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
鉴赏专题
学
习
板
块
貮
鉴
赏
情
感
叁
鉴
赏
形
象
肆
鉴
赏
语
言
鉴
赏
技
巧
伍壹
读
懂
诗
歌
鉴赏情感
一、咏物言志诗 二、送别怀人诗
三、羁旅思乡诗 四、边塞征战诗
五、怀古咏史诗 六、山水田园诗
一、咏物言志诗
1、题材特征:
①内涵:借以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②标志: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刻画所咏之物的特征与
功能。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
等为题目。
2.内容情感:
①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②情感:寄托作者理想抱负;寄寓高尚情操;针砭时弊;托物讽世
3.常用技法:从抒情手法上看,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用拟人,比喻;
从描写方法上看,除正面描写外,常用侧面烘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物言志诗
对春天的喜爱
之情
1、题材特征:
①内涵:离别之际,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②标志:一般以“酒”“柳”“月”“水”“阳关”为意象。题目中常常有
“送”“别”“赠”“酬”等词语。
二、送别怀人诗
2、思想情感: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3、表现手法: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直抒胸
臆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送别怀人诗
既表露出诗人对友
人远行的依依惜别
之情,也展现出诗
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羁旅思乡诗
1、题材特征:
①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②标志:常见意象为“大雁”、“子规”、“夕阳”、“云”等凄冷萧瑟的景物。
2、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行役者,客居他乡的孤独;
旅途劳顿者,漂泊流离的辛酸;
佳节来临时,久戍边关者,表达思乡之愁;
郁郁不得志者,前途渺茫之忧伤之情。
3、表达技巧:
触景伤情、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羁旅思乡诗
淡淡的思乡之
愁、浓浓的怀
亲之意
1、题材特征:
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地名:(胡 羌 夷指少数民族) 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阳关、
凉州、楼兰。
乐器:羌笛、琵琶、胡琴、芦管、角、鼓
2、内容情感:
(1)描写边塞荒凉悲怆或雄奇壮阔的山川景色,歌颂边塞得大好河山。
(2)描写艰苦的戍边生活和激烈紧张的战争场面。
(3)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4)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3、表现手法:(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对比、虚实结合、用典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林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描写塞外的景
致,表达对战
争的厌恶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怀古咏史诗
借一件古物表
达对前朝人和
事的感慨
1、题材特征:
①概念:
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
②主要意象:
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
2、思想感情:
(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
(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
(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
3、常用手法:
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水田园诗
对隐居生活
的喜爱之情
咏物言志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怀古咏史诗
山水田园诗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内容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