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648060

大小:43.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 文 本试卷共 10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 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学在中国经历近百年的发展,成就斐然,为历史学提供了诸多启示。“田野作业”是 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对历史学者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可以改变传统史学单纯依靠文献的局 限。但“田野作业”难免遭遇困难。 首先,“田野”是什么就很难说清。人类学者最初的“田野作业”,主要针对的是相对“原 始”的族群,是没有文字传承的部落文化。对于非原始族群来说则情况迥异。中华各民族中 有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在近代接受帮助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 往往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这就使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面临两难境地:依靠田野吧,人家有文字; 依靠文字吧,又好像离开了人类学的研究轨范。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 人类学者便开始强调历史文献的重要性,除田野调查“访问活人”外,也辛勤钻研历史文献, 做“访问死人”的工作,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成为人类学的又一宝藏。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取向,虽然少了 一些西方人类学者喜欢玩的形而上元素,但其崇实精神对人类学而言,颇有点返璞归真的意 味,实际上就是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结合。人类学家威廉斯在谈到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时曾 把历史学比喻成“小提琴家的左手”.历史学者是否可以将人类学视为“小提琴家的右手”, 在自己从事的研究中,也主动吸纳人类学者重视抽象理论与宏大叙事的积极元素,以避免当 下史学研究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呢?其次,与田野相关的是历史遗存问题。 “田野作业”最重要的是看遗存,即世代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制作.然而正如马林诺 夫斯基所言,遗存能够延续,在于它已获得新的意义,除非采取某种明确的道德和价值态度, 而不是按这一现象在今天的形态来研究它,否则,我们就只能对其用途和意义作失真的描述。 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或遗存,一旦其原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就已经变化失真了。以纳西 古乐为例,你能相信它是真正的唐乐吗?在远离文明繁衍中心的边缘之地能有中原古礼的原生 态环境吗?我以为是很难有的。作为“礼”重要标志的原本是中原的古乐,离开故土,脱离原 先的“生态系统”,要在类似纳西族所在地区孤独存在下去,实在难以想象。 这提醒研究者,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很多号称“原始”的生活环境及生存方式,实际 上已不复存在,或者至少已发生性状变化,研究者不能轻信“田野”里看到的文化场景。同 时,提醒历史学者必须保持高度的学术警惕,不能轻易相信“田野”里所谓的“原始”见闻.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 当我们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阅读着装订整齐、入档清楚的文献时,常常会忘了这些材料其 实原来是存在于图书馆和档案馆之外的。面对那些不愿超越文献的历史学者,我至少能提出 这样的忠告:这类材料在庙宇的墙壁上、在私人的收藏里多得是,除非你到现场考察,否则 你是没有机会读到它们的。 然而,多收集些文献材料,不过是从事实地考察最起码的理由。事实上,到田野去的好 处远远不止于此。最简单的理由是:你是无法读得懂那些文献的——除非你知道这些文献为 何书写,如何使用,谁写,谁保存,保存了什么,扔掉了什么。换句话说,经过层层筛选, 最终流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只属极少数。到那些曾经发生过某些事情或行动的地点看过, 会启发我们想到在文献最终落到历史学家的手中之前,曾经历过怎样的过程。去过一个地方, 你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感觉。有时老房子还在,有时老房子不在,但基石犹存;有时人还在, 你甚至可以跟他聊天。在这方面,历史学者可以从人类学家身上学到一二,因为后者更习惯 从活生生的人身上多于从文献中学习。 【乙】我说“人还在”,我的意思是人们从历史中走出来吗?不错,我的确是这个意思。 每当我走访一个地方,我会特别留意该地方是否一直有人居住,定居的历史有多久。在这些 地方,你还可以看到知识代代相传,尽管人们已受现代教育、电视和互联网的影响甚深。你 还可以从当地人的谈话中,听出书写传统在当地出现以来,对人们发挥了怎样的影响。我猜 过去的私塾先生、歌者优伶、乡村道士,都曾经以他们的文献,在乡村传播着某种原生的知 识,情况就好比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现代媒体把过去这些知识逐渐擦掉一样.你从人们谈话 的方式捡拾到一点这方面的历史,这样一种聆听历史的方法的窍门是:重要的不在于人们说 些什么,而在于他们如何说。如有一次在山东,我问一位老人家为什么他的村子只有一个姓 氏,他回答说:嗯,在过去,很少男人会入赘到这个村子来。 历史学家从一个参与的观察者转化为科学的观察者—―我知道用“科学”这个词不是太 恰当,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错,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 的变化,但中国依旧是中国——依旧是那个中国人从他们的历史中取得诸多灵感的中国。 (摘编自科大卫《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要做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中华民族展开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不能只采用“田野作业”的方法,因为有些民族 的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过程往往会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B.威廉斯借用小提琴家的左手与右手来比喻历史学与人类学,准确形象地说明了两大学 科的密切关系,强调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应彼此协调。 C.历史学者运用人类学的“田野作业”这一研究方法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相信所看到 的历史遗存,因其离开所处的时代可能发生性状变化。 D.尽管已经深受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文明的影响,但在不少地方还是能看到原生知识的 代代相传,学者们依然能从“田野作业”中发现历史。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想在历史学研究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历史学者就应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方式,不能只 关注历史文献,还必须做“访问活人”的“田野作业”。 B.虽然纳西古乐在远离文明繁衍中心的边缘之地被保存至今,但仍不能确信它是真正的 唐乐,这个例子说明了现有的历史遗存很难不变化失真。 C.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流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相比,那些在“田野作业”中搜集的 资料数量更多,对学者们的研究来说也更有历史价值。 D.“田野作业”中关注受访者如何说是聆听历史的方法的窍门,文中山东那位老人家对 他的村子只有一个姓氏相关原因的解释,正是典型例证。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两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 分) A.王国维运用现代考古学成果,结合文献史籍资料,对汉代边塞和烽燧、西域丝绸之路 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尽的考释,创立“二重证据法”。 B.摩尔根研究与他同时代的印第安人部落,其著作却冠以《古代社会》名称,是因为原 始部落文明在尚未走出原始状态时,很少性状变化。 C.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先后开展了著名的“江村调查”和“云南三村”等人类 学研究工作,接触到了文明发达程度较高的民族。 D.世界第一部人类学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导演在回忆录中透露,影片中展现爱斯基 摩人部落原始的捕猎海象方法的画面其实是摆拍的。 4.两则材料都围绕“田野作业”展开论述,但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4 分) 5.如何理解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分别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 【乙】我说“人还在”,我的意思是人们从历史中走出来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幺姨的灿烂年华贺捷生 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 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 104 岁的她和 84 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 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 18 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 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 年 7 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 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 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 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 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1934 年 12 月 26 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 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 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 子站在面前。 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朗驱散 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 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 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 量商量。 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 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 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 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 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 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 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 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 27 岁的红六 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 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 1935 年 11 月 19 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 11 月 1 日出生, 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一个背着 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 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 年 7 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 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 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 在雪谷里。 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 的丈夫——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 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地 上起不来。母亲四处 1 巡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羊用过的土堡,忙 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 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 出生的意思。 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 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路过, 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的干粮 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 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 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 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 起来了。104 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 (有删节) 文本二: 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我 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 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 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 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 (选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的《后记》和《自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 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 B.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 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 C.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挺立”结尾,这 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 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 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 7.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毛泽东《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文中“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 原深处走去”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 B.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叙述方式 虽然不同,但是都能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 C.《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夫妇的“孩子”, 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 D.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 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 8.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4 分) 9.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 由并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 如。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 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 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令王吉相善,吉曰: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上. ①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 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 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 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 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焚中, 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 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 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 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 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 中郎将,建节.往使。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环、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通零关道,还报天子, 天子大说。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上:指汉武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 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B.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 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C.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 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D.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 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对皇帝的尊称,《史记》以“上”称武帝,以谥号称景帝,暗含臧否之意。 B.苑囿,在汉代是皇帝和诸侯的专属领地,具有生产、游猎、赏玩、宴请等功能。 C.转漕是指转运粮饷,古时陆路上的运输称为“转”,通过水道运输则称为“漕”。 D.节即符节,古时象征皇帝亲临,司马相如出使时,朝廷授予其节作为凭证信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司马相如志向远大,才华出众。他少时喜欢读书、击剑,早年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而 改名;他善于著书,后来因作赋受到赏识。 B.司马相如借赋进谏,方法独特。他创作了《子虚赋》,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 三个人物,以此劝谏武帝,得到肯定。 C.司马相如尽心国事,安边有功。他出使西南,开通边疆道路,将当地的各民族团结统 一于大汉疆域,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 D.司马相如历经两朝,宦途坎坷。景帝时,他客游梁地,孝王死后,因无官可做而投奔 王吉;武帝时,定西夷建功,后又被免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2)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14.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 黄庭坚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阁①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②。 [注]①帝阁:指天帝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②舛差:指差误、差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 B.“帝阁悠邈”“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 C.“江花”寄寓了杜甫的百年忠义,由此可以推测出杜诗中曾经使用江花的意象。 D.盖郎中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一丝不苟地学习杜诗,作者对此深表赞赏。 16.作者对于学习杜诗有哪些见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不会因世人的称赞而特别奋勉、不会因世人的非难 而更加沮丧,他能做到“ , ”。 (2)李 白 的 《蜀 道 难 》 用 鸟 鸣渲 染 蜀 道 空 寂 苍凉 的 氛 围 , 如 “ ” 和 “ ”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烘托哀愁之情。 (3)宋诗有以诗言理的特点,如“ , ”两句,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的哲理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神秘的面纱徐徐地揭去了,令人灵魂震慑的景象出现了:一片幽深的蓝色,平静地闲适 地躺在群山群峰的足下,阳光爱抚着投射下来,那一袭长裙的色彩变幻莫测,胸脯淡了腹上 浓了腿脚又浅淡了;愈是颜色浅淡的裙褶里,万千的宝石和碎金的闪光愈是璀璨。山顶上的 千年积雪倒映不出影像,被深沉的蓝得发青的水融解了。白云白雪和山峰都无法在其中投下 倒影留下印记,她太深了,抑或是太娴静了,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只有太阳是可以骄傲 的,可以在那一袭长裙的每一寸裙褶的宝石上撩拨起闪光,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徐 徐地遮盖过来了。 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是羞色里的纯净。至纯至洁的天池之水,便自然蓄蕴着羞羞的神色. 她高踞海拔两千多米的长白山巅,绝除了灰土、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浸染,保护着一份至纯至 净至洁,( )再到哪里去寻觅如你——天上之池——一样的羞色?告别天池,告别长白山, 留一份纯净,留一份羞色,陶冶情感滋润心灵。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突然喑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 奔涌前行。 B.花开花落,候鸟迁徙,四季轮回,潮汐涨落……自然界的周期重演现象可曾引起过你 的注意? C.在那个遥远的村庄,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歌谣: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D.穿长袍的看他是一个外地来的陌生人,就问道:“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 回答。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那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正是沉静里的羞色,而这气韵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 镜中都不可能找见了。 B.那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正是沉静里的羞色,而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 不可能找见这气韵了。 C.那沉静里的羞色正是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而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 不可能找见这气韵了。 D.那沉静里的羞色正是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而这气韵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 镜中都不可能找见了。 20.拟人的特征是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 (1) _,如同患 上了“眼癌”,完全无药可治.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 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还有很多种,包括眼部炎症、高血糖、 吸烟等,_ (2) _.此外,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所谓“眼癌”,是指 生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一般为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引发的。“黑暗中玩手机会得眼癌”的说 法有些耸人听闻,容易对人造成误导。 不过, (3) _,但沉溺于玩手机确实是个坏习惯,容易损害人体健康。科 学研究显示,①睡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②导致视力大幅下降;③长期玩 手机也会使睡眠质量下降,④手机屏幕的光亮会干涉褪黑素的分泌,⑤使我们在放下手机入 睡后更多处在浅睡眠,⑥但不能进入深睡眠。因此,大家还是要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切莫沦 为“手机控”。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 4 处语病,请修改。(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 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 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 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 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②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③“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 (35 分) (一) (19 分) 1. (3 分) B 2. (3 分) C 3. (3 分) D 4. (4 分) 材料一:①启示历史学者要重视借鉴人类学研究中“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②更要看到遇到 的困难和共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二:①指出“田野作业”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②强调开展“田野作业” 时要深入实地考察,做一个“科学的观察者”。(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 (6 分) (甲)①这句话概括了作者的观点:人类学研究应强调历史文献的重要性 ②以“武功”为喻, 表明中国人类学者没有放弃“田野作业”③语言生动形象,轻松活泼。 (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乙)①这句话概括了作者的观点:代代相传的原生知识还在民间保留。②承接上文,含蓄地 提醒历史学者应重视这些原生知识 ③又以设问方式,引起读者的美注。 (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二) (19 分) 6. (3 分) A 7. (3 分) D 8. (4 分) ①幺姨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②幺姨的一 生是灿烂的,她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 (6 分) 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②再现真实的历 史场景,抒发崇敬、费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③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 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 (每点 2 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35 分) (一) (20 分) 10. (3 分) C 11. (3 分) A 12. (3 分) B 13. (8 分) (1)赋的结尾把主旨归结到节俭上,用来劝谏皇帝;赋献给天子后,天子很高兴,任命相如为 郎官。(4 分。大意 2 分,“卒章”“风谏” 各 1 分。) (2)秦朝时曾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到汉朝建立时才废掉;现在如果要重新开通,为当地设置 郡县,那么意义超过南夷。 (4 分。大意 2 分,“诚”“愈” 各 1 分。) 14. (3 分) ①司马相如在景帝处得不到重用,②相信自己能在梁孝王那里施展才华。 (答对一点 2 分,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二) (9 分) 15. (3 分) D 16. (6 分) ①要学习杜诗传承古代诗歌(“国风”) 的优秀传统,保持纯正的诗风②要学习杜诗的现实主 义笔法和其中的忠义精神③要深入研究杜诗的不同版本,校正错误。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 (6 分) 17. (6 分)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每空 1 分。多、错、漏 1 字,该空不得分。) 三、(20 分) (一) (10 分) 18. (3 分) A 19. (3 分) D 20. (4 分) ①把天池之水(天池)人格化,②将幽深(没有倒影)、平静、纯净的天池之水(天池)写成一位 “娴静”“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的女性。 (4 分。第①点 1 分。第②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二) (10 分) 21. (6 分) (1)造成眼部黄斑疾病(或:导致黄斑变性) (2)这与玩手机无直接关系 (3)虽然这种说法不太科学 (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22. (4 分) 病句:①修改: “睡前长期”改为“长期睡前”。 病句:④修改: “干涉”改为“影响"。 病句:⑤修改: “睡眠” 后加上“的状态”。 病句:⑥修改: “但"改为“而"。(或:删除“但"。) (每处 1 分。) 四、写作(60 分) 23.(60 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 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 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 分) 二等 (15~11 分) 三等 (10~6 分) 四等 (5~0 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 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 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 ⑬材料新鲜 ⑭构思新巧 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⑯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