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模拟作文:是爱真理还是爱吾师? 等 2 篇导写(附:作家作文及范文点评)
是爱真理还是爱吾师?
文题再现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生小郝在阅读某本学术著作后,将读后感发表在微信朋友圈,
其中言辞刻薄,对学界前辈阎步克和韩树峰等进行嘲讽;郝的导师、人大历史学院院长孙
教授在网上发布公开信,称郝出言不逊,不尊重学术与师长,要与其断绝师生关系。他们
的做法均遭到一些网友的非议,请任选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
任务,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请任选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就是特定处境下的具体任务,需要你站在
一方的角度,针对“非议”做出澄清、解释、辩驳。因而要明确“角色”定位,带着“任务”写作。
你可以做临时的身份置换,假设你就是小郝或孙教授,或者假定为他们的亲朋好友、校方
领导,替小郝或孙教授回应非议;可以作为第三方的旁观者,站出来声援某一方,阐述看
法,但侧重点仍是回应非议。最好能尽快亮明身份,明确文章立场,或者暗含对某一方的
支持,不宜拖泥带水、模棱两可。然后能根据情境推断,揣摩出若干条网友“非议”的理由,
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有的同学写“致网友公开信”“我的告白书”,就是明智之举。
角度一:为孙教授回应非议百行礼为上做学问,先做人角度二:为小郝回应非议让教
育如春风拂面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
【佳作示例】
谁的年少不轻狂?
(题目巧妙回避才华与狂妄有何关联这一纠结点,以反问句式,抛出“年少轻狂”的话题,
试图获得读者的代入感,在题目上表明为小郝辩护的立场。)
学生嘲讽师长,出言不逊;教授怒气冲天,恩断义绝。人大历史系师生联袂上演
了一出“断交门”。小郝同学这次是摊上事了,成为众矢之的可想而知。同情弱势者是
人之天性,我还是要站出来,斗胆为小郝声援几句。(运用短句,三言两语,精简引
出事由。且开门见山,明确身份立场,完成“回应非议”的写作任务。)
话说回来,你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面对前辈著作,不整衣沐冠,不虚心拜
读,反而又是刻薄又是嘲讽的,导师扣你一顶“不敬师长”的帽子,将你逐出师门,完
全可以理解。上纲上线一点,现在的年轻人哪,眼高过顶,标榜个性,自以为是,狂
妄自大,基本的品质素质都去哪儿了?(为小郝辩护,首先承认教授之举的合理性,
指出小郝确有错误,使行文更显理性辨证,也顺带引出公众对小郝的非议,竖起靶子。
用语可略显轻松。)
世人评议事件,最爱捧杀与棒杀。小郝出言不逊,着实有错,但就要被一顿乱棒
打死?我们抛开“礼”和“师道尊严”的层面,再来评议这一事件,是否也可以看到小郝的
可爱之处:愣头青质疑前辈学术,小字辈不盲从权威,初生牛犊不怕虎,倒也勇气可
嘉嘛。再试问各位大老爷们,回首自己的青葱年华,哪位不曾年少轻狂过?可否给小
年轻一点机会?(回到为小郝辩护、回应非议的正题上,以商榷之语气,指出小郝所
为的合理之处,提出观点,照应标题。)
是的,错的不藏掖,但对的也不摁住。老一辈人不妨也用放大镜来肯定下年轻人
的对。放大小郝的可贵之处,您或许发现,当今社会其实是不能缺年轻人的“疏”与“狂”
的。(承接上文,以更肯定的语气,重申观点,继续为小郝申辩)
小郝的案例让人联想到女作家步非烟叫板金庸大侠。她声称,金庸的行文枯燥单
一,已不符合新时期读者的审美需求。“狂语”一出,金庸粉们足可以水漫金山,岂能
待见一个步非烟?但好在,还是有很多读者对这位武侠小说新秀不吝鲜花与掌声。步
非烟在金大师面前,绝对是小辈,但她口出“狂语”也不是凭空的,而是有自己的小说
创作实践,她有以轻狂为火种燃起的烈火,也有以才干为质地的薪柴,来锻造新思想、
新观念。谁也不好说,从前的金庸没有步非烟的轻狂,今后的步非烟就达不到金庸的
高度。(援引步非烟一例,来佐证小郝所为的合理性,表述时,需要尽量压缩篇幅,
避免喧宾夺主,游离主导事件。)
为什么同样的一次冒险挑战,引发的社会反响却截然不同呢?
且看人气作家“步非烟”,她一定不是空穴来风地发表如此“狂语”,而是在自己在小
说中不断的探索、研究之中沉淀自我的结果。她有以狂妄为火种燃起来的熊熊烈火,
自然就有以才干为支撑的薪柴,来不断为自己的新创意、新思想、新观念开辟道路。
小郝的恶语伤人自然是有违道德的,可倘若他真的有真才实学,提出的看法顺应时代
潮流,那他这次对前人成果的质疑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小郝虽还年轻,但作为历史学硕士生,也有一定专业造诣,读了前辈著作,心中
存疑,有所指摘,相比只会做传声筒与应声虫的学子们,不显得可贵吗?至于用语不
谦恭,前辈额头能跑马,大师肚里能撑船,又何必在乎后学末进的几句狂言妄语?(叙
例之后,不忘拨正行文方向,回归材料,扣住主题。)
真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没有人规定谁的理论一定正确,没有谁可以剥夺他人
质疑真理的权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中国正在从制造强
国向创新强国转型,需要老一辈的稳扎稳打,也需要年轻一代的破旧立新。给敢想敢
言的年轻人,一点表现空间,一些犯错机会吧。(上升到“创新强国”的高度。)
谁的年少不轻狂,心比天高又何妨?年轻时犯些错,带点伤,不管能否走出大道
康庄,也比一辈子踩前人的脚印,规行矩步,亦步亦趋的好。
请网上诸君,对小郝高抬贵手,将了他一军,别忘了也放他一马!(末尾两段,
分别再切应标题和回扣材料。)
对“低美感社会”之思考辨析
文题再现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
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
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
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
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
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美好时代》杂志
社决定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开辟专栏,展开读者大讨论。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
写作任务:作为该专栏的一名年轻编辑,写一篇短评,代表杂志社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基本
态度,引导读者踊跃参与讨论。作为该杂志的一名高中生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
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
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关键在于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限定性。写作时要体现出两大目的:一是代表杂志社对“低
美感”现象表达基本的态度,二是引导读者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即这篇短评的写作重心不应
该是深入的议论与思考,而在于它的启发性和引导价值。这意味着写作者必须有准确的身
份定位,有明确的读者意识。选择写作任务,内容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写作目的主要在
于“传达中学生的心声”,有严格的文体限定(书信体)、明确的身份限定(高中生读者)和
对象限定(栏目编辑,潜在对象是杂志的所有读者)。这些限定性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选择,
特别要注意贴合“高中生读者”的实际。审题时对上述任务指令必须有明晰而充分的认识,但
无论选择哪一项任务,文章的主体部分仍然属于议论性写作,对作文材料都要做“是什么(现
象与表征)”“为什么(原因与危害)”“怎么样(路径与方法)”三个方面的考量。就“是什么
(现象与表征)”层面来说,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暗示,写作者可以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实际,
进行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进而增强论述的具体性与针对性。就“为什么(原因与危害)”
层面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用主义至上、眼球经济效应、崇洋媚外、盲目从众以
及个体审美素养的缺乏(或审美教育方面的问题)等等;另外,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危害也
是多方面、多层级的。就“怎么样(路径与方法)”层面来说,可以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
传播媒介的管理”“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走有中国特色
的美育之路”等方面的思考。
【佳作示例】
“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低美感”现象。
每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都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望,当今的中国大众也确实比以
往更加狂热地追求“美”:为了追逐流行,去网红店打卡、刷抖音寻觅明星同款;为了
附和品位,装修与家居刻意追逐北欧风、美式风;为了追求恢弘,小县城也有大梦想,
学欧美城市修广场、挖人工湖……大家已经这么“拼”地去追求“美”,为什么到头来却被
吐槽为“低美感社会”?
追求美,无非是为了让心灵获得满足与享受,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所追逐的“美”,
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美”,还是被网络和一些媒体引导甚至是灌输的“美”?我们所拥
抱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美”,还是受外界影响甚至被外力裹挟后的“美”?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思潮的影响下,在有些人的眼中,“蛇精网红脸”成为时尚,“油
头粉面 A4 腰”是美;在网络上,低俗猎奇短视频大行其道;在文艺界,不管什么题材,
“伊人”“未央”“芳华”等古风词语频现;还有唯好莱坞大片或美剧是从的看片看剧“鄙视
链”,时尚圈劲吹的“日韩风”……当然,比“爛审美”与“坏品位”更可怕的,是干脆“不思
考”,不少人在审美情趣和辨识能力方面流于懈怠、不求甚解、盲目跟风。长此以往,
社会的审美水准与鉴赏能力必然会大大下降,更不用说创造美了。
为何会出现种种“低美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审美趣味的走偏移位,有审
美取向的崇洋媚外,也有审美方向的简单复古。当然,更核心、更内在的原因,则在
于国人缺乏审美自信。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君不见,“中国式
审美”曾经独领风骚: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不胜收的宋元
山水……它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美最有诗意的符号,它不仅辐射到了近邻,衍
生出东亚文化圈,还传播到西方,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之
美,有华丽、恢弘、浩大之风,也有质朴、清新、潇洒之格,或绚丽,或充盈,或空
灵。当下,重拾“中国式审美”,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面向未来。
为此,我刊特开辟专栏,就“低美感”现象展开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展
示你的睿智,发表你的高见,给本专栏踊跃投稿。我们将从来稿中择优刊载,为各位
读者朋友提供交流思想的机会与平台。
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说,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网络平台刻意迎合
低俗口味,为博眼球不惜挑戰公序良俗。传播媒介应该是审美的风向标,但当今社会,
媒介似乎被“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所“接管”,猎奇、低俗、审丑成了常态。这样的审美病
征,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格调,甚至造成了恶性循环。发生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
无辜的。广大“吃瓜群众”虽然只是在看热闹,却也在无形之中推波助澜。这种大的审
美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认为,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审美价值体系,要彻底消除“低美感”这一社
会现象,应该引导积极向上的审美风气,杜绝庸俗、低俗、艳俗之风。为此,相关部
门与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坚守文化自信,
自觉提升审美趣味,提高鉴赏水平。这世界从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鉴
赏美的能力。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充分发挥像贵刊一样有责任感的媒体的引
导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年青一代的生力军作用,我相信,“低美感”的浮云,遮不住真
正热爱美、追求美的眼光!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中生读者
x 年 x 月 x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