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丰台一模议论文标杆文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引发热议。
网友甲:一群“唐朝胖妞儿”,体态圆润,穿唐三彩色样的纱衣,画唐代“斜
红”妆容,原汁原味,这才是传统啊!
网友乙:采用 5G + AR 技术,打造的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的视觉盛宴,
一下子吸引了我。
网友丙:从穿戴造型看,舞蹈表现的是一群唐代少女。但她们嬉笑打闹,嗔
怒搞怪,又和当下的少女毫无二致。
网友丁:听说舞蹈灵感源于博物馆的唐三彩乐俑,我最近就预约了博物馆的
门票。
网友们关于《唐宫夜宴》的热议,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1号文: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语言精准。49
讲好中国故事
近日,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的全网走红,将文化的传承重新引入人们
的视野。当古色古香的舞乐上演,十四亿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在心底涌动。这不禁
令我重思文化传承之义。
文化传承,顾名思义,首先在于对优秀文化基因的继承。这种继承首先应是
忠于形式的,即忠于文化的“外化”表现。《唐宫夜宴》之所以广受欢迎,其最
为浅表的原因便在于其对于唐代舞女丰盈体态、唐三彩独特纱衣与唐代“斜红”
妆容的复刻,而当外在的唐代文化形式得以流传,大唐盛世物产丰饶、包容万象、
开阔繁盛之盛况便跃然于眼前。当“斜红”妆容与丰腴之态将唐代美人的风流韵
味重现,我们民族根脉于悠悠千里共同生产生活实践的共同审美情趣便被激发,
被唤醒。唐代美人、三彩纱衣、“斜红”妆容——这些看似流于形式复刻之物,
实则为悠悠中华的文化符号。当种种独具风韵的文化符号被传递,一段舞蹈便被
冠以“中国舞蹈”之名,我们辉煌的传统文化便得以传递。
不惟此,若欲让传统文化于当今之社会“活”下来,时代基因的注入不可或
缺。当 5G+AR 技术的技术打造出视觉盛宴,当春晚传媒助力舞蹈节目传播,《唐
宫夜宴》方得以出圈,得以焕发活力,引人注目。“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当新
时代、新活力注入旧文化、旧智慧,便不难迸发出强大的文化力量。当故宫的文
创产品火爆全网,当敦煌研究院的 3D 参观受到欢迎,我们不难证实文化创新的
力量——它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是代代中国人智慧的累加,是文化传承的来路。
从《唐宫夜宴》中,我们依稀可见唐时少女的嬉笑怒骂,她们照进现实当下,
引发出跨越时空之共鸣。在跨越千年的同频共振之下,一代代人以自己的努力将
文化熔铸于艺术之间,促使人类文明永续传承,一路向前。而人又是文化的创造
者,因此,我们在文化的传承中洞见唐人之趣、唐人之情。然而我们也应牢记自
2
身文化传承者、创造者的身份,在欣赏之余,尽己之力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华
中国故事。
所谓文化,乃人文化人而成。它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2号文:文化与科技,小切口立意,话题集中,思路清楚。思路:传承传统文化
的重要性——如何传承?科技助力,二者结合——但传承不等于恶搞,需有机
结合。一类上,47
文化与科技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引发热议。而多样化的
评论,无不体现着传统与科技的结合,是传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良好措施。
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是泱泱大国延续千年的不变内核。我们在面对德高望
重的学者时,念出“高山仰止”,这是儒家文化;我们在登高远眺时脱口而出“一
览众山小”,这是诗歌文化;我们在泼水节中畅谈节日的欢庆,这种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点一滴都值得传承。而面对当今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的盛
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视野缩小在一块儿电子屏幕,随之而来的便是文化
传承的断档,保护文化迫在眉睫。
当娟人、剪纸等名词被逐渐遗忘,文化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后继无人,更是无
人知晓。而《唐宫夜宴》的备受关注,给传统文化以启迪——用科技保护文化。
科技彰显未来,给人以对未来的幻想,但科技也可以肩负起保护过去的使命。互
联网、短视频的是盛行,使文化通过直播形式推广;5G+AR 技术的应用,更是使
唐代宫宴的盛景登上更大的舞台。用科技保护传统不只是一句口号儿,已经有先
行者用实践告诉后人,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但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其如何与偏于古老的文化有机结合,成为一个难题。科
技与文化应互相成就,不该有失偏颇。当以文化为吸引点,却用不伦不类的技术
加以宣传,这不仅无法起到宣传文化的作用,更是对文化的侮辱,可见二者的结
合仍在道阻且长的路上,这需要后辈不懈的探索。终有一日,二者将在和谐中共
同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永恒的积淀,没有一种文化应该在历史中走向没落。而我们
所处的时代,应肩负起保护文化与传承文化的责任,这不仅之于中国,对于世界
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重中之重。当文化秉持着其独有的内核,搭乘着以科技为载
体的轨道,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将使二者在相互成就中愈行愈远。
3号文:整合立意: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思路:首先是守正,然后
是创新。一类上,46
文化相继,守正创新
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大时代,如何守住传统、开发传统是永恒的话题,而河
南春晚舞蹈《唐宫盛宴》就给出了其独特的解答——守正创新,无疑是文化发展
的通途。
3
在当今时代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文字普及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真正
潜心体味传统、钻研传统的人却不增反减。曾几何时,人们闻“大部头经典”而
色变,用短视频代替阅读,用玩游戏代替冥想,快乐变得浅显而易得。正如木心
所言:流俗的易传、高雅传统的失传才是真正的悲哀。因此,守住文化根脉,充
分继承传统,对于现世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是我们维系发展当代文化、推动社会
“书香文气”弥漫的必由之路。舞蹈《唐宫夜宴》,将唐代“斜红”妆容、唐三
彩纱衣、亭台楼阁加以还原,用原汁原味将其盛唐文化背后优秀的历史传统呈现,
才有了如此高质量、直击人心深处、民族血脉、光辉历史的效果。
然而正如龙应台曾言,文化绝不是摆在墙上干涸的油墨,不允许任何添改。
事实上,无论是干涸的油墨,亦或是巧妙的留白,都给人无限遐思和再造的空间。
要想使传统焕发新生,靠的绝不是完全仿照,生搬硬套,而是要加以现实的思考,
回应时代需求,通过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手段加以创新。《唐宫夜宴》利
用最先进的 5G+AR 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结合,在提供了多彩的场景同时,
相比于传统舞台又多了特色和更丰富的意味。小小的舞台串联起古今百姓、历史
更迭,是优秀传统盛唐的再现,又是科技腾飞、祖国发展的生动呈现。既回望历
史,又展望未来,让唐代与当代的少女在此交汇,遇见前世今生。如此创新,又
怎能不使人心潮澎湃呢?
因此,面对时代发展的大变局,我们更应守住传统与民族之魂,在不忘本来、
面向未来的实践中守正创新,将中华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永葆青春与活力。
4号文:整合立意: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思路:继承是前提——还需推陈出新—
—贴近生活。一类中,45
新生的雀跃与坚守的泰然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我们
应当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则成为其传承路上的矛盾。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其发展的前提基础。《唐宫夜宴》中舞者的体态、
纱衣与妆容,都是对唐三彩乐俑的展现,而唐三彩乐俑则作为唐代文化的载体被
一代代人民继承下来。如果不对其进行继承,现在就不会有如此包容的、具有与
民族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文化谈何发展文化?
在继承的基础上,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学
技术进行创新并传播,国家博物馆网上展厅、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技术……都是将
传统文化以当代形式展现,民族舞蹈中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结合,呈现着视觉
盛宴。对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其成为优秀的且大众
喜闻乐见的文化,增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守正与创新传统文化都要立足于实践。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遵循社会发展的
规律,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反映当时的社会存在。优秀传统文化要贴近
生活,同时需高于生活,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下来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我们继承和发展的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当将所见所闻所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自觉接受其熏陶。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当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让中华文
化面向世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既要有新生的雀跃,又要有坚守的泰然,在继承中
发展,在交流中传播,做中华文化小使者,学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5号文: 先论述材料中“这一个”事例“火”的原因:立足传统+创新发展——
再从材料拓开去,提升到“这一类”的思考。思路清楚。一类下,43
立足传统,创新发展
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主题。对此,我认为:立足传统,
创新发展是文化传承的重点。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引发热议。《唐宫夜宴》
中,一群体态圆润,穿唐三彩色样的纱衣,画唐代妆容的“唐朝胖妞儿”给人们
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说这是“原汁原味”,是传统。没错,穿戴造型上来看,
舞蹈表现的就是一群唐代少女。节目组根据唐朝的装束进行设计,这是立足传统
的体现。而 5G+AR 技术打造的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的视觉盛宴,少女嬉笑打
闹、嗔怒搞怪的生活场景,便体现出了立足传统之上,还需要创新发展。(例)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宫夜宴》之所以成功,正是它立足传统,创新发
展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不立足传统,则它很难有与人们共鸣的精神内核;如
果不创新发展,则它难免会显得古板,难以亲近人们的生活。节目组将唐朝文化
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舞蹈拥有文化底蕴的同时,给予人们视听双重方
面的享受,一下子吸引人们也不足为奇。 (析)
其实,有许多传统文化都像唐装文化一样需要传承.而传承的过程中又需要
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它在汉字普及的情
况下,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有人根据甲骨文象形的特点,设计了许多贴近生活的
表情包,使人们将注意力放到了甲骨文的传承上;故宫作为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
一直给人一种庄严感,让人难以亲近,而故宫工作人员根据故宫藏物,结合时代
需求,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故宫文创产品。风靡全国。由此观之,立足传统,创
新发展对文化传承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联)
继承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创新发展又是文化得以紧跟潮流延续
的重点。所以,文化传承应理清传统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做到立足传统,创新发
展。
6 号文:审题准,思路清。联想提升到“这一类”方面 稍显不足。就事论事,
略局限于材料。拓开少。二类上,40
一曲歌舞,展文化风采
5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震撼了许多观众,采用 5J+AR 技术,
仿佛将唐代少女的风采带到了现在。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的视觉盛宴,让其
中的唐三彩等唐朝文化也获得了大量流量。我认为,这次演出成功展现传统文化
魅力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尊重历史的客观性。简单来说,就是对历史描述不随意改编,保留其
原有的样子。《唐宫夜宴》》中,唐朝少女的圆润与《旧唐书》中所记载的唐人崇
尚肥美相呼应,而妆容则完全按照唐代“斜红”的妆容进行绘画,远处一望,还
以为是一群“小杨贵妃”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这样还原的人物让你瞬间跨越古今,
沉醉在唐代的歌舞升平中无法自拔。与文献中记载一致的细节可以让你沉浸在作
品中,而许多颠覆人物形象的改造则会让你瞬间出戏,这就是保持历史客观性的
重要性。
其次是科技带来的震撼。5G+AR 技术,让人物呈 3D 状清晰呈现在你眼前,
舞女的每一个动作都活灵活现。那一节葱指、玉臂、朱唇、凤眼都栩栩如生,让
你目不暇接。细致的刻画与虚拟背景的映衬,仿佛一场唐代的舞蹈表演,就在你
面前展现。灵活婉转的舞步,没有丝毫的生涩感,那眼波流转仿佛有星光在那里
闪烁。这是科技的力量,让我们穿越古今,得以见到唐代的舞蹈。
最后是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唐朝的瓷器“唐三彩儿”在瓷器史上也有着一
席之地。唐三彩还曾远销欧洲,这样有特点的传统文化因其绚丽的色彩,正好与
舞女的纱衣纹路相洽接,这样,唐三彩就融在纱衣里给大家欣赏,并潜移默化地
影响了观众。许多感兴趣的观众,因此前去博物馆进一步了解有关唐三彩的文化。
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一定要“润物细无声”,得此才能在不违和的同时,又将其美
展现给大众。
此次表演大力宣扬唐朝文化和唐三彩,因一曲歌舞,便让这些文化得到发扬
和传承。新奇的方式和古代的厚重感相结合,让人们印象深刻。如果我们按照以
上方法,多举办几场表演,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能会更为顺利。
7号文:审题准确,思路清楚。但论点略模糊。第 3 段谈的是借助网络传播传统
文化,而不是借助科技传承传统文化。略偏题。二类中,37
《唐宫夜宴》与传统文化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以传统文化为底,结合先进技术向观
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该节目火遍网络并引发了热议。
实际上,《唐宫夜宴》的大红只是表象,真正引发热议的,是其背后蕴含的
中华文化。如今是一个注重开放的时代,但我们在享受开放带来的红利的同时,
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传统文化被人淡忘,这是其中之一。太多的人去追求西学,
去崇尚日韩,或许直到端午节成为了别国传统那一刻,他们才悄悄有所醒悟。人
们这才开始认识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从未断代的传统文化才是民族的根。
人们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却还对如何复兴他们一筹莫展。《唐宫夜
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是信息的时代,发达的通讯技术、快捷的
6
传播途径,让人们发现:运用网络、运用先进技术可以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无
独有偶,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的确是有效可行的,《唐宫夜宴》的成功不是个例。
短视频作者李子柒也曾利用这种方式,让许多传统美食重回人们的视线;央视的
《经典咏流传》已成功利用流量、利用媒体传达了古典诗词之美。让传统与潮流
相结合,便能使前者重获生机。许多人在看过《唐宫夜宴》表演后,对国博物馆
展品产生浓厚兴趣,便是最好证明。
当然,虽复兴文化已成为大势,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文化是厚重的,
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它不是我们获得流量、获取暴利的工具,而是需要我们潜心
研究的经典。我们莫要盲目追求大势,而是应对自己所传播的传统文化,加以严
谨考究,这样才不会误导群众,对千年文化负责。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更是华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精神之核。
今后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深思的问题。
8号文:传统文化与科技齐头并进,没有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谈,传统与科技
割裂,且字数略欠。三类上。30
文化科技齐头并进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因为其在展现唐代少女
嬉笑打闹、优美灵动舞姿的同时,还采用了 5G+AR 技术,打造了虚拟场景和现实
舞台的结合,可谓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都展现了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力量已不可比拟之势强大起来。嫦娥奔月、蛟龙下海、
北斗连星、5G 技术领先世界,中国的科技发展、科技之强,向世界宣告着,我
们不再是那个任人侵犯的国家,也让我们有了 3月份与美国高层战略外交谈话的
底气,能坚定地喊出“我们中国人不吃那一套”。
同时,中国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继续发扬从古至今传递的优秀传统文
化。从古建筑保护、传承人的寻找、法律的规定、教育的宣传……中华文化根植
在每个中国人心里。这一节目,就很好地向大家展现了唐朝的妆容,衣服,同时
也宣传了古代文物,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
中国将文化和科技做到了齐头并进,这才是一个大国,一个历史大国的表现。
守住根脉,守住根和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时,要向前发展,立于世界东方。
9号文:跑题,四类文 22
唐宫夜宴
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说:“在采用这家 AR 技术
打造的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的视觉盛宴,一下子吸引了我。”在透过光鲜的
舞台效果看到本质时,无不在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使我
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科技发展离不开各位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从建国初期钱学森历尽艰难回到
祖国搞科研,再到苏联撤出后中国人独立研发了原子弹并引爆成功,从东方红一
7
号飞上太空再到今日北斗卫星网的全面建成……这些科研成果的背后都是科研
人员们用汗水换来的。如果没有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工作,中国的科技何以得
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科技强国,这与
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是不可分割的。
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体现。清朝自负自身国力强盛,拒绝了解
来华使者所带来的洋枪洋炮,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再后来,各国的科技
水平显著提升,只有中国仍止步不前,最终导致了丧权辱国、八国联军进入紫禁
城的惨案。假如当时清政府不自负,认真学习如何使用西方工具,积极参与工业
革命,那么中国不会是别国的朝见国,更不会有侵华事件发生。可惜历史不容假
设。
科技创新,在当今时代凸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现如今成为了科技强国,
但以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中美贸易战中,我们面对着华为
被封锁芯片后的处境,这就反映出我国在高端芯片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个国家将
最尖端的科技产物依赖于他国,而两国要产生的摩擦,依托的国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现在的中国,在科技上要进行自主创新,不依赖于他国,将自己国家的
命运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成为第一科技大国不可或缺的一步。
透过《唐宫夜宴》,看到了中国科技的进步;而通过中美贸易战,又发现了
中国科技的短板。希望中国的科技可以取长补短,早日成为现代化强国。
10 号文:主题是:科技应为我们所用,给生活提供便利和效率。只谈科技与生
活,一点不勾连文化。跑题,四类文。不通顺语句太多。 22
让新时代的科技为我们所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技等方面不断第进步,诸如 5G、抖音、虚拟现实
等技术,我认为将此类技术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才能使其发挥作用。
为什么只有融入生活才能体现科技的作用?无非是因为科技成就我们的生
活。不知不觉中,我们身边有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出现,甚至为我们所依赖。然后,
中国在几年前研发的北斗卫星技术,如今已运用在了无人驾驶、导航等方面。反
观国外,在机器人的研发中,虽有着极快的反应速度与计算的准确率,而造价算
下来,批量生产也要一百五千万一台。由此可见,同样是投入大量精力与财力,
可以用于生活中的技术便明显略胜一筹。若一项科技的产生没有用武之地,那么
也只会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外壳。
当然,一项科技必定会成为一个国家国力的代表,而若其有实用意义,那将
会更上一层楼。
我们应如何将当今的科技运用到生活中去呢?这无疑也提高了对一项技术
的要求。在军队训练时,已有部门率先使用了 VR 技术来演习。电子识别技术也
恰到好处地用在了我们常用的手机上。虚拟现实成像技术常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荧
幕中……而这些成功的事例摆在眼中,体现了人们的需求与科技供应相吻合这一
特点。想要这一项技术绽放在人们的生活,必须要了解人们的生活中种种不易见
8
的细节,或对一项技术深究挖掘它的功能。对于科技,我们应有这样的探索精神。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纷纷涌现,想要一一发掘它们的实用性,也是长期实
验与夯实空缺的过程。
为此,一技术的成功与否,也可以因此来鉴别。科技的存在往往就是使得人
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方便、更美好而产生。日后,将其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不
仅会展现出我国日益强大的科技,更是造就了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