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平凡的世界》专题阅读训练(附:各种题型)
小说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
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 年 12 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
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
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
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 年 3 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9 年 9 月 23 日,
该小说入选“新中国 70 年 70 部长篇小说典藏”。
一、语言文字运用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些年来,电视荧屏上肤浅的电视剧 。偶然看到《平凡的世
界》这样的电视作品,许多人都觉得不大习惯。有时,我们麻木
又 地跟随遥控器穿梭在不同的频道间,满眼皆
是 、 的电视剧,它们轻飘飘地掠过
我们的眼球、大脑,最终什么也留不下。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够多,够长,也够华丽,
但偏偏不够重。
( )作品失重带来的是品味失重、观念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于是,尺度大
的、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在这一形势下,《平凡的世界》多次出现在微博
热搜榜上,是一个有趣且令人振奋的现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如牛毛 没心没肺 嬉皮笑脸 矫揉造作
B.纷至沓来 没心没肺 插科打诨 装模作样
C.多如牛毛 大大咧咧 插科打诨 矫揉造作
D.纷至沓来 大大咧咧 嬉皮笑脸 装摸做样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讲爱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古
朴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血肉的重量。
B.讲爱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血肉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动
人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古朴的重量。
C.讲爱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古
朴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血肉的重量。
D.讲爱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血
肉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古朴的重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失重带来的是观念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于是,尺度大的、
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
B.作品失重带来的是品味失重、观念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于是,尺度大的、
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
C.作品失重带来的是趣味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观念失重。于是,尺度大的、
无厘头的电视剧当然最受欢迎。
D.于是,尺度大的、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因此带来了作品失重引发的
是趣味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观念失重。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
续不断地到来。“多如牛毛”,像牛身上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第一处,文段中要
表达的意思是“肤浅的电视剧”数量多,因此应该用“多如牛毛”,这就排除 BD。第
二处,“没心没肺”,在文中的意思是指不动脑筋,没有心计,指的是人的思维被肤
浅的电视剧这只无形的手牵着,无意识表现出来的形态,故使用“没心没肺”恰当;
而“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多指人对事物的看法,主观性强一些,
用于此处不当,排除 CD 两项。第三处,“嬉皮笑脸”形容嬉笑而不严肃的样子,用
于形容肤浅的电视剧是可以的,但“插科打诨”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谈
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并不能表达对肤浅电视剧的看法,这就排除 BC 两项。第四处,
“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装摸做样”故作姿态,故意装作了不起的
样子,多用于人,不能形容肤浅电视剧,排除 BD 两项。故选 A 项。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
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
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当下的国产电视剧,
够多,够长,也够华丽,但偏偏不够重”,后面说“作品失重带来的是品味失重、观
念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由此可知,括号里应是说“作品失重”的表现;分析四
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列举的是“讲爱情的”“讲亲情的”“讲历史的”“讲战争的”
作品,从语境来看,“历史”应是古朴的,“战争”是要流血掉肉,爱情是要“打动”
人心的,亲情是要“温暖”人心的,这就可以辨别出来了。故选 C 项。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
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
修饰成分。“作品失重带来的是品味失重、观念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于是,尺度
大的、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品味失重、观念失重”语序不当,应是“观
念失重、品味失重”。B 项,“品味失重、观念失重……”逻辑层级不对,应为“观
念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C 项,“趣味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观念
失重”语序不当,且“尺度大的、无厘头的电视剧当然最受欢迎”与文意相悖,文中
的意思是“这样的电视剧不应该受到观众的喜爱”;D 项,“因此带来了作品失重引
发的是趣味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观念失重”句式杂糅,选项把“带来了作品失重
引发的……”和“作品失重引发的是……”两句杂糅。故选 A 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的痕迹确实在路遥的作品中清晰可见。从 1982 年出版的《人生》,到之后的
《平凡的世界》, , 。 , , , 。
李敬泽认为:“拿起《平凡的世界》,千百万的读者会觉得这好像说的就是我的事,
就是我的情感。”
①他激励着无数茫然的人
②在大时代的涌动中往前走
③凭着生命的热情
④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⑤路遥的文字记录下了改革开放之际亿万中国人命运的根本转变
⑥诉说着四十年间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运动与变革
A.⑥③④⑤①② B.⑤⑥①③②④
C.⑤①②③④⑥ D.⑥②③⑤①④
【答案】B
第一处,前面“从……到……”属于句子的状语成分,其后应有主语,而⑤中“路
遥的文字”既充当了主语,又照应了前面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故选
⑤。
第二处,横线内容应紧接前面的内容,⑥中“规模空前的运动与变革”照应了⑤
中“亿万中国人命运的根本转变”,且“诉说着四十年间”也符合小说“《人生》”
“《平凡的世界》”的内容,故选⑥。
第三处,横线的内容应是后面横线内容的总起,又承接上文,对比剩下的四个选
项,①中“他”紧承前面的作者“路遥”,“激励着无数茫然的人”也是他作品中的
内容从而激励他人,故选①。
第四、第五和第六处,内容递进,对比剩下的选项②③④,根据逻辑常识,应有
“热情”,从而“往前走”,在路途上“寻找生命的意义”。故应按照③②④的顺序。
故 选 B。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①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
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物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
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②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
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③此外,该剧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
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片能
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表达了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1)文中的三个句子,其中一句既有语病,也有标点错误,请指出并进行修改。
(3 分)
该句是:
语病修改:
标点修改:
(2)根据该段文字,请分条概括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3 分)
【 答 案 】
( 1) 该 句 是 ③ 句 。
语病修改:将“表达”改为“注入”。
标点修改:将该句中的第二个分号改为逗号。
(2)原因:①人物形象鲜活;②历史感厚重(真实体现城乡发展历史);③叙事
风格直接,故事节奏沉稳。(3 分,每点 1 分。其中第③点中只答一半内容不得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路遥是陕西榆林人,在《平凡的世界》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
给①_________”。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倾注着路遥对于陕北黄土地的无限心血和热爱,
同时路遥也将“黄土地”贯穿到了整部作品中。在《平凡的世界》中,②_______,例
如用“圪崂”、“山峁峁”、“塄坎”等来形容黄土地的地貌;用“门楼”、“硷畔”
来反映黄土地的村舍。除此之外,路遥还多次运用了黄土地特有的信天游来抒发人物
的感情。③_____________,不仅恰如其分的将小说中人物含蓄羞涩的感情表现出来,
更暗含着路遥对陕北黄土地文化深沉的爱。
【 答 案 】
① 我 生 活 过 的 土 地 和 岁 月
② 路 遥 采 用 了 大 量 的 “ 黄 土 地 ” 方 言
③ 陕 北 信 天 游 的 运 用
7.请将下面这个长句改为四个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的短句。可以调换语序,增删
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创作的一首将日常生活中人的高尚品质和情感用他擅长
的朴素的语言去书写并从其中挖掘出感人甚至让读者震撼的东西从而通过看似平凡的
普通人物和日常化的劳动生活而显出不平凡的朴素的诗。
【 答 案 】
① 《 平 凡 的 世 界 》 是 一 首 朴 素 的 诗 。
② 作 者 善 于 用 朴 素 的 语 言 去 书 写 日 常 生 活 中 人 的 高 尚 品 质 和 情 感 。 ③
挖 掘 出 感 人 甚 至 让 读 者 震 撼 的 东 西 。
④ 使 得 看 似 平 凡 的 普 通 人 物 和 日 常 化 的 劳 动 生 活 显 出 不 平 凡 来 。
8.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阅读《平凡的世界》)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
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60~-90 字。
【 答 案 】
《 平 凡 的 世 界 》 像 一 把 火 炬 , 点 亮 了 我 前 进 的 激 情 ;
《 平 凡 的 世 界 》 像 一 阵 春 风 , 滋 润 着 我 青 春 的 心 田 ;
《 平 凡 的 世 界 》 像 -座 灯 塔 , 指 引 着 我 航 行 的 方 向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1975 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
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
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
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
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
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
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
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
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
给众人分饭莱。莱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
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莱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
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
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
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
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
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
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
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
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
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
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
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
年都来自山乡圪崂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
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
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
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
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
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
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
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
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
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
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
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
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
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
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
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
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
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
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
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
乡圪崂”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B.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
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
C.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
“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
D.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
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作为一部在中国当代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
术上的真实的? 请结合节选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C
2.(1)景物描写:描写了雨丝、雪花,渲染了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的
自然环境。(2)拟人手法:“雪当然再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写出春雪消
融之快,也符合早春的乍暖还寒的特点。(3)一语双关:“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
没有到来”既指自然界的暖春没有到来,也指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幸福)的
新时代还没有到来。
3.①典型的环境: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的乍暖还寒、县城街巷的寒冷空荡肮
脏,还是县立高中的简陋纷乱,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真实地展现
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落后贫瘠的黄土高原的社会状况。②典型的情节:连用动词,结
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争先恐后热闹纷乱地吃午饭的情节,这样平凡的日常,普通
而又真实,如在眼前,极富现场感。③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
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性格形象相吻合,人
物形象跃然纸上。
【点睛】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
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
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
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
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
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
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
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
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开门的是个男青年。
少平一惊:这张脸太像晚霞了!
不过,他很快明白,这是晓霞她哥田晓晨。
“你是少平吧?”晓晨在客厅里问他。
他,点了点头。
“我父亲在里边等你。”晓晨指了指敞着门的卧室,便垂头不再言语了。
孙少平通过客厅,向里间那个门走去。
他在门口立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像框。晓霞头稍稍歪着,烂漫的笑容像春
天的鲜花和夏日里明媚的太阳。那双美丽的眼睛欣喜地直望着他,似乎说:亲爱的人!
你终于来了……
像框上揽结着一绺黑纱。旁边的玻璃瓶内插几朵白色的玫瑰。一位老人罗着腰坐
在沙发上,似乎像失去知觉一般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晓霞的父亲。
孙少平无声地走到小桌前,双膝跪在地板上。他望着那张亲爱的笑脸,泪水汹涌
地冲出了眼眶。
他扑倒在地板上,抱住桌腿,失声地痛哭起来。过去,现在,未来,生命中的全
部痛苦都凝聚在了这一瞬间。人生最宝贵的一切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吗?
只有不尽的泪水祭奠那永不再复归的青春之恋……当孙少平的哭声变为呜咽时,
田福军从沙发上站起来,静静地立了一会儿,说:“我从晓霞的日记中知道了你,因
此给你发了那封电报……”
他走过来,在他头发上抚摸了一下,然后搂着他的肩头,引他到旁边的沙发里坐
下。他自己则走过去立在窗户前,背着他,望着窗外飘落的朦朦细雨,声音哽咽地说:
“她是个好孩子……我们都无法相信,她那样充满活力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我们都应该为她骄傲,也应该感到欣慰……”
他说着,猛然转过身来,两眼含满泪水,“不过,孩子,我自己更为欣慰的是,在她
活着的时候,你曾给过她爱情的满足。我从她的日记里知道了这一点。是的,没有什
么比这更能安慰我的痛苦了。孩子,我深深地感激你!”
孙少平站起来,肃立在田福军面前。田福军用手帕抹去脸上的泪水,然后从桌子
抽斗里拿出三个笔记本,交到少平手里,说:“她留给我们的主要纪念就是十几本日
记。这三本是记述你们之间感情的,就由你去保存。读她的日记,会感到她还和我们
生活在一起。”
孙少平接过这三本彩色塑料皮日记本,随手打开了一本,那熟悉的、像男孩子一
样刚健的字便跳入了眼帘——……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
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
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
能给予人创追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
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
孙少平的视线被泪水模糊了。他合住日记本,似乎那些话不是他看见的,而是她俯在
他耳边亲口说给他听的……当田福军搂着他的肩头来到客厅的时候,晓晨旁边又多了
一位穿素淡衣服的姑娘——她不是晓晨的妻子就是他的未婚妻。他们要带他去吃饭。
但少平谢绝了。他说他已经吃过饭,现在就回他住宿的地方去。田福军让晓晨到
值班室叫了一辆小车,把他送到了火车站附近的那个旅馆。回到旅馆后,少平立刻又
决定当晚搬到黄原办事处住。他明天要赶回黄原。
他明天一定要赶回黄原!因为后天,就是晓霞和他约定在古塔山后面相会的日子。
她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还要和她如期地在那地方相会!
中午十二点刚过,他就走出旅社,从东关大桥拐到小南河那里,开始向古塔山走
去——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
对孙少平采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压严的仪式。
他沿着弯曲的山路向上攀登。从山下到山上的这段路并不长。过去,他和晚霞常
常用不了半个钟头,就立在古塔下面肩并肩眺望脚下的黄原城了。但现在这条路却是
如此漫长,似乎那个目的地一直深埋在白云深处而不可企及。
他看了看手表,离一点四十五分还有一个小时;而他知道,再用不了二十分钟,
就能走到那棵伤心树下。他要按她说的,准时走到那地方。是的,准时。他于是在亭
子间的一块圆石上坐下来。
心脏开始狂跳起来——上了那个小土梁,就能看见那个小山湾了!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痛苦,无比的激动使他浑身颤栗不已。他似乎觉得,
亲爱的晚霞正在那地方等着他。他满头大汗,浑身大汗,眼里噙着泪水,手里举着一
束野花,心衰力竭地爬上了那个小土梁。
他在小土梁上呆住了。泪水静静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
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
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 33 章。田晓霞,省报记者,是省委副
书记田福军之女,与矿工孙少平相爱。两人两年前曾约定在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
再相会,但在约定日期的前几天,她主动前往报道洪灾情况,帮助疏散群众,奋勇救
了一个小女孩,自己却被汹涌的洪水卷走,英勇牺牲。田福军得知女儿深爱着孙少平
后,给孙发电报,让他来跟田晓霞做最后的告别。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到田福军家中,看到田晓霞的遗像,孙少平泪水涌流,失声痛哭。照片上晓
霞越显得青春美丽,纯真烂漫,就越凸显出少平内心的巨大痛苦。
B.田福军并没有因为与女儿相爱的孙少平是个矿工而轻视他,相反,他为少平给
了女儿爱情的满足而感到欣慰和感激,可见田福军的开明与慈爱。
C.在少平心中,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是个神圣的地方,一点四十五分是个神
圣的时刻,斯人已逝,赴约准时,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十分鲜明。
D.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而热烈的情感,无论是写景状物
还是描摹人的言行神貌,均笔下含情,真切深挚,令人动容感怀。
2.为什么“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的理解。
3.田晓霞有怎样的思想性格?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
【答案】
1. C
2. 因为对孙少平来说,此行①是完成自己与田晓霞的约定,②更是对二人刻骨
铭心的爱情的纪念,③还是对田晓霞的祭奠与怀念。
3.
①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她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笑容灿烂,眼神欣
喜。
②舍己为人,品格高尚。她主动奔赴抗洪前线,帮助疏散群众,并为救小女孩献
出生命。
③纯真热情,大胆追求爱情。身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她没有门第观念,大胆爱
上了矿工孙少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主要集中在对文意、文章的主
旨、文章的结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内容的考核。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题干要求选
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 项,“作品的浪漫主义
风格十分鲜明”说法错误,文本此处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浪漫性,但作品的风格是现实主
义的。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能力。要求回答“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
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的含义,答题时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同时注意句
中重点的词语,此题注意抓住句中的“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其包含“完成自己与
田晓霞的约定”“对二人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纪念”“对田晓霞的祭奠与怀念”三层含
义,因此说是“庄严的仪式”。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能力。要求概括田晓霞的思想性格,答题时首
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性格特征,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她写日记记
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笑容灿烂,眼神欣喜”“她主动奔赴抗洪前线,帮助疏散群
众,并为救小女孩献出生命”“身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她没有门第观念,大胆爱上
了矿工孙少平”概括其“热爱生活,充满活力”“舍己为人,品格高尚”“纯真热情,
大胆追求爱情”等性格特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
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
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
民就当农民,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无数像他这样的青年,不都是用双手劳动来生活吗?
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他不能排除自己
的苦恼。
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
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
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让他自己来遭遇和承受吧!他向往的
正是这一点。
按说,要做一个安份守己的农民,眼下这社会正是创家立业的好时候。只要心头
攒劲,哪怕纯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过好光景。更何况,像他们家现在还有能力办起
一个烧砖窑,那前程不用说大有奔头。发家致富,这是所有农民现在的生活主题。只
要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身体安康,儿女双全,人活一世再还要求什么呢?
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
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
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一定成为一名相当出色的庄
稼人。
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
解的苦恼……既然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他的苦恼,少平也就不会把自己的苦恼表现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他尽量要求自己用现实主义态度来对待一切。
毫无疑问,对孙少平来说,在学校教书和在山里劳动,这差别还是很大的。当老
师不必忍受体力劳动的熬苦,而且还有时间读书看报……虽说身在双水村,但他的精
神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一个广大的天地里。如今,从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没有什么
消闲的时光看任何书报了。一整天在山里挣命,肉体的熬苦使精神时常处于麻痹状态
———有时干脆把思维完全“关闭”了。晚上回到家里,唯一的向往就是倒在土炕上
睡觉,连胡思乱想的功夫都没有。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
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
这些也倒罢了。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他
很羡慕村中那些单身独户的年轻庄稼人,要累就累得半死不活,毕了,无论赶集上会,
还是干别的什么事情,都由自己支配,这一切他都不能。理性约束着他,使他不能让
父亲和哥哥对他的行为失望。他尽量做得让他们满意,即是受点委屈,也要竭力克制,
使自己服从这个大家庭的总体生活。
他一个人在山里劳动歇息的时候,头枕手掌仰面躺在黄土地上,长久地望着高远
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眼里便会莫名地盈满了泪水,山里寂静无声,甚至能听见
自己鬓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动。
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
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
日三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倘若流落在
它乡异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失去保障,得靠自己一个人去对付冷酷而严峻的现实
了……
可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直不能从他心灵中勾销。随着他在双水
村的苦闷不断加深,他的这种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
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
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
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
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了!
经过不断的内心斗争,孙少平已经下决心离开双水村,到外面去闯荡世界。
有人会觉得,这后生似乎过于轻率和荒唐;农村的生活已经开始变得这样有希望,
他们家的事业也正在发端之际,而且看来前景辉煌,他为什么要去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自寻生路?那个陌生的天地会给他带来多少好处?这恐怕只有天知道!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打捆好了自己的行李。一条开洞的黑羊毛毡;被褥是早年
间姐姐出嫁后留下的,已经缀了许多补丁———三根断麻绳续在一起,便扎住了这出
门的全部行囊。
第二天早晨,从米家镇开往黄原的第一辆长途汽车过来后,挤在公路边上为少平
送行的全家人,都举起胳膊拦挡车。
车一停住,少平就立刻提起那卷破烂行李挤了上去。他尽量笑着挥手向亲人们告
别,而并不知道两颗泪珠早已从他的脸颊上滑落下来……
(摘编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 11 章)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详细叙述了孙少平对于留在双水村继续劳动还是到外面闯荡世界内心的内
心彷徨与挣扎。
B.文中说三根断麻绳“便扎住了这出门的全部行囊”,既说明了孙少平行李少,
又暗示其梦想的并不远大。
C.文章通过对孙少平心理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不满足于双水村生活,开始摆
脱狭隘眼光的年轻人形象。
D.选文中两段第二人称的叙述既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主人公所说的话,也可看做主
人公自己的内心独白。
2.批评家曾镇南评价路遥小说的叙事艺术有“特有的那种巨大的情感力量”。请
结合选文分析这种叙事的情感力量是如何体现的。
3.选文开头说“孙少平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孙少平的苦恼来自何处?请结
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1.B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
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
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题中 B 项,“又暗示其梦想的并不远大”错,根据上文“只要他像
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
直不能从他心灵中勾销”“一条开洞的黑羊毛毡;被褥是早年间姐姐出嫁后留下的,
已经缀了许多补丁”可知,孙少平是有着远大的理想的,三根断麻绳表现的是他生活
的贫困。
故选 B。
2.(1)体现在不同人称运用上。运用第三人称细致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运用第
二人称直接展示主人公进行内心独白,让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同情和理解。(2)以作者
身份直接议论,表明对人物的支持、理解和同情。
3.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去当了农民;渴望出去独自面对生活的考
验,主宰自己的命运的想法和生活现实的矛盾;双水村的贫瘠、封闭、落后的生活状
态无法满足他内心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点睛】
归纳概括之前,还需要快速捕捉信息,识别有效信息,筛选并判断有无关系;归
纳概括之时而要圈画有效信息,删除无关信息;提炼关键词语,对相似同类信息进行
合并,对于隐含信息要进行补充。如有比喻、借代等手法,要明确中心事物;如反问
手法,要明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