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美育是一种刚需”写作指导(附:写作指导及类题比较)
导语:
当每个人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
能够更容易的感知美,创造美,美育的力量才正真得以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
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美的发现、表达与创造,是高考语文所要达到的重要
考查目标。
作 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 真即是美,美即是真。”(济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
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 800 字。将题目抄在作
文纸上。
什 么 是 美 育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
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
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
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
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
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
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
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
实质的革命。
美育的作用
蔡元培在 1912 年 2 月所著《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将美育列为五种教育之一(其
他四种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
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
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该思想后被中华民国教育部立为全国教育宗旨之
一方面。1917 年 4 月,他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再次集中论述了美育,认为纯粹
的美育,能陶养人们的感情,使人有高尚纯洁的习惯,使人超越人我之见,渐灭自私
自利之心。认为“盖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
之美育。”蔡元培之前,严复曾论及美术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作用。蔡之后,美育观
念渐得普及。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
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
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
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
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
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
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
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
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
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和良
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什 么 是 刚 需
刚 学 , 即 “ 刚 性 需 求 ” 的 简 称 ,相 对 于 “ 弹 性 需 求 ” 而 言 的 ,从 字 面
可 以 理 解“ 刚 需 ”就 是 硬 性 的 ,必 须 的 需 要 的 东 西 。 弹 性 需 求 可 以 是 变 动 很
大 的 需 求 。 比 如 旅 游 、 度 假 、 娱 乐 等 , 这 些 需 求 可 有 可 无 可 大 可 小 。 但 是
刚 性 需 求 是 必 须 的 , 而 且 可 变 动 和 伸 缩 的 空 间 不 大 。
审 题 立 意 参 考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作文,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全面理解,体现考生独立思
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有机关联,“美育是
一种刚需”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可从材料之间的辩证关系、主次关系、相互依存关系等
角度进行审题立意。本题要求考生在“美育”这一关键词的统摄下,在有不同侧重的材
料间找到彼此的有机关联,来确定最佳立意。
《美育是一种刚需》
2017 年 7 月 4 日《人民日报》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
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
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根据教育部日前与 13 个省(区、市)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当地政府
将会同教育部门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这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
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
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
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
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
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
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
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
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
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
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
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
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
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
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
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
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
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
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
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
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
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
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
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美育是一种刚需
网文阅读
美于人是一种刚需,对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美育即通过教育和学习,使人获得对“美”的真实体会与感受,了解身边事物的外
在美,给人以心灵的享受与熏陶;使人通过对美的追求,使之成为陶冶人的心灵的方
式,升华人的品行与道德修养,使之深入灵魂,成为一生的向美追求。美育向外使人
认知美,向内发现美、沉淀美、升华美。
美育使人向外发现身边万事万物的美好,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是人生塑造的基
础。教育人形成对美的认知,才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明辨美丑善恶,懂得何为真正的
美。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于古代教化中,中华千年文明凝聚成了
诗、理、乐等一颗颗千古不磨的明珠,他们本身就是一种美,其中蕴含的是古人对于
诗书礼乐等美好事物的判断与追求,在诗中懂得何为“天地悉归净”的纯净。在礼乐的
教化中知道礼乐之美之所在,通过认识美,树立对美的选择与判断。正如乐师旷于学
习古琴中领略高山流水之美,唐伯虎于学习作画中领略江南烟雨之美,在认识何为美
的过程中抚慰心灵,辨黑白美丑。由此可见,
美育首先便能使人认识世界,领悟美好,获得对事物深切的体会,陶冶个人的心
灵,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美育使人向内发现自身的心灵之美,塑造个人品行性。在认识了美的判断准则,
享受美好后,人的心灵也会因受到美的熏陶变得纯净而真挚。梅兰芳在学习戏曲之美
后,面对日军带来的国仇家恨,蓄须明志不为日军唱戏。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以墨
为心,梅为骨,在书画之美的感染下,于笔墨中书写着自己高尚的风骨;国学大师叶
嘉莹在诗词美的熏陶下,垂暮之年裸捐百万个人财产给慈善机构,叙说着自己为人的
情操。他们在美的熏陶和美好事物的感染下,升华着自己人格的美好。他们在美好事
物的影响下,转化为打磨自身品德的方式,使美外化于心却最终内化于行。
由此可见,学“美”育“美”,可以使人在美的浸润下,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品质的
美好与璀璨。内化为人的高尚品质与社会发展的源源动力。美育于人尤其重要,是人
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美育,外使人认知美,内使人打磨美,于人生发展必不可少,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美育,是一种刚需。(字数 859)
图 片
和 美 育 有 关 的 名 言
图 片 1. 中国当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人生与知觉》:“艺术的生
活,亦可说是爱美的生活。当人类文化初演之时,在其于肉体生活消极方面稍得满足,
便会闯进爱美的人生。我们发现初民的洞壁上往往有精致优美的画图,他们遇到风月
佳景,也会在洞外舞唱。不用说,这些都是爱美人生之初现。即就一婴孩言,当他喝
饱了奶,安稳地睡在摇篮里,有光明的线条射到他的眼帘,或是和柔的声浪鼓荡他的
耳膜,他内心也会发生一种生命的欣喜。渐渐大了,长成了,一切游戏、歌唱、跳舞,
活泼泼地,这不是一种艺术的人生吗?所以艺术人生也是与生俱来的。然而这种人生,
却能引领你投入深处。一个名厨,烹调了一味菜,不至于使你不能尝。一副名画,一
支名曲,却有时能使人莫名其妙地欣赏不到它的好处。它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
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你的心神不能领会到
这里,这是你生命之一种缺憾。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
他生命之夭折。”
2. 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
诗。”
3.中国现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在嚣杂的剧院
中,演那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
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那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
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
4.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
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5.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对周围世界的美感,
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6. 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美的情感,或者像人们所
说的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差别之一。
7.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罗丹艺术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8. 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木心:无审美能力者必无趣。
9.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独艺术和
娱乐不可能被替代。大数据机器,把知识领域的事全做完,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
在于智慧、体验、创造力。
10.马云说: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如果我们继
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
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
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美 育 与 名 人
1.“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2009)曾说:“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
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有美学。”他本人具有很好的艺术造诣和文学修养。钱
学森和妻子蒋英(女高音歌唱家)婚姻美满,夫妻恩爱。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搞科学
技术的和搞艺术的,中间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在钱学森的家里,情况则完全不同。
他们不仅感情甚笃,而且在艺术上、事业上也有共同语言。他们爱弹钢琴、拉小提琴,
热爱欧洲古典音乐,有很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趣。钱曾感谢妻子说:“……正是
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
2.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李四光(1889—1971)李四光有着很深的国学基础,不光
散文写得好,旧体诗写得好;即便是地质学的论文,同样写得“有声有色”。他的音
乐造诣也相当深厚,尤好小提琴。他在巴黎写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中国人
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李回国后曾请音乐家萧友梅过目提意见。这首提琴曲写于 1920
年,在近 80 年之后的北大百年校庆晚会上,第一次得到公开演奏。
3.著名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顾毓琇(1902—2002),
字一樵,江苏无锡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一生充满传奇。他自 1915 年到 1923 年
在清华学校学习 8 年。后到美国留学,仅用四年半时间,就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学
士、硕士、博士 3 个学位,创造麻省理工学院记录,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校科学博
士学位的中国人。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作为诗人,顾
毓琇一生创作词曲歌赋 7000 余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 34 部之巨,是中国历史上仅次
于陆游的高产大诗人。作为佛学家,他的英文巨著《禅史》和多部佛学研究专著深受
国际佛学界重视。顾毓琇早在清华学校上学时,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文艺才华。他广泛
地参加了校内的各项文艺活动。
4. 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尤其酷爱。
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
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 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
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
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
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
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
5. 在哈佛,学生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艺术活动,比如音
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此外,哈佛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以
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这些充满着浓厚艺术氛围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受了艺术教育和
熏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类题比较】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
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
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
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美育,又称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
造美的能力。 ——360 百科
②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
③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和人文素养。 ——新时代领路人“全国教育大会”讲话
④2018 年、2019 年春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
《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和第二季,以全新的形式带领观众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
联系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 解题】
四则材料分别谈到“美育”定义,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学校美育,美之呈现
形式。四则材料为同质材料,无需同中找异。只需在相同材料下找到彼此的侧重点,
将其建立联系。
如材料 2、材料 3 就可以合并为学校开展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
素养,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德育”,而这正是在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再结合材料 4,
学校或社会如何开展美育?如何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由《经典咏流传》我们可以
知道,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落实美育。
综合四则材料之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引导语“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
人才”,这就要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管如何去论美育,都要将其与只重
知识、智力层面培养人才的传统方式区别开来。如今的世界俨然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
体,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创造美,“使
我们的眼光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来”,应是新时期对美育的呼唤,也应是
本篇作文的最终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