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普通高中 2021 届高三质量监测(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24.春秋时期,老子认为:“故贵以身(生命)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天下”。这表明老子
A.认同生命本位的理念 B.强调个人与社会统一
C.反对诸侯争霸战争 D.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
25.汉武帝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大铁商孔仅主持盐铁官营工作;任用出身商人家庭的桑弘
羊主持策划财政经济措施。此举表明
A.西汉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B.察举制度扩大汉朝统治基础
C.国家治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高 D.商人势力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
26.图 4 为 1999 年河南省新密市下庄河村宋墓出土的《备宴图》(摹本),生动地描绘了富豪
或者官员府宅雇佣厨娘的群像。这反映了当时
A.雇佣关系开始普及
B.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C.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D.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27.王夫之认为,历史发展存在某种不以人的善恶标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势”,并据此指出
“理”在“势”中。这表明王夫之
A.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B.发展完善了程朱理学
C.吸收西方的启蒙思想 D.反映社会思潮的变化
28.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因“立宪”步伐加快,民政部着手统计全国人口,但宣统二年
(1910 年)各省才陆续开始调查活动,而且大部分应付了事,甚至有省份很快就中断了。
这反映了
A.清末社会政治形势动荡 B.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C.预备立宪受到地方抵制 D.近代人口统计的起步
29.1924 年,孙中山提出“中国不能和外国比,单行节制资本是不行的,还要发达国家资本
来振兴实业”,才能挽回国家权利,并使“工人都有工作”。这表明孙中山
A.推动民权主义转型 B.践行实业救国思潮
C.缓和社会主要矛盾 D.探索国家富强途径
30.表 1 为日本人所创办的中文报纸《盛京时报》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动向的报道。这
反映出
表 1
年份
版次 次数 1932 年 1941 年
图 4
(长春二模)
1 1 119
2
5
26
3 3
4 14 9
其他副刊 0 14
A.日本侵华方针的重大改变 B.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力增强
C.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31.1961 年,毛泽东将重新发现的写于 1930 年的《调查工作》印发,并在文章选入《毛泽东
著作选读》时将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
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等问题。毛泽东这一指示旨在
A.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地位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施行
C.指导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 D.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
32.表 2 为雅典陶片放逐法创立的历史解释。据此能够认定,陶片放逐法
表 2
记述 出处
克里斯提尼以争取大众乐从为目的,创建了陶片放逐法。 亚里士多德《雅
典政制》
究竟是克里斯提尼在约公元前 507 年制定了陶片放逐法,还是
一位不知名的政治家在公元前 488 年发明了它,仍弄不清楚。
〔英〕N.G.L.哈
蒙德《希腊史》
传统一般把陶片放逐法的设立归于克里斯提尼,但直到马拉松
战役结束两年后(公元前 488 年),这种制度才开始付诸实施。
〔英〕J.B.伯里
《希腊史》
1990 年以前发现于雅典广场的 1145 块用于放逐投票的陶片
中,先后出现了五十多个人名,……如果公元前 488 年之前有
类似的投票,理当有相关陶片被发现,但事实是目前好像没有。
晏绍祥《雅典陶
片放逐法考辨》
A.在克里斯提尼当政时创立 B.至迟使用于公元前 488 年
C.相关论述都缺乏考古依据 D.是为争取大众乐从而设计
33.14 世纪,病菌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毁坏了社会秩序,被视作恶魔。
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病菌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忠诚
的士兵。这两种看法
A.从欧洲自身的立场看待病菌 B.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C.全面看待病菌肆虐的社会影响 D.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人们的认知
34.1800—1870 年之间,德意志地区发生了“阅读革命”。1800 年前后,德国不阅读者与阅
读者的比例是 3∶1;1870 年,这个比例则反过来了。这一变化
A.反映了德国统一后民族意识增强 B.提高了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质
C.推动了德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D.折射出德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35.图 5 是一幅题为《羡慕嫉妒恨》的漫画,图中 AIIB 是亚投行的缩写,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A.区域集团化的迅猛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C.国际治理体系发生变革 D.发展中国家走联合发展之路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经济区一般
区分为内地农耕和边疆游牧、
渔猎两种类型,这个结构基本
稳定,但唐宋时期有较大变
化。清代西北、东北等区域的
农业也发展起来;以江南为主
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农业生
产、人口数量、商品经济、新
生产方式、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方面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但这
也恶化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形势。 中国古代农耕区扩展图
——摘编自邹逸麟《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中世纪的英国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16 世纪前后,地区分化增强:东南部得益
于伦敦的政治特权,有发达的农业、商业;西南和中部以毛纺织业为主;北部明显落后,
但有初步的棉纺织业、冶铸业、煤炭业。19 世纪,建立在地区分工之上的经济体系基本
形成:西北部最发达,以工业为主;东南部以伦敦的金融业为中心,为工业提供资本,
其它地区逐渐衰落。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经济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 世纪英国经济区域发展的变化及其背景。(8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经济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5 分)
图 5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表 3 是根据
学者研究梳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表 3
历史时期 辉煌成就 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开天辟地:完
成救国大业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
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时期
改天换地:完
成兴国大业
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翻天覆地:推
进富国大业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中国
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
跃。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
惊天动地:推
进强国大业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迎来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
表述清晰。)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统治中期,北方豪族“就耕良田,广为产业”,“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
夺”。“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在均田
制颁布的同一年,北魏宣布实行三长制。主政的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
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北魏政府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
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皆由本乡有威望者担任,其核心工作是“定户籍”。此外,
其工作还包括养食孤弱者、组织公共设施建设、基层治安和移风易俗等工作。北魏“豪
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三长制代替了过去的宗主督护制,其施行后的户数比北魏前期
增加了一倍,“于是海内安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三长制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三长制的积极作用。(9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 1944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缅甸战场上,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另有
部分美、英、印军队的盟军正在反攻缅北。中国军队于 8 月 5 日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
1944 年 4 月至 12 月,日本大规模进攻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打通了平汉铁路、粤汉铁
路和湘桂铁路,贯通了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运输线,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 60 余
万,丧失 4 个省会、146 座城市、20 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作家叶圣陶写道:“至于我国之
不振,不能推言积弱,政治之不善实为主因”,“谋国者之不臧,坐失抗战之良机,贻民
众以祸害。”同年 10 月,中共中央组织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经过山西、河南、湖北,
直插湖南,从背后向南下的日军发起进攻。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944 年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44 年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历史影响。(9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嘉庚(1874—1961),近代著名华侨、企业家。陈嘉庚经营实业 30 年,创办大量
橡胶厂、罐头厂、皮革厂,成为南洋商界的巨子。陈嘉庚深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经友人
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并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嘉庚筹款支援革命。陈嘉庚
创办了各类学校俱全的综合性的教育中心“集美学村”,并创建厦门大学。抗日战争爆发
后,陈嘉庚以实际行动宣传爱国思想,组织募捐活动。1940 年,陈嘉庚访问重庆与延安。
在延安,他会见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并深入考察陕甘宁边区。他根据所见所闻,
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9 年 6 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会
议。1950 年回国定居并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5 年,陈嘉庚访问了各地区 16 个
省市,认为“我们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已经取得重大成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一生最突出的贡献及两次政治抉择。(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嘉庚两次政治抉择的原因。(9 分)
(长春二模)
(长春二模)
石嘴山市 2021 届高三质量监测(一)
文综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D D A D B C B A B C
二、非选择题
41.(25 分)
(1)特点:农耕区扩大;经济区域发展体现在国际市场联系加强等诸多因素上;地区经
济发展不平衡。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恶化了国家的治理形势。
(2)变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背景:工业革命;各地区分工和联系加强。
(3)(生产力/科技)革命性发展;国家合理规划;自然因素。
42.(12 分)
【评分标准】
①提炼相关议题,观点正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10—12 分)
②提炼相关议题,观点正确,论述较充分,史论结合。(8—10 分)
③仅提炼材料次要议題,观点正确,论述较充分,史论不紧密。(6—8 分)
④仅提炼材料次要议題,观点正确,论述不充分。(4—6 分)
答案略
45.(15 分)
(1)特点:配合均田制;以扩大户口数量确定赋税为目的;三长职能多样。
(2)积极作用:促进了北魏社会转型;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抑制了豪强的经济政治势力,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46.(15 分)
(1)局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国民党正面战场遭受大溃败;中国共产党在敌
后战场积极抗战。
(2)影响:中国战场形势更加艰难;大后方对国民党统治逐渐失望;中国共产党的社会
影响力扩大;有利于局部战场的战略反攻;国民党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形
象下降。
47.(15 分)
(1)贡献:推动中国独立和经济、文化近代化。
政治抉择:第一次:支持民主革命;第二次,支持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
(2)原因:第一次:民族危机严重;革命思想的影响。
第二次:国民党统治腐败;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个人的实践与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