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题型)9 特色专项训练九 语用+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2021届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特色专项训练九 语用+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 (时间:45 分钟 分数:4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1 分) 昆明气候好,秋来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早晚 稍凉,半夜读书写字须加一件衣服。白天太阳照着,温暖平和,完全像一个稍稍 删改过一番的春天。经过了雨季,____①____。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 人蕉结了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饭能像一顿饭那样开出,破旧的藤 箱里还有一件毛衣,就允许人们对未来做一点儿梦。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 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在昆明七八年,都只是一群游子,谁也 没有想到在这里落地生根。包括老吴和老鲁。教员里有的是想出国的,有的想到 清华、北大当助教,也有想回家乡办一件什么事……有一位老兄似乎自己是注定 了要当副教授的。____②____,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 以种花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老吴住前院,管洒扫应 对。主人不在,有客人来,沏茶奉烟,请客人留字留言。老鲁呢,挑水,还可以 把左邻右舍的用水都包下来,包括对门卖柿子的老太婆的……他把将来的生活设 想得这样具体,而且梦寐以求,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于是大家 就叫他“醋栗”。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C.“戴车匠”在我们不但是一个人,一间小店,还是一个地名。 D.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已。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 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 效果更好?(4 分) 答: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崇尚学术的环境有助于加强学者的学术毅力。②不能排除个别人虽然在年 轻时取得举世瞩目的学术研究成果,③但多数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是年过 半百才取得的。④能否几十年坚持不懈地从事学术研究,对学术人才成长具有重 要意义。⑤崇尚学术的环境也有助于学者去除心中杂念、专心学术研究,⑥愿意 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⑦而这种不计名利的学术投入,⑧正是 当今时代学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答: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 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6 分) 交通运输部今天表示,为探索交通强国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我国目前已 确定首批 13 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将围绕设施、技 术、管理、服务 4 大领域,分地区、分主题、分批次开展 22 项试点任务。试点 省市将通过培育若干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形成一批 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出台一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在交通 强国建设试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答: 二、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 让知识的接收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 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他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 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 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 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 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 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 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你没读过《必 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 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 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 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 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 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 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 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 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 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 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 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 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 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 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 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 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了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 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 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的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 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 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 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 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 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好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 一味地相信媒介,让其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 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 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 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 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 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 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 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 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 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 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 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 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 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 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 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 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 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 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 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 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 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 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 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 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 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7.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 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 B.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 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 C.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资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 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 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 8.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 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B.文章先破后立,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 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C.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 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 D.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假设论证 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 9.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的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 5 万》《从 小镇青年到月入 10 万》《普通人如何用 3 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 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4 分) 答: 10.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 料,简要回答。(6 分) 答: 特色专项训练九 语用+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 1.解析:选 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 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 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文中“醋栗”的引号作用 是特殊称谓。A 项,引号的作用是引用。B 项,引号的作用是表讽刺。C 项,引 号的作用是特殊称谓。D 项,引号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故选 C。 2.解析:第①空处,由下文“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 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可知,经过了雨季,草木都生长得极旺盛,所以 此处应该填写“草木都极旺盛”。 第②空处,由下文“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 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可知,这所住宅是他设想的, 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 答案:①草木都极旺盛 ②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 3.解析:句子“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 际地聊开了”中,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原句运 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 答案:①原句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②原句 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 4.解析:①搭配不当,“加强……毅力”搭配不当,应将“加强”改为“增 强”;②语序不当,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前,前句主语是“个别人”,后 句主语是“多数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两个句子主语不同,“虽然”要 调到“不能”之前;④搭配不当,“能否……具有重要意义”两面对一面,搭配 不当,去掉“能否”或去掉“否”;⑥成分残缺,“愿意”前缺主语,加上“学 者们”或“学者”。 答案:①将“加强”改为“增强”;②“虽然”调到“不能”之前;④去掉 “能否”或去掉“否”;⑥“愿意”前加上“学者们”或“学者”。 5.解析:第一句为导语,其主要信息是“我国目前已确定首批 13 个交通强 国建设试点地区”; 第二句是“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方式,“围绕设施、技术、管理、 服务 4 大领域”直接概括为“围绕四大领域”,“分地区、分主题、分批次开展 22 项试点任务”直接概括为“开展 22 项试点任务”即可; 第三句介绍其作用效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概括为“形成经验与成果”; 第四句说明其对政策的影响,“出台一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 最后把这些关键信息整合成句,再根据字数适当增删字词即可。 答案:①我国已确定首批 13 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②将围绕 4 大领域 开展 22 项试点任务;③形成经验和成果;④出台政策规划和标准规范。 6.解析:选 A。B 项,“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理解错误,孔子虽然收 受学生“束脩”,但并不意味着“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C 项,这一说法夸 大了原文的意思,理解不当,原文为“一旦人们缺乏辨析一味地相信媒介,让其 充当我们的大脑”,强调的是特殊现象,而并非普遍情况。D 项,“最终将会趋 向知识完全免费”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知识 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可以得出结论。 7.解析:选 B。“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分析不当,这样做 是因为部分新媒体为了获得关注而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噱头、迎合受众。 8.解析:选 B。“先破后立”分析不当,文章全文以批判为主,最后提出 了“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问题,并未明确“立”。 9.①这类文章故意用噱头来吸引受众,博取关注,违背了基本职业规范。 ②这类文章充斥网络,助推了浮躁、急功近利社会氛围的形成。③这类文章会诱 导缺乏理性与思考意识的受众形成错误的人生观、成功观。 10.①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②培养独立思 考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③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肤浅的所谓“谈资” 而焦虑。④充分利用知识免费与付费的优势,利用知识,享受服务。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