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国学大师启功(附:相关练习)
启功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
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
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
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
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
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
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为促进
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 200 余万元,
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启功:九十三年长路人间一场游戏
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因为众人皆知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
乾隆的弟弟。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来得越来越多,启功索
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还说:“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
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那样一个人。”
后来,启功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
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启功自小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开始他与一般的小孩没有两样,悬腕运笔老哆
嗦,描“红字”的成绩也不理想,以致后来他的画比字好。对他刺激最大的是,一次他的
表舅请他作画,却事先叮嘱再三:画好后千万别在上面题款,他要另找人写。此事促使他
立志勤奋练字。
虽然在少年时期,便独创“启”姓,自当“始祖”,但启功依然能够福荫于深厚的家学
渊源,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他便逐渐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
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按启功的说法,是在这些大家的
教诲下,启功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
启功 21 岁时中学毕业,正忙于四处求职,在母亲的包办下,便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
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
启功曾有回忆曰:“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
我母亲和姑姑在 1957 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
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发丧,才稍微
松了一口气。我无以为报只有请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给她磕一个头。
一次夫人章宝琛对他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
功笑曰:“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夫人问:“如果你不信,我俩可以
赌下输赢账。”启功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
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功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
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功的脚脖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
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此招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
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启功曾言,这也许正应了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
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
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
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
言’……”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
启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有三种人,有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
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
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所以他们盼望我先别死。
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启功与几位朋友一起去八宝山为一位故去的友人送别。回到
京西宾馆,他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大伙儿关心地问他怎么啦?他说:“就当我现在去世了,
你们来说‘你安息吧’,我立马站起来致答词。”
(节选自《新京报》,
有删改)
链接 1
启功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泰斗。他著作丰富,通晓
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作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
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链接 2
启功说:“我在书画上能取得这点微末的成就,除了我个人的原因,还要感谢那
些一直提点我的前辈先生以及在背后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和学生。他们一样功不可没。”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启功不赞成他人称呼他为爱新觉罗•启功,是担心其皇族背景会对他造成不好的政
治影响。
B.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
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C.启功夫人跟他说自己逝世后会有很多人给启功介绍对象,这说明夫人对启功的依恋
不舍和对自己离开人世后没人照顾启功的担忧。她在语言上明显表露出不希望启功在他死
后“续弦”。
D.从启功讨论三种人对待他生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启功对人性、名利和生死的淡然
态度。但他更不认同第二种人。
1.B(3 分)
2.阅读全文,你认为启功性格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2.(4 分)(答出 2 点 3 分,3 点 4 分)
(1)对生活风趣幽默。自称一拨就倒,部级就是不急。
(2)对爱情专一。妻子死后拒绝再娶。
(3)对名利淡泊、豁达、洒脱。不喜人称他爱新觉罗氏,对博导副部不在乎。
(4)对病痛生死超脱达观。要求别人对他搞活体告别。
3.有哪些原因共同促成了启功在中国书画和文物鉴赏界的鼎盛地位?请做简要分析。
(5 分)
(答出 2 点 3 分,3 点 5 分)
外因:
(1)家学:显赫的家族福荫和良好的家学渊源,培养了启功书法学习的浓厚兴趣。
(2)名师:少年时期大家名师的指点为他的知识和技艺才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并得到
了系统的培养。
(3)家人:表舅不让题字的小事触发了启功极强的自尊心和内省力并把它转化为学习
的内动力。
内因:
(1)自我的奋发立志;
(2)性格的大度豁达,对名利和生死的超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忆启功
在启功先生诞辰 100 周年的日子里,社会各界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缅怀
和纪念他,这一现象足以反映出启功先生学术思想、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深远!
启功先生生前担任了中国书协的最高职务,他潜心研究传统书法艺术,临习大量碑帖,
不知疲倦地耕耘,形成了俊朗、清秀、端雅的“启体”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在各个社会场
合中存在,并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不仅如此,启功先将学术触角辐射到古
典文献、文字、音韵、训诂、历史、文物鉴定、红学、诗词、书画等,几乎涵盖了传统文
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他根据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讲事实、重本质、析源流,因而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
极高的建树。比如,《汉语现象论丛》大概是自语法学建立以来唯一一部真正立足于汉语实
际的语言学著作,系统论述了汉语使用中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又如,《论书绝句》
只有 100 首七绝的诗文和注释,中肯地评价书家成就、碑帖真伪、流派渊源,提出“透过
刀锋看笔锋”、“一从证得黄金律”等著名的论断。最后,我们发现,在任何一种学科的研
究中评价启功先生都是不够全面的,而相关的领域都有他的影子清晰存在!这也让我们想
起了,他去世后的官方讣告中有“国学大师”的名号,至于民间,或许还会更加直接地冠
以“最后一位”的限定语吧。
启功先生于 1912 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他早年丧父,家里就
靠寡母苦苦操持。在父辈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
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后有幸师从陈垣先生,恩师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启功先
生异常感动,终身难忘。他的学生不知听了多少遍启功对恩师陈垣的怀念和感激。在《上
大学》一文中他曾写道:“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
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而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启功又将此“恩”传给了学生、后
辈。他待学生如孩子,甚至在日本以及香港也不忘给学生买回昂贵的书籍。
学校准备设立一个基金会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很支持这件事情,耄耋之年的他为此呕
心沥血伏案三年,终于完成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香港义卖得了 163 万元人民币。但他不
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坚持以“励耘”命名,因为先师陈垣生前曾吟诗云:“老夫也是农
家子,书屋于今号励耘。”他要以此纪念恩师。
启功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却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一点也不
含糊的。他要较起真,谁也奈何不得。比如,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
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先生却
非常气愤。登报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
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他严肃地说:“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
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声明发表后,启功先生的许多朋友都不相
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启功先生为人随和,好说话。可是先生真的是说到做到了,留
下文物鉴定界的一则佳话。
早在 1978 年,六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如今,我们以虔敬之心缅怀启功先生,他用 93 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
大写的“人”字,让我们仰之弥高,永记心中。
(选自 2012 年 7 月《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本文撷取了启功先生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层次清晰地展示了令人仰慕、敬佩的启功
先生事迹。
B.第二段写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启功先生的书法,这是从正面表现了启功
的书法作品价值之高,是难得的墨宝。
C.启功先生一生奋斗在教育战线上,桃李满天下。他不但留下了精神方面的财富,还
亲自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D.启功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但家道早已衰落,因此从不以此自炫,靠自己的拼搏努力,
终成一代大家。
E.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人生的态度,值得
我们学习。
答案
(1)AE(E 给 3 分,A 给 2 分,D 给 1 分。)【解析】B“正面表现”错;C 偷换概念,
不是启功亲自设立奖学金,是学校。;D 前后无因果
(2)官方讣告中为什么称启功先生为“国学大师”?请概括分析。(6 分)
答:(每点 2 分)
①书法造诣高:独创“启体”,名满天下。
②治学领域广:涉猎广泛,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③学术成就大:他以讲事实,重本质,析流的方法治学,因而在每个领域都取得极高
建树。
(3)最后一段引入了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①概括了启功的主要生平,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②诙谐幽默地表现了他为人的谦虚,对坎坷的豁达,对名利、生死的淡泊;
③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缅怀和赞佩。(每点 2 分)
【解析】
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应主要考虑引用对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作用,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本文结尾处引用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其语言幽默诙谐,笑对生死,他把自己说成的“中
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可见启功先生的谦虚、淡泊,所以这里的引用更有力地
突出了传主启功先生的伟大人格,表达出作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这也就升华了文章的主
旨。
(4)为什么说启功先生“用 93 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结合全文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看法。(8 分)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答:(8 分。每点应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①为学:建树颇丰,贡献卓越。
②对人:对师长至敬,对学生关爱至切。无私奉献,奖掖后学。
③对己:面对人生坎坷,坚强乐观。淡泊名利、淡对生死。
④对事: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亏操守。
【解析】
本题涉及到对传主一生的评价,需要综合分析全文,归纳总结。本文一共可分为四层,
前三段写了启功先生的成就;第 4 到第 5 段写了启功先生对师长的尊敬,对学生的关爱;
第 6 段写了启功先生的正直;第 7 段写了记功先生的坚强、乐观、谦虚与淡泊。考生能够
把文章的结构梳理清楚,也就可以得到本题的答案了。
沁园春
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
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
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
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
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解超。
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琐,絮絮叨叨。
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
从此后,守收摊歇业,再不胡抄。
(末三句一作“收拾起,一孤堆拉杂,敬待摧烧。”)
贺新郎
癖嗜生来坏。
却无聊。虫鱼玩好,衣冠穿戴。
历代法书金石刻,哪怕单篇碎块,我看着全部可爱。
一片模糊残点画,读成文,拍案连称快。
自己觉,还不赖。
西陲写本零头在。
更如同,精金美玉,心房脑盖,黄白头麻笺分软硬,晋魏隋唐时代。
笔法有,方圆流派。
烟墨浆糊沾满手,揭还粘,躁性偏多耐。
这件事,真奇怪!
贺新郎·咏史
古史从头看。
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缭乱。
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尽成了,灰尘一片。
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算。
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
试问其余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
还使劲,龂龂争辩。(yín 争辩的样子)
谁参透,这公案?
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
西江月
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栓牢。
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
虽不轻松恰恰,略同锻炼晨操。
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这般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