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 2021 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新高考(辽宁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75 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 I 卷
本卷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
联系中,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
分布更加广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B.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开始形成
C.政治文化趋向稳定 D.“华夷”之间的界限比较明确
2.汉代,豪强地主驱使大量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在田庄内养鱼、畜牧,种植谷物蔬菜,栽种
花草竹木,从事纺织等各种手工业。收获物大部分供自己消费,少量拿出去买卖。据此可知,
当时
A.自然经济的发展受冲击 B.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 D.正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3.《唐律疏义》规定:夫妻一方对对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实施了侵害行为,依据礼法来看,夫
妻间的情义已尽。经官府认定后,不论夫妻双方是否愿意离婚,一律依法强行解除婚姻关系。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注重维护男性的家庭地位 B.奉行以礼入法的治国方略
C.具有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D.以严刑峻法维系社会稳定
4.北宋初期,推行二府三司制度,宰相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南宋建国之初,宋金战争频繁,为
便于处理紧急军情,宰相多兼职枢密使,自此之后相权日重。这说明,南宋初期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B.初步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C.中枢决策机构适时进行调整 D.依靠官制改革保证政局稳定
5.传统儒家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论调,历代政府更是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文
学作品中,商人形象多是道德谴责的对象。明清小说中贪商奸贾形象依然呈现,不过,良贾
儒商的光辉人性也被大力渲染。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皆本观念的流行 B.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
C.商人经商习俗的改变 D.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6.下表为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外贸易数据表。据此可知
A.清政府对英贸易拥有优势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势在必行
C.英国机制品在华销路不畅 D.民众“商战”行动初见成效
7.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清室向各国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
协议。这反映了
A.湘淮势力的崛起 B.英美在华势力的扩大
C.中央权威的式微 D.省际之间矛盾的激化
8.民国初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这一时期的银元以“袁大头”
居多。20 世纪 30 年代,某一政权曾发行过如右图式样的“袁大头”银元。该政权此举意在
A.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B.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渗透
C.抵制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D.稳定物价以缓解通货膨胀问题
9.1940 年 12 月,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指出:“抗日民众武装(乡村抗日自卫团)是抗日主力部队
战胜敌人唯一的助手,抗日民众武装协助与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是应有之天职。”这表明
A.民众武装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积极践行
C.国共两党在抗日战场密切合作 D.发动百团大战的时机已成熟
10.下图是 2008 年收录于中国新闻漫画网的两幅漫画。两幅漫画的变化反映了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②民众娱乐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④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充满了活力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1.法学家西塞罗对于城邦国家、民族差别是漠不关心的。在他看来,人类对社会生活的自然
幸福的渴望,只有在全体人类合理的、平等的交往中才能实现。这一观点
A.传承发展了理性思想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C.以维护共和制为目标 D.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12.新航路开辟之后,屠杀与病毒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却在增长。世界人口在 1500
年约 4.25 亿,到 1600 年前后增长到 5.4 亿,到 1750 年前后,达到了 7.2 亿。世界人口增长的
原因是
A.各大洲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 B.农作物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流
C.工业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D.近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13.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摧毁封建专制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革命之后,其
对殖民地继续进行殖民统治,还在进行奴隶贸易,对内民主选举也有严格的财产限制。据此
可知
A.资产阶级革命背离了启蒙思想 B.资本主义政治秩序并未实现社会平等
C.英法推动殖民扩张时代的到来 D.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无本质区别
14.一战后,美、英、法三国对国际联盟提出了各自的构想,如下表所示。这反映出
A.民族解放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B.列强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
C.西方大国携手维护世界和平 D.世界政治中心发生了转移
15.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商人想方设法地将商品说成是“好日子”的象征,把汽车、名目
繁多的生活用品、新的生活方式和成功人生、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也在
鼓励着人们去提前享受。这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A.资本家要求政府加强经济干预 B.民众实际购买力充足
C.商人阶层成为国家的主导力量 D.经济运行潜伏着风险
16.1956 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美苏经济方面可以和平竞赛,那就是在最短
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按人口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
的资本主义”。赫鲁晓夫的这一主张
①体现了民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②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③意在提升苏联与美国竞争的实力 ④突破了传统模式框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第 II 卷
本卷共 4 个小题,共 52 分。
17.《左传》记载“赵氏孤儿”内容为春秋时期,赵家势力太大,威胁到晋国国君,导致国君
诛杀赵氏满门。后来,赵氏遗孤得到韩家支持,迫使君主恢复赵氏封地。后这个故事代代流
传,且有不同的版本。下表内容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曾流行的“赵氏孤儿”故事的梗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摘编自刘玉《论“赵氏孤儿”故事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元、明三个朝代中任选两个时期,指出《赵氏孤儿》
故事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明显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8.20 世纪初,作为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梁启超强调教育首先当定宗旨,培养“新民”最
终实现“兴国”。为此,他创办《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等一系列文章,认定“苟有新
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摘编自吴春苗《近代以来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意义》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教育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
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下表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北京几个典型行业中工人工资的变化情况。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摘编自《北京市国民经济各部门职工工资调查资料汇编》
上表体现了我国工人工资变化的诸多信息,指出其中一种变化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贴合,史论结合。)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日本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但直到 1940 年,城
市化水平仍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工业化国家。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进入城市化快速发
展时期,到 1970 年,日本的城市化率达 72.11%。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新干线
和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提出建设日本列岛一日到达的经济圈”。同时期,日本共引进技术
21863 项,累计花费金额 43156 亿美元。当然,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1955-1972 年的 17 年间,地价上涨了 1715 倍,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更是聚集于城市不同的
角落。
——摘编自孙波等《日本城市化的演进及启示》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初,日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日本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
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及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
力度。日本投资的方式及渠道众多,除政府拨款之外,还有来自民众与企业的广泛参与。当
然,民间的参与是全方面的,很多农村城镇的建设从总体规划设计到具体的操作落实,都充
分体现了全民参与的原则。日本的小城镇中看不到高层建筑,但是日式传统住宅中现代化的
水平很高,展示日本传统的古迹十分常见,这也使其农村城市化被称为现代化的“传统村庄”。
——摘编自刘志仁《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农村城市化的特点及其成因。(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