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作文训练典型题目及范文:偶像之思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我们有时需要崇拜它,有时需要打破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偶像之思(66 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偶像,或是前辈先贤,或是当世榜样,如何对待偶像,无疑
能够引发一场思考。
我们需要崇拜偶像,因为偶像能予人以正确的指引和深远的教化。我们折服
于他的才华横溢,惊叹于他的智慧无双,更倾倒于他的高尚品质
正直、忠诚、无畏、善良,这些美德我们都可以从偶像身上习得,而且由全
情地仰慕生发出的不自觉地模仿靠近,远比单纯的接受指令来得意义深远,大多数偶
像本身具有的才德具备的品质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罗曼罗兰即言:“倘你累时,就
把头枕在他们的膝盖上歇会儿吧”,偶像能给予崇拜者以心灵上的安抚,正来源于他
伟大的人格,能够指引着人们走出迷途,成为更好的自己
然而,倘若将偶像的一言一行皆奉为圭臬,甚至于对偶像的缺点和言语间的
阙漏视而不见……这便落入了盲目追随的境地,使看问题不再客观理智。打破偶像,
是因为偶像警语固然精妙,却未必不是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取。朱光潜说:“只
要我说得对,那我也不必倚仗前代圣贤。”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或许只是一闪而过的
灵光,但只要抓住,那便也是不逊于任何偶像名言的生命体悟与真谛。“农民作家”
刘亮程,所书写的正是以农民视角对时代转型的体悟,不曾依靠当下流行的“偶像代
言”,却自有其地位和价值。若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便会一味地盲目崇拜偶像,迷
失自我。
打破偶像,更因为我们要拥有批判和质疑精神,独立思考,客观认知,明白
偶像的局限。偶像存在与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环境,有他自己的立场与视角难免有所缺
陷。更何况,人无完人,哪能一言一行都如此模范?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明白需
以公平客观的态度面对偶像,对于其过失,不必遮掩,对于其谬误,用于批判指正,
这并非是对偶像的不尊重,恰是另一层面上对偶像的维护和敬意,正如黄永玉写给曹
禺的信中所说:“因为您是我敬重的前辈,所以我对您要求严!”又如陈景润指出华
罗庚错误时言:“我不过是将明珠上的一点灰尘拂去”。打破偶像,体现的是对偶像
的理性批判和客观认识,也是对偶像的别样致敬
可是,时下越来越流行的不是“打破偶像”,而是“打到偶像”。不少原本
籍籍无名者借将鲁迅、雷锋等“国民偶像”骂得一文不值上位,肆意地谩骂与捏造,
反映的是对伟人的不尊重,和功利时代拿偶像“开涮”取乐以收获名利的丑陋险恶
沈尹默诗云:“我和一棵顶高的树并肩立着,但不靠着。”真正的崇拜偶像不是
盲目迷信和“靠”,而是受其美德教化并努力接近偶像。真正的打破偶像不是肤浅的
诋毁轻视,而是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偶像的局限,自信地与偶像并肩而立,但不靠着。
偶像之我思(63 分)
闪光灯聚焦点,随念所思处,梦里所遇者,皆无一例外地成了人们口中偶像所浮
现的可能点。在当下社会,偶像一词出现频率愈发地高,人人皆有偶像。
于其仰慕崇拜之情时时流显,着实成为时下一个热词。
偶像作为人们心中所仰慕的对象,其才能或独特人格成为引领人们前进的指示牌,
值得为人所崇拜。偶像之所以能成为人们仰慕敬仰的对象,在于其内心所拥有的独特
人格魅力以及腹中卓越的才华,正因如是,人们对此崇拜仰慕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
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人们去追寻他们的步伐,描摹他们的人格品性,学习他们的满腹才
华。在这点上,偶像产生了一种独有的指引作用,即当下常言“偶像效应”,他们犹
如在人们生活中一个小小的路标,或充当一定程度上的老师角色,指引人们在自己生
活中,朝所向往的目标前行。偶像作为人们所效仿的对象,其产生的正面效应着实值
得为人崇拜。
而打破偶像及其效应给人带来的指引限制,才是真正会对个人独立人格的培育有
所神益的途径。一味地对偶像盲从,一味地描摹,终会使人在偶像效应的限制框内步
履难行。纵使有正面指引,终究逃不开他人脚步的限定。陈寅恪曾倡导国人应保有“独
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独立人格和自由独特思想是人立身行事的重要元素,也是
当下时人所匮乏的要素。人们只知完全踏着偶像的足迹,以为可以拥有一个理想的自
我,却不知去打破偶像所带来的效应框定,由此消磨了自我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思想。
唯有适时地打破偶像的框定,人们才可保有独立的自我人格思想,从而自主地立身行
世。
而更可悲的是,如今对偶像的仰慕却逐渐异化为追星式的追求,停留于对外在好
看的皮囊的追捧。这样的偶像效应,更是当下亟需打破的。人们现在所钟爱的偶像,
大多成了徒有一副好皮囊的明星。人们似乎已忘了泰戈尔所言:“美丽外表只使眼生
愉悦,而优雅的气质使人内心着迷。”停留于对外表的选择使人内心得不到陶冶,最
终沦为了徒留外表精致的肤浅个体,而无灵魂的丰富,也导致了当下满目千篇一律好
看的皮囊,却难得一个万里择一的有趣灵魂的社会现象。这样的偶像,如若不被打破,
终会成为社会公害的瘴气,湮灭灵魂心灵丰富的价值。
面对偶像,人们完全可有一个明智的抉择,真正对偶像的态度不是一味地临摹或
对外在的追捧,而是在崇拜之余,有自己的思想,走出自己的路。周国平呼吁人们“在
自己的土壤里扎根”,让我们在偶像浪潮面前,崇拜有加,更不废立身行世的独立人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