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陈亮、李贺(附:试题演练)
南 宋 @陈 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
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
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①章德茂:陈亮友人章森,字德茂,时任大理少卿,奉命使金,贺金主
完颜雍生辰。②北群空:语出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
群遂空”,指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③只手:独立支撑的意思。④藁街:在长安
城内,外国使臣居住的地方。
对译 and 赏析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此词上片紧扣“出使”的题目,下片的议论站得更高,触及了整个时事。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请告诉金国统治者,不要以为许久不见南方出师北伐,
便认为宋朝没有了人才。
上片开头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时的形势。“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词一开头,
就把笔锋直指金人,警告他们别错误地认为南宋军队没有能征善战之士。“漫说北群
空”用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的字面而反其
意,以骏马为喻,说明此间大有人在。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但愿您这次使金发挥才干魄力,只手擎天,终究会
显示万夫莫当的英雄气概。
从“当场只手”到上片结束,都是作者鼓励章德茂的话。“当场”两句,转入章
森出使之事,意脉则仍承上句以骏马喻杰士,言章森身当此任,能只手举千钧,在金
廷显出英雄气概。“还我”二字含有深意,暗指前人出使曾有屈于金人威慑,有辱使
命之事,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复堂堂汉使的形象。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我们堂堂汉使必能完成使命,哪能
像河水永远东流那样,年年向金廷求和?
无奈宋弱金强,这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使金而向彼国国主拜贺生辰,有如河水
东流向海,不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一面又以“得似……依旧”的反诘句
式表示不堪长此居于屈辱的地位。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是因国势积弱暂且再让一步,
终须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
这三句句意对上是一跌,借以转折过渡到下文“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会”
字有将必如此之意。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你暂且到金人宫殿里去拜见一次吧,总有
一天我们会制服他们,把金贵族统治者的脑袋挂在藁街示众的。两句之中,上句是退
一步,承认现实;下句是进两步,提出理想,且与开头两句相呼应。这是南宋爱国志
士尽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复故土、一统山河的伟大目标。
上片以此作结,对章森出使给以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是全词的“主心骨”。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在这个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
下片没有直接实写章森,但处处以虚笔暗衬对他的勖勉之情。“尧之都,舜之壤,
禹之封”三句,是指千百年来养育了华夏子孙的祖国大地,在这里主要是指北中国。
尧、舜、禹是上古时代的帝王。都、壤、封就是国都、土地、疆域的意思。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在这片孕育着汉族文化的国土上生长着的伟大人民
当中,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志士吧!
面对着大好河山,作者激愤痛心地问道:“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让金人玷污和践踏的中原大地充满
腥膻臭气,怎么能令人容忍?我们先烈为国献身的精神何在?我们的民族正义何时得
到伸张?
“万里腥膻如许”三句,谓广大的中原地区,在金人统治之下成了如此惨状。作
者因此发出一连串责问,完全是针对朝廷上的主和派而发,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主和
派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金人的气数已尽无需再言,我们现在正如日中天,必
将获得最后胜利。
最后两句,总挽全词。词人坚信:金人的气数何须一问,它的灭亡是肯定的,宋
朝的国运如烈日当空,方兴未艾。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抗金事业的信心。
试题演练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交代了章德茂出使金国时的形势。“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是说金
人狂妄。讥讽南宋军队久不北伐,已经没有能打仗的人才了。
B.“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一句反问,是一个爱国志士
以讥讽口气,对使臣辱国行径表达心中的强烈不满。
C.“且复”二句是说,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虽然因国势积弱,须暂且再让一
步,但终须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让藩王胡虏来朝,纳贡称臣。
D.章德茂出使祝贺金主完颜雍生辰为国之耻辱,一般很难写出豪气,但陈亮以饱
满的政治热情开掘词意,深化主题,使作品风格显得激昂慷慨。
答案解析:B 项,“使臣辱国行径”错.这句的意思是“我们堂堂汉使必能完成使
命,哪能像河水永远东流那样,年年向金廷求和”,应该是表现了使臣的名族气节;D
项,“语势婉约细腻”错,应该是充满豪迈之情。
(2)请就词的下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每条 2 分,只要分条表述言之成理即给分)
①自豪与愤激。在这个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在这片孕育着汉族文化的
国土上,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志士吧!
②愤懑与斥责。金人治下的中原腥膻如许,千古英灵何在? 磅礴正气何时才能伸
张?表达了对金人夺宋半壁江山的愤懑和对朝廷主和派的谴责.
③自信与乐观。词人坚信,金人的气数不须一问,它的灭亡是肯定的,表达了作
者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
[答题技巧]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
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
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
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唐 朝 @李 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致酒行⑴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⑵,主人奉觞客长寿⑶。
主父西游困不归⑷,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⑸,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⑹,直犯龙颜请恩泽⑺。
我有迷魂招不得⑻,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⑼,谁念幽寒坐呜呃⑽。
【注】①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曰“晋肃”的避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
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
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
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④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
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
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
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对译 and 赏析
致酒行
此诗可分三层。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
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不从主人祝酒写
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
激”(刘须溪语)的特色。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客长
寿”有丰富的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主
人奉觞客长寿”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
人。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申
“零落栖迟”之意,命意婉曲。“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作者以之自比,“困不归”中寓
无限辛酸之情。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
写出诗人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墨。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一直被冷落好久。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吾
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这几句主人的开导
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
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
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其处境比主父
偃更狼狈。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
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可谓无理而极能尽情。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他们都凭借纸上几行奏章,直接向皇帝进言,博得了皇帝垂青。
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
陈,太宗大悦,予以破格提拔。“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即言其事。主
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
识,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事
实上马周只是为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
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但我深信雄鸡一叫,天下必大亮。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作者运用擅长的象
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诗人心胸豁然开朗。这“雄
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年轻人胸中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
不会来怜惜。“幽寒坐呜呃”五字,语亦独造,形象地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
病骨伤幽素”的苦态。“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末二句音情
激越,使整篇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全诗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
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
证,更作宾主详略,”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
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
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积极作用。
试题演练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起写劝酒场面,接着两句是客人表
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最后再作回应。
B.“主父”句使用了贤士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
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一语中寓无限愤怒之意。
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比主父偃
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但事
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如此表述大有言外之意。
14.B(B“困不归”应是寓含困顿羁旅、异乡漂泊的辛酸之意。)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答:
①通过主父偃屡遭白眼(或马周在新丰被轻视)的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
的痛苦。 ②通过描绘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的漂泊困顿、久羁异乡的辛
酸。 ③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政治出路不特一途、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
自信。 ④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
取的凌云壮志
关于陈亮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陈亮(1143—1194),别名陈同,字同父(父亦作甫),世称龙川先生,永康
(今属浙江)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
南宋名臣陈亮一生主张抗金
因极力主战 3 次吃官司
历史上的南京,不仅长期作为首都,在南宋时期也曾为“陪都”。在南宋时期南
北对抗的形势下,南京是出兵中原的“前敌指挥部”。这座城市定位与发展的或扬或
抑,被当时政坛上战、和两派视作外交方针变化的风向标,双方就此斗争不休。本期
专栏的主人翁陈亮就与这段历史密切相关。
力主战 吃官司
因为金国军队南下,宋朝皇室南渡最初落脚南京,皇帝恐惧南京紧邻前线,加之
秦桧等主和派把持朝政,9 年后移驾临安府(今杭州),南京成为“陪都”。
但主战派请求皇帝重返南京的呼声一直没有消减,陈亮就是其中一支“强音”。
35 岁时,还是年轻后生的他“诣阙上言”,批判了自秦桧以来,朝廷苟安东南一隅的
国策,以及儒生、学士拱手端坐、空言性命的不良风气。此时秦桧已被打倒,但陈亮
慷慨直言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也得罪了一批上层官僚,被刑部控告以“言涉犯上”,
逮捕施以酷刑,“笞无完肤”。所幸皇帝得知后,指示免死。
陈亮回乡后,因自己的家丁杀人的事,被仇家控告为陈亮所指使,陈亮之父被囚
于州狱,本人被下大狱,这次蒙难因为辛弃疾等人营救,又得免死。
陈亮确实被一些人“盯上了”。有一次参加乡人宴会,有人在酒中放了胡椒末,
同座的人回家发病,他的家人诬告陈下了毒,陈亮再吃官司,下了大狱。其后因同僚
在皇帝面前求情,第三次免于死。陈亮出狱后感慨,“亮滥膺无须之祸,初欲以人残
其命,后欲以受赂残其躯,拒狱反端,搜寻竟不得一笔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
爱国词 志士唱
宋代文坛“明星”辈出,但陈亮也留下精彩的一笔。在《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
卿使虏》中,他对奉命前往北京,代表国家为金国皇帝祝寿的友人说道:“尧之都,
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
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陈亮认为,沦陷的北方,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发
源地,那里应该会有几个不甘心向金国人屈服的遗民吧?也许有人问,这些土地已经
被外族占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重彰先辈英灵。但陈亮坚信,侵略者的运数总是长久
不了的,自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后世评价他以连珠式的短促排句领头的、全篇最激烈的文字:“尧之都,舜之壤,
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矛头直指朝中“主和派”,直抒胸臆,气势
磅礴。
赴南京 任前逝
尽管受到一系列打击排斥,但陈亮从未改变恢复中原之志。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年),他亲自到南京观察地形,作词《念奴娇·登多景楼》,有如下描写“一水横陈,
连罔三两,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
中流誓”。
他认为,不要把长江天险仅仅当做是隔断南疆北界的门户,而要把它作为北伐中
原,恢复失地的跳板,长驱直入,不须反顾。并且再次上疏,建议皇帝“由太子监军,
驻节建康,以示天下锐意恢复”。但此次上书不但未到皇帝之手,反而因其内容指陈
时弊,触怒了许多官僚。
51 岁时,他参加礼部的进士试,考中了状元。朝廷将他派往挂念多年的南京任职。
但天不遂人愿,终因长期“忧患困折,精泽内耗,形体外高”,在出发前就病逝了,
年仅 52 岁。
关于陈亮爱国词补充阅读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①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
小儿破贼③,势成宁问强对!
【注】
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1164 年隆兴和议之后,
南宋统治者中弥漫着一种以长江为界,南疆北界的谬论,放弃北伐,以求苟安。
②中流誓:祖逖中流击楫,立志荡平外敌。【注释②提供的答题信息】:a 表明此
词用了运用典故的表现手法;b 表明诗人将学习或效法祖逖立志荡平外敌,保固南宋江
山。
③小儿破贼:东晋时期,谢安率军与氏族人苻坚作战,谢安回答友人的询问时说:
小儿大破贼。【注释③提供的答题信息】:a 表明此词用了运用典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
手法。b 表明作者要率军北伐大破贼的决心
【诗文对译】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①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我登上高楼,想四处眺望,可叹我的见解,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经领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山川形胜,仿佛神造鬼设,竟然被认作天然划分的南北疆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北面横陈着长江,东、西、南三面连接着山冈,这里完全是可以争雄中原的好形
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六朝的士大夫们,除了有利于他们一家一族的自私打算之外,究竟还做了些什么
昵?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
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
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最可笑王、谢之辈,在登高怀远的时候,也要装模作样,洒几滴英雄泪。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他们仗着长江天险,偏安一隅,哪管广大中原地区已被占领,充满了腥膻之气。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
如今正是长驱北伐的大好时机,不应当犹豫退缩,要继承祖逖中流击楫发誓的精
神。
小儿破贼③,势成宁问强对!
试看谢玄当年一举破敌,决战取胜的局势业已形成,又何必还去问南疆北界!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作者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
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
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试题训练】
1、词的下阙“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表
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5 分)
答:词人借祖逖中流击楫挥师北伐的典故,表达了:
①通过“正好”“不须”二词,表达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和毫不
犹豫的自信心;
②又以东晋谢安名句收尾,再现了谢安抗敌得胜时的大将风度,表达了自己豁达
的胸襟、无畏的胆识和豪迈的气魄。
2、陈亮长于因词言政,借古讽今。试就词中所引六朝旧事,来阐述这一特点。(6
分)
答:词①借“只成门户私计”明言六朝实际上是暗指当今统治集团不顾国家存亡
的大事,只管各自谋取私利,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
②又借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之故事,讥讽了当朝醉生梦死的豪门贵
族国难当头之际,既不敢抵抗入侵之敌,又要假惺惺地扮作英雄流涕的爱国志士的模
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