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3 生物的进化
(满分:100 分 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20 题,每题 2 分,共计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1·四川遂宁市·高二期末)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对维持物种内个体数目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B.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对其本质,达尔文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C.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家猪使用腿和吻较少的结果
D.达尔文的研究处于个体水平的研究,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答案】C
【详解】
A、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在生存斗争中一些个体被淘汰,从而对维持一个物种内个体数的稳定有重要作
用,A 正确;
B、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达尔文未能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生的局
限性之一,B 正确;
C、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家猪使用腿和吻较少的结果,这是拉马克进化论的解释结果,而达尔文的自然
选择学说的解释为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环境对野猪的腿和吻短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C 错误;
D、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研究是在个体水平的研究,并解释了物种形成的原因,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D 正确。
故选 C。
2.(2021·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高二期末)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
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农药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为防止菜青虫抗药性出现,可同时使用多种农药彻底消灭
【答案】C
【详解】
A、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农药只能对抗药性进行定向选择,A 错误;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 错误;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不抗药的个体不断被淘汰,C 正确;
D、同时使用多种农药,菜青虫也会产生抗药性,也不能将菜青虫彻底消灭,D 错误。
故选 C。
3.(2021·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二期末)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该杀虫剂不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基因型
C.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则抗药性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 1
D.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只能来自亲代,不可能来自基因突变
【答案】C
【详解】
解:A、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某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
产生抗性基因,A 错误;
B、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B 错误;
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 1,C 正确;
D、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来源于遗传或自发的基因突变,D 错误。
故选 C。
4.(2021·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二期末)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
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C.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 D.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
【答案】C
【详解】
ABD、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这是肺鱼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
应,这样利于肺鱼躲过干涸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达尔文认为,这是肺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
然选择的结果,ABD 正确;
C、环境在肺鱼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而且变异是不定向的,故不是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C 错误。
故选 C。
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答案】D
【详解】
A、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
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A 错误;
B、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B 错误。
C、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 错误;
D、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
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D 正确;
故选 D。
6.(2021·高二期末)北美水貂脚有蹼,夏季以捕鱼为生,能游泳;冬季以小型啮齿类、鸟类
和昆虫为食。单只水貂可杀死整群地面营巢鸟类。由于北美水貂适应性强, 被作为毛皮兽引入我国,在东北、
华东、新疆地区饲养,与当地水獭的生态习性相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美水貂脚上有蹼是进化的结果,有利于游泳和捕食
B.北美水貂不同季节的捕食动物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北美水貂适应力强,放逐野外有利于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D.进入我国野外的北美水貂会与水獭形成竞争关系
【答案】C
【详解】
A、北美水貂脚上有蹼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有利于其游泳和捕食,A 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北美水貂不同季节的捕食动物的种类不同,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正确;
C、北美水貂适应力强,放逐野外可能会导致其他物种灭绝,因此可能会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C 错误
D、进入我国野外的北美水貂与当地水獭的生态习性相似,因此北美水貂会与水獭形成竞争关系,D 正确。
故选 C。
7.(2021·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
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风导致昆虫发生了变异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只有长翅个体能适应该海岛的环境
D.大风对昆虫翅的性状进行了选择
【答案】D
【详解】
A、该昆虫的不同翅型的变异是基因突变结果,不是大风导致的,A 错误;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 错误;
C、由曲线可知,长翅和短翅个体较多,中翅个体较少,说明长翅和短翅个体能适应该海岛的环境,C 错误;
D、大风对昆虫翅的性状进行了自然选择,D 正确。
故选 D。
8.(2021·云南丽江市·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
D.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答案】C
【详解】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 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
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B 正确;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C 错误;过度繁殖是基础,生存斗争是动力,最终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
实现适者生存,D 正确。
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工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自然选择的结果与人工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
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D.所有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C
【详解】
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不一定对人类有益,A 错误;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是适合环境的,
而人工选择保留的变异是适合人类的,B 错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
件,C 正确;人工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 错误。
1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拉马克进化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D.拉马克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答案】A
【详解】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对遗传变异的本质
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A 项正确,B 项错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
学的道路,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C、D 项错误。
11.(2021·湖北荆州市·高三月考)某种蛾子的体色有黑色、灰色两种,黑色对灰色为显性,分别由 D、d 基
因控制。如图为三个地区内黑色表现型频率以及 D 基因的频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非工业区表现为黑色的个体中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8/19
B.在工业区中,环境可通过影响灰色个体的出生率而影响灰色个体的数量
C.若工业区 1 的污染继续加重,当 d 基因频率降为 0 后即产生新的物种
D.若工业区 2 中蛾子 D 基因频率下降至 0.2,此时黑色表现型的百分比约为 36%
【答案】C
【详解】
A、在非工业区 D 的基因频率为 0.1,d 的基因频率为 0.9,黑色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2×0.1×0.9×100%=18%,
黑色纯合子 DD 基因频率为 0.01,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18/19,A 正确;
B、在工业区,变黑的环境不利于灰色个体的生存,某些个体可能没有交尾产生后代就被捕食,环境通过影响灰
色个体的出生率而影响灰色个体的数量,B 正确;
C、若工业区 1 的污染继续加重,当 d 基因频率降为 0 后,灰色性状消失,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因为个体之间
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C 错误;
D、若工业区 2 经环境治理,D 基因频率下降为 0.2,则 d 的基因频率为 0.8,黑色表现型的比例约为 0.2×0.2
×100%+2×0.2×0.8×100%=36%,D 正确。
故选 C。
12.(2021·湖北荆州市·高三月考)已知甲、乙两种植物可杂交并产生不育子代,但可利用该不育子代来培育
新的植物。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戊的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植物杂交所产生的子代,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后才可形成丙植物
B.Ⅱ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改变了 b 与 D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在Ⅲ过程中理化因素可诱导基因发生定向改变,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
D.戊植物的基因型与丁植物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答案】A
【详解】
A、Ⅰ过程中,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甲、乙杂交产生的子代,使 bD 加倍为 bbDD 而获得丙,A 正确;
B、Ⅱ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拼接,可判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易位,B 错误;
C、Ⅲ过程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增加突变频率,但不能定向诱导基因发生改变,C 错误;
D、丁与戊的基因型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但二者可能属于同一种植物,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D 错
误。
故选 A。
13.(2021·四川泸州市·高三二模)生活在一岛屿上的某种鸟类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被海峡分隔为两个种
群,互不往来。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型个体的选择作用可能不同
B.种群中的个体在各自的环境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两种鸟类毛色已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面突变
D.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之间的各种基因频率必定不同
【答案】A
【详解】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据此可推测,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型个体的选择作用可能不同,A 正确;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为共同进化,即共同进化没有发生在种
群内部,B 错误;
C、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使两种鸟类毛色与环境颜色趋于一致,从而适应了环境,C 错误;
D、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二者之间发生了生殖隔离,但并不意味着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之间的各种基
因频率必定不同,D 错误。
故选 A。
14.(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一模)考古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
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澄江生物群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
石群,近期英国《系统古生物学》报道了赫德虾类奇虾在澄江生物群中的首次发现,共计六种,包括至少两个
新种,这表明大型肉食型奇虾类动物在寒武纪早期已经高度多样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澄江生物群对渐变式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
B.赫德虾类奇虾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C.澄江生物群不同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就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奇虾高度多样化表明寒武纪生物界有较复杂的食物网
【答案】C
【详解】
A、题中说许多生物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更古老地层却没有发现,推测是物种大爆发,对渐变理论提出了挑
战,A 正确;
B、新物种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B 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是生物之间共同进化,还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 错误;
D、奇虾的高度多样化说明了生物的多样性,可推出生物界有较复杂的食物网,D 正确。
故选 C。
15.(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开学考试)2020 年 6 月 5 号,海水稻首次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
里扎根。这是袁隆平团队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它的起源地在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海边,是能
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是在海边芦苇荡里发现的一种野生稻谷类植物基础上培育而成的。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肥充足的生长环境使野生稻谷粒饱满的性状并不会遗传下一代
B.野生稻谷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会发生改变
C.耐盐碱稻与野生稻谷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
D.人工选择能够改变耐盐碱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
【答案】D
【详解】
A、环境因素导致水稻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是可遗传的,水肥充足的生长环境使野生稻谷粒饱满的性状并未
从根本上改变遗传物质,是不可遗传的,A 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野生稻谷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变异和人为选择,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
变,B 正确;
C、耐盐碱稻是由一种野生稻谷类植物的基础上经培育后选择而成的,该过程中基因种类发生了变化,故与野生
稻谷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 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选择不能够改变耐盐碱稻变异的方向,D 错误。
故选 D。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据下图回答问题: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生存几率最大的植物是
( )
A.栽培小麦 B.栽培玉米
C.野生小麦 D.野生玉米
【答案】C
【详解】
柱形图显示:野生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大,说明野生小麦的个体差异最大,适应环境的范围最广,所以当环境
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暴发时,野生小麦生存机率最大,C 正确。
故选 C。
17.(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遗传平衡定律所讲的群体是理想群体,但自然界的生物群体中,
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各种因素始终存在且不断地起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的
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可以保证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C.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
D.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突变和自然选择常常共同作用
【答案】B
【详解】
A、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影响遗传平衡状态,A 正确;
B、由于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交流可以导致基因库出现差异,最终可能出现生殖隔离,不能保证遗传平衡
状态,B 错误;
C、当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时,种群达到没有变异、自然选择、数量足够多、自由交配的理想状态,基因频率
维持稳定,C 正确;
D、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对不同的变异进行选择,两者常常共同作用,D
正确。
故选 B。
18.(2021·江苏盐城市·高三一模)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隔离的实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常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等
D.基因库有差异的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从而作为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答案】D
【详解】
A、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正确;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 正确;
C、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的现象,常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等,
C 正确;
D、生殖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但基因库有差异的两个种群未必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 错误。
故选 D。
19.(2021·广东揭阳市·高三月考)某海岛常刮台风,岛上分布着一个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种群。根据调查
得知,该种群由 1200 棵植株组成,其中矮茎(aa)有 800 株,其余均为高茎(A_)。下列有关此种群的判断,
错误的是( )
A.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3
B.杂合高茎植株的数量应该很少
C.A 基因与 a 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 1
D.矮茎、闭花授粉是由台风引起的有利变异
【答案】D
【详解】
A、aa 基因型频率是 800/1200=2/3,A 正确;
B、由于该种植物闭花授粉,因此,杂合高茎植株的数量很少(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B 正确;
C、该种群有关茎的高度的基因只有 A 基因与 a 基因,因此,二者的基因频率之和为 1,C 正确;
D、矮茎、闭花授粉是生物自身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台风只起选择作用,D 错误。
故选 D。
20.(2021·民勤县第四中学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皮肤生发层细胞中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 A 和 a 基因,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答案】B
【详解】
A、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因此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 错误;
B、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因此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 A 和 a 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B 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错误;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D 错误。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21.(2021·甘肃白银市·高二期末)长颈鹿的长颈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作用一样,都是控制颈
长度的,每一对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却较小,是微效的,但多个基因加起来,就可形成明显的累加效应,使长
颈鹿表现为长颈。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鹿进化之初,其控制颈长度的基因为 1 1 2 2r r r r L 等多对短效基因,因而长颈鹿的颈较短,与一般动物无
异;但现今长颈鹿的颈很长,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 ,是因为短效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再经
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长期进化产生了今天的长颈鹿。
(2)某历史时期,基因型为 1 1 2 2 3 3 10 10R r R r r r Lr r 的长颈鹿与个体 1 1 2 2 3 3 4 4 5 5 10 10r r r r R r R r r r Lr r 的长颈鹿杂交(R 与 r
为显性,10 对基因独立遗传),问后代理论上有_________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其中最易被当时环境选择下来
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易被沟汰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长颈鹿原产于非洲,现各大洲都已经引入。若澳洲引入长颈鹿后,假设之后上千万年澳洲的草原环境没有
变化,也无高大树木,则千万年之后,澳洲长颈鹿的颈将_________________(填“变短”、“更长”或“不变”)。
【答案】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16 1 1 2 2 3 3 4 4 5 5 10 10R r R r R r R r r r Lr r 1 1 2 2 10 10r r r r Lr r 变短
【详解】
(1)从没有控制长颈的基因中出现了控制长颈的基因,说明短效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激烈
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了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0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杂交后代理论上有 2×2×2×2=16 种基因型。脖子更长的长颈鹿更适应当
时的环境,即基因型为 R1r1R2r2R3r3R4r4r5r5Lr10r10 ,脖子最短的长颈鹿最容易被淘汰,其基因型为 r1r1r2r2Lr10r10。
(3)在草原环境没有发生变化,也无高大树木的选择性,脖子长的长颈鹿不易生存,因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澳洲的长颈鹿的颈将变短。
2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
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
叫做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这种
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细菌的抗药性状逐代_____并
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的过程。
【答案】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有利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详解】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
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
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
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可见自然选择是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3.(2021·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高二期末)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
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
问题。
(1)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其最主要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
因型及比例是 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若要使其
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 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
可能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AA 36%、Aa 48%、aa 16% 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 A、a 不产生突变
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
【详解】
(1)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蝇,所需时间较长。
(2)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 AA(30%)、Aa(60%)、aa(10%),则 A 的基因频率=30%+1/2×60%=60%,a 的基因频率
为 40%;若它们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 AA=(60%)2=36%、Aa=2×60%×40%=48%、aa=(40%)2=
16%。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
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 A、a 不产生突变,随机交配(题干中给出特点)。
(3)如果突变的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拥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则基因频率
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
24.(2021·安徽高二开学考试)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它们的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等都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松鼠具有共同的祖先。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活在不同自然区域的松鼠形成不同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阻隔,它们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不同的种群
其_________是不定向的,而_________是定向的。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_________就会出现明显差异,最终
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2)将一群基因型都为 Aa 的树松鼠(雌雄个体数目相等)迁到某地区(该区域之前没有松鼠的生存),若不考
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树松鼠种群随机交配得到子一代中 AA 和 aa 各占 25%,在此过程中,该种群
_________(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_________已知 aa 的雄性松鼠产生的精子不可育,则子一
代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雄性不育松鼠占_________。
(3)松鼠的天敌有多种,松鼠与天敌之间通过捕食相互作用,实现了生物之间的_________。
【答案】变异(或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库 不一定 否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1/12 共同进化
【详解】
(1)生活在不同自然区域的松鼠形成不同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阻隔,它们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不同的种群
其变异(或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出现明显
差异,最终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2)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随机交配所得 F1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1:2:1,在此过程中,基因频率没有
发生改变,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如果 aa 的雄性松鼠产生的精子不可育,进行自由交配时,F1 的雌松鼠产生的
雌配子及比例是 A:a=1:1,F1 的雄松鼠产生雄配子及比例是 A:a=2:1,所以,再自由交配一代,得 F2 中 aa
的比例为 1/2×1/3=1/6,雄性不育松鼠占 1/6×1/2=1/12。
(3)松鼠的天敌有多种,松鼠与天敌之间通过捕食相互作用,实现了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