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 咏史怀古诗(附:真题对接及对点练习)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
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
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01
鉴 赏 指 津
咏史怀古诗思维导图
一、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 → 体悟感情 → 分析技巧
即 怀什么古→ 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
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
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
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
这是最基本的。。
二、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
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
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
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
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
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三、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
怀古迹》
四、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心理一】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
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
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
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
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
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
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
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
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
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
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
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
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
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
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做为六
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
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
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
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
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
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心理三】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
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
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
个人意识。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
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
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
“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
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
覆辙。
2、理性分析,冷静剖析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
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
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
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五、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五、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
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
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
清宫
六、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七、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
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
变化。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李商隐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
到天涯。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
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
土重来未可知。”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1、 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借古伤
今、吊古伤今
2、 表现手法:
用典、虚实结合
3、修辞手法:
拟人、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等。
02
回 顾 教 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
败转头空”的意思。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
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
长河的波涛淘尽。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
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
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
寥寥 13 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
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解析:A A 项,“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
“怀古”做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
2.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
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
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解析: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需要知人论世、了解诗歌题材、结合诗歌具体内容
分析、概括;回答第二问要关注题干中的“怎样”这一关键词的答题指向:需要结合具
体内容作条理性分析。
03
真 题 对 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
这 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
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
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
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
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
今。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相同
点。
答: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有各种复杂因素的,不能将
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
(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答: 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的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
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崔诗,也是议论开篇,但是后两句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
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04
典 故 举 隅
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杜牧
《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
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
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
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4.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
万里长城!”。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
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这是作者以廉颇
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劳,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敌,早没
有起用他的意思了。
6.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指刻石记功。公元 89 年,东
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
敌的大功。
7.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
场所。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
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8.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
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
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9.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
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
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10、“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
11、“新丰客”: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希冀能被明主所用(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12、“封侯”:表示报效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壮志。
13、“楚狂”、“接舆”:指代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
隐匿的思想;
14、“王孙”:指游子或高人隐士;
15、“式微”:表示国势或门庭衰落,或政治上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
16、“不系舟”:比喻自由不羁的思想或生活,也可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17、“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势衰微、山河变色的感伤……
18、“天狼”表示敌人、战事;
19、“烂柯”表示离家日久,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20、“青冢”即昭君墓,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
21 、“南冠”、“楚囚”指被羁的正义之士,或诗人自己深陷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