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压轴题专练11—双曲线(2)-2021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题压轴题专练11—双曲线(2)-2021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含答案

ID:649532

大小:2.63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题压轴题专练 11—双曲线(2) 一、单选题 1.已知 1F , 2F 分别为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过 1F 的直线交双曲线的 左支于 A , B 两点,若 1 13AF F B  , 2 3cos 5AF B 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e  ) A. 5 2 B. 5 2 C. 10 2 D. 5 3 解:设 1| |BF m ,则 1| | 3AF m ,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 2 1| | | | 2BF BF a  , 2 1| | | | 2AF AF a  , 2| | 2BF m a   , 2| | 3 2AF m a  , 在 2ABF 中,由余弦定理知, 2 2 2 2 2 2 2 2 | | | | | |cos 2| | | | AF BF ABAF B AF BF     ,  2 2 23 (3 2 ) ( 2 ) (4 ) 5 2(3 2 )( 2 ) m a m a m m a m a       ,化简得, 2 22 3 0a am m   , m a  或 1 3m a  (舍负), 1| |BF a  , 2| | 3BF a , 2| | 5AF a ,| | 4AB a , 2 2 2 2 2| | | | | |AB BF AF   ,即 2 90ABF   , 2 2 2 1 2 1 2| | | | | |BF BF F F   ,即 2 2 2(3 ) (2 )a a c  , 2 25 2a c  ,离心率 10 2 ce a   . 故选: C . 2.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的左焦点为 1F ,若直线 :l y x k , 3[ , 3]3 k 与 双曲线 C 交于 M 、 N 两点,且 1 1MF NF ,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1,2) B.[ 2,2) C.[ 2, 3 1] D. (2, 3 1] 解:如图, 由直线 :l y x k , 3[ , 3]3 k ,可得直线l 的倾斜角为 [ 6   , ]3  , 1 1MF NF ,由对称性可得四边形 1 2MF NF 为矩形,则 1 2| | | | 2MN F F c  , 则| |ON c ,得 ( cos , sin )N c c  , 由 N 在双曲线上,可得 2 2 2 2 2 2 2 1c cos c sin a c a    , 整理可得: 4 2 2cos 2 1 0e e    . 解得 2 1 1 sine   或 2 1 1 sine   (舍 ) . [ 6   , ]3  , 2 222 4 2 3 ( 3 1) 2 3 e     „ „ , 即 2 3 1e „ „ ; 又 3b a  , 2 2 2 3c a a   ,即 2 24c a ,得 2ce a   . 双曲线 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2 , 3 1] . 故选: D . 3.设点 A , B 分别为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点 M , N 分别在双 曲线 C 的左、右支上,若 5MN AM  , 2 MB MN MB    ,且| | | |MB NB  ,则双曲线 C 的离 心率为 ( ) A. 65 5 B. 85 5 C.13 5 D.17 7 解:设| |AM m ,则| | 5 ( 0)MN m m  ,  2 2 ( )MB MN MB MB BN MB MB BN MB                ,  0BN MB   ,即 BN MB , 则 2 2 2| | | | | |MB BN MN    ,即 2 2 2(2 ) (6 2 ) (5 )a m m a m    , 解得 m a 或 2 3m a . ①若 2 3m a 时, 8| | 3BM a ,| | 2NB a ,不满足| | | |MB NB  (舍去), ②若 m a 时,| | 3BM a ,| | 4NB a ,满足| | | |MB NB  ,则 m a . | | 4 4cos | | 5 5 BN aMNB MN a     , 在 ANB 中, 2 2 2| | | | | | 2| || | cosAB AN BN AN BN MNB     即 2 2 2 44 36 16 2 6 4 5c a a a a      , 整理得 2 2684 5c a ,即 2 17 5e  ,得 17 85 5 5e   . 故选: B . 4.已知双曲线 2 2 : 19 16 x yC   ,其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点 M 的坐标为 (3,2) ,双曲线 C 上的点 0(P x , 0 0)( 0y x  , 0 0)y  满足 1 1 1 2 1 1 1 2| | | | F P F M F F F M F P F F         ,则 1PMF 与 2PMF 面积的 差 1 2 (PMF PMFS S   ) A. 2 B.2 C.4 D.6 解:双曲线 2 2 : 19 16 x yC   的 3a  , 4b  , 5c  ,  1 1 1 2 1 1 1 2| | | | F P F M F F F M F P F F         , 1 1 1 1 2| | cos | | cosMF MF P MF MF F      , 1 1 2MF P MF F   , 1( 5,0)F  、 2 (5,0)F ,点 (3,2)M , 1| | 2 17MF  , 2| | 2 2MF  , 1 2| | 2 10F F c  , 故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1 1 2 2 1 2 1 1 2 | | | | | | 68 100 8 4cos 2| | | | 2 2 17 10 17 MF F F MFMF F MF F F          , 2 1 2 1 2 15cos 2cos 1 17PF F MF F      , 2 1 2 1 2 8sin 1 17PF F cos PF F      , 1 2 1 2 1 2 sin 8tan cos 15 PF FPF F PF F     , 直线 1PF 的方程为 8 ( 5)15y x  . 把它与双曲线联立可得 16(5, )3P , 1 34| | 3PF  , 1 2 1sin 17 MF F   , 1 1 34 1 342 172 3 317 S MPF       , 2 1 16 1622 3 3PMFS     , 1 2 34 16 63 3PMF PMFS S     . 故选: D . 5.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P 是双曲线上一点,△ 1 2PF F 是以 1F P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 2 160 120PF F   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 围是 ( ) A. (1,2) B. 3 1( , )2   C. 3 1(1, )2  D. 3 1( ,2)2  解:△ 1 2PF F 是以 1F P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2 1 2| | | | 2PF F F c   , 在△ 1 2PF F 中,由余弦定理知, 2 2 2 1 1 2 2 1 2 2 2 1| | | | | | 2| | | | cosPF F F PF F F PF PF F     2 2 2 2 1 2 14 4 2 2 2 cos 8 (1 cos )c c c c PF F c PF F          1 2 1| | 2 2 1 cosPF c PF F     ,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 1 2 2 12 || | | || | 2 2 1 cos 2 |a PF PF c PF F c       , 2 160 120PF F     ,  2 1 1 1cos2 2PF F    ,  2 1 2 61 cos2 2PF F    ,  2 10 2 2 1 cos 2 (2 3 2)c PF F c c       ,  0 2 (2 3 2)a c   , 离心率 3 1 2 ce a   ,即 3 1( , )2e   . 故选: B . 6.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0)F c , 2 ( ,0)F c ,点 P 在双 曲线 C 支上,满足 1 2 1 2| | | |PF PF PF PF      , 1 2| | 3| |PF PF ,又直线 :3 4 3 0l x y c   与双 曲线 C 的左、右两支各交于一点,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10 5( , )3 4 B. 13 5( , )3 4 C. 5 13( , )4 2 D. 5 10( , )4 2 解:以 1PF , 2PF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1 2PF EF , 如图所示: 则 1 2PF PF PE    , 1 2 2 1PF PF F F    , 又 1 2 1 2| | | |PF PF PF PF      ,所以 2 1| | | |PE F F , 因为对角线相等的平行线四边形是矩形,所以 1 2PF PF , 根据双曲线的性质,可知 1 2| | | | 2PF PF a  , 因为 1 2| | 3| |PF PF ,所以 1 2 2| | | | 2 2 | |PF PF a PF   , 即 2| |PF a , 1 2| | 2 | | 3PF a PF a   , 在 Rt △ 1 2PF F 中,有 2 2 2 2 1 2 1 2| | | | | | 4PF PF F F c   , 又 1 2| | | | 2PF PF a  ,所以 2 2 2 2 1 2 1 2 1 2(| | | |) | | | | 2| || | 4PF PF PF PF PF PF a     , 所以 2 2 2 2 2 1 2 1 22| | | | | | | | 4 4 4PF PF PF PF a c a      , 因为 2| |PF a , 1| | 3PF a ,即 2 1 2| | | | 3PF PF a  , 所以 2 2 2 1 22| | | | 4 4 6PF PF c a a    ,解得 2 2 2 5 2 c ea   , 又因为双曲线的离心率 (1, )e  ,所以 101 2e  , 由题意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by xa   , 又直线 :3 4 3 0l x y c   与双曲线 C 的左右两支各交于一点, 所以直线 l 的斜率大于双曲线的渐近线 by xa   的斜率, 所以 3 4 b a    ,即 3 4 b a  , 所以 2 2 2 2 2 2 91 16 b c a ea a     ,解得 5 4e  (或 5 4e   舍去), 综上所述, 5 10( , )4 2e . 故选: D . 7.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焦点为 F , M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一点,点 M 关 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N ,若 F 在以 MN 为直径的圆上,且 5[ , ]3 12FNM    ,则该双曲线的离 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1, 2] B.[ 2, 3 1] C. (1, 3 1] D.[ 2, ) 解:由题意可知 FM FN ,设双曲线右焦点为 F ,则四边形 MFNF 为矩形, OM OF c    , MF FN  , 设 MF m , MF n  ,则 2 2 24m n c  , 由双曲线定义可知: 2m n a  ,故 2 2 22 4m n mn a   , 2 22 2mn c a   , 2 21 2MFFS mn c a     , 设 FMN   ,则 2MOF    ,故 21 1sin 2 sin 22 2MOFS c c c       , 又 2MFF MOFS S    , 2 2 2 sin 2c a c    , 5[ , ]3 12FNM    , 所以 [ , ]12 6    故 2 2 (1 sin 2 )a c   , 2 2 2 1 1 sin 2 ce a     , 2 [ 6   , ]3  , 1sin 2 [2   , 3)2 , 2 2e … ,故 2e… .并且 2 4 2 3e „ ,故 3 1e „ . 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2 , 3 1] 故选: B . 8.设 1F 、 2F 是椭圆 1C 和双曲线 2C 的公共焦点, P 是它们的一个公共点,且 1 2| | | |PF PF , 线段 1| |PF 垂直平分线经过 2F ,若 1C 和 2C 的离心率分别为 1e 、 2e ,则 1 29e e 的最小值 ( ) A.2 B.4 C.6 D.8 解:设椭圆 1C 的方程为 2 2 2 2 1 1 1x y a b   ,焦距为 12c , 双曲线 2C 的方程为 2 2 2 2 2 2 1x y a b   ,焦距为 22c , 1F 、 2F 是椭圆 1C 和双曲线 2C 的公共焦点, 1 22 2c c c   . 线段 1| |PF 垂直平分线经过 2F , 2 1 2| | | | 2PF F F c   , 1 2| | 2 2PF a c   , 由 1 2 1 2| | | | 2 4 2PF PF a c a    ,得 1 2 2a a c  , 则 1 2 1 2 1 1 2a a e e c    ,则 1 2 1 1 1( ) 12 e e   , 1 0e  , 2 0e  ,  1 2 1 2 1 2 1 2 2 1 91 1 1 19 (9 )( ) (10 )2 2 e ee e e e e e e e        1 2 2 1 91 1(10 2 ) (10 2 3) 82 2 e e e e      … . 当且仅当 1 23e e 时,上式等号成立. 1 29e e  的最小值为 8. 故选: D . 9.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以 1OF 为直径的圆与双 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交于点 M ,若线段 1MF 交双曲线于点 P ,且 2 1| | 5 | |PF PF ,则双曲线的 离心率为 ( ) A. 26 4 B. 34 4 C. 2 D. 3 解:由双曲线的定义知, 2 1| | | | 2PF PF a  , 2 1| | 5 | |PF PF , 1| | 2 aPF  , 2 5| | 2 aPF  , 点 M 在以 1OF 为直径的圆上, 1 90F MO   , 焦点 1( ,0)F c 到渐近线 by xa   的距离 1 2 | | | | ( ) 1 b caMF b b a     , 在 Rt △ 1F MO 中, 1 1 2 1 | |cos | | MF bMF F OF c    , 在 △ 1 2PF F 中 , 由 余 弦 定 理 知 , 2 2 2 2 2 2 2 2 1 1 2 2 1 2 1 1 2 254| | | | | | 2 34 4cos 2 | | | | 2 22 a acPF F F PF c aMF F aPF F F acc          ,  2 22 3b c a c ac  ,化简得 2 22 3c a ab  , 2 2 22( ) 3a b a ab    ,解得b a 或 2b a  (舍 ) , 2 2 2 2 1 ( ) 2a b be a a      . 故选: C . 10.已知点 1F 、 2F 分别为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T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过 2F 的直线与双 曲线T 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 A 、 B 两点,若 1 1| |:| |:| | 5:5: 4AF BF AB  ,则双曲线T 的离心 率为 ( ) A. 46 2 B. 46 C. 2 7 D. 7 解: 1 1| |:| |:| | 5:5: 4AF BF AB  , 设 2| |BF m , 1| | 5AF t ,| | 4AB t ,则 1| | 5BF t , 1| | 5AF t ,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 2 1 1 2| | | | | | | | 2AF AF BF BF a    , 即 4 5 5 2t m t t m a     , 解得 t a , 3m a , 即 1| | 5AF a , 2| | 7AF a , 1| | 5BF a ,| △ 2 1F BF 中, 2 2 2 1 2 1 2 1 2 2 1| | | | | | 2| | | | cosF F BF BF BF BF F BF     2 2 2 2 14 9 25 2 3 5 cosc a a a a F BF       , 在三角形 1 2ABF F 中, 2 2 2 1 1 1 1| | | | | | 2| | | | cosAF BF AB BF AB ABF     2 2 2 14 16 25 2 4 5 cosc a a a a ABF       , 2 1 1cos cos 0F BF ABF    , 2 24 46c a ,可得 46 2c a , 因此,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46 2e  . 故选: A . 二、多选题 11.已知 1F , 2F 分别为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 1A , 2A 分别为其实轴 的左、右端点,且 2 1 2| | bF F a  ,点 P 为双曲线右支一点, I 为△ 1 2PF F 的内心,则下列结论 正确的有 ( ) A.离心率 2 1e   B.点 I 的横坐标为定值 a C.若 1 2 1 2 ( )IPF IPF IF FS S S R      成立,则 2 1   D.若 PH 垂直 x 轴于点 H ,则 2 1 2| | | | | |PH HA HA  解: 2 1 2| | 2bF F ca   ,且 2 2 2b c a  , 2 22 0c ac a    , 1ce a   , 2 2 1 0e e    , 2 1e   ,即选项 A 正确; 设内切圆 I 与△ 1 2PF F 的三边分别相切于点 M , N ,T ,如图所示, 由圆的切线长定理知,| | | |PM PN , 1 1| | | |F M FT , 2 2| | | |F N F T ,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 1 2 1 2 1 22 | | | | | | | | (| | | |) | | | |a PF PF PM F M PN F N FT F T        , 而 1 2| | | | 2FT F T c  , 1| |FT c a   , 2| |F T c a  , ( ,0)T a ,即点 I 的横坐标为定值 a ,故选项 B 正确; 设圆 I 的半径为 r ,  1 2 1 2 ( )IPF IPF IF FS S S R      ,  1 2 1 2 1 1 1| | | | | |2 2 2PF r PF r F F r      ,即 1 2 1 2| | | | | |PF PF F F  , 1 2 1 2| | | | | |PF PF F F   ,即 2 2a c  , 1 1 2 1 2 1 a c e        ,即选项 C 正确; 假设点 P 在第一象限,设其坐标为 ( , )m n ,则 2 2 2 2 1m n a b   , PH 垂直 x 轴于点 H , 2 2 2 2 2| | (1 )mPH n ba     , 1| |HA m a  , 2| |HA m a  , 2 2 1 2| | | | ( )( )HA HA m a m a m a       , 若 2 1 2| | | | | |PH HA HA  ,则 2 2 2 2 2(1 )m b m aa    ,化简得 2 2m a , 此时点 P 与 H 重合,不符合题意,即选项 D 错误. 故选: ABC . 12.已知 1F 、 2F 分别为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且 a ,b ,c 成等比数 列 (c 为双曲线的半焦距),点 P 为双曲线右支上的点,点 I 为△ 1 2PF F 的内心.若 1 2 1 2IPF IPF IF FS S S    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当 2PF x 轴时, 1 2 30PF F   B.离心率 1 5 2e  C. 5 1 2   D.点 I 的横坐标为定值 a 解: a , b , c 成等比数列, 2b ac  , 对于 A ,当 2PF x 轴时,点 P 为 2 ( , )bc a , 2 2 1 2 1 2 | | 1tan | | 2 2 2 b PF acaPF F F F c ac       ,显然 1 2 30PF F  ,即选项 A 错误; 对于 B , 2 2 2b ac c a   , 1ce a   , 2 1 0e e    ,解得 1 5 2e  (舍负),即选项 B 正确; 对于 C ,设圆 I 的半径为 r ,  1 2 1 2IPF IPF IF FS S S    ,  1 2 1 2 1 1 1| | | | | |2 2 2r PF r PF r F F      ,即 1 2 1 2| | | | | |PF PF F F  ,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 1 2| | | | 2PF PF a  , 2 2a c   ,即 1 5 1 2 a c e     ,故选项 C 正确; 对于 D ,设直线 1PF , 2PF 和 1 2F F 分别与圆 I 相切于点 M , N ,T ,如图所示, 由双曲线的定义和切线长的性质可知, 1 2 1 2| | | | 2 | | | |PF PF a TF TF    , 1 2| | | | 2TF TF c  , 2| |TF c a   ,即 ( ,0)T a , 点 I 的横坐标为定值 a ,即选项 D 正确. 故选: BCD . 13.已知点 P 是双曲线 2 2 : 116 9 x yE   的右支上一点, 1F , 2F 为双曲线 E 的左、右焦点,△ 1 2PF F 的面积为 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点 P 的横坐标为 20 3 B.△ 1 2PF F 的周长为 80 3 C. 1 2 3F PF  小于 D.△ 1 2PF F 的内切圆半径为 3 4 解:设△ 1 2F PF 的内心为 I ,连接 IP , 1IF , 2IF , 双曲线 2 2 : 116 9 x yE   中的 4a  , 3b  , 5c  , 不妨设 ( , )P m n , 0m  , 0n  , 由△ 1 2PF F 的面积为 20,可得 1 2 1 | | 5 202 F F n cn n   ,即 4n  , 由 2 16 116 9 m   ,可得 20 3m  ,故 A 符合题意; 由 20( 3P , 4) ,且 1( 5,0)F  , 2 (5,0)F , 可得 121 35kPF  , 122 5kPF  , 则 1 2 12 12 3605 35tan (0, 3)12 12 3191 5 35 F PF       , 则 1 2 3F PF   ,故 C 符合题意; 由 2 1 2 35 25 37 13 50| | | | 16 169 9 3 3 3PF PF        , 则△ 1 2PF F 的周长为 50 80103 3   ,故 B 符合题意; 设△ 1 2PF F 的内切圆半径为 r ,可得 1 2 1 2 1 2 1 1(| | | | | |) | | 42 2r PF PF F F F F     , 可得 80 403 r  ,解得 3 2r 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C . 14.已知 1F , 2F 分别为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且 2 1 2 2| | bF F a  ,点 P 为 双曲线右支上一点, I 为△ 1 2PF F 的内心,过原点 O 作 PI 的平行线交 1PF 于 K ,若 1 2 1 2IPF IPF IF FS S S    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 A. 5 1 2   B. 5 1 2   C.点 I 的横坐标为 a D. PK a 解: 2 1 2 2| | bF F a  , 2 2 22 2 22 b c ac a a    ,整理得 2 1 0(e e e   为双曲线的离心率), 1e  , 1 5 2e   . 设△ 1 2PF F 的内切圆半径为 r , 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1 2| | | | 2PF PF a  , 1 2| | 2F F c , 1 1 1 | |2IPFS PF r  , 2 2 1 | |2IPFS PF r  , 1 2 1 22IF FS c r cr    ,  1 2 1 2IPF IPF IF FS S S    , 1 2 1 1| | | |2 2PF r PF r cr   , 故 1 2| | | | 1 5 1 2 21 5 2 PF PF a c c        ,所以 A 正确, B 错误. 设内切圆与 1PF 、 2PF 、 1 2F F 的切点分别为 M , N ,T , 可得| | | |PM PN . 1 1| | | |F M FT , 2 2| | | |F N F T . 由 1 2 1 2 1 2| | | | | | | | | | | | 2PF PF F M F N FT F T a      , 1 2 1 2| | | | | | 2F F FT F T c   , 可得| 2 |F T c a  ,可得T 的坐标为 ( ,0)a ,即 I 的横坐标为 a ,故 C 正确; 设 PI 延长线与 1 2F F 交于 H ,可得 2 2 1 1 | | | | | | | | PF F H PF F H  ,由 1 2| | | | 2PF PF a  , 可得 1 1 2 2 | | | | | | a OH PF F H  ,①由三角形的相似的性质可得 1 1 | || | | | | | PFPK OH HF  ,② 由①②可得| |PK a .故 D 正确. 故选: ACD . 三、填空题 15.已知双曲线 2 2 19 4 x y  的左顶点为 A ,B ,C 分别为双曲线左、右两支上的点,且 / /BC x 轴,过 B ,C 分别作直线 AB ,AC 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 D ,若 27 3 4BCDS  ,则| |BC  3 6 . 解:由双曲线方程 2 2 19 4 x y  ,得 ( 3,0)A  ,由题意设 0(B x , 0 0)( 0)y x  , 则点 0(C x , 0 )y ,得 2 2 0 0 19 4 x y  ,且 0 0y  . 直线 AB 的斜率 0 0 3AB y x  k ,则直线 BD 的方程为 0 0 0 0 3( )xy y x xy     . 同理可得直线 CD 的方程为 0 0 0 0 3 ( )xy y x xy    , 联立 0 0 0 0 0 0 0 0 3 ( ) 3 ( ) xy y x xy xy y x xy          ,解得 0 3 13 4 x yy   , 则 013(3, )4 yD ,结合 0| | 2 | |BC x , 得 0 0 0 0 0 131 92 | | | | | |2 4 4BCD yS x y x y      , 27 3 4BCDS  ,  2 2 0 0 9 27 3( | |) ( )4 4x y  ,又 2 2 0 0 19 4 x y  ,  4 2 0 04 12 0y y   ,解得 2 0 2y  ,则 0 3 6| | 2x  , 0| | 2 | | 3 6BC x   . 故答案为: 3 6 . 16.如图,已知 F 为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右焦点,过点 F 的直线交两渐近线于 A , B 两点.若 120OAB   , OAB 内切圆的半径 3 5 a br 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9 4 . 解:过 ( ,0)F c 作 FH 垂直渐近线 by xa  于 H ,则 2 | | | | 1 ( ) b caFH b b a     , 120OAB   , 60FAH   , 2 3| | 3AF b  , 在 OAF 中,由余弦定理知, 2 2 2| | | | | | 2| | | | cos120OF OA AF OA AF      , 即 2 2 22 3 2 3| | ( ) 2 | | cos1203 3c OA b OA b       , 解得 3| | 3OA a b  , 设 OAB 的内心为 M ,作 MN OA 于 N ,则 60MAO   , 3| | 5 a bMN r   , 3 3 3| | | |3 15 a bAN MN    , 3 3 3 12 4 3| | | | | | 3 15 15 a b a bON OA AN a b        , 3 | | 35tan | | 412 4 3 15 a b MNMON ON a b        ,即 3 4 b a  , 2 23 191 ( ) 1 ( )4 4 be a       . 故答案为: 19 4 . 17.已知 1F , 2F 分别为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焦点和右焦点,过点 2F 且斜率为 ( 0)k k  的直线l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 A , B 两点,△ 1 2AF F 的内切圆圆心为 1O ,半径为 1r , △ 1 2BF F 的内切圆圆心为 2O ,半径为 2r ,则直线 1 2O O 的方程为: x a ;若 1 23r r ,则 k  . 解:△ 1 2AF F 的内切圆圆心为 1O , 边 1AF 、 2AF 、 1 2F F 上的切点分别为 M 、 N 、 E , 则| | | |AM AN , 1 1| | | |F M F E , 2 2| | | |F N F E , 由 1 2| | | | 2AF AF a  ,得 1 2| | | | (| | | |) 2AM MF AN NF a    ,则 1 2| | | | 2MF NF a  , 即 1 2| | | | 2F E F E a  ,记 1O 的横坐标为 0x ,则 0(E x , 0) , 于是 0 0( ) 2x c c x a    ,得 0x a , 同理可得内心 2O 的横坐标也为 a ,则有直线 1 2O O 的方程为 x a ; 设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则 2 2 2OF O   , 1 2 90 2O F O     , 在△ 1 2O EF 中, 1 1 2 2 tan tan(90 )2 | | rO F O EF      , 在△ 2 2O EF 中, 2 2 2 2 tan tan 2 | | rO F O EF    , 由 1 23r r ,可得 3tan tan(90 ) cot2 2 2       , 解得 3tan 2 3   , 则直线的斜率为 2 2 32tan 32tan 311 12 3tan        . 3k  . 故答案为: a ; 3 . 18.已知双曲线 2 2 1 2: 1( 0)yC x bb   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3y x ,则双曲线 1C 的离心率为 2 ;若抛物线 2 2 : 2 ( 0)C y px p  的焦点 F 与双曲线 1C 的一个焦点相同,M 是抛物线 2C 上 一点, FM 的延长线交 y 轴的正半轴于点 N ,交抛物线 2C 的准线l 于点 P ,且 3FM MN  , 则| |NP  . 解:由双曲线 2 2 1 2: 1( 0)yC x bb   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3y x ,得 3b  ,  2 2 2c a b   ,则双曲线 1C 的离心率为 2ce a   ; 且双曲线 1C 的右焦点为 (2,0) , 而抛物线 2 2 : 2 ( 0)C y px p  的焦点 F 与双曲线 1C 的一个焦点相同, 抛物线 2 2 : 2 ( 0)C y px p  的焦点 F 为 (2,0) ,则 22 p  , 4p  . 抛物线 2 2 : 8C y x . 抛物线 2: 8C y x 的焦点为 (2,0)F ,准线方程为 : 2l x   ,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 3FM MN  ,设| |FM a ,则 1| | 3MN a , 过 M 作 MA 垂直于准线,垂足为 A ,交 y 轴于点 B ,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 | |FM MA a  , 由 BMN OFN ∽ ,得 | | | | 1 | | | | 4 BM MN OF NF   , 即 1 1| | | |4 2BM OF  , 1 5| | | | 22 2MA MF     , 1 5 5| | 3 2 6MN    .又 BMN APM ∽ ,  | | | | 1 | | | | 4 MN BM NP AB   ,则 5 10| | 4 | | 4 6 3NP MN    . 故答案为:2; 10 3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