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1 年 3 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 150 分钟,满分 300 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回答第 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i~28As~75In~115Ba~137
第 I 卷选择题(共 126 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 题~第 18 题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 题~第 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
1. 如图所示,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 n=3 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
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照射到图乙电路中光电管阴极 K 上时,电路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阴极 K 金属的逸出功为 6.75eV
B. 氢原子跃迁时共发出 4 种频率的光
C. 保持人射光不变,向右移动滑片 P,电流表示数可能变大
D.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0kmE h W 和 2
max
1
2c kmeU mv E
得
0ceU h W
则
0 (13.6 1.51)eV 6eV 6.09eVcW h eU
故 A 错误;
B.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共发出 2
3C =3 种频率的光,故 B 错误;
C.保持射光不变,向右移动滑片 P,当光电流未到达饱和光电流时,电流表示数会变化,故 C 正确;
D.由爱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0kmE h W 可知,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但不
是成正比,故 D 错误。
故选 C。
2. A 和 B 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 5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 出发时 B 在 A 前 5m 处
C. 7s 末两个物体再次相遇 D. t=0 时两物体的距离比 t=3s 时的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两物体在 5s 的位移不等,而它们在第 5s 末相遇,则知
两物体出发点不同。A 错误;
B.A、B 两物体在 5s 内的位移分别为:xA=17.5m,xB=12.5m
∆x=xA-xB=5m
所以出发时 B 在 A 前 5m 处。B 正确;
C.5s 末两个物休相遇,由于 5s~7s 内,B 的位移比 A 的位移大,所以 7s 末两个物体没有相遇,C 错误;
D.在 t=0 时两物体相距 5m,t=3s 时,A、B 两物体的位移分别是:xA'=7.5m,xB'=4.5m,两物体相距
∆x'=5-(xA'
−
xB')=2m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3.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的通信、导航、气象等卫星已极大地改变了人类
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我国发射的二氧化碳监测卫星轨迹示意图。已知该卫星在半径为 r 的圆轨道上运行,经
过时间 t,通过的弧长为 s。已知引力常量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小于 7.9km/s
B. 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 7.9km/s
C. 可算出该卫星的周期为 2 rt
s
D. 可算出地球平均密度为
2
2 2
3
4 r
s
G t
【答案】C
【解析】
【详解】A.v=7.9 km/s 为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地面发射速度,卫星轨道半径比地球半径大,因此其发
射速度应大于 7.9km/s,故 A 错误;
B.v=7.9km/s 为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运行速度,卫星轨道半径比地球半径大,因此其运行速度应小于
7.9km/s,故 B 错误;
C.“碳卫星”的线速度
2sv rt T
解得该卫星的周期
2 rtT s
故 C 正确;
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
2
Mm vG mr r
地球质量
2
2
s rM Gt
密度
2
2
34
3
s r
M Gt
V R
地球半径未知,密度无法求解,故 D 错误;
故选 C。
4. 如图为一个水平传感器的简易模型,截面为内壁光滑竖直放置的正三角形,内部有一个略小于三角形内
切圆的小球,三角形各边有压力传感器,通过测出小球对三边压力的大小,信息处理单元可显示摆放处的
倾角。图中 BC 边恰好处于水平状态,现将其以 C 为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转动,直到 AB 边处于水平
状态,则在转动过程中( )
A. 球对 AC 边的压力一直增大
B. 球对 AC 边的压力一直减小
C. 球对 AC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球对 AC 边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对正三角形内部的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sin
ACN G
β不变,θ从 0°变到 60°,所以球对 AC 边的压力一直增大,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5. 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不计电阻的单匝矩形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如图甲所示的正弦交流
电,把该交流电输入到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 A、B 两端。图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Rt 为热
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 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36 2 cos100 (V)u t
B. 在图甲的 t=0.01s 时刻,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
C. Rt 处温度升高后,电压表 V1 示数与 V2 示数的比值不变
D. Rt 处温度升高后,电压表示数 V2 与电流表 A2 示数的乘积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图甲可知 m 36 2VE ,T=0.02s,则
2 100 rad/sT
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36 2 sin100u t (V)
A 错误;
B.在图甲的 t=0.01s 时刻,e=0。则磁通量最大,此时矩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B 错误;
C.Rt 处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电压表 V2 测量 Rt 的电压,则电压表 V2 示数减小,V1 示数不变,则电压
表 V1 示数与 V2 示数的比值变大,C 错误;
D.副线圈电压不变,等效为电源将电阻 R 看成等效电源的内阻,则若 Rt 电阻原来大于 R,则温度升高时,
Rt 电阻小,则 Rt 电阻的功率先增加后减小,即电压表 V2 示数与电流表 A2 示数的积先增大后减小,电压表
示数 V2 与电流表 A2 示数的乘积可能不变,D 正确。
故选 D。
6.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小球在电场强度为 E、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以初速度 v0 沿
ON 在竖直面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ON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重力加速度为 g,且 mg=qE,则( )
A. 电场方向竖直向上
B.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g
C.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
0
4
v
g
D. 若小球在初始位置的电势能为零,则小球电势能的最大值为 2
0
1
2 mv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合力应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即在 ON 直线上,因
mg=Eq
所以电场力 Eq 与重力关于 ON 对称,根据数学知识得∶电场力 qE 与水平方向的角应为 30°,受力情况如图
所示
合力沿 ON 方向向下,大小为 mg,所以加速度为 g,方向沿 ON 向下,A 错误;B 正确;
C.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得最大位移为
2
0
2
vx g
则最大高度为
2
0sin30 4
vh x g
C 正确;
D.若小球在初始位置的电势能为零,在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小球克服电场力做功和克服重力做
功是相等的,由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可知,小球的初动能一半转化为电势能,一半转化为重力势能,初动能
为 2
0
1
2 mv ,小球的最大电势能为 2
0
1
4 mv ,D 错误;
故选 BC。
7.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 abc 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大量质量
为 m、电荷量为+q 的同种粒子以相同的速度沿纸面垂直于 ab 边射入场区,结果在 bc 边仅有一半的区域内
有粒子射出。已知 bc 边的长度为 L,bc 和 ac 的夹角为 60°,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的入射速度为
4
BqL
m
B. 粒子的入射速度为 3
6
BqL
m
C.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大轨迹长度为
4
L
D. 从 bc 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内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2
m
Bq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B.粒子进入场向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力提供向心力
mvr Bq
因 bc 边只有一半区城有粒子射出,在 bc 边中点射出的粒子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
4
Lr
则粒子的入射速度
4
BqLv m
所以 A 项正确;B 项错误;
C.粒子在场中运动的最长轨述为
4
Ls r
C 项正确;
D.与 bc 边相切恰从 bc 边射出的粒子的对应的圆心角最大为 2
3
,从 bc 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内运动的最长
时间为
2
3
mt Bq
所以 D 项错;
故选 AC。
8.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相距 L,导轨的两端分别与电源(串有一滑动变阻器 R)、
定值电阻 R0、电容器(电容为 C,原来不带电)和开关 S 相连。整个空间充满了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
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 ab 横跨在导轨上。已知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不计导轨的电阻。当 S 接 1,滑动变阻器 R 接入电路一定阻值时,金属棒 ab 在磁场中恰好保
持静止。当 S 接 2 后,金属棒 a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距离 h 时达到稳定速度。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A. 当 S 接 1 时,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 EBLR mg
B. 若将 ab 棒由静止释放的同时,将 S 接到 3,则电容器积累的电荷量随金属棒速度 v 的变化关系为 Q=CBLv
C. 当 S 接 2 时,金属棒 ab 从静止开始到刚好达到稳定速度所经历的时间为
4 2 2 2
0
2 2
0
B L h m gRt mgR B L
D. 若将 ab 棒由静止释放的同时,将 S 接到 3,则金属棒 ab 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 2 2
mga m CB L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S 接到 1 位置时,有
EI R r
由平衡条件得
mg=BIL
得
mgI BL
联立解得
EBLR rmg
故 A 错误;
C.S 接到 2 位置速度恒定时有
2 2
0
B L vmg BIL R
解得
0
2 2
mgRv B L
金属棒 a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距离 h 时达到稳定速度,根据动量定理可得
mgt BILt mv
即
2 2
0
B L vmgt t mvR
其中
vt h
解得
4 4 2 2
0
2 2
0
B L h m gRt mgR B L
故 C 错误;
BD.若将棒由静止释放的同时,将 S 接到 3,则电容器积累的电荷量随金属棒速度 v 的变化关系为
Q CU CBLv
根据动量定理可得
mg t BIL t m v
即
mg t BL Q m v
将
Q CBL v
代入解得
2 2mg t CB L v m v
所以
2 2
v mga t m CB L
故 BD 正确。
故选 BD。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74 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须作答。第 33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9. 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
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 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木块的加速度为 a,则木
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 为计数点,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
块加速度大小 a=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交流 (2). 与木板平面平行 (3).
mg M m a
Mg
(4). 1.3
【解析】
【详解】(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实验时应该让拉力水平这样滑块对木板间的压力为其重力,
所以应该填交流和拉线与木板平行;
(2)对木块、砝码盘和砝码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对木块:F-μMg=Ma,对砝码盘和砝码:
mg-F=ma,由上式得:μ=
( )mg m M a
Mg
;
(3)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
x=at2,可得: 25 6 1 2
2 1.3 /8
x x x xa m st
。
10.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
A.被测干电池一节
B.电流表 A1 :量程 0〜0. 6A,内阻约为 0.2
C.电流表 A2:量程 0〜0.6A,内阻为 0.1
D.电压表 V1:量程 0〜3V,内阻未知
E.电压表 V2 :量程 0〜15V,内阻未知
F.滑动变阻器 R1:0〜10 ,2A
G.滑动变阻器 R2:0〜100 ,1A
H.开关、导线若干
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量结果存在系统误差.在现有
器材的条件下,为消除上述系统误差,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在上述器材中请选择适当的器材:电流表___, 电压表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序
号字母)
(2)实验电路图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填“甲”或“乙”)
(3)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 U-I 图象.由此可知,干电池的电动势 E =___V,
内电阻 r =_____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C (2). D (3). F (4). 乙 (5). 1.5 (6). 0.9
【解析】
【详解】(1)[2]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 1.5V,故为了读数准确,电压表应选择 D;[1]内阻较小,为了准确测量
内阻,选择已知内阻的电流表 C;[3]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有利于电表的数值变化,减小误差,故选 F;
(2)[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电流表与电池串联,将电流表内阻等效为电源内阻,故电路图选择乙;
(3)[5][6]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AU E I R r
结合图象可得 1.5VE , 0.9r .
11. 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两光滑平行导体圆环,两圆环正对放置,圆环半径均为 R=0.125m,相距 1m。圆环通
过导线与电源相连,电源的电动势 E=3V,内阻不计。在两圆环上水平放置一导体棒,导体棒质量为 0.06kg,
接入电路的电阻 r=1.5Ω,圆环电阻不计,匀强磁场竖直向上。开关 S 闭合后,棒可以静止在圆环上某位置,
该位置对应的半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7 ,g 取 10m/s2,sin37 =0.6,cos37 =0.8。求:
(1)导体棒静止在某位置时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断开开关 S 后,导体棒下滑到轨道最低点时对单个圆环的压力。
【答案】(1)0.8N;(2)0.4T;(3)0.54N,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分析】
【详解】(1)导体棒静止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
tan mg
F
代入数据解得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0.8N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I r
解得∶I=2A
由安培力的公式
F=BIL
得
FB IL
解得∶B=0.4T
(3)断开开关 S 后,导体棒下滑到轨道最低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1(1 sin ) 02mgR mv
解得
2 (1 sin ) 1m/sv gR
导体棒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2 N
vF mg m R
解得
FN=0.54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导体棒对单个圆环的压力大小为 0.54N,方向竖直向下
12. 如图所示,外径足够大,中空的水平圆形转盘内径 r=0.6m,沿转盘某条直径有两条光滑凹槽,凹槽内
有 A、B、D、E 四个物块,D、E 两物块分别被锁定在距离竖直转轴 R=1.0m 处,A、B 分别紧靠 D、E 放
置。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每根绳长 L=1.4m,一端系在 C 物块上,另一端分别绕过转盘内侧的光滑小滑轮,
穿过 D、E 两物块中间的光滑圆孔,系在 A、B 两个物块上,A、B、D、E 四个物块的质量均为 m=1.0kg,
C 物块的质量 mC=2.0kg,所有物块均可视为质点,(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 41 =6.403。 2 =1.414,计
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启动转盘,转速缓慢增大,求 A、D 以及 B、E 之间恰好无压力时的细绳的拉力大小及转盘的角速度
大小;
(2)停下转盘后,将 C 物块置于圆心 O 处,并将 A、B 向外侧移动使轻绳水平拉直,然后无初速度释放 A、
B、C 物块构成的系统,求 A、D 以及 B、E 相碰前瞬间 C 物块的速度大小;
(3)碰前瞬间解除对 D、E 物块的锁定,若 A、D 以及 B、E 一经碰撞就会粘在一起,且碰撞时间极短,
求碰后 C 物块的速度大小。
【答案】(1)12.5N,3.54rad/s ;(2)3.12m/s ;(3) 2.25m/s
【解析】
【分析】
【详解】(1)C 物块保持静止,故
2 cos CF m g
0.6 3sin 1.4 0.4 5
可解得 F=12.5N,对 A、B 两个物块
2F m R
可解得角速度
5 2 / 3.54rad/s2
F rad smR
(2)设碰前 A、B 速度大小为 v,C 的速度大小为 vC,由绳长不变可知
cosCv v
系统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 21 12 2 2 C C Cmv m v m gh
C 下降高度
0.8tan
rh m
可解得
20 41 / 3.12m/s41Cv m s
(3)设碰后 A、D 的速度大小为 v′,C 的速度大小为 vC′,由绳长不变
cosCv v
设绳上拉力的冲量大小为 I,由于碰撞时间极短,绳子拉力远大于重力。对 C 物块运用动量定理
2 cos C C C CI m v m v
对 A、D 运用动量定理
2I mv mv
可解得
41 20 41m/s 2.25m/s57 57C Cv v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
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
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
分。
1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可以经历过程 1、过程 2 到达状态也可以经历过程 3 到达状态 C,还可以
经历过程 4 到达状态 D,其 P-V 图像如图所示,且 B、C、D 在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上.已知在这四个过
程中的某一过程中,气体始终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在过程 3 中,A 到 C 的曲线是双曲线的一部分.对于这
四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过程 1 中,外界先对气体做正功,然后气体再对外做功
B. 在过程 2 中,气体温度先逐渐降低然后逐渐升高
C. 在过程 3 中,气体温度始终不变
D. 在过程 4 中,气体始终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E. 在 A、B、C、D 四个状态中,B 状态气体温度最高
【答案】CDE
【解析】
【详解】在过程 1 中,气体的体积一直变大,可知气体对外做功,选项 A 错误;在过程 3 中,A 到 C 的曲
线是双曲线的一部分,可知从 A 到 C 为等温线,即 PV 乘积不变;则在过程 2 的从 A 到 B 的过程,PV 乘积
逐渐变大,温度逐渐升高,选项 B 错误,C 正确;过程 4 中,PV 乘积逐渐减小,可知温度逐渐降低,内能
减小,气体体积变大,对外做功,可知气体始终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过程是 4 过程,选项 D 正确;由以上
分析可知,在 A、B、C、D 四个状态中,B 状态气体温度最高,选项 E 正确.
14. 潜水钟是一种水下救生设备,它是一个底部开口、上部封闭的容器,外形与钟相似。潜水钟在水下时其
内部上方空间里存有空气,以满足潜水员水下避险的需要。为计算方便,将潜水钟简化为截面积为 S、高度
为 h、开口向下的圆筒;工作母船将潜水钟由水面上方开口向下吊放至深度为 H 的水下,如图所示。已知
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大气压强为 po,H》h,忽略温度的变化和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
(1)求进入圆筒内水的高度 l;
(2)保持 H 不变,压入空气使筒内的水全部排出,求压人的空气与瓶子中原有的空气的质量比。
【答案】(1)
0
gHhl p gH
;(2)
0 0
m gH
m p
【解析】
【分析】
【详解】(1)设潜水钟在水面上方时和放入水下后筒内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V0 和 V1,放入水下后筒内气体的压
强为 p1,由玻意耳定律和题给条件有
1 1 0 0 ppV V ①
0V hS ②
1 ( )V h l S ③
1 0 ( )p p g H l ④
联立以上各式并考虑到 H>>h, h l ,解得
0
gHhl p gH
(2)设水全部排出后筒内气体的压强为 p2;此时筒内气体的体积为 V0,这些气体在其压强为 p0 时的体积为
V3,由玻意耳定律有
2 0 0 3p V p V ⑤
其中
2 0p p gH ⑥
设需压入筒内的气体积为 V,依题意
3 0V V V ⑦
联立②⑤⑥⑦式得
0
gSHhV p
故
0 0 0
m V gH
m V p
15. 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 P 的 x 坐标为 3m.已知任意振动质
点连续 2 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 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速为 4m/s
B. 波的频率为 1.25Hz
C. x 坐标为 15m 的质点在 t=0.6s 时恰好位于波谷
D. x 坐标为 22m 的质点在 t=0.2s 时恰好位于波峰
E. 当质点 P 位于波峰时,x 坐标为 17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
【答案】BDE
【解析】
【详解】AB.由题,任意振动质点连续 2 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 0.4s,则该波的周期为 T=2×0.4s=0.8s,
则
1 1 1.250.8f T
Hz
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是 4m ,所以波速:
4 50.8v T
m/s
故 A 错误,B 正确;
C.x=15m 的质点到 x=3m 质点的距离为:
1 15 3 12x m 3
所以 x=15m的质点与 x=3m 处质点的振动始终相同,t=0 时刻 x=3m 的质点向上振动,经过 0.2t s 4
T 时
间恰好到达平衡位置,所以 x=15m 的质点在 t=0.2s 时恰好平衡位置,故 C 错误;
D.x=22m 的质点到 x=2m 质点的距离为:
2 22 2 20x m 5
所以 x=22m 的质点与 x=2m 处质点的振动始终相同,t=0 时刻 x=2m 的质点向上振动,经过 0.2t s 4
T 时
间恰好到达波峰,所以 x=22m 的质点在 t=0.2s 时恰好位于波峰,故 D 正确;
E.x=17m 的质点到 P 点的距离为:
3 17 3 14x m 13 2
所以 x=17m 的质点与 P 点的振动始终相反,当质点 P 位于波峰时,x=17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故 E 正确。
故选 BDE.
【点睛】根据任意振动质点连续 2 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 0.4s 即可求出周期.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
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由图读出波长.由 v T
求出波速.根据两个质点平衡位置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
分析它们状态关系.
16. 如图,一折射率为 3 的材料制作的三棱镜,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ABC,∠A=90°,∠B=30°。一束平
行光平行于 BC 边从 AB 边射入棱镜,不计光线在棱镜内的多次反射,求 AC 边与 BC 边上有光出射区域的
长度的比值。
【答案】2
【解析】
【详解】设从 D 点入射的光线经折射后恰好射向C 点,光在 AB 边上的入射角为 1 ,折射角为 2 ,如图所
示
由折射定律有
21sin sinn
设从 DB 范围入射的光折射后在 BC 边上的入射角为,由几何关系有
230
代入题中数据解得
2 30 , 60
sin 1n
所以从 DB 范围入射的光折射后在 BC 边上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射到 AC 边,AC 边上全部有光射出。
设从 AD 范围入射的光折射后在 AC 边上的入射角为,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
290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sin 1n
即从 AD 范围入射的光折射后在 AC 边上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射到 BC 边上。设 BC 边上有光线射出
的部分为 CF ,由几何关系得
sin30CF AC
AC 边与 BC 边有光射出区域的长度比值为
2AC
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