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 2021 年高三年级 3 月联考
历史
本试卷共 6 页,20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帝高
阳(颛顼)之苗裔兮”,表示楚人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这说明
A.华夏观念日益增强 B.宗法分封制已瓦解 C.百家争鸣影响深远 D.家国情怀根植久远
2.吉语印章出现于先秦,在汉代大量流行,常见的有“日利”、“长富”、“日入千万”、“宜官内财”
等。吉语印章在汉代流行的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 B.重农抑商松动 C.丝绸之路开通 D.商人地位提高
3.相扑源于中国春秋时代,初名“角抵”,带有武术性质,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图 1 是
在敦煌发现的唐代《白画相扑图》(局部),该图
A.体现唐代绘画风格胡化 B.可用于研究中国传统体育
C.反映唐代尚武之风盛行 D.能证明日本相扑源于中国
4.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
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
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A.理学思想成熟 B.商品经济繁荣 C.社会阶层流动 D.女性地位提高
5.图 2 是清朝疆域图(1820 年),对地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基本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 B.台湾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行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D.古代君主集权专制达到顶峰
6.图 3 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方外交权的演化过程,这
A.说明地方外交权一直在扩大 B.反映了中央集权削弱的趋势
C.推动了朝贡外交体系的瓦解 D.避免了外交体制的混乱无序
7.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随着印度茶叶在英国市场
上同华茶竞争,茶价下降。与 1882 年相比,1891 年全国茶叶出口量减少 26.7 万担。这种变
化反映出
A.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B.中国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C.商品出口结构的变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
8.表 1 是 1919 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量统计,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C.报纸引导消费观念 D.政治运动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9.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这个政策,如果没有特殊阻碍,我们准备在战后继续实行
下去,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减租减息,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步骤地达到“耕者有其田'”。
1946 年,中共却再次提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调整
A.导致国共关系恶化 B.源于政治形势变化
C.受“左”倾错误影响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10.导致表 2 中所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表 2 1982 年以来的历次人口普查农业劳动力人口变化(亿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 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沿海经济特区广泛建立 D.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11.在雅典,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可以得到一定数额的津贴,但要求农民不顾农时,手工者停
止生产,每隔 10 天去城郊广场开会。城邦多数职务是有报酬的,但最重要的、掌握实权的官
职则无报酬。这说明雅典
A.津贴制度保证公民权利平等 B.公民团体具有排外性
C.经济因素制约公民权的实现 D.农业手工业经济衰败
12.卢梭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绝无谬误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生活中更多
的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 B.反映了其思想的激进偏执
C.阻碍了启蒙思想宣传发展 D.诱发了现实主义思潮兴起
13.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政府将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适合工业生产的机器列为“高科技产品”,
对美国实行技术封锁,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禁止工业机器、设计图纸和相关模具出口。这
些举措
A.保证英国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B.是大萧条下保护工业的无奈之举
C.贯彻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不利于英国本国产业的长远发展
14.表 3 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表 3 1928-1934 苏联谷物生产和收购量的变化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B. 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建设
C.农业发展受国际市场影响 D.计划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
15.1944 年 8 月 15 日,英、美为了援助华沙起义军,希望向华沙空投武器后能在苏联机场降
落,遭到苏联拒绝,英美遂向苏联施压,引起了苏联的不满和反击。这一现象说明
A.美苏两国处于冷战状态 B.波兰成为大国争夺对象
C.反法西斯同盟出现裂痕 D.大国关系决定战争结果
16.1945 年,爱因斯坦在得知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消息时,遗憾地说:“我现在最大的感想
就是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
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这反映
A.科学家开始反思战争危害 B.战后美国已走上法西斯道路
C.核技术使美国占有利地位 D.爱因斯坦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明清时期的经济](14 分)
材料一
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发展情况表
(笔者注:苏、皖、浙地方志大多只列市镇,不记集市,因而为集镇数。)
——据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农村集市历史久远,但其大规模发展是在明清时期。从每个单独的集市来看,它是小生
产者之间进行有无调剂、余缺调剂,以满足各自的生产和生活需求。然而,作为一个网络体
系的集市,是各种农产品、手工业品的集散市场,是大规模的商品流通的起点和源泉。它使
原本互不相关的一个个自然条件、发展程度各异的地区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可以
在大范围、高层面上形成地区分工,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
——据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农村集市发展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8 分)
18.[抗日战争与家国情怀](12 分)
材料一
1937 年 8 月,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10 月 26 日,苏州河以北中国守军腹背受敌,
开始撤退。第 88 师第 524 团团副谢晋元、营长杨瑞符,奉命率所部官兵退守四行仓库,坚守
了四天五夜,掩护主力撤退。为此,胡朴安先生作《八百壮士歌》,并谱曲传唱,鼓励士气,
振作民心。歌词如下:
八百壮士齐拼死,中华民族忠勇有如是。
……
变更阵线别有因,掩护撤退真堪倚。
殿后告成终不奔,独与敌军相对峙。
……
态度从容胆识豪,据一仓库作军垒。
只凭一片忠勇心,守到最后一弹子。
四层高楼万目瞻,国旗飘扬遮日起。
……
此真民族真精神,中外人士真仰止。
凡属人类皆同情,赤血凝成民族史。
——歌词节选自 1937 年胡朴安作《八百壮士歌》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行仓库守军能够坚守作战的因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行仓库守军坚守作战的意义。(6 分)
19.[现代中国的国防科技](14 分)
材料一
1956 年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国务院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1956-1967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在近几年的建设事业中,
不只是一些特别重大的复杂的技术,就连某些比较一般性的问题,也还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
力量来解决,还必须依靠兄弟国家的帮助。”最新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
材料二
随着 1978 年 3 月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加强科学技术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被列入科
技工作十项具体任务之中,我国政府从技术经济政策角度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所需的物资、
经费给予积极支持。党的“十二大”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
建设”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强调科技政策的走向是“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也鲜明
地提出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985 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
步明确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科技成果迅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 两则材料均摘自温兴琦《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不同的原因。(6 分)
20.[美日贸易战](12 分)
小鄂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承担“美日贸易战”为主题的研究任务,通过搜集资料,整理出如下表
格:
——摘编自杜婷婷《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教训》
请你为小鄂的研究性成果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搜集的资料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