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赏析(附:真题回顾)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赏析(附:真题回顾)

ID:648758

大小:24.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赏析(附:真题回顾)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创作背景】楚汉相争时,被誉为“兴汉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之一,能够“运 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是李白十分倾慕的大英雄。诗人访寻英雄 遗迹到河南道泗州,经过下邳[pī](在江苏邳州睢宁一带)圯( yí )桥时,在传说张 良遇到老师黄石公的地方久久徘徊,写下了《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这篇怀古感慨之 辞。 【诗文对译】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铁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 【作品赏析】 这是李白经过下邳(在今江苏雎宁)圯桥时写的一首怀古之作,诗饱含钦慕之情, 颂扬张良的智勇豪侠,其中又暗喻着诗人的身世之慨。张良,字子房,是辅助刘邦打 天下的重要谋臣。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开头两句是说,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 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 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 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始皇”(《史 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 寻常的人物。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三、四句是说,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铁椎阻击秦始皇在博浪沙。这两 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 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 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史记》记载,张良 “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 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五、六句是说,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在以上 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惋惜力士追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 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七、八句是说,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这两句写 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 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正述,而改 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至平衍。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九、十两句是说,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倾羡张良的雄姿英发。这两句通 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诗人怀古,其着眼点还是现实。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十一、十二两句是说,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 此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 当时。大有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叹。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子 房了,可是偏偏越过张子房,而说不见张子房之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当代未尝 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 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末二句是说,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末二句 表面上是喟叹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用曲笔自抒其抱负,继张良而起,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 石知我心。”可以看做此诗末的注脚。 此诗前八句主要叙写张良的事迹,颂扬其智勇豪侠,后六句叹息世无黄石公无人 识得真才,以曲笔自抒抱负。全诗饱含对张良的羡慕之情,其中有暗喻人身世感慨, 夹叙夹议,把一首怀古之作,写得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 【真题回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虎啸”二字气势非凡,指张良跟随汉高祖刘邦以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劳 赫赫。 B.“破产不为家”点出张良毁家纾难的精神,在秦灭韩之后,尽一己之力招募壮士复 仇。 C.“岂曰非智勇”不用陈述句,而用反问句,使诗歌跌宕起伏,后人谓之有“飞腾之 势”。 D.前八句正面描绘张良的功绩,九、十两句由古到今,抒发感慨,章法严谨,风 格飘逸。 14.D(“正面描绘张良的功绩”说法有误,前八句主要叙写张良的事迹,夹叙夹 议,颂扬其智勇豪侠,后六句叹息世无黄石公无人识得真才,以曲笔自抒抱负。) 15.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6 分) 答:①写张良散尽家财为国复仇,失利后潜伏等待时机,表达诗人对他智勇的钦 佩; ②张良功成名就得益于黄石公的指引,而诗人自己却未能遇到这样的人, 借此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感伤。 (每点 3 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类文阅读】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在长安 3 年 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 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 《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 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 燕昭王延请郭瑰,高筑起了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剧辛从赵国投奔燕国,后来邹衍也从齐国奔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可是如今的当政者,却弃我如同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他们宁肯花珠玉来买歌看舞,却以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此刻我方明白,黄鹤为什么要远君而去,千里高飞独自徘徊。 创作背景:此诗当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 年)将离开长安时所作。因仰慕 尊重人才的燕昭王,对当权者不重用贤士而不满,有感而作。 (2016 年全国 I 卷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 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 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 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译文】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简析】 《金陵望汉江》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 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全诗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 最后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 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 【真题再现】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答: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 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失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中人物介绍:张良与黄石公 身居庙堂遇暴君 退隐名山著奇文 黄石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流派之一,与半人半仙鬼谷子齐名。据传,黄 石公是秦始皇父亲的重臣,姓魏名辙。始皇父亲庄襄王死后,轮到秦始皇坐朝当政, 他独断专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听不进忠臣元老的意见;魏辙便挂冠归隐,策马 离开朝廷。秦始皇听说魏辙走了,想想一来自己还年轻,虽已登基,但立足未稳,身 边需要人辅佐;二来魏辙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会让天下人笑话自己无容人之量。于 是就带亲信人马追魏辙到骊山脚下,用好言好语千方百计挽留,魏辙决心已定,一个 劲不愿回去。 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专心著书立说,著有《太公兵 法》、《黄石公略》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心忧天下寻传人 子房有缘承衣钵 黄石公把书写好后,就四处寻找合适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实现他为国效力 的意愿。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 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 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书》相赠。并对张良言道“你回去读懂后, 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之后,你见到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 《素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安 礼六篇。书中语言明贵,字字精当,张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 没多少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后来张良与沛公在陈留相遇, 做了刘邦的谋士,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素书》中的知识。沛公采纳 他的话,最终有了功业。十三年后,跟随高祖退到济北谷城山下,得到一块黄石,张 良于是像对宝贝似的建祠供奉起来。一直到张良死,将他与石头一起埋葬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