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 仿用变换句式及句式效果比较 第三节 句式效果比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 仿用变换句式及句式效果比较 第三节 句式效果比较

ID:650726

大小:41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节 句式效果比较   句式效果的比较,是新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对句式的考查采用了主观题的 形式。重点考查相同语意下,不同句式表达的效果。常常涉及语法、语意、语 言、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比较。 【知识梳理】 【能力养成】 句式效果比较思考“5角度” 思考角 度 具体分析 语法 是否有病句 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序等 是否使用倒装语序 语意 描述的对象是否变化 强调的重点是否变化 语境是否符合 语意是否通顺连贯 思考角度 具体分析 语言 语体:口语与书面语、文学语体、新闻语体等 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 用词:叠词、拟声词、形容词、动词等的使用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描写方式、描写角度等 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的强烈、深沉、委婉、含蓄等 句式效果比较“三步骤” 第一步,找变化 仔细比对原句与所给句子,找到二者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分析不同 之处 重点比对不同之处的效果优劣。可以从语法(是否 有语病、逻辑顺序、倒装的运用)、语意(通顺、连 贯、语境等)、语言(口语与书面语、长句与短句、 整句与散句、语体色彩等)、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描写方式等)、情感表达(强烈、深沉、委婉、含蓄) 第三步,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分条作答 【典例剖析】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 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 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 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 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情 境 创设微情境,句式效果比较单独设题 考查意 图 考查句式效果比较的相关知识 思路分 析 第一步,找变化。原句“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 窄的角落”与所改句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 的角落”有所不同,原句“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 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与所改句子“长了一些也不知 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不同。 第二步,分析不同之处的优劣。 明显的变化有两处: 一是“养鸡的养鸡……”与“有人养鸡……”,语意相同, 但是表达效果不同。原句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是把原来独立在结尾的话,提到前面变成了修饰成分。 第三步,组织答案,分条作答 答案:①表达效果不同。原句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②“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放在最后,单独成句,起到强调作用。原句更能表 现当时人们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 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得不同了。以颜色说吧, 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 色浅的颜色,给旁边的黄草盖上了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 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 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 人想作几句诗。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 藕荷色儿等各色条子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用了定语后置的方式和排 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层次感和语言的节 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答案: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表 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 描写更生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镜泊湖的湖水很清,湖面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 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 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 派。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 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 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和题干中的句子“上下都是山色云彩”相比,原文“上端是山色云彩, 下面也是山色云彩”分开说,且重复“山色云彩”,这样就起到强调作用,突出 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而“下”指的是“水面”,这样也与前面的“巨镜” 相照应;另外,将“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内容上突出其波 光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句式简短,突出节奏感。从效果上看,原句的 表达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答案: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 应前面的“巨镜”。将“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其波 光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 现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我永远热爱太阳,我的光明之源。没有太阳,不会有我,不会有你,不会有 他,不会有山青青、水清清的人间。然而,天顶的太阳只有一个,而地上却有无 数太阳,像星星一样繁多,一样灿烂。 太阳有时从我打开的书页里升起,有时从我爱着的心灵里升起;有时从老 师笔墨的芬芳里升起,有时从朋友辉煌的思想中升起;有时从远方珍重的祝福 里升起,有时从身旁温热的语言中升起;有时从赤诚而婉转的歌喉里升起,有时 从明亮而和蔼的眼睛里升起;有时从清洁工闪烁的汗珠里升起,有时从服务员 微笑的酒窝里升起。 人间到处都有太阳,时时都有迷人的日出,到处都有希望的火光。因为人间有 无数太阳,诚实与善良的生命才不断繁衍。自然的丽日照不进的心灵,才有不 会凋零的春天。 我未曾在漫天的风雪中彷徨绝望,也未曾在歧路的暗影里落入深渊,因为我相 信地上有无数的太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因为我相信人间有光明,所以我在人生路上 未曾绝望,也未曾堕落。”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 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文采用因果倒装句式,更强调“地上太阳”的巨大作用,更切合全文 主旨。②原文使用“漫天的风雪”“歧路的暗影”“无数的太阳”等形象化 词语,更为生动可感,更有感染力。③原文语言风格与全文更为协调一致,更富 有文采。(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 江中一样,可谓沧海一粟。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 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 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我曾 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 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 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 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 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 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 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你读不懂、参不透、看不清、获悉不了 某些东西。”从语意上看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文句式绵长,没有标点,符合探求过程中意识的流动性和含混性; ②使语气更加急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③“有些东西”前置,起到强调作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 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 —,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 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起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 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 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 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 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 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 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 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即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 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 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 陈迹而歌?甚而至于他压根儿什么都不想不屑也没有表达?无词,无调,那单调 而变幻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汇入风沙 草棵中。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 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 迹而歌。”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文单独成小句,形成排比,有强调作用,增强气势。②原文是强烈的 疑问语气,抒情性强。③上文的描述做了充分的铺垫,疑问语气水到渠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 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 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 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 胡须浓密的汉子脸。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苞就开了,红色的花瓣开 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 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更能突出景物特点。原文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憋”“鼓 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蕴蓄整个冬天力量的 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更好地突出花苞之大,花开之早、之盛 和阳刚之美。②更符合作者的心情。原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木棉花开得热 烈,足以燃烧人们心底的热望,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木 棉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③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原文侧重描写,表达生动 形象。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