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2021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648072

大小:165.0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浙江省 3 月联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拍摄宣传片的间.(jiàn)隙,我才诧异地发现她澄澈的眼神和高挺的鼻梁,左耳上的耳坠随 风摇曳,百褶.(zhě)裙上细腻地绣着喜鹊和蜡梅。 B.有消息披露,不少图书馆外表光鲜亮丽,设备一应.(yìng)俱全,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图书却 难逃被束之高阁的厄运,图书馆最终沦.(1ún)为摆设。 C.或许是好逸恶.(wù)劳的慵众心理在作祟吧,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并不使我着.(zháo)迷,我唯 独钟情的是可以给我带来实惠的蚌壳仙女的传说。 D.成立逾.(yú)三十年的老牌企业内部管理极为混.(hùn)乱,作出的承诺无法兑现,遇到问题就 推诿扯皮,这样的企业暴出崩塌的消息是意料之中的。 1.[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 [解题思路]B. 一应(yīng)俱全;C.慵众一庸众;D. 暴出一爆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5 分) 公元前 526 年,炙手可热....的晋国权臣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要一件玉环,并要求郑国国君 前去催讨。面对压力,郑国执政官子产以“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为由回绝了。韩宣子 又向商人强行购买玉环,商人说,这事必须向国家执政报告。于是,韩宣子再次向子产施压。 【甲】这时,子产搬出了两百多年前先君和商人订立..的盟约——该盟约强调国家有义务保护商 人的财产权,否则..“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又一次拒绝韩宣子的不情之请....。 韩宣子这才作罢。【乙】子产的做法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称赞他是“惠人也”(《宪问》), “其养民也惠”(《公冶长》)。 放眼世界,保护商人财产和尊重商人的国家,反过来也会得到商人的衷心拥护。【丙】近 代英国尊重私有产权,保护商人,以国家力量保护自由贸易,使全世界都有英国商人的身影与 利益,这才成就了“日不落帝国”。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炙手可热 B.订立 C.否则 D.不情之请 2.[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语境中是拒绝他 人的请求,使用错误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甲 B.乙 C.丙 3.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题思路]“评价”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如果使用冒号,冒号后面的内容应是“评价”的 内容,则需要把“孔子称赞他是”删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海外大大小小的中国美术馆星罗棋布,它们保存了古往今来众多的中国文物,发挥着研究、 展示以及推广中国文物和文化的功能,堪称功不可没。 B.幸亏这本书兼具仿佛从云端俯瞰大地般的宏阔视野、贯通古今的审美分析以及行云流水般 的优美文笔,让我久久沉浸其中,忘却了心灵的躁动与不安。 C.企业文化不是一张漂亮的空头支票,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按摩,只有真正将对员工的关爱 落到实处,企业文化才能根深叶茂,在多领域展现价值。 D.以人性觉醒、感性复苏和诗性追求为代表的“美学热”的骤然兴起,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持 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思潮,深受青年学子的喜爱。 4.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A.堪称:可以称作,称得上。后面要跟一个名词宾语。“功不可没”是主谓结构的成 语,放在“堪称”后面不恰当,可把“堪称”删去。B.成分残缺,应去掉“幸亏”,或把“让我” 改为“我才”。D.搭配不当,“美学热’的骤然兴起”与“是……的学术思潮”搭配不当,应改 为“骤然兴起的以人性觉醒、感性复苏和诗性追求为代表的‘美学热’,是……的学术思潮”。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3 分) 在正常的重力状态下,蜘蛛网中心向上偏移,是不对称的,蜘蛛总是会头朝下趴在网上,以 便它们顺着重力方向朝刚捕获的猎物移动。① ,蜘蛛会如何织网呢? 为此,研究人员专门到国际空间站进行该项试验。他们用三台相机拍摄同一蜘蛛网的不同角度, 每 5 分钟记录一次。在分析了 100 个“太空蜘蛛网”后,他们发现,在重力消失后,蜘蛛网中 心点与整个网的中部重合度更高,变得更加对称,② 。与此同时,研究人 员还发现:国际空间站里的蜘蛛在没有灯光照射时,织网的方向是任意的;而开灯时,蜘蛛就借 助光进行定向织网。这表明,在无重力条件下,③ 。 5. [答案]示例:①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②蜘蛛也没有总是头朝下趴着③光会影响蜘蛛织网的 方向(每空 1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连贯类题要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第①空,要根据语段第一句话来推敲。第 一句话讲“在正常的重力状态下”蜘蛛是怎么织网的,反推回来,后文应该是说“在没有重力 的情况下”蜘蛛是如何织网的,这样前后文才能形成照应。再联系后文“到国际空间站进行该 项试验”,可以得出①空应填“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之意的句子。第②空,前文主要阐述了 “在重力消失后”的情况,需要和第一句话中在正常重力情况下的普通情况进行比较,由此可 知,②空的内容应与“蜘蛛总是会头朝下趴在网上”相对,故应填“蜘蛛也没有总是头朝下趴 着”之意的句子。第③空,前文“这表明”三字说明是对前文实验内容的总结。前文提到“国 际空间站里的蜘蛛在没有灯光照射时,织网的方向是任意的;而开灯时,蜘蛛就借助光进行定 向织网”,这里的变量是“有没有光”,产生的结果是“织网的方向不同”,由此可知,③空应 填“光会影响蜘蛛织网的方向”之意的句子。 6.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 分) (1) 为上面的漫画取一个能描述寓意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标题: (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文字阐明你的观点。不少于 80 字。(4 分) 6.[答案](1)示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孽,不可活;自作自受;好奇害死“猫”。 (2)示例一:这是一种类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愚蠢行为。图中男生将手中的木棒插进 自行车车轮,最终落得“人仰马翻”的下场。我们在生活中要引以为戒,做事情不可多此一举, 以免自讨苦吃。 示例二:从表面上看,男孩把木棒插进自行车轮导致摔倒,是一种自作自受的行为,但他具有敢 于尝试的精神和勇气,值得敬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他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摔更大 的跟头,这也是犯错的“价值”。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第(1)题,先要分析漫画内容,如图所示,一个男生在骑车,手里拿着木棒。后 来不知什么原因,他把木棒插入了转动的车轮中,结果落得翻车的下场。漫画告诉我们,不可轻 易“多此一举”,否则“自作孽,不可活”。换个角度看,他如果不把木棒插进去,就不会有后面 的结果,可见这种行为类似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2)题,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进行评 价。首先表明观点,然后对漫画进行简要描述,以增强说理的说服力,要以说理为主。可以从“自 作自受”的角度来批评;如果换一个角度,此人正是有了大胆的尝试,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吸 取教训,或许就不会犯更大的错误了。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注意字数限制,切忌“两面派”,最 终导致两面都没有论述清楚,观点模糊。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中国网络文学历经 20 年的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以往反响较大的玄幻类题材影 响力开始下降,讴歌祖国、讴歌人民和英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颂扬当代美好生活的优秀作 品逐渐赢得读者的青睐。网络文学呈现出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逐渐走出国门,开 创“网文出海”的新局面。有资料统计,根据《从前有座灵剑山》《全职高手》等网络小说改 编的动漫、图书已登陆日本等国并占领排行榜前列;《庆余年》《许你万丈光芒好》先后授权 泰国、越南出版和改编;根据同名网文改编的动漫《放开那个女巫》先后登陆北美和日本。专 家表示:“中国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属性,以及互联网时代赋予网络文学传播的先进性,使网络 文学携带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巨大想象力重构了社会生活,用现实经验和艺 术想象融合了东西方文学宝藏。” (摘编自刘江伟《2019 年中国网络文学:凸显世界文学坐标中的中国经验》) 材料二 从出版授权到建立线上互动阅读平台,再到开启海外原创,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不仅实 现了规模化,而且完成了从文本输出到模式输出、文化输出的转变。“网文出海”成为中国网 络文学新的增长点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网文出海”的商业化探索也逐步展开,以国 内首获成功且仍在发挥核心作用的付费阅读制度为主,同时开发适用于本土的阅读模式。除 了推广国内已经非常成熟的按章节付费模式,还采纳通过观看广告解锁付费阅读章节模式,与 海外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特性相匹配,得到越来越多海外读者的支持。 为适应“网文出海”的新形势,体现网络文学对影视、游戏、动漫行业的带动作用及其在 海外传播方面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中国作家协会在原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的基础 上,增设中国网络文学 IP(知识财产)影响排行榜和海外传播排行榜,三个榜单共同构成中国 网络文学排行榜。 (摘编自只恒文《中国作协为何要设立网络文学排行榜》) 材料三 如何理性地看待“网文出海”这一趋势?有人认为,网络文学在全球和中国的双循环中, 既包含了中华文化的交流,又为中国文化贸易甚至是全球网络文学文化贸易构建一个蓝图。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文出海”有助于对网络文学形成更好地推动。但从国内到国际,从文字 衍生出漫画、影视、游戏,网络文学的迅速发展,在另一些人看来,也是一个“大浪淘沙” 的过程。毋庸置疑,未来的网络文学创作的要求和门槛会越来越高,网络文学必将走精品化道 路,否则中国网络文学很难在更广阔的舞台长久立足。 (摘编自《“网文出海”潮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化、国际化之路》 材料四 7.下列对材料中“网文出海”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网文出海”大获成功的背后,离不开 20 年来网络文学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B.商业化的“网文出海”采用国内流行的按章节付费和观看广告解锁付费等阅读模式。 C.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网文出海”具有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双重属性。 D.“网文出海”对网文创作提出更高要求,也将有助于网文在其他行业更好地衍生。 7.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思路]根据原文“除了推广国内 已经非常成熟的按章节付费模式,还采纳通过观看广告解锁付费阅读章节模式”可知,“按章 节付费模式”是“成熟的”而非“流行的”,“观看广告解锁付费阅读章节模式”并不是国内 流行的阅读模式,而是国外的模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随着时代的发展,玄幻类题材的网文已经不再为读者所喜爱,取而代之的是以优秀传统文 化、典型英雄人物为内容的优秀网文作品。 B.网文在东南亚、日本、北美等地受到追捧,究其原因,是其满足了外国读者对于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好奇和认同。 C.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体现网络文学对影视、游戏、动漫行业的带动作用及其在海外传播方 面的影响,促使网络文学开始走上精品化的道路。 D.从 2015 年到 2019 年,中国网文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但增速有放缓的趋势,结合材料分析:网 文走精品化道路的同时加大开发衍生产品是不错的选择。 8.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D.在网文市场规模增量有限的 情况下,“大浪淘沙”,走网文精品化道路,同时加强开发其衍生品正是一条促进发展的有效途 径。A.“玄幻类题材的网文已经不再为读者所喜爱,取而代之的是……表述不当,原文是“玄 幻类题材影响力开始下降,讴歌祖国……逐渐赢得读者的青睐”。B. 强加因果,且过分夸大了 网文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作用,“受到追捧"言过其实,材料只介绍了它们 走出国门。C.“开始走上精品化的道路”无中生有,“促使”夸大排行榜作用。 9.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网络文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 分) 9. [答案]①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②互联网时代赋予网络文学传播的先进 性;③在商业化方面,既参考国内市场经验,又与海外不同国家的市场特性相匹配;④中国网络 文学排行榜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学的导向作用。(每点 1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常规的归纳整理题。作答时要依据题干内容,到材料一、材料二中寻找相 应的语句。从材料一看,网络文学的主题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大众化,这是其成功的一个原因, 同时,“互联网时代赋予网络文学传播的先进性”也是网络文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从材料 二看,商业模式的因地制宜是其成功的一个原因,同时,为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学的导向作用而 设的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也应多多关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久违的人 川端康成 “今天又遇见了久违的人哪。” 最近父亲从学校回到家里,总是对女儿这样说。他多次重复谈及当天遇见的“久违的人” 的事,大概隔三五天就谈一次。 父亲是一所私立学校的语文老师,退休后,在别处任讲师之职。两个月前,儿子结婚,另 立了门户,他就和女儿两人过日子。今年儿子三十三岁,算是晚婚了。女儿也已二十六岁。父 亲和第一任妻子只共同生活了四年就分手了,没有孩子。第二任妻子生了两个孩子,女儿六 岁时,也分手了。此后父亲一直过着独身的生活。家中的女管家在父亲家待了很长时间,亲戚 建议父亲索性娶她为妻,可是儿子和女儿都不接受。由于这个缘故,女管家待不下去,走了。 儿女还年幼时,父亲疼爱儿子甚于女儿。儿子像女性,父亲的身边琐事,他照顾得比女儿还 体贴入微。从学生时代起,他就爱美,擦自己的鞋的时候,总是连父亲的鞋也一起擦,熨自己 的西装的时候,也总是连父亲的西装一起熨。从领带到内衣裤,凡是父亲身上的穿戴,一切都 由儿子来选购。儿子还干炊事的活计。儿子在厨房里准备晚餐的时候,父亲就对女儿说:你也 去帮帮忙吧。 “是他自己喜欢干的,去妨碍他,他还不高兴呢。”女儿沉着地回答说,“哥哥像个女人,还 不是爸爸的责任吗?” “他从小总爱模仿妈妈啊。” “也许是哥哥深深体会到没有母亲的痛苦,所以想要像母亲那样侍候父亲吧。我可不愿 意这样做。” 儿子结婚另立门户之后,老父深感寂寞,有时对女儿嫌恶比好感多。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桩 事情:有一天,父亲不知系什么领带好,他拿出了三四条领带,系了又换,换了又系,女儿一言 不发地凝望着。父亲从学校回到家里,他的姿影比先前明显地憔悴了,骤然变老了。 “今天又遇见了久违的人哪。” 父亲念叨这句话,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那女子是我在乡村小学时代的同班同学。说是女子,其实如今已是老太婆了。不过,比 起我来,她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因为她本来是个倔强的女子啊。她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 印象。从前,我们乡村小学生都很粗野,有时在放学回家途中,拽住女同学的头发嬉闹。男生 把女生一个个地绊倒,然后抓住她们的辫子拽着走。最先哭出声的一组就算输,忍受最长时 间的一组就算赢。这女生直到最后都没有哭,五六个男生中,我得了第一。因为我一边拽一边 望着她的脸,心想,她不哭吗?她吊着眼梢,连眼也无法眨一眨,可她还是强忍住了。她那副刚 毅严厉的脸,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数十年过去了。据父亲说,他在东京街头上又遇见了这女子。她已是一家保险公司董事 的夫人,当然也有儿孙。父亲说,是对方先向他打招呼的。 其次,父亲遇见的“久违的人”,就是他上大学预科时的一家当铺的小伙计。父亲在学校 寄宿,那时的宿舍是很自由的,放假回乡省亲的时候,他将棉被典当了,回广岛途中,大概在京 都或是什么地方下车玩了一天。因为手里弄到一笔学杂费,回到宿舍以后,他就将典当的东西 赎回来了。 “就是这小伙计经常替我将棉被搬去又搬回来。听说,现在他在芝地区开了一爿当铺。真 令人怀念啊。” 从学校回来,父亲还告诉女儿说,在马路上,他遇见了第一次结婚时的媒人夫妻。据媒人说, 他的前妻再婚了,因为劳累过度十年前已经作古。 “夫妇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暂,前妻的死,我全然不知道。”父亲说。 后来,父亲接二连三地在街上偶然遇见从前很有缘分、如今已经疏远的人。每次相遇他 都告诉了女儿。诸如大学的同学啦,提任教师后第一次教过的学生啦,昔日房东的女儿,还有后 妻的亲友啦,从前学尺八的师兄弟啦,登山伙伴的姐姐啦,村子里的熟人啦,等等。但是,父亲 谈遇见这些人的话渐渐变得简单了。女儿不由得开始生起疑团来。 “今天又遇见了久违的人哪。” 父亲照例这样说道。他脱下西装之前,将兜里的香烟、手绢先掏出来。他只是提及邂逅了 旧日的朋友,却没有说这些朋友的详细情况。女儿拾起手绢,手绢里飘落了一片红彤彤的大枫 叶。 “啊,太美了!是点缀在菜碟里的吧?跟那位朋友共进晚餐了,是吗?”女儿说。. “不。起风了,学校的枫叶四处飘零。这枫叶飘落在我的头上。只是这么一片飘落到我的 头上。”父亲真的屡屡遇见了“久违的人”吗?女儿很想证实一下。她知道父亲的下班时间, 于是早早就躲藏在学校附近车站的隐蔽处等候。父亲急匆匆地来到了车站。他用右手轻轻打 了个手势。女儿看见了父亲邂逅的女人,胸口像被捅了一样,原来她就是自己的母亲。她不禁 呆若木鸡。 女儿思忖:难道父亲所说的遇见的“久违的人”是谎言,其实是自己的母亲?父亲为什么要 瞒着女儿呢?难道是为了如今已再婚、有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的母亲吗?父亲从什么时候起、 为什么要与母亲相见呢? 下次,女儿自己也打算去见母亲。她一连三天来到车站。母亲没有来。第四天,父亲看见 一个进站的美貌的中年妇女,就停住了脚步,歪了歪脑袋,但最后还是走了过去,同她搭起话 来。那妇人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似乎在说:我想不起来了。父亲是认错人了吗?女儿真想跑到 父亲的身边去。可是,她一想到父亲遇见的“久违的人”不也都是看错人了吧,就有点惧怕了。 那个女人——女儿的母亲也是认错人了吧?!她的心头涌上了这样的疑念。 (选自川端康成《藤花与草莓》) 10.文中父亲怀念女同学、小伙计、媒人夫妻的段落,在叙述上有什么特色? (4 分) 10.[答案]①按照父亲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进行描写:从小学、大学预科到结婚;②女同学部分 主要是由父亲第一人称叙述,小伙计和媒人夫妻部分主要是由第三人称叙述,且叙述的篇幅越 来越少;③三段文字的叙述语调是有变化的:女同学部分以轻松的语调为主,小伙计部分以深 情的语调为主,媒人夫妻部分则是震惊与懊悔的语调。(每点 2 分,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题思路]叙述包括五个角度:人称、视角、腔调、速度顺序。从这三部分文字看,其叙述顺 序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与父亲的人生轨迹相吻合。从叙述人称的角度看,第一部分以第一 人称叙述为主,第二、三部分以第三人称转述为主,透露出女儿对父亲的叙述渐渐厌烦的心理, 故叙述者不再赘述父亲的表情,而用第三人称的转述。从叙述语调来看,三部分文字也,有变 化,女同学部分以轻松的语调为主,小伙计部分以深情的语调为主,媒人夫妻部分则是震惊与 懊悔的语调,从三个人物的相关事情上看,父亲的情感显然走向了深沉。考生若从叙述速度上 对三部分文字作详尽的分析亦可,如在第一部分,父亲叙述玩闹的时候,速度较快,而在叙述女 同学的表情时,速度就慢下来。足见父亲对这个细节的印象之深。 11.文章反复出现的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 分) 11. [答案]①第一次出现,有点题的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伴随着遇到的人的不同,父 亲的心情也不同,同样的语言,却表达父亲不同的心情;③有过渡情节、调整情绪的作用。(每 点 2 分,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结合和小说有关的几个要素,即情节、人物、读者、主旨、环境进行 分析。在这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父亲说的那句话,能够表现父亲遇到熟人时的不同心情,刻画父 亲念旧的形象;同时,文章不同部分的叙述各有其内容,往往通过父亲的这句感叹,将话题重新 切入,起到另起话头进行叙述的作用;此外,放在开头进行陈述,有点题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 作用。 12.父亲把枫叶珍藏起来,并带回了家。这一情节安排得颇具妙处,试赏析。(6 分) 12.[答案]①枫叶被父亲用手绢珍藏,刻画了父亲珍惜物品的形象;②父亲不多谈邂逅的朋友, 解释枫叶的由来时又显得可疑(两次强调枫叶是偶然落到头上的),这进一步引发了女儿的疑 惑,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红彤彤的枫叶为文章点缀了一抹亮色,象征被珍藏在父亲记忆里的事 物,无言的枫叶寄托着对故人往事的深情怀念。(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分析情节的妙处,可以从小说的要素(情节、人物、主旨、读者)入手。从人物角度 看:父亲把枫叶用手绢包好带回家,可见他惜物、优雅,极富深情。从情节角度看:父亲回答枫 叶的来由时,有意两次强调枫叶飘到头上是偶然发生的;父亲介绍枫叶时轻描淡写,可是他实 际的行为却反映他极为珍惜这片枫叶;随着叙述的推进,父亲对久违的人的叙述越来越少了, 随口一提,然后就把话题转到了枫叶上;枫叶情节之后,女儿跟踪父亲,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 旨上看:火红的枫叶是文章的一大亮色。从两任妻子的离开,想再娶被子女反对,懂事的儿子晚 婚,女儿不能理解父亲的心,等等可以看出,父亲其实沉浸在孤独与痛苦之中,唯独这片枫叶照 亮了全文,那是一片深情的象征。 13.为什么女儿“一想到父亲遇见的‘久违的人’不也都是看错人了吧,就有点惧怕了”? 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13. [答案]①父亲与“久违的人”连再次相逢的机会都没有,但父亲还是借着回忆向他们致以 真挚的情感,可见父亲多么孤独,多么深情,女儿却丝毫没有察觉;②父亲有意说这些故人旧事 给女儿听,其实是他主动和女儿进行沟通的方式,但女儿却并不理解(文章没有写女儿对父亲 诉说故人旧事的回应);③“惧怕”词点出了现代社会中,子女意识到与父母的精神隔阂之后 的懊悔与愧疚之情。(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题思路]考生要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答题。文中开篇写了三件事情:女儿反对父亲 再婚;女儿反对帮助哥哥做饭;女儿望着父亲挑领带,并不帮忙。由此可见,女儿对父亲是比较 疏离的。这种疏离或许并不是女儿有意造成的,但女儿直到后来才恍然大悟,由此自责是一个 不合格的女儿,这也是“惧怕”的缘由之一。如果父亲没有遇到故人,却还是津津乐道,除了说 明父亲想念故人之外,或许还表明,这是父亲尝试和女儿沟通的一种方式。不幸的是,小说没 有写父女之间是如何沟通这个问题的,但从父亲说的话越来越少这点来看,我们猜测女儿的回 应应该是比较冷淡的。因此,没有意识到要和父亲沟通,是让女儿“惧怕”的理由之二。“惧怕” 的背后体现的是女儿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缺少关心和理解之后的懊悔、愧疚之情。这是“惧怕” 一词体现的人情的复归。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山谷外集诗注原序 [宋]许尹 六经所以载道而之后世,而《诗》者,止乎礼义,道之所在也。周诗三百五篇,有其义而 亡其辞者,六篇而已。大而天地日星之变,小而虫鸟草木之化,严而君臣父子,别而夫妇男女, 顺而兄弟,群而朋友,喜不至渎,怨不至乱,谏不至讦,怒不至绝。此诗之大略也。古者登歌清 庙,会盟诸侯,季子之所观,郑人之所赋,与夫士大夫交接之际,未有舍此而能达者。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又曰:“不学诗,无以言。”盖诗之用于世如此。周衰,官失学废,大 雅不作久矣。由汉以来,诗道浸.微,陵夷至于晋、宋、齐、梁之间,哇谣甚矣。曹、刘、沈、 谢之诗,非不工也,如刻缯染縠,可施之贵介公子,而不可用之黎庶。陶渊明、韦苏州之诗寂 寞枯槁,如丛兰幽桂,可宜于山林,而不可置于朝廷之上。李太白、王摩诘之诗如乱云敷空, 寒月照水,虽千变万化,而及物之功亦少。孟郊、贾岛之诗酸寒俭陋,如虾、蟹、蚬、蛤,一 啖便了,虽咀嚼终日,而不能饱人。惟杜少陵之诗出入古今,衣被天下,蔼然..有忠义之气。后 之作者,未有加焉.。 宋兴二百年,文章之.盛,追还三代,而以诗名世者,豫章黄庭坚鲁直①.。其后学黄而不至者, 后山陈师道无已。二公之诗,皆本于老杜,而不为者也。其用事深密,杂以儒佛,虞初稗官之 说,《隽永》《鸿宝》之书,牢笼渔猎,取诸左右,后生晚学此秘未睹者,往往苦其难知。三江任 君子渊博极群书,尚友古人,暇日遂以二家诗为之注解,且为原本、立意、始末,以晓学者, 非若世之笺训,但能标题出处而已也。既成,以授仆,欲以言冠.其首。 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虽然,论画者可以形似,而捧心者难言;闻弦者可以数知,而至音者难说。天下之理,涉于形名 度数者,可传也;其出于形名度数之表者,不可得而传也。昔后山《答秦少章》云:“仆之诗, 豫章之诗也。然仆所闻于豫章,愿言其详;豫章不以语仆,仆亦不能为足下道也。”呜呼!后山 之言,殆谓是耶?今子渊既以所得于二公者,笔之于书矣,若乃精微要妙,如古所谓味外者,虽.使 黄、陈复生,不能以相授,子渊尚得而言乎?学者宜自得之可也。子渊名渊,尝以文艺类试有司, 为四川第一,盖今日之国士、天下士也。 绍兴乙亥冬十二月,鄱阳许尹谨序。 (选自《山谷诗集注》) [注]①黄庭坚鲁直:黄庭坚,字鲁直,豫章(今江西)人,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下文所云陈师 道,字无己,江西诗派的追随者。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由汉以来,诗道浸微 浸:逐渐 B.蔼然有忠义之气 蔼然:和蔼的样子 C.欲以言冠其首 冠:放在最前面 D.闻弦者可以数知 数:技艺,技术 14.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思路]“蔼然”是盛大、充沛的样子, 可翻译为“颇”。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B.后之作者,未有加焉.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C.文章之.盛,追还三代 儿之.成,则可待乎 D.虽.使黄、陈复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5.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A.表揣测的语气词/代词,它的。B.代词/句末语气词。C. 两个“之”字都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表假设,即使/表让步,虽然。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提出《诗》承载道义,且广泛运用于宗庙祭祀、政治外交、士人交际等场合,可见 《诗》具有教化和实用的双重功能。 B.作者列举汉代以来的诸位诗人,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却对杜甫大为推崇,认为其诗有“忠 义之气”,从中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 C.任渊已为黄、陈之诗做了周密的注解,可使读者明白晓畅,但作者又认为这与传世的训释古 书之作仍有距离,勉励任渊要精益求精。 D.本文赞《诗》、杜诗,又谓黄、陈之诗“本于老杜”;许任渊为“国士”,又说是否注出精微 之处应由读者评判。起到推荐作品的效用。 16.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但作者又认为这与传世的训 释古书之作仍有距离”是对原文“非若世之笺训,但能标题出处而已也”的曲解。“非若”是 “不像”的意思,该句是说“(任渊的注释)不像一般的世上的注释之书,仅仅能写明题目和出 处来源而已”。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予 尝 患 二 家 诗 兴 寄 高 远 读 之 有 不 可 晓 者 得 君 之 解 玩 味 累 日 如 梦 而 寤 如 醉 而 醒 岂 不 快 哉 ! 17. [答案]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 醒/岂不快哉!(六处断句全对得 3 分;漏断、错断、多断相应扣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断句时,一个实用的做法是根据“动词”来断句。一般而言,一个小句里只能有 一个动词。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找到“患”“读”“得”“玩味”等动词,应在“读”“得”“玩 味”前面断开,表示一个动作的结束,另一个动作的开始。“如梦而寤”“如醉而醒”结构相同, 句意完整,两个“如”前均应断开。“岂不”是疑问,词,一般位于句首,其前应断开。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生晚学此秘未睹者,往往苦其难知。(4 分) (2)然仆所闻于豫章,愿言其详;豫章不以语仆,仆亦不能为足下道也。(4 分) 18.[答案](1)年纪较小的后辈学者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奥秘的话,常常因其难以理解而痛苦不 堪。(“后生晚学”“秘”“苦”各 1 分,句意 1 分) (2)(然而)我从黄庭坚那里听来的,都愿意详细地说出来;黄庭坚不曾告诉我的,我也不能对 你说啊。(“愿言其详”“语仆”“为足下道”各 1 分,句意 1 分) [文言译文一] 六经是用来承载大道并且将其传之后世的,而《诗经》,遵守礼义,正是道所存在的地方。 周诗有三百零五篇,只标明大义(标题)但没有文辞的,只有六篇。(《诗经》这本书,)大到天 地日月星辰的变化,小到鸟兽草木虫鱼的变化(全都具备),并且严格区分君臣父子的关系,合 理地区分夫妇和男女,使兄弟之间和顺,使朋友聚集在一起,使人喜悦但又不过分,哀怨但又不 混乱,提出意见但又不至于攻讦,有怒气但又不到断绝交情的地步。这是《诗经》的大略啊。 古人在清庙之中吟唱,诸侯会盟,吴公子季札所观看的,郑人所诵读的,士大夫之间交际所用 的,没有离开《诗经》能做到的。孔子说:“创作这《诗经》的人,恐怕都是知道道的人吧!” 又说:“一个人不学《诗经》,就没法说话。”《诗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大概就像 这样吧。周朝衰落之后,官员散失、学问废弃,大雅之作(《诗经》中的篇名)不兴起已经很久 了。从汉朝以来,诗歌之道逐渐衰微,衰落到晋、宋、齐、梁的时侯,就更是靡靡之音了。曹 植、刘祯、沈约、谢安的诗歌,不是不工整,(只是他们的诗)像精致的丝绸,可以用在贵胄公 子的身上,却不能用在平民百姓身上。陶渊明、韦应物的诗歌则透露出寂寞颓废之气,就像兰 桂之花,适合在山林之间留存,却不可以放在朝廷之上。李白、王维的诗歌就像乱云布满天空, 寒月照在水里,虽然千变万化,但对于实际事物的作用却很少。孟郊、贾岛的诗歌寒酸俭朴粗 陋,就像虾、蟹、蚬、蛤,吃完便罢,即使你成天吃,也不能使人吃饱。只有杜甫的诗歌出入 古今,功泽天下,充满着忠义之气。后世的作者,没有一个超过他的。 宋朝兴起二百年后,文章繁盛,直追夏商周三代,而以写诗闻名于世的,要算豫章黄庭坚 鲁直先生。之后还有学习黄庭坚但水平不如黄庭坚的后山陈师道无己。两位先生的诗歌,都本 源于老杜,但又不是模仿老杜。他们的诗歌用典晦涩,掺杂儒家佛家(学说),还有野史小说之 言,《隽永》《鸿宝》等书,就像用笼子网格捉兽捉鱼一样地将它们取材过来,年纪较小的后辈 学者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奧秘的话,常常因其难以理解而痛苦不堪。三江的任子渊先生博览群 书,尚与古人为友,闲暇的时候就把黄、陈二家的诗拿来注解,并且写明其本来面目、主旨立 意、创作始末,来使学习的人知晓,(任渊的注释)不像一般的世上的注释之书,仅仅能写明题目 和出处来源而已。(注解)完成之后,他将书交给我,想让我在这本书的卷首写几句话。 我曾经担心黄、陈二家的诗歌,起兴、寄托都很深远,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不明白的地方,现 在获得了你的解释,终日揣摩,简直如梦初醒,如酒醉而醒,真是痛快啊!虽然这样,讨论绘画 的人可以用外形来使它相似,但谈论心迹的人却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听音乐的人可以用技术 来理解音乐,但最精妙的音乐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天下的道理,凡是涉及外形虚名度量技艺 的,都是可以用语言传授的;那些在外形虛名度量技艺之外的东西,却不是可以用语言来传授 的。陈师道曾经在《答秦少章》中说(过这样的话):“我的诗,传承于黄庭坚的诗。(然而)我 从黄庭坚那里听来的,都愿意详细地说出来;黄庭坚不曾告诉我的,我也不能对你说啊。”啊! 陈师道的话,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指诗歌中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言下之意是,任子渊 的注释仅能标注诗歌中能用语言解释的部分,其最精深的部分,注释者尚未理解,因为连作者 本人都未必能清楚)现在任子渊已经将从黄、陈二位先生那里得到的东西,用笔写在书上了, 至于那些精微玄妙之处,就像古人所说的味道之外的东西,即使让黄、陈二位先生再生,也不 能传授,任子渊还能说明白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习的人自己去探索就可以了。任子渊名渊, 曾经凭借文艺取士,考为四川第一,实在是今日的国士、天下士啊。 绍兴乙亥冬十二月,鄱阳许尹谨序。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戏赠友二首 [唐]杜甫 (其一) 元年①建巳月,郎有焦校书。 自夸足膂力,能骑生马驹②。 一朝被马踏,唇裂板齿无。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其二) 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 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 驽骀漫③深泥,何不避雨色。 劝君休叹恨,未必不为福。 [注]①元年:指唐肃宗宝应元年,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时期。②生马驹:强悍的马。③漫; 充满。 19.两首诗刻画人物形象传神。从诗歌看,焦校书可谓 者 ,王司直可谓 者。 (2 分) 19. [答案]好勇冒险(每空 1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焦校书“自夸足脊力”,结果骑马受伤,可见其是好勇、逞强之人。王司直雨中骑 马,不幸摔伤,可见其是冒险(或执拗、粗心)之人。 20.古人评价这两首诗:“公于此有深感焉,非仅戏笔而已也。”你认为诗人的“深感”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评析。(6 分) 20. [答案]两诗看似戏言,贬“焦”而怜“王”,实则体现诗人忧时伤世、反对战争之情。① 宝应元年是安史之乱的关键之年。焦校书却自夸勇敢,以至从马上摔下受伤。诗人认为这样做 毫无价值,大丈夫理应上阵杀敌,报效国家。②战争是非常残酷的。王司直因骑马而受伤,却又 免于征战,未必不是好事。诗人以此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每点 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两首诗都写人因坠受伤,但受伤的原因却不同,诗人的情感态度也因此不同。贬 “焦”而怜“王”的背后,体现的是诗人对时局世道的忧患与愤恨。焦校书为人好勇,从马上 摔下来,诗人评价道,大丈夫应该上阵杀敌,这样白白受伤是没有价值的。与其说是在批评焦校 书,不如说是在批评战争的残酷。王司直冒雨骑马受伤,诗人却说“未必不为福”,表面上是同 情王司直,其实质还是反对战争。 [诗歌鉴赏] 其一 诗人写道,元年建巳月的时候,有一个焦校书郎。他夸耀自己很有武力,可以驯服强悍的 宝马。有一天他骑着马,却从马上摔下来,连门牙都被摔碎了。前后对比,讽刺意味就出来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评论:如果这祥.的勇士不肯平复自己的雄心壮志,何不去战场上擒敌?言下 之意是,何必在骑马夸耀武力上,白白受伤呢?由此看来,诗人对这种炫技行为是揶揄的。 其二 诗人写道,元年建巳月的时候,有一个王司直官冒雨骑马,也从马上摔下来,并且骨折。但 诗人没有写他是一个夸耀武力的人,而是说,连马都沾染了泥点子,这是雨天路滑的缘故。“何 不避雨色”,一个反问句,道出诗人的关切和同情,与上一首的揶揄讽刺手法迥异。最后两句也 是诗人的评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受伤了,就可以不用操劳战事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②而不怨。”——(《论语·里仁》) [注]①几(jī) :轻微,婉转。②劳:忧愁。 21.“作”的意思是 。这个动词,体现了孔子 的待人态度。(2 分) 21.[答案]起立仁者爱人(每空 1 分,顺序不能颠倒)[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和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 [解题思路]“作”在文言文中有“起”的意思,这里解释为“起立”。孔子对这些人的举动,表 明他对这些人的尊敬,体现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22.第二则材料是针对父母有过错时而言的。从“情”与“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4 分) 22. [答案]子女要指出父母的过错,这是“义”;但指出错误的方式应该是委婉劝谏,如果建议 不被听从,做子女的仍然要保持恭敬,不能违逆父母,就算心里有忧愁,也不怨恨父母,这是 “情”。这种做法明确“情”与“义”的重要性,但更强调“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 [解题思路]这则材料谈的是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错误。孔子认为要委婉劝谏,如果父母不听 从,也要保持恭敬,不可怨恨。由此可见,子女应当指出父母的错误,这是“义”的要求;但要 采取委婉的方式,并且就算不被听从也不能怨恨父母,可见“情”的重要性。继承优秀传统文 化,前提是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理解。如何看待孔子的这种做法,应该见仁见智,但就本题而 言,正确理解非常重要。 [文言译文二]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衣冠整齐的贵族和盲人时,即使(他们)年少,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 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孔子说:‘“侍奉父母(遇到其有过错)应当委婉地提出建议,自己的建议得不到父母的认 可,也要做到恭恭敬敬不违逆父母,(做子女的此时)就算很忧愁也不能怨恨(父母)。”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道之以政,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 ⑵ ,葬于江鱼之腹中。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王实甫《长亭送 别》)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亦曷故哉?(张溥 《五人墓碑记》) (5)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 23. [答案](1)齐之以刑 有耻且格 (2)宁赴湘流 安能以皓皓之白 (3)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倩 疏林挂住斜晖(注意.“骢”“晖”等字的写法) (4)激昂大义(注意“义”字不要错写) 蹈死不顾 (5)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每空 1 分,有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只选做 3 小题,如超过 3 题,则取前 3 题计分)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战国时期,楚国人李斯年轻时发现:同为老鼠,有的老鼠生活在臭水沟里,吃着不干不净的 食物,瘦骨嶙峋;有的老鼠生活在米仓中,吃着丰盛干净的食物,肥头大耳。李斯由此悟出一个 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功,个人的努力尽管重要,但身处的环境作用更大。这就是所谓的“老鼠 哲学”。当时最有潜力的国家是秦国,于是李斯勤学苦读,学成之后辗转来到秦国,成为秦国大 臣,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他的成功与他年轻时悟出的“老鼠哲学”是分不开的。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4.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常规,主要是环境和个人谁更重要的问题,但不是把观念 直接传输给考生,而是借助历史人物的故事,形象地阐述观点,供考生评价分析。由于有了李 斯的例子,考生的论述当.更具有针对性,思考也相应地加大深度,对于避免套话、空话类作文, 当有一定裨益。 [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本 则材料选用《史记》中的人物和故事,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李斯通 过观察臭水沟里的老鼠和米仓里的老鼠发现,前者活得艰难,后者活得滋润,由此得出了个人 的成功要借助于环境的启示,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李斯审时度势,看到秦国的强盛是大势所趋, 故为秦国效力,果然建立了不世之功。这也证明了“老鼠哲学"的正确性。这留给考生的思考 是明显的:一个人的成功,是自身的努力重要,还是环境的影响重要?从材料看,好像环境的作. 用更大一些。但必然如此吗?这就给考生的思维留出了必要的空间。考生选择其一,或者兼选 两者,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提示①环境造就英雄;②对“老鼠则学”说“不”;③环境离不开努力。 参考素材 (1)理论素材 ①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②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③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 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拿破仑 . ④拼一切代价,去奔你的前程。——巴尔扎克 ⑤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2)事实素材 ①邓亚萍苦练球技。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 上大显身手,但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之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 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地站 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共夺得了 18 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 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 念。 ②吕公著学业有成。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 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 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 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③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玩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 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 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