一台老相机那样,需准
确地估计距离,判断亮度、色彩的冷暖、环境的景深、光圈与快门的搭配技巧。要你
做的只是按一下按钮,甚至连转动胶卷都为你代劳了。也许有一天连猴子都能拍出一
张令人赞叹的照片,以动物特殊的视角、独特的关切热点留下奇绝的瞬间。
每个人越是精通自己的专业,造出的机器越高级、越自动化,要求机器使用者越
傻瓜化。每个人的社会义务就是使 1000 个人在我的领域里越来越傻瓜透顶,却又能安
享我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的成就,同时这 1000 人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使他们各自领
域里的 1000 个人变成傻瓜。社会的旗帜上将书写着:
“我为人人傻,人人为我傻!”
社会的进步表现为“精”与“傻”的巨大反差与绝对分化。个人越是“精一化”,
社会的交互依赖性越是增强,变得更加谁也离不开谁。如同点阵结构的晶体,每一个
原子的配位数都是 12,与这 12 个原子形成最为密接的联系。而每个人也都有“抽象”
的配位,这将是一个逐渐增长的数。每个人都处于强耦合的束缚状态之中。正是这种
高维数的交互联系网络,整合成一个紧密的社会整体。
真让人担心将来人类的脑区会不会畸形化:变得灰质皮层大面积的平坦化,而个
别脑区又折皱得极度深凹。据说,有一种白痴就是除了某一方面有超人的天才外,其
它方面都是傻子。
人类不再需要哲学,没有人愿意深山枯坐、大漠冥思或是菩提长悟。平坦的大脑
只需要更多的感官刺激:电脑游戏、粗俗读物、狂热追星、快乐洋相、卡拉 OK、人造
古迹、虚假文物、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唯有浅显才能无思、无虑、无忧、无虞。浅
显是福!
我们不看重永恒。生活的最佳状态是转瞬即逝。
我们更需要宠物相伴。在宠物眼中,我们自己就是哲学家与思想家。
技术畸形高度发展是否会使人文素质走向浅薄?这虽尚无定论,但有些迹象不无
忧虑。
第三节 情理铸剑亭
精细时代
包光潜
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精细时代应该不为过。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已告别了粗糙,譬
如日常用品,譬如饮食,譬如文化消费等。现代人越来越不习惯于粗糙了。
日常用品,从每天必不可少的牙膏、牙刷来看,就我个人而言,已经是鸟枪换炮
了。过去,我们家用的牙膏都是劣质的,刷在嘴里有种砂碜碜的感觉。有时候家里没
钱了,就买牙粉替代牙膏,我母亲甚至用青灰刷牙。牙刷是几个人共用一根,一直用
到毛掉得差不多了还舍不得扔掉。再说肥皂,我们家用肥皂就像过年一样,一年能买
两块已是很奢侈了,多数用的是皂角,或者是那种搓揉着能起泡沫的树叶,这种树,
我不知道它叫什么。记得每天放学路过山边,我便顺手采一些这种树叶,放在母亲洗
衣服用的木桶里,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再说说衣服。我这辈子大概与好衣服没有多大
的缘分。我穿上新衣服总感觉别扭不自在。我有时想,这大概与我小时候穿破烂的衣
服穿惯了有关系。但还是有了许多变化的,如衣服不再破了或者说衣服破了可以不穿
了;另外,土布已经换成了精细的布料,衣服也合身多了。
日常饮食,无论是粗犷的北方,还是精巧的江南,近 20 年来,饮食的精化是显而
易见的。如北方的馍,20 多年前,它含在我的嘴里感觉特别粗粝,甚至含有麸屑,涩
得很。现在,你即使走遍北方,也很难遇到那种磕得牙齿嘎嘎响的馍了。江南自古为
鱼米之乡,美食的精化从整体上来讲远远早于北方。生活化的江南令人精神气短,丧
权辱国、短命朝廷如南唐和南宋总是和那些精美联系在一起,不乏食物。从我读的书
和生活经历来看,20 多年前的江南,精化的食物似乎从民间悄悄地消失了。那些小资
化的情调在特殊的氛围中萎缩在阴暗角落里不敢吱声。生活在生存中褪色。儿时,我
曾经为那些不堪入口又不得不吞咽的山芋干泪水涟涟;现在,我见到山芋就皱眉头。
因为我们已经全面进入精细时代,所以,这种精化的精神必然落在文化消费上。
文化的精细体现在重新构建上。有许多粗粝的东西渐渐被我们的时代所抛弃,但又实
在令人可惜,如深重的历史和渊厚的古典。我的女儿曾经当着我的面说:“学什么古
文啊,啥用都没有!”结果,她最近的一次古文考试非常糟糕。我不得不从许多方面
阐明学习古文的重要性。可是我怎么讲,效果都十分有限。我觉得我们做教师的已经
遇到了难题。正在我们苦思冥想的时候,有人给出答案了:重构文史,通俗演绎。不
然的话,易中天怎么那么红?“百家讲坛”就像电影导演塑造明星一样,让那些本来
可能皓首穷经的儒生们一夜之间走红大江南北。他们的书洛阳纸贵,腰包也因此鼓鼓
的,令多少老先生、老夫子好生嫉妒。打开青年学生的读物,到处都是经典美文……
确实美,但有点八股味。
文化的精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令人反思:还要不要重读原本?我以为,在经典如海
的人类文化面前,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窥透一斑。大多数人不需要直接全面地阅读经
典,只要掌握其文化的精髓就行了。那么,这种经典的普及就应该有人去做,易中天
们恰似那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我只有一点担心:一切都不能过火。
第四节 世相大观园
匠心
李广
乾隆二十八年冬,苏州城内大雪盈门。
腊月初六清早,雪后初霁,玉雕师傅陈唯友推开自家大门,发现门楼下蜷卧着一
个少年,厚厚的雪花没及少年的胸襟。陈师傅急步上前呼唤,少年已无声息,伸手一
探,气若游丝。陈师傅忙唤徒弟们将人抬至屋内,加覆棉被,喂饮热汤,良久方才醒
来。仔细询问,乃是徽州人氏,年方十四,因家乡连年遭旱,家人皆被饿死,留下这
少年背井离乡,独自流落到苏州城,恰逢连日风雪,饥寒交迫昏死在陈家门口。
听罢讲述,陈师傅不禁长叹:又是一不幸之人!便吩咐徒弟们找一身棉衣给少年
换上,打算让其在家中将养几日,待身体稍作恢复再送他另寻活路。
得了暖衣饱饭,不几日,那少年气色便缓和过来。再见之时,陈师傅上下打量,
发现这少年面容清秀,身上的粗布棉衣虽不甚合身,却掩盖不住眉宇之间的英气。少
年见到陈师傅,纳头便拜:
“恩人在上,受程准一拜。”
陈师傅急忙搀起,“孩子,世道艰难,焉能见死不救?只是你年纪尚幼,又举目
无亲,不知今后作何打算?”
听陈师傅这样问,那少年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恩人救我一命,此生难以为
报。本不该得寸进尺,只是我身小力薄,实在没有活路,请恩人念我手脚齐备,舍得
下气力,请您收我为徒,他日学得一技之长,方能事师若亲,以报恩情之一二。”
陈唯友听罢,沉吟了片刻。他并非不可怜眼前这个孩子,只是他心里清楚,玉雕
乃大技艺,虽有勤能补拙之说,但若要成为良匠,无天资禀赋不能达也。但转念一想,
自己膝下无子无女,眼下几个徒弟跟随自己时间虽长短不一,却无出色之辈,如此下
去,自己的一身绝技岂不失传?且这孩子举手投足颇有气度,着实惹人喜欢,不如暂
时将他留下。
“也罢,我且收下你,给你两年时间,两年之后,若能入路,我自留你;倘若还
未上道,你及早另寻活路。”
程准听罢,感激涕零,当下叩头奉茶,行了拜师大礼,正式留在陈家跟着陈唯友
学习玉雕技艺。不久陈唯友便发现,这程准不仅天资聪慧,悟性极高,而且踏实勤奋,
肯下苦功,不出两年时间,竟学完了师兄弟们五年才学完的基本功,陈老先生嘴上不
说,心里却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庆幸。
程准到陈家两年头上,陈唯友在家里举行了一场比赛,要徒弟们各尽所学,做一
件作品相互鉴赏。那程准连续几日闭门不出,最后用满是血泡的双手给师傅捧出了一
件羊羔跪乳的玉件,虽稍显稚嫩,却已初见功力,苏州城内的几位先生看后皆赞赏有
加,唯独陈师傅笑而不语,只是点了点头,说了句:“留下吧!”
自此,陈师傅对程准另眼看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那程准也不
负师望,技艺精进,未出五年,便在苏州城内声名鹊起。
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在全国征召玉雕贡品。程准精选上好玉料,下了整整半年功
夫制作出一件作品,取名“丹凤朝阳”,作品寓意大统,做工精湛,业内人士皆称精
品,程准也颇为自豪,对夺取贡品头筹志在必得。未料陈师傅看后非但没有溢美之词,
反而力阻程准将作品送往京城。一时间坊间议论纷纷,但程准并未辩驳,只是默默地
将玉雕收起,跟着师傅回了家。
此后,程准仍然一心一意跟着师傅学习技艺,只是不再那么踌躇满志了,凡构思
动工之前,必先同陈师傅商讨一番。陈师傅初不以为意,后多次在窗外看到程准抱臂
踌躇,犹豫之态毕现。陈师傅大骇,嘱程准今后创作不要再来找他,按己意行事即可,
但程准退缩之态并无改观。
不久后的一日清晨,陈师傅忽称自己那把祖传的楠木刻刀被盗,并直接命人将程
准叫来,诘问程准昨晚为何潜入自己住室将刻刀窃走。众人愕然,皆认为以程准平日
为人,决不会干此龌龊之事。然陈师傅一口咬定昨晚只有程准一人去过自己卧室,且
其他贵重财物并未丢失,必不是外人所为,窃刀之人定是程准。程准大呼冤枉,但陈
师傅不为所动,程准终百口莫辩。两天后,陈师傅不顾众人苦劝,将程准逐出师门。
事已至此,程准不再申辩,向师傅磕了三个响头含泪离去。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已经名动海内、誉满京城的玉雕大师程准接到下人禀报:陈
老先生病重,恐怕时日无多。程准听此,星夜起程赶赴苏州。恩师榻前,程准再行师
徒大礼,而后轻轻说道:
“师傅,弟子有一事……”
“为师知你所问何事。雕刀被窃一事与你无关,那把刻刀并没有丢。当年为师只
是要寻一个借口将你赶出去。从看到你的第一件作品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百年难遇的
玉雕人才。那年朝廷征召贡品时,你的那件‘丹凤朝阳’当入精品之列,但在为师看
来,奉迎之意过浓,境界不高,此匠人之忌也。我对你百般阻挠,只为让你去除一些
雕琢之气,不想经历此事,你信心大挫,却让为师始料未及。为师知道,大树下面好
乘凉,但大树下面亦不长草。你的技艺已日臻完美,不能总活在我的阴影之下,只有
把你赶出去,才能助你成为一代巨匠。为师知道你重情义,让你离开我,只能采取这
样的方式,实在是委屈你了。如今你名满天下,能回来看我,我心足矣!”
程准听罢,早已泪如雨下,陈老先生吩咐家人将那把楠木刻刀取来,颤颤巍巍地
交到程准手上后,便溘然长逝。
程准手捧刻刀细细端详,乌黑油亮的刀柄上,深深地镌刻着八个小字:
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第五节 情思香雪海
人生的三个觉醒
周国平
人在世上生活,必须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疑惑、困难、挫折,皆需要力量的
支持。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一种内在的力量,就是觉醒。觉醒是人人可以开发
和拥有的力量,也是人生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来自社会和
朋友的帮助,若没有内在力量的配合,最多只能发生暂时的表面的作用。那些外在的
力量,例如你已经获得的权力、金钱、名声、地位,也许可以使你活得风光,但惟有
内在的力量才能使你活得有意义。
那么,让什么东西觉醒呢?当然是你身上那些最本质的东西,它们很可能沉睡着,
所以要觉醒。我认为,人身上有三个最本质的东西。首先,你是一个生命,你因此才
会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才会有你的种种人生经历。第二,你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是
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并且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你是一个自我。第
三,和宇宙万物不同,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你还是一个灵魂。这三者概括了你之为你
的本质。因此,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
一.生命的觉醒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一个生命,也终归是一个生命。这是一个多么简
单的道理,却很容易被我们忘记。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为获取财富、权力、地位、名
声等等而奋斗,久而久之,往往把这些东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了,甚至当成了人生主
要的乃至唯一的目标,为之耗尽了全部精力。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是后来添加到生命上去的社会
堆积物。既然在社会上生活,有这些堆积物就不可避免,也无可非议,但我们要警惕,
不可本末倒置。生命的觉醒,就是要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牢
记你是一个生命,对你的生命保持一种敏感,经常去倾听它的声音,时时去满足它的
需要。
生命的需要由自然规定,包括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等等,也包括爱情、
亲情、家庭等自然情感的满足。这些需要平凡而永恒,但它们的满足是人生最甘美的
享受之一,带给人的是生命本身的单纯的快乐。你诚然可以去追求其它种种复杂的快
乐,可是,倘若这种追求损害了这些单纯的快乐,其价值便是可疑的。
二.自我的觉醒
你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一个自我。首先,这个自我是
独一无二的,世上只有一个你。其次,这个自我是不可重复的,你只有一个人生。因
此,对你的人生负责,实现你之为你的价值,是你的根本责任。自我的觉醒,就是要
负起这个根本责任,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这可不是容易的事。人们往往受环境、舆论、习俗、职业、身份支
配,作为他人眼中的一个角色活着,很少作为自己活着。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因为懒
惰,随大流是最省力的,独特却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二是因为怯懦,随大流是最安
全的,独特却会遭受舆论的压力、庸人的妒恨和失败的风险。可是,如果你想到,世
上只有一个你,你死了,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你活;你只有一个人生,如果虚度了,没
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你,——那么,你还有必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吗?
一个人怎样才算成为了自己,做了自己人生的主人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
一是在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有明确坚定的价值观,有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在俗
世中不随波逐流。二是在事业的选择上自己做主,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能够全身
心地投入其中,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人生中有真信念,事业上有真兴趣,这二者
证明了你有一个真自我。
三.灵魂的觉醒
世间一切生命中,惟有人有自我意识,能够知道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和一
次性,知道自己是一个“我”。但是,无论你多么看重这个“我”,它终有一死,在
人世间的存在是有限而短暂的。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人生究竟有没有更高的具有恒
久价值的意义,此种意义不会因为这个“我”的死亡而丢失?其实答案已经隐藏在问
题之中了,我们即使从逻辑上也可推断:要找到这种意义,惟有超越小我,把它和某
种意义上的大我相沟通。那么,透过肉身自我去发现你身上的更高的自我,那个和大
我相沟通的精神性自我,认清它才是你的本质,这便是灵魂的觉醒。
灵魂的觉醒有两个途径,一是信仰,二是智慧。
灵魂是基督教用语,用来指称人的精神性自我。汉语中“灵魂”这个词很有意思,
可以拆分为“灵”和“魂”。和别的生命不同,人有自我意识,也就是有一个“魂”。
在基督教看来,这个“魂”应该有一个神圣的来源,就是上帝。《圣经》里说,上帝
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的。其实上帝是没有形象的,完全是“灵”。所以,“魂”是
从“灵”来的。可是,在进入肉体之后,“魂”忘记了自己的来源,因此必须和“灵”
重建联系,这就是信仰。通过信仰,“灵”把“魂”照亮,人才真正有了“灵魂”。
哲学(包括佛教)不讲灵魂,讲智慧。汉语中“智慧”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可以
拆分为“智”和“慧”。和别的生命不同,人有认识能力,就是“智”,因此能够把
自己认作“我”,与作为“物”(包括他人)的周围世界区别开来。但是,“智”的
运用应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认识,就是超越物我的区别,用佛教的话说是“离分别相”,
用庄子的话说是“万物与我为一”。这种与宇宙生命本体合一的境界,就是“慧”。
“智”上升到“慧”,人才真正有了“智慧”。
在我看来,信仰和智慧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说同一件事,二者殊途而同归,就是要
摆脱肉身的限制,超越小我,让我们身上的那个精神性自我觉醒。人人身上都有这样
一个更高的自我,它和宇宙大我的关系也许不可证明,但让它觉醒对于现实人生却是
意义重大。第一,人生的重心会向内转化,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重视精神生活。
你仍然可以在社会上做大事,但境界不同了,你会把做事当作灵魂修炼的手段,通过
做事而做人,每一步都走在通往你的精神目标的道路上。第二,你会和你的身外遭遇
保持距离,具有超脱的心态,在精神上尽量不受无常的人间祸福得失的支配。在相反
的情况下,精神性自我不觉醒,人第一会沉湎在肉身生活中,境界低俗,第二会受这
个肉身遭遇的支配,苦海无边。人生在世,必须有一个超越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正
是信仰和智慧给你的。
建模构想:
1. 上面几篇文章,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粗糙与精细”的?
2. 细品文章,联系当下,你能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