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 研磨真题基于新高考要求下的新探索的备考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 研磨真题基于新高考要求下的新探索的备考指导

ID:650738

大小:332.5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节 研磨真题 基于新高考要求下的新探索 的备考指导 【真题研磨】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建水记【注】(之四) 于 坚   ①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 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 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 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 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 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②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 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 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 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 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 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 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 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 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 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 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 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 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 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 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 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 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 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 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④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 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 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 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作干巴菌,正亮闪闪的,在锅子中央 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 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 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 凉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 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 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 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 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 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 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 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 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 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 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 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 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 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 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 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有删改) 【读文清单】 洞悉 文本 对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于坚有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情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全国城市化进行狂飙突进的背景中,建 水也曾展开局部的老城拆迁。在各界努力之下,一个相对“原始” 与完好的建水,终于被保护了下来。2015 年冬天,比利时汉学家 麦约翰来到建水。浸淫中国文化数十载的他感叹,至今一辈子要 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也就是在那一年,于坚开始创作 《建水记》。节选部分通过建水地方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描述,展 现了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和烟火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建水的 热爱和独特的文化思考。 关注 标题 标题告诉我们文章是一篇游记散文,文章的线索可能是时间的变化或空 间的转移。 初步 理清 思路 本文按照空间的转换,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①段)写来到建水,通过引用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 第二层(第②③④段)写在建水的行踪,由外而内地写出建水的外观与内 涵。 第三层(第⑤段)写游览建水的感受,沟通了历史与现实,表现这座古城 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把握 线索 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后一条线索是隐 藏在文章中的。 概括 主旨 本文通过建水地方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 传承和烟火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建水的热爱和独特的文化思考。 【演练真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 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文章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表现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 引出建水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 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 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解题示范】 命题 情境 考查 意图 本题以“建水记”具体文本内容的理解为大情境,以“《建水县 志》记载的内容、引用诗句的目的、《水浒传》相关场景的描 写”等为微情境,用判断正误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能力。需要借助材料和主旨、选材和中心之间的关系、 文章写作技巧及其作用等知识。 思路 分析 A.引用《建水县志》 的记载 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正确。 B.对儒家经典的引用 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 了人文气息 正确。 C.“‘深巷明朝卖杏花’” 的引用 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 康、天真” 正确。 D.文章以《水浒传》 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 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 场面 类比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 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 辞手法 错误。 【答案】D。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 视角来铺叙建水,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B.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巷子,这种 表述意在强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 结,意在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 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解题示范】 命题 情境 考查 意图 本题以对“建水记”具体文本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为微情境,以观察 角度、语言特点和结构段落等为考查点,需要借助文本分析艺术手 法的判断是否正确、作用或效果分析恰当。 思路 分析 A.始终以一 个导游者的 旁观视角来 铺叙建水 “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 解渴”“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 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 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在 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 是主观感受,不 是“旁观视 角”。错误。  思路 分析 B.“电子地图很 不耐烦” “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 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 很不耐烦” 比拟手法,写建 水古城巷道众 多。正确。 C.文章写“曾祖 父”“祖母”, 并以“香樟树的 荫庇”作结。 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 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正确。 D.文章最显著的 文字特点是大量 堆叠同类词语或 词组,并形成繁 复恣肆的修辞效 果 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 老树、门神……石榴、苹 果……青头菌、炊烟、祖母、 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 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 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 瘦、虎背熊腰…… 表现了物阜民 安的世俗生活 气象。正确。 【答案】A。 3.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答:                                                                 【解题示范】 命题情境 考查意图 本题以“建水记”中大量笔墨描写饮食的原因,以此作为微情境, 考查对文章谋篇布局的理解能力,需要在材料的组织与安排上明 确与主旨的关系入手,分析作者如此选材的目的和文章主旨。 思路 分析 第一步:通读全文,明确主旨。写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凸显 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第二步:要明确哪些地方描写了建水城的饮食,分析这些饮食描 写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临安饭店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透露出一种悠久的历 史传承。 从“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 了”等处看出,文章写饮食,也写出了建水古城的现实日常生活 和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 答案: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 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 格。 4.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答:                                                                 【解题示范】 命题情境 考查意图 本题以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为微情境,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及结 构的鉴赏能力。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展示空间和时间变化的标志 词,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时空的转换。 思路 分析 1.在空间方面,文章从“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 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 洞进城”“一旦进入城门……”“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 安饭店”“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 菜市场”“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 分析:文章从城门写到城内,依次写了饭店、菜场、人家住宅,通 过空间结构的转换,由外而内地写出建水的外观与内涵。 思路 分析 2.在时间方面,文章沟通了历史与现实,从“明洪武二十年建城 ”“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依然有一种 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城门 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 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 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他 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 的德行,都是世交啦……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 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 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等处 可见,文章写出了现实中的建水城,又写出了历史文化中的建水 城。 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 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 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 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备考启示录】 1.选文特点:以中国现当代散文为主,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哲理性、 抒情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命题特点:主要涉及理解词句内涵、分析作品结构、赏析表现手法和精彩语 言等考点。尤以词句内涵和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 3.备考重点:把握感情、主旨,赏析艺术技巧。突出审美素养与思维素养;淡化 表层理解的权重,突出深层理解和高阶思维。 【即学即练】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 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 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 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 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 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 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 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 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 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 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 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 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 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 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 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 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 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 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 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 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 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 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 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 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 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 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 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 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 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 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 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 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 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 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 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 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 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 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 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 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 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 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 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 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 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解析】选C。C项“有意形成”主观臆断。文章的文体风格由文章的选材、 语言等所决定,是自然形成的。“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 创作”曲解文意。由文章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 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知,只是“铁锤”所代表的“锻钢 打铁”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作者走上文学创 作之路,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成就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答:                                                                 【解析】文本前六段写儿时看火车的经历,具体生动,娓娓道来,占了文本多半 的篇幅。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层次感”,即叙述内容的先后安排所造成的艺术 效果。答题时应首先明确阅读区间(前六段),然后概括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 以梳理整合,最后答出各层内容的内涵与作用。 答案: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 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道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 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特别, 也感到亲切。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答:                                                                 【解析】题干规定了答题的角度为“谋篇布局”,即根据文章主题合理、巧妙 地安排文章结构。要求作答内容为分析题目“如何统摄全文”,这就需要首先 揣摩、挖掘题目含义,然后梳理全文层次,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作答时 要把题目含义、全文内容、文章主题结合起来,注意阐明各部分内容与题目、 主题的关系。 答案: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 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 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相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 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备选题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老屋后的槐花树 白 莹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干枯的渭河河道边上种满了洋槐,含苞 的、已开的、开过的,一簇簇、一串串,白白的、甜甜的,挂满了洋槐枝头。风 儿袭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不仅勾引着我的味蕾,还勾引着我的思绪,我似乎 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 在这个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里,闪闪跳动着的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影倒带一 般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黑漆的木门,长长的巷子,厚实的土墙,小小的院子, 随风微动的秋千,高高的桑树,屋后的洋槐,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 老屋后头有两棵槐花树,每到四月中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可爱的风 铃挂满枝头,摇曳着醉人的身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在这人间四月天里招 蜂引蝶,当然还有我们这帮孩子。每每这时,奶奶便拿来钩子,用铁丝牢牢绑在 长长的竹竿上,父亲在房檐角落找好地儿,支起长梯子,爬上房顶。低的地方就 顺手折下,高的地方就用奶奶扎好的钩子钩住繁茂的槐花枝,快速转动竹竿,轻 松地就拧断槐树枝,扔到院子里。奶奶领着我们把白白的槐花一串一串撸下, 放进竹筛子,调皮的孩子们则偷偷捏串生槐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巴, 大口嚼起来。甜甜的槐花汁和着口水一同流下来,用袖子擦去口水,想再吃一 串,却被奶奶及时阻止:“狗娃,这东西生吃多了不好,婆给你蒸熟再吃。” 奶奶端起满筛子的槐花,急忙回灶房,洗干净,沥干水分,拌上干面粉,用手来回 不停地搅拌,直到面粉充分包裹槐花,奶奶说,这样做出来的槐花筋道,入味。 麻利地备好一切后,奶奶便坐在风箱前“呼哧呼哧”地扇起风箱,我则趴在她 腿上,手里拿着偷偷藏起的还未盛开的槐花吃了起来。奶奶和蔼地笑道: “少 吃些,少吃些,蒸熟了,狗娃多吃些。”我则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香甜的槐花早 已下肚。 随着我一年年长大,绑钩子的竹竿也越来越长,老屋后头的槐花树也越长越高, 但是可以够到的槐花越来越少,只因年复一年树枝低的地方经常被折断,时间 一长,低的树枝都折没了,高的慢慢够不着了,槐花越来越少了,奶奶额头的皱 纹也越来越多了。记得有一年五一放假,馋嘴的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嚷嚷着 要吃槐花麦饭。那时已至五月,大多洋槐早已过了花期,就是有槐花也都老了, 不鲜不嫩了,很是失望。放假回家盼的就是能吃上一碗槐花麦饭,可还是迟 了。第二天,奶奶带着我满村子转悠,终于在村西边找到一棵槐树,花已经开得 很大了,但奶奶还是踮起脚,挑拣着好的、稍微嫩的花……我美美地吃了一顿 槐花麦饭,跟奶奶诉着多日不见的思念,说着学校里的新鲜事,给奶奶洗洗头发, 擦擦身子,剪剪指甲,给奶奶说好哪个药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反反复复叮嘱 着。她不停地点头:“狗娃,你去吧,在学校要好好学,下回放假了再看婆。” 离家的日子里,思念越深,乡愁便越浓,心中总有藕断丝连般的牵挂,离家的梦 境里,总有奶奶坐在旧藤椅上的身影,她依旧顶着淡蓝格子手帕,穿着斜襟子粗 布衣服、蓝色裤子、黑布鞋,拿着旧蒲扇,对着我笑,面孔慈祥,嘴里念着曾经 哄我入睡的口谣: “马蹄杠,红杆杆,额是额婆滴心坎坎,额婆把额打一把,额 把额婆卖了去,额爷回来要额婆,一斗荞麦换两个……”梦醒后,只留下清泪两 行,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槐花饭了。 近几年来,吃槐花麦饭的心境大不如从前,自己虽然也买来做,但总觉得缺些 什么。如今,又是槐花飘香季,街上卖槐花的小贩估计也多起来了,今日,随同事 去撸了些来,看着如同当年一样奶白色的槐花,心里五味杂陈,当年折槐花的钩 子已经锈迹斑斑,盛槐花的竹筛子依旧孤单地挂在门檐上,蒸槐花用的荆耙,麦 秸结的席子,大铁锅、木锅盖也静静地搁在灶房,只是上面沾满了灰,挂满了蛛 网,物件都在,可蒸槐花的人却今生再难见。 今日入夜,会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父亲站在梯子上钩槐花枝,其他人说 笑着撸槐花,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 “狗娃,婆给你蒸麦饭,你等一哈。” 我折下一串槐花,放进嘴里,和着泪水,轻轻地嚼,浓烈的香甜渗入心底,就如 同当年的槐花麦饭,似乎还是那个味儿。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老屋后的槐花树”这一标题意蕴丰富,满载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寄托着作 者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B.文章首段连用两个“勾引”,形象地写出迷人的槐花香,诱发了作者对往昔 故乡生活的追忆,用词新颖生动。 C. “今日入夜,会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中“会不会”一词,流露出 物是人非的感伤,表达对重温旧时光的渴盼。 D.锈迹斑斑的钩子、门檐上孤单的竹筛子、静搁在灶房的荆耙等老物件,沉积 着岁月的灰尘,深化了乡土文化消逝的主题。 【解析】选D。“深化了乡土文化消逝的主题”错误,本文是一篇感物怀人的 作品,主旨是借槐花树表达对奶奶的怀念。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实写形态各异的槐花挂满枝头,甜香迷人,既照应题目,又总领全文。 B.文章第五段写村西头的槐花树,看似旁逸斜出,实则别有深意,更显祖孙情深。 C.文章第六段用特写镜头清晰真切地展现梦境中奶奶的形象,凸显作者思念之 浓。 D.文章构思独特,现实、回忆、梦境交织,内容丰富深厚,多层次地表现了中心。 【解析】选A。“又总领全文”错误,开头一段对槐花描写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不是总领全文。 3.如何理解文章首尾两段中的“似乎”一词? (4分) 答:                                                                 答案:首段中的“似乎”,写出了眼前的槐花树慢慢唤醒了作者尘封的记忆,使 文章由现实自然过渡到旧日时光。 尾段中的“似乎”写出了槐花饭还是那个味,但奶奶已经不在,一切物是人非, 心境已不同的情感体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4.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的。(6分) 答:                                                                 答案:(1)本文写树、写人、写生活,取材广泛自由;写现实、写回忆、写梦境,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路灵活,结构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综合运用记 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主题明确集中,抒发怀念之情;以槐花树为线索,围绕主题将相关的人、事 串联起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