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八校2021届高三文科数学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八校2021届高三文科数学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647945

大小:709.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 西安高级中学 西安 交大附中 西安市 83 中 西安市 85 中 西安市一中 西安 铁一中 西工大附中八校联考 2021 届高三年级数学(文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 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 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纸上对应的题号后填写.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 { 3 1 2}A x x    ∣ ,  2 1B x x ∣ ,则 A B  ( ) A. ( 2, 1) (1,3)   B.  2, 1 [1,3)   C. [ 1,1] D. [1,3) 2. 已知复数 4 1 iz i   ,则| | z i ( ) A. 13 B. 2 3 C. 15 D. 26 3. 已知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实数集 R ,对 x R ,有 ( 2) ( )f x f x   成立,且 (2) 5f  , 则 (100)f  ( ) A. 10 B. 5 C. 0 D. -5 4. 已知数列 na 满足点 , nn a 在直线 4 2 0x y   上,则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nS ( ) A.  2 4 1n  B. 6 4n C. 24 8n n D. 22 4n n 5. 已知双曲线 2 2 : 1( 0)8 x yM mm m    的焦点 F 到其渐近线的距离为 4,则双曲线 M 的渐 近线方程是( ) A. 1 3y x  B. 1 2y x  C. 2y x  D. 3y x  6. 给出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若输出的 6n  时,a 的取值范围是( ) A. (65,665) B. [65,665) C. [65,211) D. [65,665] 7. 已知向量 (1,2)a  , ( 2,1)b   , (5,4)c  ,则以向量 a 与 b 为基底表示向量 c 的结果是 ( ) A. 13 6 5 5a b  B. 13 14 3 3a b  C. 7 9 2 2a b   D. 14 13 3 3a b  8. 已知数列 2n na  是等比数列,且 1 0a  , 2 4a  ,则数列 6a  ( ) A. 1984 B. 1920 C. 992 D. 960 9. 函数 2 1( ) 1 2 xf x x   的零点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10. 已知 3( ) x xf x e  ,则 ( )f x ( ) A. 在 ( , )  上单调递增 B. 在 ( ,1) 上单调递减 C. 有极大值 3 e ,无极小值 D. 有极小值 3 e ,无极大值 11.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三个视图的外边框都是边长为 6 的正方形,各边上的交点为边 的中点.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240 B. 216 C. 206 D. 180 12. 已知在线段 AB 上有C 、D 两点,满足 40cmAC  , 120cmCD  , 20cmDB  ,点 P 在线段 CD 上运动,设 M 为 AP 的中点, N 为 CD 的中点(如下图),则 AD CP MN  的值 ( ) A. 等于1 B. 等于 2 C. 等于3 D. 与 P 的位 置有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 的横线上) 13. 已知 log 5 4x  ,则 x ________. 14. 已知角 的顶点是直角坐标系 xOy 的原点,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若 ( 4,3)P  是 的终边上一点,则 sin 2  ________. 15. 已知椭圆 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过 1F 且倾斜角为30 的 直线 1l 与过 2F 的直线 2l 交于 P 点,点 P 在椭圆上,且 1 2 90F PF   .则椭圆 C 的离心率 e ________. 16. 已知可导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0, ) ,满足 ( ) 2 ( ) 0xf x f x   ,且 (2) 4f  ,则不等 式  2 4x xf  的解集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 7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 已知函数    sin cos 0f x x m x     的最大值为 2 ,且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 (1)若 0, 2x     ,求  f x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设 ABC 的内角 A 、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 a 、b 、c , D 为 AC 的中点,若 a m , 37 2BD  , 02 Bf      ,求 ABC 的面积 ABCS . 18. 已知抛物线 2: E y x 的焦点为 F ,过 y 轴正半轴上一点 M 的直线l 与抛物线 E 交于 A 、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 2OA OB  uur uuur (Ⅰ)求证:直线l 过定点; (Ⅱ)设点 F 关于直线 OB 的对称点为 C ,求四边形OABC 面积的最小值. 19. 如图,在三棱锥 D ABC 中,侧面 ABD△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底面 ABC 是角 C 为120 的等腰三角形, 30CD  . (Ⅰ)求证:平面 ABD  平面 ABC ; (Ⅱ)若 M 在 CD 上,且 1 2CM MD ,求三棱锥 A BDM 的体积. 20. 某学校高一年级组,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之后,为了制定更好、更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需 对该年级学生本次考试成绩作详尽分析.故按频率组距男女比例,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 抽取了该年级总人数的 1 3 学生数 n 作样本,将他们的总分换算为百分制后,最低分 20 分,最 高分 90 分,现在以 10 分为组距分组,并整理绘制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该年级 学生男女比例为13:12 ,样本中人数最多的分数一组有 200 人. (1)①从抽取的 n 人中随机抽取一人,估计其分数低于 50 分的概率; ②求 n 的值和估计该年级的男生、女生人数; (2)若前三组学生人数比例为5:9:11,由样本估计总体,用各组的中间值代替该组的平均 值,试估计该高一年级本次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换算后的百分制成绩)(精确到个位). 21. 已知函数    2 ln 2 1f x x x   . (1)求  f x 在 1x  处的切线方程; (2)求证:     2 12 1 xf x x e   (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中对所选试题的题号进行涂写. [选修 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2. 已知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极点与原点重合,极轴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有相同的单 位长度.曲线S 的极坐标方程为 4cos 2sin   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2 8 1 x at y a t     (t 为参数, 1a  ). (Ⅰ)求曲线S 的长度; (Ⅱ)若直线l 被曲线S 截得的线段长为 4,求实数 a 的集合.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 已知 ( ) | 3| 2 | 1|f x x x x     . (Ⅰ)解不等式 ( ) 1f x  ; (Ⅱ)求证: x  R ,对 , (0, )a b   , 2a b  ,不等式 6 ( )ab f xa b  成立. 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 西安高级中学 西安 交大附中 西安市 83 中 西安市 85 中 西安市一中 西安 铁一中 西工大附中八校联考 2021 届高三年级数学(文科)试题(答案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 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 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纸上对应的题号后填写.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 { 3 1 2}A x x    ∣ ,  2 1B x x ∣ ,则 A B  ( ) A. ( 2, 1) (1,3)   B.  2, 1 [1,3)   C. [ 1,1] D. [1,3) 【答案】B 2. 已知复数 4 1 iz i   ,则| | z i ( ) A. 13 B. 2 3 C. 15 D. 26 【答案】A 3. 已知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实数集 R ,对 x R ,有 ( 2) ( )f x f x   成立,且 (2) 5f  , 则 (100)f  ( ) A. 10 B. 5 C. 0 D. -5 【答案】D 4. 已知数列 na 满足点 , nn a 在直线 4 2 0x y   上,则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nS ( ) A.  2 4 1n  B. 6 4n C. 24 8n n D. 22 4n n 【答案】D 5. 已知双曲线 2 2 : 1( 0)8 x yM mm m    的焦点 F 到其渐近线的距离为 4,则双曲线 M 的渐 近线方程是( ) A. 1 3y x  B. 1 2y x  C. 2y x  D. 3y x  【答案】C 6. 给出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若输出的 6n  时,a 的取值范围是( ) A. (65,665) B. [65,665) C. [65,211) D. [65,665] 【答案】B 7. 已知向量 (1,2)a  , ( 2,1)b   , (5,4)c  ,则以向量 a 与 b 为基底表示向量 c 的结果是 ( ) A. 13 6 5 5a b  B. 13 14 3 3a b  C. 7 9 2 2a b   D. 14 13 3 3a b  【答案】A 8. 已知数列 2n na  是等比数列,且 1 0a  , 2 4a  ,则数列 6a  ( ) A. 1984 B. 1920 C. 992 D. 960 【答案】A 9. 函数 2 1( ) 1 2 xf x x   的零点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10. 已知 3( ) x xf x e  ,则 ( )f x ( ) A. 在 ( , )  上单调递增 B. 在 ( ,1) 上单调递减 C. 有极大值 3 e ,无极小值 D. 有极小值 3 e ,无极大值 【答案】C 11.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三个视图的外边框都是边长为 6 的正方形,各边上的交点为边 的中点.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240 B. 216 C. 206 D. 180 【答案】D 12. 已知在线段 AB 上有C 、D 两点,满足 40cmAC  , 120cmCD  , 20cmDB  ,点 P 在线段 CD 上运动,设 M 为 AP 的中点, N 为 CD 的中点(如下图),则 AD CP MN  的值 ( ) A. 等于1 B. 等于 2 C. 等于3 D. 与 P 的位 置有关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 的横线上) 13. 已知 log 5 4x  ,则 x ________. 【答案】 5 14. 已知角 的顶点是直角坐标系 xOy 的原点,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若 ( 4,3)P  是 的终边上一点,则 sin 2  ________. 【答案】 24 25  15. 已知椭圆 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过 1F 且倾斜角为30 的 直线 1l 与过 2F 的直线 2l 交于 P 点,点 P 在椭圆上,且 1 2 90F PF   .则椭圆 C 的离心率 e ________. 【答案】 3 1 16. 已知可导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0, ) ,满足 ( ) 2 ( ) 0xf x f x   ,且 (2) 4f  ,则不等 式  2 4x xf  的解集是________. 【答案】 (1, ) 三、解答题(共 7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 已知函数    sin cos 0f x x m x     的最大值为 2 ,且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 (1)若 0, 2x     ,求  f x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设 ABC 的内角 A 、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 a 、b 、c , D 为 AC 的中点,若 a m , 37 2BD  , 02 Bf      ,求 ABC 的面积 ABCS . 【答案】(1)  min 3f x   ,  max 2f x  ;(2) 3 3ABCS  . 18. 已知抛物线 2: E y x 的焦点为 F ,过 y 轴正半轴上一点 M 的直线l 与抛物线 E 交于 A 、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 2OA OB  uur uuur (Ⅰ)求证:直线l 过定点; (Ⅱ)设点 F 关于直线 OB 的对称点为 C ,求四边形OABC 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Ⅰ) 0,2 ;(Ⅱ)3 19. 如图,在三棱锥 D ABC 中,侧面 ABD△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底面 ABC 是角 C 为120 的等腰三角形, 30CD  . (Ⅰ)求证:平面 ABD  平面 ABC ; (Ⅱ)若 M 在 CD 上,且 1 2CM MD ,求三棱锥 A BDM 的体积. 【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6 20. 某学校高一年级组,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之后,为了制定更好、更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需 对该年级学生本次考试成绩作详尽分析.故按频率组距男女比例,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 抽取了该年级总人数的 1 3 学生数 n 作样本,将他们的总分换算为百分制后,最低分 20 分,最 高分 90 分,现在以 10 分为组距分组,并整理绘制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该年级 学生男女比例为13:12 ,样本中人数最多的分数一组有 200 人. (1)①从抽取的 n 人中随机抽取一人,估计其分数低于 50 分的概率; ②求 n 的值和估计该年级的男生、女生人数; (2)若前三组学生人数比例为5:9:11,由样本估计总体,用各组的中间值代替该组的平均 值,试估计该高一年级本次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换算后的百分制成绩)(精确到个位). 【答案】(1)①0.1;②500;(2)69. 21. 已知函数    2 ln 2 1f x x x   . (1)求  f x 在 1x  处的切线方程; (2)求证:     2 12 1 xf x x e   (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答案】(1) 4 2 0x y   ;(2)证明见解析.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中对所选试题的题号进行涂写. [选修 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2. 已知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极点与原点重合,极轴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有相同的单 位长度.曲线S 的极坐标方程为 4cos 2sin   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2 8 1 x at y a t     (t 为参数, 1a  ). (Ⅰ)求曲线S 的长度; (Ⅱ)若直线l 被曲线S 截得的线段长为 4,求实数 a 的集合. 【答案】(Ⅰ) 2 5 ;(Ⅱ) 35 35, , 1,137 37    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 已知 ( ) | 3| 2 | 1|f x x x x     . (Ⅰ)解不等式 ( ) 1f x  ; (Ⅱ)求证: x  R ,对 , (0, )a b   , 2a b  ,不等式 6 ( )ab f xa b  成立. 【答案】(Ⅰ) 2,0 ;(Ⅱ)证明见详解.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